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高考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与高考的故事

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1

一、“稳”中有“变”

试题材料类型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前两年的选材理念,试题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

1.生活现象(故事)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山东卷“我的行囊”,共计5道。

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山东卷“辨别丝瓜藤与肉豆须”等,共计4道。

2014年――山东卷“打开窗户看风景”,江西卷“探究式学习”等,共计9道。

2.社会现象(焦点)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计2道。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全国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等,共计4道。

2014年――广东卷“数码时代与胶卷时代”,北京卷“老规矩”等,共计5道。

3.言论类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共计1道。

2015年――浙江卷“文章与人品”,江苏卷“智慧”等,共计5道。

2014年――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等,共计3道。

变化――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材料虽说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但却呈现出以下细微的变化。

1.侧重现象淡化故事。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等;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均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2016年,这种以故事为试题材料的题目数量明显减少,仅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试题材料属故事型。

2.将“我”融入材料。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等;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中均找不到“我”。而2016年, 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江苏卷“我的个性与创新”,这些考题试题材料中均突出了“我”,从材料的内在要求上强调了考生写作的自我意识。

关注方向

稳定――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所关注的方向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注时代焦点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关注的是教育改革话题,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及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关注的是文化传承及学习方式话题,上海卷与浙江卷关注的是“科技与人文”话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探讨的话题是“依法治国”,同时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又如何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

2.关注传统文化

2016年――北京卷“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老腔”与“书签”既是具体的事物,又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及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语文素养”与“阅读”既是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手段。

2015年――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经典的阅读情况。

3.注重价值构建

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告诉考生既要学会尊重、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又要理性地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考生只有创新与分享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江苏卷“个性与创新”教导考生既懂得“藏”又要懂得“露”。

2015年――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引导考生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重庆卷“赶公交车的妈妈”告诉考生,人应该有一颗宽容、理解、尊重之心。

变化――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相比,在关注的方向上有以下细微的变化。

1.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时念有机结合。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等;2014年,重庆卷“出租屋的故事”,江苏卷“不朽的青春”等。这些考题要么重在从个人的角度上切入注重价值构建,要么从社会的角度上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焦点。但2016年高考作文明显地做到了让二者有机结合,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是对个人阅读方式的思考又是对全民阅读方式转变的思考,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既是我与他人之间的评价又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既是个人的素养又是全民的文化素养......这些考题考生均可从自我切入,然后便可升华到时代的高度上,可谓可大可小,亦可先小后大。

2.避开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焦点话题。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2014年大纲卷“老王生病”与福建卷“坚守大山的党支书”。这些试题均为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而2016年此类试题一个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从“面”上给考生展示一个时代焦点现象,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形式既能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又能有效地避免了试题被猜中的可能,从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

考查能力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仍延续前两年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辩证分析能力

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可赞同电子阅读,又可赞同“纸质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各有其优缺点;山东卷“我的背囊”,背囊中的东西有用与无用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2015年――广东卷从远与近的角度上感知自然其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四川卷“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创新思维能力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鼓励考生要张扬个性,敢于创新,说出自己的想法;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我们,坚守固然可贵,但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更有出路。

2015年――天津卷认为“智慧是一种境界”;湖南卷大树转变思维能让“种子传播到远方”。

变化――对“二元矛盾”即辩证分析能力的考查有所淡化,对“多元矛盾”即开放思维能力的考查明显增强。

上海卷用一句“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作为提示语,而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方向;天津卷用“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为提示语,写作角度同样很宽泛;浙江卷用“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提示语,也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角度。

二、守正“创新”

创新试题――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在全国上下都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为备考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适用范围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命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狠狠的“耍”了一把,但静下深思,其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是以时事热点文字素材为载体要求考生就事论事,而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仍是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二者在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漫画命题,只不过是将试题材料由文字材料换成漫画而已。避开大家都能想到的形式命题,既是创新,又是命题中心反押题思维命题的具体体现,可谓一箭双雕。

创新试题――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试题的命题背景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如此设计作文试题既降低了命题作文试题的难度又增强了其开放性,这种命题形式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机结合,将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有机结合,可谓独树一帜。

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展望与备考策略

1.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抒发真情实感。

备考策略――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焦点,增强历史使命感。

备考策略―― 关注各大媒体时事新闻,并思考热点背后的时代性话题。

3.命题展望――继续加大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备考策略―― ①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②多做开放式思维训练。

