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本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本管理范文1
1.1人本文化建设在监理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监理企业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业主对监理企业的不信任,业主不愿意过多放权给监理企业,从而使监理企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也不能担当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首先要从监理企业自身的建设做起。监理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能力,不仅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协调三管理三控制”,其中“一协调”指的是组织协调。组织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手段,是解决项目组织成员之间障碍的基本方法。把人本文化成功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项目的发展和人际关系,从而促使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人本文化可以使人们行为一致,减少摩擦,化解矛盾,达到一个较高的组织效率,而有效的组织沟通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一个有着高效率项目管理能力的监理企业自然会受到业主的信任,业主便可以对监理企业进行充分地授权。相应的,拥有更多权利的监理企业就可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充分全面地管理,使工程达到预期目标。[1]
1.2当前监理企业面临的问题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监理的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目前多数工程的监理范围仅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虽然《建设监理委托合同》多数未必就是施工质量控制,但操作起来业主往往不授予监理造价控制权。当无造价控制权时,进度控制权也是纸上谈兵,甚至质量控制权也落实不了,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障碍。业主要求监理人员只管质量和安全监理,同行人士有人说,中国的工程监理不应叫监理,应叫业主派的监工或施工单位的质检员,一群人干活,旁边有人看着,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监工或施工质检员。
导致这种局部监理范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强制监理的工作范围问题;其次是从事监理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工作需要。第三是是市场环境问题,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完善过程中,建设工程中的业主需求市场还没有真正出现。
2监理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2.1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人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工程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而展开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会与工程项目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从项目的角度而言,有必要通过引导、灌输、协调的方式和行为准则的要求,以及制定利益共享的政策等对监理人员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监理人员的角度而言,亦有必要依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项目的价值观做出判断,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逐步达到对项目价值观的认同。进行价值观的整合是营造人本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思想。[2]
2.2充分了解监理人员只有“知人”,才能“善任”。了解一个监理人员,决非一朝一夕能做到。不但要看其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业绩、年龄、有无监理工程师证书,而且还要看其人品、作风、基本素质、言行,以及处理工作过程中所遇各类复杂问题和技术业务的综合能力。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人是有思维、有个性、有感情的。
特别是监理工作,技术性高、知识面广、工作环境差、流动性大、独立性强、外聘人员多、服务对象复杂等,知人有一定的难度。不用辩证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宏观地、发展地、客观地、较长时间的观察了解,只凭一时一事,或通过一两个简单的工程,就给一个人下定论,这就难免有失偏颇。凡是成功的领导者,对待自己的员工,通常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与之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特长、习惯、爱好,以及他们对搞好监理工作,实现自我的想法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随时掌握其思想境界及内心动态,然后根据不同人员和监理任务,量才使用,界定岗位,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项目监理部起主导作用的总监使用更应如此。这样运作起来的监理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并会取得良好效果。
2.3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任何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就以监理人员的组成来源而言,大多原先是在施工、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等部门工作。[3]
原先在施工单位工作的监理人员施工经验丰富,特别是部分工长,经过多少年的磨练,对技术操作熟练,监理中易发现施工上的毛病,但其技术理论基础欠缺,只能凭自身的经验办事,遇到难题就使问题的解决受到一定的限制;
原先在设计单位工作的监理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处理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涉及工程设计上技术理论问题的处理能力却是熟门熟路,遇到难题,能从多方面找根论据,举一反三,从而可避免工程技术及结构安全上出现问题;
原先在管理部门工作的监理人员,则接触面多,社交能力较强,工程的经济、管理、政策、法律等知识面广,对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对综合性和复杂性问题的处理,有所独到之处。
对一个人的使用,要善于发挥其长处,然而更难的是避其所短,除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地规避和提醒帮助改正外,要能够从短处中发掘其长处,然后创造条件充分予以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
3人本管理在监理企业中的实施
3.1满足监理人员的物质需求合格的监理人员都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使监理人员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发挥才能,首要的一点是对其进行物质激励。
