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海的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大海的诗歌

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1

文中涉及到的中国商人舆情指数是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华声IM舆情监测系统,参考包括中国商人杂志在内的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量,网络媒体新闻转载、量总和加权得出。本期舆情监测时间为12月1日到12月25日。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一名:马云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94分

角色: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

语录:我们企业家不能听经济学家预测的未来,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你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经济学家是对昨天总结,找出商业模式,然后去预判未来;企业家是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对机遇的把握。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二名:雷军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92分

角色:小米科技创始人

语录:我学习阿里巴巴的历史时学到了三点:第一,创业背景一定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否则想把公司做成是不可能的。第二,要找一群超级靠谱的人。第三,相对同行,要有一笔永远花不完的钱。为什么?有时候钱就是人的胆。当你有了足够的钱时,对于你所看到的东西,你能有勇气去做。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三名:柳传志

企业家舆情指数:90分

角色:联想控股董事长

语录:离龙卷风中心近的行业,企业家可以酷,要敢酷、要敢冒风险。离年轻人偏远的行业,又是重资产的规模性的行业,动辄几千人、几万人,上百亿的资产规模,“酷”以前还是想明白点儿,目标是什么、分几步走等。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四名:刘强东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8分

角色:京东商城董事会主席

语录:像BAT这样的大公司,创始人在公司上市的时候差不多有超过20%的股权,经过后面稀释不到20%。马云有很多股东,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首富,腾讯也是一样。所以,股权比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控制权,你要学会控制你的企业。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五名:侯为贵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7分

角色:中兴通讯董事长

语录:各大企业界限非常模糊,甚至不复存在。未来必须将过去的事业扩展到MICT视野。我们要顺应新的世界的潮流,要在重塑新的价值链上找出自己方向还有位置,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盈利点,这也是我们的MICT战略。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六名:冯仑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5分

角色:万通控股董事长

语录:“小姐心态”就是服务至上。客人来了好好服务,不要选择客人什么态度、什么姿势;所谓“寡妇待遇”就是没人疼、没人爱,上边没人;“妇联追求”就是积极要求进步,勇当三八红旗手,承担环保责任、做企业公民。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七名:董明珠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3分

角色: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语录:谁都知道钱是好东西,我董明珠也不傻,也认为钱也是好东西,但是我觉得如果企业垮掉了,我还能干销售吗?所以我告别一线走上领导岗位。一个企业只要有活力,只要坚持诚信共赢的企业文化,两千亿、三千亿、一万亿都是有可能的。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八名:黄怒波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2分

角色: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语录:硅谷创新者都是企业家,谁拿钱?资本家拿钱,风投拿钱,天使基金拿钱。所以,企业家是不承担失败的责任的,他就是创新。当企业家一旦不创新的时候,像我们这样的人守成的时候就不再是企业家了,你就是商人,因为你不再创新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对企业家的区别程度很高。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九名:汪华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80分

角色: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

语录:所有的投资归总到最后本质上只投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物理世界的效率不断提高,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O2O、谷歌、百度都是这样。第二件是大量的人将会生产和消费虚拟世界里面的精神产品,这也是互联网的本质。只有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明,把人的头脑互相连接起来,让人的脑力得到无限的延伸。

中国商人舆情关注榜第十名:王石

中国商人舆情指数:78分

角色:万科董事会主席

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 意象派 巴勃罗・聂鲁达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1聂鲁达与“聂鲁达主义”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著名诗人,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围绕诗人一生的主题,用六字概括便是:爱情,诗歌,革命。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形式。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在这部早期的爱情诗集中,诗人将孤寂,忧伤,失落,绝望,但同样对爱情的渴望与热忱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早期风格的代表,他本人对于这本诗集甚是满意,曾在《回首话沧桑》中写道:“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一本令人痛苦的田园诗集,书里写的事青春期把我折磨得好苦的,还交织着我国南方那使人不知所措的大自然。”

