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1
[论文摘要]贵州素有中国“公园省”之称,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食品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是,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要使得贵州旅游业持续又快又好发展,并把贵州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大省,那么,解决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贵州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在2007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6262.8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收入净增124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7%;相当于全省GDP的1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各项指标均居西部12省区之首。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开展经营或已进行规划的有477个旅游区(点),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个;全省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数量达240家、旅行社达194家、旅游定点接待汽车81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余人。
二、贵州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体制创新不足
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规划开发、无序开发、低层次开发问题严重,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化结构与整体优势较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拉动贵州旅游经济必然首先要求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贵州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还未完全打破陈旧的发展观念及模式,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创新的思维,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
(二)旅游形象定位不明且宣传力度不够
所谓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许多著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打出具有特色的促销口号,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
(三)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性
众所周知,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壮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可惜的是贵州在发展旅游业,塑造旅游形象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忽视了深层次挖掘资源的文化性。这也是我们和旅游业发达省份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昆明举办的“世博园”、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印象·云南”把云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介绍给了全世界。可提到贵州,游客却很难想到贵州代表性的旅游文化。
三、在新形势下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特色性,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但贵州旅游业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优势,经济效益的获取也远未达到预想目标。因此,贵州旅游业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突破障碍,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二)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忠元,向洪《旅游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2
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虽不漫长却很艰难的过程,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而这个“环境”不仅是指可见的外部环境、卫生条件、资源开发状况,还有隐含的“环境”,即体制环境、人文环境,还有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等。涉及“人”这个环境,就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道德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人的素质作为软环境牵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近年来,相关措施的颁布和实行是我市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走向进一步规范的标志,也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了人的行为。
目前,哈尔滨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哈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支柱产业的额度。但是客观地分析,哈尔滨的旅游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例如:旅行社业存在着非法经营与非法从事导游现象;旅游卫生环境不达标;旅游购物方面存在着欺诈顾客、导游拿提成现象;旅游服务方面存在着不良旅游客运行为、旅游服务不规范不健全现象等。这些问题多是取决于人的行为,因此,我们应严格管理旅游市场,从根本上治理旅游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笔者以规范旅游市场为切入点,认真思考了哈尔滨旅游市场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为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从“人”入手,搞好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导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工作。导游员作为宣传城市的窗口,道德素质与职业修养是关键。在我市的导游员行业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导游员不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以赚钱赢利为目的,不顾游客的利益,利用购物、游览观光机会欺诈游客。导游员的言谈举止代表着我们的城市,不应该在讲解中出现错词错句,应该尊重历史,正确讲解每个景点,他们的行为举止、专业水平是提高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应该对全市导游员进行专业培训,从礼仪、历史专业知识、外语等多方面提高导游员的水平,对于欺诈游客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此外,应严厉禁止非导游人员从事导游工作,对于违章的旅行社和人员都应给予惩处。
2.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加强人才交流工作。近年来,我市出现了很多旅游管理学校,在高等院校也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这为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来源,旅行社应该优先录用旅游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应该逐步走向完善,突出人文、管理、素质等全面的教育,还应注重同外界的联合与经验交流,促使人才有序合理的流动。
