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女儿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女儿香范文1

梅艳芳,出身低微,历经磨难,却最终成为一代天后。梅艳芳,孤独寂寞,耗尽心力爱得热烈坎坷,却终未寻得人生伴侣。梅艳芳,热心慈善,专注公益,却在四十岁罹患癌症,香消玉殒。生前,她是香港娱乐界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大姐大。死后,香港特首董建华为她送花圈,说她是“香港的女儿”。在香港和内地,梅艳芳被人称为“百变天后”。在告别演唱会上,梅艳芳穿起婚纱,变成新娘,把终身不曾出嫁的自己嫁给舞台。人人都看得见:这个演过四十多部电影的歌坛皇后,本身就是一出精彩的大戏。

2004年,深圳万科影视公司的制片人郑凯南考虑到三年以后是十周年,一些有实力的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早已经把那些宏大庄重、严肃深刻的题材“占领”了,于是决定另辟蹊径,要拍一个“极其通俗的”,“有收视率的”题材。郑凯南的经验是:“大事往小事写,国事往家事写,撕开一条缝儿给观众看,这样戏才会好看,所谓的‘宏观全景式展现’,是根本不可能的。”

“梅艳芳”这个题材无疑是块烫手的山芋。香港艺人是敏感话题,能不能写,怎么写,梅艳芳在世亲人抱什么态度。每一项的成功与否都关系到《梅艳芳菲》的生死存亡。有人劝郑凯南:“如果只是内地拍个改编剧,根本用不着梅家点头,直接去拍就可以了。”但是郑凯南还是觉得此事必须征得梅家的同意。怀着忐忑的心情,郑凯南来到香港。

郑凯南回忆和梅家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饭店。梅艳芳84岁高龄的母亲梅覃美金竟然“健步如飞,不用人扶,跟饭店上上下下的人都热情地打招呼”。经过郑凯南简单的介绍,梅覃美金立刻觉得这是件好事。在她眼中,大陆电视剧受众广,水平也算不错。为了显示自己对内地的熟悉,梅覃美金甚至在饭桌上唱了一支抗美援朝时期的歌曲――《全世界人民团结紧》 “嘿啦啦啦,嘿啦啦……的”唱起歌来,84岁梅覃美金举手投足仍带着旧式艺人的迷人风采。郑凯南想到她的两个女儿都因同样的癌症去世,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经过三次商谈,梅覃美金同意万科拍摄“由梅艳芳生平所改编的电视剧”并且答应出任《梅艳芳菲》的顾问,为剧组提供了很多梅艳芳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梅艳芳到方妍梅

梅艳芳,四岁登台,到四十岁离开人世。关于她的新闻、报道、访问、传记、传闻、八卦,多到数也数不清。一开始,大家的思路是:既然要写梅艳芳,就要找最熟悉她的人写。剧本的一稿编剧,是香港资深编剧吴文辉,写过四十余部电影,被内地观众所熟悉的有:《黄飞鸿》《笑傲江湖》《八星报喜》《阿郎的故事》《大丈夫日记》等等。吴文辉本人是梅艳芳的生前好友。为了这部戏,当然也是对亡友的怀念,他做了八个月左右访问、调查、考证,还有大量的案头工作。这在香港以快著称的影视制作中,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精细全面的准备工作和吴文辉本人对梅艳芳的熟悉程度,使得剧本一稿非常完整而丰富地呈现了梅艳芳的戏剧人生,特别是她的“十段感情”。那时候的梅艳芳就叫梅艳芳,刘德华就叫刘德华。

后来遇到的困难是:如果过于忠实梅艳芳本人的经历,很难结构成一个戏剧性很强的故事。之后,制片方决定让内地著名编剧张巍接手剧本工作。张巍对青春偶像和都市情感题材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她以《生命因你而美丽》《男才女貌》《夏天的味道》《银色年华》等作品为人熟知。与此同时,她也是知名的香港电影专家,她直言自己对剧本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剧本内地化”的工作。张巍表示:“不光是内地,就算是全东南亚的观众,都无法接受女一号在四十岁以前,每两集谈一次恋爱,每一次恋爱都像初恋一样真诚。”

