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成本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成本控制范文1
一、定额管理的内涵与组成
所谓定额,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在生产经营时制定的标准额度,以此来对参与生产的人、物、财等进行合理分配,这样的手段能够对生产中的现实需要进行客观反映,以此可以使一些不必要的损耗得以减少,在保证生产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提升利润。这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对于企业的定额管理来说,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首先,就是对经济活动的定期考察,在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手段的同时,对经营手段进行科学调整,以此使其与既定的标准相符,保证企业的成本管控。其次,就是企业预算的管理。企业需要合理审查立项项目,考察期投资可行性与收益情况,这样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资金预算,保证成本得到科学的管控。最后,就是定额标准的制定。作为定额管理的基础,定额标准需要进行科学的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相应的变化性,所以在制定定额标准过程中应该注重时效性。此外,还要从自身企业的类型出发,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积极落实好定额管理工作,从而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定额管理这一环节。针对一些具有大规模、管理架构复杂的企业,定额管理也会被单独设计成一个部门,并且还注重对其管理体制的完善等。因此,首先定额管理能够增加成本经营的透明度。借助定额管理部门的作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管理质量得以提高,使其具有相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定额标准制定完成后,各个不同部门会依据相应的标准来实施工作。这也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行业以及市场现状等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具有相应的公开性、透明性等,促进部门竞争意识的提升,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性。此外,还能积极完善事前成本控制。作为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总结与评析一笔支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属于一种事后核算,而且不能实现事前监督的目标,这会造成相应的损失。因此,制定定额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合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借助财会部门的作用,转变这种单纯的事后核算,使其成为事前、事中与事后共同管理,以此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最后,作为企业的管理来说,应该积极区分开事前控制与事后管理。对于事前控制来说,主要是借助定额指标的形式,系统管控成本开支,从而以此为指导来工作,以此促进企业成本管控质量的提升。
三、当前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从目前来看,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因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当前,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比较混乱,存在着不清晰的数据统计情况,而且反馈不够,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且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不能人情管理主体,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以及没有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激励体系等等,这都会在成本控制方面造成较大的问题,以此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较低,这不利于会计成本的良好控制。对于企业中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定额管理程度的高低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培养良好的会计管理队伍。但是,当前尽管高等院校中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比较多,但是整体上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较低,而且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实践水平与能力,在现实工作中不能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这也不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经济预算,会计成本预算的科学性也较低,决策不够科学,不利于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四、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合理对策
(一)定额管理方向的合理明确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能够使会计成本得到最大化的控制,进行成本的定额管理,需要对成本定额管理的环节进行良好把握。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要提升企业的利润。因此,首先,主要借助核算会计成本中相关的对象项目,进行采集与控制企业会计成本的基础台账数据;其次,需要在会计工作中,摊销会计成本费用,定额管理企业摊销费用的期限与比例等。最后,还要合理采集各個经济业务的数据,针对企业中出现的会计成本进行科学的定额管理控制。
(二)定额管理流程的积极优化
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对自身财务资源的合理整合,对会计成本控制流程进行科学优化,以此使资源消耗降到最低,借助不同的资源,合理树立工作流程,将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点确定下来,使冗余的管理环节得以减少,降低会计成本消耗。所以,首先,可以积极按照企业会计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将会计成本定额标准的预算制定出来,将其当做成本控制的标准;其次,基于企业会计基础数据,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归纳考虑,制定企业会计成本的定额标准,合理对比会计目标成本与现实成本等,并且根据两者的差距找到相应的关键点;最后,将成本控制的业绩考核标准加以制定,将定额管理的成本与收入作为企业效益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科学性。
(三)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离不开会计工作人员,而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直接关乎企业资源的运转。因此,针对当前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需要努力改善这一现状。首先,应该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可以合理借助团队合作的形式,促使会计人员的相互进步与发展,促进职业道德的提升。其次,作为企业来说,可以向外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员,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积极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培训,能够在巩固会计人才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以此更好地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作出贡献,促进企业会计人员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并且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不断完善与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从而能够为企业储备优秀的会计人才。
(四)定额管理水平的科学评审
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控制与核算的依据主要是企业将要开展的项目,而借助与分配率结合的形式,能够科学计算项目的各项费用以及总和,以此可以对企业项目预算成本目标进行合理测算。定额管理能够基于成本预算,对成本控制的方向进行合理明确,针对定额管理中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需要实施科学的举措来解决,以此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需要積极了解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现实情况,在对企业成本进行认真分析与核算的基础上,以此能够实现会计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定额管理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经济计划提供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因此,作为企业来说,制定相应的定额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以此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对会计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企业积极抓住机遇,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谋求长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枫.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对公司成本控制的运用与完善[J].中外企业家,2016,(26):104-105
