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创新范文1
关键词: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96-02
一、认识创新
“创新”的概念最早出现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正式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他将创新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并强调创新是“历史上不可逆转的变动”。实现创新有五种途径,即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新的组织形式。
熊彼得提出,创新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创新催生了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供应来源以及新组织形式,带来的不是价格竞争,而是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有的供需模式。在这个破坏性过程中,旧模式土崩瓦解,新模式应运而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应该经过一段平稳的过渡时期。
同时,创新也是不可逆转的过程。笔者认为,创新的直接诱因有两点,可将其划分为需求型创新和供给型创新。需求型创新是指,创新建立在消费者对新的产品的需求上。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最初的语音通话到后来的影音功能,再到现在的智能上网,手机的附加功能日新月异,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核心功能。需求型创新通过重组生产要素和生产手段开辟新的市场。与之不同的是,供给型创新不是受消费者启发,而是主动地引导消费者。这类创新极大程度上依赖个人才能以及长期研发。电话、蒸汽机的发明就属于供给型创新。供给型创新不是通过重组原有的生产要素进行的,而是通过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来实现。它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从而引发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无论是需求型创新还是供给型创新,创新都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创新向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过去。即便创新的过程引发了新的问题(如塑料饭盒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人们也会采用新的创新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选择倒退到创新之前的状态。
二、创新的诱因
需求型创新和供给型创新在很多时候都难以严格的区分。已有的研究将创新的诱因细分为五个方面。
1.技术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早期以Timmers、Amit和Zott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 [1~2]。其后又有学者区分了普遍适用性技术和特定应用性技术,提出了为了使普遍适用性技术市场化,必须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一观点。对于研发企业,新的技术市场固然要依托新的商业模式,但新的商业模式要以技术创新为前提。
2.需求带动。并不是所有创新都始于技术创新。实证研究表明,仅仅依靠重组生产要素或调整经营模式也能为企业开辟一片蓝海。当绝大部分航空公司正致力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时,美国西南航空做出了惊人之举――停止供应午餐,并削减了机乘人员。通过重组要素,美国西南航空在廉价短途旅行业务上获得了空前成功。
3.竞争压力。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新的竞争者、新的政策、新的行业规则出现后,原有盈利空间被挤占甚至完全消失。没有特定商业模式能应用于一切环境。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发现,当技术和经营方式变革带给企业的压力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企业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4.创新文化。企业技术与非技术要素的协同形成了以全员创新为中心的创新型企业文化 [3]。作为非技术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文化是推行全面创新管理的重要保障。约翰・奇曼认为:“技术不会与其内涵的文化真正分离。” [4]创新课题的文化特征表现在创新产品所蕴涵的主体文化信息以及创新产品的社会使用所传递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 [5]。此外,Jasswalla和Shane等的研究也表明,创新型企业文化能够不断激发员工创新性,使员工达到对组织创新的最大认同。
5.系统、开放的环境。随着专业化分工、市场细分以及商业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一企业难以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行业。现代企业抛弃了零和博弈的传统思想,倾向于建立战略联盟。Amit和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的若干活动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越过企业边界,使企业和他的商业伙伴都能创造价值。这一切都得益于系统开放的环境。系统性体现在任何企业,无论行业、规模、性质,都处于同一经济环境下(即同一系统中),构成社会发展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开放性体现在企业愿意用自己的技术、市场或自愿去交换对方占优的生产要素,并且有相应的法律、文化、奥德等因素来保护这一交换的顺利进行。
三、管理创新分类
根据Daft提出的双核心模型,企业创新主要分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组织结构、流程、文化、管理制度、控制系统以及协同机制等非技术方面的创新 [6]。
