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带教护理实习生5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具体原因见表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人,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差错为护生发错药(未在带教老师监管下操作),投诉主要原因为护患沟通不完善引起误解。
1.2方法
从以上案例分析,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护生擅自独立操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相关的差错占37.5%.其中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各1例。护生进入临床,对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多、重视不够,部分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带教老师忙于处理急诊病人,此时护生容易脱离带教老师的视线而擅自进行操作,导致护理差错;在实习后期护生对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带教老师在许多方面已经放手,护生有了较多的实践机会,由此放松了防范护理差错的警觉,也因带教老师疏忽带教意识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②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生因操作失败或反复操作而引起护理投诉占25%.其中反复静脉穿刺输液、抽血各1例。护理实习生来自十几所不同的院校,学历层次不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因才施教方面做得不够,让操作生疏的护生单独操作,当操作不顺利时,病人及家属常感觉把他们作为学习、练习的对象[1],因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起护理投诉。有时带教老师凭主观经验带教,想当然护生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从而忽视某些细节的带教而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③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护生因操作流程不严谨而引起护理安全问题占12.5%.如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护生仅凭自己习惯性思维认为温度是合适的,不注意经常检查室温和水温,忽略了“三查七对”这道程序,就易发生护理差错。护理操作流程和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有些护生认识不足,嫌其繁琐而不严格遵守,易导致医疗差的发生。
④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有些护生由于语言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而致医疗纠纷占25%.如一些癌症病人,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一些护生和病人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病人较大情绪波动;护生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帮助解决,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2)防范措施:
①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在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前,科教科召开带教骨干会议,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带教方法,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把好护理安全关。
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要求护生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规定每位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不允许护生单独操作。
④注重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带教老师多讲,通过护理操作示教和床边指导对护生进行操作训练;鼓励护生多问,虚心求教,不断完善护生的知识体系。
⑤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进行的,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4]。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护生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病人拒绝护生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⑥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安全的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2结果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50名护理实习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发生率6%;实施防范措施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发生率2.9%.取得满意效果。
3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而妇产科对护生来说不是一门重点学科,在校学的知识可能印象不深。老师应特别注意对护理实习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谅解和配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带教老师和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言语亲切温柔,视患若亲;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带教老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虚心细致地学习,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 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振雄,黄裕新,闻勤生,等。临床实习教学中医疗纠纷隐患及防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28~29.
2骆秀玉,黄宏坤。加强实习生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纠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133~134.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护理风险;安全隐患;分析;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妇产科作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之一[1],制定相对标准化的医疗操作规则非常重要。通对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中心卫生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入本院治疗的100例孕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7岁,所有受访者一般资料及心理均无异常。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包括患者、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对100例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访问调查,统计其对医院妇产科护理的满意程度及其相关意见和建议,分析护理常见风险及安全隐患。
2 结果
21 患者方面 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已经增加了医疗和护理难度[2],部分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较低,遵医行为较差。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结果出现了不慎摔伤、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现象,不得已给予急诊剖宫产,而产后又出现大出血新生儿窒息,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医疗纠纷。再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需产钳术或剖宫术,若不能及时与患者本人和其家属沟通,就容易出现期望与现实情况不符而导致患者的不满意情绪。
22 护士方面 妇产科年轻护士较多,临床护理经验相对缺乏;对护理制度和流程的熟悉程度不够,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够,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对待孕妇未认真听胎心、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未严格执行产后护理常规,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未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发错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的现象仍有发生,对各种法律、法规也欠缺了解,重视度不够,出现急症时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就忙于处理,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医疗护理技术 部分护士由于所学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和技术水平的相对薄弱会导致一些技术问题的出现,产生一些风险。部分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造成产妇会阴裂伤,特别是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时,如未及时将医疗设备、相应药物准备好,或者对产妇的处理不当,或者医疗技术发挥不当,均会导致纠纷发生。还有部分助产师不按操作规范给新生儿洗澡给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4 药物性因素 有些护士没有很好的掌握各类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不能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如:在催产时不能准确调整液体的速度,没有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出现宫颈坚硬,宫缩过强,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时,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如果助产护士对静脉输注缩宫素的孕妇未能及时、正确监测产程及宫缩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瘫。