[2]罗细根.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2):99-100
[3]李思佳,马勇.论成本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66-67
[4]朱亚男,关国才.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8):77-78
会计成本控制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企业本身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有很大的关系,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必须及时发现并重视这些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加以解决,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运行中逐渐发展和强大。
一、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1.企业内部原因导致
一些经营者为了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从中获得更高的利润,于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通过银行贷款来为企业增加成本进行投资,而企业本身又存在了很多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运行情况逐渐恶化,资金严重流失,在理论上无法偿还贷款,导致最终出现了故意欠债、赖债的情况,这些以利益为起点的内部原因使得如今企业会计的成本控制工作存在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2.政企不分后果影响
自从经过了经济的体制改革后,我国在政企的管理工作上更加强调了政企分开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仍旧有一些错位的现状存在。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有意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实行干预政策,致使市场经济发展规划成了一纸空文,而且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有些地方政府干预当地企业的金融放贷等权利,减少了银行本身具有的监督力度,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出现了很多盲目投资的行为。
3.利益驱动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无法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于是出现了企业内部,试图谋取国家财产的情况,也有一些企业经营较差,企业管理氛围不佳,企业员工人心涣散,缺乏对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把企业的管理重心放在未来的规划上,只重视企业当前的业绩和利益,无法根据市场形势对企业的盘亏损失进行准确计算,在企业的成本调整等工作中做出了不合理的规划,这就为成本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导致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调整战略目标
随着各种高新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范围实现了扩展,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企业的成本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生产经营的工作上,忽视了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价值链,这使得企业很难得到全面发展。而当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成本管理规划与社会环境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实现战略化的发展目标。
2.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明确部门任务
企业在成本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设定费用的最高限额,并将其作为指标任务分配给每一个部门,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员身上。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降低,得到有效利用,让部门人员明确任务和目标,逐渐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
3.增强成本管理观念,建立约束机制
成本管理工作无论在观念的树立还是具体到实际的操作中,都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要从设计的规划、工艺的设定、计划的制定以及措施的选择上全面实行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控,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性和前瞻性。增强成本管理观念,首先就要企业所有的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本观,提高对成本管理的正确认识[2]。所以企业必须执行技术与经济、生产与管理兼顾的运行原则,加强措施管理,此外还要成立多种管理培训机构,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专业性。
4.强化成本管理基础,优化管理手段
企业要想真正做到对成本管理的全面化和科学化,就必须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信息的具有时效性。因此在处理企业内部的消息记录时,就要从原始资料、统计凭证等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开始完善,要收集所有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体现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有效数据和资料,逐渐完善成本的管理基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完善,又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这对企业在盈利和亏损等方面的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企业将来的决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要逐渐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产出的效率,并将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和宗旨,就是要使自身长期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具有现代化和时代特征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才能符合当今复杂的社会竞争市场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收集并统计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市场资料,逐渐建立并形成企业评价战略,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市场的形势设定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有效的改善和控制,逐渐形成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全新的成本控制系统,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会计成本控制范文3
一、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
企业实行成本控制是通过节流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绩效。在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成本控制的体系和实现功能的性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内成本控制的投入量远远大于增加绩效多需要的投入量要少,两个方面的差异会增加一部分的企业利润,以最小化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会计成本控制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因为大多企业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日益突出。在企业内没有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普及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缺乏对成本控制制度的监督。
