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1
或许,你喜欢倾听秋高气爽的秋天,倾听枯叶飘零,果实丰硕;
或许,你喜欢倾听银装素裹的冬天,倾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但是,我喜欢倾听夏日,用心去倾听……
夏日,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虽烦杂却不失一丝情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最妙的还是夜晚青蛙们开的音乐会;这边是独唱达到了*,那边已二重唱响亮;这边还是沉闷地打鼓(指青蛙挺起肚皮的时候的声音),那边已经碰响了清脆的铃……此起彼伏,不亦乐乎。这里,我读出了生命的活力。
夏日,荷花开得正艳:有的像那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躲在碧绿的荷叶下,有的好奇地探出头来,望着这美丽可爱的人间;有的像那俊俏的仙*女,正对着平静的湖面,细心地梳妆打扮……千姿百态。不禁让人想起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里,我悟出了生命的本质。
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初中学生;写作意识;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我每次上完作文课内心总不那么畅快、不那么如愿:要么,学生写出的内容少得可怜,对一处熟悉的景物、交往中的朋友、亲身经历的事等,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要么,学生写得不好,结构不完整、语言不真切、不生动、主旨不鲜明不突出;要么,学生没兴趣,他们认为写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要么,学生不敢写,完全不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体验和见解。
1.创设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有米可炊”
《语文课标》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俗话说“情景交融”。没有“景”,没有具体的活动和真切的感受,要想产生“情”、产生写作的兴趣,谈何容易?写作中三言两语就结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学生有素材才能写出更多的内容。我常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创设情景:1.组织活动创设情景,2.利用影片、图片创设情景,3.讲故事创设情景。例如,老师抓住孩子“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天性,将一次次的作文演变成一次次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大增。他们为了使自己表现的更优秀,相互间必定要交流、沟通,必定要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唯恐表达慢了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意愿,这就促使他们积极思维。这些思维实际上就是作文写作思维的一部分,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一次教学中,恰逢大雪天气,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总想张望张望教室外面的雪景。出于职业的敏感,我请示了领导,经批准后来了个“顺水推舟”,将孩子们带到教室外。乐开怀的孩子们感受着大片大片的雪花,跑着、笑着,你给我一个雪弹,我给你一个雪雷。我参与到同学们中,趁机引导大家观察周围的雪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大家看,雪片像什么?”“想一想,我们应怎样描述雪片的下落?”“同学们喜爱雪天吗?”活动结束时,我告诉同学们:这次作文就写《下雪了》,注意要把看到的雪景描写下来,把自己在雪中做的一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做到静动结合。同学们欣然答应,因为他们有丰富鲜活的写作素材,他们能写出很多,有话可说了。最后在作文评析中,没有发现一例三言两语就完事的现象,却发现同学们的内容更真切、叙事更完整、主旨更鲜明等众多优点。
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3
1.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一旦真正理解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出现“求知欲”,形成主观努力,那么写作的厌恶心理、惰性心理、应付心理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理解写作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深造和未来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请学习好的学生谈“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的心得体会,请已考上重点高中和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作文与中招”、“作文与学业”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 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感物才能动情,我们教作文,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作文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走走,引导他们观察,这并不是想到生活中去猎奇,而是要看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留神各种事情,寻找作文的源头。
阳春三月,走向田间,油菜花盛开,金黄一片。怎样描写油菜花景色呢?我先教给学生方法:(1)要仔细观察,把握好景物的特征。每一处景物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姿态、色彩,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笔下的景物才有可能显出特色,才可能逼真。(2)要绘声绘色,展示具体景物。任何景物都是有形的,都是由一定的色彩和形状构成的,写景时要把这些内容描摹出来,才能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3)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同一景物由于观察和写作时的心情及情绪不同,表现在笔下的景色也会迥然相异。(4)表达要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要富有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然后带学生去具体观察,形成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个性朴实。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粗壮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油菜花的外貌极是平凡。它们虽然平凡,但它们拥有自己的精彩。