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堂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0-02
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精心备课选取适合自己班上的学生的教学方式,而不应该盲目跟风为课改而课改,为活动而活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实实在在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展开。真正地实现每上一节课都是具有实效性的课堂,即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打造实效课堂而进行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打造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是上好小学数学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独立人格的关键一环。对于如何打造实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调动积极性,使学生想学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打造实效课堂的必要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教与学。西方有句谚语:“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尤为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小策略:
(1)课堂教学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游戏更是有天然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巧妙地穿插一些小游戏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巧设问,激发求知欲。在进行新授课时,我会在备课时反复锤炼本节课所要提到的问题,预设学生面对所提问题的种种表现,努力筛选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此外我在教学设计中还注重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增进交流,以此来创设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实效课堂。
(3)正面多鼓励,激发自信心。分析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学困生其实不是由于其学不会,而是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正面评价,而渐渐地失去了那种学习带给他的自信,因此,在我的课堂中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哪怕他回答对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或者举了一次手,这些细微的进步表现我都会对他进行表扬。
二、注重课堂生成要素,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就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过程,是自己的大脑在探究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思维体操,而不是僵硬地接受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因此课堂有生成,教学才有实际效果,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真课堂,才是真正的实效课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克服“一言堂”“满堂灌”的低效能教学策略,应该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关注课堂教学生成上。其实每一种课堂上的自然生成恰恰是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打造小学数学实效课堂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课堂教学是互动,包括师生活动、生生互动,这一系列的互动就必然会有互动情境下的真实生成,这些教学互动生成有时候不一定是教师心里面所期待的那种生成,因此一些教师就努力打压这些生成,或者对课堂教学生成漠视不理。正是由于教师的种种消极应对课堂的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观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节课上学生得不到发展,尤其是思维上的发展,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讲得再好也是没有一点效果的课堂。可以说没有教学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教学。
三、注重课堂回顾反思,让学生实现永续发展
许多成功的教育教学专家的课堂教学实例观摩,以及教育教学专家对自己的授课进行的课后剖析,都可以看出,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入微的回顾与反思,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许多年轻教师上完一节,不管好坏,全然不去考虑,只要上完就不了了之。不去考虑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这样下去课堂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对课堂教学的认真的回顾与反思就不会有今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产生。
更为重要的是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进行反思,就会造成教师教学生涯的“短视”,光看成绩不看发展,你的学生可能就是在你的这种不注意“回头看”的教学生态下停滞不前。何谈永续发展,学生都得不到发展又何谈实效课堂。
总之,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策略,认认真真地专研教材,仔仔细细地分析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虚心回顾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将打造小学数学实效课堂作为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改革的核心环节去落实。通过打造实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更为重要的是让实效课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小学课堂范文2
一、挖掘生活化资源,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生活是教育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教学中要努力的挖掘教材中有关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利用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从而营造浓厚的生活化教学氛围。首先,我们应该生活化处理教材。因为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不一定符合我们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渗透生活味。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就采用多级分类法让全班学生开展分类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分类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其次,把课本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着边的内容删除。最后,按照一年中时令的变化把教材体系打乱,进行重新编排。这样,就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内容是蚂蚁、蜗牛等动物,而教学实践中蚂蚁还未出洞,学生无法观察实际情况,于是就把它移到后面进行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感受生活化知识趣味
一切科学知识需要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真知。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例如,在教学《了解空气》时,就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把酱油经过漏斗倒入瓶中,然而却倒不进去,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空气这个概念。用漏斗倒液体是学生生活中常有的现象,但是倒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却很少思考。在教学《溶解》时,给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怎样把一杯果珍快速地泡好?泡果珍是小学生生活中常做的事,于是立即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列出许多解读问题的办法,不停地搅拌以加快果珍的溶解速度,用滚开的水来泡果珍等等。从学生们想的这些办法中可以看出,虽然不能解释溶解的概念,但是对溶解这种科学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为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方式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探究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一步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探究学习方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暗盒里有什么?》时,就给学生准备一个“暗盒”,让学生猜猜盒子里装着什么。有学生拿起来摇摇,听听没有滚动的声音。这说明里面的物体是个长方体。用手掂一掂,估计重量的大小,来判断里面的物体是金属还是塑料。还有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判断盒子中是什么物体。最后,由老师当众打开盒子,让全班学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生活中学生接触了很多材料制作的物品,已经有了判断物体的经验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而深切地体会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开展生活化实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开展实践活动是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必须具备的环节。因为科学一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必须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同时,这样的沟通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本中,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获得,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把教学放在课内,把实践放在课外。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这一内容时,就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家乡自然水域中有哪些水源受到了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污染?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淮安地区空气污染、水污染都比较严重。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拟好实践计划,做好实地考察的各项数据记录。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了解到淮安地区水污染程度。在进行调查报告总结时,很多学生对治理水污染与空气污染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学课堂范文3