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2

——题记

“如果我有哥哥就好了,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哥哥会替我出气。我也不用天天 在家无聊的玩。”小A舔着冰激凌向我诉苦。我对她笑笑。“小D,你不想有个哥哥吗?”我看着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新却不知觉得飞向了另一扇窗口。

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有个可爱的妹妹。但我也有哥哥,是跟我血缘关系最近的表哥。童年记忆中,他并没有出现过几次,他在我的记忆中是那么微不足道。只有在照片上才会找到他的影子,脑海里却没有。

这是怎么一回事?又一次我听姑姑们对我说:“小D,你喜欢H哥哥呢,还是Q弟弟?”我犹豫地看着他们两个人,H哥哥对我笑,Q弟弟却低着头,当做无所事事的样子。其实我心内早就有了答案,是弟弟。但当看到H哥哥对我笑时,思想刹那间倒带,极力搜寻着我与H哥哥的故事。咔!到头了,我与H哥哥并没有令人难忘的回忆,就连虚有的影子也不见。思绪顿时如杂草般乱,而背景却是一张空白页面。我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了。姑姑们笑着又重复了一遍:“说呀,你更喜欢谁?”我只好低着头,故作天真地回答:“Q弟弟。”

我不敢再看H哥哥一眼,我想他再也不愿理我了。我默默地走出房间,坐在小角落里。我知道,论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中除了妹妹,只有H哥哥和我最近了。但我真的记不清他了,记不清童年时的他了。我有点委屈,委屈的想哭。

后来隐隐约约听到他们说了起来。几个姑姑说:“小D还是拿不定主意的。”H哥哥说:“主要是她小时候并没有和我一起正真玩过,再就是小Q和他年龄差异小,我比他大好几岁呢。”听到这些,我心中暗暗诧异:“H哥哥怎么和我想的一样?”正在惊讶着,知觉后面有人,猛一回头,差点喊起“妈妈”来。“哥,你怎跑我后面来了,吓我一大跳!”我不高兴的埋怨他。只见他笑眯眯的说:“等了你那么长时间也不会去,还没怪你呢,你倒先说我了。”我不好意思的傻笑着,忘了自己是说去买东西出去的,这么久了,他们当然会担心。但是……好像什么忘了……啊!是忘买东西了!我急忙向外蹿,结果哥哥拉住我说:“我和你一起去。”于是,夕阳的余晖帮我记录下了我与H哥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忆。

一股莫名的酸楚涌上喉咙,像塞了一枚未成熟的青橄榄。

现在的H哥哥已经面临着最严峻的高考,而我也已是一名初二学生了,我和H哥哥在也不能发生难忘的事了。那天余晖记录下的,是最后一次、唯一一次我与H哥哥之间的难忘的故事。

童年,美妙而又虚幻。

曾经在光下寻找,烟的影子在哪里。 后来,才明白,他就像我与H哥哥之间的故事,发生了又即刻化为乌有。

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3

说起来,我与艺术还是有些缘分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婆就给我报了各种艺术特长班,无论是学琴还是练书法,我都有外婆的陪伴。每当有了进步,外婆都会微笑着对我说一句:“嗯,有你外公当年的样子。”我并没有见过外公,只知道外公当年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才子,那是外婆心中的盖世英雄,而我与艺术的结缘,就是来源于这爱的延续。

小的时候,艺术对我而言,似乎如使命一般,但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渐渐爱上了艺术。那些如生命般绚烂的音符曲调,那些包含了人生哲理的书法留白,不断地感染着我,吸引着我。初中的时候,我喜欢读那些与风花雪月有关的小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城市就是上海,那个有着众多才子佳人,留下许多如梦故事的上海。而由于学艺术的缘故,上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心中的执念。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比别人艰难一点或是慢上半拍,就连明白高考有多难也是在失败之后。刚开始决定要走艺术生这条路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艺考放在心上,我自恋地以为自己从小学习古筝、书法、舞蹈,并且都有着不错的成绩,考上上戏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便放松了学习,开始了优哉游哉的生活。

然而,生活是公平而残酷的,对于我的盲目自信,现实给了我很惨痛的教训。第一年的艺考,我因两分之差与上戏失之交臂。后知后觉的我意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孤芳自赏不能成事,艺考远不止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我决定复读时,很多人都劝我要三思,说去读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就算了,毕竟复读这条路难走。那些劝我放弃的话语,都被我自动屏蔽了,不管别人怎样说,我都坚定地追逐我的梦想。我知道,不被理解不可怕,放弃梦想才是最可怕的。