聂鲁达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朴实无华,清新隽永的意象,自然真切的情感,无疑打破了当时唯美主义对于华丽辞藻的堆砌之感。他标志着诗人突破了现代主义的束缚,开创了拉美诗歌的发展。关于界定聂鲁达究竟是现实主义诗人,超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对此,《拉丁美洲文学史》中曾较为精准地做出过阐释:“至于聂鲁达的艺术风格,很难将他划入某一个流派。如果一定要说他属于什么主义,只能说他属于,聂鲁达主义。因为他的艺术风格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各种流派互相结合的产物。”

2意象派的兴起与发展

出现于1909年至1917年的意象派,作为20世纪早期的现代诗歌流派,曾由一系列著名的英美诗人发起了意象主义运动,将诗歌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其宗旨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练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融汇在诗作之中。19世纪后期的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结为一体,形成了新浪漫主义风格。意象派实质上市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生于20世纪初期的聂鲁达,恰逢受到了意象主义运动的影响,使得自己的诗作之中也充满了意象派的风格,尤其在1924年出版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得以体现。这部作品是诗人聂鲁达在二十岁时完成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美丽的诗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诵。虽然当时诗人还只是个年近二十的小伙子,但笔端所呈现出来锐利锋芒,丝毫不逊色其他大家。其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便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使得诗句灵动而又形象。这本诗集代表了聂鲁达年轻时代,对于爱情的追索,将对爱的惶恐,渴望,忧郁,热忱与失落,相融于一体,笔尖缓缓流泻出一串复杂而又的情愫。

3《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所体现的意象分析

3.1女人与自然

在《二十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中,诗人喜欢⑴人的身体与自然相融合,为赋予了温柔的力量。由于幼时的经历, 从小与自然为伍,山间的花草树木,甲虫鸟兽,成为了聂鲁达儿时亲密的玩伴。所有美丽的自然景物,成为了他信手拈来的诗歌意象,营造出一种野蛮却又细腻,迷人而又哀愁的氛围。其中关于“女人是什么”“爱情为何物”这样的疑问,也成为了年轻的诗人在这部诗集当中不断追寻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中,象征着女人的意象有很多。比如,她是欢愉与安定的象征――“为了存活,我锻造你如一件武器,如我弓上之箭,如我弹弓上的石头”(第3首)能够给诗人带来抵挡孤寂的力量。有时,女人成为了生命的源泉――“一个苍白的蓝色民族,刚从你 / 那里生出,如是获得滋养”(第2首)。女人是在他灵魂中嗡嗡作响的“白色的蜜蜂”,让他因蜜而陶醉;女人是他“最后的缆索”,牵系着他最后的渴望,是他“荒地上最后的玫瑰”(第8首);女人是“风用发亮的叶子制成的东西”,是“在夜间群山后面,燃烧的白色百合”(第11首)。

对于诗人来说,女人是一个矛盾体,不仅能给他带来爱恋与甜蜜的回忆,同时也能携来无尽的哀愁。她是源头,是因果,是“梦之蝴蝶”,只能徜徉起舞在最美丽的梦境之中,而无法在现实捕捉。她也能化身为忧郁――她的到临如“露水滴在花冠”,她“像波浪一般,永远逃逸着”她“仿佛松树”一般在风中歌唱,有时又如“仿佛船的桅杆”,高高在上又静默无言,她是他的渴望,却也是他“无尽的苦恼”“游移不定的路”“流动着永恒渴望,继之以疲惫/ 继之以无穷苦痛的黑暗的河床”(第1首)。

3.2大海

聂鲁达被誉为是海的儿子,他的夫人玛蒂尔德曾这样说过:“诗人的一生,是不同寻常的航海者的一生,他在精神上是个航海者,大海对于他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他热爱大海,胜过一切。与其说他属于陆地,不如说他属于海洋。他永远向着欢乐,远航。”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大海”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意象。他将自己化身为一条“年轻的河流”“唱着歌向前奔流着”,大海对他来说是归宿,成为了终身追随的彼岸。

