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语言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语言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64-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14
引言
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综合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路径分析(PathAnalysis)来探索研究变数和因子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模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来同时分析多种变量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即利用各潜在的观测因子来探讨因果关系的隐含结构,而传统的线性回归分析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以及回避了因共线性而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最初起源于心理学,后被广泛应用到其他研究领域,例如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分析、应用语言学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M软件有AMOS、LISREL、EzPATH、EQS等。
一、EQS综述
EQ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是1986年由Peter M。Bentler开发的一种统计软件。其基本思路为:基于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一个关于一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假设理论模型。自变量数值通过测量所得,并形成一个自变量协方差矩阵,即样本矩阵。EQS对样本矩阵与假设理论矩阵进行拟合度的检测,若能较好地满足拟合度标准,则说明此假设模型成立;否则,就需要对该假设理论模型反复调整修正以提高拟合度,直至获得较理想的模型为止;若拟合度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则该否定此假设理论模型。
国外将EQS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者个体因素研究以及语言测试研究等,前者如Sasaki和Noels分别探讨了二语水平、外语学能及智力间的关系和学习者目标与教师交际能力问的相关性:后者主要有Purpura测试了西班牙语测试因素结构,Stevens探寻了认知及元认知策略与二语测试的关系。此外,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Lee研究了英语写作的有利及不利因素;Gorsuch还将EQS应用在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中。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侧重于语言测试。刘宝权、郭晓群较为系统地介绍了EQS在语言评估中的应用。邹申、孙海洋等利用EQS分别对TEM8人文知识部分和职前中学英语教师口语考试进行构念效度验证。彭康洲、李清华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借助EQS分析2007年TEM4听力理解项目的质量。侯艳萍借助EQS探讨了可能对TEM4阅读理解任务难度产生影响的阅读任务特征变量,其中包括变量的种类、数量、它们的内部因子构念和测量属性以及各个因子贡献率大小。
纵观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研究者多使用LISREL和AMOS,EQS还未全面吸引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者的视线。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相对于前两种传统软件而言,EQS灵活性更高,允许自变量有测量误差,变量间可存在协方差;对原始数据可进行直接加工;此外还可分析非多元正态分布,它能更准确地处理更大容量模型,这将为研究者带来更大的便捷。
二、EQS基本概念
EQS6.1包含有两类变量,两种模型和两种路径。两类变量指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和观测变量(Observed Variable)前者为不可直接测量的非观测变量(Unobserved Variable),又称因子,它通常通过多个外显或可观测指标间接推算;后者是通过测量、观测可直接获得的原始数据,又称指标。在EQS路径图中圆形表示潜在变量或因子,长方形表示观测变量或指标。
两种模型即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指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即指标和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指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不是所有的实际应用中都同时存在两种模型,例如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可能只出现包含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
两种路径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之间的路径,以及因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路径。在EQS描绘的路径图中,单向箭头表示一个变量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如潜在变量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因子负荷,直接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潜在变量的误差;双向弧形箭头表示两个变量可能相关;潜在自变量不应有箭头指向,所有指向潜在因变量的箭头来自潜在自变量或其他潜在因变量。
三、EQS的建模步骤
根据Bollen和Long的研究,结构方程建模具有五个步骤:(1)模型构建(Model Specification)、(2)模型识别(ModelIdentification)、(3)模型估算(Model Estimation)、(4)模型拟合(Testing Model Fit)、(5)模型重构(Model Re-Specification)。
1.模型构建
在该步骤,研究者要在已有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模型,通过EQS模型图和方程来表达该模型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变量对模型的路径参数进行模型估算,查看并评估各因子、潜在变量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数据检验模型整体的拟合度。
2.模型识别
Kunnan认为在模型识别阶段会时会出现三种情况:(1)模型不可识别(Under-identified),即不能从协方差矩阵中估算出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情况;(2)模型正好识别(Just-identified),可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3)模型超识别(Over-identified),可有不止一种方法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因参数估算计值不稳定,模型识别不足的情况不能信赖。只有增加制约参数,才可达到正好识别或超识别这两种可以接受的模型。
3.模型估计
根据自变量的方差协方差模型估算所有参数的估计值,使模型再生矩阵与样本协方差矩阵间的差异渐进最吻合状态。目前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最大似然法,要求数据等距且多变量正态分布。EQS系统有个强韧选项(Robust Option)生成Satorra-Benfle卡方值,可获得一个比其他统计量更接近的分布。即使分布假设不能满足,出现非多元正态分布,强韧标准误在大样本中也可接受。EQS为所有变量、因子及变量因子间的误差设定了标准,从而固定了参数,获得新的估算值。
4.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检测假设模型矩阵与样本矩阵在多大程度上的拟合,即检测模型的拟合度。因其中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卡方值较敏感,容易受到样本大小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得考虑样本数据大小对模型拟合度所产生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如表1。