经过与制片方的协商,编剧张巍大胆地把“十段情”浓缩成“三段情”,以梅艳芳和刘德华作为全剧的感情主线,完成了一个从“明星纪实片”到“女性情感剧”的转变。于是,梅艳芳变成了方妍梅,刘德华变成了刘家华。编剧张巍这样解释改名的原因:其实刘德华和梅艳芳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传出来过真正的绯闻。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梅艳芳多次在媒体面前讲“我暗恋刘德华,要嫁就要嫁刘德华这样的男人。”我站在一个女性的立场上,也许这样不对,我觉得如果让一个女人一生没能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临终的时候,朋友一个一个地去看她,却没有一个至亲的人拉着她的手说“你别怕,我永远陪着你”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剧本中的刘家华是方妍梅的一生的感情象征,他身上被赋予了刘德华、刘培基、赵文卓、苗乔伟等很多男明星的影子。

与此同时,梅艳芳的母亲最关心的问题是谁来演方妍梅,她宽慰剧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你们放心去找,有70%像阿梅就可以!”但在实际的选秀过程中,制片方一直未能选到合适的梅艳芳。直到有一天,郑凯南看到香港导演王晶拍的电视剧《美丽传说2――星愿》。这个电视剧分别影射了四个女艺人:张曼玉、梅艳芳、刘嘉玲、吴君如。陈炜正好演影射梅艳芳的那个角色,加上她本人既是亚洲小姐,又是亚视的当家花旦。一切都让制片方觉得十分满意。

陈炜来到剧组,给人的第一印象一点都不像香港女艺人:深蓝色的风衣,齐整的短发,一双大眼睛清秀睿智,很像旧式端庄的女大学生。有那么一瞬间,郑凯南甚至觉得陈炜能演《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香港著名造型师陈顾方说:“香港人没人觉得梅艳芳好看,她身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夺人的‘星相’。在选秀中,没有一个人有陈炜的‘星相’。”这番话与制片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陈炜成为最先定下来的演员。所有人都认为:有了陈炜,戏就成功了一半。

与陈炜相比,选贺刚演刘家华的过程就显得更戏剧化。贺刚在参加模仿秀以前,没有任何的表演经验。当赵宝刚看到一部电视剧的男一号居然“啥都不会”的时候,几乎急了。好在赵宝刚对于指导新人有相当的经验。为了让贺刚放松下来,赵宝刚让贺刚和他摔跤。一开始,贺刚不敢,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讪讪地推了一下赵宝刚。赵宝刚一把将贺刚推倒在地,于是二人在地上厮打起来。打完一架的贺刚放松许多,很快投入角色。赵宝刚对贺刚的表演只提出两个要求:自然和真挚。“就像生活中真的遇到这样的事那么去演”。

香港、内地的深层合作

《梅艳芳菲》的制作过程,既结合了香港与内地最优秀的制作班底,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电视剧风格的巧妙统一。这些合作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借用演员和导演。这次香港和内地合作渗透在制作、导演、编剧、演员、声音到后期的各个层面。

在表演上,为了更接近梅艳芳,以体型丰满著称的陈炜为《梅艳芳菲》减肥20多斤。同时,陈炜给《梅艳芳菲》带来的是纯港式的表演:生活化、松弛、略微夸张,加很多水词儿……很多演员会去“就和”这种表演方法。贺刚因为是“白纸一张”,所以轻松自然,不做作不拿劲。这些都让整部电视剧呈现出清新自然的表演风貌。

女儿香范文2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和父母之间好像越来越疏远了。周末回来,你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还在门把手上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为这事,我和你爸着实伤心过一阵子,觉得女儿大了,跟父母不贴心了。我们清楚地记得,你读高中时还孩子气地搂着我的脖子撒娇,怎么一转眼上了大学,变化就这么大了呢?

