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知识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知识资料

科普知识资料范文1

1.注意补充营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必须食用有营养的食物以维持健康,营养不良会危害已经减弱了的免疫系统。另外,艾滋病病人常因发生口腔病毒感染,不能顺利进食而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更容易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因此,建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采用含高蛋白的膳食。

2.注意食品卫生

随着病情的发展,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机体免疫力不断降低,任何食物的污染都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另外,还应避免吃生的海鲜以及未煮熟的鸡蛋、肉类等。

3.按时吃饭

有时并不感到饥饿,有时由于用药产生的副作用或心情不佳等原因,可能吃不下饭。此时,必须强迫自己按时进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充足的营养并保持足够的体力。

4.食物的种类以新鲜、多品种为宜,不要偏食

如果您偏爱某些食物,能多吃一些也不妨。选择食物要注意那些含有适当纤维素、易消化、易烹调的品种。特别是对已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的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吃了不易消化或烹调不当的食物可能导致腹泻加重。如果感染者和病人食用固体食物有困难,可以吃半流体或流体食物。对有习惯性腹泻的感染者或病人应每日口服补液(淡盐水)或喝盐糖水(如自己配制盐糖水,其比例为一公斤水加一汤匙糖和一汤匙盐),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二、日常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护理包括以下几项:

1.日常体征的观察

护理者应留意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规律有无特殊改变,如感染者每日进食、起居时间、情绪的改变等。如果感染者已经发病,护理者除了遵医嘱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外,还应注意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及情绪的变化,呼吸、皮肤、口腔的状况,大便、小便的次数,以及疮口的出血或分泌物的情况。对每日的变化做好记录,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有关医生。

2.口腔的护理

感染者进入发病期以后,病人的免疫力很快下降,各种真菌很容易在口腔内繁殖造成口腔溃疡。如果病人发生口腔感染,护理者除了遵医嘱督促病人按时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努力帮助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其口腔黏膜干燥、破裂并及时清洁口腔,以免形成口臭而影响食欲。

3.皮肤的护理

艾滋病病人极易出现卡波济氏肉瘤及其他皮肤损害。因此,病人的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病人的床铺要保持清洁、平软,尽可能减少对皮肤的磨擦。病人要定期洗浴,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破损严重或卧床不起的病人,护理者要经常更换病人的臀垫,帮助病人定期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4.相关脑病的护理

艾滋病病人常出现脑神经损害。据一些资料介绍,少数病人可能会出现以脑神经损害为主要症状。其表现为外界反应淡漠、记忆力减退和痴呆等。护理者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尽可能早地发现其出现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作出对症处理。

5.营养护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必须吃有营养的食物来维持自身的健康,因为营养不良会对已经减弱了的免疫系统产生不必要的损害。加强营养可以预防各种机会性感染,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因此,护理者应鼓励感染者或病人按时吃饭。有时由于用药或心情等原因,感染者或病人可能吃不下饭,此时护理者应要求他(她)按时进食,这样才能使感染者和病人保持足够的体力并保证充足的营养。另外,病人常因发生口腔感染,不能顺利进食而导致营养不良。而感染者营养不良则更容易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护理者除了劝说感染者和病人按时进餐外,还应避免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生冷干硬的食物,以免造成口腔损伤影响进食。

护理者应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因为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免疫力已经很弱,任何食物污染都可能导致病人食物中毒。另外,还应让感染者或病人尽量避免吃生海鲜以及未煮熟的鸡蛋、肉类等食物。

护理者应设法劝感染者或病人广泛地摄取食物,不要偏食。在消化良好的前提下,应尽量鼓励感染者或病人多吃。为感染者或病人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易消化和烹调的品种。特别是对已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的病人来说,不易消化或烹调不当的食物可能加重腹泻程度。

如果感染者和病人食用固体食物有困难,可以为他(她)准备半流体或流体食物。对有习惯性腹泻的感染者或病人应给予口服补液或每日喝盐水加以补充,以维持其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补充营养对感染者和病人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护理者及其家庭成员如能与感染者一起进餐,能创造一种亲切和谐的家庭气氛,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感染者来说可能比食物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般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可能有这样一些心理反应,如震惊、愤怒、羞愧、恼怒、孤独、恐惧、自惭自弃、悲观厌世等,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如何鉴别这些心理反应和如何对症处理,对护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应该予以格外关注。在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产生一些过激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护理者的职责是尽快使他们平静下来,冷静地面对现实。

