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资源范文1
储户状告“VIP优先”
一年前,在福州市某银行排队办理业务的市民李治平,因为“无法忍受银行VIP客户插队”,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他认为,银行在窗口实行VIP优先的做法,涉嫌歧视小户,同时侵犯了其人格尊严。2008年5月,对这起全国首例储户状告银行VIP服务案,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驳回李治平的诉讼请求。期待已久的判决结果虽然是败诉,但这并没有动摇李治平的决心。最近,李治平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决定要把“捍卫公民人格平等的举动坚持到底”。到底是“VIP客户挤占了普通客户资源”,还是VIP客户没有享受到尊贵服务,分级服务开始挑战银行业的管理能力。
据了解,福州市的部分银行网点,几乎所有的银行营业网点都开设了针对大客户的服务。通常这种VIP客户可以享受到的优待是:可以优先办理业务和减免一些业务的手续费用。一位知情者表示,自从去年有人状告银行,质疑VIP优先以来,福州市许多银行网点都采取了一些措施,规避在对VIP客户服务过程中给普通用户带来的误解。
银行方面始终强调,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考虑到VIP客户给银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依照民法的等价有偿原则,银行给予VIP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程度上的优先权,并在专门储蓄业务窗口张贴告示,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也符合银行业的惯例。通过提升服务,吸引优质客户群,银行可以从这些客户身上得到更多的回报,银行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也是理所当然。
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中国区总经理刘晓葵认为,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分级服务应该分为普遍服务阶段、分层服务阶段以及激励服务阶段。“事实上,之所以有些客户会感到不满意,是因为目前很多银行的普遍服务阶段还没有完成就转向了分层服务阶段,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多所谓VIP客户挤占了普通客户的资源,同时也造成服务VIP客户的高级经理人的人才缺口。所以根本问题就是改善普通服务。”在刘晓葵服务的银行客户中,他们大都认为VIP客户的需求和普通客户会很不一样,但是调研结果让很多银行都感到吃惊的是,VIP客户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同普通客户的差别并不是很大。这就说明,目前银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普通业务服务。
医院频推VIP
从去年开始,众多VIP贵宾厅进驻大医院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争议,据报道,这种与手机VIP客户挂钩的贵宾待遇除了提供“尊贵候诊环境”外,还包括直接挂号、预约专家以及手术费优惠价。有质疑者认为此举大有冷落普通患者之嫌,但实际上,类似的VIP服务并不鲜见。从众多的VIP候机(车)室,到某些办事机构占半数以上的VIP营业窗,再到某些银行开通贵宾客户“专享就医服务通道”,承诺提供所谓的“专家号以及优先诊疗权”。
在今年两会上,有担任三级医院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三级医院应该专注做高精尖的医疗服务,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事急危重症的治疗,允许收费价格上浮。”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说,大医院不能光搞特需服务和高档服务,“大医院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体现公益性,如何发挥积极性。搞一点(特需)是可以的,但公立的非盈利的三级医院不能游离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之外。”关于公立大医院以VIP病房为优质服务的卖点,他说,“在一个病区里面搞VIP病房,说得不好听,就是在恶化医患关系。”
公共资源范文2
一、全力保障“六大”建设项目。凡“”建设项目,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按照“绿色通道”和“特事特办”的工作思路,提前介入,超前对接,优化作业,为招投标各方主体提供全方面、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对重点、重大项目交易中心领导更是带头跟标,上门服务,现场服务,与招标人共同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促进工作配合、协调更顺畅。切实做到不让招标文件编制出现差错、不让开标评标组织发生失误、不让质疑投诉发生,最终不让“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发生延误。截止6月30日,共组织实施“六大”项目工程招投标7个,总投资8677万元,中标金额7167万元,节约资金1510万元,平均节资率17.4%。
二、全力以赴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交易中心以第三次创业(挂牌成立-网上招投标)精神,积极建设电子评标系统,并自我加压,进一步探索建立集电子招标、投标、评标和电子监察、网上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网上服务平台,以期提高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尽最大努力实现科技防腐,真正实现全程无纸化绿色交易。通过非常之举,整合各科室骨干力量全力快速推进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建设工程标准招标文件版本的固化编制,“会员库建设”、“电子评标流程”两个重要环节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整个系统预计在10月份上线试运行。
三、始终保持三项业务工作健康有序运转。
(一)工程招投标方面
(二)政府采购方面。
公共资源范文3
关键词:公共财政;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
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带有浓重的转轨经济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增加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引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随着计划经济时期被人为控制在各行政区划的人口的解禁而增加的流动人口。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本来隐性的城市公共资源短缺很快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城市公共资源短缺的集中爆发从大城市逐渐蔓延到中小城市,并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水务问题、公共交通、垃圾处理、供暖问题、城市管网建设等。各城市在极度被动的状态下开始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的城市公共资源供给的攻坚战,但政府很快就发现这是个无底洞,政府的投入永远无法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公共资源需求膨胀,政府开始寻求其他的途径提供公共资源。在这方面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体制)模式。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是英国撒切尔时期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在国内较早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是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公用事业研究。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在我国可参照的经验不多,更无可直接引用的案例,天则的公用事业研究也是边理论边实践,至今已有一些正待检验的案例。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从理论到实践尚无比较成熟理论体系和可操作性规范。本文尝试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而这恰恰是进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城市公共资源内涵(本文所讨论概念的界定);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的范围界定;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内涵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界定
城市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以及由政府作为供给主体,被全体人民共享并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特征的、城市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与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
