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一、巧用辞格 新颖生动

1.比喻含蓄 拟人活泼

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写作中,很多考生善用比喻、拟人拟题,出现了不少的好题。如以“真情”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我心中那朵永恒的山茶花”,以物喻人,作者以淡淡的文笔在叙事中折射出小姑娘“山茶花”般的精神和毅力。情感含蓄,耐人寻味。有学生拟题为“给‘流感病毒’先生的信”,小作者以书信格式把“流感病毒”人格化,列数其罪孽,文末署名“一个不畏的中学生”,痛快淋漓地鞭挞了祸乱百姓的“流感病毒”的行径。文中也洋溢着对白衣战士的褒奖和对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前景充满自信的感情。再如,“钢琴别哭”、 “森林王国‘减肥’风波”、“与幸福交流”等,用拟人的方法入题,生动活泼。

2.引用得法 诗词入题

有的学生引用、借用或套用诗句、名言、成语、俗语、影视名、歌曲名、广告词等,令人耳目一新。如以“和平”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今夜,星光灿烂”。这是个电影名,小作者以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关注战火中的伊拉克小女孩、叙利亚遭轰炸的场面,主题鲜明,道出了“让世界永远和平”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心声。另外,如“女大四十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的眼里只有你”、“都是闹钟惹的祸”、“笑傲考场”、“何以解忧,惟有文章”、“怎一个‘蠢’字了得”、“在那遥远的地方”、“柳暗花明又一村”、“锅碗瓢盆交响曲”等,在不同的话题作文中,用作题目,都颇为贴切形象。

3.反复回环 韵味无穷

利用“反复”这种辞格来拟题,给人印象深刻。如以“变”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变了 变了”,小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社会生活。前一个“变了”包含着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便利,后一个“变了”意味深长,诉说着人们在享受自然呈现的种种美好时却破坏着自然环境。小作者最后呼吁:“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变了,已不再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不再是体味人间最美好的真情,人变了,这‘变’是以失去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为代价的,那是无价的代价啊!”题文呼应,情感强烈,振聋发聩。再如以“探索未知世界”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生命的萌芽,萌芽的生命”,小作者以科幻童话故事的形式,叙写了一粒种子萌芽而诞生生命的过程。故事匠心独运,韵味无穷,耐人琢磨。当地球的绿色消失殆尽时,科学家利用基因培育地球绿色,萌芽地球生命,此等立意何等高远!又何等警醒啊!

4.列锦生辉 双关蕴意

“列锦”即以相关的几个词语或短语,或并列或递进,组合为题。这种拟题方式,古已有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便是例子。如以“青春”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路 •人生”,由笔直的、平坦的、崎岖的、蜿蜒的路,进而类比联想到充满荆棘,充满挑战的青春之路,排比句段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另外如,“男人•酸菜•女人”、“暖水袋•痒痒筢•灯光”体现了家的融融亲情;“太阳•月亮•星星”、“蓝天• 大海 •高山”、“荧屏 •人文• 交流”等则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种“杨柳岸•晓风•残月”“古道•西风•瘦马”式的“列锦”拟题,别致有韵味。再如,话题“责任”,一学生拟题为“军装是绿色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指人武部长爸爸的军装是绿色的,又指爸爸的绿色风采、坦荡和正气。题目蕴涵深意,使人读来意味无穷。

5.呼告显情 反问有力

对于“回忆”的话题,一学生拟出了“呼告”式的题目“妈妈,是你让我拥有了现在”。文中,作者以单亲家庭的独特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了伟大的母爱使我重拾自信,在各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文章结尾小作者深情地写道:“我还想对妈妈说,妈妈,是你让我拥有了一切,我一定会回报你一个美好的未来!”文章情满四溢,读来催人泪下。这让我想起了诗人柯岩的《 你在那里》,文题以“呼告”的辞格,强烈地抒发了全国亿万人民对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再如以“读书”为话题,一学生拟出了“敢问父母,你留下的就是这些吗?”的题目,发人深省,颇见功力。文章从一首小诗发端:“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伞。”由此,作者以“我”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和邻居“兰兰”因家中盖房而辍学的事例,生发议论:“牛棚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呼唤着父母要给子女留下值得回味的精神的东西。这种反问拟题,触人深思。 有时还可以用对偶、设问、通感、借代等拟题,使得题目熠熠生辉。