3.1.1提高工资、奖金额度现行我国监理市场上监理费普遍较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监理的积极性,对于整个建筑市场也有不良影响,国家应将监理取费上浮,拨出一部分款项给监理单位,对于监理单位,也应尽量减少额外支出,将人力成本提高。
3.1.2实行公正的差别奖励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要进行社会、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因此,必须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监理人员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此外,还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奖励不等于激励。根据在其他行业所做调查,差别奖励可使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达80%。
3.1.3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一个稳定的制度可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组织成员达到最佳效率,为实现组织目标多做贡献。因此,监理单位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好全面完善的物质奖惩标准并公诸于众,形成制度稳定下来,而不能令不行禁不止,久而久之,丧失其激励作用。
3.2满足监理人员的安全需要建筑产品的特点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多为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规律性差且隐患多,因而必须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保障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监理单位,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3.2.1保障监理人员免受自然因素的伤害在开始工作前,监理单位应对监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在执行监理任务时,警惕不安全因素,不要只注意工作而忽视了自身安危。同时如有可能建议单位给其下属配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减少不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2.2保障监理人员免受人为因素的伤害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对工程质量问题的看法上有时会与施工人员不一致,而有的施工人员素质比较低下,导致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因此,监理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及业主事先进行协调控制,促使施工单位采取某些措施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保障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3.3进行情绪激励情绪激励也就是加强与监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工作热情。
3.3.1加强管理者与成员及成员间的沟通与协调由于建筑本身的固有特点,经常一个监理单位内的员工很少能经常见面,而经理与监理人员间也无法频繁的交流。这样如果其中产生了某些问题就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监理人员很有可能将所产生的牢骚、抱怨、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这种情况,管理者应及时采取行动,将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避免其对工作的影响。
3.3.2注意细节管理者对监理人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的关心与爱护更能激动他们努力工作。如给在工地上的每人配一顶遮阳帽,随时准备冰水解渴,这些费钱费力不多,但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使监理人员能体会你对他们的关心,从而心存感激,更加发奋地工作。[5]
3.4完善精神激励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要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对于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自身价值能否得到体现。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看,这即进入了激励的更高一级境界,即精神激励,精神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将逐步成为激励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精神激励可采取以下方法:
3.4.1信赖监理人员赢得他们的忠诚和信赖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与监理人员有很大联系,对于监理单位的经理来说,他不可能自始至终在工地现场,因此工程质量把关主要就靠监理人员,经理或业主与监理人员应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应清楚地向他们表明,你十分信任他们,而且你不愿他们对你不信任,监理人员将能感受到你能接受任何意见,并且能帮助你、支持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职尽责地进行质量把关。
3.4.2让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如果人们在工作中能充分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那他们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经理和业主们应较多地考虑如何使工作本身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具挑战性,给监理们以展示才华的机遇。如在组织内部进行双向选择,使监理们有更大的自等。
3.4.3聆听监理人员的建议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不可能身必躬亲,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而监理由于更接近施工工地,对所发生的事有着更实际、更客观的看法,因此,经理和业主们应多听听监理们的建议,这样更有助于运筹帷握。而对于监理们来说,自己的意见能得到重视,对其也是一种很大的精神鼓励。
4结语
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6]监理企业文化是新时期工程项目监理的内在需求,是体现工程建设项目新思想、新观念的良好途径;增强项目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切实需要。同时,它也是发挥监理人员积极性、挖掘智慧的力量源泉;增强监理人员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效益的最佳机制和营造和谐气氛和良好环境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蔡宏伟.以人为本强化工程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8(1):221-222.
[4]赵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J].建筑与工程.2007(5):49-52.
[5]李准,王进,陈国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104-105.