25 消毒隔离方面 患者的会阴切口处没有严格消毒,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为新生儿洗澡没有仔细消毒,甚至导致新生儿脐部、眼部的交叉感染。一般情况下,母婴同室都要进行紫外线消毒,应告知产妇需防范的问题,并遮盖婴儿身体。有些护士没有告知患者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没有发放注意事项手册,产妇不能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3 防范措施
31 定期检查、严格管理 护士长应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记录,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分析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32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由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加强培训实践,定期进行岗位练兵、业务学习、操作技术考核等,不合格者不能上岗。注重在职培训,鼓励护士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3 加强护患沟通 针对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期望,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纠纷。护理工作都是围绕着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护理教学查房中要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护士要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患者拒绝护士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总之,妇产科护理内容涉及一般护理、手术护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多个方面,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临床上应重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管理。主动查找系统分析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以避免发生患护纠纷。
参 考 文 献
[1] 陈怀敏.实现护患交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11):12012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a safety guide for patients in transfer process.Methods:Analyze the security risk of surgery patients in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transport and records of transfer process, take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like safety education, standard the process, consummated the records.Results:the defects and mistakes in transfer process of surgery patients has been reduced.Conclusion:Analysis security risk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ransfer process of surgery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defect and mistakes of operation.
Key words:surgery patients; transfer process; security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为生命保驾护航,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手术室是特殊的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病人由于注射镇静剂或麻醉等相关原因 ,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过程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手术病人11182例,病人交接过程与护理工作过失有关的安全隐患39例。其中术前未注射镇静剂7例,大手术前未配血8例,重大手术前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1例,饰物及假牙未取出4例,出入量交接不清楚2例,耽误输血2例,手术病人过床致尿管及其他引流管脱出5例,病人运送途中病人滑下车床至伤1例。运送途中病人病情变化,护士观察不足1例。
2 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2.1 术前交接,查对不严导致的安全隐患 (1)接错病人,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未按规范当面进行病历、病人交接,未进行逐项核对,尤其是同名、同姓换床病人,术前紧张或注射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病人;(2)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未签名,术前未配血,主管医未按常规操做,年轻护士也无经验,未提醒医生,带着病人连同病历到手术室就完事.手术室护士查对发现再提醒主管医生,耽误了手术时间;(3)饰物及活动假牙未取,术前病房护士未做好宣教工作,术日也未再次强调,由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病人才发现病人带有饰物及假牙,或麻醉师在插管时才发现假牙;(4)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注,常见于连台手术,由于时间不能确定,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才执行医嘱,匆忙中遗忘;我院部分手术科室在术前于病房给手术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带入手术室于术前使用,未统一时间用药,术前准备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5)引流管夹闭未开放,择期手术病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因为定时倒尿,期间夹闭尿管,病人被送往手术室未交班,手术室护士也未逐一核对,术中无尿,检查尿管时才发现尿管被夹闭未开放,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却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2.2 术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隐患
(1)病人手术中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抢救用药、术中出入量、术后注意事项麻醉师未逐一向接班护士交待清楚,致使观察不到位,病人出现并发症;(2)伤口情况,尤其颈部手术后伤口,麻醉师敦促接班护士不能只看敷料表面,应该掀开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肿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3)管道管理不到位 手术后只有麻醉师及工人护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交待不全,此类安全隐患,可危及病人生命,是医疗纠纷的导火线。
2.3 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隐患
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由于手术前、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对管道未加重视,尤其输液管最易脱出。术前病人空腹并紧张,注射镇静剂后易头晕,如接病人时不按规范用车床接送,途中病人可能跌倒;手术后病人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因烦躁不安,车床护栏未上,未用安全带约束病人,车轮故障致使病人坠床;关注病人运送途中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本组一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送返病房,交接班时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虽经抢救也未成功。此类重症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家属不能理解,提出许多要求,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