二、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实行体制创新
1.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力度,依法管理旅游行业。旅游业发展需要政策法规和严格立法作为保障,而我市的旅游业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切实落实政策法规,没有深刻体现出立法的成效。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认识旅游立法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行业管理、旅游交通、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旅游安全等系列政策法规,对于已经制定的法规需要加紧落实,切实体现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2.宏观调控与微观实施相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区、县各级部门应该在统筹规划确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相关的旅游发展规划 。
3.开放旅游市场,搞活旅游市场主体。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策法规,减少不必要的关卡设置,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从而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学习先进旅游城市的经验,开放旅游市场,转换部分国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逐步改组为公司制,并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上市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应该允许组建多种形式的旅游经营实体,进行公平竞争,增强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
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实现把我市建成生态城市的目标
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与旅游业相关联的事宜就是“购物”这一环节,我们倡导消费者在购物时应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还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哈尔滨市的服装也是全国闻名的,追求时尚的哈尔滨人对服装似乎有着永无止境的需求,外地游客对哈尔滨的服装更是喜爱,尤其是亚麻服装。但是,服装也会存在污染问题,由于服装原材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害虫、植物病毒和杂草的侵蚀,会使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虽然含量甚微,但仍有危害。因此,我们提议应该购买“绿色服装”,所谓的绿色服装又称为生态服装、环保服装。它是以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使其免受伤害,并且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在使用和穿着时,给人以舒适、松驰、回归自然、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感觉的纺织品。应该把哈尔滨市的时尚与环保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要维护游客的消费权益。
四、倡议市民做好保护市容工作,净化全市的卫生环境
卫生环境是旅游环境的首要体现,大到公共场所、各景区景点,小到大街小巷,应做到环境整洁清新,设立分类垃圾筒。韩国被称为不设垃圾筒的国家,但是每条街道都非常洁净,这是令很多游人感到诧异的事情,事实上,韩国对于街道垃圾的治理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努力,政府采取撤除垃圾筒等一系列强制手段迫使市民去购买垃圾袋装自家垃圾,然后又为了避免垃圾袋随处放置,政府又采取重罚的办法,除了罚款以外,还要接受长达一个月的受训,因此,韩国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好转。当然,这样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我们的市情,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育我们的市民也要自觉地保护环境。例如:采取小区、街道物业管理行为号召广大市民保护环境卫生,保持街道整洁。增设各景点、街道的垃圾筒的数量等措施。也可以采取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素质,以活动的形式让市民自觉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五、树立市民的自信心,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宣传我们的城市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3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2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建筑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品牌,把*建设成为著名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工作目标:到2*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0%以上。
二、强化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旅游功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旅游规划要求,优先整治风景旅游区内及沿线村庄的环境。
4、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严格保护"温泉"品牌,促进温泉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以郭洞和俞源历史文化名村、*景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景区整合,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
5、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温泉名城。以创建温泉名城为目标,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扶持旅游集散(咨询)中心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特色街区,促进旅游购物。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旅游饭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6、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温泉品牌保护、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促销、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及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奖励。
