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诗范文1

文:清瘦的雨

又是金黄托起累累的秋,那秋蝉明亮的歌声还婉转在树的枝桠上,深情依旧。而树叶却作别枝头的风光,翩然落下,但叶落归根,浅醉安眠在大地的怀抱,这其实是一种宿命的轮回,也是最好的的归宿。你看它来去如此自然,连在风里那份依恋的飘逸也是自然的。

一叶知秋,叶的回归让你感觉到秋就在你的唇齿之间。不谈一棵秋天的树的情怀和姿态,单就那一场场轻巧纤细的秋雨,就更让人感觉到秋意就在你的眉梢,顺着你的发丝沁入你的心脾深处。小雨打湿了青石小桥,打湿了斑驳的落叶,打湿了低飞啾鸣的飞鸟,也打湿了伊人的薄衫。那一丝丝的凉,只要轻巧的一个哆嗦,便顷刻坍塌在肌肤的每一个毛孔。秋,用一场场深入浅出的雨的表演,向我们的心魂缓缓走来。在散漫,悄然,不经意间,送走了夏的狂躁和温情,留下了清爽和凉意。

触摸秋的脉搏,我们立马就感受到了丰收的跳跃。那醉弯了腰的稻谷和高粱,在秋风的欢送下,摇摆着肥硕的身躯,连散发的清香里都堆满了笑意。那金灿灿的黄,火炎炎的红,不带任何的羞涩,饱满的不可复制的成熟的身板,就这样被涂上水彩,挥毫于时光微颤的手指。当收割机的轰鸣从你的耳畔穿过,你就会听到农民笑声的和弦。那是独属于秋天的旋律,独属于秋天的色彩,独属于秋天的华韵,你会惊诧于没有“喝酒”却也醉得如此酣畅。

昂起头,秋天的天空,如此的澄净,湛蓝,一朵朵白云,像蘑菇一样在你的头顶长着。当你闭目一个深呼吸,那调皮的蘑菇顷刻就变成了“苔藓”,让你寻他不着。经年在天空穿梭,他看得见花朵从羞涩的情窦初开到凋落的沧海桑田;看得见河流从欢快的潺潺而歌,到痛苦的干涸哮喘;他看得见小鸟从破壳而出探寻世界到羽毛渐丰展翅翱翔。甚至他看得见白茅草的胡须,一年复一年的向地下更深处长去----这样盎然的风景,在云的舒卷自如中,慢慢的流动着,如诗如画---

如诗范文2

早就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果然名不虚传。在阳朔呆七八天,真想赖在那儿不走了。

在火车“哐当当……哐当当……”中摇晃了一天一夜,又转了两次汽车,终于到达了阳朔,一路劳顿,满脸倦容掩不住我们兴奋的目光,大伙儿都瞪大眼睛打量这座慕名已久的小城。华灯初上,小城静静地躺在祥和的氛围中。

阳朔的第一印象――恬静

2

坐在汽车上,晨风温柔地拂过面颊,沿途飞过一座一座珍珠一样圆润的小山。玉带般的河不时出现在眼前,又消失在峰回路转中,常常是山阻水拦疑无路,结果是“柳岸花明又一村”。

我们的目的地是那座神秘的月亮山。山腰被大自然鬼斧神刀雕刻出一轮圆圆的月亮,在周围山与树的掩映下,绕山脚一圈,可以惊奇地看到从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不同形态。

无限风光在险峰,月亮山最美的风光依然是在峰顶。站在仅容一人立足的山尖上,天高地阔,云淡风轻,千里河山,尽归眼底,顿觉一股“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涌动在胸怀。

妙趣横生月亮山――神奇!

