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1

一、阅读是写作源泉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它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肯定不会提高,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地、积极主动的专研,以提高写作文的能力。首先多读小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外,要大量、广泛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厚积薄发,这个时侯不必要求范围,不必要求掌握了多少,完全是走量,从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科目读起,而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建议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所谓好的书籍是指那些有着深远意义,百读不厌的,无论是思想还是精神层面有所收获的,比如科普类、童话类、经典名著等等等,使学生对读课外书发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要求快,欲速则不达。此时,再建议学生把美好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既对读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又练习了文笔。

二、观察、活动是习作的有效方法

普遍感到写作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多观察。观察是说和写的的基础,教学生在观察中有顺序,有主次。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带动孩子走进那绝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学校和家庭凝结起来,多组织学生参加游览活动,在游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启发学生抒情、拟人的表达手法。

学校校内课外活动的组织,每当活动结束都要求孩子去写,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写出来,反复的看、听、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提升。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写《一次有趣的游戏》这篇作文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和贴鼻子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他们无拘无束。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三、指点习作方法,掌握作文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多读多写,还应掌握一定的作文知识。这方面的训练我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每两周一期的手抄报。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以报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二是通过组织的阅读课借助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教授作文知识。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这两类文章小学生都应掌握其写法。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40页)

于是,利用阅读课,我提供了几篇典型的记叙文,为此,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实际,开展《怎样使文章详略得当》、《怎样写典型人物》等专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例文加讲解,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做好批改、讲评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

能获得成功和荣誉是诱发习作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可以说让学生获得奖励、品尝成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是习作兴趣延伸的重要保障。

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58-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的训练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能够使小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文,并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可见,在小学教育阶段。有必要加强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各科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训练学生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而言,也应该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小学作文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一)渐进性。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己能够作文。这个过程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知识积累较少的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注重个体的逐步提升、逐步发展。

(二)全面性。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标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要注重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即要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小学教育的对象为7-12岁的适龄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作文教学要符合学生这一实际。教师要不断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基础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有了新的提法:小学低年级称为写话,中年级和高年级称为习作。这种提法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小学作文教学不以培养作家、文学家为首要目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更强调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性,重视小学生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即低年级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年级重在减少束缚,高年级重在表达真情实感。

二、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一)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与成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小学生这一特点,没有做到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他们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小学生以成人的方式进行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成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小学作文的“成人化”。如“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果实累累的季节。在秋天里,我们这些又学了一学期知识的学生们,正在努力学习,共同探讨,正用实际行动去争取优异的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这类文字显然是不符合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实际,但是却被教师们奉为好词好句。要求小学生写作时按照如此的风格进行写作。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做法磨灭了小学生的灵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其积极向上、健康高尚的人格。

(二)过度重视写作技能的训练。迫于应试的压力,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偏重于“如何写”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写什么”的培养。作文课上,教师往往灌输给学生更多的作文技巧、作文知识,告诉学生如何谋篇布局,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立意以及选材。教师更在意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逻辑,文章的中心、结构、材料安排以及过渡是否合适,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作文中的真实感受。这就造成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八股现象”,小学生将一些所谓的作文技巧生搬硬套进自己的文章中,却忽视文章的内容,感受不到作文的乐趣。即使当小学生面对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感到有很多话想表达,但是不知如何运用老师规定的技巧或理论,不明白怎样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感到不知道如何去写。

(三)作文教学过于功利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更重视指导小学生如何应对考试作文。如何取得高分,每篇习作都按“审题―立意一选材一范文引导一模仿作文”的程序去细致指导。教师对开头、结尾以及词语的使用都会给出一定范式,让学生往公式里套,以保证学生达到考试的“标”,以“法”授法,把作文之“法”强加于学生。作文指导就是把成人总结的写作方法灌输给学生,或把自己的思路“移植”于孩子,让孩子循“路”而作。如此的教学不仅不能实现作文课程教学目标,更抹杀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难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三、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具体应注重以下三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体现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赋予学生命题的参与权。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明作文内容范围或者题材,然后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联想,引导学生讲述自己选题的原因,讨论哪些题目合适,哪些题目需要斟酌。通过师生的探讨,引导学生在倾听、思考中吸收别人的思想,掌握作文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切实提高作文的能力。学生被赋予命题的参与权,就可根据自己本身的经历和情况,确定写作的角度和范围,这样的作文才会个性十足,特点鲜明。

第二,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其大胆表达,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师生的对话中学习表达的方式方法。

第三,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作文评阅中,要将学生自改、互评或集体修改等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参与评阅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评定的方法,确定修改的目标,如:要求学生找出错别字、病句,分析句与句之间是否衔接、连贯,找出精彩句子和段落等等。学生批阅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批阅提出意见。这样,学生在修改别人文章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对同学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写作时也能克服,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以读促写,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语言的学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第一,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读有价值的书,并且要在阅读方法上作具体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多阅读好作品,可以使其不断丰富文学素养,培育起健康的审美趣味,增强审美辨别能力。而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的自我选择又能促进其个性的成长。