7、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8、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矿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用电按浙价电[20*]45、49号文件实行。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可按规定的上限执行。旅游景区新评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一次性奖励,省级30万元,国家级50万元;旅游景区新评上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的一次性奖励,3A级10万元,4A级30万元,5A级50万元;旅游饭店新上三星级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星级10万元,四星级20万元,五星级40万元;星级饭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评为绿色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旅游企业被市级以上旅游部门评为最佳(优秀)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的奖励为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旅行社进入省五十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全国百强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5万元。年引进县外来武过夜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0.5至1万人·天(含0.5万),每人每天奖励2元;1至1.5万人·天(含1万),每人每天奖励3元;1.5至2万人·天(含1.5万),每人每天奖励4元;2万人·天(含2万)以上的,每人每天奖励5元;每个旅行社奖额最高可达10万元。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来武旅游住宿,每人每天奖励20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奖励机制。
开展全县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旅游商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9、加快发展工农业旅游。鼓励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聘请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将旅游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假日旅游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11、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将规范的景区交通指示牌设置列入道路规划和建设内容。合理安排景区客运班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车辆提供良好服务。
1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应游客量增长的需要。抓好旅游购物中心规划和建设。规范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游览休闲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范围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景区内严禁开矿采石、取土挖砂,严禁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林木砍伐,防止人为破坏景观。
13、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旅游企业要守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进一步规范对旅游企业的收费,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杜绝对星级饭店的多头、无序检查,*部门履行日常管理检查应事先通知饭店负责人,并须持治安检查证或工作证,坚持文明执勤。简化境外旅游团队入住手续,尊重境外游客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重点星级饭店,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其他事项
14、本意见规定的奖励、扶持政策,由企业申报,经县旅游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审批后兑现。对同一项目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确定。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4
我省环*地区休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交通设施日趋完善,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现对《河北省环*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冀政函〔*〕82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原则
(一)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环*休闲旅游产业带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河北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关市、县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时,要把环*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考虑,优先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环*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综合效益在GDP中的比重要逐年提高。在3至5年内,初步建成六大功能区、七大产业聚集区和一批休闲城市(县)。经过10年左右时间,把环*休闲旅游产业带建成国内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生态保护带、区域合作带、民生改善带和产业示范带,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成为省内重要支柱产业。
(二)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快环*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活和优化各种旅游生产要素,促使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环*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应立足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要准确把握休闲旅游的产业规律和特点,在建设、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人本理念,注重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人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提高舒适度、美感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持续利用”,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性使用。要采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工艺,实现节能、节水、环保,使资源得到集约利用、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持续改善。要高度重视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五)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与*两市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环*各市、县要树立整体意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一规划,协调开发,不搞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低价格同质化恶性竞争。
(六)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发展环*休闲旅游产业,既要以资源为基础,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由偏重依赖资源向创新发展的转变。要认真研究休闲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以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策划和推出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多元化的休闲消费需求。
二、强化工作重点