7.如何对症护理

护理者首先要帮助感染者和病人克服悲观、厌世和愤怒等心理上的偏激情绪。告诉他(她),产生某些过激情绪是正常的,但对身体却有害无益,使感染者和病人能够正确认识被感染的事实。应使他(她)明白,感染的现实不能更改,但从感染到发病还有很长时间。而生存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因此,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疾病和延长享受美好生活的时间。

护理者应主动与感染者交谈,取得他(她)的信任,诱导并倾听他(她)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使他(她)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爱护。当一个家庭出现感染者或病人时,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经济等方面的负担,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护理者的情绪。护理者要努力克制情绪,至少应避免在感染者面前流露出这种情绪。因为,感染者或病人对护理者的态度尤为留意。这些无意识的情绪流露很可能破坏护理者和病人之间的融洽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感染者或病人离家出走或自杀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护理者应努力使感染者和病人长久地保持希望和责任感。因为,希望能使感染者和病人保持乐观的生活状态,责任能使他们赢得尊重和必要的帮助。事实证明,许多感染者能较长久地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保持希望。还有一些感染者和病人至今能在社区正常地生活,因为他们负责任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为了使感染者或病人能长久、稳定地在家庭和社区内生存,护理者应鼓励感染者和病人做到如下几点:

鼓励感染者和病人为希望而活着。虽然已经被感染了,但生存机会一样存在,药物能使病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得到长期控制。所以,有理由好好活下去,并尽可能使生活过得有意义。应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会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出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或能找到一种新的、能维持更长生存期限的有效治疗方法。只要好好地生活,就有可能等到那一天。

鼓励感染者和病人为责任而活着。为了家人和孩子而活着是感染者的责任。只有负责任的行为才能为他们赢来尊严、理解和帮助。另外,应认识到他(她)是在与一个人类尚未攻克的、新的疾病抗争,他(她)并不孤立,身后有千千万万的人为了攻克艾滋病在努力地工作着。所以,他(她)能长时间的生存就是对这场攻尖战的贡献。

护理者应努力打消感染者或病人的自鄙、自悲心理。告诉他(她)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任何人都可能感染。艾滋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长寿命。因此,护理者要鼓励他(她)树立起继续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科普知识资料范文2

关键词: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77-02

一、引 言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极大的小概率灾难事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死亡失踪人数达80000多人,倒塌房屋312.8万间,损坏房屋1560.9万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使很多的人失去了家园,很多人失去了亲人,灾难性的大地震使人们再次感到了地震的危害和自然的无情。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1]

二、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必要性

(一)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要求更为迫切。而地震作为一个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人们对综合防御,防震减灾的期望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能力。

(二)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是中国国情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地震活动的频率高、强度大。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强震,我国约占35%。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如台湾、华北北部,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1920年的宁夏海原地震死亡人数达23万之多。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多人。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死亡达80000多人。

(三)加强地震科普宣传的力度,提高人民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是由当前世界各国地震预报总体水平不高决定的

大家知道地震预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在历史上虽然有过成功(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比较成功的地震预报(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但是由于目前人类对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准确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所以,要想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地对地震预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必须要进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以提高大家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和自觉性。同时由于有了地震知识,可使广大群众增强对地震谣言、误传的识别和抵制能力,大大减少无震损失。

(四)地震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地震发生是有效减少伤亡的重要因素

汶川地震造成的伤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生。造成中小学生伤亡的主要原因,除了学校建筑抗震能力差等工程性因素外,也包含有地震科普知识教育长期被忽视的因素。

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注重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开展地震紧急疏散演习,24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完成紧急疏散,无一伤亡。与此对应的是距离震中约800公里的钟祥市胡集小学在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却有18名小学生因拥挤踩踏致伤。由此可见,每个社会成员要将地震科普知识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