二、 设置悬念 展示情景

从内容的角度看,有时可以在拟题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如以“展示个性”为话题,一学生拟出了“将个性进行到底”的题目,文中展示了这样的情景:在寒风凛冽之中,操场上,一个顽强的“我”在奋力的奔跑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这不禁使人生疑,给人多种遐想,文中的“真我”个性立显在读者的面前。用悬念法拟题时,一定要注意题文相符,文中的叙述要有波澜,尺水兴波。标题中可以展示情节,也可以展示环境。如有学生拟题为“流沙在闪烁”、“我不想做‘乖小孩’”、“外号风波”、“黄昏,那个废旧的邮筒”、“点燃卡通的导火线”、“本子里的世界也精彩”、“课堂真难”、“月亮,总会从阴影中走出来”、“一条海豚的幸福感觉”、“生日,在合作中欢唱”、“信任,在出洋相后回归”、“那次,我把握住了自己”等。这样的标题利落却又不失其含蓄。

三、 扩展引申 准确恰当

我们可以以话题为中心词,在其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限制、修饰、补充性的词语或短语,从而使宽泛的话题扩展成具体可感的标题。以“读”为话题,可以拟出如下标题:“读书乐”、“我的阅读习惯”、“我爱阅读大自然”、“我读懂了妈妈的眼睛”、“这段生活令我百读不厌”、“读书需要思考”、“我读贝多芬”、“读‘龙井茶’”、“我从琴声中读出”、“我读飘零的梧桐”、“我在读书中成长”等。这种拟题方法是最简便易行的,利于学生把握话题的重点。还可以以话题原义或比喻义为原点发散思维,引申话题,由引申义拟作标题。如以“考题”为话题,可拟出如下标题:“我找到了这道考题的答案”、“直面人生的新考题”、“一道耐人寻味的考题”、“无法解答的考题”、“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考题”、“我终于答对了这道考题”、“生活中的考题无处不在”、“我能做好这道考题吗”等。这样拟题不浮于表面,而是开掘了话题的内涵,使文章的立意恰当、深刻。

四、数字符号 新颖独到

有学生用数字或符号的方法拟题,妙不可言。如用数学法,一学生以“10-1=……”为题,化用数学式,对生活中的“10减1”的现象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了思考;也有拟作“0+0>7+(-3)吗?”,“7”指人的优点,“-3”指人的缺点,而“0+0”指人既无长处也无缺点。题目寓意深远,发人深省。如用符号法,“我们,SOS”,借用国际通用的符号,表达学生要求减轻课业负担的心声。这种标题简洁明快,启人心智。这种创新的写作意识值得借鉴。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呼唤真情的回归,鼓励灵性的飞扬,成为新时代作文的需要。为了让作文教学有更好的氛围,放飞学生心灵,解放学生个性,我结合平时作文教学实践,对“创新作文”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我认为“创新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由衷的心声和亮丽的个性。

一、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指导课上,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讲得精疲力竭,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索然无味。这是许多老师的经历,也是许多老师的无奈,更是许多老师的悲哀。作文教学效果缓慢又不直观,往往是老师教而无方,吃力不讨好;学生学而无门,费力学不好,以致教者疲惫,学者乏味。老师抓得越紧,指导得越多,学生越是害怕,越是抵触,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又何谈提高作文质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学生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学生才能产生写作的欲望,从而写出高水准的文章。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因为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所以作文指导不能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学生天性好动,却无可奈何懵懵懂懂地听“天书”,只令他们恹恹欲睡或如坐针毡。必须把学生解放出来,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内。我们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辩论会;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还可以把课堂开设为比赛场……只有因地制宜,借助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调动起学生无穷的乐趣,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兴趣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激发起活跃的思维,老师再稍加引导,才能文思如泉,生动逼真地叙写出此情此景。

