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范文1
一、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文化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在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员工精神氛围,进而形成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但是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由于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民营企业文化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民营企业先天不足,具有浓厚的家族血缘性
民营企业多是由改革开放初的个体经济发展而来,经过后来的资本和结构重构形成了股份制或者是有限责任公司。原来个体经济中的亲戚们自然而然担任了民营企业中的所有重要职位,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于是民营企业的文化出现了以家族利益为首,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来实现自身对企业管理的家族血缘文化。
2.民营企业文化的趋同性
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与其自身特点相符的企业文化,必须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与企业文化价值结合,即企业生产经营与文化结合才是企业成功的表现。可多数企业文化多是具有较强的普遍性的“求实”、“奋斗”等口号。民营企业文化没有差异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
3.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
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导致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部分民营企业将企业文化虚化。认为企业文化是给别人看的,企业要以制度管理人,有了制度就足够了,最终形成员工积极性低下,工作创新性缺乏的局面。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视制度管理而不顾,认为文化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将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企业文化身上,而形成精神至上的误区。
二、民营企业文化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肤浅理解
主要是: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等同,没有注意对企业自身价值观的塑造;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忽视了对员工的关心;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口号就等于企业文化,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也不能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更不能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2.没有转变用人观念
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理解不透彻,没有转变用人观念,企业发展没有建立在职工素质提高和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极少关注职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吸引人、激励人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
3.没有系统的企业价值观
我国民营企业的价值观还在形成初期,出现了将流行的管理哲学或警示名言照搬照抄、堆砌而成的现象。这种没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企业价值观只能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使得民营企业价值观的表面化倾向严重,没有成为指导企业共同行为的精神作用。
三、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
企业文化是因管理而生,为管理服务。以管理绩效为最终检验标准的高级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必须是如何与管理结合,支撑管理而又提升管理的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有它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特点。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文化与企业文件同步协调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实用导向主义将越来越明显,务实的文化需求不仅希望将内在文化应用到管理当中,更加需要将内在文化与外在的品牌文化相结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型的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这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将内在文化既管理文化作为核心,以外在品牌文化为辅助,定不能将品牌文化凌驾于管理文化之上,这样会造成文化虚化更为严重。
2.制度文化与企业文化统一发展
通过制度化平台,引入职业化经理人管理民营企业的时候,制定良好的制度规范的同时,要注重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注重行业特色和个性特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建设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提升管理理念,通过核心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规范要求相结合,讲究实效性、战略性、管理型的文化应用,回归文化管理的本质。
3.加强民营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要塑造真诚互助的团结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是团队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对于企业团队的任何个体来说,要做到与别人团结协作,首先应该做到情感上相互关爱。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上级,关爱下属,用爱心和感恩之心去聆听,去包容,从而,使大家都能分享到团队的温暖。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企业是一个整体,在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任何个体的行为都将对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个体的利益产生影响。作为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个体,我们每个员工的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塑造真诚互助、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这是促进企业团队取胜的必要条件。
4.关注职工的全面发展
民营企业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福建省;品牌培育;品牌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10-0047-04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解放出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纵观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初期,企业经营关注的是产品,包括产品生产的数量、质量和效率,是一种产品经营模式,该模式既满足了短缺经济时期巨大的社会需求,也推动部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产品经营模式已逐渐不具备竞争优势。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提高企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纷纷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改革经营模式、开创新的营销模式等等。在这轮求发展的探索之路中,部分企业日益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选择以品牌为目标的市场开发之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体现为品牌之问的竞争,品牌价值得到更多企业的重视。根据2011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名(如表1所示),一个成功品牌的市场价值是巨大的。