认清了现实,看到了差距,我改变了之前懒散的学习态度,摒弃杂念,全身投入到了备考之中。

投机取巧就是走弯路

在艺考的众多专业里,我选择报考上戏的三合一专业,它包括戏文、艺教和编导三个方向,考试内容包括散文写作、故事编写、文艺常识问答、才艺展示和导演构思。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我很早就开始了艺考的准备工作,方向非常明确。

决定复读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练琴。我早上八点起床,简单地洗漱一下,吃过早餐,就坐在古筝前开始练习。为了不打扰到邻居的正常作息,我只能练到晚上九点,在这中间,我只休息两个小时。晚上九点之后,我会抓紧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我在网上邮购了关于文艺常识的理论书和练习题,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背理论知识,再花一个小时做练习题,并分类整理做错的题目,反复查看。

为了补充专业知识,加强专业基础,我每天都会看一部电影。我特意在网上找到了戏文考生必备的电影清单,打印出来,每看完一部电影,就在电影名字上画一道斜线,然后认真做好影片分析,揣摩经典片段。

就这样,我每天都泡在复习之中,手指上的皮肤也从水泡变成血痂,再由血痂变成了厚茧。虽然复习的过程看起来很漫长,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我想要的结果来说,打好基本功的慢,就是一种快,所有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走弯路。

有些路,要一个人走完

高四开学之后,我正式开始了我的复读生涯。为了不让文化课成为我艺考道路上的绊脚石,我白天会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放学之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坚持看之前整理好的文艺常识错题,确保每周看三部电影并写好影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都会一边做着口部操,一边练习着弹琴的指法,身边经过的人都会向我投来诧异的目光,我想他们一定都会以为我是个疯子。但被当作疯子又怎样?我丝毫不在意,我真正在意的事情是能不能考上上戏而已。

就这样,从炎热的夏日走到大雪纷飞的冬季,我迎来了第二次艺考。

赴考的日子既是充满希望的,又是艰辛难熬的。为了稳妥,在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我同时报考了上海、北京的院校。二月的上海和北京,风是冷得有些刺骨的,由于古筝过长,出租车装不下,为了不影响音准,我每次都会带着古筝顶着刺骨的寒风赶地铁。而为了避开早高峰,我往往是天没亮就要起床,背着古筝走路到地铁站。

每所学校都设置初试、复试、三试,在五天之内,我抱着那连琴带架共计二十六斤的古筝,拉着行李箱,一个人在北京、上海之间来回跑了三趟,甚至有几次忘了自己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只知道要赶着去考试,困得厉害的时候就在车上补补觉。

就这样,我一个人,走完了第二次艺考,从未抱怨过,因为我觉得为了梦想,一切都值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考试发挥正常,最后,我以综合排名全国第十七名的成绩获得了上戏的预录取资格。而在后来的高考中,我的成绩也比第一次高考提高了60分,上戏的录取通知书如期到来。

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4

近日,一名曾经的县理科状元、考入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而四处流浪的新闻引发广泛评议。虽然据最新消息,故事的主人公已与某软件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但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站在就业“十字路口”的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反思。“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少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如果这样的就业观念不及时转变,只知道“仰望星空”胸怀理想,不知道“脚踏实地”认清现实,美好的愿望就难免会屡屡碰壁。

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学校应该反思。有的学校单一注重学习成绩,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进而造成部分学生满足于高分考名牌大学,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拓能力等方面却动力不足。再加上目前有些教育内容适用性不强,不接地气,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就业难,这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短板。

社会和家庭也应当好好反思。长期以来,对于“高考状元”和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们,社会舆论多是一片赞誉声,描绘出大好前程,而对于今后前进道路上可能布满荆棘坎坷、可能遇到困难挫折,却缺乏教育和引导,也使得很多年轻人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 高考复习 重要性

语法知识对于指导高中语文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高考复习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很多高中学生的语法知识严重缺失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了许多的障碍,以致高三复习效率非常低,许多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清晰、深刻。其实,学生如果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有些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一针见血,高三的复习也能收到事半功效的效果。我就高三复习中的若干知识点,谈谈语法知识在高三复习中的重要性。