“大海”不仅成为了苦恋的化身,也象征着不灭的希望。在第七首情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遭遇船难的旅者,向爱人发出求救的讯号――“我朝着你那出神的眼睛送送红色的信号,像海水拍击着有灯塔的海岸。”海洋波涛汹涌,朝着远方奔流不息,昭示着苦难的过程中又孕育着不息的希望。正如诗人对于爱情的憧憬一般,期待与爱人的甜蜜,犹如永不停歇的大海――“有时清晨醒来,连我的心都变得潮湿。远方传来声响,又传来声响。这里是海港,这里我爱你。”

参考文献

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3

英国的研究人员日前表示,目前在英国国内被确诊患上糖尿病的儿童人数骤增。研究显示,在1985年到2004年间,英国5岁以下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人数增加了5倍,与此同时,15岁以下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人数也增加了1倍。研究人员指出,现在的父母让孩子过于讲究卫生可能与患糖尿病有关。

研究人员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感染源,但由于现在的儿童接触到感染源很少,免疫系统容易收到错误的信号而得病。

领带系得过紧易患青光眼

研究证实,领带紧系在脖子和喉结下容易引发开角型青光眼,这是因为领带系得过紧,压迫颈部静脉,影响血液流通,导致更多的血液涌到眼部,引起眼压上升。而眼压的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测试显示,系领带3分钟后眼压可升高20%。假使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领带常常系得非常紧,会持续性地出现高眼内压而引起青光眼,造成视神经、视网膜的损害,甚至失明。领带扎得紧和脖子比较粗的男士都应警惕视神经遭受长期损害。

另一方面,领带系得过紧会压迫颈动脉和神经,阻碍人体正常的血液流通,造成脑部缺血、缺氧,导致正常营养供给受限,累及视神经和动眼神经,从而出现眼睛肿胀、看东西模糊等症状。领带过紧也使颈部静脉受压,眼部的静脉血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瘀积在眼周组织,既影响视力,也会使眼睛肿胀不适。

此外,领带系得过紧也易导致“衣领综合征”,医学上称为“颈动脉窦综合征”。这种症状常见的原因是高领或领带过紧压迫了颈动脉窦,表现为突然头昏目眩、四肢无力、耳鸣、眼前发黑、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晕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因此,专家告诫系领带的人,不要把领带系得过紧,穿唐装时应注意领扣不要太紧。应让脖子有适当的自由度,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眼睛。

性格与智商关系不大

美国摩根州立大学对381名年龄为19岁至89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60岁以前,具有开朗性格、热衷于学习新东西和获得新体验的人最聪明。60岁以后,性格开朗和智商关系不大。总体来看,性格对智商的影响不大。

研究人员表示,获取信息、增加体验在年轻时代能使人获得知识的积累,但对老年人来说,这种知识积累却对提高智商没有多大影响。相反,那些好辩、喜欢争论的老人可能因为更多的思索而具有高水平的智商。研究人员指出,性格和智商具有很强的遗传性,但人很难通过改变性格来提高智商。

吃“巨无霸”草莓小心膨大剂

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时候,又红又大、娇艳欲滴的草莓吃起来香甜可口,殊不知,这些“秀色可餐”的草莓吃多了,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专家指出,有些草莓天生就是“大个子”。今年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大个草莓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其特点就是果大,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最重的一个就能有100克。不过,有些果农为牟取暴利,在种植过程中会给草莓打激素――膨大剂。膨大剂可以增进果实的细胞分裂,增大体积,达到增产的目的,使得有些草莓个头很大、颜色佳,但会造成果皮变薄,更易腐烂。国家允许但不提倡使用膨大剂。消费者一旦吃了膨大剂残留量大的草莓,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肾病患者,更应当避免过多食用。