5.模型重构
若模型拟合度与各标准量范围差异较大或个别指标不理想,则该模型构建有误,需重构。重构时需检验两组估计值:第一组为具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将没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设为0,但需在足够的专业理论基础上才可进行。第二组为残余值矩阵,若个别变量残余值较大,如大于或等于2.58,则该变量未设定好;若较多变量残余值都较大,则该模型整体构建有误。在此过程中EQS系统的LM-检验和W-检验功能可对模型重构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信息。但每个参数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任何一处的改动都可能对总体模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每个参数的调整都需重新估算,得出新的模型拟合指数,直至获得最终的理想模型为止。
四、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曾运用EQS研究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下文将予以展示。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中学109名高二被试者进行测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Oxford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它由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6个要素50个项目组成;第二部分是Horwitz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表》,包含外语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性质、学习与交际策略、动机观念等5个要素34个项目;第三部分是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和Jerusalem设计的《自我效能量表》,包含1个要素10个项目。
收集了调查数据后,我们运用EQS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打开EQS界面,新建一个原始数据库文件,设定应变量名称及数目,输入原始数据。三个量表所测量的12个要素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学习效能不可直接测量,需通过各量表12个要素间接测量,则为潜在变量。其次,对EQS作包括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误差分析在内的描述性统计,以观察样本整体情况。然后对EQS作验证性统计,即因子模型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构建初始模型如图1。
EQS运行后所得各拟合指数结果见表2。
按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该模型并未达到可接受的理想模型程度。根据二语习得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的有关理论和最大标准化残差(Largest Standardized Residuals)所提供的修正指数(参见表3),通过设定自由参数和在模型的多组误差间增添多条双向箭头的路径以建立相应误差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反复修正之后得到较理想的模型(如图2)。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如表4,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接受。
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各自的路径强度却有所区别。相对于自我效能而言,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更大(0.86>0.68)。学习策略、观念及效能的各个因素相互之间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既要在整体上注意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加强对学习观念的引导,注重对自我效能的提高,又要对具体的学习策略如补偿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以及语言难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五、结语
应用语言学范文2
应用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术语最早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于1870年提出,但一直未能受到学界重视,直到上个世纪中期,学科才初步建立。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应用语言学已经成长为语言学研究领域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现在,应用语言学不仅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同时还有较为健全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而且学科研究的人才充足,学科研究领域广阔,下属分支学科众多,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令人看好。目前,学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有必要对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夏中华等的《应用语言学——范畴与现况》(以下简称《范畴与现况》)正是这样一本应运而生的著作。 《范畴与现况》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基础知识及理论的介绍,对目前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了白描化的记述和客观性的分析,同时在个别争议问题上又自有见解,体现出作者严谨认真的学术风格。学科建设是促使一个学科真正独立的关键步骤之一,也是保证学科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范畴与现况》从学科建立、人才培养、机构设置以及课题研究四个方面探讨了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促进应用语言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例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桂诗春和他的《应用语言学》、于根元和他的五部应用语言学著作、刘涌泉和他的《应用语言学》、冯志伟和他的《应用语言学总论》、陈昌来和他的《应用语言学导论》等。同时,书中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应用语言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研究状况。
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桂诗春认为“广义应用语言学联系实际问题研究语言和语言学,从为少数民族创造文字到机器翻译,都可包括在内;狭义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刘涌泉和于根元等人都较为支持这种观点。于根元认为“中国一般取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从《范畴与现况》全书的编排来看,作者是倾向于于根元的说法的。《范畴与现况》的中编就是对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进行的相关介绍和分析。全编分为九章,分别探讨了语言教育研究、语言规划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广告语言研究、传媒语言研究、新词语和流行语研究、辞书研究、地名与人名研究以及速记研究这九个研究方面。作者不仅对应用语言学各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重要文献进行了客观细致地介绍分析,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富有见解的观点。
