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语口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语口语范文1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what is a book 。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描述阶段,连哑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一种表达方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方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这一个事物,但却有多种符号来表达它。如果一个人懂8种语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别人理解的机会就会大得多。用汉语说\"水\"别人不懂,用德语说别人也不懂,但用英语说water,别人可能就懂了。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按中国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them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换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在love 谁,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这么随便love。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that is love,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
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比如爱因斯坦讲相对论,他用科学术语讲,除了科学家之外是没人听得懂的,所以爱因斯坦就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把相对论讲了出来。他说,什么叫相对论呢?两个lovers在一起,一小时相当于一分钟,而两个仇人呆在一起,一分钟相当于一小时,就这是相对论。他这样一讲,我想没有人不会明白相对论的。
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但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美国人说\"我向雪山走去\",中国人就会说\"我从雪山走来\"。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住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我们听评书常说,欲知后事好何,请听下回分解,中国人很认可这种压轴戏、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国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把收音机砸了:我听的就是what happened,但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还要让我下回再听,岂有此理!因为美国人在时间上描述时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因为任何语言除了标准化的东西以外,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了",老外永远也理解不了,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我认为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想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六、要有猜测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岐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以上就是我所说的学会用美国人思维的六个技巧。中国学生如果能做到这六点,用很短的时间肯定能学好口语。
美语口语范文2
The First Time: With Chinese Subtitle
挑一部百看不厌的美剧(否则练到吐了没人负责),挂着中文字幕看第一遍。这可不是让你看着消遣的,是找感觉,就是一边看一边能感觉到英文对白在脑子里回响。
IT词汇补贴:
Subtitle――以前的常用意思是新闻的“副标题”,但在这个美剧、日剧、韩剧横行的年代,“字幕”才是它最常见的中文翻译。
回响――reverberation,它还有一个意思是“混响”,在音频编辑软件Cool Edit或是Golden Wave的英文版里,你一定能见到这个词,因为没有音频的reverberation,就不会有流行音乐里那些空灵的歌声。
The Second Time: With English Subtitle
还是这部片儿,只是看第二遍时改挂英文字幕了。这次一边听一边看英文字幕是不是正确。听力和口语从来都是二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听不懂还能说得清吗?如果你能挑出字幕的错误来,绝对能信心倍增、动力加倍。
IT词汇补贴:
一体――all in one,它也指十分高级的“一体机”,联想一体电脑也可以用这个通俗短语来表达;要想更专业,就用incorporate(一体化的)来表示,比如一体电脑是incorporate PC,一体影碟机是incorporate DVD。
The Third Time or The N-th Time: Without Subtitle and Imitate
第三遍是看裸片,惟妙惟肖地模仿对白。注意哦,不是跟读,模仿的意思是想象你就是剧中那个人物,用他(她)的语音、语调、语气、连读甚至磕巴来说话。要做好这一步,除了得有超好的耐性和坚强的神经外,还得有过硬的配套设备,要么得有硬盘(hard disk)强大和内存(memory)超大的电脑,要么就得有经得起一遍遍重播折磨的DVD机(Digital Versatile Disc)。
IT词汇补贴:
美语口语范文3
作者:周天雨
班级:四年级
丰裕口坐落在秦岭山口,是走秦岭山的必经之路之一。听说在丰裕口边非常凉快。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丰裕口避暑。
我们刚到丰裕口,就看见一家家农家乐各式各样。有的农家乐可以钓鱼,并把钓到的鱼给客人做好,有的可以在花草边吃饭,花香伴着饭香,美极了,还有的养了许多的动物和人们玩耍……
在往里就能看见远处的三面佛,三面佛有三个面,像三个佛围成一圈。
最后就能看见丰裕口了。刚到这里,我变感到了丝丝凉意。这里的水很清,像被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有深有浅,浅的用松叶都能够到底,深的能把一个双手高举的成人淹没。水底还有许多沙石,踩在上面像按摩一样。
美语口语范文4
关键词:透过;影视;口语
一、透过英文电影学口语的理论基础
笔者对高二参加过英美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6%的学生乐于通过影视欣赏学习英语,并且由此获得了很好的英语成绩。这表明,看英语电影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信息并保存信息,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欣赏英文电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英语口语氛围,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起来,以达到更有效的学习。英文影片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各种语言情境。
二、英文电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作用
1.学量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缺乏语言运用技能训练。学生虽然学会了书面的语法知识和表达方法,但在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时却仍然笨口拙舌、词不达意。英文电影欣赏能够使学生轻松掌握丰富的英美常用词汇和正确通俗的表达方法。
看英文电影特别能激活所学的单词、句子和语法。因为孤立的背单词和语法是没有用的,必须把它用出去。而看英文电影则可以将所学的单词全部激活,变成你自己的口语单词。并且电影情节会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在不经意间掌握英语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英语口语的最高境界是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意思,使语句更加地道,更容易被“老外”所接受。而我们很多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小学、初中学过的很多简单词汇在口语中都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
这所学校不收男孩。The school doesn’t take boys.
你把感冒传染给了我。You gave me this cold.
