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爱情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爱情的诗

关于爱情的诗范文1

2、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关于爱情的诗范文2

你的言语,我爱听,也都懂得,我的沉默,你只是看见,却说不明白。如果不能感动你,也希望手握的照片可以指引我找到圣洁寺庙的路,不朝拜,只是供上一片比雪山还冷的冰雪。

有人说,如果爱一个人,就卑微的没进尘埃里,然后象花儿一样开放。如果我不爱你,就不会无时无刻惦念你,牵挂你,老是找些废话来烦你,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更不会痛,所以反之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语言可以表达爱意,但是证明不了爱意,所以平时我的话语不多,只是憋久了就想找个时机给你倾诉,于是制造了N个机会但又都被自己放过了,就算话哽在吼,也吐不出半个字,就象你说的“三根棒子也打不出半句话来”,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你囚禁了那三个词语,只是话无引子,实难谈起。同时我也认为,我爱你,也不关你的事情,你安静的生活总比违心的配合我无聊的爱情舒坦得多,我的花儿如果要开,也开远一点,不能搔扰你。

每一次靠我肩,感觉不出重量,因为辛劳让你失重,唯有呼吸可以融化我的肩,让我感觉得出份量,当你说累,我就唾弃自己的无能,还会痛。

关于爱情的诗范文3

关键词:诗经;中西方爱情观;理想爱情模式

爱情不管是从古至今还是从中到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到爱情,我们都会想到西方的亚当和夏娃、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但是在中国爱情似乎始终“上不了台面”,尤其是在古代爱情始终都表现的特别含蓄,西方就有所不同了,西方人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最美的发明,是人类甚至宇宙最神圣的感情。但两者之间的不同正是由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也恰恰反映了中西方观念的差别和社会阶级差别。本文从《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出发,对中西方的爱情观念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愛情观念的对比

一个社会中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必然有它的决定性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习惯等等。下面我就从中西方爱情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及社会地位等等各个方面来对中西方的爱情观念进行对比[1]。

(一)社会形态的差异

中国最早是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随着时间的发展,父系氏族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这时伟大的爱情便在中国萌芽了,但当然,它是以牺牲女性的自由和尊严为代价的,这也可以算是后来古代为什么女性在爱情中普遍占被动地位的原因了。但是在外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文明和文化也处于较高水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更是大大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爱情观念也更为开放,更为理性,所以他们在14世纪就已经推崇人类伟大的爱情了,信、望、爱是西方推崇的三大理想信念。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形态的差异,中西方爱情观念在形成和发展之时才会存在巨大差别[2]。

(二)社会地位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爱情相对于亲情、友情来说,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好像始终“难登大雅之堂”,似乎都没有出现过“爱情”这个词,甚至在现代,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爱情还是不常被提起的东西,要是哪个女性因为爱情而做了什么事情的话,都会被人当成笑柄和反面教材说来说去。所以,我们在历史书和语文课本以及《诗经》中读到的爱情故事都会更加隐晦,比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等相当含蓄的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暧昧。但是在西方就不同了,西方人认为爱情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情感,是人们由内而发的、无法控制的一种情感,所以西方的爱情故事也更为宏大、壮丽,他们主张要勇敢的追求爱情,并可以为爱情付出很大代价①。另一方面,爱情在西方的社会形态中也始终占据上层地位,它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亲情,亲情在中国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情感,爱情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西方人对于亲情却很冷淡,孩子18岁后就开始脱离父母生活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它们却可以自由的追求爱情,它们的爱情观念也更加开放[3]。

(三)表达方式的不同

上文中说过,在中国古代,爱情的话题就像是一个炸弹,几乎没人敢提,所以古人在表达爱情时相当含蓄内敛,也是因此才会出现了《诗经》这样的爱情经典,和“梁祝化蝶”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纵观中国古代有关爱情的故事,都是以歌曲、诗的形式来表达的,这一点和西方有些相似。但是不同的是,西方人在表达爱情上会更加开放、鲜明,他们会毫不吝啬的表达心中所爱,所以尽管同样是以诗或歌曲的形式,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也就印证了为什么西方的情著作中会常常出现“啊,我爱你的圣洁”之类表达爱情的话语。