2.缺乏对成本控制于财务管理的认识
成本控制的范围是涉及到了企业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但由于对于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管理资源未能总和,且各项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3.缺乏对成本控制的考核
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时候都会忽视对成本控制考核。在改进工作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作为推动力,但是在企业中并没有没有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固定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改进工作展开的动力大大的减少。
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1.通过会计成本控制来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是给财务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树立了准确的目标,同时也能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给指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带来了有力的条件。
2.通过会计成本控制作为模式建立的积极导向。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给予信息数据方面的支持而指导做出决策,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以作为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效益的直接措施。
3.利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来进行财务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各阶段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于企业的财务资源的整合和调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并可以有效地的节约企业成本,并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起到较大的推动力。
四、成本控制下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定位
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定位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对内在资金预算的加强和在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完成生产活动。对企业的生产所需资金做了预算后,给采购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比较加强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激励制度来实行企业的绩效管理,从成本控制的方面来改变财务管理的内在驱动。通过成本控制来操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并确定成本控制的指标,通过企业绩效和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继续销售患者,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来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五、会计成本控制下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1.明确影响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的因素
对会计成本控制时需要实际,并且控制的方法要科学化且符合现代的经济环境的要求。成本控制的手段是由成本控制的属性来决定的,如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流动成本或者固定成本等,都是会计成本工作需要考虑到的。并且在根据不同的企业还应建立不同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成本工作。成本会计控制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前文中有提到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想要会计的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要对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
2.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出改变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前应该以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作为构建的导向,通过对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基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中需要以企业的领导者为主,带头来构建,让各部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全新以及全面的认识来做出合理的安排,让各部门配合完成,并且实行财务目标责任管理的方式,将财务管理分配到每一个部门,并且让每个部门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以成本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及时接受各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见与评价来提高企业总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3.将成本分析作为工作完善的重点
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工作是展开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也是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而会计成本分析工作是将企业内部的资料进行核算分析,根据企业的世纪情况来列出主要的成本支出内容。在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中大多使用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来做分析。在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兼顾重点、覆盖全城,以此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
4.加强会计成本控制中预算的作用
在会计成本控制中加强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以先通过会计成本分析的结果来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对企业中不同成本支出的分析,来编制合理的预算计划。预算管理需要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计划能够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中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
5.提高财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增强信息化建设
财务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提高是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难度岗位意识和创新财务管理的方法。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面作技术指导的时必须要发挥高素质的会计水平。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配需,提高财务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和业绩技能的掌握对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有直接的帮助的。并且建立监管部门来强化财务审计,建立科学的调研机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和固定资产情况进行考察。
会计成本控制范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1、问题现状
1.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发展较为复杂、成本对象多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归类,这就造成如何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研发占很大比重,研发活动势必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废品和停工的损失则因界定不清晰而很难划分,所以对产品的分析还是囿于单一动因分析而不能往多向动因分析拓展,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熟视无睹、不够重视,预算数字也只是主观臆断随便填写,根本不能实现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