它们这样努力开放,为的就是结出黝黑的菜籽,让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想到这,我对油菜花们的敬意又多了一分,喜爱又多了一分。家乡的油菜花啊,你们尽情地开吧,让所有人看见你们平凡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走在大路上,见一青年赶着一辆满载田粪的牛车上坡,跟在车后的一位老农大声喊:“稍歇一下,上坡吆喝着点,车到半坡可停不得。”我向学生讲,你们看,这牛车上坡的事中就包含着一条哲理,那老农的话,很值得深思,车上坡时要一鼓作气,不可在半坡停顿。我们的工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车到半坡停不得》,一个多有意思的题目呀!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家乡四时景色而言,大自然及时装点江山。比如春暖花开,黄土坡上的星星小花,点缀着古韩大地的厚重;夏日炎炎,“柳树园”杨柳依依,坚定地守卫着身边的“运粮河”;秋色浓翠,柿子树上的盏盏红灯,牵引着人们的梦想;冬寒雪飘,大地银装素裹,这里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去年冬天下了场少见的大雪,我先领学生去欣赏雪景,继而向学生介绍前人诗文中有关雪景的描述,并引导学生不应只着眼于它的景色,应当想到它对生活的意义,学生兴致很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写雪景,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得生动具体。有一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彤云密布了天空,树梢一动不动,寒气不像以前那样彻骨,冥冥中有几丝暖气上升。不一会,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了。它似仙女,步履轻盈,姿态舒展,带点神秘,带点欢悦,慢悠悠的飞下来。不知何时起了风,越来越大。雪花失去原本优雅的美姿,随风狂舞起来,像条条挥动的鞭梢,甩在脸上,有点疼。雪花们忽东忽西、忽上忽下、没头没脑地回旋翻飞,搅得天地白茫茫一片。原本错落有致的柳枝,全歪斜着身姿,幻影般隐隐现现,发出“呜呜”的尖啸;远处绵延的山峰,仿佛被夸娥子突然背走,踪迹全无。这情势,让我想起了“眩昏柳眼、勒定梅腮”,想起了“雪拥蓝关马不前”,想起了“飞雪落满梁王苑”……读此文段,使人有身处其境的感受。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指导他们写作,像参观完韩城西关清真寺后,有个同学就对寺院环境作了这样的描写:走进寺院,一股洁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一个小院子,收拾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正是阳春三月,院中的花草树木绽放吐蕊,生机盎然。尤其是院子里正中的那株紫瑾花,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奇丽无比,浓艳的花朵密密匝匝挤满了枝头,细巧的花瓣紧紧地抱成一团,连成一串。淡淡的花香引来了小蜜蜂不停地飞舞、赞叹。花枝顶端刚刚萌出的三两片嫩叶,在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胭脂般的色泽。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神清气爽。正是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材料,对生活的观察也深了。
3. 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作文养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循序渐进
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感物之情,既直接来自生活,也间接来自书本。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对优秀文章有一中渴望,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渴”,千方百计给他们“解渴”。竭力推荐,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的作者撰写文章时,总是先明确写作意图,然后根据写作意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把文章主旨准确、鲜明、生动地加以表现,做到情文并茂,以收到深深打动读者心灵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后,自然就会模仿其笔法进行作文。《孔乙己》中有两段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读了这两段文字,向学生讲明: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特征又可分为:生理特征,境遇造成的特征,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的特征。后两点是主要的。写人物外貌的目的是反映其内心。根据这个意思拟出题目,做外貌描写练习,一个住校生生在《父爱无言》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那天非常冷,阴冷的风在低吼。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当公共汽车缓缓驶向村边路口时,我看见了一个人,凛冽的风中,那人紧裹着大衣,双手抱在胸前,不住地颤抖,可狂风还是掀翻了他的衣角。啊,是父亲!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是一片片刺眼的白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好像一堆干枯的杂草。
车停在了路口,我快步走下来,显然,父亲看见了我,他不在用手使劲紧裹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旧大衣彻底被风俘虏了,像一件大斗篷,他丝毫没有在意,只是微笑着向我奔来。
本片段通过外貌和细节描写,刻化了一位朴实的父亲,细腻的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又如学过《核舟记》,可写《我的布娃娃》、《我的工艺品》,讲过《中国石拱桥》,命题《家乡的桥》,学习按顺序记事状物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模仿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当然模仿不是目的,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作文中去灵活运用。
4. 教师以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沟通温暖学生,提高学生写好
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4
一、从句子抓起
学生们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但到初中仍然是苦恼万分,所以进入初中后的作文训练,我仍然先从句子开始。
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运用“三段式论”教会学生生动描写;二是运用情景再现教学生生动描写。
1.描写“三段论”
例如,这样一个普通的句子:“操场上有一根旗杆,静静地竖立着,就像一位忠于职守的哨兵。”第一句话是叙述,第二句话是形容,第三句话是比喻,完成对一件物体的完整描述。