他们为学校的舞会伴奏。They do music for the school dances.
我们的电视机图像有问题。We can’t get good pictures on our TV set.
你舞跳得真好。You are a good dancer.
你叫什么名字?May I have your name?
Take,give,do,get,be,have这几个单词都是我们在中学甚至小学的时候就学过的,但是我们有些高中生却不会用。根据不完全统计,这几个词语在英语口语中的出现频率占到40%。如果你掌握了这些口语词汇,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些不同的词汇和词义间架起了一条可以自由来去的桥梁,你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口语词汇来准确地表达自己,而不会再出现所谓的中式英语(Chinglish)了。
2.多进行反思和场景转换,巩固所学到的语言
在欣赏英文影片时,多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场景转换,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锻炼自己思考问题和创作的能力。我们平常所抱怨的“没有语言环境”,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体验”的问题。
埃克斯利(Eckersley,C.E.)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如何充分地利用电影模仿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我总结出的高招如下。
(1)反思
反思就是在看到一个有用的表达方式的时候,会考虑一下如果自己想表达同样的意思会怎么说。
(2)翻译
把你认为有用的语汇翻译成汉语中非常口语化的文字。
(3)场景转换
场景转换的意思就是你要把自己想学的语句通过联想把它用到自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中去。
三、透过英美影视学口语的优势
1.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欣赏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为直观、真实地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锻炼学生用欣赏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
2.为英语教学展示真实的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观看英文影片的最大好处就是激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英文影片中唯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扣人心弦的剧情、美丽的异域风光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都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体验和愉悦享受,视听器官被快速调动起来,并最大限度地带动了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英语。
3.英文电影教学资源丰富,使用方便
英文电影的题材涵盖面广,电影的类型也丰富多彩,并且获取影片资源的途径也非常多。可以购买光碟,也能通过网络得到众多免费片源,还可以下载电影剧本和字幕的文本,这样就使电影很轻易地成为教学资源。利用英文电影教学十分方便,把影片带到教学场所只需要一个小巧的移动硬盘,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FTP空间来放所有的英文电影教学资料,达到资源共享,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我们学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交流。口语能力差会使你不敢与人对话,从而无法交流。英文电影观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直观的西方文化风俗画卷,激发了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兴趣,为我们创建出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英语口语的氛围。在高中阶段,充分利用英文电影学习英语口语,将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个人成长等方面收获甚多,进而为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美语口语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师 口语 语音美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52-02
口语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语音标准,用语规范,表达清晰、流畅、得体,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幼儿教师口语应达到的目标。柔和甜美、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的教师口语,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汉语的优美,激起模仿、学习的欲望。
幼儿教师口语的美感体现在语音的声律美、语调的生动美、语态的情感美、表达的形象美等多个方面,而语音美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
较之于书面语言,口语有着有声性、及时性、临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有声性即指口语的声音――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良好的口语表达,对语音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清晰、响亮、规范,而幼儿教师口语语音,还应该努力做到声音饱满圆润、音色丰富、音量适当、富于韵律、悦耳动听,给人一种美感。
幼儿教师口语语音美应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普通话语音标准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也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师要讲标准的普通话,这不仅是语言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语言审美的要求。普通话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普通话清声母多,没有辅音连用的情况,声母与元音组合,干脆利落;普通话韵母以元音为主,开口音居多,发音响亮,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动程明显,中间没有辅音阻隔,声音连贯清脆;普通话声调高平曲直,富于变化,以中高调值为主,响亮悦耳,加之音节间隔清楚,节律性强;语流轻重分明,语气活泼,听起来抑扬顿挫,令人愉悦,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名幼儿教师文化修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口语美的基本前提。
二、发音清晰,音色甜美
幼儿教育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幼儿教师是母爱的化身。研究表明,形象美丽、态度温和、声音甜美的幼儿教师最受孩子欢迎。清晰圆润、柔和甜美的语音能激起幼儿的愉悦情绪,给孩子安全感,较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幼儿教师说话时应该做到发音利落、口齿清晰,积极调动口腔、胸腔甚至头腔等发音、共鸣器官,合理运用气息,使自己的声音响亮饱满,音质圆润、清脆,音色甜美丰富;还要善于调控声音,收放自如,避免始终高调大声,给幼儿造成精神紧张。当然,音量过小的轻声细语,也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
人嗓音的条件是先天的,有的清脆甜美,有的沙哑低沉。每个人发音吐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咬字不清、发音含混,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发音指导和训练。幼儿教师通过口腔操、绕口令等发音器官灵活性训练,可以矫正不良的发音习惯,提高口语语音的清晰度。借助科学的呼吸、发声和共鸣训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嗓音,提升音质,丰富音色,使自己的语音更加悦耳动听。
三、用语中节,音韵和谐
语音作为语言的载体,是听者感知语言的第一要素。当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在谈到文学的语言时说:“我写文章,不但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不但写文章是这样,写报告也是这样。①”现代散文家曹靖华在《谈散文》中也说:“不但诗词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应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不至佶屈聱牙,闻之刺耳,给人以不快之感。②”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感知语言的美感首先来自语言的外在形式:韵律和节奏。具有声律美的如同音乐般美妙的语音,发掘汉语语音音乐美的要素,采用积极有效手段,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加悦耳动听,富有艺术魅力,让幼儿更容易听得清、记得住。
(一)选择具有音乐美感的词语