随着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分支学科,这大大拓展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范畴与现况》一书的下编探讨的就是应用语言学的各分支学科。下编共十六章,其中既有对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学科的介绍与分析,又有对近些年来新出现的学科如计算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侦查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等学科的引介与探讨。在介绍各分支学科的时候,《范畴与现况》首先对分支学科进行了概述,包括学科的性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学科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等。其次,作者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介绍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最后,作者对各分支学科的重要文献进行了介绍。
《范畴与现况》可以使应用语言学初学者迅速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等。同时,它还可以为应用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大量研究所需的参考材料。所以它既是一本教科书,又是一本工具书,同时还是一本学科史。
语言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标志之一。语言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
应用语言学范文3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培训机构 英语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1应用语言学的定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语言教学逐步发展并显现出系统的语言教学知识匮乏。十九世纪下半叶,波兰语言学家J.Baudouin de Courtenay提出应用语言学的概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应用语言学作为精确术语出现,之后迅速发展成橐桓龆懒⒌难Э疲一直以来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及研究。虽然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英语作为中国人的第二外语,在我国学考试制度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培训机构的英语课程也多种多样,占据培训课程的半壁江山。以上种种也促进了我国教育学者对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广泛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应用语言学对培训机构英语教学的作用及建议。
从本质上讲,可将应用语言学分为广义、狭义应用语言学。广义上的应用语言学概念指的是将语言应用到其他科学领域,而狭义的概念仅限指语言教学,其中包括第二外语习得。应用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索语言教学的规律,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围绕应用语言学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如时间分析、内心主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以此指导教学工作。
2应用语言学对培训机构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1明确培训机构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英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学科,其最终教育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实现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英语语言学科特点角度分析,口语是英语学科的第一基础内容。但是由于我国高考制度对英语口语和听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省份基本不考口语,有的省份甚至没有将听力纳入考试范围),同时,非英语专业的考研英语也不考听力和口语。为了符合市场需求,培训机构的英语课程仅仅针对考试设定,而不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英语的基本学习规律,这样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任何课堂上,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学方式方法。把口语练习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如果在培训机构课程研发部门能够确定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相关比重,加大口语课程比重,有效的将应用语言学应用于培训机构的英语教育中,并体现于课程安排,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就可以实现改变教学重点来提升教学效果。
2.2培训机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效果可以看出培训机构英语教学存在两大问题。(1)在培训机构英语课堂上,语法地位过高而情感地位过低。课堂上过于重视英语音标、发音、句法分析等语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语法仅仅是使表达更加规范。语言学习当中,语言的运用环境,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才是语言的本质。忽略情感教学导致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而学,也不会实际运用,从而兴趣大减。(2)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常纠错而不总结。当学生犯错,他们能够马上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告诉正确表达。但通常止步于此。如果能够进一步分析、总结学生所犯错误,思考学生为什么在这里犯错,什么样的学生总是在这里犯错,是因为学习方法的错误还是知识储备欠缺,以及每种学生应该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以此来规划进行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目标,再细化到每一节课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教学与指导。
3应用语言学对培训机构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3.1培训机构应当重视应用语言学,完善教学体系
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但市场混乱。单北京一个城市就拥有英语培训机构3000多家,而每年新成立的有300多家,而每年倒闭的也有300多家。简单计算即可知道,教师的数量庞大,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英语教学的水平。要提高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在提高教师准入门槛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这就要包括应用语言学的培训,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通过培训,补充应用语言学知识再进行考核,从而能够运用语言学有效指导英语教学。进而促进部分教师进行理论探究,完善教学课程和教学体系。
3.2加大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目前大多数的英语培训机构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学习,但普遍缺乏英语的运用,不会表达运用。如果培训机构能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学英语的本质,同时也同我国人才的市场需求相契合。
培训机构英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在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应用语言学的力量,因材施教,提高培训机构到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影.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应用语言学范文4
一、应用语言学与文化导入教学概述
1.应用语言学概述