1.以创新主体为依据,管理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首创的某种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是绝对意义上的创新。由于这种创新内生于企业,通过企业日常经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总结而来,因此更加具备企业文化的兼容性,易于被全体员工接受,实施阻力小。模仿创新在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进行调整,或通过学习、模仿别人的创新行为,吸收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管理方法,是相对意义上的创新。模仿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式。较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更易于取得,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少。但这样的“拿来主义”也带来了企业文化冲突等弊端。所以,管理方法的模仿具有高风险、磨合期长等特点。合作创新充分利用了不同企业的相对优势,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前提,以相互信任、共同参与为基础,以互利共赢、分担风险为核心是大型企业最常采用的创新方式。
2.以创新客体为依据,管理创新可分为管理集成创新和管理非集成创新。管理非集成创新是单项创新模式,不具备集成的特色(主体行为性、整体优化性、功效非线性、内容相容性、功能互补性) [7]。管理集成创新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集于一体,按集成范围可分为管理内集成创新和管理外集成创新。(1)管理内集成创新是管理单元与管理单元之间的创新。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准时生产方式(JIT)。(2)管理外集成创新是指管理单元与生产技术单元等的集成创新。例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四、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Henry C和Richard S.R探讨了商业模式对新技术获取市场价值的支撑作用,认为商业模式作为一种转换机制,是将新技术转化为价值创造和获取利益的必经过程。
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四种效应。(1)吸引效应。新的商业模式必须要引起消费者和投资者注意,尤其是消费者的兴趣,以至可以创造新的顾客。吸引效应使企业获得短时利益。(2)认同效应。吸引效应只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业绩,认同效应则保证了企业持续获利。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也完美地解决了顾客的问题,得到了包括潜在投资者的认同。(3)壁垒效应。如果新的商业模式在利益相关者关系构建、顾客方案解决、定价方式选择等方面相互照应,形成了稳固的有机整体,就会产生阻碍竞争者进入的壁垒,进一步确保了企业持续获利。(4)适配效应。适配理论认为,系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系统内外部各要素之间达成了相互适配的状态。壁垒效应已经将竞争者阻挡在市场之外,最后一步就是商业模式和战略决策的适配。
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业务发展相互交织,互为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开辟了新市场,带来了新业务;而新的业务又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整个过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每一过程都进入到更高的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每一阶段都始于顾客价值主张(Customer),经过问题解决(Solution)和盈利模式设计(Planning),最后到达战略匹配(Match),即C-S-P-M-…-…
在C阶段,独具慧眼的企业家发现隐性商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面向新机遇的顾客价值主张(CVP)。这一阶段进行的是小规模经营活动,特点是吸引效应带来的消费者的高期望与经营流程规范的纰漏引发的低效率并存。
在S阶段,企业得到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认同,经营活动达到量产水平,商业模式效能较C阶段有所提升。效能由期望和效率决定。在S阶段,由于消费者逐渐熟悉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竞争者模仿等因素,期望可能略有下降。但由于新资金注入使经营规模扩大,商业模式整体优势开始显现,带来效率的提升。所以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效能总体上升。
在P阶段,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也更加广泛。业务运营过程将牵涉更多行为主体,包括新的顾客、新的合作者以及新的利益相关者,需要设计新的盈利模式。新盈利模式的构建、尤其是关键规则的构建,导致效率显著提升。
在M阶段,企业在为此已有的经营规模下,将焦点放在商业模式与战略决策匹配上,以实现战略差异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效应。在商业模式效能方面,由于P阶段的壁垒效应,竞争性模仿导致的期望下降程度减弱。而各环节系统整合的优化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企业战略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 Timmers,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1998,(2):3-81.
[2] Amit.R,and Zott.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6-7):493-520.
[3] 许庆瑞,朱凌,王方瑞.海尔的创新型“文化场”――全面创新管理研究系列文章[J].科研管理,2005,(2):17-22.
[4] 约翰・奇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周广发,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7-141.
[5] 林慧岳,郭素芳,陈万求.技术创新的文化考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59-63.