一、体现于成语复习中

运用成语时,没有注意其语法搭配,如有的谓语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宾语也须防搭配不当的情况,还有其他句子成分间的问题也应注意。

例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叛军”不当。

例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例3: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二、体现于语法病句复习中

对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之类的病句,更是手到病除,立竿见影,分析起来全不费工夫。如病句:“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09全国卷一)句中“病情”和“蔓延”不能搭配,可将“病情”改为“疫情”。又如:“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09宁夏、海南卷)句中“防守问题”和“改善”不能搭配,应将“改善”改为“解决”。再如:“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09全国卷一)句中“学雷锋活动”前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其前面加上“开展”。再如:“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09安徽卷)句中“总结”后面缺少宾语,应在“改革和发展”的后面补上宾语“经验”。

上述病句,如果学生具备句子成分和压缩句子主干的知识,辨析并修改病句就不再是一个知识难点。所以,我们在复习病句时,不妨先把语法知识复习到位之后,再对病句作专题复习。这样也才能确定病句辨析与修改方法:“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三、体现于文言文复习中

由于古今语言的演变和差别,有些文言现象,如实词释义辨析、句式倒装、词类活用等,用一些语法知识来分析和理解,确实通俗易懂,省时又省力。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语法知识在文言文复习中的运用。

1.实词释义辨析。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中的“乳”,我们可以根据它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判断它的词性为动词,这样就能很容易地解释为“喂养”。再如:“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08江苏卷)。“度”在句中的词性为名词,所以可以判定它的释义是错误的,应该解释为一个名词词性的意义。

2.句式倒装。句式倒装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三种。我们可以根据“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这样的句子成分结构来判定句式倒装特点,进而对其能准确地翻译。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我们可以对其划定成分,“古之人”是主语,“欺”是谓语,那么“余”就是宾语,而这句就应该是宾语前置,我们翻译的时候就应当把“余欺”翻译成“欺骗我”。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与“强”是“爪牙”和“筋骨”的定语,所以这句是定语后置句,我们就可以把它翻译成“锋利的爪牙”和“强劲的筋骨”。我们在翻译中一定要顾及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要将文言中的倒装句式还原成现代汉语中的语法顺序,这样才能翻译准确。

3.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应该活用为动词,因为它的后面还有名词“吏民”,所以应解释为动词“登记”。同时,如果一个名词的前面有一个名词,而它的后面是一个动词,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语法知识来判断它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因为主谓之间是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前面有主语“吾”,后面有谓语动词“事”,所以“兄”应该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像对待兄长那样”。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可见,在词类活用中,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体现在作文的审题中

我与高考的故事范文6

初夏里,高考的脚步伴着忧伤与幸福,渐行渐远;麦子收割完了,有的田里还留下一些麦茬;背着行囊踏上征航,让心情在不堪疲惫中晒个太阳;在细密的雨中,浅尝辄止地体会着平凡的生活;尽管岁月会流逝尘埃会落定,我们也必须去远行,在这路上,我们静静地演绎着关于青春的逝去和美丽的无助: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高一,高二我一只住在家里。快要高考的那段时间,我和Youth住在外面,妈妈说,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来学习。租的房间是最高层,打开里面的小门就有个硕大的阳台。夜晚通常可以看到很多的星星,并不闪烁,只是静静地在夜空中存在着,楼下的巷子里会偶尔有车开过,或者有人喝醉了打闹,有狗为了打发百无聊懒的夜晚时光,而冲着匆匆经过的行人汪汪叫上两声。不过什么声音都很快趋于平静。

我和Youth习惯地温习着一天来的课程和预习着改日要上的内容,有时我和Youth也会谈论一些关于高考的话题,不过时间很短,便投入学习之中。在深夜的台灯底下我会毫无知觉地睡去,可从来不做梦。醒来的时候Youth依旧专注地做一些习题,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每每这时都是很深的夜色,为了提神我会把椅子搬到阳台下给自己冲一杯浓浓的咖啡,仰望天上的星星,偶尔也会有流星飞过,不过,再也不会浪漫地拉着Youth和我一起许愿,只暗暗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其实高三的生活就像是数不尽的无体,在一条既定的轨迹上,疼痛地、艰难地前行,渐行渐远,却又循环往复——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在重复我们轨迹。