如片断训练:用150个左右字描写同桌的肖像(可以写出其习惯表情),15分钟后上交,由老师选读,请大家猜猜写的是谁。学生兴致高涨,边写边观察,非常认真。学生为别人能从习作中猜出同桌而欣喜不已,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思维集中、活跃,并随着兴趣的迁移,在不知不觉中真正跨入作文之门,慢慢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生选材时做到“真”和“新”

(一)“真”十多岁是一个敏感而多梦的年龄段,更是一个觉醒和自以为历经沧桑的年龄。学生面对这日新月异、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感到新奇、困惑,参与欲、表现欲极强。他们感情丰富,天真、纯朴,较少世俗虚妄和做作。俗话说:“言为心声。”所以作文应该是学生情趣的结晶、心声的拷贝和灵感的创造。记得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有一位语文水平不是特好的女生,在作文中写了对一位男老师的特殊好感,虽有别字,偶有不通,但她用自己的语言诉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以自己淳朴的情感表述自己的困惑,竟是出奇地生动流畅,具体感人。无怪乎有人惊呼“一旦解开了束缚手脚的绳索,学生的才华竟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其实不少学生有着双面性,应付老师的是一套,而另一套才是青少年真情志趣的宣泄、灵感性情的萌动。所以激发学生的健康情趣尤为重要。温馨健康的家庭、高歌猛进的科技和姹紫嫣红的文苑足以令青少年学生情满山河、志转乾坤。而这些往往需要老师的点化。“身为老师,其荣幸犹如身为父母。一点点的爱就把世界滋润了”。在写作指导时,老师以百倍的热情、聪慧的眼力发现、诱导每个学生独有的情趣,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科学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总而言之,用爱去交换。因为爱能发现人才,爱能激发灵感,爱能使人新生。在写作训练时,老师要常指导学生面向生活,搜集生活中形形的表现真善美假丑恶的话题,用正确的是非观剖析这些材料,写出弘扬正气、表达健康情趣的文章。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表露真情实感,使人信服、感动,首先要让学生有真实的思想和感情的吐露,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贴常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

那么,该如何启发学生感悟呢?

1.通过自我感悟生活

“己之不正,焉能正文”。从“自我”中领悟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修养、素质等。平时应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教他们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其作文才能发现美、挖掘美。

2.通过观察感悟生活

有些学生的作文读来味同嚼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细致的观察,不能写出表达主题的精彩片断。但有些学生就不同,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却体现了人间真情。

3.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生活

记得中央电视台一次曾举行的节目主持人大赛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内容:给选手任意三个词,准备30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赛题没有标准,全凭参赛者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比赛中,参赛者所编的故事精彩纷呈,充盈着语言的魅力,张扬着艺术的灵气。同样的,贴切自然的联想能使文章错落有致、锦上添花,从中能体现出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还能通过认知生活领悟出高于生活的东西。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与场景;播放多媒体音乐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听乐曲所想到的;要求学生用“小猫、丝瓜、过年”三个词展开联想,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如写以“‘四城’建设”为话题的作文,则可联想到家乡的日新月异;记一次有趣的野炊,则联想到母亲做饭的辛苦。

4.通过探索领悟生活

初中生的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阅历较浅,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缺乏洞察力,难以对事物提出较成熟的观点和看法,凡事不动脑筋,人云亦云,这是思想的惰性,如不加以培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想,就写不出好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之交流,从而教其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如可以通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文章的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新”作文的“新”有时往往落实在选材上。原则上写作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老面孔、老材料,但由于学生的阅历浅等原因,选材往往不能脱俗,这就主要靠“俗”中出新,巧妙组合了。

要做到“俗”中出新,一靠选材严,挖掘深。鲁迅先生的作品多半如此,而我们的学生,如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有些学生老是写妈妈冒雨送伞接自己回家或乘夜背自己到医院吊水,看的人都能背诵了;而有的学生通过写母亲在接送自己途中宁愿受累,也把脚蹬让自己踩的事来赞颂母爱,这就从母亲接送孩子这一“俗”的题材中,“筛”出了新意来;要做到“俗”中出新,二靠视角独特,细节有个性。对于这一点,朱自清的《背影》是最好的例文,作者抓住父亲蹒跚地爬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把父亲的爱子深情表露无遗,人物的性格、形象跃然纸上。学生习作时不妨也学着抓住某一独特角度。如颂扬父亲的伟大时可抓住“手”来写;讴歌老师的无私时可抓住“发”来写,这样肯定比详尽记叙几件零星事件的表现力强。