西边天空有一道彩虹,弯弯的,长长的,像架在半空的一座七彩的天桥。
教室的东边是学校的操场,平坦,宽阔,长满绿绿的青草(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公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你追我赶)地飞驰,就像在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比赛。
天空飘着雪花,密密麻麻,纷纷扬扬,就像成千上万只蝴蝶一起从天上飞落下来。
三段论可以简化为两段:
朵朵白云在天空游荡,就像一群在蓝色草地里追逐嬉戏的绵羊。
城市里高楼,一幢紧连着一幢,就像一排排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
三段论的每一个单句,也可以分别增加修饰成分,变为一组复杂的描写,如:乘飞机飞越内蒙,坦荡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绵延千里,一望无垠。牧民的帐篷零零星星地闪现在眼前,白白的,圆圆的,就像刚经过雨水冲刷的草地上钻出的无数个小蘑菇。
记叙性文章离不开描写,一些普通的事物,经过细致描写,往往变得美不胜收。因此,文学家往往都是描写高手。在朱自清的文章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景点描述。
2.情景再现
如写老师走过来,老师先做出不同的动作神态走几遍,让学生观察老师走来时的动作(如胳膊、腿),神态,有无其他的特点等。
然后让学生写“老师怎样走过来”。学生有了观察基础,句子就生动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回忆平时所接触的人中(父母、老师、同学)他们的走路姿态,进行描写。学生兴趣很高,写得也不错。
3.对联的练习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而且历史悠久,对对子能让学生斟酌词语,在运用词语的能力上会有很大提高。
例:
(1)身居陋室前程似锦,口吃淡饭事业有成。
(2)乘东风同破万里浪,立壮志共上一层楼。
(3)天上一轮满,人间万户圆。
经过这种练习学生对联的水平提高了,在写文章时也会注意到词语的选择。
二、多方面开展作文训练
1.调动观察积极性,写观察日记或片段作文
不管些人还是写物,都要先观察才能再现出来。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得昼夜不停。”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意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
(1)我先从“物”入手,为学生确立目标,观察“一棵树”用一周的时间,分早上、晚上,从整棵树到一片叶子,从上到下,在不同的天气状态观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一周后,写出观察日记,因为学生仔细的多角度的进行了观察,所以写出来的树细致入微,各具特色,而且还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2)再观察人。选择一个你认为可写的人,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再现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活动。
例:妈妈捞鸡蛋的情景
妈妈把锅端下来,掀开盖,就用手去拿鸡蛋,手刚伸进去,又猛地缩回来,用嘴使劲吹,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又伸进锅里试了几下,终于把鸡蛋捞了上来,转身朝着我喊道:“快点吃吧,不然要迟到了。”
此段生动地再现了妈妈怕孩子上学迟到,而不顾烫手,为孩子捞鸡蛋的情景。
2.充分利用情境进行创作
(1)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即景创作。如:晴天要求学生写出太阳的光芒,太阳光下的感受;雨天,去听雨、观察雨;雪天去观察雪花,赏雪景;刮风时,去听风吹到各处的声音,去观察吹到各处的情景。
这样学生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抒发了。
例:写风
风推搡着窗户,喘着气,试图从小小的缝隙中挤进来,可是缝隙太窄了,它蜷缩在里面,着,发出呜呜的叫声,无可奈何之下,它转过身把窗户旁边的告示牌打得左右摇摆,劈啪作响。
(2)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不同的创作。写放学铃响前,响后的场景,写雨中上体育的场景,写自己观察到的有特点的场景。
例如:一位学生观察到校领导位置的变化而写成的。
情景一:正校长坐在门口长椅正中,一副校长居右座,一副校长居左座,教导主任立于其后。
情景二:正校长不在,二副校长各坐长椅两侧,主任立于长椅一侧。
情景三:正副校长皆不在,主任拿签到册端坐于长椅正中,一教师居右与之交谈甚欢。
3.与课本结合进行写作训练
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后,结合文中所学的外貌描写,以及抑扬先抑的手法,让学生学习写外貌。
三、改变传统讲评方法
(1)作文讲评,我所选的范文首选来自学生习作(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水平很一般而此篇文章很不错的同学),先请作者自己读,然后再请他们谈构思,谈个别细节的处理技巧。这样既激发了作者的写作热情,也给其他同学一个触动:“大家同在一个教室,他能写出来,为什么我不能!”
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关键词 关键词
小学生写作文,得学会写景物,世上景物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的,即使是同类景物也是各有特点的。同样是绿,朱自清说,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浓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太淡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太暗了。同样写草,有人说,“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有人说,“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也有人说,“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还有人说,“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可见,季节不同,景色各异。我们写景就得写出其特征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她呢?我们要启发同学们得动用全身心所有的感觉器官认真感受景物。朱自清在“春”中写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动用了眼去看,动用了鼻去嗅,动用了耳去听,从而写出一幅活生生的春花图。而他写梅雨潭的绿“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则是用手触摸出来的。郁达夫写故都槐树的落蕊时,则是用脚踏出来的,他写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觉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由此来看,要想写出好的景物来,光靠眼看耳听还不够,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得积极行动起来。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启发同学们用心用脑去琢磨去思考。思考什么呢?