(四)风格差异

通过拜读《诗经》中风、雅、颂等篇章,我们不难发现,里面大多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这样娓娓道来的句子,读起来唯美清新,这也正反映了中国古代爱情模式的风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小清新”,像初恋般羞涩美好。但是在西方就大不相同了,西方的爱情不像中国古代这么“小家子气”,而是像史诗般宏伟壮丽,或是恢宏凄美,比如《荷马史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情风格的差异也许是和各自的社会形态与政治特点有关,比如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保守,社会畸形,而西方在经过了封建社会之后迎来了改变人类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不仅是异常文化的变革,更是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崇尚自由,推崇伟大的情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爱情风格趋于清新保守,而西方的则更加壮烈自由,虽然这没有好坏之分,但这也是中国爱情观念应该学习的地方,只有打破桎梏才能有所发展②。

二、《诗经》反映的爱情模式

《诗经》作为中国内容最多、色彩最丰富的爱情诗集,是中国古代爱情观念最直接的反映与展现形式,同时也反映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接下来就从《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出发,来解读古代中国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中国的理想爱情模式。

(一)爱情的无功利化

在中国古代,善男信女们追寻的是最纯粹、最完美的爱情,里面不掺杂任何的成分,不像现代都市的爱情,总要和物质与功利挂钩。也许古代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和需求,没有外界的纷纷扰扰,所以他们对于爱情始终保持着最原始、最自然的向往和状态,始终保有最原始的纯真与坚定。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了信守和丈夫的承诺,宁愿“举身赴清池”,也不肯违背心愿嫁给富家子弟。这样的爱情在古代处处可见,但在现代却是弥足珍贵。古代的爱情观没有任何功利性,没有“凤凰男”,也没有“拜金女”,他们追随着自己心中最纯洁的爱情。

(二)爱情的忠贞化

我们在平时看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贞洁牌坊”虽然在现代看来是古代封建性的表现,但在另一方面,它也表现了古代爱情观念的忠贞不二。从历史书籍及相关电视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对待爱情还是政治,中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提倡对“主子”的忠贞与坚定,所以古代即便丈夫英年早逝,妻子仍然要守寡到老,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唾弃,所以在古代很少出现改嫁的现象,所以孟郊才会写出《烈女操》来歌颂贞妇烈女。而在当代,离婚结婚可谓是家常便发,也导致国家离婚率逐年上升,虽然古代的封建做法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却是现代人们值得学习的地方③。

(三)爱情的仪式感

古代中国是一个重社交、讲礼仪的国度,婚丧嫁娶可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四件事,所以古人才会写出《礼》来专门介绍中国礼仪的著作。而在爱情中,古代中国的人们也是相当谨慎的,比如,男女在交往之前要先经过双方家庭的同意,然后要双方家长见面,定亲、结亲等等都需要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足以见婚姻的仪式性。另外,夫妻之间也是很讲究礼仪,“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点。比如《木瓜》中的“琼瑶”都是男子送给女子玉佩以表达倾慕之情的。

总之,《诗经》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纯洁的爱情模式,也给现代人们传达了古代中国的爱情观念,通过对《诗经》的解析和对西方爱情观念的解读,我们对于两者的差别更加明了,也让现代人们对于爱情有更深刻的反思,这正是《诗经》的最大价值。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 凯

参考文献 

[1]许相全.诗意的悲哀:一首普通人的爱情哀歌——读《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之后[J].名作欣赏,2009,(01):55-59. 