要买到新鲜、美味的草莓,首先要看品种。个头大的草莓多呈圆锥形,如果形状太奇怪就要谨慎。其次,膨大剂草莓上色不均匀、光泽度差,而且在底部果柄处,颜色青红分明。此外,正常草莓表面的芝麻粒(种子)是金黄色的。如果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再次,正常草莓果肉鲜红,很少空腔。膨大剂草莓果肉颜色发白,空腔较多。最后,正常草莓甜度高且甜味分布均匀,膨大剂莓吃起来寡淡无味、闻着不香。

缺乏睡眠让人盲目乐观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如果你晚上失眠,可能会因此变得盲目乐观。缺乏睡眠会促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认为自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何午夜赌徒会做出不计后果的鲁莽决定。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让29岁的成年志愿者玩赢现金的赌博游戏,研究睡眠缺乏对这些人产生的影响。该研究发现,缺乏睡眠改变了大部分志愿者的行为,使其从避免损失转向追求获利,对获胜更乐观。大脑扫描显示,缺乏睡眠导致处理“积极结果”的大脑部位的活动增加,而处理“负面结果”的大脑部位的活动则减少了。

疲惫的司机会因缺乏睡眠导致的过度乐观铤而走险;睡眠不足会导致步行者错误地认为自己有充足时间可以安全过马路,因此会大着胆子“横冲直撞”;医生长时间加班,会更易出医疗事故。以前的研究显示,缺少睡眠削弱了大脑的做决定能力,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由疲劳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造成的。科学家现在表示,这一现象跟注意力或记忆力无关。

每天3杯烈酒易患胰腺癌

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每天饮烈酒3杯或3杯以上者,死于胰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对近120万名美国人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那些每天饮烈酒3杯以上的人,死于胰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3。不过,如果喝等量的啤酒或红酒,则并未发现有相同程度的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说,酒精有部分是在胰腺内代谢的,早期代谢物中有些可能有细胞毒性,会导致癌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3种假药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反映在市场中有利用假冒、伪造军队研究院或权威机构的名义,违法宣传销售宣称具有疾病治疗功效的产品。经核实,报告反映的产品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

1.产品名称:“同仁清肺胶囊”,标示研制单位名称:“中国中医药疑难病研究中心”,标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240”。经核实,“同仁清肺胶囊”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标示的研制单位为虚假机构,系盗用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肺力咳胶囊”及其批准文号的合法名义。

2.产品名称:“胰复清片”,标示研制单位名称:“中国人民总后中医科学研究院”,标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716”。经核实,“胰复清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标示的研制单位为虚假机构,标示的批准文号为无效文号。

3.产品名称:“益肾清脑降压宁胶囊”,标示研制单位名称:“中国中医药高血压病研治总院”,标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33”。经核实,“益肾清脑降压宁胶囊”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标示的研制单位为虚假机构,系盗用北京宝树堂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降压片及其批准文号的合法名义。

多练手劲寿命长

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海子;诗意;解读;感受;体味;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39-0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选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是海子的一首堪称经典的抒情短诗。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应当站在诗人写作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语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从明天起”这一诗眼深入探究,品味诗人海子的诗意人生情怀,思考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一、感受诗人的幸福与悲凉

问题一:诗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尘世幸福?

海子在25年的短暂生命历程里,虽然才华横溢、创造力非凡、始终保持一颗圣洁的诗心,但生活贫困、单调。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其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显然,诗人在诗里所渴望的幸福,是经历了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

海子所描绘的尘世幸福,充满了田园气息:拥有一栋面朝大海的房子,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当然还要去“周游世界”。诗人热爱的目光不单单局限于个人的狭小天地,从第一节的“我”的心愿,扩展到第二节的和亲人通信,告诉亲人们自己的幸福,还要欣然地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命名,再到第三节给陌生人送上祝愿――“愿有情人都成眷属”,令人不禁联想到鲁迅先生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悲天悯人的博爱胸襟。只是,随着诗人热爱的对象不断扩大,他内心痛苦也一点点地渗透到诗句里。从深情地祝愿他人,到最后自己“只愿”,看似细微的情感落差,掩饰不住诗人拥抱尘世幸福的艰难与悲凉。

