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训练范文1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美感的训练。摄影艺术中的美感主要是靠光的明暗,角度的选择,景物的取舍等来表现。戏曲艺术中的美感是用华丽的服饰,高亢圆润的唱腔,生、旦、净、末、丑角的搭配等来表现。我们舞蹈演员的美感则是以人体为工具,以形体动作为手段,通过运动本身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正像人们在欣赏舞蹈表演中看到的那样,是靠演员的身体、神态韵律,以及演员的举手投足、舞姿和亮相等流露出来,并随着音乐的起伏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先人曾经说过,舞蹈是生命的情调,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
舞蹈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的最基本的技术技巧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对舞蹈的美感意识。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审美过程中,教师无疑具有先导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初涉舞蹈领域的学生,不但缺乏舞蹈的基本功知识更谈不上对舞蹈中美感的认识。因此在使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舞蹈美感的认识感知,的确是舞蹈教员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在舞蹈教学的开始就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审美的诱导和培养。
在舞蹈训练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很枯燥,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必要的手法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在基本训练中的一抬足、一伸手就是美,就是音乐,就有情感,就有灵魂,要让学生感到它是在表现一种美,必须用身体感情,从头到腿到脚,乃至内心,都让学生想象在空间运动过程时所能表现出的美感。一旦有了想象和美感,就不觉得动作简单和枯燥了。让学生一进课堂时就意识到,课堂就是舞台,面对的不仅是老师和同学,而是成千上万的观众,不单单是学习基本功,同时在学习舞蹈表演。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牢固的表现舞蹈美和创造舞蹈美的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舞蹈训练范文2
关键词:动觉认知;形态的模拟;动觉体验;舞蹈美与道德培养;舞蹈美育培养
1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动觉是心理学中感觉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称为“筋肉感觉”,又叫“第六感觉”。是对运动中力量的大小、阻力的大小、运动范围的宽阔等等,来认知自身筋肉关节的地位、彼此关系及和空间的关系。无论是反射运动或随意运动都受其指导。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在舞蹈中,我们可以被《孔雀舞》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可以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御力。
舞蹈中动觉的细腻运用程度(脚趾、手指、眼神、气息的位置等);驾御认知的深度(从骨骼到体态、从立点到力点);有序的训练过程是舞蹈独具和无与伦比的。
2舞蹈人体动态有两个方面
(1)静态上的舞姿造型依赖于舞蹈动觉的调控。
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是舞蹈动觉中动态关系需要强化训练的重点。
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
“动律”是指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
“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
“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
所以说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2)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
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而结构。同时大量的课堂民族、民间舞内容,也是要从原始的形态模拟开始。
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是雨,无所不至。
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恰恰是从对各类人体形态的模拟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的依据。
(3)舞蹈动觉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训练、舞蹈作品中,刻意扑捉、把握、融入舞蹈动觉的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民族情态.环境情态.心理情态。
民族情态中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舞蹈形式显示出动态、体态、动律主要运动部位身体配合上的差异,如屈膝动作,各民族在动作节奏、起落控制上显示出各自独具魅力的舞蹈动作差别。这些一方面成为舞蹈的财富来享用;另一方面拿来为舞蹈动觉上的体验进行舞蹈功能上的训练,使人体得到更大的可塑性和表现张力。
环境情态,住山的唱山、靠海的唱海、草原与雪山、南国与北疆,因自然地貌的差异,性情各异,心态万千。藏族地处高原多山而不平形成了屈膝、扣跨的体态,而蒙古草原造就了昂扬桀骜的天之轿子般的体态和动律,黄土地那高亢激昂人们形成了自我地貌环境特有的舞蹈形态,等等许多都是如此,似乎都能从地貌的特征中寻找到动的原因、动的形态。
心理情态是指具有明显心理活动特征的舞蹈动作。那些哑剧色彩、独白特征和心绪进发的动作形式,它提供了大量生活化、情绪化的舞蹈因素,并由此而调动人体情态下的舞蹈动作,成为舞蹈动觉中必须体验和认知的内容。我们的一些训练和所开设表演课,正是要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学生舞蹈时这一部分的不足,要从自信入手,逐渐达到心理情态自如而准确的流露。
3舞蹈美与道德培养
(1)舞蹈美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感觉器官在对舞蹈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后,所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是把人体美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叫媒介,向观众表露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单纯为了炫耀技巧。舞蹈是永远要把动作和舞姿置于情感逻辑的统率之下,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否则,为形式而形式,片面追求形式美,就会破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会失去舞蹈的真实性,所以舞蹈美感是人们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思想——精神世界之间的中介。要使舞蹈美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形体美是基础,但更重要的则是舞者内心对“美”的诠释,是内心美感的释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舞者要有文化底蕴,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用形体美诠释出的舞蹈美感才会是永恒的美。
(2)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所以说舞蹈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应让学生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以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创造真,善,美……。
4舞蹈与美育
(1)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
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赴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学生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另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2)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学习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跳跃、呼吸的运用对学生的体质也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使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5结语
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及强的身体控制力、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他是情感逻辑再现和体验。舞蹈的美育教育是舞蹈教育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道德教育为基本原则,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性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得到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序言[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英)哈夫洛克·埃利斯.生命的舞蹈[M].傅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毛诗·序[A].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2.