关于爱情的诗范文4

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作者:席慕容)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作者:郭敬明)

我们都忘记了,以后的岁月还有那么漫长,漫长到我可以重新喜欢上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一样.可是,真的可以像喜欢你一样地去喜欢他么?(作者:郭敬明)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会这么选,还会选择错误的选项,还会一错再错,因为我无法选择的是从前自己的内心。若说后悔,反感的不仅仅是过去的那个人,而是过去的自己,过去自己的选择,也许我们只能遗憾吧。人们总说再让我选一次我肯定不会那么选,可是即使时光倒流,你还将选择那个错误的答案,因为至少当时的你认为是对的。(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爱情的诗范文5

中图分类号:R735.1,R39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4-0293-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4.012

食管癌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对其精神也带来严重创伤,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自己的心理反应进行调节适应。研究表明,面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避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而屈服则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其始终与不良的心身健康呈正相关[1]。对病情知情与否对患者的心身症状有一定影响[2],本研究探讨知情与否食管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就诊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癌,共95例。其中男68例,女27例;年龄38~75岁,平均(61.4±5.7)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或中专55例,大专及以上19例。依据家属对患者知情状况的评价将患者分为完全知情(患者完全知道自己患有恶性肿瘤以及疾病的程度、预后等)、部分知情(患者仅仅知道自己患有恶性肿瘤,并不知道疾病的相关情况)、不知情(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恶性肿瘤)[3],其中完全知情和部分知情均归为知情组。知情组61例,不知情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工具

医学应对方式调查量表(the Medical Copy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4]包含20个条目,归属于面对、回避、屈服3种应对方式,每一条目按1~4级计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于该应对方式。于患者手术后第7天,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发放问卷。由患者独立完成,但对受教育程度低者,由护士逐条念出并给予解释后由患者口述,护士代填写。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 果

知情组面对得分高于不知情组,而屈服得分低于不知情组(表1)。

3 讨 论

目前国内癌症患者的知情状况尚不理想,本研究中食管癌患者不知情者34例,占35.79%,不知情的食管癌患者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知情组。范玉云等[1]研究发现采取屈服应对方式频率越高,身心症状愈重,愈不利于身心健康。然而有时患者家属出于善意保护患者的目的,告诉患者所患疾病为良性病变,为预防溃疡癌变或穿孔而进行手术,隐瞒了真实的病情,却导致患者更加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本研究中,知情组面对应对方式得分高于不知情组,这与已有研究结论接近[5]。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知情食管癌患者大多能正确认识和评价疾病,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研究提示,对食管癌患者告知病情是可行和有益的。但是由于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告知病情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避免或减轻患者知情后引发的情绪障碍。

参考文献

[1]范玉云,陶曙.129例肺结核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2):64.

[2]冯秀琴,张丽辉,高晰.知情与否对肺癌患者围术期身心症状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6,23(4):28-30.

[3]楼望丹,朱红芳.胃癌患者知情状况对家属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3):4-6.

[4]姜乾金,沈晓红.医学应对问卷(the Medical Copy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4-127.

关于爱情的诗范文6

现代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下面结合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生中的人际关系中,排在第一位的那就算是与教师的关系了,而这种关系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则是师长的监护和中学生的独立要求,师生的保守和学生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师生关系失调的原因,这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在学生身上产生心理上的病变。在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师生进行交流,缓解矛盾冲突。举个例子:

如在表示方位介词in,on,under,behind,near and beside 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盒子,一本书,一支笔,一个苹果作教具,将他们放在盒子的不同位置。

做一个游戏。如老师做,学生说:

T:把书放在盒子里。

S:Put the book in the box.

T:把苹果放在盒子上。

S:Put the apple on the box.

T:把书放在盒子下面。

S:Put the book under the box.

如在老师说,学生做:

T:Take out your pencil.

S:把铅笔拿出来。

T:Put the book beside the box.

S:把书放在盒子旁。

通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对老师产生好感,融洽师生关系。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英语学习中,兴趣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就容易变得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云,而厌学,不学。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呢?

我认为最关紧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