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篇儿童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篇儿童故事范文1
关键词: 普希金 童话诗 童话特色
一、引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1](P321)。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然而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领域却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之称”[1](P321)。
在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其诗歌作品中,固然以抒情诗居多,然而他将民间传说、童话、童谣和抒情诗有机结合起来而创作的童话诗,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除1820年完成的轰动俄罗斯诗坛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外,此后的10年间,普希金又给人类留下了5部完整而珍贵的童话诗,即《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1830年)、《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1831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年)、《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1833年)、《金鸡的故事》(1834年)(本文所引用的诗题和诗句均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普希金童话》为蓝本,改写者,雨心)。
下面本文对普希金童话诗鲜明的童话色彩予以浅析。
二、鲜明的童话特色
童话诗,就其内容而言,首先应该是童话。因而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童话的特点,即通过既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以达到对儿童施行教育的目的。在表现手法上,则富于幻想、夸张色彩,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生动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2](P242)。
从童话角度讲,普希金的童话诗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色。
1.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对人和事的认识、理解往往只凭自己最直观的感觉,是表面的、肤浅的、感性的,不可能是理性的。他们阅读童话后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蛋”。这是由他们那个年龄的喜好、知识、阅历等因素决定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传达儿童或美好的情感,或有趣的情致,或善良的愿望,或强烈的憎恶,从而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惟其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对恶憎,对善爱,是《普希金童话诗》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诗人的每一首童话诗中,都塑造有儿童心目中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对前者,诗的字里行间总是透出热情的溢美之辞;而对后者,则充满了强烈的憎恶之情。正是由于普希金强烈分明的爱憎,其童话诗作总是“好人”赢得了胜利,而“坏人”则以失败或死亡而告终。如《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的巴尔达与神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与老太婆等。不难想象,当小读者读到巴尔达在贪婪吝啬的神父脑门上弹了三下而使“老家伙变成了大傻瓜”时;读到贪得无厌、凶狠狂妄的老太婆“眼前还是原来那座小茅屋”,“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时;读到“突然她认出,这是鲁斯兰!于是美人投入了公爵的怀抱……”时,他们是怎样的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小读者们便在潜移默化之中被灌输了何为善何为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是非观。
2.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
儿童最富于幻想,这是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因而童话必须富于幻想色彩。古今中外的童话作品,往往都是借动物、植物或仙幻世界的构思来反映人类社会,让小读者从那些奇异的童话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受到启发,受到教育。[2](P242)普希金的童话诗中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尤其丰富而优美。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当神父听从了他老婆的诡计,让勤劳、善良的巴尔达去找小鬼讨债时,连巴尔达本人也“心里不由得犯了难”。此时,小读者们肯定也会替他捏一把汗。然而巴尔达并没有退缩,他“坐到大海边,一面搓着草绳一面思量”,只见“他把绳子的一头抛进大海,然后握住它使劲地搅动,于是一个老魔鬼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幻想,完全符合小读者的心里所想:他们多么希望此时有人帮“好人”巴尔达一把呀。之后,又连续几个回合,叙写了巴尔达和魔鬼们斗智斗勇:先是“老魔鬼哭丧着脸苦苦求情”,继而“差来的鬼怪钻出水面”,要和巴尔达“绕着大海跑一圈,看谁的腿长跑得快”。失败后,“老魔鬼又一次伤透了脑筋,这时巴尔达却又在大声鼓噪,使得整个大海东摇西晃,掀起了滚滚巨浪洪涛”。此时,“小鬼忽又钻出水面”,提出“任你随便选一个目标,谁把棍子仍得最远,谁就把全部年金拿走”。这一回,还未正式比赛,小鬼们就被巴尔达要把棍子扔到乌云上面的话给吓回去了。而巴尔达仍是穷追不舍,又“用绳子搅得魔鬼不得安宁”。他们终于求饶了,巴尔达却不答应了,提出比一比看谁能把那匹马高高举起。当然,还是巴尔达凭智慧赢得了胜利。就这样,来来往往数个回合,最终“魔鬼们围成一圈,只得凑足了满满一袋钱,还替巴尔达把袋子扛上肩”。这里的幻想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好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有人帮,最终必定胜利的事实。再如,在《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中,诗人这样写道:“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城堡,城中有宫殿和教堂,还有花园和楼房,有棵云杉长在花园中央。树下的水晶房间,一只温驯的松鼠住在里边,那小东西实在讨人喜欢。……这座岛上人人富裕,没有贫困没有哀伤。人民安居乐业,礼貌相让。”显然,这是诗人对美好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而产生的丰富想象,而让一个无比美好的世外桃源展现在小读者眼前。在表现形式上,诗人则采取了重叠反复的手法,把这一美好的岛国多次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就更加强烈地激励了小读者对这种理想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渴求。这样,诗人就在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国度,并使之不懈地去追求。
3.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