3

乘橡皮艇漂流,惊险而刺激,而在阳朔乘竹排漂流,别有一番情趣。竹排缓缓地漂流在玉龙河上,脚放在清清凉凉的水中,躺在竹椅上,满眼青山绿水,没有山缝中穿梭的紧张,只有渗入骨髓的舒缓,仿佛聆听一支悠扬的小夜曲,好不惬意。偶尔,竹排滑过滩头,激起浪花千堆雪,也会引来我们兴奋的尖叫声。

天有不测风云,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河里,雨滑过头发打在我身上。雨笼罩着山,雨笼罩着水,雨笼罩着世间小小的我。 心随着悠悠碧波而荡漾,呼吸伴着雨的旋律而激动。我想击水而歌,却只是闭上眼睛,悄悄地溶化在梦幻般的仙境中,贪婪地吮吸着天地间的灵气,恍惚已化为山间一片被雨洗净的树叶,水中一圈小小的涟漪。

漂流玉龙河――舒爽,

4

对于陶渊明笔下那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很多人都心驰神往。如果人间真有这样一块土地,你信吗?那儿有穿山而过的小洞口,那儿有凤尾森林,仙乐飘飘,那儿的桃花终年不败;那儿的姑娘会将糯米酒送到每一位远客的唇边;那儿就是阳朔的“世外桃源”。

走过“桃源”嗄吱作响的风雨桥,就似走过了风雨飘零的短短人生。在这个远离尘嚣的世界里,所有的悲欢,所有的叹息都已随风而去,流浪的心徘徊着,久久不舍离去。

感受世外桃源――仙境,

5

漓江素有“小三峡”之称,坐在漓江的游轮上,不由想起了三峡。

漓江的水很绿,秀气,三峡的水很阔,霸气。漓江的山是独立的,拔地而起!三峡的山是连绵的,迤迤逦逦。漓江的山精巧柔顺,如一位位清新靓丽的少女,婉约动人,三峡的山梭角分明,像一把把插向长空的利剑,气势雄伟。

细品漓江的风韵。两只展翅欲飞的蝙蝠忠心耿耿地守护在江边,为游人析福。一位身背小孩的惆怅地站在江边,望穿秋水。哪位粗心的大臣贪恋漓江的美景,竟把朝笏也遗在了江边。

漓江最负盛名的要数“九马画山”了。偌大的一面山壁被风雨雷电精雕细刻出的九匹马,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可惜我只数出来八匹马,不知还有一匹马藏在哪儿?

畅游漓江山水――雅气,

6

阳朔旖旎的风景实在是太迷人了。且不说那株占地盈亩,岁愈千载的大榕树:让我们浑身涂满烂泥还能开怀大笑的泥浴,单是那汇聚了历代文人墨宝与自然奇石的山水园,中西文化碰撞而生的西街就足以让我流连忘返了。走进令人目炫的聚龙潭大溶洞,如同步入了传说中的水晶宫……

玩够了,也别亏待自己的嘴。桂林的米粉,清补凉,龟苓膏,螺蛳酿,光看就已经赏心悦目,更别说吃了。

阳朔如诗如画――醉人1

如诗范文3

嵊州市雯雯艺术培训学校  三年级

赵海宁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我的义子去公园欣赏春天的美景。我和义子关系很好,经常带他出去逛逛。

去公园的路上,旁边也有春天的景像,比如:柳树长出淡黄色嫩叶的柳丝,小草从厚厚的土地里吃力地钻出来等等。

如诗范文4

——题记

也许爱与被爱都是一种纠结,不经意间都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迷失了方向,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动作,像是一份传达某种意思的信息,哦,其实是一种错误。

也许爱与被爱像是一种隐性的毒药,一步一步侵蚀着内心,心很小,装载的却全是沉重。无法揣摩的偏偏不甘心,其实不甘心的又是什么,是自己曾经的付出:金钱、信任、时间;期待、泪水、执着。原来害怕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智者说:孩子,放开吧,给爱一条生路。

我说:不!爱,会给我一条活路。

等待,不会悲伤,内心就会充实,心,空虚了会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有句话说:“想你,是悲哀还是安慰。”即使是泪水填满悲痛,也会自我安慰说:背后的眼睛不只一双。

身边陪伴的人,不一定是爱人,然而又甘心这样的陪伴着,像是只有一种信念,一生只想为一个人付出,哪怕不是真心爱的人,这像是一条定理,自己都无法去改变它。上帝造人时,也不知道爱会如此。