舞蹈训练范文3
1、借助训练体系概念,明确训练方向与性质想熟练应用一门学科,首先需要把它的理论概念、涵盖方向了解清楚。作为幼师的舞蹈教师,不仅自身应具备专业的舞蹈专业技能,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不仅对教学方向、教材大纲把握熟悉,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也能了解熟练,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更好的理解训练学理论的深层含义,针对课程具体运用起来才会有的放矢。“舞蹈训练是指依据科学原理,通过对舞蹈者进行系统的机体结构机能重建和动作技术加工来全面发展舞蹈身体专业能力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分出舞蹈教学课程中训练课与非训练课的比重,当然幼师舞蹈课程更多的还是非训练性的,如民族民间舞,舞蹈排练与创编及儿童舞蹈等相关课程。少量的技术能力训练课如古典舞、现代舞基本功训练则属于训练课了。从广义上讲,舞蹈训练是一种提高身体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综合的舞蹈教育过程,在不同的体系有不同的特点,它不仅强调艺术性还具备社会性的特征。我们在开展训练时结合幼师教育特点,需分化好学生身体机能,基本能力和技术、表演还有心智能力的比重,并不能忽视文化素养、道德觉悟思想方面的培养。
2、有针对性选取训练侧重面,理论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对于幼师舞蹈教育而言,学生入学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专业不同的教育目标,然而训练大方向上突显出的特征是一样的。而我们在训练时应该依据自身特点结合相关的训练学原理加以应用,而不能生搬硬套,违反科学训练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加以筛选,有针对的着重于某些方面的训练和练习。
2.1舞蹈训练的特点与原则。舞蹈训练的六个主要特征帮助教师准确区分不同专业的训练规律,依托这些特征的定义可以更深刻准确的认清制定训练的定位,比如“一般性和专门性”这个概念,非常明确具体地解释了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定义,训练者和舞蹈者如何应对二者的不同和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清楚地告诉给大家了,帮助我们准确的定位。
2.2少儿及女子各方面的训练特点。关于少儿及女子在训练中出现的特点,不同的能力训练中也有不同的方式和注意点,特别对于幼师院校的学生,由于毕业后面对的多是儿童,特别女孩子居多,所以这里应该特别留意。作为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掌握其中的尺度,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握训练方式,以及预防会出现的各种不良状况,这对于幼师舞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概念。
舞蹈训练范文4
舞蹈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在传统上舞蹈作为抗病祛淤的保健功能却常常被现代人忽视。在中国传统《阴康氏之乐》和华佗“五禽戏”中,都说到了人体舞(武)动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本文从舞蹈训练中的意念与形神共养,呼吸与气血调养,力道与肝腑协调,控制与经络疏通等方面来阐述,并举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一、舞蹈训练中的意念与形神共养
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的重要命题。“形神共养”,即不仅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集中,使得形体康健。“意念”是一种感觉,可分为意守和想象两大类,是无形的。而舞蹈训练中的动作却是有形的,有形的动作要经过无形的感觉来体现,这样才能达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的舞蹈效果。以下由蹲的训练来进行说明。
蹲通过人体下肢的下屈与直立的运动模式围绕膝关节做肌和小腿内侧肌的拉长和收缩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应保持尾椎垂直地面,臀部肌肉往里收住,两个膝盖向着两脚尖的方向运动。由膝盖发力,下肢向下运动的同时需感觉头顶上方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拽住,从而产生出一股上与下的对抗力。依托此意念重复且循环从而达到训练腿部内侧肌肉能力的训练目的。意念可丰富主观意识,改善枯燥、单一的动作训练,使得形更具象,神更丰彩。
二、舞蹈训练中的呼吸与气血调养
从广义上讲,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之为自然呼吸。从狭义上讲,舞蹈中的呼吸应称之为艺术呼吸,艺术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并配合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韵律,风格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从天地之气中摄取清气和饮食水谷之气,以营养五脏,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血是运行于脉中而循环于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其主要功能为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血盛则形盛,血衰则行萎,血败则形坏。