(二)公共资源的特点
城市公共资源属全体人员共同享有,一个物品是公共资源,必须有以下特点:
1.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所有权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部分成员和全体成员所有。它同时存在多个使用者,每一个使用者不存在竞争性,具有公共性质。
(1)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一个使用者使用公共资源不会引起另一个使用者的效用减少。公共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全体人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公共资源的外部性。一旦公共资源遭到破坏时,对其他使用者来说会产生一种额外支出,例如,同使用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用户,上游企业排放污水必然会影响到下游居民正常生活。
2.公共资源具有稀缺性。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资源丰富,人们认为公共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的剧增,人们才认识到了公共资源的稀缺也在日益增加。
3.公共资源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一旦某项公共资源受到破坏,将影响到公共资源的整体价值。如城市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会降低城市的整体价值。
4.公共资源价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评价公共资源价值不仅偏重于其经济价值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偏重于对其公共资源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即公益性的评价。
城市公共资源具体包括:
1.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地、湿地、矿产、海洋等资源。
2.城市中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一是有形资产。可经营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二是无形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本文所讨论的公共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源。
二、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范围界定
通过上述公共资源的内涵分析,以及考察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沿革,我们将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作如下界定: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提供
城市公共资源的提供主要针对上述分类中的公用事业部分而言。和其他转轨国家一样,我国公用事业也带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因此我们在理论上首先应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明确哪些是纯公共品,是由政府必须无偿提供的;哪些是准公共品必须由政府有偿提供的;哪些应该由市场提供的;哪些是暂时无法分清的。
(二)城市公共资源建设的融资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部由财政投资的公共资源;财政与市场共同出资的公共资源;由市场融资建设的公共资源。具体融资形式体现在:财政融资,包括财政预算、国债、政策收费等;银行贷款;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等。其中近年来表现尤其活跃的是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涌现出很多重要的做法,包括:企业发行“准市政债券”;以信托为工具的“准市政债券”(如国内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保险资金的进入。200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提出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这些投融资模式应进行操作程序的规范、操作方法的完善,并逐渐将其一般化。
(三)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研究
在城市公共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偿提供的,这是一笔只要城市存在就永远不会枯竭的收入,现在由于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大都是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效率低是经济学人所共知的,因此现在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国有企业大都亏损。而私营经济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公众利益与其经济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伦敦机场由于私有化而一度出现滞留旅客无法登机的混乱局面就是先例。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模式研究从理论到操作细节的设计,以及适用的条件都应有事先的充分准备,而且需要通过区域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法律规范。
(四)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是城市公共资源正常有序运营的保障,监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是转轨经济的又一特点,因此监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运营模式研究同等重要。
三、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
通过城市公共资源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提供与管理的现状和背景分析,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目标:理顺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规范市场进入公共资源领域的规制及程序;完善城市公共资源监管体系;建立城市公共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原則
1.以公共财政的理念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理论指导
城市公共资源主要解决城市公共品的提供以及外部性的纠正,因此对现有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的理论基础应是公共财政理论,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对具体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确立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确定市场进入城市公共资源领域范围。
2.以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区域性特征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出发点
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带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基础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上,在尝试改革之前应做本土化的可行性论证和细节推敲。
公共资源范文4
(一)加强行政监察。监督有关部门执行代建管理办法,加强对代建中心人员的纪律监督,确保代建工作顺利推进。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查处违规行为。重点查处违规现象后的非法利益格局,整治招标业主设置限制条款、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问题。
(二)强化监督检查。坚持对投资2000万以上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对BT、BOT项目,以招商引资为名规避招标的项目实施重点检查。
(三)提高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招投标电子监察系统,及时发现招投标活动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人员履行招投标监管职责中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规行为。
二、深化电子招投标,发挥科技预防腐败的作用
(四)实施监理电子评标。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公开电子招标的基础上,对监理实施电子招投标,出台监理电子招标规范范本。