王国维巧妙地把晏殊的《蝶恋花》的“昨夜西风”、柳永的《凤栖梧》的“衣带渐宽”及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组合在一起,喻指做事业、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新颖别致,给人以深刻启迪,遂成千古名言。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巧妙的组合可以使寓意出新。初中生的生活经历有限,虽多方挖掘作文题材,但总有所局限。为了使文章更具有新意,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材料做巧妙的组合。

三、倡导读写结合,注重积累

中学生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本身就是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利于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又丰富了人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报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灵,增厚文化底蕴。老师应指导并锻炼学生读后写、评、答,启发文思。

写作需要积累,古人的“厚积而薄发”之说无非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所谓“积累”,说到底就是打基础,特别指生活素材、语文知识和表现技巧的积累。

生活素材积累必须长期坚持。可以要求学生备一本摘抄本,老师指导并督促学生摘抄或剪录重要、精彩部分,积累材料,要求每个人都在专用本子上将素材分类(如名人名言、妙语警句格言、古今中外典型的人和事、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同时又在每一类中分成若干小类),记之,让全班学生定期交流,以为互补。

语文知识和表现技巧的积累都必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务必使学生真正懂得练好基本功是提高的前提、熟能生巧的道理。老师在作文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每次作文训练某一种或几种技巧,直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为止。

如果不坚持长期积累,而一味地追求快写,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很可能都是无用功。

四、适度引导学生互批,在批改中提高作文水平

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似乎已成了批改作文的唯一模式。老师批改作文的确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很多年来,许多高水平的老师认真负责,仔细批改,引导许多优秀学生写出了无数篇好文章。

但再仔细想想,也有很多人,如高尔基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结果无师自通,写出大量好作品,乃至世界名著。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更何况每次老师批改作文就像每天挖山不止。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老师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条理不清晰,他下篇作文照旧思路混乱,甚至连错别字都懒得改。有时不妨放手让学生试着互批甚至自批,因为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批改得比老师还认真、仔细。批改后,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写的,有的还为一条批语是否准确而展开热烈的争论。

自工作到现在的14年中,我每学期安排一次这样学生互批作文的活力。一般是一本作文四个人轮批,分别写评语,分别打分(总分与中考同步)。当然,前几次互批前,我会在黑板上写些评价视角(包括分值),以供学生参考。评价视角主要有:卷面是否整洁;篇幅是否达到要求;字、词、句、标点有无明显错误;中心是否鲜明、集中;选材是否能突出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生动等。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一、多点描写,让语言生动鲜活

许多文章空洞乏味就是缺乏描写。比如描写人物,如果我们能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具体,就会使文章语言生动鲜活。例如:有一位同学在《光头行动》一文中这样写道:“第二天早上,我们几个光头约好一起去教室。在全校师生的一路嘘声中,几盏‘明灯’齐刷刷地出现在教室里,全班立即大爆炸,男同胞跑上来一通乱摸,女同胞则笑得前仰后合,临近考试的紧张气氛一下子荡然无存了。”这一段如果没有男女同学不同表现的动作描写,肯定会逊色得多。

二、加点修饰,让语言美丽多姿

有的学生作文,语言只有裸的主干,缺少修饰成分,自然缺乏表现力。如果恰当地以“定、状、补”及四字词语加以修饰,把所写的事物有声、有色、有形地再现出来,语句就会绽放异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添上修饰成分,变为:“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痘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仆后继、潜滋暗长,只几天工夫就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很显然使用了“零星” “蹭地” “冒出”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修饰词,和“顽强不屈” “泛滥成灾”等词语,使文章语言充满趣味,突出了青春痘的疯狂长势,让人耳目一新。