三、当前做好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应采取的措施

(一)针对不同的群体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地震科普宣传

一是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其它媒体,以新闻采访、地震知识问答和对汶川地震的报导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二是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和公务员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利用各级领导和公务员党校和行政学院学习进修的机会举办专场的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并组织参观地震观测台站,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地震工作重要性认识;

三是加强对基层群众地震科普知识的普及工作。地震部门组织人员进入街道和社区举办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四是加深广大群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地震科普知识的常规宣传要与重点宣传结合起来

常规宣传是面对全民的地震知识普及性宣传,宣传内容以普及地震科学常识,工程地震、工程抗震知识,有关地震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地震科技的进展为主,目的是提高群众的防震意识和交给群众防震知识,提高群众识别谣言的能力,克服恐震心理,抑制谣言的发生和传播。常规宣传一般不要搞宣传,造宣传声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在常规宣传的基础上,适当有重点地加强宣传力度和频率,突出减灾的主题。向群众讲明震情形势、发震背景,宣传政府的综合防御措施、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各种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知识、灾害保险知识,使地震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家喻户晓。有时在发生较大地震谣传的地区,要强化辟谣的宣传。与此同时,也要积极的巩固应急宣传和救灾宣传。根据各个环节的针对性不同,宣传工作的计划、内容和方案均有所不同。将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扩大宣传面,突出宣传重点。

(三)加强地震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校的学生。造成这重惨剧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建筑抗震能力差;二是长期忽视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我们在提高学校教学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增强教室安全性的同时,要把对师生进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作用在于,在学校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在校学生的灾害防御能力较差,求知欲强,接受新知识比较容易,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速度比较快。

第二,在校师生比较集中,容易进行集中宣传,集中培训和训练。

第三,每个学生都可以作为一个小宣传员把地震科普知识带回家,从而把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更广。

(四)大力加强农村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住房大都没有考虑抗震问题,农村住房基本没有抗震设防,由于农村民居建盖主要依靠农民自建,只有增强农民的地震科普知识,强化地震安全观念,才能提高农村住房的抗震能力。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农村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地震知识,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五)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进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通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各级政府以及省、市、县地震局工作部门可通过电视、电台开展科普专题讲座、报告会,利用互联网建立科普网页,利用报刊媒体等进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普及;还可以建设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和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常规宣传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地震科普宣传品的制作上我们可以采取编制《地震科普知识手册》读本和地震科普知识传单,地震科普知识展板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画册。VCD光盘等声像资料。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编制《农村地震科普知识读物》、《青少年地震科普知识读物》、《家庭地震科普知识读物》、《震后地震知识应急读物》等科普宣传读物。

科普知识资料范文3

气象工作上媒体。3月20日,在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学会邀请下,《汉中日报》派出记者,以3.23世界气象日为主线,采访汉中市气象局赵奎锋副局长,就世界气象日主题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汉中的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服务的举措、气象现代化建设,以及面对当前旱情气象部门人工增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借助当地主要媒体,为宣传气象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气象科普进校园。3月22日,汉中市气象学会邀请生态与农气中心科技专家来到汉中市青年路小学的电教室,为200多名小学生开展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气象专家用图文并茂的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雷电基础知识和雷电防御常识,对同学们关心的气象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讲座气氛热烈,讲解的科普知识实用,受到学校和老师欢迎。

气象科普进机关。在汉中市科协组织的气象知识进机关活动中,市气象学会推荐气象专家,在县区科协的配合下,赴宁强、佛坪、留坝等县,在县直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报告会,累计约1000余名干部聆听了讲座。

学会互动搞教育。3月27日,陕西理工学院科协组织近百名大学生到汉台区气象局、市局业务大厅进行了参观学习。气象学会为大学生们播放了2013年世界气象日宣传片《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并带领他们对气象台、观测站等工作平台进行了参观。学会工作人员向大学生讲述了制作天气预报的科学理论,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等现代化气象观测预报手段,以及地面、高空探测各类气象仪器的功能和作用等,气象专家还与学生进行了互动,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主题活动更精彩。3月23日,气象学会在汉中市中心广场开阔地带开展了3.23主题宣传活动。气象局业务科、法规科、气象台、生态与农气中心、科技服务中心、防雷中心等单位专家积极参与,发放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资料800多份,学会还组织开展了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活动,发放了气象日纪念品。开放气象台局,接待市民参观。市气象局还通过手机短信系统发送了“世界气象日”主题和气象防灾减灾口号。