朋友说:豆芽在萌芽的时候已经死了。

我说:哪怕真的萌芽过,死了又如何。

越是爱的彻底,越是输的纯粹,怀着积蓄千年的柔情,寄托在回忆里蜷缩的一抹思念中,谁也灭毁不了执着不悔的信念。爱情单纯的如游丝般不可触壁,轻轻然,即使斗转星移,即使物是人非。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伴着音乐,伴着情绪,伴着相思的青鸟,飞舞悠然,一人独奏。

这优美的曲子让人陶醉,给人幽情,抚人心酸,动情不已,迎着掌声圆满落幕。

而爱情……

如诗范文5

清晨,从温州来到永嘉。随便找了旅馆住下后,马上出发去小镇。楠溪江沿岸小镇甚多,而且大多是古镇。我们计划,今天要去林坑、苍坡、岩头、芙蓉四个村子,准备第一个采访林坑。因为今天要住在永嘉,所以路程排列从远处向近处推进。

出了永嘉县城不久,就看到了楠溪江。

永嘉山清水秀。车子拐过几个弯后,我们就看到了山,山是青色的,有形。靠左边的是三个类似莲花瓣的山峰,非常美丽。靠右边的是一个人头形的山峰,有点儿像变形金钢的头。山下是一片长势非常茂盛的庄稼地,地里有一座古老的房子,透着沧桑。我们以为这就是芙蓉村――今天我们即将拜访的古老村落之一,听说那个村子就是因靠近三瓣莲花峰而得名的。一打听,却不是芙蓉村,而是南岩村。在这里生活,真有点得道成仙的味道。

从南岩村走过不久,就看到了楠溪江。

太美了!简直就是一幅画!

只见大山之下一条清江、片片沙洲,间或有小竹排飘过。楠溪江素有“三十六湾七十二滩”之美称。岸边风吹树影轻拂,淡雅无声,好像一下子回归了大自然,又好像一下子返璞归真。我似听见南朝大诗人谢灵运在吟诗:“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垌郊。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谢灵运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创作了他的山水诗。当年他政治上不得意,被放逐于此,遂成就了他的山水诗作,并得以流传千古。更有他的狂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分一斗”流传于世,遂有“才高八斗”之成语。难怪谢灵运有如此的才气,楠溪江这里就是让才气涌现之地。有这等山水,才会有这等才子。

我发现,在楠溪江沿岸,凡有山有水的地方,必然有古老的建筑。没有了古老的建筑,只剩下山水,便让人感到缺少些许人气。在这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可谓和谐统一。楠溪江到处是古民居。就是这么一段带沙丘的江水,又是我们随机下的车,并没有刻意地寻找景点,就有山有水有民房。民房檐上像江浙一带通常见到的那样,挂着几个大红灯笼,洋溢着喜庆的色彩,也给这一片青山绿水点缀出点点鲜艳。

这时,一只竹排飘了过来,竹排上放着橙红色的什么东西,远远地看不清,只感觉色彩很艳丽。背景的青山,近处的碧水,一只小小竹排在江中游走,顿使画面生动起来。

我们在楠溪江畔流连了好一会儿,才上车继续前行。

楠溪江沿岸坐落着很多古老的村落。这一条江水,也可以说是浙江省一条重要的文脉。有资料说,楠溪江畔之所以有诸多古老村落,是基于几种关手每家每户兴旺发达的考虑。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是其一;由于楠溪江在浙东,靠近大海,每年夏秋之交,常有台风暴雨侵袭,古老村落在选址时,一要考虑建村于高处,二要考虑濒临“腰带水”。古时把河水分为“反弓水”和“腰带水”,人们认为“反弓水”留不住,不利于人的生产生活。即使有的古老村落建在“反弓水”上,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化“险”为夷。这是其二;地域偏僻,便于避祸,这是其三;楠溪江虽然不长,但是曲折蜿蜒,地形丰富,相隔不远之地,气候竟然也有较大差别,小气候良好,这是其四;其五当然就是有山有水,景色优美,适于人类居住了。

楠溪江有如一条彩练,把那些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老村落像一颗颗明珠般地串了起来,这些明珠便由此嵌在了江水两岸,虽然古老,却仍然熠熠生辉。