1.2资本变现的流通性较差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周期较长,有时历经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产品还未上市便因各种原因早夭,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收益,不能很快变现转化为生产力的资本便很难应用于价值再造与增值的活动中去,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也是一种威胁。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盈利的前提和保证,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资本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与无法超越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大多以提高资本变现的流通性为锲而不舍攻克的难关。
1.3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现状、资金流向、经营利润和成本变化等情况,将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发展、动态、全面的眼光进行全局定位。现阶段,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仍满足于“饱腹”之态而不主动寻求长期发展;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成本核算的单一成本控制,忽视价值链的整合作用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五要素间的联系。
2、问题解决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就控制资源的投入与最终的产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在组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质和量的偏差,对保证活动绩效目标明确、资源要素投放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前控制主要针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因为生产实践和技术发明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源泉,较高的研发设计支出包括了研发费用的花销、固定资产的摊销、高端设备的引进以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等多个方面,所以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很有必要。
第一,在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设计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对前期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预估产品上市后面对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竞争潜力及经济利润等等,这有利于明确下一个阶段的方向和工作重心。第二,重视资金的重复利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能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提升科技含量的目的;坚持重点产品重点控制的原则,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成考控制目标,严格编制预算报告,仔细规划未来经营。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济利润考虑,合理分配研发环节对精简费用成本与减少资金占用很有效。至于成本消耗较高的生产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实施特殊管理,明确高耗成因,认真思考哪些花销是必要的、哪些花销是可控的、哪些花销能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收益,力争以成本的最低化实现产品的最佳化。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该环节中成本控制的好坏对产品的成本决策及市场定价具有直接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间接影响。在价值链模型中,事中控制主要针对采购、生产、营销和配送四个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对生产成本较为重视,一般采用主动控制方法。
生产经营活动中,采购环节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中要格外重视原材料的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采购时期不同,原材料的价格也不同;运输工具不同,临时下单的紧急采购价格也不同;订货次数多的话,每次的运输费用势必增加;订货次数少的话,每次的订存货量势必增加,上述情况都会对仓储及保管费用有所影响,加上存放过程中原材料会发生损耗,所以合理确定经济的订货量与储备量至关重要。订货量确定合理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储备量确定合理利于降低物资损失。
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是灵魂所在。生产计划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因此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做到了如指掌。生产计划管理是指主要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重点而实施成本控制,其中包括组织、分配与调度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促进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避免过度浪费。控制生产进度主要针对投入、工序及产出三个方面,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在跟进产品生产、调整生产节奏、按时保质完成、减少停工损失、降低企业风险、完善经营管理、减少运营成本、明确经济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经营活动中,完善的营销和配送体系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关键。这个环节中,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商品能够有效转化为运营资本的优势形成了“生产到销售再到生产”这一循环往复的生产系统,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的再生产活动顺利完成。在营销方面,投入费用的多寡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有直接影响,如果营销费用投入得越多,那么心理预期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多。因此基于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将营销费用的投入控制在最低限度,即将成本控制在经济有效点的位置一举两得,能够达到以成本最低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产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不仅多且种类繁杂,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工资费用、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用等等。这就要求在应用主动控制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关注点始终放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上,同时要进行适度的权利下放,因为成本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职责,分解目标成本,落实责任成本,布置控制任务,明确责、权、利三者关系,不仅包括实施成本控制的相应权利,而且还包括承担成本控制的自身义务。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结束生产经营活动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后控制主要针对售后服务这一环节。售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改正高新技术企业在价值链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而使产品附加性能有所提升,故而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全面到位。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服务成本的高低,产品质量高,服务成本就低;反之,服务成本就高。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精细化程度也可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所以,控制售后服务成本不能仅把目光放在售后服务结构的优化上,还要重视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控制。