你所在的大学离家不远,可是周末有时候你并不回家,说你有活动,有事儿。看你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看你对父母的关心越来越少,而对自己的服饰和化妆品关注得越来越多,我们就忍不住猜想:女儿是不是恋爱了?女儿,你若是恋爱了,就应该感到快乐才对呀,可是你的目光却如此忧郁。于是,受你爸爸的委托,我约你到一间叫 Love you forever 的酒吧坐坐。

听我说到Love you forever时,你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像不认识似的看着我。我拍拍你的肩,说:“女儿,你妈妈不像你想的那么老土。”你笑了,说:“原来你也很浪漫。”就这样,我们手拉着手来到那间叫Love You Forever的酒吧。

在酒吧幽暗的灯光里,你告诉我你恋爱了,可是没有恋爱对象。我不解。你解释说:“他有女朋友了,我们班那么多男生,就他一个人有了女朋友。”“他女朋友是你班同学吗?”我问。你说:“不是,是他高中的同学。”也许是怕我指责他什么,因为你知道我不主张学生过早谈恋爱,你连忙替他解围:“他是那么优秀,他有女朋友很正常的。如果我是他的高中同学,也会毫不犹豫地追他的。”“那他知道你对他的爱吗?”我问。你摇头,然后望着我说:“妈妈,你帮我想个办法吧,我真的很爱他。”

面对你年轻的面庞、忧郁的目光,我沉默了。你把手从桌子那端伸过来,握住了我的手,说:“妈妈,我真的爱他,我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我询问地望着你,你肯定地点点头,说:“一切。”我的头“轰”的一声炸开了,我的女儿是那么温柔娴静,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艰难地说:“也许你爱上他,仅仅是因为他有了女朋友。在你这样的年龄,喜欢挑战,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你激动地说:“不是的,妈妈。你没有见过他,他长得很帅也很酷,比刘德华还帅还酷!”

我问你酷是什么意思,是冷的意思吗?你说:“虽然它是英语cool翻译过来的,可它不是冷的意思。”“那它是什么意思?”我追问。你咬着下唇,试图解释,但最终没想出合适的词。我问:“是不是现代、时髦、另类的意思?”你说:“差不多吧,反正他与众不同。”“怎么个与众不同法?”你边思考边回答我:“他个儿很高,头发很长,而且不苟言笑,独来独往,像个古代的侠客。”我笑了,我笑的原因是我了解你就像了解我自己一样,我知道你是不会爱上那么一个男孩子的,你充其量是对他好奇而已。

你沉默了,你低下头像是在专注地喝饮料,其实我看出来了,你是在暗暗观察周围的人。当确信我们的谈话邻桌的人听不到时,你把头向我这边探了过来,问:“妈妈,你婚前有过性经验吗?”我肯定地摇摇头。你轻咳一声,坐直身子。从你躲闪的目光里,我看出你还有想问而又不敢问的问题。我说:“今天,你别把我看成长辈,就把我当成你的学姐好了。”你很快扫了我一眼。你在观察我,看我说的是不是真心的,然后你用玻璃棒搅动着面前的杯子。你在犹豫。我不说话,静静地等你开口。我知道,我说的任何一个字都有可能将你的问题惊跑。

我们都默默地喝着杯中饮料。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我知道那是从咱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因为咱们都喜欢用桂花香型香水。你曾经问我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我说因为这种香味持久。你说,不对,是因为只有这种香气能在空气中飞扬。