因此,品牌培育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福建省作为全国民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民营经济已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纵观福建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崛起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行简单加工、生产或是给国外企业贴牌生产,这种模式让部分民营企业得以进行规模生产,并进入了国际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企业的盈利和增强企业的实力。但这种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逐渐不具优势,贴牌生产中的生产方企业由于没有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或者品牌,不能实现更大的盈利。据统计,贴牌生产的利润的分配比例一般是制造商占5%~10%,物流商占15%左右,自有品牌的销售商占70%~80%。同时,掌握品牌的国外企业在生产外包之后,专注于服务、技术与品牌经营。由此,民营企业与国外的品牌企业的差距日益拉大。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一批缺乏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中小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的事实,说明了这种贴牌生产的不可持续性。此外,微观环境中的买方市场形成和宏观环境下过剩经济的出现,以及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依靠资源优势贴牌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已发展至极限。
近年来,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掀起了“二次创业”的热潮。二次创业中很多民营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品牌培育。因此,如何培育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将是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品牌及品牌培育
品牌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属性、名称、包装、形象、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核心竞争优势等的无形综合,为买卖双方所识别的标志。品牌培育是企业以自身或其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内外部资源(包括管理制度、技术优势、资金、人力资源和政策等)为条件,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标志,传播品牌,管理品牌,建立企业品牌个性的市场开发过程。综观成功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等,都离不开以下四个基本要素的支撑:核心竞争优势、品牌文化、品牌传播策略和法律保护,其中核心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技术优势和营销渠道等。
(二)品牌的作用
品牌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有效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交易费用和选择成本。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消费,社会需求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过程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不仅存在交易费用,也存在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即消费者做择优决策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并将其定义为选择成本(刘华军,2009)。当前,信息和选择的爆炸性增长,选择成本更加突出。成功的品牌是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传播载体,其内容具有真实性和确定性,可以减少市场中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费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和选择成本。其次,品牌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品牌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直接体现。成功的品牌往往被消费者当做一种身份、阶层的象征,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品牌消费本身存在着一种自强化机制。最后,品牌体现一个企业或区域的竞争力。如2011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中,前10名中大多是北美地区的企业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具体体现了企业的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北美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竞争力。还有,福建晋江的“品牌之都”的美誉也是在众多知名的民营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晋江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三、福建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福建很多民营企业纷纷开始尝试品牌化和技术创新的道路,出现了“恒安”、“新大陆”“福耀玻璃”等知名品牌。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品牌对经济的强大带动效应,陆续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品牌培育。当前,福建民营企业在品牌培育的探索发展中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早在2007年的882家福建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民营经济成分达到70.4%,名牌企业中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9.66亿元,占全部名牌企业工业总产值的52.7%。截至2010年底,福建省民营企业有驰名商标158件,居全国第五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756件,居全国第三位,地理标志商标74件,居全国第三位。在福建100多个中国名牌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超过55%。此外,福建民营经济中已出现了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代工、贴牌等外包的新形式;一些品牌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等品牌经济现象(卢志渊,2009)。
然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品牌培育还存在策略单一、运作简单、不顾及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及发展目标等问题。同时,跟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相比,福建民营企业存在实力弱、品牌竞争力不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1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福建省只有6家上榜,与东部沿海主要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如图-1所示)。
四、福建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制约因素
福建民营企业的品牌培育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建设不足两个方面的约束。
(一)外部环境的限制性因素