[6]杨乾铭.浅谈建筑企业人本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2):10-11
人本管理范文2
关键词:儒家文化;人本管理;“仁”学;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1儒家文化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仁、义、礼”三学就反映了人本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突出人的主体性。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同时,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自我价值或个体价值更重要。
(2)注重管理的道德性。如何激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之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始终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儒家运用“道之以德”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其管理目标,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化教育和道德的教化,使人性不断的升华,保持人格的完满,树立建功立业的价值观。
(3)创立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儒家在用人标准上,提倡德才并进;要修身立德,要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任人之道就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德才二者中,首先是德行,其次是才能。同时,儒家还认为,在举贤时,要不论贵贱,要不分亲疏,唯贤是求,有才必举。在用人时,要因能授职,量才授官,扬长避短,用其所长,不要求全责备。
2儒家文化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位管理学家和企业精英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得出结论:“修炼企业,人本为大”。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只有从人入手,充分考虑人的社会性,实行人本主义管理,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目标才能够最终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搞好企业管理实现效益上之最大化,不仅要改造设备、改进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创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鼓舞员工,使员工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提高管理效益;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更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祖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管理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即对我们今天建设精神文明、创造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作用。
(1)有利于形成反映时代要求的人本管理新模式。纵观人类发展,人本思想贯穿于管理学的历史。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发端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基于古希腊独立人格基础上的人文主义得以恢复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宗教改革所兴起的新教伦理所体现出来的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和个人成就需要的价值取向,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经济人”的思想。20世纪初以来,人际关系理论、“参与管理”即Y理论以及“权变理论”先后出现,他们提出的“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人”等假设,都反映了人本管理思想的新成就和进步。随着日本在二战后经济上的迅速崛起,美国企业界及管理理论界人士在挖掘日本企业的管理的奥秘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表了大量的以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论著,从而把西方人本管理推向了文化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2)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借鉴作用。作为贯穿于儒家文化人本管理的“仁爱”思想,它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一是实现企业最有效的价值选择这一宗旨。产品上乘、良好的售后服务,生产者对消费者付出的爱,消费者也会以爱回报生产者,这样企业必将获得很好的效益;二是企业加强企业的团结和凝聚力。在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中,将儒家的仁爱思想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相结合,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氛围,有利于创立一个以爱换取被爱、以奉献换取感恩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从而使全体员工不断增强无私奉献精神、知恩报德精神、热心服务,真诚奉献。仁爱思想要求管理者坚持仁爱、仁义、善待下属。要求企业员工之间精诚合作、相互爱护、乐行善事。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组织的活力。
(3)适应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人本管理适应了信息化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工业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出,人本管理将成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所处环境、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经营管理方式也将随之变化,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信息和人才是企业战略资源。在新的生产方式下,企业迫切要求统一使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简化流程,优化组织实体,强调“人”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人为中心,实现人与技术相互结合的路线,这就把人本管理摆在了首要位置。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的重心是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要按照员工的特长将其放在最适宜发挥创造智慧的专业工作岗位,这正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所以,人本管理是关键。中国儒家文化的人本管理思想可以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相适应,焕发出新的生机。
(4)可以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企业目标。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那种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知道,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断地关心群众的生活,要建立起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营造出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同志氛围、朋友氛围。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儒家文化的人本管理思想中寻求智慧,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悠悠管理,人本为大”。如果我们能够对儒家文化去粗取精、兼收并蓄,充分发掘人本思想的内核,让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这必将会对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慧明.儒家文化与中国当代管理[M].北京:言实出版社.
