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四个字的成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四个字的成语

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1

在下面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横行成为一个成语。

二、看密码,连古诗

下面20个成语后面有一个数字,代表这个成语中某个字的笔画数。你能把这些字都找出来,并连成一首古诗吗?并说出这首诗的作者。

生死离别(10) 背井离乡(10) 原形毕露(10) 青云直上(3)

寸草不生(9) 千钧一发(1) 岁寒三友(6) 一干二净(1)

枯木逢春(9) 衣锦荣归(9) 野心勃勃(11) 十万火急(4)

引火烧身(10) 来之不易(4) 竭尽全力(6) 春暖花开(9)

风调雨顺(4) 吹灰之力(7) 欲言又止(2) 栩栩如生(5)

三、成语捉“虫”

我们把成语里的错字叫作“虫子”。下面列出的每一个成语里面都有“虫子”,请把它们捉出来,并改正。

走头无路 出人投地 惹事生非 是不宜迟

张荒失措 地老天皇 形消骨立 销声灭迹

白碧无瑕 金璧辉煌 弄巧成绌 相形见拙

四、成语迷宫

下面的方格是由49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迷宫,以“畅”字为入口,以“影”字为出口,一共要经过16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组),且上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组)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的第一个字,每一个字都要用到,但不能重复。横竖都可以走,不可斜着走。你能走出去吗?

五、成语游戏

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各 亡 金 刀 足 雨 衣 丰 艹

六、成语谜语

(一)译密码,猜成语

下列每幅图都是由线条组成的,这些线条都是成语的密码,你能根据这些密码猜出成语吗?

(二)填趣成语“数字”谜

下面都是一些数字,请你根据前面这些数字,把后面不完整的十个成语补写完整。

1―独( )无( )

1,2,3―接( )连( )

1,2,5,6,7,8,9―丢( )落( )

2,4,6,8,10―无( )有( )

3 3 3 5 5 5 5 5―( )番( )次

1 2 4 3 5 6 7 8 9―颠( )倒( )

―( )上( )下

9寸+1寸=1尺―得( )进( )

七、成语回家

给“食”找座位。

饱食终日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1.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

2.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

3.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

4.吃饱肚子,不做事情。( )

5.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 )

6.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

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2

虫鸣如织。意思:虫子鸣叫的声音如织布般动听悦耳。四字词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常用词。四字词语的概念较广义,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一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词语构成: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来源:文章屋网 )

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3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滴水成冰: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冻手冻脚:形容天气寒冷。

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例:“这天寒地坼的冬季,正是伐木的黄金季节。”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十分寒冷。例:“他抡起大镐来象旋风似的,尽管是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还是满头大汗。”

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当黎明的曙色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

雪窖冰天:严寒的地区,含有严寒的意思。例:“汉使

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20—01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关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成语教学、指导学生积累、运用成语,不但能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成语,在课程中应用成语,让学生理解、体会并识记,进而运用的一个有机过程。成语的独特性让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作为智力能力发展、认知水平提高、道德水平形成的小学阶段,成语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成语教学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成语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成语是经过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我们通过这些成语的教学可以达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思想教育有其民族性和继承性,而我国的思想道德标准长期以来主要是受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支配和影响。虽然它们的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不可否认,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和品德。

其次,成语教学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对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有特殊效果。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第三,成语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成语为小学生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小学生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方法

成语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长,配合学生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成语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有这样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朗读教学法,即会意朗读。理解成语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几乎都采用两两隔开的方法教学生读成语,如“三顾/茅庐”“围魏/救赵”“绿草/如茵”等。因为这样的朗读听起来既整齐,又有力量。其实,有些成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思找停顿,例如“川/流不息”,这样读便于学生联想到“水不停地流动”。朗读是教学的一种常态,成语教学的朗读中要注重节奏,就能起到朗读的明显作用。

第二,意义教学法,即挖掘成语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准确的掌握成语的内涵,将四个字分解成一段话来讲解,就是将成语的涵义详尽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含义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比如,水落石出的教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第三、追本溯源法,即故事教学。如学习到“三顾茅庐”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学生听了之后定会记住,并且掌握了一段历史典故。“围魏救赵”也可以如此教学,诸如此类的成语不胜枚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成语教学能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恐怕成语典故的数量是最多的。掌握大量的成语就掌握了诸多的历史典故,也掌握了文化传统。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能力十分强,给他们认知大量的成语,无疑有利于文化传统的传承。