早晨的空气里,总是充斥着关于青春的哼唱,“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我会抱着厚厚的书本跟在Youth的身后,脚步匆忙地穿过喧闹的马路,穿过林立的教学楼,穿过长长的走廊,然后继续行走。坐在教室的座位上总会麻木地看见黑板上方,高考倒计时的牌子上耀眼的显示着——×月×日距高考仅有××天。

只止倒计时的牌子上显示着——5月5日距高考仅有33天时,静如止水的心灵似乎才掠起了一道浪痕——妈妈跟我说过5月5日立夏。没想到已是夏天了。恍惚间,望一望小鱼儿,他合上了沉甸甸的酸涩的眼皮努力地微笑着——显得有些牵强,他似乎在告诉自己,一个月后,一切都会好起来。我向小鱼儿笑了笑,可是在心里却在默默地追问着:一个月,一个月又究竟会有多长呢?上午的时光就像是这样——在一个个疑问与寻找答案的过程之中,离我远去。

中午的时候,透过规则的长方形窗户筛过一教室的阳光——轻轻地照耀着,懒洋洋地总会使人有点发困。Youth会隔三差五地去书店面不改色地抱回一沓的习题,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它们变成一堆废纸。我和小鱼儿坐在教室里解着一道又一道繁琐的习题。有时我非常害怕自己会在冲刺的路上突然倒下,望着前面一个又一个等待实现的梦想,无能为力地睡下去。那时我便会带小鱼儿到楼下的紫藤长廊里背书,看着已翻过N+1次的政治或历史书,我却又会走神,凝视着教学楼前的雕花栏杆:这里镌刻了我整整三年的韶光年华,每一个角落都走过,每棵梧桐都细细地看过,可是一个月后,一切都会结束,我的忧伤,我的快乐,我的青春。

无数的日子在指尖上滑过,高考只剩下30天的时候总是特别容易感慨,就算对着墙壁上的那只钟,都会生些莫名其妙的感情,即便它寂寞地挂在那里三年,从来都没在意过它,除了在盼望下课时瞥上几眼。最值得怀念的要数下午的语文课了,无论天气多么烦躁,我都是扯着嗓子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与标准答案还差得很远,但是,语文老师还会很满意、很轻地说,很好,请坐下!而数学课上的我,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总是欲崩起而无力,呆滞的目光与数学老师对视了很久,才紧张地低下头。当我的眼睛被茫然覆盖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小鱼儿就会以最快的速度递来小纸条: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一个月会有多长?只会是一晃而过……

初夏,傍晚的校园是很抒情的:护校河的水欢快地向前跑;堤上的柳枝以最茂盛的姿态去迎接水中另一个自己;绿茵茵的操场上有一二年级学弟奔跑的身影;校园广播里的故事虽然夸张但也会让人感动;三三两两的人群会在固定小道上静静地散步行走、静静地散步行走……

在高三最后的日子里,我和不同选科、不同教学楼的吕飞,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竟然频繁地在校园里相遇。或许,这就是缘份吧。冥冥之中上天似乎早已给彼此都下了一道神圣的契约,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轻描淡写地讲述着最后的生活。

那些日子校园广播里总是放一些特别悲调的曲子,淡淡的忧伤在刹那间占据的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一些敏感的孩子总会伴着曲子偷偷地哭泣。有一次是无印良品的《我找你找了很久》,“我找你找了好久,一个用心换来的朋友……”我很严肃地对吕飞说,飞,你是我一个用心换来的朋友,他笑了,你也是,仿佛时间竟在这一瞬间定格,一切都变的那么美好。

突然之间,他问我,鑫,你知道怎么才算长大吗?吕飞一直都是个阳光男孩,当他用半分明媚半分忧伤的眸子望着我时,我发愣了,然后,摇了摇头。

什么时候你从梦中哭醒了,你就长大了。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是不是,成长犹如一场梦境,在追梦的过程中,相识了许多人,我们风雨同舟,风雨兼程,相互加油,相互激励,可是当路要到尽头时候,我们却又不得不分手。昨日的梦境无法在今日的破晓后逗留,只有含泪的去挥一挥手,高考就像是一阵鸡鸣,把一些人的梦境叫醒。