管理创新范文2
一、国外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未来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优秀企业管理创新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在管理的诸多领域都有大胆的创新,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和趋势。
(一)流程创新与再造。随着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各国企业对流程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一种趋向。这一创新源于西方企业对传统分工条件下形成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流程片段比,无一人负责整个流程,追求局部效率优化而使整个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认识。它之所以具有很大的余地,是因为大多数公司的生产经营流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即使新成立的公司其业务流程也是从老公司那里照搬过来的。而科技的进步使流程可以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更高效率的设置方法。一些著名公司已对其传统流程进行创新,设置全新的流程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如福特汽车公司,IBM公司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二)以人为本管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资金、技术、专利、先进设备已能在全球范围内流转,需要这些物质资源的企业或国家,可以在全球市场上采购和转让。唯一不能转让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员尤其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素质。有人认为,掌握新技术业务的人才,将成为21世纪的胜利者。过去,对企业来说,紧缺资源是资金,有了资金才能建厂房,购设备,买原材料,企业才能运转。而人才则是为了用来运作这些物质资源的。但进入21世纪,资金的筹集已可扩大到世界范围,因此紧缺资源已不再是资金,而人才则已成为21世纪及今后真正的紧缺资源。现在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正被重新提到突出地位。开发人力资源正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与企业的首要战略。现在知识已成为经济实力的基础。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新著《巨大变迁时代的管理》中所说:“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创造知识的能力,把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能力,让知识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及使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的补充,这些都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求,也成为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三)管理战略的新兴起。为营造企业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今一些优秀企业开始制订一种新的管理战略,即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ication的缩写,即顾客满意度。其核心是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及形象的高满意度。CS中的顾客是一个广义概念,它不仅是企业产品服务销售对象,而且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这里的合作性在于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形象的高满意度,只有高度满意了才会不断地与企业合作,即不断地重复性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这样的企业才能良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一经营理念显然与过去常说的“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一旦某个顾客不满意和不合作,对企业而言,不仅仅只是损失了这一合作者,还可能因该顾客的社会关系损失一大批现实和潜在的合作者。因而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通过不同手段、方式达到顾客的高度满意,则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
(四)组织结构的新变革。随着高科技的发明和应用,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也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为对付日益变化多端的环境和市场需求,纷纷着手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与构造。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1)小型化。小规模是人们产生责任感的因素,并有利于推动企业内部的竞争,因而人们不再迷信大公司,转而认为小型组织更能适应环境和市场变化。(2)简单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管理效率也随之降低。为克服这一不足,现代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开始采用管理层次很少的扁平结构。目前一些大企业总部组织结构设计的“百人法则”就是这一理论的反应。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总裁到第一线基层管理员工之间只有五个层次。(3)有机化。有机的组织结构是指其类似一个生命有机体,可以自动、及时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而且更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经营环境。所以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向有机化方向发展。
二、转轨时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企业也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轨,这使得企业无论在体制保证、价值取向和经营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中国企业唯有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顺应管理创新的新趋势,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业务流程的创新。在传统计划经济下,企业的职责设置比较粗糙,管理环节之间缺乏明确的程序,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职工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企业转轨过程中,既需要对科学管理和行为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课”,又需要根据经营战略,对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动态更新,使企业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以及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都建立起合理的规范和工作流程,在整体上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并用书面描述予以明确和严格实施。尤其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引进,要求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对信息的编撰整理具有更高水准,通过合理设置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和信息流程,形成公司完整、健全的反馈和控制网络。ISO系列以质量保证体系为主线的认证,对有效实施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人力资源开发。企业转轨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活动需要在企业制度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关键是建设领导班子和带好职工队伍,在实践中培养高层经理具备创业精神和合作本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要抓紧实现企业高层经理面对市场竞争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德才兼备的领导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开发。通过必要的管理教育和激励措施,使企业的管理创新具备人力资源和管理素质上的保证。
(三)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要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函数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市场变量”函数;从不计成本消耗的粗放经营到建立计算投入、产出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投资回收观念;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到建立基于广泛咨询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从事无具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从对职工的形式化约束到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从眼睛向内练服从型“内功”到盯住市场练创新型“内功”和以市场开拓意识导向、满足顾客需求的“市场功”。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分工协作型经营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管理创新范文3
1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特点
1.1系统性
企业管理创新应具备系统性,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且主导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其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构成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并使得企业能够稳定运行。如果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则要适时的改变管理模式,从创新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系统的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在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1.2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阶段和程度都有一定的周期和范围,管理创新初期企业还只是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或是引进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但随着管理创新的逐步深入,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会发生极大的转变,最终形成所有员工都会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依靠员工来解决,使得管理创新更为人性化。企业在管理创新中也要依靠每一个员工来完善管理创新,每一个员工对管理中的创新内容都有发言权,这也体现出管理创新的全员性。