[2]亚伯拉罕.哈罗维德马斯洛(Abraham.H.maslow).人本管理模式[M].呼合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人本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人本管理;激励;对策。
怎样有效激发单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最大潜力,一直是单位人本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尤其在知识信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如何激励拥有不同知识层次的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问题更加重要。单位管理的关键是人本管理,采取何种激励对策去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尤其是优质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是任何单位都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根据不同情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激励对策,把激励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合单位发展和员工需求的激励机制,才是单位和员工实现双赢的根本所在。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机制。
按照经济学理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运作的本质标准,其中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对正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城市来讲,命令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仍受到充分重视,致使单位人员管理制度进一步僵化,对单位和个人都是极大的浪费。同时,单位员工在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还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和满足等,但单位的激励机制缺乏个体差异性。因此,综合考量单位和个人发展两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机制,必须着手完善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是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的要求,受单位或者个人委托,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有关的人事业务。
人事制度的实行可以打破单位和员工之间一成不变的联系,使得人事关系管理和人员管理分离,给单位和员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一方面,单位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及时淘汰不合格员工,引进单位所需的优秀人才,通过薪酬、情感、荣誉、权利、培训、归属感、负激励等方式给予员工物质和精神激励,促进单位业务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员工可以摆脱过去一旦进入就高枕无忧的心态,具备忧患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发奋图强,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没有得到额外福利和报酬的情况下同样实现激励的目的。这种做法对员工和单位都是双赢的好事,不失为一种上成的激励对策。
二、建立明确详尽的岗位职务分析机制。
当前,许多单位还存在岗位设置不科学,需求量大的岗位人员不足,需求量较少的岗位人员冗余,待遇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岗位人员调动难,员工归属感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种种弊端严重阻碍单位和员工的良性发展。真正解决上述问题,需建立明确详尽的岗位职务分析机制。岗位职务分析就是对职位设置目的、主要职责、流程及制度等方面做充分的、详细的分析及说明,包括职位说明书和职位分析报告。
首先,对岗位设置和职务配备进行重新审核。岗位是单位发展的根本,职务的变更是实现激励的重要方式。针对单位中人浮于事的突出现象,对岗位的设置和职务配备应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做重新审核。具体说,就是根据战略目标分解,确定各部门的职责情况,根据部门职责进行职位分析。认真梳理各部门的职位现状,列出现有职位,及具体的岗位编制,结合目前部门职责和工作量,对职位进行科学设计整理。对工作负荷低于30%的职位予以取消,将其工作并入到其它的岗位中,对工作负荷太大,则需要进一步分解,编制职位说明书和职位分析报告。同时,根据任职资格要求,录用适合工作的和对工作满意的人员,使新职员尽快地熟悉工作,解决单位发展之需。
其次,逐步完善相关的岗位、职务激励措施。 实际工作中,针对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各岗位职责和激励措施。对于公司老职员,使其更好地适应本工作或新岗位,可比照职务说明书寻找差距,通过再教育和培训等提高员工能力。工薪激励是单位激励机制的核心,可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单位所需的人力资源,通过公司职务价值评价,确定出任职者在这一职位上的合理工资。根据职务分析界定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标准,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按照职务的价值排序和对任职者的要求,科学调配、晋升工作业绩优秀的员工,并进行相应的薪酬和福利调整。
三、建立有效准确的人才使用反馈机制。
人本管理范文4
一、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优先投
“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然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因为他未受教育,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废物而毫无价值。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
在经济社会,不管是哪一种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获得利益回报。这使得投资主体的确定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故一般纯经济单位不愿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一投资人。所以只好政府承担这一责任。强调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因为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而作为第一投资人的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资后,经济单位可作为第二投资人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比前期更丰厚的利益回报,从整个社会来讲,不管是第一投资还是再投资,都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投资,其结果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个人也得到了很多好处。难怪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如日本1985年教育经费占政府开支的18.7%,韩国则达28.2%,香港为18.7%,而同期我国仅为8.1%。
二、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情商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络维在90年代初创造了“情绪智商”,这一述语,简称情商,基本含义为:1、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如何,处于什么样的程度。2、妥善控制情绪。在认识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3、自我激励,随时激励自己振作精神,乐观向上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4、认知他人的情绪。即能够察颜观色,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可能做出的行为5、人际关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和待人,以诚待人。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顿时引起全球轰动,情商的提出是对优秀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则往往使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管理活动既然是一种系统的行为,那么它必须受情绪和感情的影响。而要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则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情商。