应用语言学这一概念是在1980年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即是介于人类语言理论描写与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学术命题。一般而言,应用语言学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也即是人们使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各学科领域的问题。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特指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
2.文化导入教学概述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apir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同样,人们在学习英语时也必须基于英语所发源乃至普遍应用的国家的文化土壤,本文由收集整理而不能单纯地学习这一门语言不考虑它所植根的文化环境。因此,依照应用语言学的教育法则,文化导入教学是教授英语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把文化导入教学应用到现实课堂教学中去。而在应用语言学视阈下,文化导入教学即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和生活方式,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性教学。
二、基于应用语言学视阈下的文化导入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中介,文化约束和影响着语言的交流。因此,在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探讨的文化导入教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结合起来。下面从听、说、读、写、译及词汇等几个方面系统探讨文化导入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文化导入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影响
听力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而这又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习惯性的母语思维模式来理解内容大意。例如:
w:sorry,i'm afraid i can’t go shopping with you tomorrow.
m:why?
m:oh,i've been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在上述对话中,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一个生词的。即便这样,大多数的学生却仍不能得出正解。在这组对话中,weather的词义是天气,而 under the weather 词组则是一种俗语表达,在英语语言的国家,人们常用以表达身体不适。那么若不了解这一文化背景,学生就很容易会理解为天气的原因了。
2.文化导入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口语对话可以说是学生最差的环节。学生在口语方面因为缺乏一定的词汇积累,在套用语法的表达方式时与英语语言国家的工作以及生活习惯等产生很大的偏差。随着国际化交流的加强,很多场合都需要与其他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各国人们沟通的桥梁。有些中国学生对外国友人非常热情,见面不知所措,常常用中国式的英语打招呼:“hello,have you had your meal?”从语法来看,这句话是十分符合语法规则的。而国外友人却摸不着头脑,甚至会觉得干涉隐私。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中国人的见面问候形成了“吃了没有”的固定模式,而对外国人却不然。
3.文化导入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影响
目前的英语教材选材宽泛,很多文章都会涉及英语语言国家有的文化历史知识背景,这也为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鲜明生动的材料。因此,文化导入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专有名词方面就有很大的讲究。就英语中姓名和称谓来讲:
(1)名+姓,如lily green。名+第二名字(多为长辈的名或姓)+姓,如edward adam davis。女性婚后随夫姓,如marie curie。
(2)亲戚和好朋友之间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对长辈,而用“称呼+名”,如uncle alex)。
4.文化导入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影响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写作中需要准确使用所学过的语法和短语,并且要掌握英语国度的人们常用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进而写出合乎语法与生活习惯的英语文章。例如,在作文中因为不知道英语国度中人们的固定表达方式和日常习惯,有些学生会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怎么老是你”翻译为how old are you?等等。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当运用英美文化的导入,注意开拓学生英语知识视野,进而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积累。
5.文化导入在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影响
翻译,可以说是对文章的充分理解消化之后重新写作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知识背景与各种百科知识融入到文章的准确翻译的过程中。在翻译“when it comes to swimming i beat him by miles.”时,不能简单组合词汇翻译成“当去游泳时,我把他踢走了好几米。”其正确翻译是“谈到游泳,我比他强得多。”
6.文化导入在词汇方面的教学要求
对于简单的问候语的掌握方面,教师需要重点介绍和补充与之关联的文化历史生活背景知识,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汉语文化的比较,不但让学生知道词语的表层词义,更要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对比汉语,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少,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亲戚关系;“农民”这个单词在汉语中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根据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差异,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在指代范围上的差异,表现出了中西方人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观念和社会习俗。通过同一单词的不同阐述意义,可以窥见汉英两个民族不同态度和习俗。关于汉语中的“请”,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汉语中的“请”与英语中的“please”相当,但在英语国家某些场合却不适合用“please”,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而说“after you”;在饭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请人吸烟时,英语中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也不用“please”。这些都是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不是语言本身的结构所能说明的。
应用语言学范文5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教育;语言学
一、语料库语言学基础认知