1.3变革性
管理创新的变革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中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在许多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创新的实质就是变革。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管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创新,必须从管理的各角度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如: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股权管理制度等,从企业自身的各个利益体出发进行变革,创新过程有时往往会触动许多人际关系和个人利益,但如果企业管理不进行变革,日后必将为市场趋势所淘汰。
2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偏低
现今,我国的各大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或智囊团,其主要负责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商机选择、企业产品的制定和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调研,或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几年后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生产效益大幅下滑。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没有创新意识,管理工作不愿放权,想开展的创新模式或方法不被领导接受,造成创新意识受到严重的压迫和排斥。主体创新意识受限会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降低,并且也制约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预见能力。
2.2创新氛围不足、环境不理想
氛围和环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由于企业受体制或管理模式的束缚,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创新很难得到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创新意识的发展。企业人员对管理中的创新理念认识不足,人员传统意识超过了创新意识,这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障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略有提高,但受法制水平不高、政策不平衡、政企不分离等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创新环境很难到达理想程度。
2.3创新目标不明确
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对象,这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管理中通过创新来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一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目地。而现今,企业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创新目标,创新主体不明确,客体盲从,很难达到管理上的创新。创新目标不明确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创新服务团队,管理创新目标模糊等,虽然政府一直在推动自主性创新或知识理念创新,但相应的辅助服务和政策较少,造成企业创新目标的不确定。
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3.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分析发展方向、经营方向、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其能够准确的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同时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市场变化和经济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的基础,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应进行创新,准确的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战略管理目标的建设阶段,必须要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吸收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目标。
3.2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
运营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以及服务,全面的实行组织、控制、计划等工作的创新,改变企业产品的运营流程,减少运营成本的支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产品的服务理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运营管理创新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不易,这主要是受企业自身条件、运营模式、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制约,要想改变必须从自身的发展模式出发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运营管理创新应具备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多样化是指产品种类、市场渠道、销售战略、服务模式,而专业化是指运营流程、生产技术更新、成本支出,创新运营管理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在市场的地位。
3.3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管理创新范文4
(一)管理创新的内在原因
1、人的心理活动特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若干层次,而获得适应第一层次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是无限多的。所以,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所分别产生的具体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这成为人们不断追求创造新的满足物以期满足这些无止境欲望的根本原因。
2、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强化的过程,当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方面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会突显出来,成为追求创新的动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显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伴生的是对社会、对组织的强烈的责任感,这会在创新主体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促使创新主体为了这崇高的对社会、对组织的使命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去从事创新活动。
(二)管理创新的外部原因
1、企业管理要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但不论什么模式或什么方法,根据形势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所谓“管理无定式”。这是从大的方面讲的,而从某一企业来说,由于它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千差万别,因而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可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各个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对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
2、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利用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变化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因此企业管理必须改变老一套的做法,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加快开发产品的需要。3、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销售,这就要求企业创建新的组织结构,运用新的服务和销售模式,采取新的管理策略和程序,使管理组织能够灵活应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的变革和改进,帮助企业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管理创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有重大作用。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标上得到反映,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数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体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一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前者,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后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无论是提高当前的经济效益还是未来的效益,都是在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二)稳定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只从管理层级制这一创新来看,用来管理新型多单位企业的层级制,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集团的限制。当一名经理退休、升职或调离时,另一个人已作好准备,他已受过接受职位的培训,因而人员虽有进出,其机构和职能却保持不变。这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也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三)拓展市场、帮助竞争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和市场拓展时,将遇到众多竞争对手。因此,这一竞争过程实为多个博弈对象和动态博弈过程。企业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最先获得该博弈的胜出,这个解无非是在预见对手们的相应对策条件浅谈企业管理创新杨韬(江苏省邮政公司计划财务部,江苏南京210066)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创新,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管理创新的原因及其作用,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关键词:管理创新;原因;作用;途径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8)04-27-03管理探索-27-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4月号下寻找出最佳的、新的市场策略和运行方式。