众所周知,儿童不仅富于幻想,而且好奇心也很强。因此,童话既要有幻想,又要有极强的故事性,尤其是那些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紧紧抓住小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普希金的童话诗作,既有短篇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又有长篇巨作,如《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无论是短篇抑或长篇巨作,其故事情节均离奇而曲折。上述提到的巴尔达和海里的魔鬼斗智斗勇的情节,既是幻想,情节又很离奇曲折,这是短篇。至于场面宏大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极富变化,离奇而曲折的程度令人叫绝。这里,我们不妨以其耳熟能详的短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来阐释这一观点。“从前有个老头儿带着他的老婆,住在那蓝色的大海边”。这是典型的童话故事的开头,平实而又自然。但是,当老头有一次下海撒网,网到一条金鱼又放归大海后,离奇曲折的故事便开始了。那情节轨迹是这样的:老头回家告知老太婆金鱼的事,她一听就骂,让老头向金鱼要一只洗衣盆――老头再次来到大海边,向金鱼提出请求――得到新洗衣盆后,老太婆骂得更凶,提出要一座木屋――老头第三次来到大海边,再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有了新木屋后,老太婆还是破口大骂,提出她要成为世袭的贵妇人,住进豪华的高楼大厦――老头第四次来到大海边,又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住进金碧辉煌的高楼,成为贵妇人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王――老头迫于无奈,第五次来到大海边,再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成为女王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金鱼亲自为她服务――老头第六次来到大海边,又再次向小金鱼提出请求――老头回到家后,一切又恢复到原样。诗人通过这些曲曲折折的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情节,加之拟人化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笔锋直指当时的沙皇统治――当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时,他都可以满足,但当人民要求拥有权力时,他非便不给,还将已经给予的统统收回,将人民重新打入地狱。因此,俄国人民不能指望沙皇让他们做国家的主人。小读者结合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会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结语
普希金是伟大的,普希金的童话诗作品是伟大的。从写作方法讲,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发人深思,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引导青少年阅读普希金的童话诗,不仅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锡强,陈传金,张粉梅,袁昌尧,张忠民编写.外国历史大事纪年[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3,第一版.
短篇儿童故事范文2
主人公有芭蕉寨老猎人召盘巴,第七条猎狗赤利。
《第七条猎狗》是作家沈石溪的成名作,这篇短篇小说,展示了沈石溪非同寻常的讲故事的能力,讲述的是老猎人召盘巴和他第七条猎狗赤利的感人故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
(来源:文章屋网 )
短篇儿童故事范文3
1、同名电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厄瓜多尔基多城国际电影节赤道奖、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思想奖;
2、作品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本书以其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来源:文章屋网 )
短篇儿童故事范文4
提到愉悦身心,不能不说有些家长的担心:孩子们的课业很重,哪有时间去课外阅读!要知道善于学习的人需要劳逸结合,只有学会休整才能使学习更有成效。其实,课外阅读就是一种最好的休闲,问题是让孩子们读什么书,怎样去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家长们不是一味地强调“益智类”、“知识类”、“试题类”的书,强迫孩子们去阅读,以至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厌恶,而是从培养阅读兴趣着手,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所侧重地选择课外阅读书,这样的话,阅读决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相反地,倒确实能够起到愉悦身心而有利于健康的作用。古罗马的塞涅卡曾说:“读书能滋补人的头脑,虽然读书也是学习,但它能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什么样的课外书,并不完全由老师和家长决定,如果强求孩子们阅读他们没有兴趣的书,这将会影响其对其它书籍的阅读欲望,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也决不等于对他们的阅读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既要让他们远离那些内容不正确、不健康的书籍,又要引导他们如何从仅满足于“好玩”、“轻松”的一类书籍中走出来,多读一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好书。当然,这里指的好书,即除了优秀文学作品以外,也包括政治、军事、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书。正如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说的: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关键是如何逐渐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此,除了要让他们了解阅读的好处,并以中外名人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事例给以启发以外,不妨与孩子们一起选择阅读的书籍,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对自己爱好的书籍的需求,比如童话作品永远都是全世界孩子们的首选读物。爱好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童话富于幻想的特质,赞颂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鲜明的是非观,崇尚英雄行为等,都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从他们的阅读习惯来说,故事性强、情节紧凑、语言浅显、图文并茂的作品更受他们的欢迎,而情节不吸引人,描写细腻甚至冗长,语言晦涩难懂等,都不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阅读习惯,则是导致他们不喜欢阅读的重要原因。