民营企业品牌培育需要人力、财力等资源作为条件。而现实中福建民营企业的品牌培育却缺乏足够的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本。一方面,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资金不足。目前福建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积累,其次是通过银行贷款方式,第三种就是上市发行股票,用得比较少的是发行企业债券(卿松等,2009)。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传统的依靠企业内部积累的方式已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大部分民营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等原因上市融资受到限制。同时,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存在金额小、期限短等闲难。在人力资本方面,民营企业中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普遍的事实,福建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规模小、发展空间小、就业环境和条件不尽如人意,许多高素质人才都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招才难”“留才难”现象严重。如图2所示,从学历分布上看,2008年福建省私人控股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与学历层次成反比,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具有品牌管理知识、懂得品牌运营的人才)缺乏现象普遍,人力资本不足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品牌培育战略实施。
(二)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内部约束因素
1 经营管理方式不利于创造品牌培育的条件。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家族制企业,随着企业从创业阶段转入发展阶段,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产权结构单一、管理制度不规范等。一方面,产权的封闭性隔绝了企业与社会资本的联系,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不能为品牌培育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部分家族制企业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更多依靠亲情关系和伦理规则,决策随意性大,存在“唯亲是用”的用人现象,“圈内人”与“圈外人”划分明显,使得外面的高素质人才招不进来,也难以留住人才。这些不足导致品牌培育所需要的资源、制度、人才等条件不成熟,间接地制约着民营企业品牌的做强做大。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既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也是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根据福建省工商联的调查数据显示,49%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存在技术创新的原始积累不足,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民营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使得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品牌培育的核心要素,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
3 民营企业对品牌培育存在认识、实践误区。(1)对品牌及品牌培育存在模糊认识。商标是一个有形的法律概念,驰名商标和名牌是由一定的权威机构根据民营企业的实力评比出来,一定程度上体现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也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方式。而现实中,部分民营企业却倾向于认为获得了驰名商标或者名牌称号就意味着品牌培育获得成功,没有充分认识到即使成为驰名商标或名牌并不意味着就能永葆品牌的竞争力。(2)对品牌培育路径的错误认识。在短缺经济时代,民营企业往往能凭良好的产品质量取得市场成功,或者在品牌培育之初凭借广告迅速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短期内快速地实现企业盈利的大幅度提升。当年的“秦池”、“三株”和“春都”品牌说明了广告和宣传所带来的品牌知名度对产品销售的极大推动力,以至于造成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惯性的认识即“依靠广告、营销渠道、商品等单点突破模式”就能做好成功品牌(曾路,2009)。当前,这种单点突破的品牌培育路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不再具有优势。例如,当前保健品行业的“常青树”碧生源依靠广告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已开始遭遇挑战。(3)品牌产品趋同,品牌传播策略雷同。福建民营企业中小型居多,由于追求短期效益,存在盲目效仿投资、品牌产品趋同、行业产品过剩现象。这种“羊群效应”在品牌传播中同样存在,有一段时间,福建很多民营企业选择相似品牌传播策略即请明星代言产品做电视广告,CCTV-5频道曾经被称为“晋汀频道”。企业忙于跟风,追求短期效益,难以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不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福建民营企业品牌培育对策分析
(一)塑造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良好外部环境
1 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支持力度。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政策支持,以减少民营企业在进行商业融资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未来,政府应从融资渠道、融资保障、融资服务三个方面着手,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其次,地方政府要继续提供对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绩效的奖励和政策优惠,不断完善政策的配套细则,跟上落实环节,增加过程导向型的激励措施;利用福建名牌网加强对品牌培育的宣传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意识,为民营企业品牌培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民营企业的品牌商标和知识产权,杜绝利用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民营企业的品牌信誉。最后,一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平台,如每年的“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和“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引导民营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进行联系、对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有助于民营企业扩大品牌宣传和交流行业信息,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2 突出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对民营企业品牌培育的推动作用。2010年,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福建省首个专注品牌文化研究的社团组织——福建省品牌文化发展研究会。2011年,福建省成立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社团组织——民营企业商会。这些专业的协会在推动民营企业品牌培育和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在2011年5月18日的海峡两岸经贸会上,福建省品牌文化发展研究会承办的海峡两岸品牌文化高峰会,邀请部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福建部分民营企业家共同研讨福建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这对民营企业品牌培育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未来,民营经济领域的协会、商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为民营企业品牌培育提供政策解读、咨询、指导及交流平台。
(二)民营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
民营企业范文3