舞蹈训练影响人体气血,按摩内脏,促进舞蹈者的血液循环,在这其中呼吸是一个重要的枢纽,靠呼吸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呼吸控制,俗名叫“运气”,呼吸频率的强弱快慢,轻重缓急均能体现人体气血状态。以下由斜腰训练和大踢腿训练来详细说明。
(一)、把杆上的斜腰训练
斜腰的训练,手拉山膀,经前迂回往后上方伸出,身体形成斜腰姿态,这一动作的呼吸过程也是先吸后呼。当形成舞姿时,同时气息吐净,气沉丹田,胸部以上部分处于放松状态,此时,气息巳在丹田之中,然后要保持这个舞姿,同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呼吸。在保持上面的放松状态时,抓住丹田的呼吸点,吸在丹田,呼也在丹田,这样动态和静止的动作在流动中就不会出现僵硬和气息不通畅的状态了,通过这样的呼吸带动训练使得舞蹈者能自身疏理滞气,活血化瘀,平衡体内的气血阴阳。
(二)把上大踢腿的训练
大踢腿是快速而有力的动作,一手扶把,另一手拉山膀,在用力往上踢时,气息容易憋住,使胸、肩、颈等不能放松,这个时候,脸部往往呈现出涨红,因此,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应该抓住气息的支点。气息沉入丹田,先吸后呼,腰背肌、腹、臀、腿部肌肉收紧,腿往上用力踢时呼气,胸口气息吐净,放松了胸、肩、颈、头部分,这样就容易找到气息的支点,即丹田呼吸。其实,丹田呼吸,就是要求学生在舞蹈时做到下紧上松的状态,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胸、肩、颈、头自然放松,气息通畅。以便达到濡养血脉,流通气血的效果。
三、舞蹈训练中的力道与脏腑协调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劲”(即力道)是指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不同动作有不同的用力方法,而用力分寸要恰到好处。这力道的把握,取决于对腰肢训练的把握。腰部的训练对人体内五脏有着很大的作用。以腰为轴的旋转能够带动四肢旋转,以臂为轴的旋转缠绕则有助于加强手三阴、三阳经的刺激强度,可增强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脏腑的功能。下肢的屈伸活动能对足三阴三阳经进行良性刺激,达到增强脏腑功能。
四、舞蹈训练中的控制与经络疏通
经络,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黄帝内经》白:“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意思是所谓的经络,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治疗百病,调节阴阳虚实,没有一处不能通。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它是人体的生命线,只有经络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控制贯穿于舞蹈训练的始终,舞蹈训练中的控制可分为心理控制、动作肌肉控制、运动量的控制。
(一)、舞蹈训练的心理控制
在舞蹈训练中,集中心智,用意识引导动作,随着音乐,用想象带动肢体,根据动机迁移原理,这一训练对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都有好处。即使一个简单的预备动作,背手于后,音乐起,意识支配眼睛随手起到山膀位置,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也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舞蹈训练中的肌肉控制舞蹈训练中很注重手指、脚趾等身体远端的小关节、小肌肉群的运动。如脚背的勾口,脚位的外开及内扣,五指抓地,屈膝伸膝等动作,都活动了膝关节以下的诸关节小肌肉群,加强其肌肉群的控制锻炼,能够畅通经络。柔缓的动作(如,缓慢转腰、旋臂、伸展,交替动作),能使血液循环得到加强;而快速的动作(如变身跳后的舞姿造型,大踢腿的快速上踢至在空中停留时间),有利于打通有关经络,行滞化淤。
(三)、舞蹈训练中的运动量控制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防病健身,在训练中,应该要根据性别,年龄体质条件合理的安排运动量。适量的舞蹈训练会调动任脉和督脉以及相关穴位的功能,疏通内部经络,使内分泌系统有序化,促进机体健康运转。
舞蹈训练范文5
关键词:舞蹈训练科学;科学训练;认识观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25-01
相对于舞蹈训练来说,今天只存在相对先进的训练工作,不可能存在永久地、绝对地“科学化”的训练工作。然而,只要端正观点,面对发展着的丰富经验,再结合有关科学已经取得的和正在取得的丰富知识,完全可以对它深化认识,总结出其客观规律。