在社会不断革新的时代,网络作为人们与外界互通的载体,给人们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即,数字资源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带给人们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有利于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但是,数字资源的自身特性相对复杂,虽然囊括了大量的内容,可正是因为数量过于庞大,再加上传播范围广、格式化存储及多格式等特征,给人们的操作带来不便。因此,数字资源组织标准化成为必然趋势。语料库作为存放数字化语言资源的重要载体,语料库资源体系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语言库整合成的有机知识体系。如果各个语料库的资源服务受限制,导致信息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无法科学分布语言资源。按照齐普夫的“最小努力原则”,用户会因为在使用数字化语言资源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麻烦而最终放弃使用,造成语言资源利用率低下。因此,把这些独立的语言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语料库资源体系,对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语料库中资源的存储和使用者在标准化的语料库组织中,能够通过现代化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交换。在过去,各语料库中虽然存储了大量数字资源,但是其使用率低,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语言资源相对繁杂,且并没有进行相对细致的分类,资源的分布也缺乏目的性,导致人们使用不方便,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语料库资源组织标准化建设,能够实现用户与语料库资源的有效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开展合理的语料库资源建设与利用。经过以上的整理可以对语料库发展机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机理其实就是事物内部的活动原理。这里的有机体是由广义的元素组成的整体。根据系统理论,采用有机元素连接成一个具有较高完整性的系统,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将事物理解为———有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存在。语料库不仅涵盖了社会科学的意义,也包含了社会事物。根据对这个含义的划分,再来重新整理机理的概念和含义:机理强调的就是语料库内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简单的说就是对语料库内部原理用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在现有社会中语料库资源都存在于一个具有高度完整的系统中,语言资源的运行轨迹依照语料库的内部机理运行。由此可见,将语料库与当代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进而实现对英语教学的深度改革。
二、语料库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语言学语言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科学认识语言。语言感知的过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且为了确保内容之间的互相补充,也有相应的协调机制,在确保不同内容独立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当前针对理论语言学之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都可以直接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之中。
(二)应用语言学在基础理论之上的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目前,谈到应用语言学,人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的。比较分析和错误分析方面的理论对语言的教授和学习过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有些比较分析通过母语和所学语言之间的比较来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错误分析试图对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分析,从而知道该怎样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教学法研究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人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能获得的学习成果也大不相同。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自身对于知识的需求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语言课堂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法,这种灵活的调整方式,可以将语言课堂的层次不断深化,对于学习者的差异化研究也会更加深入,这对于不断优化教学法,改变个体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测试也是人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意识到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测试与评估手段,这些测试与评估手段对英语教学形成良性的反拨作用。英语测试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多种类型:潜能测试用来预测语言学习的能力;诊断测试用来检查教学中的问题,看学生掌握了些什么,还有哪些没有掌握,而且还要提出补救的措施;成绩测试往往根据特定的教学大纲,来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掌握了多少;水平测试用来评估学生总的语言能力,以便知道他能否胜任某一工作,至于考生什么时候或怎样学的这门语言则不加考虑。试卷设计的方法、考试分数的计算以及试卷的评估都是应用语言学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在人们又开始注意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持续关注个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分析学生当前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明确指出学生在一定阶段所收获的成果,为下一阶段的计划调整指明方向。
(三)建构主义理论针对当前语言教学情况,学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整体的课堂观念,坚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看待语言教学成果,不同的学者提出科学的建议,并且散见于不同的著作、刊物和教学语言当中,既有原创的,又有拓展的;既有从哲学高度加以概括的,又有从技术层面延伸应用的。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形成认知阶段,已经对于知识需求有了更加清晰的标准,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在传统学习与“亲身体验”学习的平衡中,促进了学习者包含着具体信念世界的抽象思想,闪烁着指导人们如何学习的光芒。
三、语料库语言学在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途径
应用语言学范文6
关键词: 合作语言学习 建构主义 高职英语 应用
1.引言
近年来,语言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到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发展为重点。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小组学习或以任务为主的学习模式。合作语言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其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学生合作活动,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并且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素质,这种方式已被教师普遍接受并且采纳应用与推广。
2.合作语言学习及其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