1.重视课堂情境导入环节的设计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焕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堂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但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完成被动到主动地转换,还需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以及问题情境,都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创新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我们就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友好的学习气氛,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加以赞美,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调动了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让数学形式有趣、新颖、生动,利用课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把静态的数学知识生动活泼地呈献给学生,给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厌倦、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应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拓宽思维、增长见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3.数学方法多样性
小学课堂范文4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课堂 策略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愉悦人们心情的同时,放松心情,调节情绪,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提升人的思想品质。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礼乐治国,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改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需要持久的动力。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无尽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产生强烈的认知动能,从而取得较好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学习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学习音乐热情很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跟着老师进行互动,更好地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初步乐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初级能力,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促进学生表演、演奏、演唱、欣赏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改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没有接触过音乐,没有一点基础。这有要求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训练掌握基本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实现整体有效教学,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和谐,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让学生感知母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地感知。
三、突出学生主体,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学习了,音乐教学才有效果。为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明白,教师的教永远都不能替代学生的学,老师教得很精彩,教得很用心用力,这只是学生学习好的外在条件,学生只有真正用心学习了,有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了,真正把知识掌握了,真正学会演奏了,真正唱得合乎韵律了,真正学会欣赏音乐了,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我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与歌曲情境相配合的活动图片来给歌曲编故事和题目,同学们马上展开丰富的联想,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中准确地叙述了小乌鸦的可贵品行,并表达了同学们自己对父母的爱,形成了积极热烈的交流环境,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学生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和创新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收获自己的成就与快乐,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持久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如学习音乐歌表演《哦,苏珊娜》,鼓励更多的学生演唱表演,个体与群体同演,学生情绪放松,课堂之中充满着生气。这种互动方式能增进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立足学生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爱上音乐,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范文5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trospect
Wen Yun shua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urse take development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as science of aim to enlighten a course.The formation of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is long-term of.science education in earlier period will become one personal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to have a decisive function, be showed from thi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of importanc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Classroom teaching
笔者现在担任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既有知识点,又有实验课,所以要求教师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实验课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实验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比其他学科掺进更多的生活事例,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心得:
一、要做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跟基本思想,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要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性,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的方法、生活的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实验。
二、要组织好课堂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据,要达到关注全体学生,并且注意信息的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在课堂上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心境,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布置好课下作业,作业不要求多,但要抓住重点,不一定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回家自己设计某个实验。
三、要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并且还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作业记录本,把当天的作业记录好,回家就按这个记录完成作业,这样就不会忘了。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他们多是上课时听不明白或是记不住,相对其他同学的理解能力差,所以对后进生的帮助应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再辅导课上所学知识,做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四、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跟教学水平,同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五、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小学科学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模式:观察??实验??问题??讨论。没有实验就无法讲述科学,做不好实验就难以完成科学教学的任务。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还得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把实验教学摆到重要的位置上,绝对不能有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只要背下实验方法步骤就能考高分、取得好成绩的错误思想。
课外的小设计、小试验、小制作、小发明,纷纷卷入了科学实验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材中更多的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教材中一些书面的实验习题作为课内外实验操作训练。
教师要积极启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中体现出来,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特别是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六、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比较匮乏,但农村孩子天天的所见所闻更接近于自然,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落后。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堂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而《植物的果实》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善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参考文献
[1] 袁家红.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J].魅力中国,2010(14):246.