一、舞蹈训练科学的内涵与特征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88年曾给科学作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科学是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才能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科学必须是经过证实的知识系统。舞蹈的训练科学是人们关于进行舞蹈训练和作品展演、比赛的知识体系,它由应用舞蹈科学和舞蹈基础理论科学两部分组成。舞蹈训练科学的实践任务是指导编导、教师对舞蹈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专业训练和展演、比赛,并研究出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消耗最小的能量获得最大的舞蹈技能积累。舞蹈训练科学的研究成果虽与人们经济活动距离较远,也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的理论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为人类认识自己身体语言的能力和心理各种品质提供了鲜活的材料。舞蹈训练科学的发展趋势令我们歌舞剧团这些搞舞蹈的看到了未来希望,它不仅为舞蹈人研究自己的肢体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方法、经验和思维,而且再次向人们证实了舞蹈人对自身肢体的研究也必须持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训练中的矛盾
舞蹈训练的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完美而无止境的科学研究工程。这一工程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将可能负载着民族、社会、集体、个人的某些价值,创造出了丰富的舞蹈展演、比赛文化。然而科学研究所具备的这些特征是对经验的一种否定。事实上,在舞蹈训练领域“经验”是不可否定的,经验中包含了编导、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他们的创造智慧。但是科学训练中仍然存在着矛盾:其一,整体与局部,即舞蹈能力提高的整体性与局部性提高的矛盾。舞动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在平时的展演、比赛中对舞蹈者表演、技能实力进行的判断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过程。从客观上限制了舞蹈训练不间断性原则的连续实行,而那些能量过剩,视舞蹈为生命的舞蹈狂们,恰恰利用这些时光保证了不间断性原则的实施,加大了整体提高与局部领先的差异,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其二,规律与事实,即规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普遍适用的规律的不实用性的矛盾。在训练中,我们常常希望得到规律性的指导,因为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然而,人类总结出的客观规律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在我们舞蹈训练领域,可称得上规律的东西更是微乎其微,在舞蹈训练中大量存在着的事实是,每天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创新认识的事实。而普遍的规律和熟知的因果关系只能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一部分事实。大量的事实要靠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以解决。我们决不能否定编导、教师的经验价值,必须尊重编导、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编导、教师们有意识地升华自己的经验,克服固步自封的虚荣心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三,渐变与突变,人体身心发展过程渐变速度与舞蹈能力增长过程中对突变要求之间的矛盾。生物进化论提示我们,任何事物都处在渐变过程之中,人体的结构变化、机能提高都呈渐变的规律。舞蹈训练的结果也正是利用了这一渐变的可能才得以实现的。只有渐变的原因引起的突变结果才是不平庸的,才更加具有戏剧性,也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诱惑。然而,由于我们舞蹈的特殊舞动规律,要求它不能只满足于渐变的过程,因而与渐变的本质产生矛盾。舞蹈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创新价值和训练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始于渐变,发展于突变。突变是一种类似舞蹈创作中出现的“灵感”,当我们尚不能认识和理解突变何以出现时,就常常以舞蹈者是否有舞蹈天赋或天生灵气来加以解释。
三、总结
舞蹈训练科学与科学训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知识体系,是训练实践经验与多学科理论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它的探索与追求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没有哪一个人的有限实践经验与单薄的知识结构能将它的本质规律认知得彻底完备。在舞蹈界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有关训练科学与科学训练理论研究成果少得可怜,舞蹈这方面研究也非常滞后。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决心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收集归纳舞蹈人从长期训练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进行训练创新,升华训练观念。