[关键词] 品牌定位品牌文化信用品牌品牌观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对社会的贡献也日益彰显。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在2001年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经济也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与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现,我国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认识到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光靠产品不能赢取市场。长期来看,只有致力于品牌塑造才能制胜。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决策者片面的品牌观以及中国品牌专业人才的缺乏,致使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塑造出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品牌。为此,笔者对民营企业品牌塑造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提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品牌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商业关系和符号,它由消费者主导,由企业创造与培育,通过产品和消费者来表达,并且包含了产品、消费者与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总和。品牌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内容、形式的不同,它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优秀的品牌向消费者传递六层意思:品牌代表了产品的特定属性;品牌表达了特定的产品功能和情感利益;品牌体现了制造商的某些价值观;品牌附加和象征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品牌代表了一定的个性;品牌还体现了购买和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的定位。可见,一个优秀的品牌,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一个品牌,不能只看品牌伞下的产品质量如何,还有很多其他关键因素影响品牌塑造的成功:品牌的定位、个性、文化、价值观和情感利益等。 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没有品牌就没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更谈不上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对此,许多民营企业的决策者也有深刻的体会,但对品牌内涵的认识上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他们经常误认为:高产品质量+低廉价格+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品牌。甚至有些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有些企业就不停地、大手笔地做广告。品牌的竞争力不等于产品竞争力,物美价廉不等于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实际上,广告只是品牌塑造的必要手段,塑造品牌离不开广告,但不能只有广告,除了做广告,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靠广告轰炸可以打出一个“名牌”,但名牌不等于品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的知名度只是品牌经营的第一步,而我国民营企业品牌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实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三度统一。品牌资产价值是由品质形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品牌标志等因素构成,它是长期累积的过程。若企业对品牌理解过于片面,未能形成品牌价值的积累观,忽视品牌的长期维护与培育,想通过广告扬名而塑造速效品牌,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这种品牌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准确合理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经常向消费者宣传的那部分品牌识别,目的是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住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要成功塑造一个品牌,品牌定位举足轻重。如果企业品牌没有自己独特鲜明的定位,人云亦云,便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内,塑造出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打上烙印起到识别作用的品牌形象,就会被诸多形形的品牌淹没,淹没的结果只能是被顾客所淡忘,被市场所淘汰。
品牌定位是技术性较强的策略,离不开科学严密的思维,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消费者导向原则。企业生产出任何产品都是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品牌的定位都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品牌定位的初始点应是全面、充分、客观、准确、及时的消费者调查,通过适当的传播媒介,将吻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定位信息进驻于消费者心灵。对消费者的心理把握得越准确,越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定位策略也就越有效。
2.差异化原则。差异化定位是企业品牌塑造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尤其在当今产品技术质量趋同的情况下,其作用更加明显。只有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才能将你的产品与其他品牌区隔开来,才能将你的品牌信息凸现在消费者面前,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对品牌产生联想形成认知质量,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及其适用性的心理反应或主观评价。
3.个性化原则。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就要赋予品牌独特个性,从而使品牌具有一定的精神和灵魂。在产品技术质量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产品之间真正无法同化的只有与目标消费者自我价值观相吻合的,得到消费者心理上认同的产品品牌个性。这种个性实际代表差异性,可能与产品的物理特征和功效毫无关系,是通过品牌定位所赋予的。如:百事可乐作为市场的后来者,在品牌定位时突出自己年轻的色彩。它提出的口号是“新一代的选择”。“新一代的精神”理念代表了百事可乐独特、创新、积极面对人生的品牌个性。
4.动态性原则。品牌定位应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但并非意味着品牌定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品牌定位要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品牌永远具有市场活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没有永久不变的品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品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与品牌细分、品牌延伸、品牌拓展等一系列活动相互配合。任何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定位思想都将使品牌失去活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三、注重培育品牌的文化意蕴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消费者者心目中的印象、感觉和附加值,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因素等观念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风貌,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容易在心里情感上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继而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和认同。品牌文化与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品牌文化虽无形,但品牌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髓,更是品牌的脊梁。如果说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基石,那么品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就是品牌的灵魂。消费者消费品牌时,不仅在消费实体的产品,同时也消费了品牌文化。民族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切文化的渊源和基础。品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在企业经营中和品牌创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大都得益于品牌的民族文化特征。比如:德国文化内涵是严谨、强调效率、注重质量,“奔驰”品牌就体现了“高度组织、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德国文化内涵。美国文化内涵是自由、开放、效率、创新,“可口可乐”是一个定位为代表着美国文化内涵的品牌,那种巨大的包容性,强烈的扩张欲和旺盛的生命力,强调了它与美国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曾经造就出一批享有世界声誉的品牌:茅台,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等。这些品牌有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与历史人文内涵,不仅代表着经营者的产品信誉,还包涵了中国文化氛围下的商业经营管理特色与文化。今天许多民营企业都感到发展遇到了瓶颈,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着种种痼疾,都在纷纷探讨如何再上一个台阶的课题。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企业忽略文化建设,缺乏文化氛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将我国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勤劳朴实、勇敢博爱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品牌塑造相融合,以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定位的品牌。
