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及应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问题及应对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1

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男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拳头时常要发挥作用。有一天,小强的拳头先后落在了桌子上、好朋友的头上。

那是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学校三名值日生来到教室检查卫生情况,刚走进教室,就听到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低声叫着同一个名字——郑小强,并且在不断的重复着,接踵而至的是教室里出现了嘈杂的议论声和不自然的笑声。只见小强瞪大了眼睛,歪着脑袋,双手插着腰大声地呵斥着:“叫什么叫,瞧我好欺负呀!”说着举起拳头就要打周围的同学,被同桌的好友小亮一把拽住,可是,他这点邪火就撒到了小亮身上,一连几拳都打在小亮的头上,小亮却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要求把小强的家长请来评评这个理,还有的同学提议给他个处分。小强边拍桌子边喊:“用家长吓唬我,我不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抑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劝大家都冷静下来先按课表上课,课后再解决问题。

二、案例剖析

小强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家长因小强自幼体弱多病当发生问题后总是一味的迁就或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小强的坏习惯成自然。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今天的事小强因何而起呢?下课后有些同学主动找老师反映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最近一次数学单元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最近他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他喜欢外班的某个女生,而这个女生正好来班上检查卫生,个别同学就乘机起哄。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萌动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发育时期,学生对于男女生之间的问题处在好奇心理较强的阶段,对此问题并没有正确的,较成熟的概念,当学生中出现了议论男女生之间的事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小强对此难以承受而大发雷霆,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三、应对策略

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

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

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而不顾集体的利益,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

点播: 男子汉应有勇气面对现实,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好动拳头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子的风度,当遇到一些风言风语时,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反映,争得他们的帮助。

鼓励:面对不理想的奥数考试成绩气馁烦躁都会无济于事,要树立信心往前看只要刻苦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要有勇于战胜自我。

2.以爱做原动力激发爱的情感

召开恳谈会.邀请平时与小强接触较多的小伙伴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大家对小强的关爱,小强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之余,小强主动提出要在班上向大家道歉,并且表示今后要把自己的爱献给同学,把快乐带给同学。

四、实施效果

在班会上,小强勇敢的剖析了自己的不良行为一再向同学们道歉,请求大家的原谅并表示今后决不再动拳,做一个有爱心的少年君子,同时,有的同学也承认了自己对小强的非礼行为是不尊重同学的表现。从这以后,班上不断传诵着爱的故事。小强也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爱笑了,说话和气了,逐渐的学会了帮助同学,老师也反映小强脾气变了。最近的一天,班上的一个女生被外班同学叫外号让小强听见了,他一改往日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在和对方讲道理,使对方心服口服。当同学们知道了无不交口称赞。

五、个案感悟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2

1 心理问题分析

1.1 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1.2 好奇心强与识别能力差。中专生刚到学校进入了新的环境,不善主动与人交往,比较孤独[1] 。但此时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上不良嗜好。甚至不顾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管教,出现逃学、旷课等等行为。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最后可能因此走向违法犯罪之路。

1.3 自我意识不够健全。他们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比如,两个学生产生矛盾后,班主任在询问情况的时后,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对,第一句话大多都是指出对方的不足,不能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1.4 中专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情绪有着强烈、动摇、不稳定、不协调的特点,明显表现出冲动和爱幻想,时而这样,时而那样[2]。例如刚刚还是高高兴兴,突然又怒气顿生;或者是一会笑,一会哭,情绪的变化起伏不定,难以捉摸。

有时还会出现行为障碍,如攻击行为、逃学、旷课等,有时因一点小事或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而大打出手等等类似的事件在校园里屡屡发生。

2 应对策略

2.1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如海上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如果遇到海浪、台风,将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每一个学期班级里应该有一个大的或者几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有了一个即定的目标,那么也就会得到一定的收获。

2.2提高自身修养。 引导学生平时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观察,合理的自我分析 ,了解自己。通过观察和反省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增强自信心,使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得到发扬,能够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是塑造自我形象和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率的有效手段。了解自己的劣势可以扬长避短,自我鞭策。只有正确的了解自己,反省自己 和坚持不断地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很好开展成功的人际交往。

2.3融情入理,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是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服人,强压是达不到最终目的的。