(四)有助于企业家的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的产生,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掌握于专家的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推动企业更健康地发展。企业家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因为对企业家而言,企业的存续对其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必然关心创新,关心管理创新,因此,企业家们往往成为重要的管理创新的主体。以上几个方面不过是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的诸多具体作用之一,但足以证明管理创新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一般认为企业管理创新就是指对企业生产要素和管理职能在质与量上实现新的变化或新的组合,以提高管理整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创新就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思维创新直接地表现为一种创新性思维活动,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经营的创新,它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效益,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思维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即浓重的小生产意识、经营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组织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识、管理决策上一人做主的局面。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观念,即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和机遇感、培育和维护企业形象意识、严格成本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确立名牌战略意识、强化危机管理观念、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顾客即上帝”的现代文明经商观念等等。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三)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作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组合,开发人力资源;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等。
(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五)市场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靠市场创新。(1)产品策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要树立产品的整体概念。要设计开发并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并提供恰当服务的适当产品,要遵循产品技术创新的原则去开发与设计产品,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构想一代”。同时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任何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管理能出效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但现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人还不熟悉管理的知识。(2)价格策略。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大中型定价的策略中,艺术的成分较科学的成分比重大些。单纯靠降价做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其实,我国企业在定价时完全可以采用多种定价策略,只是在选择定价策略时要遵循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要参照市场上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价值来综合定价。(3)渠道策略。在分销渠道的选择上,我国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着以传统的营销渠道为主,分销渠道众多,渠道相对较长且信息反馈较慢,造成费用较高,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实力来选择渠道策略。要重视运用促销理念来开发管理市场。要做好经销商选择、经销商市场运作管理、经销商贷款管理等工作。这里很重要的点是,要促进制向规范化发展,要逐步向佣金制过渡,同时,通过统一管理加强与零售商及客户的紧密联系。(4)促销策略。在促销策略的选择上,重点是切记不要迷信广告。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想通过广告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但其广告的定位却存在着只注重扩大知名度,而不能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偏爱度并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缺陷。企业管理创新应是一项包括管理思维变革、管理行为改造和管理效果提升三大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管理思维变革是前提,管理行为改造是主体,管理效果提升是标志。这三项内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紧密联系,形成有机体系共同作用于整个管理创新过程。
结语:管理创新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在竞争中不断促进自身发展,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现军.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10).
[2]刘宏.管理创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01).
管理创新范文5
【关键词】科学技术 创新 管理
一、科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是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神经中枢”。科技管理创新有助于在科技活动的目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科技工作进行的怎么样。科技创新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科学精神,使得科技应用应用到实处,科技成果又为知识和理论找到实践的依据,也为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科技管理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科技创新使得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越来越显示出主导作用,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的先驱,它能够很大意义上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科技管理创新体系科技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其自身的位置和管理职能决定的。
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该注意的方面
作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就如何加强管理创新的实际操作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以人为本。任何社会行为都离不开人类,所以人永远是科技管理的重心所在。人是科技活动中最活跃、最关键、最宝贵的因素。每种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和领导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是我们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断激发参与从科技活动的人的科技创新能力,集成他们的智慧,开展有序而富有成效的科研活动,从而实现科研目标和产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要考虑共同目标和利益.还要考虑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可能不相同的事实.从而使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将小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将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作为工作的重点,为培养一流的人才创建环境和条件.制定能够留住和吸引一流人才的特殊政策和措施放在重要位置,让培养的人才能够安心为我所用,形成良性循环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某一研究领域的世界一流人才都在此,也就标志着我们的研究水平处在世界前沿。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通过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保护好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研究单位的改制。一个好的科技管理者除了要思维敏捷,还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遵循科技发展规律.鼓励被管理对象科技人员和科技事业进行科技创新.并促进相应取得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事业的创新方面只有取得了重大突破,社会经济也才会有大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创新,也是科技管理上的创新问题。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不能老是效仿国外的,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科技的创新。原有的国有企业可以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让机构能够变成直接去面对社会,让社会进行优胜劣汰,使得研究所能够使自身成为一个“优化”面向市场的主体。技术的创新不仅仅是实验室,国有大企业也要参与进来,建立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博士后流动站,要致力于对科研开发和开拓市场营销人员的激励、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3)审时度势,宏观调控。国家管理部门在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上要加强国家的宏观控制。管理部门必须要能够形成有效机制去突破一些关键因素.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在管理体系上为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以便能够集中力量。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更好去实现对科技活动的宏观控制和微观调节。管理者必须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够用于开展科技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国家现有的科技、经济基础条件都很有限,不能跟发达国家相比。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审时度势,及时、准确地调整和确定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需要,不可跟风走,国家急需的项目要作为重点去进行研究。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国家一些重点发展领域.通过组建独立的国家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把不同的行业结合起来,加强对跨学科跨领域以及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律的研究以组建成重大专项课题攻关组,那优秀的人才汇集到一起,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以满足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加强对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界定和研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有限的经费和人力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