(一)谋划建设重大休闲旅游项目。有关市、县要围绕温泉、冰雪、海滨、草原等时尚休闲产品,谋划建设一批引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核心项目。三年内,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休闲旅游和精品观光旅游项目中,争取使燕郊成功(中国)大广场、仙那都国际生态休闲度假村、木兰围场狩猎场等18个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昌黎黄金假日滨海度假城、茅荆坝七家森林温泉度假城、崇礼中马国际旅游度假区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新谋划一批项目并下大力推进前期工作。到2012年,百个以上重点项目形成接待能力,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初步实现优化升级。
(二)打造知名品牌延展产业链条。各产业聚集区通过建设、经营和推介,把一批核心产品和重要景区,做精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品牌。按照不同产业聚集业态,延展产业链条,发展会展、健身、养生、修学、演艺、娱乐、购物、餐饮等关联产业,开发运动装备、花卉、保健品、书刊杂志等衍生产品,打造产业集群。
(三)培育休闲旅游目的地。环*各市、县尤其是秦皇岛、承德、廊坊、保定等4个休闲城市和19个特色休闲县(市),要积极创建中国最佳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镇。加快完善口岸、会展、博物馆、特色街区、游客中心等不同功能的旅游服务设施,推动自助旅游服务体系和救援保障系统建设。结合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将旅游要素和环境因素有机融入城镇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之中,打造宜看、宜居、宜游、宜闲的景观型、文化型和休闲型城镇。
(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休闲旅游发展需求,构建集散通畅、快速便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系统。要加快在建的张承(宣化—崇礼段)、长深(承德—唐山段)、张石(涞源—涿州段)等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张承(崇礼—承德段)、承秦(承德—秦皇岛)、张涿(涿鹿—涞水段)、密涿(密云—固安段)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尽早谋划建设干线公路到新建重要旅游景区的联接线。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争取京张、京承铁路客运专线获得批准,加快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度。要努力做好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机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开工;谋划建设围场通用机场。有关市、县要安排建设好城镇交通、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种植、森林草场及水利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整个产业带的生态环境;把城镇周边、交通干线两侧和重要景区周围作为重点,加快环境治理。
(五)整合、提升、淘汰落后产品。通过更新改造,扩大规模,拓展功能,挖掘内涵,增加观赏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内容,结合民俗风情与舞台艺术推出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已有景区的质量和水平。对档次低、环境差、游客少、改造价值不大的景点,通过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引导等方式,逐步予以淘汰。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以规划为龙头,协调各项开发建设。有关市、县要认真落实《规划》,以《规划》指导休闲旅游的各项开发建设,抓紧研究制定七大产业聚集区发展详细规划。交通、民航等部门尽快编制产业带交通建设专项规划。城建、环保等部门要组织制定休闲旅游城镇发展专项规划和产业带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新开发的景区必须在《规划》指导下编制好景区规划和建设方案,跨市、县的景区要联合制定建设规划,严禁不符合规划的低水平无序开发。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和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环*休闲旅游项目,经省政府批准后,视同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享受财税和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期间(一般不超过五年)企业上缴省、市两级增值税和所得税超基数部分,按企业与政府签订责任书确定的返还比例,于次年3月底前拨付项目业主单位,支持项目建设。省、市两级财政“两税”超基数部分的返还比例相同,“两税”超基数部分的全部或部分返还采用资本金注入、贴息、补贴等方式进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依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用地计划。
旅游定点宾馆、餐厅、景点,其用水(桑拿、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并轨。旅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其排放的废水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三)充分运用金融手段发展旅游。通过出让或转让政府投资旅游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将收回的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逐步建立健全旅游产业融资担保体系,省及各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扶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各类金融机构要对重点旅游项目贷款予以倾斜;景区可以所有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抵押进行融资。鼓励旅游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积极创造条件上市融资。企业可积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
(四)加强市场营销。旅游部门要以环*休闲旅游为主题,围绕《规划》提出的形象促销“十个一”工程,研究制订产业带整体宣传方案。要利用节庆、展销会、邀请国内著名旅行社来河北考察、省市部门和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努力塑造鲜明的环*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促销,高度重视互联网络等新型媒体宣传。要组织产业带各设区市和重点景区通过央视等重要媒体的主要频道、热点栏目投放休闲旅游形象广告。省内媒体要开设专栏和专版、增加专题和时段,加大对产业带休闲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各市、县要制订鼓励招徕海内外游客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搞好产品营销。
(五)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放开旅游市场。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旅游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对本地企业开放的,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加强和改进旅游招商工作,运用小团组招商、专业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手段,组织针对性强的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休闲旅游产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旅游知名品牌特别是*大型旅游企业实施联合,组建旅游企业集团。要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解决客商投资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重诺守信的人文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投资建设环*休闲旅游产业带。