2.4教育学生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我们可利用一些身体活动来缓解:比如散步、打球等。用词语或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或用注意转移来引导情绪的发生方向,能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的学生得以释放,同时充实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在活动中,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从中也建立了学生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 、荣誉感。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情感性;尤其对中专学校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感情,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68-02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是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情感、自我、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正,让其健康成长。

一、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中职学生的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中职学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对身边事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是非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还比较粗浅。中职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冲动性强,理智性差,易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中职生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有些中职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对老师的说教、家长的叮咛生厌,特别是当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教育时,内心不服气,不去正确地认识改正错误,而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时常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少中职生情绪躁动不安,与同学、朋友容易发生激烈的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二)中生缺乏自信心,自卑自贱意识浓。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进不了普通高中,属于“初中失败”的学生。中职生学习差,纪律观念差,被称为“双差生”,在学校挨老师的批评,在家里受家长的责备,在社会上被人下眼观,久而久之,情绪低落,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感。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中职生缺乏被关注,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不少中职生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面对多变的社会,中职生就显得无所适从。狭隘、妒忌、孤僻、抑郁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心理特征。

(三)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上不求上进。普通高中学生近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大学,而中职生考不了大学,也学不到真正的技术,许多中职学校因多种原因还是以课本理论教学为主,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不少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许多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进入职校学习信心不足,只求能够过得去;对学习缺乏动力,提不起兴趣,觉得学了将来也没有用,还不如不学。不少中职生是不愿读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课程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择业就业是中职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之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出现了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一些中职生学历低,技能浅,担心走向社会难以找到工作,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挣得立足之地,有的中职生对所学专业没兴趣,自己又不能改变现实,更加不思进取,甚至产生辍学念头。

(四)中职学生的家长不重视孩子,家庭教育缺失。与对普通高中生的重视相比,有些家长对中职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管教虽严,但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的行为若有不乖,不是正面引导而是动辄打骂,造就了孩子偏激、倔犟的性格。有些家长对子女在生活上百依百顺过分迁就,只关心成绩,忽视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出去打工年龄还小,就让其在职业学校“混日子”“长身体”,不和学校老师配合,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二、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切实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中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机制,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课不能只让学生学学理论、考考分数,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咨询疏导才是心理健康课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学校“政工团班”心理健康教育流水线,设立校级心理辅导室,由兼职或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发挥班主任的一线教育作用,开设“悄悄话”“我的心里话”QQ、微信、邮箱或“与你谈心”广播节目等。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动向,解答学生的心理疑问,进行心理疏导,使中职学生逐渐克服任性、倔犟、焦虑、孤僻、自卑的不良心理,改变情绪不稳定,不够开朗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状况各不相同,(下转第73页)(上接第68页)要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方法,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易害羞,自尊心又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采取谈心交朋友的方式晓之以理,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引导中职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理想是中职学生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上进的动力,才会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让学生看见实现理想的希望,制订实现职业理想的步骤,并把规划付诸学习实践,一步步接近制订的目标。中职学生的职业理想的确定,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不能好高骛远漫无边际。比如,让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车工,成为一位熟练的汽车修理工,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等,而不要给学生说“成就一番大事业,展现人生的辉煌”,听起来鼓舞人心,实际上无从着手。

(三)要有意识地发现中职学生身上的亮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有着不良的习惯,但他们身上总还是有闪光的地方,有自己的长处,这正是让中职学生重拾自信的抓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学生有了进步,为集体、为他人做了好事,要及时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要发现学生的特长,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喜欢运动的学生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可策划组织文娱节目;熟悉电脑的学生可制作一些文件、图片、课件等;爱动手的学生可以给同学修理自行车,为班级修理课桌门窗等。要让学生有活干,有事做,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共识和教育合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成绩差、纪律松散,在家里不受重视,在学校不被关注,在社会被瞧不起。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承担起教育中职生的任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贴身、最亲和的老师。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对孩子理性看待,不避虚、不护短,正面教育,积极引导,身教重于言教。中职学校既要传授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动让学生适应并服务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校自主学习。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社会要形成正确的舆论,抛弃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改变轻视中职学生的看法,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中职教育发展。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有耐心,认真分析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培优补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会大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李艳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6)

[2]柏晓姝.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3(6)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4

