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1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随着当前我校“自主、互助、展示、点评、反馈”课改教学模式的推广,我们不断经历着新课程理念的,经过一个学期课改实践和探索,改变以前“满堂灌”的形式,把主体让给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因此,我越来越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师生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研的推进就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体现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教研活动的特色鲜明。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提高课堂效率,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 重视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学校推行“自主、互助、展示、点评、反馈”的课改教学模式中,要做到高效教学,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要有充分的备课。备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并且把备课过程形成教案,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讲解。我们教师功力不仅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前备课。

如何才能真正备好课,之前我们备的是“教学案”,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集体备课,并且都是“单干”的多。现在用的不是“教学案”而是“导学案”,为此,要想编写高质量、可以循环使用的“导学案”不能只靠“单干”,不能只靠个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要汇聚、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年级的历史教师要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完成,形成二次集体备课。如果没有“集体备课”编写形成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后面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空的、假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首先要吃透教材,第二教师要结合“内容标准”, 结合学生的学情,切实结合学习过程,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第三,教师要结合部分的内容,分配到相应的教学中去,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这样既保证了同步练习在课堂上的充分应用,学生对探究习题的完成,又避免了课下作业的生成。第四,教师在探究上的备课,字数可能不多,但要有思维量,要体现学生的学法指导。第五把备课的结果编印成行之有效的导学案。

二、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作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很难有主动探讨与探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难!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学生与教师角色也得到了转换,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重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了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也由客体成了主体,由吸收知识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 “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再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表现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学习小组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学生人人参与,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三、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精心编印好行之有效的导学案后,教师又明确了自己所处的角色,最后就是如何组织上课了。

首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我们常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便于教师开展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是“上课”,当然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引、拨为辅的新式课堂教学形式。

1.上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然后展示“自主学习部分”(5分钟),学生对展示的答案同时也进行点评,充分发挥学生见解。

2.“合作探究”是一节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部分(8分钟),经过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探究,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之后各小组学生参与展示与点评(12分钟),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时,关于大运河的作用,历来褒贬不一,为了让学生在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请你评价一下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在学生合作探究后,让一些学习小组的学生对所展示的答案进行点评。通过他们自己探讨出来的答案,并点评其他小组的答案,得出较明确的答案,这比教师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深刻多了。

3.课堂检测和小结(10分钟)。

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完成教师出示的当堂检测练习题。然后小组对学群学,展示各小组的答案,由学生点评。当然课堂检测题,可以是事先印好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行,训练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课后,教师要及时体察学情,收集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进行点拔指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归纳识记知识的技巧、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就这样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虽然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表演减少了,但学生学得轻松,枯燥的历史知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学生却觉得很有趣味,再也不觉得那些时间、人物、事件、历史作用和影响等知识难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2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56-01

教学内容顺序相信大部分教师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教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们需要怎样改变课堂构建方式,如何科学施教?这都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时,我设计了三个既简单,现象又明显的小试验:“注射器的活塞为什么很难被拔出?”把大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排尽里面的空气,然后用拇指堵住注射器口,让学生把活塞拔出,学生感到非常吃力。“不流水的小孔”,在矿泉水瓶上打几个小孔,在里面装上水,小孔有水流出,盖上瓶盖后,水就不流了。“矿泉水瓶怎么变瘪了?”,往矿泉水瓶倒入热水,用力摇几下,把热水倒掉了,将瓶盖盖好,过段时间,矿泉水瓶就变瘪了。这三个小试验使学生感到相当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形式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置是我们教育技能发挥的优势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课堂上的提问除了教师外,还应该给予学生大胆提问的机会。当学生们经过真正动脑提出急于求知的问题时,就会极大地激起了求知欲,提出的问题愈多,猎奇心就愈强,兴趣也就更浓,课堂的注意力就愈发集中,思想就愈活泼。

三、充分发挥小试验及课本上插图的作用

物理课程教学离不开实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因为这些实验比较容易做,器材实验室都有,比较容易准备。但是只用这些试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些小试验作为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中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试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试验。给一位男同学一根筷子和一个吹好的气球,给一位女同学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吹好的气球,让他们比一比谁先把气球戳破。然后,再用同样的筷子和气球做比赛。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下来学生基本上已经弄懂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自己分析教材上的实验了。

另外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小插图,只要认真分析利用导,对教学效果也可以起到推风助浪的作用。如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有三幅小插图就有这样的效果,驾驶员看到前面有一条小狗后踩刹车,汽车滑行了一段距离。是为了说明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力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而甲图中,小女孩搬石头而未起、两个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则是为了说明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以及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对物体都不做功。这类小插图不仅直观而且含义深刻,由小插图得出的相关结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我们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便于组织等诸多优点,可以说,搞好了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成功了一大半。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却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那些忙碌高效的课堂上,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但事实上却并没有收获多少实际的成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地高效课堂呢?到底怎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重视开篇入题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往往在课前的几分钟就可以决定一大半。因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开篇入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入环节。在政治课堂上,几分钟的导入环节设计的如果够巧妙的话,会很快将学生带入一个学习的情境,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精讲精练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讲得越详细越好,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花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围绕着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抽丝剥茧地细致讲解,这种过分细致的讲解往往容易造成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细致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思维空间完全被剥夺了。很多内容教师已经讲得非常透彻、到位了,学生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直接“生吞”下去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发挥的“消化”空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如意;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大大降低,甚至在很多政治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这样的课堂就呈现出教师的知识向学生单向流动的趋势,课堂就不再是教学相长的场所,而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场所,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想营造一个更加高效化的课堂,讲得少、讲得精才是科学之道。事实上,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已经相当地丰富了。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独立思维和探究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强烈,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采取精讲的方式给学生列出一些知识线索,然后给学生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这些线索进行填充、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新学习内容都具有相当大的益处。另外,再说一说练,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留给课堂练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课堂上的练习一定要讲求一个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易错性的练习题,通过精炼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对新学知识进行一个趁热打铁的巩固,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十分有效。