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涵养。它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控情绪、战胜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不是生来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所以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生决策能力、情感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冲突的解决等。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现代管理已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未来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在竞争激励的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部属所需要的,以及探查部属对其本身工作与公司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部属人员知晓公司正在进行哪些活动,让部属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在管理中强调沟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所谓正式组织指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由于授权和职责分配所建成的个人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较为固定的组织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这种沟通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和规范性,习惯称之为正式沟通。它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三个方面:1、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指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对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或改善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依组织系统,由上级传至下级,通常是由主管阶层传到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使员工能够了解、赞同并支持管理阶层所处的地位,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曲解和误传消息。3、平行沟通。平行沟通指平行阶层之间的沟通,例如: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不足,减少了单位之间的事权冲突,使各单位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并增进了友谊。
人本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人本管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53-02
人本管理的本质是在组织利益的框架下激发人,培育人,发展人,是以人本身为着眼点的。不是将人的本质物化成追求组织利益的资源。人本管理是科学的生动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符合科学发展理念。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要透彻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实质。管理不是按图索骥,管理也不是以依葫芦画瓢。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管管理学理论多么浩如烟海,传统的和现代的,门派各异,五花八门。我们首先得搞清楚我们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会说话、会思考、有思想意识、有人格尊严、有目标追求的人。我个人坚持认为,离开了人性的管理,肯定是失败的管理和不值得提倡的管理。
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霍桑实验证明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从而产生了“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后形成的行为科学中,则始终把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的、乃至中心的位置上。
人本管理的精髓应该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这里面有几个前提:1)人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的态度。2)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工作和娱乐一样,都是人类的活动,人们是否喜欢工作要看工作条件如何,人们在工作中受到尊重时,工作效率最高。3)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人们对自己所参与制订的目标能够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人们在自我管理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最好。4)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度的解决组织方面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5)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没有根本冲突,若条件具备,个人会自觉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它心理图式的可能运动,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体行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动机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内在原因;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
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社会性,其自我概念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根据上述分析,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
二、现代西方成功企业的人本管理
对人本管理本质的上述认识在摩托罗拉、惠普等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较好地得到体现。
尊重个人是摩托罗拉文化的重要特点。为了尊重个人,公司一方面不断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竭力促进员工的发展。公司总裁和高级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视与员工对话,要求员工要有长远的打算,并实施“尊重员工权力计划”,不断切实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帮助员工成为他们所能成为的最优者。
惠普公司也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和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作为大公司,惠普对员工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著名的“惠普之道”的精髓就是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GE公司也是非常重视关怀和发展员工。
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他们每个人的成就,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人本管理的实质和精髓所在。人都会有做主人翁的欲望,谁也不愿意自己纵,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说,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对组织作出一定的贡献,会让个体有得到社会认可的心理满足感,因此,让组织员工共同参与管理,实不失为良策。
正因为西方许多成功大公司的CEO们深得人本管理其中三昧,他们的公司才有可能荣登世界五百强,长盛不衰。
三、防止对人本管理的曲解和误读
在实际管理实践中,可能因为急功近利或者认识不到位等原因,有人对以人为本理解得比较肤浅。片面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或资本,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强调管理中人相对于物的优先重要性。
还有一种学说,叫能本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能本管理要求以能力价值观来支撑和统摄其它价值观,其他价值观如利益、效率、个性、主体性、自由、平等、民主、创新等,都被置身于能力价值观这把大砍刀之下,坚持以人的能力为实施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依靠力量。这种理论,无论如何高明,无论效果是否真正特别好,我都不敢苟同。原因是,它忽略了我们的管理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能本管理的出发点是物化了人的本质,把人看作是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能力资源。
马斯洛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德的话无疑给那些物化人的本质,忽视人的精神追求的错误的管理观念敲响了警钟。
所以人本管理所理解的人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是将管理中的人视为一种物,视为组织发展的一种资源,即能力资源,不是将人看作社会组织实现其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现代化”的手段,说得“不文明点”,人不能成为一种创造财富的高级工具。人本管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也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四、人本管理在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管理中的成功实践