【关键词】高职;特殊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 中图分类号 ]G 44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43-02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速发展,高职学生日益增多。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殊心理问题。如何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教育疏导,实现对高职院校特殊心理学生的正确引导,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高职学生特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成绩差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特殊心理学生一部分是由学习成绩差所引起的。他们在来高职学校之前已经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在学业上获得过成就感。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早就被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导致遇到问题不与人交流,容易走极端的个性。

2.由于高考失利产生的应激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发挥失常才读高职的,他们往往沮丧、焦虑,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一方面又想再次证明自己。往往在入学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引发特殊心理问题。

3.由于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贫困生,这些学生存在基本生活困难。进入高职学校后要缴纳一定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特殊心理问题。另外,高职学生中有部分是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孤儿,这些学生往往心灵上存在某些缺陷。这些学生没有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言行偏激等特殊心理问题。

4.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现在高职学生一般都已经是90后的一代人,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没有与同龄人生活的经历。进入高职学校以后,一般都是几个人共住一间宿舍,朝夕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较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的成长。

5.由于青春期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已经成年,但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想承担责任,但由于人生经历有限,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极易因为恋爱、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产生特殊心理问题。

6.由于健康原因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还有极少数生理残缺的学生、患有心理疾患和精神病的学生。生理残缺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自尊心。患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如果在校期间遭受了一些刺激,容易做出有异于常人的举动。这是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的特殊群体。

二、高职学生特殊心理的应对措施

1.由于成绩差产生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教师要加强与这些学生的交流,用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对待他们。让他们明白大学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一切都有可能被改变。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了解自己的潜力,发挥自身的特长。要适时找出典型事例激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他们也同样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得出色,鼓励他们自信、自强、自尊,走向社会,走向成功。

同时,更要注意发现这些身上的“闪光点”。一旦他们思想上有了转变,工作中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由于高考失利产生的应激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这部分同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以利用班会的机会告诉他们:高职学校也有优秀的学生,他们毕业之后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对于专业学习,要鼓励他们,大学进来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要有学习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全面地认识自己,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我,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3.由于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正视困难,并相信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毕业之后改变自己家庭的现状。贫困并不是自己犯的错,而是上天给与的催人更加奋进的礼物。

对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家庭的学生,要用亲情以及积极的教育方式感化学生。对性情孤僻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帮助他们从失落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4.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应多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讲座、班级活动和宿舍活动等,争取利用几次活动的机会让同学们加强沟通、互相了解。在活动中设置一些小游戏、小心理测试和小故事,让同学们学会互相关心、互相谦让、互相包容,在活动中消除隔阂、破除矛盾。若是矛盾特别激化,可以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开诚布公的聊天,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多关注这些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同学的反应,关注他们特殊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回到正常人际交往的轨道上来。

5.由于青春期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他们的看法,理解他们的做法,引导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感情观要明确指出,利用看励志电影、书籍的机会引导他们,指导他们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对于感情问题,不能太加以干涉,又不能放手不管,而是做好异往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工作,树立榜样,尽量将他们的思想引导到促进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轨道上来。

6.由于健康原因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由于健康原因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是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的特殊群体。首先,对于生理残缺的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让他们树立信心。并号召同学热情给予关心、帮助,并掌握好尺度。另外,若是患有心理疾患和精神病学生,一旦发现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安排其进行治疗,如果可以,应尽量办理休学手续。

高职学生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还有很多,有的是单一原因产生的,有的是几种原因交织产生的较复杂的特殊心理问题。只有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发现问题时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存廷.“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8(8).

[2]肖晓哲.高校特殊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5

关键词   高三学生 心理问题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

进入高三后,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挑战,学生往往感到压力倍增,心理活动复杂多变、情绪不稳定,而这种心理状态对复习应考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最近一项针对高三学生对高考印象的调查中得知:在十多种影响高考发挥的备选因素中,心理状态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因此在高三年级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高考挑战,调适良好心理状态是非常要的,现将本人在实践中观察分析的心得列陈如下以供交流探讨。

    一、高三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高三学生面对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骤然凸现,加之他们阅历浅显、经验有限,一时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挑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考试失败、成绩滑坡、同学关系不和、教师的批评、家长的不满等常会震撼学生心灵,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造成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障碍较常见的是:

    (一)考试焦虑。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常伴有忧虑、烦恼、不安的情绪体验。适度的焦虑不仅对人没有害处,还有助于兴奋神经,提高反应灵敏度,帮助学生努力学习、沉着应考,更加深思熟虑地分析和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焦虑的学生反而缺乏动力,难以提高学业成就。但是,过分焦虑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反应方式,则属于心理上的问题。考试焦虑者往往视考试为畏途,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考前提心吊胆、考试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冷汗不断的生理变化,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发呆,从而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情绪低落。

    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考试把握大,信心足、情绪较稳定、焦虑水平低;能力弱且有过多次考试失败体验的学生焦虑程度高。抱负水平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抱负水平高的学生,目标订得高,对自己要求严,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的优秀学生抱负水平高,一旦考试受挫,遇到困难问题,就会产生紧张不安情绪,影响考试成绩。另外考试的竞争强度也与考试焦虑成正相关,越是竞争性强、规模大的考试会产生紧张不安情绪。

    (二)抑郁。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极度苦闷,对外界不感兴趣、活动减少、行为乖僻、莫名其妙的落泪,甚至产生厌世情绪。抑郁的本质是对过重精神压力的一种心理反应。高三的精神压力主要来自其自身的学习状态及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高三学习生活紧张繁忙。负担加重,一些基础薄弱、方法不当的学生往往适应不良、成绩日见下降,丧失信心,导致抑郁;而尖子学生因承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厚望,长期处于高亢奋、极度紧张、过度疲惫的状态之中,易造成大脑正常功能损害,诱发抑郁证。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敏感多疑性格的学生,抑郁发生率更高。曾有一名学生求询,说感到乏力想哭,提不起精神听课做题,大脑经常一片空白,常感到绝望,该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恢复正常状态,但有些学生不愿或不敢说,后果就很严重。

    (三)自卑。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古人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发展水平、发展方向总是有差异的,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所以,如果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极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他们不愿意,甚至害怕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特别畏惧考试,每失败一次都会在心底投下阴影而愈加自卑。过度自卑的极端反应可产生自暴自弃,我观察到两年来我校每年几乎都有这样的学生,逃避考试、不来上课、不做作业,完全放弃努力,而他们并非没有能力考上大学,但心理的脆弱导致了消极的后果。某些成绩优秀学生看似不自卑,但其潜在的自卑更为严重,一旦发生变故如考试失败,成绩连续下滑,其自卑立即显现,表现出极度惊慌自责、动摇信心。前段时间报载武汉大学学生坠楼事件就是极典型表现,我们的教学中也常见到此类表现。

    (四)失眠。这是一种由心理问题引起的生理问题,表现为经常性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白天上课精神倦怠、疲惫不堪、课堂效率低下,经过对高三年级部分有上述表现的学生进行调查、谈话发现,失眠很多是由没有科学用脑、消极自我暗示和睡前不良刺激引起的。有学生迫于父母压力,晚上看书复习到十二点,过度用脑破坏生物钟,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而无法入睡,第二天上课睡眼朦胧,真可谓得不偿失;还有的学生不了解失眠含义,只要有一两个晚上没睡好就忧心如焚,甚至怀疑自己神经衰弱,这种过分担心和消极暗示将偶然的失眠变成了真正的失眠;另外,睡前过于兴奋,思考一些不愉快的经历都是导致失眠的诱因。

    二、高三学生产生身心困扰的外因和内因 

    要想解决高三学生面临的困扰,必须追本溯源找到原因,经调查询问,学生情绪波动心理失衡大体有以下原因:

(一)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压力。二十一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国际竞争白热化,而人才竞争又是一个焦点,国家社会对个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增大,人人都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这种信息传达到高三学生头脑中,使他们渴望自己成为时代骄子,害怕被竞争淘汰,虽然近年高校扩招,进入大学已不再是梦想,但进入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仍是困难重重,使高中毕业生们殚精竭虑、梦寐求之,这种单一专注的目标追求极易诱发焦虑。

    (二)师长和自我期望值带来的压力。家长盼望子女成龙成风、学校希望学生为校争光、高三学生本身也希望大展鸿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心理需求,但如果走入误区则很可怕。有的家长将殷殷希望化为无微不至的日常照料,深更半夜陪读,过分强调营养,甚至为了孩子有一个理想环境复习而不惜血本包租酒店,殊不知这种特殊化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不能心安理得地复习;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冲高,作业试卷轮番轰炸,造成学生心理恐惧;而高三学生强烈地关心自己、急切希望超过别人,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这种自我实现的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有差距,恐惧失败、恐惧被人瞧不起的心态使他们忧心忡忡。