四、积极塑造信用品牌
在一个“信用社会”和“信用经济”环境下,品牌的意义更加凸现出来,因为信用与品牌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诚信造就品牌,品牌写照诚信。品牌是信用的凝结物,是信用的物质承担者。对经营者而言,品牌是信用的支出;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是一种信用的购买。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是企业信用的成果,也是消费者认知的结果。品牌始于信用,成于信用,发展于信用。品牌一定要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没有信用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信用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信誉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成长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品牌,其致命的弱点就是“轻于承诺,耽于信守”。加入WTO之后的民营企业,要增强自己品牌的竞争力,必须认识到信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素,是企业吸引顾客、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企业树立形象、塑造品牌的重要基石。既使是已经知名的品牌,一旦失去信用也将被市场无情淘汰。比如美国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知名大企业的造假案件,不仅使自己毁于一旦,而且也导致了一场“企业信用危机”,关联企业的股票一落千丈。而作为从夹缝中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更应该视品牌为身家性命,提高信用度。因为失信,不仅是得罪了消费者,而且得罪了产业链上的所有合作商,更重要的是得罪了社会公众,导致引发永久性的信用危机。
参考文献:
[1]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王忠明杨东龙:产品与市场运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民营企业范文4
不过对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来说,她对于未来最大的期许只有“公平”二字,她相信,只要能够实现公平,民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将会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未来。
寄望“公平”
韩小红是医学博士,她于2002年创建了慈铭体检。在她看来,在医疗领域创业的困难实在太多。
首先是政策,私立医疗机构在证照申请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同时社会对私立机构的看法也存在偏颇;其次是人才,最初这个行业几乎没有成熟人才,慈铭都是自己摸索着培养,在行业内,慈铭也被称作是“黄埔军校”,其中很多人离开慈铭后都去其他机构担任了高端职务;另外,就是与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慈铭的主要业务是为健康人群提供体检服务,但现在很多医院也成立了体检中心,跟慈铭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最重要的是,慈铭在创业过程中还遇到过资金困难。因为没有固定资产,慈铭在银行很难贷到款。幸运的是,慈铭得到了资本的支持,鼎辉投资在2003年找到韩小红要求投资,这也帮助慈铭体检得以迅速发展。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创业者,韩小红对未来最大的期许只有“公平”二字,这也是她创业十年来最大的感受――因为没有,所以才会如此渴望得到。
不过“十”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对韩小红来说,十报告中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让她看到了公平的希望。
“如果不再提非公经济和公有经济,把两者变成统一属性的经济形式,我想就真的做到公平了。”韩小红说。
与韩小红有相同感受的还有陈向东。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不止一次提到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创建中国最好的民办大学,这也是新东方的梦想。但他们能否在2020年前实现这个梦想,陈向东表示,一切还要看国家政策。
政府的角色
慈铭体检越做越大,但是韩小红却感到越来越累,在被市场弄得筋疲力尽后,她还要应对政府的一系列审批。韩小红承认,现阶段政府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但是规范的同时也意味着审批环节的增多和时间的增长,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此外,尽管慈铭已经是拥有4000名员工的大型医疗机构,甚至是亚洲最大的体检中心,但韩小红对于北京有关医疗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也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我总感觉自己是编外人员,虽然我是政协委员,也参政议政,但是对于自己行业内的事情却很难参与进去。”韩小红说。
让她感触更深的是,民企难以获得政府资源。最近,北京出台了一系列为市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政策和措施,韩小红表示,这些措施是政府提供补贴,由医疗机构实施,但其实很多公立医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我们很愿意做,但政府资源不愿意向我们倾斜”。
张向东也认为,政府资源向民营经济倾斜的太少,甚至与新东方刚创业时相比,这几年民营的日子并不好过。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国际班,专门向学生提供留学培训,但是这些国际班利用了很多免费资源,例如国家提供的免费场所,人工相对便宜的教师,但对于提供相同服务的民营机构而言,却无法享受到这些资源。
除了资源倾斜,还有税收。一位山东德州的加工企业老板老丁感觉这几年的日子很难过,他分析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资金成本太高,尤其是利率,比日本、台湾、美国等国家都高;二是税赋太高,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给税收部门下任务,各种名目的税赋让他压力很大;再者就是用工成本不断上升。
政策变化过快也让他有些难以招架,“其实经济波动是很正常的,而且有规律可循,有时候经济下行,但它自己会缓过来,我们不怕经济波动,但最怕不等缓过来就瞎折腾”。
事实上,俞敏洪、郭广昌等民营企业家也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的心声。在今年的两会会场上,郭广昌表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最大的不公平,是在金融资源的分配使用上不成比例,“国有企业都有国家信用作背书,所以在融资方面的成本就低,而中小企业则恰恰相反。”
民营经济的未来
对于民营经济的2020年,保育钧十分乐观。在他看来,十年后,国有资本主要向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数量不多,但是会体现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民营企业则会出现一个大发展,数量增多,质量也会提高。
他预测,未来十年,社会的投资会达到300万亿元,主要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完成,“今年的投资有36万亿元,每年增长7%,明年将会达到40万亿,到2020年则会达到300万亿。”“民营经济会成为投资主体,今年民营经济的投资占社会投资的26%,未来会占社会总投资的70%到80%。此外,民营经济还会成为社会就业主体和创新主体。”保育钧表示。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深化财政改革,减少税收,让利给企业,同时还要进行金融改革,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要想发展还要打破产权封闭,做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保育钧表示。