参考文献:
舞蹈训练范文6
关键词:肌肉运用舞蹈动作训练帮助
中图分类号:J7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95-02
舞蹈是一门无声的语言。舞者通过肢体动作将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观众,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舞蹈者不仅要具备先天的自身优势。还应加强后天的系统化训练。需要舞蹈者在控制肢体和肌肉运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肌肉运用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各项动作都是通过肌肉牵引而完成的,如一个简单的抬手动作,是需要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和旋前元肌相互协调而完成的。舞蹈动作是日常行为动作的加强版,也是通过肌肉的控制而完成的。
1.肌肉的决定力量
舞蹈动作的技巧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肌肉力量决定的,加强对肌肉力量的训练,是提高舞蹈动作的关键手段。舞蹈作为一门发源于远古时代的学科,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训练方法,舞蹈训练方法从简到难。运动量从轻到重。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舞蹈者的肌肉力量得到了训练。除此之外,舞蹈动作还需要根据自身各个部位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肌肉练。针对性的局部训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舞蹈者锻炼该部位的肌肉。
2.肌肉运用与舞蹈动作的关系
笔者在翻阅相关书籍资料后发现。应以舞蹈动作解剖学来分析肌肉运用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以人体的动和静力学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将运动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来分析,分析人的关节、骨骼和肌肉在活动中的规律。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后。让舞蹈者了解到舞蹈动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以正确的动作和合理的规范指导舞蹈教学.达到舞蹈训练的目的。并在训练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二、舞蹈训练中肌肉感觉与训练
舞蹈训练的目的是让舞蹈者具备软度、弹跳度、力度以及完成各种技巧的能力。除上述基本方法外,舞蹈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肌肉和内心对舞蹈动作和音乐的感受。通俗来讲,这里所说的“感受”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肌肉感觉。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舞蹈动作的肌肉感觉和乐感是不好掌握的。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舞蹈训练中的肌肉感觉进行分析。
1.运用肌肉感觉完成舞蹈动作
一个专业的舞蹈者不能仅满足于机械的模仿舞蹈动作。而是要从一开始的舞蹈学习就养成以肌肉感觉来完成各项舞蹈动作。在实际舞蹈训练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些情况:一些舞蹈者的训练动作并没有太大差错。舞姿和造型也正确,但给观众的视觉效果却不理想,缺乏舞蹈所传达的魅力。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舞蹈者缺乏内心情感因素,即为乐感;②舞蹈者缺乏肌肉感觉。对肌肉感觉的训练首先要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肌肉。舞蹈者在练习动作前首先要明确参与动作的肌肉部位。减少盲目性。有利于增加肌肉感觉的培养和肌肉稳定。
肌肉感觉是内含因素,肌肉感觉的深浅往往是通过舞蹈动作和眼神来体现的一种视觉表象。对于人体四肢来说,延伸就是动作传递到神经末梢的手指尖或脚趾尖。对于人体躯干来说,延伸意味着上拔和直立。作为舞蹈者,应对肌肉感觉和舞蹈动作、眼神在训练中的重要地位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这样才能使肌肉运用促进舞蹈动作的提升。
训练舞蹈者的肌肉感觉,有多种方法,笔者结合自身舞蹈训练经验认为,应实行慢节奏的训练。慢节奏训练是强调动作的过程,训练过程中动作随着时间延长而被拉长,慢节奏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舞蹈者各个部分的肌肉在充足的时间内体验所做动作。从而加深在这一过程中肌肉对动作的印象。这种肌肉感觉训练方式能有效防止肌肉运动的盲目性。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舞蹈者在不具备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容易走过场。长此以往会使舞蹈者养成盲目动作的不良习惯。
2.掌握科学的舞蹈练习动作