2.4 护理记录不全面,不连贯引起的安全隐患, 麻醉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短缺,病人术中抢救记录,出、入血量,麻醉与护理记录单不相吻合;护理记录单未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皮肤情况;病人出、入手术室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时间不相吻合等;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1],提供医疗护理行为的法律凭证,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质量、服务、费用是医院管理年的主题。我院主要围绕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患者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学习其精神。强调护士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服务。我院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室经常强调关注手术病人安全,关注工作细节,及时暴露并分析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提醒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3.2 规范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2.1 严格执行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
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手术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查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生命体征、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输血同意签名单、化验单、带入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询问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假牙及禁食、禁饮情况,有否贵重物品或首饰,有无注射术前针,有无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过敏史等。交接护士再次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进行确认,并在交班本签名。
3.2.2 以腕带作为识别标志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要确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以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腕带准确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2]。
3.2.3 关注手术部位的体表标识
术前由手术医生在病人手术部位作体表标识,并主动邀请病人参与认定,手术室护士在交接手术病人前应该查看病人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再次确认手术部位,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3.2.4 术前“暂停”手术的实施序。手术实施前,巡回护士露出病人腕带,提请手术者、麻醉师实行手术“暂停”程序,最后的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确认之后方可麻醉、手术。
3.3 加强接送患者途中安全措施
强调手术病人注射镇静剂后必须使用车床规范接送,以防万一。使用前检查车床性能是否良好,车床必须有护栏或安全带,车轮性能良好,防止病人摔伤,并有保暖被盖,避免病人受凉。运送途中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于醒目位置,并注明置管部位、日期和时间,过床时避免脱出。由麻醉师、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回PACU/ICU。重症病人备氧气袋、呼吸囊、监护仪、微泵、急救药品、急救用物、专用监护床,以减少危重病人术后搬动次数,安全并动态观察病人。
3.4 强调麻醉后交接
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意外等。接班护士应及时到位,当场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意识,伤口敷料及各种引流管情况,引流管标识清晰,有不相符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处理。掌握病人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殊情况,输液管道,出、入量等,是否有镇痛泵,镇痛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逐一核对交接。
3.5 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记录单
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交接病人,无论是术前接病人,还是术后送病人返病房,只有口头交接班,而无任何记录。现在强调谁执行,谁签名,谁负责,落实到个人。从我院创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开始,我们对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写《手术患者术前识别和交接核对本》,《手术患者术后识别和交接本》,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规范接班交指引,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杜绝了手术前、后交接不到位现象。
4 体会
一直以来,医院都形成手术病人口头交接班的固定形式,认为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发生任何差错,对病人交接过程的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手术室,接受手术,再到手术后回病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我们需要强调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加强手术病人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4
关键词:护理管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患者自身。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医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人们自身需求的提高,对于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也高了很多。
1 影响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护理人员.
1.1.1 法律意识:很多护理人员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淡薄,常常会违反规章制度。这是因为其没有认真学习过法律。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病人权益的概念,因此他们会常常忽视病人的权益。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常常忘了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病人的知情权。
1.1.2 专业水平:很多护理人员的学历很低,这导致其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由于护士的年资较低,所以护理人员很少会有机会和时间去提高自己,进行再教育。由于他们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的护理知识不够,有的因为护理经验不够,业务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导致其在工作的时候常常会忽视一些问题,而且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对问题的产生没有预见性。甚至有些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很低,在操作医疗仪器的时候不熟练,造成操作上的失误而给病人带来不良结果。
1.1.3 责任心: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医院护理管理安全产生隐患的原因之一。有些护理人员他们本身就缺乏责任心,而且对患者缺乏同情心,所以在护理患者的时候非常冷漠。由于责任心差,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到了时间不去巡视病房了解病人情况,在工作时候玩手机、打电话,随意大声的讲话、吃东西,这些行为直接影响着护理安全问题。当患者病情反复的时候,他们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状况,对病人病情缺乏预见性,由于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1.1.4 工作环境:医院人际关系复杂也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的一个因素。一些医院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医生、护士、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存在着种种的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显露。尤其是护士和患者,他们之间涉及了很多的利益与权益问题。所以一旦解决不当,护工人员就会陷入到法律和道德问题之中。
且由于医院床位比例失调,护理人员管理的患者过多,工作量巨大,这导致许多护士身心非常疲惫,所以在处理化解矛盾的时候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常常造成矛盾激化,从而在护理工作中经常性的犯错。
1.2 患者自身:患者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和病人双方的配合,但是有些时候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时候,得不到患者的配合。有些患者自己缺乏医学知识,不按医嘱的要求来,暴饮暴食、酗酒抽烟,不按时吃药。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当病情出现异常的时候不配合治疗,不定期去医院复查。有些患者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这也是管理安全隐患之一。
1.3 医院方面:医院的基础设施不齐,病房内的卫生环境差也是导致安全出现问题原因之一。一些病房内卫生环境很差,地面脏乱、窗户较少、空气不流通,一些医疗设备因为使用时间长而导致问题出现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2 管理对策.