对此,老丁感触颇深。他的企业能安然度过环境恶劣的2012年,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开创了新的项目,采用了新科技。
对于2020年,老丁说,他和他的企业在赛跑,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活下来是他的首要任务。
截至2012非公经济新36条细则出台
今年上半年,各部委出台“非公经济”新36条实施细则的时间大限已过,在国务院的三令五申之下,截止到7月3日,共有22个实施细则陆续公布,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然而,民营资本真正参与到垄断领域的步伐仍没有实质性地迈出。
十报告提出“公平竞争”
十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生产要素会向民营企业开放,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公平的标准”,直接切中时下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害。
民营企业范文5
关键词:民营企业营销策略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指出,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个私经济增加值为6195亿元,占55.1%,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个私经济已占浙江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浙江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求生存、谋发展中学会了企业营销,运用了正确的营销策略。所谓营销,是指在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旨在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变成营销战略的竞争,任何竞争都要通过企业的营销来体现和应对。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美国250家主要公司的高级人员认定,他们的第一任务是“发展、改进和执行竞争性市场营销策略”,而第二、第三任务才是控制成本和改善劳动组织。企业为实现其营销的目的和任务,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系统、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就是指为实现营销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企业传统的营销策略是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简称4Ps。其适用条件是:存在巨大的市场、无差别的顾客和某种程度上的标准化产品;以企业为中心,企业是营销策略的出发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竞争已无国界,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此,本文根据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民营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营销队伍组合与市场占有策略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强有力的营销队伍
营销队伍是促进企业成长、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获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营销队伍能发现获取竞争优势和利润的机会。民营企业的营销队伍,最早是由农民建立的,其特点是: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营销能力较弱,但具有勤劳、朴实、诚信、肯吃苦等优点。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必须加大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现代营销意识,提高现代营销能力。从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方法、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培训,大力推行“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民营企业造就一支强有力的营销队伍。
通过培训,使营销人员有较强的领会、应变能力,能迅速处理获取的信息;有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能提出独创性意见和建议;有了解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能判断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能提出并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理性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进行市场细分,实施补缺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R•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过程。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和欲望将显得越来越强烈。企业不可能采用无差异化的产品策略,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方式来有效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企业必须对现有市场进行细分,寻找补缺市场,确定目标市场,提供能满足目标市场的消费群体所需求的产品,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浙江省著名的民营企业万向集团,由一个乡办农具厂发展到现在的跨国集团公司,与该集团发展之初选择进口汽车这一补缺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是分不开的。
细分市场不能以原有产品系列来确定市场,而要从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来确定补缺市场,从而按市场需求设计产品,或从改进产品角度来确定细分化市场。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生产经营方向,对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市场细分是一种必然。这种细分不单单是在产品市场上的细分,而应该是多层面上的彻底细分,查漏补缺,实施补缺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与网络营销策略
建立客户网络,重视关系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客户成了企业争夺市场的焦点,客户关系的管理也就成了企业营销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在拓展市场过程中,必定会形成自己的客户群。要把握关键客户,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
客户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购买或者消费关系。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除了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外,还有企业与潜在客户、与政府行政部门、与媒体、与市场监督部门、与其他对企业的营销有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等关系。这些关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和管理,就很有可能会阻碍民营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因此,企业应当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销环境,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创造条件。
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具有动态性,其忠诚度是变化的。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需要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减少顾客流失的可能性。
通过搜索引擎,企业产品信息