(六)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旅游部门要会同质监部门制订并推行休闲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鼓励休闲旅游景区(点)创建国家高级别A级旅游景区,鼓励休闲旅游接待宾馆饭店争创国家星级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鼓励旅游企业创新运营机制,通过跨行业经营、连锁经营、联合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等模式,完善旅游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休闲旅游诚信经营体系、文明旅游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营造“重信守诺”的旅游服务氛围和“放心旅游”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休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策划人才队伍、具备较高素质修养和工作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爱岗敬业技能熟练的服务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上岗、在岗培训制度,加快培养高、中级休闲旅游管理和策划营销类人才以及技能型实用人才。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政府引导。各市、县政府要加强对休闲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大范围谋划和支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在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同时,制订更加有利于环*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资金、税收、规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产业带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调度。各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政府引导,真正把休闲旅游业作为硬任务组织好、推动好。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旅游业迅速发展,在推动全市的对外开放中起到了良好的先导和示范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旅游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强化旅游“大产业”意识,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动力,促进旅游业再上新台阶是当前我市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我市实际,就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利用我市综合资源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具有高关联度的产业。发展“大旅游”,必须立足于以名人城市为依托,充分体现南国小城、水乡田园、现代风韵、侨情民俗的特色,把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以及侨乡优势、对外开放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发挥其对全市经济增长的牵动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发展旅游业,全社会都要大力关心和支持旅游业,旅游系统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积极配套和完善旅游“六要素”,努力形成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的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实现旅游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总体目标。
二、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要组织力量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评估,从**实际出发,制定中、远期旅游景点建设规划。围绕体现“南国小城,水乡田园,现代风韵,侨情民俗”等四大特色,规划建设旅游项目。近期重点抓好如下几个项目:一是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以**故居为中心,**影视城为纽带,联合**村民居、**纪念中学等景点,建立**旅游区;二是充实完善**旅游公园的设施,增加游乐项目,加快水上乐园建设,把**旅游公园建设成集自然生态、高尔夫球场、游乐园、宾馆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区;三是利用田园水乡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增加**海上庄园游乐项目,完善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四是把城市规划建设与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市城市建设成就,大力推广城市旅游。加快岐江“一河两岸”的整治和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商业布局的调整建设,完善设施,使这一区域更好地发挥旅游功能。
三、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内外客商投资我市旅游业。对新办旅游景点实行优惠政策。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含市内公有经济),按我市总体规划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的,除优先给予立项和享受我市现有优惠政策之外,还享受下列优惠:(一)在用地方面,投资额(以人民币计算,下同)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内的,办理土地手续须缴交各项税费属本市留成部份,在征收后一年内返还旅游企业50%。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内的,办理土地手续须缴交各项税费属本市留成部分,在征收后一年内返还旅游企业70%。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办理土地手续须缴交各项税费属本市留成部分,在征收后一年内全部返还给旅游企业。(二)在税收方面,在按国家税法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新办旅游景点,两年内由市地方财政给予先征后返还旅游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三)在有关费用方面,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新办旅游景点,规划报建时其城市设施配套费免交50%。
四、加强和改善对旅游业的领导、管理与规划协调。市旅游局是旅游业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旅游企业的行业管理;负责研究制订和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计划,制定中、远期旅游景点建设规划。市政府设立旅游发展协调会议制度,会议由分管副市长主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外资旅游企业。尽快成立**市旅游协会,充分发挥旅游协会在旅游行业中的协调和自律作用。规范旅游项目的投资审批程序,今后凡在我市辖区内投资兴建旅游景区(点)、游乐场(园)以及宾馆酒店等旅游项目,要先征得市旅游局同意,有关部门方可给予办理立项等有关手续。
五、继续深化公有旅游企业改革。市属公有旅游企业要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公有企业改革意见,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开放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全面增强竞争能力。