三、融点景物,让语言透出情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将六种事物一一排列,构成了一幅意境极美的图画,衬托出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这便是通过写景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衬托心情。作文中,我们也要善于融入景物描写,营造出美的意境氛围,进而表情达意,这一定会让作文语言灵韵飞动。例如:《麦琪的礼物》一文中这样写道:“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其中“灰蒙蒙的”、两个“灰白色的”,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德拉失望、沮丧、无奈的心情。

四、用点修辞,让语言变得优美

修辞是最富有实用性的语言表述方式,用得好,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糙为细腻,让语言变得优美。最常见的是比喻,它利用丰富的联想,选用人们或看得见的、或经历过的、或感受到的、或想象得出的形象作比喻,让读者在欣赏优美语言的同时,获得喻体形象所具有的自然美感。例如:“贪婪是长在心中的杂草,这种草会指使你把手伸得很长很长。”“嫩草像绿宝石一般发出夺目的光彩。”这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比喻贴切生动、新颖别致,令人叹服。

五、引点名句,让语言富有文采

古典诗词、名言警句大都经过了时代的锤炼,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如果我们能在写作时恰当地引用一些闪烁着智慧光彩、蕴涵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则能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文化底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如:一位学生在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中这样开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不食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如此丰富的底蕴,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唤‘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文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不仅诠释了“所欲有甚于生者”的含义,凸显了文章的主题,还展示了作者阅读的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六、来点幽默,让语言诙谐风趣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 活力作文 创新法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其难点所在。而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成为创新作文指导的领路人,在谋篇思路、文章内容和作文格式等方面大胆创新,要积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敏锐观察者、感悟百态人生。为此,我们要坚持创新的原则,让学生的灵性不断释放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独创”性是中学生作文的取胜法宝。做到“独创”,在依靠自己的思考能力的前提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靠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来巧妙完成写作。在实践中,笔者得出如下规律。

1 创新构思独领新意,文贵创新百花盛开

构思是作文的核心步骤,它涉及到对中心的把握和对作文的多种因素的整合。因此,良好的构思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为此,我们要认真去探索让学生改变构思的多种方法。

1.1 心灵呼唤自我独白,肺腑之声动人心扉

它的构思方法强调通过大胆的心灵独白来写作,心灵独白是作文中很难表达的一种素材形式,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尝试思考用更巧妙和新颖的方法来表达心灵的声音,来完成作文的建构。

如写《书是朋友》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尝试自己扮演不同书的角色来谋篇布局。如,小人书说:“书记载了童年的梦,记录了欢声笑语。”名著说:“书中有历史,书中有乾坤,书中有英雄人物。”如课本说:“书中有各种文化知识,让我们攀登到新的天空。”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容易且直观地体会到书的内涵。鲁迅曾经说过:“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活书。”这句话更能触动学生思考的灵感。学生在继续写作中,会加以创造,如社会如大书,生活如新书等等。在作文中,学生用拟人化的讴歌形式,通过真切的心灵自白,可使他们的感情抒发到极点,这也符合中学生作文“讲真话抒真情”的要求。

1.2 观念人格化之妙,不同品质巧领悟

这种创新法是将人格力量赋予某物,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作。这样的构思能够实现抽象和形象的交融,让学生能更好去理解主旨所在,同时教师还要启迪学生去更好地通过人格化的形象来实现文章的标新立异。

如学生写以“再谈宽容”为命题的作文时,某学生以《宽容的自我介绍》为题目,采用拟人的手法,择用了魏征如镜、负荆请罪和自己身边的真实人和事作材料,证明只有宽容,才能创造和谐的世风。以人格化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实现物我合一,能使小作者的文笔兴味浓厚,使事理由难到易。

1.3 角度玲珑变化,主题变化多端

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抓好中心对作文的把握显得非常重要的。为此,对于中心的角度的变化和延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角度的变化不能毫无章法,我们应该要去合理探索变化的规律。

如一学生写以“语文”为话题的作文时,可采用多角度的开段词语:“那是你吗,语文?美丽华贵细柔,我无法用任何辞藻来修饰你。”“那是你吗,语文?大观园的人情分离,桃园中的结义,我无法领悟你的真正内涵。”“那是你吗,语文?汨罗江水更加凶猛,易水河畔夕阳更加红烈,我无法真正走进你博大的胸怀。”

