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湖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西湖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西湖的古诗

赞美西湖的古诗范文1

【关键词】古诗;多媒体;意境

古诗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在语文教材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虽然古诗地位如此重要,但是我国古诗在小学生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的教学,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表达意境更加能够加深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魅力在于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用语言并不能很好的对古诗进行阐释,这就要提到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对画面的展示,将优美的诗境展现的淋漓尽致,运用动耳的音乐,鲜丽的画面让学生深深感知古诗意境。例如,在学习《咏柳》时,诗中讲到“碧玉”和“绿丝绦”,这两种描写一种是指碧绿的颜色,另一个则是形容柳条纤柔的姿态,小学生对于这些并没有很深的认知,很难理解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使他们有更直观的理解,更能理解作者对于春天万物复苏的描述,这些比喻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再如,讲述《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对于瀑布的景观不能感知,无法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情景,老师为学生展示瀑布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感知云雾飞腾,和瀑布磅礴的气势,从而更有利于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体会神韵

古诗在选字用词方面都很讲究,每一个字词的使用都要经过仔细琢磨,因此理解重点字词就成为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的教学缺陷,让学生更直观的通过形色、声音、光影等形式,将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具象,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更有利于理解字词精妙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如在讲《泊船瓜洲》这首诗时,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对于“绿”字的用法,学生没办法体会,老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春光的视频,同时通过一幅一幅草长莺飞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让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古诗语言的精妙之处。再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就是十分的绝妙,老师在播放视频之前,首先对学生提问“生”字用法的精妙之处在哪,然后通过展示烟雾笼罩之下的香炉,一股股紫烟在阳光的照耀下,冉冉升起,景色美不胜收,既能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让学生对字词的用法有一个深刻的体会。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想象情境

古诗中的语言都是高度凝练的,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古诗时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构思出来,在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锻炼自己思维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为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创造了条件。如,我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动画:诗人在西湖游宴,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十分美丽。后来天空下起了雨,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学生看了课件的展示后明白了,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不论西湖是晴还是雨,其姿态都是非常美好奇妙的,令人心驰神往。“画中的女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叫西子。西湖由于其景色秀美,诗人把她比作西子。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人为它所倾倒,不知他们写下了多少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赞美西湖的诗句,好不好啊?”学生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禁齐答道:“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使学生先前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又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了有效的铺垫。

四、运用多媒体,悟情诵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诗人的创作多是即景生情,要领悟诗人的情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枫桥夜泊》时,理解了诗句后,我让学生欣赏动画,进入到那凄寒、幽美的秋夜中,伴随着凄凉的琴声,学生仿佛和诗人一起,乘坐着小舟,行驶到枫桥边,面对着残月、乌啼、江枫、渔火,愁思万千,连诗人那一声声无奈的长叹,也都好像听得真真切切。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忧愁、寂寞之后,我指导他们进行配乐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因为学生对全诗有了透彻的理解,所以朗读起来声情并茂,停顿自然,轻重恰当,尤其是“满”和“愁”字,读得恰到好处,令人回味。达到了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效果。电教媒体可以生动直观地将千百年以前的情境逼真地再现于人们眼前,可以重现古诗凝练语言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使人们的感悟与诗文的意境达到相通。

赞美西湖的古诗范文2

品味语言,是散文阅读常见考点之一。常见题型有(1)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句意。如2008年江苏泰州中考阅读《郁孤台笑了》试题: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品味词句的表达作用。如2008年湖北武汉阅读《神奇的丝瓜》试题:品味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两个丝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上面看下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3)对句子运用的妙处进行赏析。如2008年湖北罗田阅读《静夜听风》试题:请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评点文中画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

【例题讲解】

(一)放入具体语境。

【示例1】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2008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

问题:说说第④段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解析:有些词、句,我们如果孤立地解读,往往说不出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把其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本题可扣住这一小节的中心句“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作析,“着色”是因为诗人运用了一些表达色彩的词语,而这些富有色彩的词语往往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不难概括出含义为“诗词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二)结合修辞手法。

【示例2】

年的召唤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喜鹊以佛的慈悲心欢喜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一员。它们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亲人到来的信息。这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使安静的故乡有了年的红晕。

(2008江西中考语文试题)

问题: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

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解析:有时,作者为了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因此,分析句子的含义,就应结合其修辞方法,以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我们平时不妨有意识地对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加以总结归纳,如比喻可使文句生动形象、排比可增强文章的气势、反问可使语气更加强烈……这样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如本题,我们不难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结合其表达的情感分析即可。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归家心切、归心似箭、对回家过年的渴盼。

(三)看描法。

【示例3】

田野上的白发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2008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题)

问题: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解析: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散文,都离不开描写的表达方式。我们在品析时不仅要说出运用的是何种描写,还要说出其作用。我们平时也可有意识地加以梳理归纳。如景物描写,主要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文章的主旨等作用;细节描写,主要在传情达意、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塑造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心理描写则往往偏重于表达情感、刻画性格・・・如本题,我们可以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答案示例:用“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等动作描写,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四)挖深刻内涵。

【示例4】

别踩疼了雪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著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2008重庆中考语文试题)

问题:第(16)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