二、体味诗人的欣然与无奈

问题二:诗人为什么要“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诗人已饱尝现实的艰辛、困顿、压抑、孤独,为何不在今天就挣脱烦琐的世俗生活?为何非要明确地表示要“从明天起”?这是欣赏这首诗时,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打开海子的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那座装满幸福的房子,是诗人诗意栖居的地方;诗人所面对的大海,则装满了诗人浪漫的想象,想象是欣然的,是充满欢悦色彩的。然而,诗人一方面在寻找一个世俗的亲密、和谐的幸福家园,一方面又在竭力逃离压抑的凡俗生活。因为“我”渴望幸福,更渴望与人交流,包括亲人和“陌生人”,只是关于灵魂的幸福的深切理解,难以在尘世间找到交流的对象,而世俗的幸福自己又难以触及。诗人将所有的祈愿都交给“明天”,自己只在心灵的现实中徘徊。无论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还是和亲人通信,都不在今天付诸行动,流露出对当下幸福的缺失和不自信。而寄幸福的希望于明天,也并非相信幸福真的能够在明天得以实现,所以诗里的“明天”也只是一个缥缈的虚指,或许“明天”永远都不会来临。

在教学设计中,不妨围绕诗眼“从明天起”,层层深入地挖掘下去。这样,便不难洞悉诗人隐秘的心灵世界,看到忧郁的海子陷入了怎样难以自拔的忧郁之海,进而感受到诗人那些关于幸福的诗句里浸满了怎样难以言说的忧伤。

三、品悟诗人的渴望与失落

问题三:诗人如何表达内心的矛盾纠葛?

这首诗的诗句是如此明朗,却又充满着种种矛盾纠葛。首先,注意“春暖花开”这一意象。春天本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是一个生命葳蕤的季节,而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只能在诗句里感知温暖如闪电般流逝。诗人选择在春天里独自寂寥地离去,更足以见证其无法看到生命春天的刻骨绝望。其次,仔细咀嚼诗中的三个“愿你”。诗人将自己幻想的幸福,告诉亲人,也告诉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甚至连远方的陌生人,也送上了由衷的祝福。只是,美好的祝福都慷慨地赠予别人,诗人自己却像一枚花瓣,从生命的枝头猝然跌落。那么渴望幸福却始终无法企及幸福,内心里止不住热泪奔涌。另外,细细品味“只愿”这一词语里藏着的情思。诗人将幸福与每个人分享,将祝福馈赠给每一个人,却在全诗的结尾陡然宣布“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然,那些美好无比的幸福,永远只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个永恒而缥缈的梦幻。当梦醒来时,“我”依然无路可走,离开,或许就是最好的抉择。从渴望的峰巅跌入失望的谷底,折射出诗人对世俗幸福的亲近与排拒,流露出诗人的欣悦与悲伤。诗中既表露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赤诚热爱,又流露出不甘堕入俗世的清高,既展示了诗人遗世独立的“王者”般的倔强、孤傲,又展现了诗人希望“诗意地栖居”现实大地的柔柔情怀。那些无法排解的痛苦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不仅让诗人产生“数不清,理还乱”的精神苦闷,还在叩问广大读者:该如何坚守心灵的高地?如何呵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何抵达人类理想的远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教学,应当结合时代语境,结合海子的人生际遇和诗歌创作经历,对文本进行富有穿透力的解读,如此才能真正欣赏到这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读懂一个瘦弱诗人的刚毅而柔美的英雄主义梦想,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收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 古诗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71-01

从古至今,古诗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而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加深了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赏析,还陶冶了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此,我想谈一点关于古诗教学的体会。

一、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诗也如其人”,了解“其人”那么也就能从侧面了解“其文”“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内心感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和掌握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首先要介绍诗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尤其要强调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要重点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杜牧的《泊秦淮》:诗人在何时将船停泊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是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诗歌艺术美,常常表现在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意境美。意境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正所谓:读美文,与古人心意相通;阅美文,随作者畅游古诗文的艺术世界。但是,中学生对于理解、赏析意味深长的诗歌,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找些适合的、恰当的方法来指导他们如何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建构意象。