吕飞说,高考只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小小的蜕变而已,郁闷也好,痛苦也罢,作为一种经历,我们都应该明白,不管从蛹里出来的蝴蝶还是蛾子,关键是,我们有一双能够在广阔空间流浪飞翔的翅膀,更关键的是,我们要飞。真的没想到理科班的吕飞会有如此纤细的感情,在这三年来一直沉默寡言的他,竟然会对高考与成长之间会有如此唯美的诠释,或许这三年中他在渐渐成长吧,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

黄昏的校园异常的美丽,天边的最后一缕阳光将护校河铺上一层铺金色,岸边的垂柳也似乎也在刹那间成了徐志摩笔下的新娘。广播里突然飘荡着温柔的萨克斯曲——《回家》,然后我想起,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尽管学校离家很近,无数次打电话都会听到妈妈哽咽的声音。我知道在夜凉如水的时候她的担忧:孩子在熬夜吧,她想她却没有在身边照顾。做爸妈的总是如此到辛苦。有时我怀疑,高考到底是考学生的多一点还是考家长的多一点。在六月过后,他们还可能为子女的开学奔波。

高考前的第二个下午,我回家一趟,为了节省时间,抄小道回去,路过大片大片金黄的麦田。应该是收获的季节了,我喃喃自语。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兀自突起的白发和渐渐变大的眼袋时,我悲哀地问自己,她是否已经老了?麦子为我们而死,我们为麦子而老,与其说是收获倒不如说成是收割,相互收割罢了。

高考前一天,阴,有雨。我站在宿舍的阳台,手拿着一本语文常识,做临考前最后的挣扎,透过大大的玻璃望去,那些雨丝在灰的天空下,歌舞般飞着。地上,一圈圈水花无声地聚了又散使人疲倦。空气潮湿,头顶上的日光灯发出惨白的光。整个天地泫然临泣。

傍晚的时候,雨水暂作停,我独自走进一所陌生的学校,看考场,一幢灰色的旧楼前,认识考场。我看见几张醒目的黄纸,写着一些有关高考的文字,忽然间,眼睛被那颜色刺得生疼,头脑一片空白。许久,转身往回走,我跨过地上深深浅浅倒映着黄昏天色的水洼,想着不可知的未来,灰的天空似乎没有尽头。

熟悉的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响在耳畔,令人无法安睡,花季雨季的年华,就是样浑然不觉地度过,似乎忧愁,又时常快乐。夜渐渐深了,雨还下落在沉睡的城市之上,随声听里反复地播发着《 silent all these years》,聆听过去,但愿自己可以沉入多年未进的梦乡,梦里的我是不是从幼小走向成熟,是不是一路上遇到许多像吕飞一样的朋友:king 、sunshine、 ice、晶、柏杨……在成长中跌倒,相互扶挽,再爬起来,勇往直前,然后又不得不分手?

当我们要去刻意地讲述一个成长的故事有多难,在不经意滑过的青春岁月里又藏着多少难以言说的忧伤与温暖,只有亲自去经历了那些事时,我们才能从自己的故事里提练出它的思想感情。青春就像是一首歌谣在重复迂回中行进,不事雕琢,浑若天成,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细节,汇成生命的本身,也许是经历这个初夏,也许是经历高考,也许是经历别的什么,我们每个都从懵懂中走来,走向渐渐明晰的未来,这个充满蜕变的挣扎与苦楚的过程,就是成长。

曾经以为,考完高考的那天,必定是玩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结果,一切结束得太突然,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还没有和所有的好友道别,就回家了。其实高考并没有想像般的惨烈无比,正如小鱼儿说的,只会是一晃而过,但是茫然与空虚并非随着高考的结束而终止。

“我不能再这样地浪费自己的青春,当回首时,必不能看到我坐在一条寂寞的船里,自己拉纤。”于是,我选择远行,或许它能摆脱日常琐事的牵绊,或许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心情,来回顾自己奔波其中的这个世界。目标是扬州,不为别的,那儿有亲戚还有一个好友——陆崧。扬州的确是个值得称道和附和的好地方,特别是像我这样在此之前没到过扬州,而读过几句唐诗的人,扬州像海市蜃楼般美丽。就这么一个心血来潮的开始,却真的要轰轰烈烈的起程了。车里很闷,我压抑着自己的思绪,尽量不去想那个远去的高考,兀自地从脑中跳出罗兰的句子——它摆脱了一个牵牵绊绊的环境,而尚未到这另一个牵牵绊绊的环境……

