读书的格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读书的格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读书的格言

读书的格言范文1

1、我读书,我快乐。

2、当你热情相拥时,书是一只金黄色的蝴蝶,给你希望。

3、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4、书,人类思想的最高层。

5、展开翅膀翱翔书海。

6、失败只是放弃得太快。

7、智,勤,细。

8、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它教会我成功并非不可及。

9、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才的。

10、读书广,广读书,读益书,易读书。

11、爱看才会赢。

12、知识就是力量,努力才会进步。

13、书是知识大门的钥匙。

14、读书是为了更好地交流。

15、踩着书籍前进。

16、它,带给人类灵魂的纯净,并生生世世锲而不舍的与人类相伴。

17、书是“啃”出来的,知识是领悟出来的。

18、书能令你找到人生的阶梯。

1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0、人生就像楼梯,努力一点就可以望得更远。

21、知识是人类的基础。

22、好读书,读好书,走遍天下都不怕。

23、读书是为了与心交流,只有专注才能倾听心的诉说。

24、书是人生理想的灯塔。

25、在看书的同时,也请保护好你的书。

26、人生是盘清水煮青菜,你要加调味剂吗?

27、以往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是明天成功的机遇和本钱。

28、理想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要文字来奠基。

29、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读书亦是如此,历经挫折才能成功。

3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31、书中自有黄金屋。

3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3、基础是刚开始的标志。

34、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命题。

35、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而不是为了别人。

36、它,一帖最有用的净化灵魂的药剂。

37、书是灵魂的粮食,不读书灵魂就会饿死。

38、只有努力了,才会有收获。

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0、读一本好书,享一份幸福。

41、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42、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

43、让书藉净化心灵,让文字充实自我,让文学注入血液。

44、书中的浏览,也将是对未来的展望。

45、书,获之为胜,弃之为殇。

46、读好书,好读书。()

4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8、学习要用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读书的格言范文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书的格言范文3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才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读书的格言范文4

库玛把方法时代的语言教学方法归纳为三大类别:以语言为中心的(language-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的(learner-centered)和以学习为中心的(learning-centered)。在分别论述了它们的理论原则和操作程序,并做了评判之后,指出了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后方法的3个教学参数: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能性。[2] 它们在一种协同关系中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交互作用,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

一、特定性(particularity)参数

特定性参数是后教学法最重要的方面,其蕴意是“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一个特定的体制中,教授一个追求一组特定的目标的特定的学生群体”。因此,特定性参数所排斥的正是教学法赖以奠基的理念,即,存在着通过一组教学原则和程序就可以实现一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可能性。其核心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法不能不建立在对特定情景的全面理解上,也不能不在对这些特定情景的总体改善上得到改进。这与解释学的“情景理解”观不谋而合。

特定性参数强调本土需求和实践经历,忽视这一点,任何教学法终将会是对影响到的人群的一种干扰,威胁到他们的信念体系,结果终将产生抵制情绪,教学就不可能开展下去。

库玛列举了来自南非、巴基斯坦、新加坡和印度的研究案例,呈现了不符合本土语言、社会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特定性的主流教学法的典型案例。他指出,情景敏感的语言教育只能从特定性的实践中产生,它涉及对当地教学条件的深刻认识,这些教学条件是政策制定者和行业管理人员在编制有效的教学日程时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更重要的是它涉及从业教师,无论个人或集体。他们观察自身的教学行为,评估教学结果,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去验证,以重新审视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从这个意义上看,特定性是蕴含于实践性中的,没有实践性就无法实现和理解特定性。所以,特定性参数是与实践性参数相结合的。

二、实践性(practicality)参数

实践性参数广义上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狭义上指教师调控自己教学效果的技巧。库玛首先指出了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家的角色与教师角色二分法的危害。二分法表现为教育学家在专业理论(指一般由专家创生、从高等院校传播开来的理论)与个人理论(指由教师通过在工作中解读和应用专业理论于实践情景中而开发出来的理论)之间设置区分。正是这种对理论家的理论与教师的理论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行动研究的重视。有学者明确指出:“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进实践,而不是创造知识。”[3] 建议教师们在课堂上做行动研究,去验证、解读、判断专家所提出的专业理论有用与否使教师对研究的理解非常狭隘,因为这给教师的自概念化和教学法知识的自我建构没有留下多少余地。

实践性参数超越了理论与实践、理论家的理论与教师的理论这种二分法所固有的缺陷。如果情景敏感的教学法知识不能不来自于教师及其日常的教学实践,就应当允许他们将实践理论化,将理论付诸实践。教师不再被视为应用理论的人,而是将实践理论化的人。然而,实现这个目标,不能通过简单地要求教师们将他人提出的专业理论付诸实践,只有通过帮助他们开发构建他们自己的情景敏感的实践性理论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自主性才能实现。