汉语中有一些结构特殊的词语,比如双声词(指两个汉字的声母相同,如珍珠、流连)、叠韵词(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如螳螂、徘徊)、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如高高、慢腾腾、欢欢喜喜)、拟声词(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如滴答、噼里啪啦)。这些词汇音节构成有特殊的规则,从语音上能增强听众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和谐、回环、琅琅悦耳的语音美感。其中的叠音词明快上口,可以突出亲切自然的口语特征,尤其适合跟幼儿交流时使用。比如说“红红的太阳”或“红彤彤的太阳”就比“红太阳”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拟声词用来表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绘声绘色,也特别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讲究句式的工整匀称
词汇是构成语句的材料。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单音节、多音节并存,有大量的同义词,这为口语表达选词炼句,突出语言的韵律美、音乐性提供了方便。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口语中,要考虑语句音节的匀称和谐。
例如:小花猫帮助山羊公公除草,小狗帮助山羊公公浇水,小公鸡呢,帮助山羊公公捉虫子。
其中,“小狗”就与“小花猫”“小公鸡”音节上不够协调,若改为“小黄狗”之类三个音节的词语,语音上就更加和谐动听了,也便于幼儿听记。
此外,在句式的运用上,适当运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的语句、整句(一对或一组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散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结合、搭配得当的表述,都可以增添口语回环错落、音调和谐、生动有致的声律美感。
(三)注重语句的和谐押韵
押韵是形成语言韵律美的最基本手段。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的儿歌最能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幼儿教师灵活运用儿歌,可以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让他们在音乐般欢快的韵律节奏中掌握知识,快乐游戏。比如美术活动时教幼儿画楼房,老师边示范画画,边念诵儿歌:“一只盒子,顶上加盖,架起梯子,伸出阳台。”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语言。日常游戏、生活中,教师和幼儿交流,也可以适当注意语句的押韵,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模仿学习的愿望。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这样的口语表达运用拟人化手法,贴近三四岁孩子的心理,使他们感到亲切,容易理解;从口语的语音形式上看,语句节奏匀称、押韵上口,听起来悦耳,也便于幼儿模仿学习。
四、语调丰富,抑扬顿挫
语调是指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快慢的配置。人们口语交流时为了准确的表情达意,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调,声音的轻重、语音的停连、声调的抑扬、语气的刚柔等构成了纷繁多变的语调。恰当地使用不同语调,能够更准确、生动地传达语意和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最突出的优势。作为教师,说话的语调应该是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用15―20种语调说“到这里来。”而呆板、单一的语调,恰似和尚念经,枯燥乏味,不仅表意模糊,也容易造成听者的听觉疲劳,使人昏昏欲睡,自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暂,对语言信息刺激的反应较迟钝,更需要教师借助美妙动听的语音来唤醒他们的听觉神经,用恰当而又多变的语调引起他们注意,有时还要适当夸张。教师语调运用恰当,口语表达才能语意明确,爱憎鲜明,也才能够给幼儿“珠落玉盘,流转自如”的美感享受。
注释:
①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A].见:老舍.出口成章[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②曹靖华.飞花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出版.
【参考文献】
[1]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美语口语范文6
笔墨和纸张统治了课堂上千年,虽然可以再挖掘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已近极限,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2 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日渐升温的计算机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进步,且随着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产生,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作为外语教学的突破口。理论研究表明: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4%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而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原因
1.1 语言环境的缺乏。
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语言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必然缺少现实鲜活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用能力较差,表达时容易犯一些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错误。课内学生学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1.2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
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手段是“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主讲。由于教师对知识的呈现一般以汉字形式和口授形式,学生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课堂上的重要活动就是记录教师的板书和口授的知识内容,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环境的缺失极易造成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口语教学
2.1 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录音机播放,虽然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模仿,但是缺少视觉刺激,做练习也只能仅凭课本,学生常常感觉比较枯燥。而多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项。而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教师在机动、灵活地组织不同形式(如通话、节目传送、兼听、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语言教学的同时,能让学生在大屏幕(或自己的显示屏)上看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多媒体信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及文化习俗时,教师播放出生动形象的情景、清晰的语言,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现代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2 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记忆的牢固度。
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在交际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不仅能实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通过老师范读来直接对学生进行口语指导。这种范读受到了老师知识水平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令人感觉单调乏味,效果不大;同时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学生很少有与老师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而且有些学生因自身性格的害羞或发音不纯正等因产生心理障碍。在同学面前不敢大胆开口,生怕出错让人嘲笑。而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可较好地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是使处于非语言环境中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听纯正、地道的英语。有利于学生的模仿,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加强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的情感焦虑情绪释放,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顺应这种社会变化,加强学生对情景的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4 多媒体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