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通过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家诉求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获取工作、学习、生活和商业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在中国大陆有1796万商业决策相关人员(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常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已上网的商业决策相关人士寻找商业信息的主要方式。将互联网视为传播媒介已是不争的事实,其跨时空、覆盖全球、以多媒体形式双向传送信息和信息实时更新等特点,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通过互联网,民营企业可以将产品的相关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了解自己所需产品的产地、质量、价格和服务等信息,以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达成成交的目的。
现浙江省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建立了公司网站,或是登录了新浪等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调查结果显示,搜索引擎是全国83.4%的用户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把搜索引擎作为网络营销的核心。在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营销时,要注意:首先,使自己的网站领先于竞争对手,能够最先进入消费者的视线;其次,要选好搜索引擎的门户网站。此外,还要在搜索引擎上获得前10位的排名。
企业形象和品牌策略
设计企业标志,树立企业形象
民营企业要注重企业形象,设计与企业产品的商标图案相一致的企业形象图案。如“娃哈哈”集团公司,就以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作为企业形象标志。企业的形象标志能使消费者看到其标志就能知道该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品牌,为此,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宣传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可以聘请名人作为企业的形象大使,借助名人的名气为企业扩大影响力,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以质量为基石,体现产品特色
品牌就是商标,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也可以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识别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助于树立产品和企业形象。
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机,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的规律。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十分注重品牌效应。推进品牌战略,坚持质量为本的理念。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用优质的产品创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企业的形象,抓住产品的功能、品质、款式、特色、包装、运送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要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联盟和进军国际市场策略
进行企业联盟,实行集群营销策略
集群营销即多家相互独立的民营企业,利用变动的市场机遇,通过信息共享、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民营企业联盟,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集群营销策略使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组合成相对强大的企业联盟,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减少联盟企业间的内耗,增强共同对外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将加盟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立足于市场。如温州的打火机,正是采用这一营销策略,使小小的打火机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而我国的竹筷行业,由于未能形成企业联盟,同类企业为使本企业的产品进入日本市场,而竞向减价,最终造成企业受损,其教训十分深刻。
实行绿色营销,进军国际市场
近几年时间,浙江省民营企业外贸出口量增长迅速。1998年,浙江民营企业外贸出口额仅为9.6亿美元,占全省总出口额的8%;到2001年则达到了54.75亿美元,出口比例迅速提高到24%。2003年,浙江省外贸出口额为416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36.5%,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到2002年底,浙江已有3944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占全省外贸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的48.5%。据统计,浙江省现已有60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投资区域遍布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行业;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已在全球建立分市场40余个,设立境外机构132个。全省有1.58万家民营企业的产品销往全球的1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值883.94亿元人民币。
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与国际化的规模和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企业自身有效的营销策略。针对当今国际竞争的现状,使民营企业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问题。针对时下盛行的绿色贸易壁垒,应当走绿色营销之路。
加入WTO后,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同行业的竞争,还来自于外国同类企业的竞争。针对此现状,市场营销策略将会是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锐利武器,更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单独职能,而且已经成为整个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使顾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服务,进而达到让顾客接受企业产品、服务的目的。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将使企业在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占领和扩大市场领域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应仙.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组合及其模式.市场营销,2004(11)
2.刘纪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报告,2001(6)
民营企业范文6
1“富饶的缺口”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民族文化也丰富多样。此外,贵州省还是全国烟、酒、药材的生产大省,但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贵州省民营企业经济水平发展长期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薄弱,民营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同时贵州投资环境差,外资吸引能力不强,还导致内部资金大量外流。尽管贵州省资源丰富多样,但丰富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富饶的缺口”。
2规模小、发育程度低、市场融资能力弱
长期以来,贵州省民营企业规模小、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企业效益差、偿付能力弱。近几年,贵州省通过不断健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创新担保方式、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等举措,多元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但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与省外同行业相比较,民营企业无论从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融资能力、市场成熟度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会公布了中国工商联评选的最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贵州省只有贵阳宏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上榜。