2.1 增强法律观念: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加其法律知识是护理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护理人员如果具备了应有的法律常识的话,在其工作中会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患者也能依法享有到这些基本权利。
其次,要注重护工质量。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安全就是一切。因此在护工的管理上,应该完善监督制度。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护工工作的质量,在其工作的时候能够认真的完成任务,对待患者的时候不敷衍,有耐性。因此只有做好护工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2.2 专业能力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消灭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的措施之一。医院应该经常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培训,并且定期的进行考核。作为护理人员,不仅仅是拥有护理知识,还需要能够熟练的操作医疗器械,熟知操作规范和内容,在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的时候还需要有有一定的应激能力,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在工作期间,护理人员掌握各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每个病人身体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分析,以在发生意外情况适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3 人员调配: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是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有些护理人员每日工作繁重所以造成了其在工作时候不能够尽心尽力。因此,医院自己应该制定一些方案,进行人员调配改革。例如可以采取排版的模式,将日常工作分为早班、中班及晚班。将护理人员的班次调好,对于晚班这样工作量大的班次,应该采取加人的手段,由以前的一人二人增加到三人四人,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4 改善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对于病者的病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医院的环境、设备条件必须符合卫生部门的法律条例要求,特别是对于医院的医疗设备,应该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时的进行更换,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2.5 患者:患者自身也影响到护理安全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多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可以引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在医院里散步、做运动,护理人员可以给出一些正确的指导。在饮食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搭配,通过饮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吃药的时候一定要询问患者之前是否有过药物的过敏史,这一点非常重要,谨慎用药是对患者安全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减少意外情况产生,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以经常与其交流,开导鼓励患者。
3 结束语.
总之,安全是医院护理行业的重中之重,因为医院安全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不能忽视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对护理安全问题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章雅青,翁庆云,桑未心.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7(15)。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5
关键词基层综合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212
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1]。在儿科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加强护理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是一个现实的、重要的问题。
安全隐患分析
环境因素:在病人多,床位紧张甚至走廊加床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做到不同病种病人分类分病房安放。另一方面,婴幼儿易哭闹,家属常抱着小孩在病区走廊走动,安抚患儿。
这些外界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及思维,而且繁乱的环境有增加了护士的焦躁情绪,使护士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情,耐心的解释、回答家长的问题,从而引起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导致纠纷的发生[1]。
患儿及家长自身因素:患儿因对静脉穿刺及其他一些治疗有恐惧感而对治疗不配合,再者,患儿的血管因素,引起扎针困难,在输液过程中输液部位肿胀,甚至有可能将针头拔出流血过多等,导致多次穿刺而引起家长的不满,护患之间有可能发生争吵,导致纠纷的发生。
患儿家属不遵守住院规则,为哄患儿开心,在输液期间擅自离开病区甚至离开医院,给护理安全留下隐患。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3]。主要表现在: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医嘱不严格。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穿刺水平不
过硬,造成患儿多次穿刺;工作繁忙,巡视不及时,而在患儿穿刺部位肿胀或针头拔出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液体不能及时更换,引起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对策
合理规划病区,加强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加强病区建设,尽量满足病人床位需求。病房按年龄、病种编制,分成新生儿病房和普通病房。不同病种分配不同病房,同一病种病房集中于一区。在病房及病区出口处贴上醒目的标语,提示家属避免将患儿抱出病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在护士工作站贴上醒目、温馨的标语,减少周围人群流动,避免喧哗,减轻护士站压力,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从患儿病情康复的角度出发,做好家长工作,减少探视人员及陪护人员,减轻护士压力,从而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同时确保家长的身体健康,以免引起医院内感染。