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是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旗下经营铅、锌采选、冶炼的一个子公司。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袭来,加上公司新投资的冶炼厂很不景气,致使企业雪上加霜,职工工资一段时间呈下降趋势,给企业和广大职工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情绪。危难时刻,2010年,秦宁昌总经理临危受命,带领公司领导层,认真分析公司形势,充分汲取前车之鉴,以非常人的胆略和气魄,确立并实施了人本管理的经营理念,取得了通常提干、经济奖励刺激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难以企及的巨大成效。
第一,从人本管理的本质出发,关注职工的生存环境。公司再困难,也要保证职工的正常工资;公司再困难,也要把给职工住宅楼抗震加固的工程进行下去;公司工作再忙,也要腾出手来为没有住房的职工在宝鸡基地修建5#、6#住宅楼。职工感动了,干部感动了,整个矿山被感动了,矿山公司广大职工干部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劳动激情。第二,从人本管理的理念出发,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公司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职工修建或改建了两个较大的业余文体活动中心,设立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帮助职工健身,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生活情绪。第三,把人本管理的思想不断延伸,给职工创造成长、成才、成功的生长环境。2010年10月,公司成功地举办了职工技术比武大赛,让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普通技术工人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鼓舞了他们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与信心。
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本管理在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管理实践中是成功的,证明了人本管理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美]马斯洛.人本管理[M].马良诚,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 高贤峰.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影像出版社,2007,
[3] 杨晓明.中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2).
[4] 赵继新.人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人本管理范文6
一、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优先投
“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然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因为他未受教育,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废物而毫无价值。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
在经济社会,不管是哪一种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获得利益回报。这使得投资主体的确定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故一般纯经济单位不愿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一投资人。所以只好政府承担这一责任。强调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因为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而作为第一投资人的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资后,经济单位可作为第二投资人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比前期更丰厚的利益回报,从整个社会来讲,不管是第一投资还是再投资,都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投资,其结果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个人也得到了很多好处。难怪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如日本1985年教育经费占政府开支的18.7%,韩国则达28.2%,香港为18.7%,而同期我国仅为8.1%。
二、优秀管理者的素质:情商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络维在90年代初创造了“情绪智商”,这一述语,简称情商,基本含义为:1、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如何,处于什么样的程度。2、妥善控制情绪。在认识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3、自我激励,随时激励自己振作精神,乐观向上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4、认知他人的情绪。即能够察颜观色,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可能做出的行为5、人际关系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和待人,以诚待人。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顿时引起全球轰动,情商的提出是对优秀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则往往使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管理活动既然是一种系统的行为,那么它必须受情绪和感情的影响。而要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则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情商。
情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涵养。它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挫折,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的核心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控情绪、战胜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不是生来俱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所以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生决策能力、情感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冲突的解决等。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现代管理已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未来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在竞争激励的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它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部属所需要的,以及探查部属对其本身工作与公司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部属人员知晓公司正在进行哪些活动,让部属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在管理中强调沟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所谓正式组织指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由于授权和职责分配所建成的个人间的关系,由于这种较为固定的组织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这种沟通具有一定的模式性和规范性,习惯称之为正式沟通。它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三个方面:1、上行沟通。上行沟通指下级人员以报告或建议等方式,对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当前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或改善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2、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依组织系统,由上级传至下级,通常是由主管阶层传到执行阶层的员工。这种沟通使员工能够了解、赞同并支持管理阶层所处的地位,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曲解和误传消息。3、平行沟通。平行沟通指平行阶层之间的沟通,例如: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不同命令系统间而地位相当的人员之中,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不足,减少了单位之间的事权冲突,使各单位之间、各员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并增进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