实践性理论,按照Van Manen的说法,[4] 产生于行知结合,或更准确地说,三思而后行且行而知之――这是其所谓的“教学反思”的结晶。在从实践中获取理论的语境中,教学反思哺育了教师的反思,同时教师的反思反哺了教学反思。Freeman将这种反思称之为“探究取向的教师研究”,并定义为“一种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的热衷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他将“探究”视为某种“既包括产生这种热衷的态度,也包括用这种态度对待行动的力量和活动”的东西,这种东西能确保教师们认识、确定问题,分析、评价信息,考虑、评估取舍,然后选择最佳的可行性方案以资进一步评判。[5]

实践性参数的焦点是教师的反思和行动,也是建立在教师的洞察力和直觉的基础上的。通过先前的和当前的教学经历,教师获得了如何成就优秀的教学的不可言表,也难以言表的认识,即所谓的“模糊认识”[6] 或“意义构建”。[7]

专业准备、个人信念、体制限制、学生的期望值、评价手段等其他因素的内容和性质造成了竞争性的动力和压力,教师在长期的学会应对的过程中,其意义构建日趋成熟。教师的意义构建这种貌似本能的、习性的性质掩盖了这样的事实,即它的形成和重构离不开掌控课堂生态系统的教学法因素,也离不开来自校外的更大的社会政治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性参数变成了可能性参数。

三、可能性(possibility)参数

可能性参数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巴西学者保罗?弗莱雷的教育哲学。他及其追随者们所持的立场是,教育,包括任何教育都是与权力和控制密切联系的,其目的是创造和维持社会不公。该学派强调承认和突出学生和教师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质疑他们所屈从的现状。该学派也强调开发理论、知识形态和引入与人们教育背景的经历相协作的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参与者所带入教育环境中的自身的经历,不仅仅是由他们在课堂上的经历造就而成,而是由更宽泛的他们生长其中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造就而成。这些经历有可能以政策制定者、课程设计者、教科书编制者始料未及的方式改变着课堂目标和活动。例如,在饱受内战之苦的斯里兰卡,泰米尔学英语的学生是这样对作为代表西方的英语语言文化展开抵制的:他们受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驱使,乱用英语,按照自己的抱负、需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说话习惯使用英语;通过在页边作注、涂画,他们实际上是在重构、另解、改写由英美作者编写的英语教科书。学生们的这种抵制表明了他们以策略性的方式对语篇进行协商,揭示了在一个万马齐喑的社会,人类具有创造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活力。[8]

可能性参数也关涉语言观念形态和学生身份认同。与其他类别的教育相比,语言教育更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不断寻求主体性和自我认同的挑战和机遇。因为,语言是一个现实的和可能的社会组织形式及其可能的社会政治后果被定义和争夺的场所,但也是我们的自我感,即我们的主体性被构建的地方。[9] 这甚至对二(外)语教育更贴切,因为二(外)语教育能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这种由历史和社会构建起来的学习者身份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所处的从属地位,也影响着他们与语言教师所处的关系。”[10] 在持这种至关重要的态度来对待其他语言使用者学习英语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拓展课堂教学目标和活动的性质和范围的新途径。如,参与性教学能够在彼此受益的集体项目中将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联合起来;如,即使在系统地教授像语音、语法这样的语言项目时,也可以有益地利用批判性实践和社会发展价值;又如,运用将语言文本和社会政治情景以及学术内容和大社会联系起来的方法和手段以图把课堂输入和互动转化为有效的改造手段。

读书的格言范文5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成长》。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我困难的时候书籍可以给我帮助,我可以翻阅书籍查到想要的资料;我可以在书中得到放松和休息;我可以用心与作者交流,从中得到智慧;我还能向它请教一些问题。可以说,书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年级,我才真正开始阅读文学书籍。我才明白,那一张张生字卡片,原来可以组成这么有趣的故事,原来白纸黑字的书,也有一片五彩缤纷的天地。我感到那些绘本只是书世界里的冰山一角,就这样,我带着惊讶,带着期待,迈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书的世界里。我偏爱小说,喜欢那些作家编织出来有趣的故事,它让我时而伤心,时而欢乐,我的心情似乎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想从读书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让你感受世界如此之大,自然如此奥妙,生活如此多彩,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都在你脑海中一一展现。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让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想放纵自己时,是书让我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告诉我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骨;书让我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恬淡;跟着杜甫,听他讲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愁,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

我爱读书,人因读书而美丽。爱读书的人很美。像是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显得清新自然、神采奕奕、潇洒自如。在最近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我们云南选手王红星虽然貌不出众,但却以出色的歌喉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美声唱法的金奖。而有的选手尽管唱得很美,但在文化知识的考评上答得一塌糊涂,使自己的美丽大打折扣。

从读书中,我领悟到:要想读好书,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热情,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孔子手不释卷,才有“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华才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伴我成长。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生命的延续而不断延伸,人生没有完结,热门思想汇报学习就不该停止,我们的生命依靠学习而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 发展。我是幸福的,因为有好书伴我成长。