第二,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社会日趋开放,网络、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生也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他们通过网络、媒体也能获得很多的知识,这也是一种阅读,而且这种阅读对于现代人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从网络、媒体获取知识。总而言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阅读的训练,来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三)选择恰当的评语,实施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讲,作文评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评语若写不好,不仅会失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写作的意义,还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对评语高度重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采用五种方式写评语:商量式评语,追究式评语,肯定式评语,对话式评语,情感式评语。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3

一、情感交流在作文路上的缺失

有些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智商(EQ)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另一种智商。事实证明,填鸭式教学缺少人性化沟通,并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既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表达、丰富思维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更是提高感情人文素养的强大动力因素。在课堂上学习的情感交流与表达将是学生走上社会为人处世的第一步。

教育部已经多次颁发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的明文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们也对学校纷纷加以配合与积极响应,学校课业量不但没有下降,近年来反而有上升趋势,家长们因为升学压力奔走相告,为孩子在课堂之余报各种补习班,现在的年头,不报个补习班都被视为“特殊学生”,其中就包括小学生作文补习班。小学生放学了除了语文还有其他各种科目的作业,如果再加上补习班,作业量大之又大,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完成的作文质量可想而知。

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这种局面,尽自己的组大职责,减轻这种局面的尴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更应该多与孩子们沟通,注重他们的情感表达,引导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这样的教学才是丰富而有意义的。

二、减轻作文功利,宣扬生命色彩

作文教学不能够刻意追求作文知识的系统完整性,条件允许的话,而应引导学生探索社会、体验生活,在“做”中练习说写能力,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内心层面,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深远的课题,任重而道远,它要求老师必须从应试的平台中解放自己,多方位,多渠道的思考,大胆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真切的撑起人文素养教育的天地。以“真诚而清晰地表达自己。”为要务,逐步引导学生培养两个基本的方式,即“主动思考,主动写”“为自己写”。也就是,发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觉、自主的写作,而不是老师与家长要求的,是自己喜欢,而非被动的,失去自我的写作。所以说老师从生活上加以引导,选材新鲜有趣,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热爱。

三、育人而非教书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教师们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动力与源泉,当然也该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作文而言,教师们有的时候更多关注的可能是学生怎样写好作文,关注的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应该用到的技巧,关注的是为人师教学生们的拿高分作文的方法。少有教师把情感与态度作为作文教学的宗旨,即使它在教学目标上,也很少人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重视。所以,教师们可以适当减少对于作文的预设,将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为学生潜在状态、生活经历与兴趣热爱,这将是从“教书”到“育人”的转折性突破。

四、不同学生,不同评价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是一件很讲究的事,并非单纯说出老师所想,而应针对不同学生说不同的话,应有一定的弹性,评价标准应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评价标准应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导向这四个角度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师作文评价着重于对于学生的紧扣题目、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等这些要素进行评价或给分。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对作文教学是无所作为,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去做出改变。只按承袭下来的方法,一个学期根据教学任务,命题几个作文,可能有些老师会加点周记;至于如何批改,批改程度怎 样,完全视学校的要求。

事实证明,这些似乎更能体现应试教育的特点,对于学生本身的状态并不关注,当然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近乎忽略。既然老师评语如此重要,那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征都需要了如指掌,具体学生具体分析与对待,不能“一招鲜”。因此,小学生作文“写真话,抒真情,做真人”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评价标准,提倡对学生的“真、善、美”特性倡导。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4

一、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即“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就是作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原则,根据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生活实际,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一)抓基本功训练

语文的基本功反映在小学作文中就是字、词、句、段的应用能力。重视对学生字、词、句、段基本功的训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得心应手,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落脚点。

1.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使学生把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分析课题,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释词语,能培养学生的用词造句能力;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能训练学生连贯性语言;朗读、背诵可有助于吸取语言和思想养料及学会各种表达方法等。

2.重视和加强词、句训练,强化写好片段。

3.勤记读书笔记,把优美的词、句、段摘录下来,为写作积累材料。

4.勤练笔。坚持从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命题或不命题)有计划地、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训练。如一个学期有四个月,第一个月就安排学生练习状物(我的钢笔、我的书包、我家的小狗等),第二个月安排练习写景(我们的校园、某某公园等),第三个月安排练习写人(爸爸、妈妈、老师等),第四个月练习写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指导作文时按年级段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一学期下来可练习作文120多篇。除此以外,寒、暑假也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命题日记,并根据学生实际,对上、中、下层生提出不同要求。

5.听写。作文刚起步时,可采取听写的形式让学生听写作文。

6.改写、扩写、缩写和续写。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些变动后让学生写。

7.仿写。仿写可仿文句仿文笔、仿手法、仿立意等。在教材里有许多文章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好范文,若结合课文进行小练笔,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作文能力。如学习《海滨小城》,就指导学生写《某某山城》或我们的校园;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等。通过仿写,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有趣的教法。把课堂设计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在乐中求学、求知,在趣中探索,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既学得主动、扎实,又学得轻松、高兴。