我们面前的玻璃杯都见了底,我招手欲喊服务生,你制止了我,说:“妈妈,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希望你能真诚地回答我。”然后又补充道,“我希望你此刻能忘掉我是你的女儿,请你就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吧。”我郑重地点头。你把双手放到桌面上,向前探着身子,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目光坦荡而真诚,没有躲闪,你说:“妈妈,我想把他抢过来。我已经想好了,我要找到他直接跟他说,我想他会爱上我的,只要我肯努力。我看过那个女孩的照片,她没有我漂亮,但比我性感。照片上的她,穿着露脐装,衣服很鲜艳。从她的表情中,我判断她是那种很放得开的女孩。与她比起来,我的优势和劣势都是显而易见的。我想为了得到我喜欢的人,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些调整了。我……”你咬住下唇欲言又止,不安地搓着双手。我用眼神鼓励你说下去,你放松自己,继续说:“我想他知道我的心事后,可能会要求跟我同居。妈妈,你会支持我,对吗?”

女儿,如果你试图用性去吸引你爱的人,而那个人恰好不爱你,不幸他又是个好色之徒,那你等于给了他一个占有你,然后又轻视你的机会;如果有幸他是个正人君子,那么你的大胆奉献会让他误以为你是个轻薄之人,他会对你退避三舍。尽管现在很多媒体都说,太看重处女膜是不人道也不应该的,但是如果揪住那些男性,问问他们娶妻是娶处女还是非处女,他们的回答会让他们的言论不攻自破。

我曾参加过一个讨论会。会上,男人们都说女性应该从中解放出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再去在乎什么处女膜了,因为这问题太迂腐!当时,有位女性朋友问发表高论的专家:“假如您发现您妻子在结婚之前和别的异性发生过关系,您……”那位专家不等对方把话说完,连忙摆手,说:“咱们现在进行的是学术讨论,不讨论个案。”然后,他有些尴尬地笑着解释说:“当然,谁都不希望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此君真是一语中的。

女儿香范文3

目前我们的教育环境不好,教改的问题在教育研究部门、领导

和管理部门那里就争论不清,但我们每一个家庭应该清楚自己的责任。与其愤怒、抱怨、发牢骚,不如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把对孩子

无限制的爱变为理性的爱,研究或吸收教育与督导独生子女的正确观念

和方式方法,注重每一个细节,把理性的爱融和在每一个细节里,同时

也把对自己孩子的理性定位贯穿于成长过程中

跳,还是不跳老沈家的说我背我女儿的台词呢

仲夏时节,我回东北林区的老家避暑。每日会一些亲朋故友,喝几杯土法酿制的小烧,吃几条新鲜的活鲤,日子过得还算惬意。有天傍晚,我和堂姐到江堤公园散步,夕阳红得刺目,云彩仿佛被点燃了,江水仿佛也被点燃了,连行走着的人仿佛都被点燃了。从这里再向下游逛荡上十几里地,就是绵延数百里的松花湖。我们走着聊着,听江水低唱,看蜻蜓纷飞。前面就是我所熟悉的那座老铁桥了。这座老铁桥实在是太老了,每每有火车经过,它便吱吱地怪叫,躯体摇晃得有些让人眼晕。老铁桥是日本人占领东北时修建的。没有火车的间隙,它便浴在阳光里,默默地喘着,就如一个沧桑老人,满身的斑驳影影绰绰,好似那段无法抹掉的历史在它的身上永恒地凝固了。