(五)探索电子竞价。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探索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电子竞价,着力解决效率低和价格高的突出问题。
(六)开设网上投诉系统。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深化网上开标、网上远程评标、网上备案、网上监管等电子化系统,开设网上投诉系统,引导、规范招投标投诉及办理。
三、理顺监管体制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设立和规范运行。各县区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要在今年5月底前实行规范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县区的指导,保证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
公共资源范文5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范运行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对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进行规范。因此,在进行实际管理的同时,还应当提高市场的监督力度,不断的改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更加的完善、规范,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做出贡献。
一、当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成本高。目前,我国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分散在很多不同的部门当中。而各个部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分别设定了对于自身较为有利的规定,建立了自己的交易市场和管理体系。而在建设办公场所、购置硬件设备、配置人员等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重复现象。这样不但不利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优化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得管理成本大大提高。
(二)监管力度低。在当前的社会当中,公共资源教育管理部门既要负责对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管理,也要负责对其进行监管。也就是说,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者和监管者实际上都是一个部门。这就导致了管办不分、职责不清的不良现象。因此,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于公共资源交易无法进行有限的监管,对于一些具体的环节,难以有效的介入,因而无法起到应用的作用。而由于缺乏外部监管,使得资源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容易出现腐败的现象。
(三)交易不规范。正是由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管方面的不力,使得很多交易程序缺乏规范性,十分不严谨。有些业主和单位为了规避管理,将工程进行拆分。还有一些在交易达成之后对合同进行更改,极大的妨害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秩序,也产生了很多不公平竞争和豆腐渣工程。
(四)行业保护的影响。由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十分分散,从而使得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具有很大的行业保护性,对于本系统之外其它具备资格的主体十分排斥。这就使得行业垄断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对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例如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工程项目当中,工程建设招标平台同时也会手里一些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这就使得两大类平台之间出现了竞争,在相互内耗中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范运行的措施
(一)改善监管机制。要确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规范运行,就应当将监督管理和执行进行分离。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市场职能与监督管理职能进行分离,分别设置交易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监管力度。
(二)健全交易制度。对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应当逐渐建立和健全,以加强对交易制度的约束,确保交易活动的正常、良好的开展,使得公共资源交易能够良好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对专家库进行丰富,强化其地区性和跨领域性,从而解决专家数量有限、专业面狭窄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议,让不同区域的专家可以相互的交流经验。此外,还应当建立起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对公共资源交易的信用进行评价,对履约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考核项目和黑名单等信息进行记录。这样,通过建立激励政策和处罚制度,能够使交易制度变得更为健全,更好的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的进步。
(三)完善监管机制。应当加强市场监管的力度,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相关制度,主管部门可以参与到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当中,进行实时监管,从而更为有效的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还应当对监督职能进行强化,对于交易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主管部门都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行业管理和行政监督加以充分的重视。另外,还应当加强法纪监管的力度,让纪检人员对主管部门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避免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从而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公平和公正。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一个信息服务链接网络,利用这一网络,可以实现信息政策的统一,同时可以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查询服务。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中的高科技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影响,提高交易活动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五)提高服务职能。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服务质量,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的进入。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发展招投标、产权拍卖、采购等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应当积极拓展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服务范围,朝着产权交易、技术转让、股权交易的多个方面发展。此外,还应当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建立相应的目标客户群体,为地方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结语
公共资源交易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是确保交易活动正常、有序、良好开展的重要保障。虽然当前社会中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但是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共资源管理工作必将更加的科学、完善,从而更好的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开展,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慧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现状分析及规范运行研究[J].财经界,2013(5):95.