(4)坚持制创新。所谓的体制就是资源如何进行配置,所以只有好的体制,资源配置优化、合理,创新才能顺利进行,创新成果才可以顺利转化。假如体制不好,那么资源无法或不能优化配置,创新也无从谈起。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去配置资源,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所以科研单位在体制创新上,必须坚持。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科研“招标课题制”,该思路已被证明是非常可行的。通过招标、招聘制,进行人才的优胜劣汰,同时也能够为科技人员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不正之风,开后门现象从人们眼前消失。同时奖励制度也要不断完善,人员的职称晋升、级别评定、各种奖励都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贡献,不能走关系,送礼。设立岗位津贴并拉开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使少数有作为、贡献大的科技人才能够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并较大幅度提高生活待遇.推动科研创新。
管理创新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信息技术;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引领着企业的管理技术随之发生改变,管理理念要不断创新,管理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管理理论、企业事务和经营思想也不断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并创新管理思路和理念。
二、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观念创新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企业想要实现管理创新,最先要做的就是创新管理观念。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注重观察新事物,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全球企业管理创新当中都要注重融入思想,所以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
第一,强调信息重要性的思想。目前世界范围内信息水平不断发展,只有随时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够准确掌握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思想观念。
第二,加强能力为本的思想认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极高的应变能力的要求,企业要从之前的以物为本转化成现代化以能力为本的发展模式。
第三,重视企业伦理思想。在之前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阶段,企业经营所追求的最大目的是实现尽量大的利润,对企业伦理比较忽视。企业一味追求利润增长就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种情况就违背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根本原则,所以要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强调伦理思想,加强企业的道德管理核心与构建,保证企业顺利经营。
三、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第一,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想要实现企业的创新管理的关键就是使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建设,这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问题和内容。所以,企业要加强并改变思想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完善企业资源,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实现企业的和谐平衡的管理。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强制的力量进行控制,要应用创新的方式研究并分析员工的心理,引导并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是有较强组织性的集体,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发展,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和谐平衡的观点,实现各个组织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效益。
第三,强调企业组织运营方式的转变。现在,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企业内部资源实现,要尽量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通不受地区和环境的限制,要强调企业团队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作用,要融合多方面力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及时掌握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使其合理地融合补充,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当中的竞争地位。再有,想要创新企业管理,还要突破组织的局限性,在经营管理企业的时候,要强调和外界环境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现代信息社会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做法之一就是要突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
第四,实现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企业管理过程中营销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过去的企业营销当中,企业的分销渠道长,信息反馈的比较慢,这样就需要企业构建网络化的营销模式,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的方法,加强企业营销能力,提升销售反馈速度,它还能够转变企业整体的营销模式。之前企业一般使用一对一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成本投入高,企业运营资金压力大。现在,电子信息网络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当中都有所应用,可以在企业营销中实行网络化营销,加快企业产品的消化,完成一对多的营销模式的构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信息网络当中,企业能够缩短和消费者的距离,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设置个性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设计。通过互联网络,企业能够大面积地宣传自身的产品,还能够及时地搜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源,这样企业在网络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实现了管理的创新。
第五,企业管理要实现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所遵循的准则规范就是企业的制度,有领导,内部管理,经营模式和经济管理等多项制度内容。想要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就要提升企业制度的建设能力,不断完善并创新企业制度实现制度的提升。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当中,企业制度面对很多问题,信息变化速度很快,企业的制度需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内容才能保证经营,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管理制度才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业想要创新管理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企业的定位。企业要对传统的分工进行调整,不断满足企业的需求变化,构建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再有,因为知识体系的变化会随着信息内容的发展而变化的,知识结构也会因此而进行调整,企业就要及时组织员工参与学习和培训,强化企业制度,只有创新发展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并且,创新企业的相关制度的根本基础还有一项就是保证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这样就说明想要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要加强完善分配制度。
想要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就要改变思想,创建条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转变,构建和谐平衡的企业管理环境,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实现,它直接影响着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企业经营保持明确的管理理念,要根据先进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只有细致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才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构建企业的信息和网络建设,实现企业制度的根本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只有实现企业的发展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成功,创新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够充满活力的经营,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才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只有竞争能力够强的企业才能够稳固自己的行业和社会地位,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企业能够良好地实现创新,才能够实现未来的稳定经营,创新是帮助企业发展,完成企业定位,实现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28-29.
[2]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