按成本性态,售后服务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只依赖事先制定的计划,不会随产量有变而变;变动成本则随商品销量有变而变,其中又分为有益和无益两种。有益的变动成本是指为吸引和方面消费群体而提供的费用,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无益的变动成本则要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发生,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作者单位:大连必捷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平思宇:《高新技术企业成本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投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17)
[2]苏吴英:《谈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J]商业时代,2013(19)
会计成本控制范文5
关键词:煤矿;成本控制;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成本会计只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确定成本的构成与结果。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经济发展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会计还包括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等环节,这些环节是构成成本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这些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将日益加大。但现存的成本会计制度中关于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部分的相关方面没有建立有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实施,这种制度上的漏洞直接造成了成本会计发展的落后,导致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
2.过于注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
煤矿企业在这种现象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事前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成本影响不是非常明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不重视。而事前的成本控制是煤矿企业整个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企业成本控制发展中的重要潜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性的科技产品与技术不断的得到推广语应用,这种高科技的产品或技术对于煤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创新的科技就需要进行前期的研制与开发,因此,事前的成本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会日益重要。一项新的技术或许会引起煤矿企业的革命,或许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对于煤矿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会计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是会计制度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科学的设计会计制度对于煤矿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1.会计体系的设计
会计体系的设计时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主要包括组织设计、内容体系设计与核算体系的设计等等。会计体系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首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其中会计组织设计主要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分配,这是会计进行正常运行的基础,优化的组织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用最少的机构与人员实现最佳的效果是会计组织设计追求的根本。会计的内容体系的设计是会计核算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会计内容反映了会计活动的范围,是成本控制实施的具体落实。
2.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煤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的原则、各个环节与内容,是会计制度走向正规的具体约束与控制。分工合理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遵守的原则,只有分工合理才能会计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为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会计工作中还应贯彻内部牵制原则,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财产的经管人员要独立开来,避免会计人员既管账又管物,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再次,要完善会计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活动接受全体员工与社会的监督。只有会计接受广泛的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进行。
3.企业责任会计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社会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责任。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设计就构成了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领域。作为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总的责任进行科学的分解,按权责关系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通过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来达到企业总体控制的目标。
三、煤矿企业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
1.综合的成本构成知识
综合的成本控制知识不仅包括他们所熟悉的会计成本知识,还应在此基础上强化经济学成本知识。从目前企业所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不难知晓:企业不但存在提升生产能力的紧迫需求,还存在日益紧缩的资金融通。前者意味着企业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资本有机构成;而后者则说明:推动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其使用成本显著增加。对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已经超出了会计成本的涵盖范围。因此,会计人员应在如何降低企业沉淀成本和机会成本中,向经济学原理寻求帮助。
2.了解企业技术性知识
过去很长时间都在推广鞍钢经验,即:通过成本逆推,将其分摊到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位员工。好处在于,能实现成本控制的细化与可操作化。企业财务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必然参与成本逆推工作。然而,由于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性知识,在工作中往往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会计人员应对企业技术性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
四、煤矿企业会计人员增强岗位能力的途径
1.自主拓宽成本构成知识
根据企业的客观条件制约,会计人员应主要通过自学、团队互助学习等形式,完成对企业成本构成知识的积累。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努力形成一种学习型团队。在知识的构成中,会计人员需要着重把握这样几个要点: (1)产生的可能原因; (2)常规的解决方法; (3)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技术人员定期给予培训
根据煤矿企业资本可知,会计人员需要了解,物资采购、煤炭生产、煤炭销售等全过程的技术知识。为此,各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应定期给予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开展培训时,应主要从成本产生的角度来进行内容构建。
3.会计人员轮换经营调研
企业财务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将始终以成本控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在保证上述两个方面有序进行的同时,还应轮流委派会计人员到企业经营一线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还应具体指导一线业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技术。
综合论述,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企业会计人员一般会计操作能力存而不论,主要针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增强会计人员岗位能力给予定期的培训的途径。