一路上没什么特别的风景,三三两两的村庄,三三两两的稻田,已使我很是疲倦了,要不是两个电话,或许我已经入睡了。第一个是***朋友,几经周折她才明白,***手机给了我,我和妈妈又不在一起,我正在去往远方汽车上;第二个是***,她很轻声地问我,似乎是怕我吓着了,到车站了没有?上车了没有?一路上要小心,到了扬州打个电话回来……还没等妈妈说完,我也不知怎么地,便不耐烦地对妈妈说,是的,将声音拖得很长,然后关了机,可是当手机里再也无法听到妈妈声音的那一刹那,我却有无比的痛,涌人心头: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对自己的妈妈如此冷漠?妈妈,对不起!微微地闭上眼睛,嘴里默默地念道。

一觉醒来,已到扬州了。出了车站才发现,***手机已被遗望在车里的某个角落了,只得无奈地耸一耸肩,安慰一下自己,没有了就算了吧,望望初夏的天空,还是很美好的,正如出发时的心情!

晚上在表姐家洗漱完之后,才想起,还没打电话回家,妈妈一定等急了吧?该如何向妈妈解释那个丢失的新款手机呢,那可是妈妈一个月的薪水?拨着很熟悉的号码,听着“嘟嘟”的声音,心里面难免会有些想家的感觉。没想到,妈妈既没有责怪我这么晚才打电话回去,也没有责怪我把她的手机弄丢了,反而说,不要去想不愉快的事情,要开开心心地玩几天。

接着打个电话给陆崧,说我在扬州,他说,他会在明天早上八点钟左右来接我,是一辆黑色的本田车,让我注意。我说,我在海浪花大浴场的站牌下等你。

一切如约而至,当第一眼看到陆崧的时候,他发福了,这个我很开心,不过当我看到他很稀疏的头发时,忽然有了些忧伤的情绪,可能是乐极生悲吧,毕竟,彼此好久没见面了。

去往瘦西湖的路上我们一起聊着高三的生活,聊到了一些事;涉及了一些人:有晚自修生活、拍毕业照、同学开party;有徐磊、孙家庆、李冬生……

无语的时候我想起:高一时的某个中午下雨,他没带雨具,从沭中骑车回家;高二时的某个傍晚,听说他要从沭阳转到扬州,我匆匆地赶往他家,双手空空,只有真诚的祝福;高三时的某个上午,我收到了他从扬州寄来的贺卡,而我只是过了很长的时间才打个电话给他……此刻,他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瘦西湖的景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无瑕,有部分景色还在整修之中,于是便匆匆地走过完长堤,匆匆地拍了几张照,匆匆地游览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然后,出来,最后在瘦西湖门外我和陆崧合了个影,是他家的司机叔叔帮我们拍的,真的很感谢他,因为在扬州拍的所有照片之中这一张对我来说最珍贵,尽管照片里的我与陆崧相比,人瘦得像根面条。

原计划下午去何园玩的,看看时间还早,于是在上午何园也被转了一圈。中午吃饭的时候,陆阿姨总会出神地想些什么,原以为是被工作的琐事所累,陆叔叔的一句话道破了我心中的疑问,“高考已经考完了,想也是白想”。与其说陆叔叔是在安慰陆阿姨,倒不如说是在相互慰藉,难道他的豁达的真能到了,不为陆崧未来考虑的境界?就我与陆崧而言,又会有谁不曾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和考虑过呢?

下午在陆崧家玩了一会儿,就回表姐家里。表姐以及更多的亲戚没时间陪我,他们都有各自的事要做,他们对我说,一个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玩玩,最近扬州创建省文明城市,打的,也不会乱收费的,然后给我一些钱。余下的几天里,一个人拿着相机在扬州城里乱拍。就这样一个人去了个园、古运河畔、朱自清故居、润扬大桥……

初夏这个特别的季节,无论你远行到哪儿,都或许有些怅然。我静静地走在扬州城里,当夜色徐徐降临时,我才真正的体会到那句话:无你漂泊到哪儿,家永远是最温馨地到达!

在 路 上

从扬州回来的时候已是6月21日。

妈妈说:“今天是夏至,过了今天就不能用‘初’来的形容夏天了。”

一个人沉默了许久,望望窗外已隔世般阑珊,而我的眼前却却又是模糊一片,那些被风吹起的日子里有太多的记忆,我们曾在路上,一路执迷与匆忙,依稀的悲伤,是否会像风吹散花儿一样,没有明确的方向?