三、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方面,很多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任务而去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本身对这些学科内容感兴趣而愿意认真努力的学习。然而,说到思想政治学科,恐怕因为学习兴趣而去学习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师长期忽视学生本位思想、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应有很大关系。因此,高效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关于这一点,教师既可以进行有意识地课前设计,也可以根据教学实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生活与哲学时,很多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哲学原理和规律的晦涩难懂而对这部分内容缺乏兴趣,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时,正当笔者讲得兴致勃勃时,眼角一瞥看见了一个学生坐在下面打起了哈欠,于是笔者又环视了一下其它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坐在下面显得无精打采,这时候,笔者意识到这样的空讲理论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一定要想办法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给拉回来,于是,就给学生插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天,一个秀才、一个乞丐、一个农夫因为大雪被困在了破庙中,秀才看见漫天大雪,忍不住吟诗作对起来,而农夫看见大雪也是喜出望外,想着明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只有坐在角落的乞丐愁眉苦脸,因为天降大雪,天气转寒,乞丐难免要挨饿受冻了。故事说到这里,教师开始提问:为什么面对同样一场大雪,三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在故事加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比起之前显得更加有精神了,大家纷纷开始讨论了起来。就这样,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下,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汲取经验,努力用新观念、新思路打造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治课堂,使得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能够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建聪.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1期.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4

一、兴趣引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高效认知。首先,教师应经常性组织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行程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行程问题中的几个基本量:速度、时间、路程,而后再借助多媒体演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找几位同学实际演示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顺逆流等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找到了几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等开展教学,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丰富的感官接受基础,促进学生智能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第四,教师应结合经典题型和生动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多方面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善思导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现行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的教材内容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他们遇到的第一道坎,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其思维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其发展正处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的初始阶段,对他们来说,被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用因导果的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执果导因,假设问题已解决,引进未知数的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转化相当困难,但也是培养他们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在审、设、列、解、验、答六大环节中重点抓审和验。审题是应用题解答的灵魂,应培养他们思考如何在变化中寻求不变,进而找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用于紧接着的列方程、解方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要求他们说出思维过程,借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与批判性,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探索也是重要环节。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反思,并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逐步养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进而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氛围激学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想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之中,达到师生情感交融,教师自己就应首先进入情境,全身心地去投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时,可用"回答得不错、真好、棒极了、你真行等,以激励和鼓舞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和认识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竞争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进而使学生不仅爱学数学、会学数学。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有效的学习活动再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它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它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前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 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探究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 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 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 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 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就个体学习的内在本质而言的,关键是看自我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地位与表现。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或“机械学习”。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 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 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 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存在着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空间。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文6

[关键词]有效情景 探究活动 教学评价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较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能力和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自己完成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现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平时教学中的做法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共同事参考:

策略一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师在上课时就抑扬顿挫的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开始学生很纳闷,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老师怎么在数学课上背起下古诗来了?这时我问道:这事诗同学们学过没有?谁知道什么意思?讲给老师听一下好吗?教室立即沸腾了,每个同学都举手,要回答我的问题。听了几个同学对诗的理解描述,我抓住这一打好时机说道:同学们对这首诗学得不错,我们这节课也来学习观察物体,来验证苏轼观察物体时说的对不对,好吗?这样很自然的把学生学习的心情和欲望调动了起来。

策略二: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时,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但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教师绝对不能完全“退居二线”,让学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成为点缀,致使大多数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性质时,首先激发学生说:我们已经能熟练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86页例6,赶快动先笔算一算各表格中的数据,然后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教师把已写好的问题展示出来)1、第一组算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从上往下看你得到什么结论?从下往上看你又得到什么结论?怎样概括这一规律?2、第二组算式什么没有变?从上往下看你能发现什么?从下往上又发现什么?又怎样概括这一规律?3、表格中的数据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呢?从中你发现什么?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同位和小组在一起交流交流。每位学生经历了计算,观察,归纳,讨论,交流和概括的过程,做到了规律自己发现,结论自己归纳总结的过程。

策略三:活动形式,要恰当灵活丰富: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高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数学基本经验。

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利用余数解决问题时一道题:1号车载重量是2吨,每次的运费是140元,2号车的载重量是3吨,每次的运费是那200元,现有14吨货物要运到码头,请完成下面的问题。

1.如果只请1号车运需付多少运费?

2.如果只请2号车运需付多少运费?

3.如果你是经理怎样请车付的运费最少?

本人认为,这道题的难点一是运费与什么有关?二是怎样解决第三个问题?但是学生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只请1号车运费少些,是980元,只请2号车是1000元,误认为请1号车便宜些,请2号车贵些。因此除了让学生明白运费与运的次数有关,还与每运到1吨货物的价格有关。当学生解决完前两个问题后,感到很茫然,很困惑时,我提醒说:同学们,你认为是1号车运费便宜还是2号车运费便宜?说说你的理由?这时恰到好处的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争,去讨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争和讨论明白,运费不但与运的次数有关,还与每次运到的吨数的多少有关,通过计算发现1号车每吨的运费是70元,2号车每吨的运费是66元多一点,不到67元,也就明白了要多请2号车的道理。既先请2号车运四次,可以运12吨,运费是800元,还剩2吨,刚好请1号车可以运完,再付运费140元,合计是940元,要比只请1号车付运费980节约40元。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经历了困惑的过程和重新认识和分析思考的过程,真切的体验和感悟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建构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型。

策略四:教学评价,要适时适度。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引进“质的评价”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但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因此,作为教师,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及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方法,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体验发现、合作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