1.先说后写,先述后作。说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事和人。抓住班会课开主题中队会,开故事会,强化口语训练。可设计不同种类的课型,如生活见闻交际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说出来;热门话题,如国家大事、班级和学校趣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好人好事、怪事、丑事等;即兴演讲课,如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后,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即兴演讲,抒发各自的情感。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把这些活动写下来。这些课型既有统一要求,又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既可增强趣味性,又可锻炼学生的胆识。这种方法不但会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能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写轻说的现象。

2.抓时机,即兴作文。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某项活动,让他们把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

3.随季节变化带领学生参观大自然,为作文教学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4.想象作文,开拓思路。想象作文是发展求异思维、激发写作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可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使学生面对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及联想。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听着国歌,眼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先让学生说出来,然后指导他们写下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看图说话和写话。

看图说话和写话,是对小学生进行的初步作文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小到大,或先物后人、先人后物,等等,逐步弄清图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说,把观察到的内容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说得要连贯,有头有尾,有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写话训练。通过看、说、想、写,学生能充分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三、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陶冶情操,激发灵感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小学生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生活面狭窄,观察面受到限制。因此,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灵感。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园,走出课堂,带到广阔的田野,去接触大自然;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带到改革开放的大市场,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熟悉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学生会有强烈的表达欲,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先分后合,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作文教学中的难点。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引导写作;写实;积累;剪辑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即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即写作方法与技巧。结合我多年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入门写作的经验,我认为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水之源头,如果没有源头,哪来的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转抄和编造。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导致学生学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而且一旦养成习惯,会使思维懒惰,思路狭窄,材源枯竭,影响其思品、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解决材源问题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如我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某小学清明节去扫墓,布置同学们佩带小白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白花,当这位小学生戴着白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白花。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它小“礼物”。虽然它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白花》。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其内容较充实,还挺有思想。

2.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

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例如,在暑假中,某家长带他的女儿去野外捉蝈蝈,临行前布置了写作要求,让她注意观察和记忆。回来后,她写了作文《捉蝈蝈》,较生动地写下了捉蝈蝈的过程和动作,很有情趣。

3.给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

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这类材料需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我们班一位学生的家长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来时,给他的孩子带回来许多“礼物”,如:各种贝壳、小(海)石头、小纪念品等。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项链,她认为很贵。其实仅几元钱,使她很惊奇。这位家长抓住时机,向她讲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过去和现在,鼓励她以此为材写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礼物》,既训练了写作,又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4.要让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材料。

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自我发挥和想象,而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必要的取舍。如:有一位学生游过大明湖后,在写《我爱大明湖的美丽风光》草稿中提到“在草丛中检到一只死去的蜻蜓”,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风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师对此进行了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是:“我走上‘赏荷桥’向西南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叶,交映相辉。叶面上的水珠儿在阳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忽然一只红蜻蜓飞来,落在一支卷着的荷叶上,我想起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一小小的剪辑,使作文增加了艺术性。

小学生写老师的作文范文6

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发现小学生写作兴趣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写作兴趣的外来性。作文和小学生的生活不紧密,小学生的作文没有直接为小学生的生活所需要,往往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因而缺乏内在的写作兴趣,他们写作兴趣来自于家长、教师的激发和培养。二是写作兴趣的易变性。由于小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产生写作兴趣,所以不够稳定,容易被另一种兴趣所代替。三是写作兴趣的具体性。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具体描写,缺乏推象说理的能力。乐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

针对以上情况,我逐渐摸索出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一、培养孩子多观察、多交流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事物,学生就会在观察中产生兴趣。学生游玩时,看到美丽的鲜花,可以让其描述花的品种、外形、颜色及生长特性等。学生运动时,我有意识让学生观察怎样跳绳、踢毽子,用语言去描述,我发现学生描述得很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学生通过自己看听说,觉得有话好写,写出来的文章真实、具体、生动。

二、引导孩子多看书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领略作者思想感情。学生可以从书中积累好词、好句,为自己写文章打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人和事,做到按照自己的饮赏价值、敬佩程度、认识程度,写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从根本上避免空洞与虚幻,初步实现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实感受。

三、启发激励,诱发写作兴趣

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本班实际,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县城小学生,在优美的乡土风情中生活,精彩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他们提笔作文时,却不知道怎样写。我对他们给予引导,让他们看到什么写什么――善于从变化中发现问题;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形式多样――想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就像与人说话一样,把事情记清楚。激起他们以文章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提高其写作的能力。

四、丰富学生的生活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多姿多彩。如: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组织学生观察春、秋季节景物变化;给学生参加社会交际活动的机会,将这些活动和体会及时写下来,会解决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的问题。

五、开展作文展览,交流写作经验

学生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中低水平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评选出写作较好的学生作文,进行作文展览,让大家学习写作技巧,达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参与借鉴,增强写作能力。选拔一定数量的作文,给予奖励,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批改“多就少改”保护写作兴趣

上一篇税收征管法

下一篇美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