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培养沟通能力:作为护士,静脉穿刺是最基本且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专研,提高穿刺水平,减轻患儿痛苦,化解家长心中的不满。不仅如此,在与家属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以谦虚热情的态度对待家属。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提高查对质量: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在所有护理工作程序中提高警惕。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先看床头卡及治疗卡,做到心中有数,再问病人姓名。将以往“叫病人姓名”的工作方式改为“问病人姓名”,使家长成为信息提供者,确保护士得到的信息准确无误,有效地避免家长在注意力不集中时下意识地回答护士的问题而一起的查对失误,提高查对质量。在工作繁忙时加派护理人员上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护理管理制度是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在儿科日常护理活动中,应查找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流程。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保证患者安全,减轻患者痛苦,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以实现持久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孙蓉芳.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9:98-99.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范文6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心脑血管事件;跌倒;夜间护理
【中图分类号】R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97-01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且绝大多数是2 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夜间特定的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医疗监护和陪护监护的薄弱因素,存在比白天更大的安全隐患,笔者通过对2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护理,总结其不安全因素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55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男158例,女97例;年龄60~87岁;住院期间空腹血糖3.4~19.6mmol/L,餐后2h血糖2.8~20.9mmol/L,0AM及3AM血糖2.6~15.3mmol/L;患病年限1-35年;并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的197例,脑动脉硬化59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脑梗死后肌力下降11例,并失语1例),冠心病107例(有心梗史49例),糖尿病肾病6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43例,糖尿病足21例,肺炎19例,泌尿系感染71例,其中23例同时合并上述2~5种并发症。`
1.2 夜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39例,脑梗死4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例),心肌梗死2例,心衰3例,跌倒9例,无烫伤、无坠床,无死亡。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低血糖反应:200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低血糖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重新规定,不管是否是空腹状态,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应按低血糖处理[1]。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初期表现为出汗、震颤、视物模糊、心悸、乏力、饥饿感、烦躁等交感神经症状,后期表现为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低血糖脑病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交感神经兴奋相对不典型,且约10%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2]。有报道[3]70岁以上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最高,发生低血糖的频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本组39例发生夜间低血糖反应(发生在0AM-3AM为27例),多数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头昏、视物模糊、震颤、心悸、乏力、饥饿感、出汗中的1~3项,或无症状而在监测血糖时发现。
2.1.1 患者因素:老年患者对降糖药物的耐受性差,合并糖尿病胃肠病变而进食量少、腹泻,肝脓疡、肾脓肿而发热;肝肾功能减退,对降糖药物的清除下降;合并神经系统病变,交感神经不能很好的被低血糖所兴奋;合并脑动脉硬化反应迟钝,表述能力差;老年人低血糖时反调节激素功能差,在血糖降低时不能及时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升高血糖激素;夜间0AM-3AM升血糖激素为一天里的最低谷。表现为头痛、头昏,食欲减退,腹泻,发热,肢端麻木,蛋白尿。
2.1.2 医护人员因素:夜间使用中长效胰岛素剂量过大1例;日间漏服降血糖口服药,患者晚餐后自行补服5例;晚餐后2h血糖、21:00血糖值偏低时,护士未告诉患者加餐8例。
2.2 心脑血管事件:本组9例夜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4例脑梗死,2例心肌梗死,3例心衰。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有严重心脑血管硬化,植物神经病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冠状动脉的血流缓慢,血少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4];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大脑皮层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减少[5],另外,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4]。胰岛素使用,造成机体水钠潴留,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促使心衰发生[6]。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各种血管舒缩因子的作用,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微小血栓,而且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压力感受器易失调,大脑自动调节功能不能代偿脑灌流压的改变,容易导致局部脑血流下降[7],再加上夜间心率和血流进一步减慢,促使患者夜间发生脑梗死。