与老铁桥一样沉默的,还有桥下墨绿的蒲草和殷红的蒲棒。当然,还有一个与墨绿的蒲草和殷红的蒲棒同样沉默的男人。在那个迷人的黄昏,堂姐指着老铁桥边呆立着的一个中年男子说,你还认识他么?他天天守在这里,都快成老铁桥了!我仔细地瞧了瞧那人,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堂姐便说,他是咱们老邻居的大女婿啊!老沈家的。他如今女儿没有了,老婆也没有了,孤零零的,真是可怜得很呐!我看着那个头发乱蓬蓬的已经弯腰驼背的老男人,终于忆起了他年轻时的模样。岁月真的无情呢!满打满算,他也大不了我几岁,顶多超不过五十,怎么就成了霜打的茄子了?我记得他是姓冯的,但因为他是沈家的上门女婿,我们便都叫他“老沈家的”。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那么他是在邮局工作的。当年,他的性格十分开朗,每天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送报投信。他骑起车来,就像演杂技,时常撒了车把,印象最深的,是他脚踏自行车,一手托着盆豆腐,一手拎着筐蔬菜,在小胡同里钻来钻去。有一回,我还见他人倒挂在车梁上,一伸手,拾起了路面上的一枚五分硬币。他人生得高大魁梧,平素喜欢打打篮球。夏日,每次打完篮球,他的妻子就切了一个西瓜,或者洗好一盆香瓜,放在院里的小桌上,看着他热火朝天地吃。两人全都笑嘻嘻的,很是幸福的样子。关于他的记忆,对我来讲,也就是这些。至于他后来的经历,因我家几度搬迁,此后我又离开老家二十余载,可谓是一无所知了。

见到了“老沈家的”――当然我更愿意叫他老冯――这个夜晚,我彻底地失眠了。我的眼前总是晃动着他的身影。年轻小冯矫健的身影和中年老冯衰老的身影不停地叠加在一起,让我感到既茫然又怅惘。转天早晨,天阴得历害,还打起了雷。我打开电视,说辽宁遭遇了大洪水。我想,大雨马上就到我的家乡了。我还想,老冯今天会去江边么?雨并没有落下,被一阵风吹散了。吃过饭,我不由自主地去了老铁桥,老冯果然站在那里。我在他的身边走来绕去。可他并不理会我的存在,甚至看都不看我一眼。我给他敬了一支烟。老冯依旧木木的没有表情。这一天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的黄昏,我为老冯买了一瓶矿泉水,他突然盯住了我,说,跳,还是不跳?听堂姐说,他的女儿是从北京的一座写字楼上跳下去的,他的老婆则在家里上了吊。难道他也想找个地方跳下去么?面对这种哈姆雷特式的提问,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只能喃喃地说,老冯老冯你还认识我么?我是你家的老邻居二嘎子啊!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你为什么这样想不开呢?老冯就笑了,笑得很灿烂,也很古怪。他说,我这是背台词儿呢,我女儿的台词儿。他又说,我知道你是二嘎子,我早就知道你回来了,我只是不想和你说话,跟谁都不想说。我现在一说话就是罪过,一说话就是祥林嫂,一说话就是神经病。有谁愿意和一个神经病唠嗑呢?你想钓鱼么?我这里有鱼竿儿。我说那咱就钓鱼吧,钓着了,咱就着生鱼喝酒。于是我们钓鱼。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一列列亮着灯的火车从老铁桥上来来往往。后来老冯有些急躁,说,他妈的不钓了,咱俩这就喝酒去,我真想醉上一回啊!不论怎么说,你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今晚,我要跟你痛说革命家史,你要是烦了就走,不烦呢,只管听着就是了。

女儿还算争气,考入了重点中学,我曾很欣慰

说句实在话,别看咱们做了那么些年的邻居,可我以前只知道你叫二嘎子,你的大名我还真叫不上来。后来你就出名了。你是1979年上的大学吧,这我记得比你都清楚,你的录取通知书,还是我给你送家去的呢。还有,你那年分数考得实在太高了,放在现在,上北大绝对是小菜一碟。对了,你咋就没报北大呢?不敢报?傻啊!可当时谁不傻?陈景润傻不傻,也傻!没报就没报吧,反正后来你也去了北京,进去总比出来强。我在北京心惊胆战的那几年,总想去找你说说话,可一是摸不清你的单位,二是怕给你添麻烦,三是听说你早跑到别的地方去了。你是不知道,这些年,老哥我真的是倒霉透了,喝口凉水都能噎着。当然,现在想一想,根源都在我这儿。当然,也有我女儿和我老婆的问题,可若这样追究下去,有学校还有社会,哪个都是脱不掉责任的。