    (三)友伴交往少。产生闭锁心理。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高中生的友伴关系对人格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同伴交往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高三阶段学生主要精力集中于一点——学业,友伴关系淡化,交往与互相倾吐的机会大大减少,情绪情感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口而淤积,产生阶段性的闭锁心理,诱发心理失衡。

    (四)个人心理索质和心理承受力不同。个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结构。由于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差异,同样对待一件事,不同的人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对待考试,有的学生有科学的认知方式、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耐挫力,就能正确沉着地应对。在高三学生中影响颇大的“出国”梦在某个学生身上实现了,引起众多学生强烈震动,有的学生会沉浸在羡慕、自怨、沮丧之中几天都不能安心上课,而有的学生在短暂兴奋后趋于冷静,仍按自己轨迹行进,这种稳定的结构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控制起来也较困难,需要从小培养、磨砺。

    三、调适良好状态的方法

    面对学生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对症下药则是最重要的一环了,调适良好的考前状态,让学生沉着应对高考挑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视考试。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考试在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是不可避免,必须面对的,我们惟一能够做的就是面对考试、学会考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考试是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和人才激励、促进人才平等竞争的重要手段,直到现在为止,仍然不可能有其他形式可以代替考试。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妨做一个辩论会,让学生设想一下,没有考试,我们的学习、生活将会怎样,个人、家庭、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考试的特殊功能。

    其次要使学生克服自己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及考后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考前搞好复习巩固,有步骤有计划进行复习;重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抓重点抓框架,系统整理笔记;重视睡眠和饮食,科学用脑,不打疲劳战;考试技巧应加强训练,考试过程中做不完题是大忌,答题前应先翻翻卷子,对题量做好心中有数;时间分配有原则,例如时间过半,所做题的分值也应过半,切忌对某一题死缠烂打;答题时先易后难,答论文式问题时,应先列提纲;一时想不起来的问题可先从大处着手;仔细审题,照考卷上的指示做题,仔细聆听老师说明。平时的考卷发下后,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考错的地方正是没有掌握的地方,有的学生不重视改错,不重视重新学习,屡犯旧错是很糟糕的,改错对提高认知能力,改进学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引导学生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近年来高考试卷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趋势,分析在高三复习中应重点培养自己的哪些能力和素质。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根据近年高考变化情况,主要培养学生两个方面能力:一是知识的系统概括能力。就是将知识系统化,由小系统并入更大的系统,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沟通的立体网络型的知识结构的能力,因为综合考试非常重整体、重过程、重知识内在联系;二是迁移创造能力。高考试题是“新”的;材料是“新的;设问的角度是“新”的,在复习中几乎不可能完全把握住,但是,运用的知识是“旧”的,分析的方法是“旧”的,要善于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旧的知识,创造性地重新组合成新的答案。

    (二)准确定位,了解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往往是形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保持正常心态,不仅要了解自己长处、兴趣、能力、性格,还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为自己准确定位打下基础。

    学生的自我概念一般可以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许多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生成绩之间具有更加紧密的关系。对自己的学业学习具有积极的良好的态度和认识,能大大促进学业成绩;而消极被动的自我概念会严重阻碍学业成绩的提高。高三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无论是对自己整体的学习能力还是对各科的学习都有了一定认识,积累了丰富经验,经历了各种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态度、倾向。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填写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学业能力的自我认识,对“学业自我”进行反思、反省和诊断。

    在对自我学业能力有充分认识后,应对高考确立合适的期望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人总是有梦想的,青春有梦更是人之常情,高三学生有权力对自己未来进行自我设计。但客观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脱离自身实际的自我设计只能是空想,所以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现实,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会“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合理宣泄情绪。克服不良心境。心中的不良情绪如果长期强制压抑,会导致内心体验更加深刻强烈,导致多种心理问题甚至身体疼痛,高三学生应学会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方法,克服不良心境。 