2.3 跌倒:本组有9例跌倒,头皮血肿1例,软组织挫伤4例。原因是:并外周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性低血压5例;低血糖时肢体乏力,起床拿东西吃,跌倒3例;脑梗死后肌力下降,陪护入睡,患者不忍叫醒,起床如厕,跌倒1例;视力障碍,地灯不够亮,地面有障碍物,起床如厕,跌倒1例。
3 夜间护理对策
3.1 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在发放口服药和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口服药要发药到口,看着患者服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中长效及预混胰岛素一定要充分摇匀;有腹泻、发热、进食量少、或日间有低血糖者要及时报告医生调整降血糖药剂量,且增加指测血糖次数,特别是0AM、3AM血糖;晚餐后2h
3.2 心脑血管事件的护理对策:夜间容易合并无典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死,以及由于植物神经的损伤,引起心脏痛觉的传入神经疼痛敏感性降低,心绞痛症状不明显,甚至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8]。这对夜班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每30-60min巡视一次,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能发现患者细微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昏,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恶心呕吐,乏力,出汗,情绪异常,胸闷,胸痛,气促,肢体感觉异常、运动异常,不能平卧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要能分析原因并立即报告医生。本组有4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夜间起床如厕时跌倒在地,主诉左侧肢体无力,查体:左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另3例,1例一侧手轻度无力,动作缓慢笨拙,1例手指发麻,1例一过性步态不稳。立即报告医生,予偏瘫病人吸氧、心电监护、溶栓、改善脑血液循环、预防脑水肿治疗,其他3例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治疗,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昏、头痛、呕吐及肢体麻木,无力及活动情况。24小时后CT证实1例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其他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由于及时治疗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且愈后良好。本组2例发生心肌梗死,其中1例疼痛轻微,1例为无疼痛,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细速,HR 132-140次/分,BP 85~90/50~55mmHg,予急查心肌酶谱示:CK560~820u/L,CK-MB106~350u/L,TNI(+)。即予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强心,扩血管及对症治疗;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及全身情况,2例患者2~3周后临床治愈出院。3例夜间突然胸闷、呼吸困难,R 28~30次/分,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大汗,考虑心衰。予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治疗,并予每日输液量限制在500mL以下,输液速度30~40滴/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变化,病情很快得到改善。
3.3防跌倒:护士应对每位新入院患者作好评估,对有跌倒危险者,床头放防跌倒牌,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及处,告诉患者不要独自下床活动,留陪护一名,加强看护,陪护夜间不得入睡;低血糖时卧床休息,勿起床活动,按呼叫器;病室地面要干燥,卫生间要有防滑垫,有扶手,有呼唤器,病房内无障碍物,地灯不可过暗;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因素[9],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及外周大血管的病变,导致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更易引起性低血压,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起床方法,即半卧位-坐位-双腿下悬坐位-站立-行走逐步进行,切勿快速起床,以防眩晕跌倒。
4 体会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除本文列举的不安全因素外,还存在坠床,烫伤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在熄灯前巡视病房时给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拉好床栏;向合并神经病变患者宣教禁用热水袋及取暖器;洗脚时,要由护士或陪护者先试水温,水温不超过35℃,泡脚时间不宜过长,约15~20分钟。
每个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且都要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认真交接班,认真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重视夜间病情观察,并能及时识别病情变化,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护士长要做到弹性排班,如果夜间危重患者多,应增加护理人员值班,确保护士有时间观察病情,以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 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 Diabetes Care. 2005; 28: 1245-1249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5
[3]张良,喻翠玲.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7(40):518-519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8
[5]张灵芝,刘海宁. 心力衰竭病人的夜间护理与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02
[6] 徐卡敏,方满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409
[7]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9
[8]冯楠.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问题[J].医学动物防制,2005,21(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