还是先说说我吧。你或许不太了解我。我们家男孩子多,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成了沈家的上门女婿。我小时候是很爱幻想的,这大概也是读了一些科幻读物的缘故。你读过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吧,还有《汽球上的五星期》,还有高士其那些罗里罗嗦的科普。总之一句话,我喜欢新鲜的玩艺。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就能装简单的矿石收音机了,到了中学,又喜欢上了航模。我设计制作的航模,绝对是一流的,不论是空模还是海模,都跟真的一样,能飞能跑。后来我又一心想当飞行员,无奈我们这一茬儿人的命运比你们差多了,我们赶上了“”。我虽然侥幸没有下乡,可也从飞行员跌落到了邮递员,你想想,天上地下,这种落差该有多大!

女儿香范文4

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

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我再揉眼时,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

冥冥之中,我感到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跤!

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不错。

不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里现出原形,走上前来,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从此领去。

这一批形迹可疑的假想敌,究竟是哪年哪月开始入侵厦门街余宅的,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敌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笔迹,久了也能猜个七分;继而是集中在我家的电话。“落弹点”就在我书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们的沙场,一夜之g,总有十几次脑震荡。于是假想敌真的闯进了城来,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敌人。

真敌人是看得出来的。在某一女儿的接应之下,他占领了沙发的一角,从此两人呢喃细语。万一敌人留下来吃饭,那空气就更为紧张,好像摆好姿势,面对照相机一般。

平时鸭塘一般的餐桌,四姐妹这时像在演哑剧,连筷子和调羹都似乎得到了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来。明知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心里却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也明知女儿正如将熟之瓜,终有一天会蒂落而去,却希望不是随眼前这自负的小子。

女儿香范文5

林黛玉一进府,贾母便剖白:“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日后,王夫人感叹,贾敏未嫁时,何等的娇生惯养、金尊玉贵,印证了贾母的话。

除了拥有母亲的爱,在女儿处,贾敏也得到了富足的情感。她病时,林黛玉“侍汤奉药,守丧尽哀”;她逝后,林黛玉“哀痛过伤”,“触犯旧症”。

要知道,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如此和谐的母女缘。比如,贾探春和赵姨娘,一个希望脱尽关系,一个巴不得对方接受命运的惩罚。

这与嫡庶制度有关,但我总觉得,她们矛盾的本质源于距彼此的理想都太远。

贾探春好强,她最敏感的是其庶出的身份,我不敢说,她“只认”的王夫人是其理想的母亲,但她数落赵姨娘时,常用“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的周姨娘做比,可见识趣、安分是她肯承认的母亲底线。

探春呢?自然也不是赵姨娘理想的女儿。拉扯赵家、提携贾环、分享生母荣光……探春全无份,所以赵姨娘每每生恨,隔几日便嚷嚷:“你还不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

几乎每个母亲心中都有理想的女儿,每个女儿也都曾为母亲设计过理想化的目标;理想越近,母女关系越好,反之,则矛盾丛生。比如,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母女。王琦瑶对女儿薇薇的爱有限,缘于薇薇不像她。

书中道,王琦瑶曾让薇薇穿上她的旧旗袍,还将薇薇的头发拢起来,“像是要再现当年的自己”。当薇薇收拾好,王琦瑶却惘然若失,因为那“并非是当年的自己”。

薇薇和王琦瑶也不亲。她先是觉得不如王琦瑶美,后来,又发觉无论闺蜜张永红还是男友小林,都与王琦瑶更要好,尤其在后者面前,王琦瑶俨然一个争风吃醋的情敌。我想,薇薇宁愿要一个普通的妈,也不想要一个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竞争者。

又比如,黄逸梵和张爱玲。据说,黄逸梵最初对女儿张爱玲的失望发生在抓周时,女儿抓了个金锭子,而黄逸梵一直想让女儿实践她的理想,做一个西方淑女。几度分合,几乎每一次长时间的相处,黄逸梵都未耽误过张爱玲的教育――她一直将女儿往理想的方向培养,但她又嫌张爱玲笨,夸女儿只有一句:“头圆。”