净顾上欣赏美景了,没想到走错了道。哪里知道这里有两个林坑,从福佑一下子就走到岔道上去了。虽然是走错了路,可是也有收获,那就是边走边看楠溪江。我们看到了楠溪江的多种身姿,无论是缓淌还是激流,都是那么清丽可人。楠溪江是瓯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永嘉县西北部溪下乡的大青岗,海拔1271米,在清水埠汇入瓯江东流入海,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2429平方公里。楠溪江水三分之二穿永嘉而过,我们走永嘉的古镇,可以说就是沿着楠溪江走。确切地说,是由楠溪江给我们引路――虽然此刻引错了。这条道刚刚修过,路况很好,也难怪我们走错――太好走了,不知不觉就一直走下去了。路上时不时地停下来欣赏楠溪江、拍照楠溪江。在不同的地方,楠溪江有着不同的风韵。在深山里,清澈的江水哗哗流去,无人欣赏,无人叫好,但它依然有声有色地前行。有树枝向下轻吻着水面,那种爱意,那种恋情,很让人感动,更有一番野趣在其中。最让我意外的是,在一片山野之中,竟然看到一座基督教堂。白色的教堂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之中,肯定很有年头了。那里几乎见不到什么人,怎么会有教徒去做礼拜?可是这座教堂分明刚刚修葺过,很整齐。这也算做一奇吧。

就这样走了下去,一直到再问路,才知道走错了。这时已接近晌午时分。从原道返回,再到福佑,已是正午。从福佑到林坑还有二个多公里山路,而且据说路况不太好,我们决定放弃林坑,马上去下一个目标――苍坡村。

我们似乎是专为看楠溪江才走错道的。

楠溪江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温柔多姿,清丽典雅。可是,没有想到,就在我们离开楠溪江之后仅两个多月,楠溪江就一改恬静内敛的性格,突然变做了暴君。

去年8月12日晚8时,14号强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石塘镇登陆。“云娜”――挺温柔的名字,却具有极强的破坏力――登陆后,突然改变西北向的移动路线,转头向南,直扑西向,穿过永嘉,冲向丽水市,使永嘉县遭受了一场大水灾。著名的风景线楠溪江沿岸十多个乡镇笼罩在一片之中――强台风引来的是大暴雨,长达17个小时,雨量高达600毫米,历史罕见。秀美的楠溪江变得面目狰狞,暴雨、山洪、海潮汇聚一起排山倒海般涌来。在此危急时刻,县委、县政府全力组织抢救。就在我们走过的福佑村,楠溪江的洪水眼看就要破堤而入时,县委书记亲自指挥全村群众迅速转移到高处。当日夜里,洪峰终于越过堤坝,淹没了村庄,由于转移得及时,全村无一人伤亡。

就在“云娜”即将登陆之时,永嘉东皋乡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女干部奉命赶往她所联系的村,去组织群众转移。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随时都有被刮下山涧的危险。女干部一路走,一路吓得直哭,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洪水到来前赶到了村庄。全村老少都十分感激她。

如诗范文6

在《考纲》“发展等级”中,对作文“丰富”的描述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前者不必多言,后者耐人琢磨。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这句话,言简意赅,点明了形象与意境的关系,道出了二者的本质联系。

(二)

“形象丰满”主要关涉到两个方面。

其一,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形象要立体,个性要鲜明。

在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中,形象作为主体。在事件中,我们要选取多个侧面表现该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从而彰显主题。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我的老师》(魏巍),文章选取六七件小事,将蔡芸芝先生的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跃然纸上。

在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中,形象主要作为论据。我们要选取与观点(或分论点)相关的某个侧面,或概括例举,或深入分析,找出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论述支撑观点。

【示例】

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这是2004年福建卷作文《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片段。这一语段,写出了宋江骨子里的“忠贞”。概要选取了五个小例子,多个侧面,可谓形象丰满,人物得以站立。

其二,从文章明理、抒情、言志的角度看:要有所凭借(景、物)。

作文如人。如果说,文章的神――思想、眼――题目、骨――结构、肉――材料,那么,还需“衣――形象(包装)”。 即赋予抽象的情理志以形象的载体。一句话,虚则实之。

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我们作文时,不妨或用类比,或用象征,或用隐喻,从以下方面做点尝试:

(1) 大小标题的形象化设计

【示例】

蓝色蛹・金色蝴蝶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这是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当年的话题是“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作者写了她与后母的感情由远而近的故事,试想,如果文章不借助于蛹挣脱束缚、化蝶这样的形象类比,这类题材如何写出新意?