3专业人才匮乏,品牌意识淡薄
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资本,高素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优势所在。贵州省可以说是一个老少边贫的内陆省份,信息闭塞,导致了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缺少未雨绸缪的竞争意识,这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人才储备的意识,忽视人才战略,使得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滞后,人才供给不足和对人才的吸引不足,贵州省民营企业人才长期匮乏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贵州省民营企业家的品牌意识不强,对自身品牌的认识和开发也不足,只关注生产经营,忽略了产品品牌的研发。在品牌意识缺乏的基础上,严重制约了贵州省民营企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使其在发展中丧失竞争力。2008年,贵州省一共有9家企业生产的10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但除了“老干妈”来自民营企业外,其他9个品牌全部都是国有企业。
二贵州省民营企业资本形成不足的原因
贵州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政策的倾斜、企业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方面的因素
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实力较弱。贵州省民营企业与省内国有企业相比较,呈现规模小、散沙状、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知名度不高等特点。政府没有多余的财政资金投资民营企业,另外政府依靠财政融资能力也较弱,就算政府有多余的财政资金,政府也不愿意对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因为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全省经济发展效果不是特别显著,政府宁愿大力投资国有企业,如在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贵州没有一家民营企业上榜,只有国有企业贵州茅台上榜。此外,政府政策制定者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多数政策以国有企业为重,坚持国有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使得民营企业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所有制”的歧视性待遇,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市场方面的因素
截止2013年10月末,贵州省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0037亿元,比年初增加1679亿元,同比增加了315亿元,同比增长22%;各项存款余额12807亿元,全年新增存款首次超过24000亿元,较年初增加2238亿元,同比增加了659亿元,同比增长了24%。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月达50125亿元,其中存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27.66亿元。虽然企业贷款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在贵州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仍存在贷款难的困境,由于贷款存在风险性的问题,所以银行对贷款非常谨慎,特别是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且成本高、收益低、周期长的民营企业的贷款。银行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不知贷款人的信誉和还贷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考察贷款人的情况,这加大了银行信贷部门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此外,民营企业除了遭受到“规模小”的歧视,还遭受到“所有制”的歧视,使得民营企业贷款更加难以进行。在贵州,农村信用社成了金融市场上一个特别有效的正规金融组织。当前,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贵州省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都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试图获得最大的利益,对风险大、收益小的农村贷款尽量避免甚至不发放,客观上形成多数金融机构的资金只存不贷,从而导致大量资金外流。此外,由于贵州省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吸引外资难的问题。
3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
就贵州省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着产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晰;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不具规模性和计划性,在质量和财务等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模式去指导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这一流程;人才机制的落后和不重视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人才匮乏,缺少实用型人才,缺乏活力与创新的思想观念;企业管理者求稳求定,惧怕风险的守业思想根深蒂固,不敢创新,缺少品牌意识;另外受贵州省落后的经济社会与信息闭塞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导致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产生满足当前的成就,安于现状的心理。这些问题也成为民营企业资本形成的障碍。
三针对贵州省民营企业资本形成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1政府应当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当前民营企业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民营企业在整个贵州省经济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首先,政府政策制定者必须转变观念,放宽政策,落实政策,制定一些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民营企业税收负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正常环境,同时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资和外资的注入,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助力,也减少内资的外流。其次,制定和完善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制度,拓宽民营企业贷款渠道,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尽量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外,政府还要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不要让民营企业继续遭受“规模小”“、所有制”的歧视。因为贷款难,造成资金链断裂,迫使企业倒闭。与此同时,政府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和经营等方面的指导,为贵州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政策。
2转变观念,引入竞争机制
针对贵州省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金融部门不应惧怕风险,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在政策上为作为贵州省经济发展主体的国有企业筹融资有大幅度的倾斜。金融机构积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信贷担保体系,提升民营企业的信贷担保能力,提高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的比例,拓宽民营企业的信贷渠道,鼓励和推广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到银行贷款来发展企业,为民营企业筹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引入金融机构竞争机制,银行金融机构应和其他非金融贷款机构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贷款主体多元化,从而为民营企业筹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3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