其次,成语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成语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成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理解、掌握的成语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所以,成语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小学汉语教学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除本民族的语言之外,如果再能掌握汉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到最新信息,引导人们参与市场竞争,而学语言的关键期是从小学抓起。少数民族小学生可以从一个字的组合,扩大到几个字的组合,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记起来很方便。汉字由几个字组合的占90%,为了便于记忆,也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记汉字,例如“坐”这个字的顺口溜是:工人排排坐土山。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背诵,并且对小学生来讲,这种记字顺口溜,更容易理解、背诵。在掌握和认识了一定的汉字外,还要理解每个字组合成词的含义。少数民族小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但对其内容不理解。例如:笑与容的组合,笑容:是指情感的体验,是内心得到满足的结果,它反映到人的面貌上。“容”指的是容貌,一个人的表情。这样一来,笑容,是人的表情外露。举一反三,通过多字的组合,掌握和理解更多词汇的含义。

汉语还有一种用成语就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成语是几个字的组合。最常见的成语多数是用四个字组合而成的。对成语的理解和翻译,少数民族小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分析,这样一来,成语就变成了另一种意思。例如:胸有成竹,如果逐字理解,就变成了“胸中有竹子”,但这和本意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这句成语的含义是:对某种事情的认识,了解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心中有数。“刻舟求剑”,被某些学生理解为在船上刻字,然后向船请求要剑。但是,本意是比喻某些人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等等。所以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成语时,不能逐字理解。有的成语从寓言或者是典故中而来,例如杞人忧天,五十步笑百步等等,采用讲故事的手法对理解成语也有一定的帮助,而小学的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这样更能理解成语。

汉语的读法是非常重要的,常见某写小学生汉字写得工整,但一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用一种声调讲话。怎样分清汉语中的声调,是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又一大困难。从我执教多年来看,这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会写,不会读,或者是发音错误等等,对交流思想起着阻碍的作用,时间长了还会对学习语言失去兴趣。在课堂上采用多读方法,课外多听,多说,多读,在脑海里形成这个字的读音。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克服只能懂但说不出来的毛病。在量词的应用上,少数民族小学生也错误百出,而在哈语和维语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就能表达出事物的多少。而汉语,在人、动物或事物之前都必须有量词搭配,对象不同所用的量词也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匹马、一头牛、一件事,这里个、匹、头、件即是量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多少,一匹马不能说成一头马,一个人不能说成一件人。而哈语和维语中只有数字和名词的结合就能完整表达事物的多少。如:人的前面加上确定的数字就可以了,所以少数民族小学生在翻译上往往忘记量词的存在,只在名词前面加上数字的多少,例如:“一个人”译成“一人”,“一匹马”译成“一马”等等。因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习惯,影响了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在名词前用什么样的量词,采取机械记忆和联想记忆法,可以正确掌握量词的运用,减少语法上的错误。

非四个字的成语范文6

一、文句表述不合逻辑

1.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这句话中,“饱尝”意为充分地品尝,而“尝一尝”意为吃一点儿试试,“饱”“尝一尝”不能相统一,明显用词自相矛盾,不合逻辑。根据全文看“饱尝”宜改为“饱览”。

2.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将近”修饰确数,“十余年”是约数,搭配不当,且有重复之嫌。该句可改为: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②不逢北国之秋,已十余年了。

3.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所谓“成语即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文句中“成语”一词让人费解,“秋士”充其量只能是词语。根据语境,“成语”宜改为“词语”。

4.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

“上桥头”是符合逻辑,“上树底”,就不合逻辑了,“上”宜改为“在”字。

二、文句表述语法有误

1.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介词误用,“向院子一坐”,“向”应该改为“在”。

2.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缺了介词“使”宾语。把“使作陪衬”改为“使之作陪衬”。

3.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语序不当,“特别地”作“清”、“静”、“悲凉”的修饰语,而不是“来得”的修饰语,应将“特别地”与第一个“来得”调换位置,在“静”和“凉”前面分别加上“特别地”。

4.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主宾不搭配,该句的主干是“嘶叫是家虫”不当,主语应改为“嘶叫的秋蝉”

5.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语序不当,划线部分应调整为:那一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多项定语一般按“属+数+动+形+名”次序排列)

三、文句标点使用有误

1.标点使用有误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该句子是一二段的总领句,分号应改为逗号。

(2)“江南,秋当然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句中第一个分号应为逗号,因为该分号前后两个分句属转折关系。第二个分号应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苏州上海杭州”、“厦门香港广州”两处,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都应添上顿号。

2.当用不用标点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这了字念得很高”中的“了”属于强调,所以“了”字上面要加一个引号。

四、文句关联词语运用有误

1.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只有缺少对应的关联词语,应加“才”。“最好也没有”也不合逻辑。改为: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才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才是一年之中最好的Golden Days。

2.“(看起来既细腻又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该句中“并且”、“还”都表递进,并列使用造成赘余。

3.“……中国的诗文里,颂扬秋的文字特别地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