她嫌张爱玲不够好,这伤害了女儿。“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张写道。

“母亲始终是女儿最强烈感情的针对目标,女儿总在渴求母亲的爱恋、许可、支持、贤淑和保护。”作家菲利斯・切斯勒曾道。因此,来自母亲的不满比母亲的虐待更让人痛苦。张爱玲用文字宣泄着,她笔下的母女关系很少不扭曲。读到《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绝望时忍不住喊“妈!”又发现其实“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我总疑心张爱玲写的是她对母亲的理想和现实本身。

有趣的是,张爱玲后来和姑姑亲近,从某种意义上说,姑姑弥补了她在母亲身上未实现的温情和理想。

正如那些在母亲身上找不到理想的女儿会向外寻找,母亲们也会把视线转移。

《红楼梦》中有最著名的两场飞上枝头的戏。王夫人喊前来进谏的袭人:“我的儿”。很快,袭人成了宝玉的屋里人。王熙凤夸小红:“你倒像我的女儿。”很快,小红跳槽成功。

谁知道,王琦瑶和张永红要好,赵姨娘待彩云有些真心,王夫人选择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为儿媳,是利益故、血缘故,还是后者更像她们理想中的女儿呢?

女儿香范文6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韩剧,女儿也会时不时地瞄上一眼,结果也不可救药地感染上了韩流。有一个朋友送了她一套《浪漫满屋》的碟,结果她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的时候还傻傻地笑,我心里直怪自己,心想:这下糟了,这么一点儿大就成了花痴了!都怪我!都怪我!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就有所克制,尽量不看韩剧,可我亲爱的女儿从此还是把她可怜的零用钱全部献给了韩国人民。

她的房间里挂满了rain的各式各样的片片,她的书签是rain的,课外书也慢慢变成了rain的了,歌碟全都成了rain的……她还特意买rain代言的百事可乐喝,甚至为了得到一个rain的手机链,要我陪她在早上去肯德基吃早点。她在rain的云亲(粉丝)论坛里乐此不疲为他拉票。她的这份着迷,一度把我吓坏了,心里天天七上八下的,天天默念的是怎么办呀怎么办。如果我生硬地和她说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她是坚决不听的,我太了解她了。

我只有暗暗地去了解rain这个人了。我上网查,在她的当成宝贝似的画册里了解,结果我发现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勤奋刻苦的年轻小伙子:

才出道三年多就在韩国甚至东南亚的演艺界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为了保持实力拼命地练基本功,几乎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

很有孝心很爱国,立志让韩国的演唱艺术走向世界。

……

于是我主动和女儿聊rain,和女儿聊他的优秀,和女儿聊没有谁会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我们终于有了共同语言。我还支持女儿参加rain粉丝的制图部,参与rain将要在上海举行的演唱会的云亲的服饰设计。女儿在学习上其实不是一个特别严谨的孩子,毛躁,现在她的课程表上贴有rain的片片,在片片的旁边用韩文写着:GO,GO,加油!(《浪漫满屋》的一句台词)。我想这是孩子的成长里必要的元素吧,是孩子成长过程里动人的小故事吧,没有必要大呼小叫、惊慌失措的。其实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在和孩子和孩子的偶像们一起成长呢!

现在想来,雷锋可能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了。这当然不是像现在这样自然接触而产生的感情,而是大的环境所成就的。平时上学放学唱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有一首歌唱的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们一走在路上就眼睛炯炯有神地满地搜索,看看有没有一分钱乖乖地躺在地上等着自己捡,捡到了好去交给老师;过马路时就习惯了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老爷爷老奶奶,我们好学雷锋做好事。大一点儿的时候,特别喜欢日本的山口百惠和中国的刘晓庆,程度呢最多也就是喜欢看她们的电影,喜欢收集她们的图片什么的……现在想起来真觉得太没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