楼下,我看见,许多许多的伞,铺天盖地连成一片,许多许多的伞下,许多许多串匆忙的脚步,水花飞溅。

下雨了,顺手拿了把伞,在楼下的行道中穿行,有风吹过,还会散发出泥土的味道。高一高二的早晨,每天打这经过的,就那么几个人,我认识他们就如同他们认识我一样,彼此陌生而熟识,路边的一个小摊儿坐下的,依然是个老女人,她会给我端上来一碗糊辣汤,一元钱的油条,在就着汤吃油条的时候,这个女人会给说一些与她有关的事情,她的丈夫,她的生意,但说得最多的还是她的儿子。有一次她说,知道么,我儿子考上大学了,终于考上了……我第一次看见她的微笑,满是皱纹和灰尘的脸,洋溢着幸福,丝丝白发在空气中微微颤动。

高三回来,经过这儿,再也看到那个老女人了,以前看见她总是站在路边,没有顾客的时候,就裹着身体,安详的目光略显呆滞,现在,她离开了。我想,她只是在前进的路上换了一个别的方向,我深信她还会在某条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行,说不准也还会在焦急地等待什么,也许还是顾客,也许是别的什么……你也无须问我,这条路是否有尽头,我只会告诉你,我们一直在路上。

妈妈说曾说,生活会是一路坎坷。高考属于生活的范畴吗,我又是怎样走到现在的?高考前不久我生病了,整日里吃药、打针、挂水,似乎只有做这些事,我的精神才找到一份寄托,才可以振奋。那时的我有种歇斯底里的疲惫,远远地望着等待自己奋斗的目标,离我,越来越远,而我就像是掉进泥潭,软绵绵地,越陷越深,越陷越深。南师的黄原原知道这件事,便写了封信给我,只有寥寥的几行,清秀的字迹——

冰鹤(用你的笔名是为了唤醒你的斗志)

哪怕海啸袭进村庄,我们也不会被击垮,因为我们有憧憬引领,有志向引领。

路,在脚下,心在,路便在。

友:黄原原

是呵,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追随着各自的梦想,并非盲目他从荒远的起点跑来,因为我们有憧憬、有志向。我们不应该言弃,徜徉在乌云与阳光间,踌躇在人生的舞台上,恍惚间,竟忘了匆忙的理由,而徘徊在前进的道路上。

匆匆的过客仍在低头前行,向着理想的香格里拉前进,穿梭在追寻的路上的身影与天空星飞行的乌云遥相呼应:天空不完美,因为云在消散的路上,天空也完美,因为乌云在与金灿灿的阳光融合的路上;我们不完美,因为我们正走在追寻完美的路上,我们也完美,因为我们正在朝着完美的方向前行……

回到家里妈妈说,吕飞打电话找我,没事,只是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想告诉我——天晴的时候,要把日记拿出来晒晒,否则,它会发霉的。

外面的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在期待着一个美好的晴天。

……

初夏,这个词语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无法冷眼旁观,一段恍惚的记忆,在通往六月末的路上,被骄阳折磨的苦不堪言。

在初夏的生活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无奈地品尝自己的一份幸酸,那份心底里的苦楚只有真正经历过初夏,在初夏的生活中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体会:Youth说,初夏,我们在路上前行,不只是为了自己,还有许多许多关心我们的人;小鱼儿说,初夏,我们在路上哭泣,不是无奈地发泄,而是在擦亮我们的眼睛,继续前行;吕飞说,初夏,就像是在寻找彼岸,可是到了彼岸的时候,此岸便成了彼岸,无论是蝴蝶还是蛾子,我们都应该在路上不断地习翔;陆崧说,初夏,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守住一份寂寞,在晨光中将一颗孤独的心,晒得渐渐暖和……

想起席慕蓉在《素描时光》里的句子:在开满了野花的河岸上,总会有人继续走着我们的足迹,走我们没有走完的路,写我们没有写完的故事。是的,初夏的记忆实在太多,真心地希望它们能够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风干,永远地积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挥之不去。

打开音乐,就让我们在王菲的《流年》中匆匆煞尾吧!

五月的晴天闪了电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

留不住算不出流年哪一年让一生改变

上一篇农业问题论文

下一篇校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