按照这个标准可供少年儿童阅读或推荐他们阅读的作品很多,即使如教育部门列举的数百种推荐书目,也很可能挂一漏万,不免有失偏颇之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从中外主要作家和作品中遴选出成名作、代表作或新作,以及世界各国一些重大奖项中的获奖作品。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双桅船经典童书”系列,新蕾出版社的“国际大奖小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系列”等,就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应《新语文学习》之约,让我推荐几本小学生暑期阅读的文学类书籍,我大多是从这几方面加以选择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推荐阅读的书目往往难以买到或借到,如果照此办法就可从这范围内选择其他作家或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阅读,这些同样是孩子们应该阅读的作品。
附推荐书目:
精灵鼠小弟 (美)E·B·怀特著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童话通过跟老鼠那么小的斯图尔特的历险,表现他勇敢、助人的品质,表达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出版以来,它一直受小读者欢迎,而被改编拍成电影后,更是十分轰动。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 (日)黑柳彻子著 赵玉皎译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20世纪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窗边的小豆豆》的续篇,故事的背景依然在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豆豆身上体现出来的完美天性,即使在成年以后,也会留下最珍贵的印记。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美)凯特·迪卡米洛著 王昕若译 新蕾出版社出版
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作品,通过一只名叫爱德华的瓷兔子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拉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的营地等异乎寻常的经历,描写它从失去爱、学会爱而又重新得到了爱的过程。
成长的书香 谭旭东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这是荟萃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短篇小说的精选本,其中有任大星的《三个铜板豆腐》、曹文轩的《再见了,我的星星》、秦文君的《红裙子》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等22篇作品。
幸福的鸭子 杨红樱著 明天出版社出版
以马小跳为作品主人公的作者杨红樱是当代最畅销童书的作家, 近期又推出以“笑猫日记”为题的丛书六本,《幸福的鸭子》为其中之一。作品中依然看到马小跳的身影,仍旧保持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和特点。
非常小子马鸣加 郑春华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共有10本,它是作者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升级版”,被众多评论家认为是以小学生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郁、形象刻画鲜活动人的作品。
亲亲我的妈妈 黄蓓佳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以深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儿童小说,叙述一个十岁男孩和妈妈相处中的陌生、忐忑而转变的微妙的情感经历。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故事扣人心弦,是作者倾力打造、直面当前的一部力作。
短篇儿童故事范文5
【关键词】学前儿童阅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6岁时儿童是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早期阅读提升口语能力并且引导儿童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形成,也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的阶段,为之后接受义务教育的奠定基础。但是学前儿童受限于其文字水平,其阅读主要集中在图画书籍阅读和经他人讲述的图文书籍阅读。
一、学前儿童面临的阅读问题
早期阅读是发展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语言能力水平的掣肘,需要教育者指导学前儿童进行阅读的培育。尽管学前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画感知能力和基础语言理解能力,但是对于连贯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逻辑缺乏认知的能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培养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受限于语言文字能力
虽然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口语交流能力,对于书面语言文字还不能够认知。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因为汉语语法结构呈隐形而注重意思表达的特点,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只能掌握基本的口头汉语语法结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模仿性特点,具备了一定的画面感知能力,幼儿园的教学也基于此展开。因而,儿童早前阅读能力培养受限于语言文字能力。
2.思维逻辑尚未形成
除语言能力的限制外,该阶段儿童的口语能力也属于日常交流的水平,相比于大段文字构成的阅读故事,以简单短句为主,缺乏语法逻辑。儿童的口语学习过程也是依赖于其模仿性的特点,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尚处于思维逻辑未形成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前教育者选择采用叙事的方式培养儿童的思维逻辑。
3.思索能力初步建立
对于2~6岁的儿童而言,是处于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也仅停留在“是什么”的猎奇阶段,没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支撑,在阅读某个故事时难以独立理解整个故事甚至某些单独情节。在儿童的脑海里还无法独自建立一副故事画面,还需要教育者为其提供其进行思索的故事画面。所以,儿童学前阅x能力的培养缺乏思维能力的支持。
二、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而言意义重大,笔者也在上文中列述了阻碍儿童发展早前阅读能力的自身原因,并且基于这些原因在下文中叙述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其早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设计上,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兴趣,选择儿童喜欢的、蕴含着故事内容的画面作为背景,这样既能达到美化环境,又能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效果。[1]再结合儿童模仿性的阶段特点以及对鲜艳颜色高认知敏感的特点,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对阅读环境进行布置,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对书籍产生兴趣。比如在班里设置有趣的图书角,放置合适的书籍,并在周围用鲜艳的色彩涂画故事内容画面和故事人物。此外,还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向儿童展示阅读书籍,供其进行阅读模仿。教师还可以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在家中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购买儿童故事书籍为儿童诵读。