1.散文描述

如:白居易所写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幅优美的写景散文,诗歌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我独自漫步在西湖边,远望湖面平堤,朵朵白云低临水面,像要探足濯洗一番。这一路行来,到处是莺歌燕舞,争着飞向枝头卖弄歌声,好不热闹,好不活跃。此时,路边两旁的野花也有想出风头的势头,似开未开,在绿草中星罗棋布、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再往前来到了绿柳成阴的白沙堤,这的美景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不觉得的赞叹到:“这里是我喜爱的地方。”

2.音乐烘托

如李商隐的《无题》写离愁别绪的伤感心情。通过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弥漫在歌曲之中而后展开联想,引入诗歌的意境,从而让学生能体会到诗人作诗时感伤的心情,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易于记忆、背诵。

3.绘画增趣

除散文描述、音乐烘托以外,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如曹操的《观沧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利用幻灯片绘制出一幅茫茫大海的景象,配与一位登山远眺,身穿战袍、须发的有雄心壮志的诗人,从中让学生体会诗人的那种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四、赏析

(1)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帆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

(2)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想照。”诗中“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的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与作者的恬淡澄净的心情相互融合。

五、诗歌朗读

诗歌朗读是教学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的了解,更能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并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首先,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与君/离别/意”,“城阙/辅/三秦”。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沉舟/侧畔/千帆过,”,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其次,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

六、分角色表演

关于大海的诗歌范文6

【关键词】冯至;《十四行集》;孤独

诗人冯至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以幽婉、忧郁、深沉、质朴而著称,其内蕴深挚、富含哲理的品质,深深吸引和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在他的诗作中,孤独意识是最为突出的。无论是诗人初登诗坛时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还是步入中年的诗集《十四行集》,都充满了一个漂泊者的孤独感,表现了一个现代人对现代人生的现代性思考。

冯至的有一个充满灰色的童年。他幼年丧母,从小受到周围人的鄙视和冷落。可是继母又早逝,冯至再度失去母爱。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使天生就敏感的冯至,在性情上更加多愁善感。带着生存苦闷来到德国的冯至,接触到各种现代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的孤独处境的深刻体验,与他的心灵最为相契:人被莫名地抛入这陌生的世界,孤立无援;真实的存在无处不显示其荒谬性。回国后,抗战爆发,他又亲历了战争的残酷,他体验到流亡的痛苦、恐慌,也曾在死神身边徘徊。在偏僻的杨家山,冯至对生存、对人类的命运、对生存的意义,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写出了一部沉思风格显著的诗集《十四行集》。诗集一如既往地体现了诗人的孤寂沉思的性格,但作品摆脱了作者过去由于命运的坎坷和个性的内向封闭而形成的忧伤,其中的孤独感,不再停留于孤独个体忧愤交并的感伤,而是与生命的有限与无常、生与死、刹那和永恒、存在与命运等终极性命题交织在一起,有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内涵。

在《十四行集》二十七首诗里,诗人主要描写了三大类意象,景物、植物和动物、人物,它们共同体现了他强烈的孤独意识。

第一类可以概括为景物意象。诗集里描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绝不是单纯随意的生活处境的描写,我们感领到诗人在这些景物中,贯注的与大宇宙背景相通的强烈的生的孤独与寂寞,如:我感得他们好像从古来/就一任眼泪不住地流/为了一个绝望的宇宙(第六首)

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什么才是我们真实的存在(第十五首)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在灯光下这祥孤单……谁能把自己的生命把定/对着这茫茫如水的夜色 (第二十一首)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第二十六首)