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Olsen&Kagan,1992)。合作语言学习是基于一种自然社会行为、学习者互相交流建立起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合作语言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Face-to-face,group interaction);促进学生的相互合作(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增强个人和小组的责任感(Individual and group accountability);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能力(Group processing);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Development of small group social skills)。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合作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966)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外部信息的积累过程,而是学习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在教师和同学等人的帮助下,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合作语言学习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与其他同学一同多渠道、多层次地建构知识。
3.合作语言学习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质量。一方面,它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情感朝着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
3.1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合作语言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指导、鼓励、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降低焦虑程度。
Kagan(1994)认为,如果你焦虑,那么就参与到他人的活动中,这样焦虑就会减轻。在课堂上,学生碰到较难回答的问题,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时往往会感到焦虑,而学习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的焦虑程度远远低于当着全班学生面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学生在向全班同学陈述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考虑问题,并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确保较低的犯错率和较高的成功率,因此焦虑感随之降低。
3.3提高语言应用机会和质量。
传统学习活动中的言语行为多为指示性的,如问问题、给指令、提要求等单向言语行为。
而合作语言学习中,言语行为多为交互性和协商性的,如引导、询问、建议、提醒、赞扬、鼓励等。因此,合作言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而且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质量。
3.4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
Roger认为: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传统外语课堂中,教师较少关注学优生以外的学生,伤害了其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在合作语言学习中,学生得到更多的积极反馈和帮助,从而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合作语言学习在高职英语课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合作语言学习任务是学生通过合作,使用语言取得实际结果的活动。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使用各种语言资源解决问题。任务的完成涉及接受性技能,如听、读和查阅资料,以及输出性技能,如做笔记、讲述、展示或表演。完成一项任务是一个合作、动手的过程。以“Great Movie”一课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
4.1课前活动。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关于movies的生词查阅词典,查找关于各种movies的背景资料及代表作品,谈谈自己喜欢的movies的类型,还可延伸到自己喜欢的演员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一人查阅词典,一人在网上查找不同类型movies的资料,一人写出favourite movie,准备好后最后一人做总结。
4.2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有助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
首先在开始上课的前五分钟,教师让学生围绕上次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组表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快速轻松地参与英语课堂。小组表演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情景表演、对话表演、小组游戏、新闻播报等。
然后教师可以请小组代表就预习的内容发言,小组代表可以谈“My Favourite Movie”和“My favourite movie star”,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Great Movie”,讲解不同类型的movies的特点并与学生互动。在教学了Coversation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或者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会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单词接龙竞赛、合作完形填空、小组调查、访谈、小组会话比赛、情景短剧表演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
4.3课后活动。
与课堂活动一样,在课后活动中,教师同样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小组成员间听写生词和短语,小组成员进行Conversation的练习,以及课文的朗读和背诵。针对本课内容是关于movie的,布置学生看两三部英语电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英语电影精彩片段表演活动,让学生在下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进行小组电影片段表演。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5.结语
合作语言学习在高职英语课上得到广泛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而且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学优生和后进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获益。合作语言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实施素质教育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合作语言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英语课上,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汉语,而不是尽量用英语交流;学生相互学习不当的学习方式等。合作语言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激励者、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探讨、摸索、研究,以期合作语言学习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Olsen,R.& Kagan,S.About Cooperative Learning[A].In Kessler(ed).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A Teacher’s Resource Book[C].NJ:PrenticeHall,1992:1-30.
[2]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26-246.
[3]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