1、找人倾诉。俄罗斯有句民谚:“一个欢乐两人分享,欢乐变成两个;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变成半个。”把内心的苦恼、焦虑、伤心告诉你的挚友、师长,心情就会顿感舒畅,作为心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心理咨询、心灵按摩,帮助他们更专业地消除烦恼。

    2、自我宣泄。如果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可以对自己倾诉,记日记是最常用最便捷的,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泄心中的怒气和不满,最终求得心理平衡。另外,可以用哭一场来进行自我心理保护,哭可以解除情绪的紧张,内心的抑郁和烦恼,还可以促进生理上的新陈代谢,流泪时可把体内因紧张而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排出体外,缓解心理压力,或者做大量运动,如跑步、跳绳,这种宣泄方式既不至于淤积烦恼而危害身体,也不至于伤害别人。

    3、积极暗示,形成利导思维。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中写道:“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事,坏事敲门。当个体陷入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时,把思考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我能克服这一切困难的”“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出水平来。”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往往有奇妙作用。

    4、松弛训练。这是较常采用的行为训练改变心境的方法,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个体的骨骼肌群,使个体在内心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控制机体某些不随意的内脏生理活动。操作步骤是在一个较安静环境中,排除杂念,做深呼吸,把全身肌肉绷紧再放松,与深呼吸结合起来。

    (四)劳逸结合,科学用脑。高三的学习任务很重,但是过度用脑则会使大脑的神经活动遭到破坏,导致心理疲劳,使智力下降、精神萎靡、失眠疲惫。心理疲劳的学生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严重妨碍心理健康发展。所以要劳逸结合、科学用脑,让学生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活动,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协调。为此,一要做到科学安排一天的学习时间,最好控制在12小时以内,各科交替复习;二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三要加强身体锻炼,这样松紧有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身心健康。

总之,高考的成败在某些程度上等价于未来的发展,面对着这种严酷选择压力的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值得关注。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在某个层面上维护他们的生理健康;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竞争中取胜;避免不良人格倾向的产生。因此在高三年级教育教学中,要把握手段适度、作用适度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在最大程度上减轻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高考挑战,调适良好心理状态是非常要的。

参考文献

1.胡云娟.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03;(3)

2.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8)

心理问题及应对范文6

一、高三艺术生高考复习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分析

1.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身文化基础比较差。很多人选择艺术,正是因为看中艺术类录取时文化成绩比较低。经过高一高二,学生已经了解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不同,又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看着那可怜的分数,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已经没有信心了,甚至有的同学看见数学都有了畏惧心理,早在高一高二就已经放弃学数学了。面对最后的三个月,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题目,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恐惧、浮躁的心理伴随而来。

2.学习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最后只有百天左右的时间全心投入文化课的学习,比起文化类考生的几轮复习,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中间夹杂着一模二模的重大考试,还有三门课,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紧。再加上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特点,知识点多,要理解后才能做得出题目来。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计算量特别大,对于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计算等几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要把数学学好,考出一定的分数来,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调整高三艺术生高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1.树立正确的认识。对于艺术生而言,他们对于文化的要求比文化生要低,要正确认识到这点,不要带着大的心理包袱上阵。其次,在语数外三门科目中,虽然数学很难,可是短时间内数学的提升空间也是最大的。数学的160分中,容易题还是占了70%的,艺术生把这70%会做了也就非常不错了。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仔细分析考试大纲,了解每个知识点出哪些题型,哪些是通过反复练习一定可以得分的,这些就是我们平时要重点抓住的。对于一些难题,一定要果断地放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提升信心和勇气。信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要学数学,信心和勇气是尤为重要的两样品质。

老师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正确地分析现状, 用原来成功学生的案例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数学的特点,学习的方法,考试的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要贯穿一些心理上的辅导,让他们慢慢地知道,数学要拿到80分左右不是件难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多想多练,不懂就问,数学是一定可以进步的。

3.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学生光有信心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耐挫力。高三的复习就是一个不断受挫,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在大量做题的过程中,在考试中,学生一定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逆境”中冷静地分析题目,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做错的题目一定要重新认识,重新纠正,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提高自身的耐挫力和面对困难的坚强品质。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1.用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阵地,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亲切的眼神,生动幽默而有感染力的语言,工整清晰的板书……这些不光体现着一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更可以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进一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2.教学抓本质,举一反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尤其对于艺术班。在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学会抓住每个知识点的本质,帮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提高课堂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