以这三句话作为每段的开头,连续的设问,使语文内涵层层展示。因此在写作中运用首句反复或者回环的艺术手法,所形成的不同视角能展现文笔的精致和美妙。

2 创新作文崭新内容,打开素材广阔天地

学生平时作文的写作内容大多和其生活有直接联系,学生往往乐于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来探索创造新的写作素材和内容,学生往往能对作文素材获得更多的神来之笔。

2.1 获得体验之真,心灵不拘细微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是被熟知的写作真谛,所以教师要反复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写作情感,包括对自然界、大千世界和百味人生的独特体验。作文和做人都讲究要让自己的心声如清澈的溪水展露无遗。作文也更重于对文章的“真”的表达,以真实为基石,才能让作文不离文心。

如学生完成作文《奋斗》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各种渠道搜集信息,比如学生自己的学习经历,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的奋斗历史或自己阅读中积累的奋斗故事。然后自己来思考和驾驭这些写作素材。在写作中,真实材料的记录,和为奋斗付出努力的描述都能够引起读者深深的共鸣,而成为文章的成功所在。

2.2 新颖感受抒写,品味文笔细腻

在作文写作中,我们特别注重抒发自己的新感受和新思想,反对拾别人的牙慧。拥有自己的创造和感悟,那样的感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别人的心灵契合。

如学生在完成习作《青春际遇》时,有的学生落入俗套,只写自己生活中流水账,但是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能够联想到《十三岁的际遇》《青春日记》等学过的文章。通过回忆,筛选出其中对自己有用的材料,从而创作出如《青春的长镜头》《五色青春》《走进不同人的青春之门》《那抒写青春的鹅毛笔》。这些灵动的文题,无不使作文充盈着新的情味。

3.3 弘扬时代之声,个性率真有情

如心灵之泉自然流淌,这是好文章的标准之一。而每一颗心灵都是有独特的思潮空间的,而解读心灵成为了文章的重要任务。

中学生天真无邪,对生活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但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去总结自己内心的不同体验,让他们能用合情合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自己独特的言语才情来让笔端诉诸真情真意。

如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很好去开展小小组的交流对自己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经常开展班级的讨论会或展开文学沙龙,来让自己的作文情感能得到别人的滋养和影响。学生在浓浓的讨论氛围中,充分认识到了 “冰心”般的心灵是文心的本质,有了“灵感”的相互碰撞,才能让作文的情意更真更浓。

3 作文花样形式翻新,构思精巧新法制胜

花样的格式,不变的主题,是使学生在作到创新的一种渠道。它要求学生从平常的作文实践中积累多种花样写法来为己所用。那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掷地有声的文章来。

3.1 微型小说,精致神奇的体裁

微型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之一,以塑造人物为主要任务,并在文章中加入新的构思。它以人物塑造的典型性、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主题的深刻性等优势,让人对其爱不释手。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课文《窗》后,可以让学生来创作类似的小小说《心窗律动》《教室窗外的眼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认识到了小小说的构思和人物,以及语言的组织等问题。并懂得小小说不仅是作家的专利,自己也能很好去驾驭和运用,为作文增添亮点。

3.2 童话手法,让童心焕发光彩

童话是一种想象丰富的体裁。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大胆想象。童话中要借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并描摹环境气氛,来完成不同主旨。

《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是著名的童话名篇。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模仿这些童话作品,自己来尝试和思考创作童话,展现童趣。有一个学生写了《灰姑娘后传》的童话,来告诉人们灰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向皇后的转型,并帮助王子来管理国家,解决诸多难题的故事,人物命运变化多端,富有声色。

3.3 日记也走新路,宝刀不老焕青春

每个写作实践者都写过日记。日记体是讴歌心灵,记录琐事的一个平台。日记形式可以有单篇日记,也可以有组合日记。形式上也自由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很精密的逻辑性。表达也自由玲珑,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实践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来创新日记内容。诸如记录下对国家大事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来抒写自己对未来的畅想,或者是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是观察日记等等。最妙的是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火花,为写作储备素材。

总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我们的学生定会在面对各种作文题型时,写出个性,写出精彩,写出神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