六、发展区域旅游,建立完善流畅的旅游运输网络。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把我市的旅游景点与周边城市的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区域旅游产品,增加“目的地旅游”的总量。市旅游局要协同有关部门,确定和推出我市以及**的旅游线路。交通运输部门要开展旅游专线公交服务,建立完善流畅的旅游运输网络。
七、建立专项宣传促销基金,塑造**旅游新形象。加大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市旅游业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从**年财政年度开始,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作为市场促销专项经费,以后每年视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增加。要有计划地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旅游专题文化活动,扶持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塑造**旅游新形象。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健全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在游客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旅游公共场所设置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涉外单位要有合格的国际语言环境。
八、旅游企业要为我市经济服务,积极组织外地游客到**旅游。旅游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联系,在组织旅游业务中,要花更多的精力组织外地和本市的游客参加“**游”,努力增加人流、资金流。建立激励机制,今后旅游主管部门对旅行社进行考核时,要量化“**游”的考核指标,同时对推广**旅游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旅游业发展建议范文6
【关键词】丝绸之路 西安旅游业 国际化发展
就全国范围而言,陕西的旅游业经济增长的水平与我国其他几个旅游强省对比之余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如何缩小差距、如何提高西安旅游业的知名度、如何让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如何更好更多的吸引外来游客选择西安作为旅游的目的地,是我们现在首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上提出分析和对策建议,为西安旅游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1.国际城市的内涵和要求
国际化城市至关重要的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经济影响力、现代化水平以及国际开放度。首先,这座城市的各项指标必须高度的对外开放,基于国际特征的发展趋势和国际要素在城市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充分的对外开放程度。其次,拥有杰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高度的文明共建文化共享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足够与国际接轨、同国际城市睥睨。最后但同时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城市所辐射的范围必须是跨国的而不能是区域的,只有达到涉猎范围广阔,才兼备成为国际化城市的要素。
与此同时,软实力也是一个城市在现代化时代能够综合发展的必备因素,同时也是使其不偏不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石。城市的旅游业和国际化共同依存结合的产物便是国际化旅游城市。这是一座城市的标签,标志着城市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能够成为足够多的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竞争和对抗的条件不只是取决于其成熟的城市硬实力、多媒体综合的城市素养。
2.旅游竞争力研究
根据对西安的现状分析,西安城市旅游竞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利益)、基础竞争力(衍生品竞争)、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
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服务能力;衍生品竞争力主要包括:经济能力、基础设施及配置、环境承受的能力;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市场总需求、市场总供给、社会环境及旅游企业等因素。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交通便捷运输快捷,作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新起点,西安积极开拓国际航线,截至目前,西安可直飞的国家和地区共有20个。据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航班业务大幅度提升,共完成国际航班起降4140次,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44.8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5.3%。
虽然西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很是广阔,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之际,陕西的旅游业虽说正在逐渐走入中外游客的视野,其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较快的发展水平上,仅在2014年,陕西省旅游的总收入达到将近2522亿元,其环比增长了15.35%,国内旅游收入占2435亿元,环比增长近19.89%,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大约为14.16亿美元,环比却下降了15.51%。
因此,要想在旅游业这一板块与其他旅游城市有所竞争,就必须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的机会,增设国际旅游航班路线,提高西安现代化设施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新型旅游路线,扩大声誉,提高西安在中外游客眼中的知名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国际化旅游的资本,才会更有助于将西安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旅游城市。
二、西安旅游景点分析
1.西安市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秦始皇嬴政十三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园,常年征用数十万民夫,耗损了大量的国力,修筑时间长达三十八年。1974年春,因当地农民打井挖出陶制武士头,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目前共发掘出三个坑。这里出土了一千多个士兵陶俑,每个表情姿态各不相同。站在庞大的地下军阵前,会使游客感受到两千年前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非凡气势。(2)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助于游客了解古代中国光辉文明的历史发源地之一。馆内藏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的金银首以及一些器皿等,还有唐朝的壁画等诸多珍品文物,其中也不乏国家禁止出境的精品。(3)回民街:它不只是一条街,是西安市中心回民聚集区内多条街道的统称。这里也称为“回坊”、“坊上”,是西安小吃的集中地。这里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浓厚的穆斯林文化容纳着上万人的回民区气息。街区内有年代各异的许多座清真寺,他们保持着原始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栖居在这里。(4)大唐芙蓉园:是以芙蓉湖为地理中心,紫云楼、陆羽茶社、凤鸣九天剧院等众多景点,环绕分布在湖的四周。整个园区又可大致分为十二个不同类别的文化主题区域,分别从诗歌、民间、歌舞等方面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5)大雁塔广场:位于大雁塔脚下,是我国唯一一个唐代文化主题广场。(6)西安钟楼:它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它同时也是国内目前为止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古建筑