公共资源范文6
关键词:公共财政;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
城市化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带有浓重的转轨经济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增加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引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随着计划经济时期被人为控制在各行政区划的人口的解禁而增加的流动人口。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本来隐性的城市公共资源短缺很快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城市公共资源短缺的集中爆发从大城市逐渐蔓延到中小城市,并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水务问题、公共交通、垃圾处理、供暖问题、城市管网建设等。各城市在极度被动的状态下开始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的城市公共资源供给的攻坚战,但政府很快就发现这是个无底洞,政府的投入永远无法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公共资源需求膨胀,政府开始寻求其他的途径提供公共资源。在这方面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体制)模式。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是英国撒切尔时期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在国内较早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是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公用事业研究。由于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在我国可参照的经验不多,更无可直接引用的案例,天则的公用事业研究也是边理论边实践,至今已有一些正待检验的案例。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从理论到实践尚无比较成熟理论体系和可操作性规范。本文尝试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而这恰恰是进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城市公共资源内涵(本文所讨论概念的界定);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的范围界定;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内涵
(一)城市公共资源的界定
城市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以及由政府作为供给主体,被全体人民共享并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特征的、城市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与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
(二)公共资源的特点
城市公共资源属全体人员共同享有,一个物品是公共资源,必须有以下特点:
1.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所有权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部分成员和全体成员所有。它同时存在多个使用者,每一个使用者不存在竞争性,具有公共性质。
(1)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一个使用者使用公共资源不会引起另一个使用者的效用减少。公共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全体人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公共资源的外部性。一旦公共资源遭到破坏时,对其他使用者来说会产生一种额外支出,例如,同使用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两用户,上游企业排放污水必然会影响到下游居民正常生活。
2.公共资源具有稀缺性。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资源丰富,人们认为公共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的剧增,人们才认识到了公共资源的稀缺也在日益增加。
3.公共资源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一旦某项公共资源受到破坏,将影响到公共资源的整体价值。如城市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会降低城市的整体价值。
4.公共资源价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评价公共资源价值不仅偏重于其经济价值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偏重于对其公共资源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即公益性的评价。
城市公共资源具体包括:
1.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如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地、湿地、矿产、海洋等资源。
2.城市中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一是有形资产。可经营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二是无形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本文所讨论的公共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源。
二、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研究范围界定
通过上述公共资源的内涵分析,以及考察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沿革,我们将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作如下界定:
供的;哪些应该由市场提供的;哪些是暂时无法分清的。
(二)城市公共资源建设的融资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部由财政投资的公共资源;财政与市场共同出资的公共资源;由市场融资建设的公共资源。具体融资形式体现在:财政融资,包括财政预算、国债、政策收费等;银行贷款;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等。其中近年来表现尤其活跃的是企业和项目直接融资,涌现出很多重要的做法,包括:企业发行“准市政债券”;以信托为工具的“准市政债券”(如国内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外环隧道项目);保险资金的进入。200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提出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这些投融资模式应进行操作程序的规范、操作方法的完善,并逐渐将其一般化。
(三)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研究
在城市公共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偿提供的,这是一笔只要城市存在就永远不会枯竭的收入,现在由于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大都是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效率低是经济学人所共知的,因此现在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国有企业大都亏损。而私营经济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公众利益与其经济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伦敦机场由于私有化而一度出现滞留旅客无法登机的混乱局面就是先例。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模式研究从理论到操作细节的设计,以及适用的条件都应有事先的充分准备,而且需要通过区域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法律规范。
(四)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公共资源的监管、评价体系是城市公共资源正常有序运营的保障,监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是转轨经济的又一特点,因此监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城市公共资源运营模式研究同等重要。
三、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目标
通过城市公共资源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提供与管理的现状和背景分析,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目标:理顺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规范市场进入公共资源领域的规制及程序;完善城市公共资源监管体系;建立城市公共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二)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原則
1.以公共财政的理念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理论指导
城市公共资源主要解决城市公共品的提供以及外部性的纠正,因此对现有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的理论基础应是公共财政理论,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对具体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确立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确定市场进入城市公共资源领域范围。
2.以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区域性特征为城市公共资源整合的基本出发点
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带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制度基础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城市公共资源的经营模式上,在尝试改革之前应做本土化的可行性论证和细节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