舞蹈者在平时训练中难免会遇到如下情况:在训练量并不大的情况下。舞蹈者却感觉到疲劳。甚至时有情绪不高、体力不足等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方面是舞蹈练习动作编排不合理。有经验的舞蹈者都会有这种体会。不合理或处理不当的舞蹈编排动作,容易造成舞蹈者肌肉疲劳。以简单的把杆练习为例,在以往的训练中过度强调舞蹈动作腿的耐力,要求舞蹈者在某一造型上控制的时间越长则越能达到训练效果,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容易造成肌肉疲劳,还会损伤肌肉,使舞蹈者的腿部肌肉形成块状。一旦形成。块状肌肉往往会缺乏柔韧性,削弱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蹈者应在运动期间训练腿部肌肉的伸缩性,以此来训练腿部肌肉的柔软度,锻炼腿部肌肉的条形发展。从而形成既柔韧又敏感的“舞蹈型”肌肉。
训练肌肉感仅靠把杆练习是不够的。还要增加慢板动作的练习。把杆练习的局限性是只锻炼一个部位,而其他部位却无法得到训练。中间练习则能很好地调动身体其他部位和四肢,但中间练习对舞蹈者的要求也随之增加,除了注意训练时肌肉的延伸感和肢体上拔以外。还要注重动作的流畅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确保头、手、躯干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对于男性舞蹈者来说,中间慢板练习是尤为重要的,可以帮助其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细腻的部分,展现不同舞蹈的形式美感。
三、肌肉运用对舞蹈动作训练的帮助――以腿部肌肉训练为例
舞蹈者完美的肌肉线条会使舞蹈作品更加具有美感。观众欣赏舞蹈时,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在理解、想象的过程中对舞蹈动作的美进行内化,最后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愉悦。如果一部舞蹈作品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因为舞蹈作品并没有带给观众美感。比如舞蹈者的腿部肌肉过于强壮,在审美、视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影响,正是这些原因,需要舞蹈者严格控制身材,锻炼肌肉线条。
以腿部肌肉训练为例。在舞蹈者腿部肌肉的训练中要注重掌控力度,过于放松达不到训练目的,过度运动则会导致肌肉损伤。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掌握训练要领。先应掌握一种或几种简单的训练方法,逐渐训练肌肉的灵活性和敏感度,作为完成复杂、高难动作的基础。舞蹈基本功训练是遵循组合练习的基本形式。舞蹈者在基本功训练中。动作的单一性是客观的。需要舞蹈者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组织形式,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激发自身高涨的训练情绪,因此,掌握科学的肌肉训练方法是肌肉线条形成的重要因素。
1.以“站”为训练
“站”是肌肉训练的基础和前提。舞蹈者如果没有良好的稳定性,就无法完成基于腿部的其他训练动作,稳定的中心可以帮助舞蹈者现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如“旋转”“跳跃”等都需要在重心稳定的基础上完成。解决好“站”的问题,是训练腿部肌肉的关键。训练方法如下:舞蹈者以双手扶把杆。五个脚趾全部贴紧地面,膝盖夹紧伸直,大腿根部从内侧向外展开肌肉收紧向上提拉,抬头、挺胸收腹、后背拉紧,重心放于两脚,以脚步支撑控制好整个身体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摇晃、倾斜。将“站”的基础训练做好,为下一步的深层训练作铺垫。
2.塑造肢体柔韧性
舞蹈者身体良好的柔韧性能帮助其进行较大强度的拉伸训练,以此来增加肌肉的牵张程度。在静力拉伸时,舞蹈者应保持缓慢动作,如抬高腿部至某个高度时,在可承受范围内超负荷地适当进行静止拉张。对不同的舞蹈动作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舞蹈动作的变化性和流动性极强,同时具有幅度大的特点,一些舞蹈动作需要有较强的爆发力和速踢、下腰的要求,因此,舞蹈者应加强柔韧性的训练,避免因复杂、高强度动作时造成拉伸或软组织受损。有相关研究认为,静力拉伸相对于动力拉伸来说相对安全,静力拉伸不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而一些骨科医生也给出建议,尽量采用静力拉伸。舞蹈者动力拉伸,软组织会出现收缩反拉伸。软组织全部松弛。相对于静力拉伸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合理分配运动量
舞蹈者在训练时要注重运动强度的掌握。不同程度的运动量对舞蹈者身体技能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舞蹈者应根据身体素质合理分配运动量。制定循序渐进的运动计划。在运动执行的过程中依据自身情况不断改变,以此来适应实际进度需求,有步骤、有计划、节奏性地进行层次训练。这样不仅能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还能保护舞蹈者身体不受伤害。
笔者通过舞蹈训练的经验和感受认为。舞蹈训练首先要掌握基本功的训练方法。这对腿部线条的良好形成起着根本作用。腿部线条对舞蹈演员来说十分重要,腿部粗壮会影响舞蹈的整体审美效果,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帮助腿部形成美观的肌肉线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