范文二如果你对我说财富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书籍。我们五彩缤纷的童年,离不开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说起书,很多人都能想到它的好处。读书能够让你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当你不开心时,就翻翻书吧!书能够让你忘记所有的烦恼、忧愁。总之一句话,书的好处多得数不清!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

如果你对我说财富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书籍。我们五彩缤纷的童年,离不开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说起书,很多人都能想到它的好处。读书能够让你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当你不开心时,就翻翻书吧!书能够让你忘记所有的烦恼、忧愁。总之一句话,书的好处多得数不清!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心得体会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在我的理解中,所谓好书就应是能够反映时代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新颖的形式、风格以及精湛独特的技术语言三者兼备的优秀作品吧。

如弥尔顿所说: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好书伴我一路同行。叔本华曾说:在一切知识的领域中,人类知识的大部分都是呈此刻做为人类文字记录的纸页和书籍中。所以我那渴求知识的心灵只有在书的海洋中沐浴才会得到滋润。我在书中解读百态社会、解读世界风情、解读古典文化……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在书中汲取着营养,没有营养的供应,我还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吗?读好书时的意境陶冶了我的情操。有时人成功的灵感就产生于良好的情操中。在细雨蒙蒙的午后,读着冰心清新明丽、隽永含蓄,有行云流水之美的散文,让心灵在她细腻的笔下轻轻游动,如同班得瑞的音乐在耳旁轻轻奏响;如同露珠在晨光照耀下的美丽,如同山泉悄悄地从心田流过。这种读书的意境,是我茁壮成长的氧气。书引起我无尽的思索,在这种思索中我快乐地成长。好书让我写作文时驾轻就熟。能很多同学一提起写作文就会头疼,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不断的阅读中,我的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在写作文时,我总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好书能让我调整心态,净化灵魂。在一个人的成长岁月中,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不可能总是激情满怀,此时,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人生导师,给我们人生之帆导航。

读书的格言范文6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 制度 实践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概述和其意义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的最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既有利于培养纳税人的自觉性,又有利于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其地位已日渐突出。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从制度上保证了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扩大自行纳税申报范围的规定落到实处,这是我国首次对高收入者的自行纳税申报行为作出具体规定,是我国分配制度向“限高、稳中、托低”改革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自行申报有益于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的转型。 然后,自行申报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人意识。 最后,自行申报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效减缓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制度和实践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在制度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有:(1)我国公民普遍没有纳税的传统和意识;(2)“二元分化”结构造成在全国统一划定12万的标准线不尽合理。“二元分化”结构加剧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3)个人收入与家庭收入的差异性未在12万的标准中体现;(4)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不完备,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分类课征模式与年所得综合申报制方式不匹配,部分应税所得内涵界定、部分应税所得实现时间界定模糊不清;(5)纳税主体不适应;(6)税源监管存在不足。据数据显示,税务机关对2000多万人建立了个人收入档案,而从2006年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只有163万人; (7)在纳税人主观方面的心理因素:一是怕“露富”心理,二是观望心理,三是侥幸心理,四是抵触心理。

三、完善我国个税申报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度上。

(1)选用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以混合所得税制模式为过渡;(2)完善税务制度及结算制度。由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个体利益和全局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征纳双方的对抗是必然存在的;(3)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是单独申报还是联合申报;(4)在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综合费用扣除方面,可以实行分项扣除或标准扣除;(5)发展税务事业经济的发展; (6)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7)明确所得实现的时间标准。所得实现的时间标准通常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但这两种不同的标准对于收入归属期的确认有着很大不同;(8)大力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培养纳税人主体纳税意识;(9)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10)公平税负,灵活制定自行纳税申报的收入标准;(11)简化税制,有效降低纳税人的申报成本。

(二)实践上。

(1)增强纳税人意识。政府作为税收资金的使用者,政府的行为必然会影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增强政府支出的透明度,既可以形成整个社会对政府使用效率的监督又可以让纳税人了解税收的具体用途,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2)采用纳税人识别号推行纳税人终身代码制度。所得税务号码制度实际是“个人经济身份证”制度,即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必须到政府机关领取纳税身份号码并终身不变; (3)实现部门间资源共享。与各部门进行计算机联网,便于信息共享和进行交叉稽核;(4)在纳税征管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纳税登记制度来加强对纳税人的监控,同时个人信息要与工商、银行、大型商场等部门进行联网,以便对纳税人的现金流进行监控;(5)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作用,构建现代化的税务服务体系;(6)优化服务,不断加强税务机关在申报中的辅助作用;(7)推动有利于征管的外部环境的形成;(8)建立诚信纳税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结语

尽管我国个税申报的制度规定和实践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我们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个税申报制度能够得以确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我们对改革应该要有耐心和信心,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个税申报制度将逐渐得以完善并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最终为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发展贡献其制度力量。

(作者:湘潭大学11级民商法学方向研究生)

注释:

陈三美.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若干思考.皖西学院学报,2009,(8).

吴利群、董根泰.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问题研究.税务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