2.为学前儿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受限于2~6岁儿童的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开展。教师为儿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首先是帮助儿童逐步形成关于语言文字的初步知识,图画故事、图文故事是这个阶段的应当采用的阅读材料,基于这样的特点,儿童图画书是学前阅读活动开展的首选读物。儿童图画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的书籍,有浓厚的游戏色彩,兼有玩具和图书的双重性质。[2]其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帮助儿童建立初步的思维探索能力,有趣的图文并茂并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文字的故事阅读材料是符合儿童需求的读物,短篇儿童寓言故事书具有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浅显易懂的特点,适合这个阶段的儿童阅读。最后,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帮助儿童发展初步建立的思维能力,具有简单逻辑关系、和儿童生活经验贴近的故事书籍是适合的读物,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都满足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要求。
3.全方位锻炼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儿童产生阅读兴趣并且逐步学习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的过程,其中既包括了教师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培养过程,也包括了让儿童参与到正确科学的阅读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改变“师传生受”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前儿童以互动的方式参与到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儿童在阅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故事是什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儿童一起参与到故事当中,与儿童一起思考故事的思路结构,甚至可以与儿童一起演绎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厘清故事的逻辑脉络,有助于儿童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无论是哪种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都是要将“平面”的故事立体化,让故事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儿童的识图能力。
前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其逻辑能力的建立。后期确立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要逐步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故事阅读的互动当中,逐渐加入阅读技能知识,通过向儿童展示理解故事内容的手段等不断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儿童在阅读故事内容后进行简单复述的尝试,或向幼儿提问,与幼儿共同讨论,加深对所看所讲内容的印象,培养他们的反思、假设等认知能力,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3]当然教师也可以与儿童家长一同参与到阅读活动的开展,形成“家园共育”的模式。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采取“家园共育”的模式,通过利用儿童模仿性特点,教师和家长向其不断展示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经过一定时间的示范,儿童会逐渐模仿教师和家长的阅读习惯,当然发现儿童有不良阅读习惯及时予以纠正,然后进行悉心的正确示范,这就是需要我们采取教育和培养方式。
让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精心培育下,有浓厚阅读的兴趣,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奏效的阅读方法,有扎实的阅读能力,最终能够让学前儿童在获得早期阅读能力的同时感受到读书的丰富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有青.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J].甘肃教育,2009(1).
[2]唐敬双.如何培养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能力[J].课外阅读:中下,2012(2):291-291.
[3]李桂芹.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2):70-72
短篇儿童故事范文6
读少年作家边金阳的短篇小说《换爱》(刊于《儿童文学》(下)2008年7月号),很感动。边金阳很小的时候,就出版过好几部想像力极为丰富奇特的长篇科幻小说,被称之为文学神童。这些年,“神童”专心上学,小说写得少了。不过,读到《换爱》,感觉“神童”艺术想像依旧,爱心与日俱增。
一个不良少年,有一天,终于知道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和神秘的“太岁”做了一笔交易――承担所有的痛苦,来换取孩子身体的健康。于是,他被父亲的爱所感动,发誓痛改前非,报答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父亲。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其间安排了一个主宰命运的“太岁”,使得整个小说变得扑朔迷离,颇得《聊斋》之神韵。就这个情节的安排,看得出作者很有小说家的才华,很好地运用了写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的一些规律和表现技巧。不知这是一种天生的语言感悟,还是一种学习训练的结果。
天生的文学感悟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则更为重要。没有一个小说家能够靠感悟能力取得成功。学习社会,学习生活,才会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内容,才会实现艺术感悟能力。可以说,边金阳的《换爱》更值得我们高看的是向生活学习的结果。他知道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他经历过的还不是很复杂的人生,知道了生活需要理解,知道了父亲的辛苦,知道了报答。这样的心情,决不是天生的,是生活教出来的,是用心感受生活得到的。记得过去读他的科幻小说时,这种爱心似乎还没有那样强烈。而现在,他学会了把“爱”作为小说主题之魂来把握。他真的长大了,正在朝着我们社会需要的小说家的方向成长。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对“80后”、“90后”孩子总是持不信任的态度,认为他们没像我们那样吃那么多苦,没有艰苦人生的经验,是在蜜水里泡大的一代人,一定很自私,一定没有责任感,一定承担不起时代重任。这种认识,也影响了我们对这一代人文学创作内涵的评估。现在看来,我们的习惯思维要作一些调整。边金阳的《换爱》也许会让我们看到,他们有着能够让我们引以为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