一 、 要用心去琢磨写景角度、写景方法和写景顺序。
对不同特点景物,我们首先要考虑写景的角度。是从视觉角度、嗅觉角度、闻觉角度,还是从触觉角度呢,还是综合运用几种角度呢?假若你要从视觉角度写,那么还得用心去琢磨采用什么顺序,什么方法好,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呢,还是由动到静、动静结合呢?是采用边走边看的移步换景法呢,还是采用定点换景法呢?的《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综合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动静结合等写景方法。李健悟的《雨中登泰山》多用了移步换景法写景,而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多用了定点换景法。这些作者采用了恰当的写景方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让我们读后恋恋难舍。
二 、要用心去琢磨运用想象联想的思维方法
把景物内容写得更丰富。想象和联想就像一双飞翔的翅膀,我们只有驾驭好它,才能把景物写得更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想像出一段虎鼓瑟鸾回车仙之人列如麻的仙景,因而把天姥山写得更神奇了。朱自清则由出水很高的荷叶联想到亭亭的的裙,由松松的皱缬着的绿,联想到拖着的裙幅,都是神奇妙笔,引读者一同遐想,如临其境。
三、 要用心去琢磨语言的表现力,力求言语传神
语言就像是花园里的流水,没有它花朵就要枯萎;它流得充沛,花朵就长得肥美。要写好景必须注意锤炼语言。锤炼语言,首先要注意选用词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闹”字,一个“绿”字拓宽了诗的意境,丰富了景物的内容。其次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春》中,写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用了拟人手法描绘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美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了比喻、排比手法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则用了比喻、通感的手法写出了荷香淡淡,若有若无的特点。运用好语言会使你的景物生色,文章生彩,让人过目难忘。
四、要用心去琢磨写出情感,
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景物的灵魂,没有情感流动的景物就如一潭死水,不会惹人注目。景物描写是作者心灵感受的具体流露,心态不同的作者会把相同景物写成不同的形象。同样是雪景,鲁迅说“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这雪景写出了“我”悲凉的情感,衬托出祥林嫂死得悲惨;而峻青说“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罩上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道出了他的喜悦之情。而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思想家的博怀。可见有情景物才感人,我们必须得把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之中。 总之,要写出有特征的景物,不能只凭一双慧眼,要全身心投入,尤其得用心。挖空心思去观察、思考、描绘吧,你一定会写出富有个性的优美景物。
描写雪景的作文范文6
一、巧用幽默出生气
看小品,大家喜欢诙谐有趣的;周围人中,会调侃的最有“人气”。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幽默的语言能让读者忍俊不禁,让阅卷老师也情不能已。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确,文章用幽默的语言写生活、诉真情,可以引人入胜。
例如我们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中,“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领地”“蛛丝马迹”“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等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幽默风趣地写出威尔登博士慧眼识人。
二、多用修辞出华章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在作文内容中巧用比喻,就好比给人披上一件华衣锦衫,定会光彩照人,风姿绰约。修辞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运用拟人,文字亲切活泼;运用排比,语句韵律和谐;运用夸张,内容不失幽默……这样,文章就平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意趣。
例如朱自清在《春》中写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红艳的桃花比作火焰;把粉红的杏花比作霞光;把洁白的梨花比作雪花;把分散在草丛中的野花比作成一闪一闪的眼睛和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繁多以及颜色的亮丽。这样,一幅生意盎然的“春花图”便展现在眼前,那简直不是花儿了,完全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燃烧的火焰,彩色的霞光,晶莹的雪花,迷幻在一双双欣赏春光之美的眼睛里,令人心醉神怡。
再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用比喻来写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三、精细数据添姿采
作文中有意使用精细数据,在语言创新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比较两个句子。A: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B: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A句中“一万次”显然没有B句中“一万零一次”显得幽默。B句的幽默效果在于高明的作者出人意料的使用精确的数据,出奇制胜,造成某种独特的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做精细。精细的修辞手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作者"有意而为"故意把数据说得十分精细,以追求表意和刻画人物形象上的独特效果,使语言增色。如:
(1)“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不畅快”。这是《老残游记》里描写王小玉绝妙的演唱艺术带给人的畅受。人身难以记数的毛孔,作者故意用精确的数据营造出一中别具一格的语感,使语言幽默、形象、真实可感。
(2)鲁迅《社戏》中写平桥村绝大多数人不识字:“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用精确的分数来表述,既给人以真实感,又幽默风趣。
四、善用名言增文采
名言警句,经历了时空的检验,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我们在写作时恰当运用,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如写勤奋之类的文章时,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谈理想时,可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佳句,要颂扬人物的品质,可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以此增添文采。
五、机制答辩求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