(2)文章脉络的形象凸显

再看2004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是“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示例】

生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风,可以穿越荆棘》片段)

文章用“风,可以穿越荆棘”穿插人事,形象地阐述了“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二者的关系。

(3) 阐述情理的形象化运用

以“成熟”为话题。

【示例】

珍 珠

苏武,遭遇如此横祸,被匈奴囚禁数十年,但他的忠诚反而更加受人尊敬。

一粒沙落入蚌中,给蚌带来巨大的痛苦。然而蚌用血与泪浸泡他,用嘴唇舔舐他,最终锤炼出一颗润泽的珍珠。

苏武的成熟,发生在沙粒落入蚌中的那一刻,经过了血泪滋润、心灵抚慰,最终发出珍珠般的光芒。

成熟,是生命书写的坚持。

(学生习作片段)

这里用珍珠的成熟来类比苏武的成熟。借形象说话,道理生动。

(三)

我们再来说说“意境深远”。“意境”指的是意象的整体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氛围。要达到意境美,重要的不只在于逼真无误地刻画实境,而在于实中蕴虚,象外传神。从而展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认识。

大家看,以下角度是否对你有所启发。

(1)画面的渲染组合,层次清晰

从“境”的空间拓展角度说,不妨借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中国画讲求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摄影术讲求取景(远景,中景,特写)都可借鉴来用。

【示例】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沈从文《边城》片段)

天空、渡口、树鸟,镜头转换,层次分明。

(2)选材的底蕴厚重,气韵自华

【示例】

夜空,比青天更苦涩。易安词云:“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试想,能有谁,又带着何种情愁,才会有这样一份心思,望那天空?而且又偏要在如此黑夜。他至少是苦涩的。回望,《古诗十九首》有:“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夜空,如此幽暗,却又为何,在这几点星光中,寻得这几丝滋味?以前读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观止矣,然而,青天,又何及夜空的苦涩!

(北京五中学生傅予习作《唯此夜空》片段)

如此,可谓诗中有诗,境中有境。

(3)情感的抒发表达,间接含蓄

【示例】

太多太多,这些在精神世界顶礼膜拜的先驱者们,这些在心灵净土上躬耕劳作的勇士们,默默地忍受黑暗的包围,清寒的袭扰。在铸造奇迹的同时却创造了无数人间悲剧。生命需要理解,生命需要沟通,莫使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006年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考场作文片段)

这“莫使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结尾含

(下转第47页)

(上接第37页)

蓄蕴藉,余影袅袅。

(4)语言的字斟句酌,凝练蕴藉

【示例】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史铁生《 我与地坛》片段)

这“剥蚀”“淡褪”“坍圮”用词多么形象,言简意赅,意蕴无穷。

(5)构思的疏密相间,虚实相生

我们还可以借鉴古代诗画虚实相生手法,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多给读者一点想象的空间。

【示例】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片段)

(6)诗歌的浸润化用,自是诗境

【示例】

她的颜色,如雾如梦;她的芬芳,如丝如缕;她的叹息,如诗如曲;在这雨中,浅了,远了,弥散了。微叹,在雨中幻化成一团烟气, 绕过我的指尖,拂过我的脸庞,只是低婉,只是迷茫……

你没有名字,虽然你是一把油纸伞,但那不是你的名字。 你从不知道是谁击打着你空旷的脊背,谁捏着你离群索居的指尖,谁在忧伤时躲藏于你单薄的羽翼,谁在明媚里把你遗忘。

(北京五中学生作品,《雨巷》改写片段)

我们还要从古今诗文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古今诗文,自应传承借鉴。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