2.景点特性选择分析
这些在西安排名前六的旅游景点,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基于外国游客选择行为的西安旅游市场分析,以日本游客为例,本了以下的分析。
(1)游客的信息获取方式的选择
只要游客决定要出去旅游,在决定的那一瞬间,就会伴随着相应的信息搜集。游客需要搜集大量有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其中包括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有什么值得必须去体验的美食、应该住什么样的酒店比较划算、应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性价比更高等等。在大量的信息调查中,日本游客对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主要来源于亲朋好友的介绍,所占比例高达45.02%,而通过互联网及其他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只有7.58%和2.84%。
(2)旅游商品、住宿、娱乐项目的选择
游客在欣赏绝美的景色的同时,很多人都会带一些当地特色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东西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或者是自己留用,因此,将旅游商品分为以下五大类:工艺品、服装首饰、医疗保健品、食品特产和其他。对于外来游客来说,选择前三类的游客占绝大部分比例,相对来说对食品特产选择较少的原因主要在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所导致的,外国游客中欧美地区的日常食物主要以快餐油炸类以及半生类食品为主,日本游客主要以鱼类等水产品为主,韩国游客主要以海带泡菜类食品为主,而我国西安的特产则是以米、面、家禽类为主。因此外来游客选择带食品特产的人数比率相对较少,但也不乏有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
对于住宿的选择,外来游客大多会选择环境优雅舒适、安全系数高的酒店入住,而酒店的价格对于他们打影响因素相对来说是较小的。以日本为例,日本出游的游客大多都是四十五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他们的要求不同于年轻人要求省钱第一,他们关注的更多是安全、方便及舒适。因此,优化我们的酒店环境是提高外汇收入的一条可观的途径。
三、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从搜集资料中表明,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主要吸引中外游客的有利资源,无论是旅西日本游客51.09%的观光旅游动机,还是35%的文物古迹旅游项目偏好,都充分证明了外国游客对中国古城西安文化的高度认可。
2.劣势
同我国其他旅游胜地相比,西安的旅游纪念品或者工艺品的种类过于单一,大多都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的纪念币、著名旅游景点的纪念手册等等。但是这些单调的旅游纪念品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外来游客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在旅游产品方面应该多改良和创新、开发研制出既有代表性又有实用性的旅游新产品,用以满足游客多方面一体化的需求。
3.机遇
西安凭借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在中国各大知名旅游城市中占据着一定的标榜,获得了众多中外游客的认可,知名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因此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多做公关活动,提高西安各个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让更多更远的游客认可西安的旅游景点,从而更好的扩大西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挑战
首先西安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将是环境因素。西安近几年来受PM2.5的影响非常严重,从入秋开始空气就受大量雾霾的影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杀伤力,这将会是影响西安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差将会损失很大一部分外来客源。其次就是政治因素,虽然近几年很多数据都表明日本游客是外国游客中前往西安旅游的主要客源,可是中日两国的政治因素却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这将是我国发展外来游客时不容小觑的因素之一。
四、政策建议
1.突破地域宣传限制
日本旅西游客对旅游信息获取方式的局限性让我们产生深深的反思,只有来西安旅游过的日本游客,才有一定的机会向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宣传他在西安的所见所闻,才能让他周围的人有机会了解到西安的魅力。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可是西安的旅游信息却不能在网络上被外国游客及时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会损失很大一部分外国游客的资源,更会折损很大一部分外汇收入。因此,要想让西安向国际化旅游城市发展,首先必须扩大信息的区域,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同时要求城市辐射的范围要更广泛,不能只局限于区域化,要向国际化进展,才能更快、更早的抓住外国游客的旅游资源。
2.旅游项目品质提升
从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出发,首先要做到的是高度的文明携手共创和文化公开共享。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规范大家的举止行为是基础,改善城市风貌是必要,美化城市环境是任务。其次,我们应把焦点集中于如何创新。旅游路线的精简化、产品多样化及新颖化等,在保持原有效果的同时增加更多有创新意义的元素。对于旅游中的娱乐项目也要做的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不会让游客感到审美疲劳甚至是娱乐项目重复繁琐没有吸引力。同时要优化酒店的环境和安全系数,保证游客入住的舒适度,以及酒店服务员的文化素养和服务能力。服务员也应该要高学历,语种多元化,以保证同外来游客的沟通交流不会有很大的障碍。这样不仅会吸引更多中外游客的眼球,更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可观的外汇收入。
3.城市广告合理设计
西安应该加强对城市广告的运用,强化城市品牌,凸显城市的内涵及特色,保护城市文化,真正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能因为城市广告人为的去雕琢天然的自然景观,破坏原有的自然模样,这样就失去了城市广告本来的利益目的了。西安要向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就应当加强城市广告的推崇,广泛筹资充分论证,在现实意义上做到国家和国民的经济双赢。
总之,西安必须着重于完善城市的形象建设,广于开发国际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的市场有更优渥的发展前景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让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进军国际化并同时带动我国经济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牵动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李春旭 陕西省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6
年5月;
[2]马斌斌、鲁小波、郭迪、丁玉娟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
西北五省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2015.9;
[6]卫玲、戴江伟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安迈向国际城市
的路径选择 2015.7;
[7]何爱平、赵仁杰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文明建设困
境、利益冲突及应对机制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