科普知识资料范文4

关键词:高校 媒体 科技普及

中图分类号:G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9-02

1 引言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是切实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普知识的普及措施比较单一,不够新颖,而且,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科普知识普及的效果不是很好。

2 大学生科技普及的必要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高校普及大学生科普知识尤为重要,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工作。网络、电视、报刊和广播是我国公众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渠道,这些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并且最感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高校除了举办一些特色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3 利用校园媒体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的有利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校园中构建了以报刊、广播、网络为主的校园媒体。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各项媒体。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结果:“报纸杂志”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校园科技期刊获得科技信息来改变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广播科技节目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舆论、提倡科学生活、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等功能,科普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广播电台对科普广播栏目的制作与开发不足,采用新的模式对广播电台进行开发,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广播栏目,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了解科技资讯。

目前,网络及网络电视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和获取知识的模式,对大学生科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弥补了传统电视所欠缺的即时性、交流性和高度自由性,由于报刊携带及传阅不方便,而且,在电视等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广播收听缺乏视频与文字,不便于传播抽象的内容,而网络及网络电视也具有可控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属于网络科普用户,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对大学生而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

2011年10月17日网友“方可成”在其新浪微博中上传了一段“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该视频随之迅速在微博上走红并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可以说这是对科普知识的普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它把科技和音乐相交融,使大学生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逐步树立起爱科学的信念,进而投身到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行列之中,更利于大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科普知识普及的目的。

4 校园新媒体普及科技知识的开发及利用

4.1 丰富科技期刊的内容,拓宽同学们的科普知识视野

(1)大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刊,但是,要使同学们能更多的关注科技期刊,学习科普知识,就必须创立科技独特的品牌。结合实际体验和最新的学科行业信息写作科普文章,并且要加强原创稿件和再创作稿件的质量管理。(2)鼓励校园科技工作者策划原创栏目和选题。要根据读者需求精心设置原创文章的栏目,且经常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如对读者进行一些有抽奖活动的问卷调查等。(3)科技类报刊一个重要部分是科技新闻,而综合型科技新闻要及时准确的报道,通过有效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寻找让科技新闻走进大学生的路径,把科技新闻通俗化,结合大学生日常关心和专业相关的问题,结合相印的科技新闻事件不断延伸出来报道。

4.2 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普及科普知识

科普广播在运作中解释自然现象,报道科技新闻,介绍丰富的思想和鲜为人知的科技事件,了解科技人物,传达科技政策等等。

科普广播中如果有意识并讲究方法地渗入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科学精神内容,就能使科普广播增加人文色彩,增加可听性与感染力。科普广播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应该通盘考虑,要因对象不同而异,尽量做到各种层次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在主要面对某种层次受众的安排中,又要精心处理科普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也能受到影响,选择好所传播的内容,以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受众。

目前,广播业提倡创新,节目要常变常新。需要经地进行收听率的调查,根据对同学们的满意度、最喜爱的栏目及建议等调研,定期的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版,吸引更多的听众,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了解科技,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

4.3 大力发展校园科技网络

4.3.1 电视科普栏目的质量切合大学生,吸引受众

(1)提高电视科普栏目的制作能力,保持创新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特色栏目。创新性表现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以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要求。强调科普栏目制作的科学性,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科普需求,使得栏目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普及工作。(2)学校需要加大一些对科技普及的投入,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提升高度的栏目,拍摄事宜电视传媒广泛宣传的专题电视科普栏目及科普电视片。

4.3.2 网络新媒体对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的开发,营造科技普及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是应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而生的一类新的媒体,使各种科技表演也成为科普宣传的有力武器,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表演是新近崛起的科普文艺品类,它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做好以下几点,把校园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科普潜能的有效开发推上更高层次。

(1)学校各级领导重视科普歌曲和表演的开发和推广,招募学科教授、音乐教师、校园歌手、科技和音乐爱好者等进行创作团队的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的宣传和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将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普歌曲演唱和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让科普歌曲的演唱提升到“唱红歌”那样的规模。在网络中上传科普类的文艺表演视频,让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3)在网站上开辟视窗,让包括科普歌曲在内的科普文艺作品出现在我们科协系统的网站系统中,更让其它网站、及至知名网站能从我们的网站系统中下载这类科普资源,扩展我们的科普网络阵地。

综上讨论,各个高校大力推广运用各项媒体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是一项有意义并且势在必行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翟杰全.科技传播与知识经济[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04).