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说明人来到这世上孤单而艰难,诗中透现了生存的荒谬与无助又如:我们来到郊外/象不同的河水/融成一片大海……那些分歧的街衢/把我们吸回/海水分成河水(第七首)在这些景物中,诗人的体验是深刻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的渺小与孤独,无论一棵树还是一座岛,都在一定的时空里默默承受着。从第七首关于海水与河水的描述,他告诉我们:人生的孤独与苦难的处境,是不可根本改变的,虽然通过交往可以暂时获得帮助,但个体生命的孤独是无法消解的,诗人写到:“夜深静悄,楼上的窗儿关闭,桥上也断了人迹。”(第五首),人的存在复归于无尽的孤独之中,就像“海水分成河水”。这些诗句使我们明显地想到里尔克的影子,比如《预感》、《孤独》、《夜间的人们》等。

第二类可以概括为植物和动物的意象。在第二首和第三首都有关于树的描述:

一种是“秋日的树木”,一种是“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无论是“把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还是“插入晴空的高塔/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它们都将“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第二首)。与有加利树的“崇高”形象相反,鼠曲草则“躲避着一切的名称, /过一个渺小的生活”(第四首),连它的名称都不为人所知,它只是孤独地生长在偏僻的角落里,“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第四首)。从“树”和“草”的生命历程中,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崇高还是渺小的个体的严峻的现实处境――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死亡是无法选择也无从躲避的。

第三类,人物意象。在第六首《原野的哭声》里,诗人对人类生存的孤独,在灾难性命运打击下,人的不由自主的真实境遇作出了描绘――苍茫的背景下,孤独的人无休止地一任眼泪从古至今地流泻,而且这种荒谬的生命存在方式,还是别无选择的:“在框子外/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在《十四行集》中,诗人不仅描写了普通的村童、妇女、战士,还写到了许多伟人。

你长年在生死的的中间生长,一旦你回到这堕落的城中,听着这市上的愚蠢的歌唱,你会象是一个古代的英雄……你在战场上,像不朽的英雄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归终成为一只断线的纸鸢……(第九首)重归后方的战士喻为“一个古代的英雄”,这个比喻象征着壮美、高尚、坚强等一系列品质,与之相比,混乱庸常的“今日”则充斥着变质、愚蠢和堕落。离开战场后,他必然要与庸碌世界的庸碌人们活在一处,但因他“在另一个世界永向苍穹”,所以他必然也必须“孤独”。

《十四行集》有五首浑然一体的人物诗,其中写到、鲁迅、杜甫、歌德、凡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内心孤独,但却执着。第十一首《鲁迅》,这是一首为孤独的英雄言说的诗:在许多年前的一个黄昏/你为几个青年感到一觉;你不知经验过多少幻灭,但是那一觉却永不消沉。 ……被摒弃在这个世界以外――你有几回望出一线光明,转过头来又有乌云遮盖。……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非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呐喊.自序》)的孤独中,在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痛苦中战斗。

在第十二首诗中,诗人歌颂了“在荒村里忍受饥肠”,却“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不断唱着哀歌”的杜甫,告诉我们人间的苦难是无法超脱的,只有坚持与执着,才会体现人生的价值。然而人注定是孤独的,尽管歌德在生前身后都倍受世人景仰,然而他“八十年的岁月是那样平静,好像宇宙在那儿寂寞地运行”(第十三首)。人们只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不知道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画家凡高活着的时候创作了那么多不朽的画作,可是又有谁理解他呢?在第十四首诗中,诗人写到:“你的热情到处燃起火/你把一束向日的黄花/燃着了,浓郁的扁柏/燃着了,还有在烈日下//行走的人们……”,但是画家的热烈的生命体验,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呢?这些伟人们的生命意象,传递给我们的关于生命的体验,更多的却是――孤独与寂寞。就像诗人告诉我们的那样:“人到了世上就是艰难而孤单。一个个体的人在世上好似花园里的那些并排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又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冯至:《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译序》)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自序》[M].新潮出版社,1923.

[2]冯至.十四行集[M].解放区文艺出版社,2000.

[3]苏炜.远行人[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4]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贺福孔圣根.犹太民族不灭之谜[M].文艺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