参考文献:
会计成本控制范文6
(一)要坚持效益原则
作为工程核算、成本控制的目之一就是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际成本最低化。在实际在项目目标成本测算时,对利润因素要有所考虑,有一定的提前量,对项目实际成本形成过程中,要周密安排,想方设法,把实际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和效益三者的关系。
(二)要坚持全面性原则
作为工程成本管理,要涉及到工程管理的全部环节,要做到全盘考虑,精心做到成本发生的地方就应有成本控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要做到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公司和项目部的全体职工都要有意识去进行成本控制,形成人人都具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和义务的良好局面。其二是做到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对于在工程管理中,只要有成本形成的每一环节和过程,必须成为受控制的对象,不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还是直致竣工交付、工程保修环节,都必然纳入成本控制轨道。
(三)要坚持节约原则
对于项目部实行项目承包工作以后,要做到控制每一分支出,节约每一分成本。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研究,对于有利于自己效益的条款要加以研究利用,确保增加项目的每一分预算收入;另外,也要及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增加以及设计变更等工作时的现场签证。
(四)要坚持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行质量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关心质量,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以防为主,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成本增加,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一)从领导来讲,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企业得到好的发展,通常我们主要认为是对承揽的工程数量和质量,对对工程核算、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尤其是财务部门,还不能够脱离传统观念的范畴,还常常停留在日常记账、报表等并不能提高效益的项目上。
(二)从会计人员自身来讲,认识上不够
对于会计人员来讲,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时认为财务不需要象别的业务那样去管理,尤其是作为工程核算还有成本控制的主体,并不能适应新财务法规环境下发生变化的财务制度,所以说,在工程的财务管理中也就起不到“节流”作用。
(三)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讲,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说施工企业自身的产业性质或获得原始凭证时不够完整,这都给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造成了麻烦。同时会计通过其工程人员提供的项目凭证来进行合算的计算方法,对工程核算和实际工程施工的匹配造成麻烦,并且减小了工程核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效率。
三、提高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效益的主要方法
(一)提高对投标报价工程的成本预算的控制水平
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首先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承接能力,对各种合法避税和抵免税收的途径和措施做出详细了解;其次细化工程项目的各方面细节、提高招标工程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减少库存则必须要保证正常施工资金充足。而对技术要求相对不高的工种则能考虑到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市场的丰富程度并进行综合的考虑。这样能够使企业在最有优势的价位市场中得到最大利润的工程项目,最后在施工前开始多角度审核,选择出最优秀的设计图纸。
(二)加强对工程项目开始前的成本预算控制能力
当工程项目开工时,要对各个时期的工程项目的费用进行精确预算。并让工作人员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工作技能、实际操作规范和高要求的工作标准。如果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超过预算,则要总体汇报各个环节,并精确分析每个环节,做到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这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的浪费。同时查找出使得预算不准确的因素并迅速改正,这样可以减少相似问题发生次数。
(三)改善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中的成本预算控制方法
首先加强对影响工程成本因素的管理能力,把预算成本和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总成本进行分析比对。其次对于原料采购作为重大支出的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应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这必须要抓好工程成本的控制工作。首先要做到保证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省材料。要合理利用估算工程建设每个阶段的工人,要综合起来看问题,把解决偏差落到实处,保证按计划实施工程项目。
(四)加强对工程项目完工后的成本分析能力
在项目完工后,要把工程建设所有的成本进行汇总,保证利益的最大化。而企业在开工前,要提前预订工程材料,这样能够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又要做到节俭,减少人力和物力在工程上的浪费。如果成本支出偏预算偏离实际较多时,要做好各方面的预算,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速度。
四、加强工程会计成本控制力度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人工费的控制能力
对施工操作人员的选择要做到技术、素质、作风的综合考虑。管理时要做到动静结合,对施工作业面合理安排。同时实行多劳多得的方式,充分提高劳动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中,要衔接好工种和工序,这样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建筑企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决定着单位工程的用工量,增加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二)提高材料费的控制水平
在工程建设的时候,占最大的比重是材料成本,通常会占到七成左右,而节约材料费用能够降低成本。首先要从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对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成本形成后,要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有效监控,对随时产生的偏差进行预防和纠正,要避免对材料超期储存,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落实到实处。 在取得建筑工程合同以后,企业承包商应马上对工程有关部分的分包和材料订购单准备工作。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签订的分包协议是一中针对工程某一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为了避免索赔的发生,它的内容要相对的严谨些。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订购合同被叫做订购单,它主要描述的是供应的材料名称、种类、数量和订购单的总金额等。
(三)加强机械费用的控制能力
在完成工程项目任务时,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发生的各种费用被叫做机械费用,它主要包括:折旧费、大修费、经常修理费、安装拆除费、进出场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养路保险费等。在机械施工的过程当中,把机械人工费、可依照的机械物消耗成本分解到工程数量中去,并对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进行确定。而对不能直接计算完成产量和机械物消耗的机械岗位,则能够与附属辅助班组的分配办法结合执行。分别按岗位职责、劳动强度、技术水平、个人业绩等制定考核标准和分配办法要在公开、公正、民主的基础上,这是为了防止人为性和随意性。而对不具备工、料、机结合承包的机械作业,可以按照机械台班产量定额对机械使用中的可控物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分配则按照合理的节奖超罚比例进行。
(四)加强项目期间费用的控制力度
项目经费和项目管理费用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则按照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照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分别由有关人员对各项目、各班组进行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