[2] 汤小勇.例谈小学科学人文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教师), 2009,(03) .
[3] 李莹.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7):53-54.
小学课堂范文6
所有问题的产生都与学生对室外课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关,正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探索欲,才会使得老师在选择地点时更加小心,在控制时间方面更精练,同时课堂常规也会更难以把握。
1.选择活动地点时要全方面的考量。走出教室活动,当然要根据相关课程的需要加以调节。当教师带着学生外出进行观察时,常常因为不同的课程需要而改变活动的地点。比如二年级上册做中学中《花园里的小动物》一章,要求学生研究蚯蚓的各种生活环境。那么在选择这样的地点时,老师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蚯蚓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由于蚯蚓是生活在地表以下的,那么选择场地时最好找有植物的草地而且植被不能太过茂密,这样便于挖掘。注意在挖掘之前最好先淋一点水,使土壤松软。做好这样充分的准备再带学生外出观察实验,就会让一堂课事半功倍。
2.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室外课堂的要求常常比室内课的要求还要多,首先教师要介绍今天观察的内容或者实验的目标,讲解记录单的使用方法和填写要求。其次教师要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比如活动时的安全问题,活动的纪律,小组成员的分工,集合的方式,实验中材料的使用方法等等。这些都要在很短暂的时间讲完,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室外课堂的常规仍然要让学生铭记在心。在外出活动时,教师并不是完全游离在学生之外,常常要边实验边讲解,比如三年级做中学中《观察小池塘》一章,就需要老师边引导边讲解,那么学生能否像在教室里一样认真倾听和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池塘里和陆地上一样,都有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池塘中同样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的观察相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观察中仍然能保持高效的倾听和思考,这样的课才是室外课堂的高境界。
二、对《小学科学》课室外课上述问题的建议
走出室外,若能选择好恰当的活动地点、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确保学生在室外仍然充分的倾听和思考,那么这样的一堂室外课堂老师都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学有所得。
1.适当的活动地点是高效室外课的基石。首先,教师组织科学室外课的时候,课前准备要考虑的全面,包括一定要先到活动的地点做相应的考察。首先是将安全隐患问题降到最低,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才能保证课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教师活动选择的地点也就相应作出微调。比如一年级做中学内容《搬运水》等,是小组合作在区域内去完成实验,范围不需要太大,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在教室外的走廊或者操场的水泥地上进行。当课程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活动时,教师就要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比如三年级的校园里的《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就要求你在全校范围内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教师此时可以找一个动植物最多的一处或者两处给孩子进行观察即可。以点带面,让课堂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2.清晰明了的活动目标是高效室外课的灵魂。每次要外出进行观察实验时,要想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活动,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要把这堂课的任务简明扼要的阐述给学生,你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要清晰明了。教师最好用记录单来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记录单时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却能让学生牢记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对于活动注意点,教师可以让孩子到了相应的环境中再边观察边提醒,身临其境之后给学生的提醒要比在教室里的讲更能理解和接受。
3.活动过程的常规是高效室外课的催化剂。室外课上一旦让学生活动开,再想集中起来总是比较困难,原因就是学生太兴奋。即使是室外活动,个人建议还是采取小组活动的机制,由四到五个人为一组,互相管理,教师集中时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小组评比。给注意力最集中的小组以奖励,同样给较散漫的小组以批评。这样的奖惩制度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后,常规管理也就得心应手一些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