[2] 陈维瑶.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重视科技期刊形象建设[J].中国期刊研究,2003,14(2):216-217.

[3]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4] 鲁晓波,黄石.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科技导报,2007,25(13):30-33.

科普知识资料范文5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安排

在2011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利用班会教育课和图文资料展示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经验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

2、开设地震科普知识专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分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地震科普读本。

3、通过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

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科普知识资料范文6

【关键词】青少年 科普教育 组织 管理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作为我国青少年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科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内容之一。

1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模式分析

1.1 学校主导型科普教育模式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青少年科普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内容,受到各中小学的高度重视。现如今,很多学校都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普教育模式,通过一系列手段开展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以学校为主导的科普教育,可以以选修课、活动课、科技兴趣小组和校内科学俱乐部等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在以学校为主导的科普活动是由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参与科普活动时,不仅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科技书刊、观看科普视频资料、参观科技展览,还能够通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课题研究、实验小组、发明小组等模式参与科普活动,科普教育成果显著。科普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能够解决现代学校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化的学习科普知识。

1.2 学校与社会的互动科普教育模式

除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外,我国很多校外教育机构和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也积极投入到科普教育工作中,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贡献了力量。学校可以与这些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联合起来,利用周末或暑假等假期,共同组织某一学科专业的科技竞赛、考察、参观和实验等活动。在学校与社会力量的互动科普教育模式中,社会上的科技专家能够以更加专业的角度为学生讲解科普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科普知识掌握水平。这种由学校组织,社会力量配合实践性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调动了社会上的科技力量参与青少年科普教育,极大的提升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激发青少年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兴趣。

1.3 网络化科普教育模式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科普教育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化科普教育模式,极大的拓宽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自学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就能够访问学校、科研团体、政府机构等社会各领域的科普资源,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近年来,很多组织和机构为了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发了一系列虚拟现实软件,使学生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就能够自由开展科学实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科普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4 部门联合型科普教育模式

青少年科普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部门联合型科普教育模式就是指国家的有关部门与相关科研院校和中小学进行优势互补,以有关部门为主导,在全国、省、区、市、范围内举行较大型的科技竞赛活动。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等,并从中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

2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依托于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我们能够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由于青少年社会经验不丰富,安全保护意识不健全,因此我们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对科普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活动。

2.1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组织与管理的活动主体定位

为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我们首先要找准科普教育的主体。由于科普教育活动具有互动属性,因此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并不能将教育的主体简单的定义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体应该包含青少年、青少年家长以及科普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其他参与者。我国现如今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将科普教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定位与青少年,这种主体定位是片面的。因此我们在组织与管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发挥组织和管理者的活动主体地位,做好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课题设计、活动组织与安全管理,并让孩子的家长也参与到科普教育工作中,实现提升青少年科普知识水平的目的。

2.2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教育内容选择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指标与成年人都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提高青少年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在选择科普教育内容时要注意科普教育内容符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与知识水平。青少年科学教育作为一项普及教育,我们还要保证科普教育活动符合大多数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为此,我们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切入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生动有趣的简单科学实验,让青少年能够了解和认识人们生活中应用到的但被忽略的科学知识。

2.3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开展要注意方式方法

科普教育是科学与青少年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我们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青少年缺乏缺乏完全行为能力,对很多科普教育活动中潜藏的危险无法有效辨别。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科普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方法,让青少年掌握科普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并且保证青少年在参与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绝对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对科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还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我们一定要依托于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模式,合理设计科普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开展方式,并做好对科普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在保证青少年安全参与科普活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普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