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风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风景

自然风景范文1

不,都不是,是大自然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景致。但,这中间,又有哪番景色为冠呢?或许,去观赏一番总比苦思冥想更好吧!

风儿,掠过;雨儿,飘落;花儿,舒绽;草儿,摇曳。风儿飞舞;雨儿轻移。风儿拂过大地,大地上的一切苏醒了。雨儿抚着大地,大地上的一切盎然了。春天的风,春天的雨,在春的带领下走向极盛。春天的花,春天的草,在春天的下创出了一片明丽。花儿创出一片绚丽,一片芳香;草儿创出一份淡雅,一份宁静。这幅风掠雨草图,够清新,明丽。

黛色的夜幕,泛泛地垂着,布着满天繁星,缀着无尽宝石。星儿,闪闪;月儿,静静。星儿洒下一片彩光,月儿散下一片银辉。璀璨、耀眼的星星,在夜幕上熠熠生辉,却不乏清纯。月儿撒下的银辉,直泻入明净的湖中。湖面泛着淡淡的银光,与天上那轮玉盘相映衬,显得淡雅,清新,却不乏明丽。这幅空朗湖碧星月图,够清纯、淡雅。

雨收起了,只留下几缕浮云在蔚蓝的天空中。太阳出来了,明艳艳的,与蓝天白云相照映着,显得分外美丽。但是,当西方架起那座七彩桥时,一切都在彩桥面前黯然失色??那座彩虹桥,是如此绚丽,淡淡地泛着的光辉。红、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下互相照映,洒下一明丽,一片辉煌。这幅艳空碧日艳虹云图够绚丽、柔美。

自然风景范文2

关键词:原始风景科学和文化价值保护和游览规划旅游开发

自然地理环境受人类社会作用或干扰程度不同,分为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没有受人类影响或间接轻微干扰的,原有A的自然面貌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的自然景观,如极地、深山、荒漠、沼泽、热带雨林。次生自然环境,即指受人类长期作用和影响之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但仍保持一定的自然面貌,如牧场、农田、乡村。人造环境,即完全人工建设的环境,例如大城市。

这三种环境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本篇则是论述原生自然环境的意义。

1原始风景定义和特征

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按其规律演变形成的,其中没有遭到人类改造利用的景观。人类今天拥有的科学技术可以染指世界任何地区,所以能够存留下来的原始风景就显得极为难得。

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人迹罕至的原始自然景观并不是由于人类没有去开发,因而成为人类文明中的空白一块,而是含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它对于人类独特的价值正是它的“原始本色”。

人类起源以及后来几千年的进化过程都是在原始自然环境中的,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仍然需要原始自然环境作为重要资源。全面科学的认识原始自然的价值是在近百年逐渐成熟的。

2历史实践以及主要事件

19世纪是世界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地球上原始风貌地域大量被开发的时代。大城市的迅速扩展使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19世纪初叶德国自然地理学家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就提出:必须建立自然纪念物保护地,以标志自然历史演变的沧桑过程。

19世纪中期,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被后人称为“哈得逊河风景画派”的艺术家,在落基山一带用激情的笔调表现了美国西部广袤壮丽又极其原始的风光,对印第安游牧生活进行了如诗般而又略带感伤情调的描绘。他们的绘画作品带回东部,震撼了参众两院的议员。1872年3月,美国蒙大拿州与怀俄明州交界处黄石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自然风景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国家公园之初,也只是为了人们欣赏到它的自然原始风景,从中吸取精神的艺术享受。

美国是在一块新大陆上建起的国家,短暂的二百年国家历史和广袤无垠的土地使得它有条件建立具有原始风景的国家公园;与美国情况类似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964年美国颁布了世界第一部“原始地保护法”(WildernessAct),鲜明地指出原始地对于人类生活质量有愈来愈重要的影响。美国新设的国家公园不仅是具有传统形式优美的山川,还有沙漠、沼泽、海滩、盆地等环境恶劣而有独特生态系统的地域。

美国国家公园内所保护的大自然原始景观,不同于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中的自然风光。国家公园内的森林、河流、峡谷的“原始性”使人感到自己异常渺小和短暂。例如大峡谷公园(GrandCanyonNationalPark),峡谷底部激流奔腾,峡谷两侧峭壁由各种颜色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叠成,显示着20亿年来的地层演变。还有塞廓亚公园(SequoiaNationalPark),保存着第四纪冰川灾难后遗留下来的北美红杉,树高都在百米之上,直径都在3m之上。这些苍茫的原始大森林,险恶的峡谷,以至荒凉的河滩,恐怖的沼泽、残存的土著村落,都有其保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是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整体中的不可缺少一景。它们一旦消失同样会使人感到大自然整体不平衡和不协调。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纪念黄石公园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制定《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同年还宣布:将南极建成为国际公园(InternationalPark),在这里不得采矿、狩猎、办工业,世界各国共同协力保护地球上最后这片没有被人改造的原始风景。

遗产名录选择完全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全球代表性价值。自然遗产主要是地质、古生物、自然地理等方面特殊的遗址。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是:(1)地球进化史中主要阶段的著名代表者;(2)地质年代中,各阶段生物进化和人类及其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著名代表者;(3)某些独特稀有或绝无仅有的自然环境,具有异常自然美地区。(4)濒危生物种类栖息所在地区。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游览自然风景的雅趣,也早有保护自然风水的习俗,但是只是以“山岳崇拜”形式,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个认识保持稳定状态;真正开始以科学意识思想设立“风景名胜区”,还是在现代西方自然保护思想的影响下出现的。

3原始风景的价值认识

3.1原始风景的科学价值

自然历史考古价值自然界的浩瀚土地和江河,还有千姿百态的天然风景都是地球亿万年演变的结果,然而人类社会文明有文字记载只有5000年。大自然所跨越的时光远比人类历史悠长,它演变过程丝毫没有文字记载。斗转星移,沧海化为桑田,大自然原始遗址风景就是惟一可使人回忆其历史运动过程的见证,是全人类的科学档案。断层、化石、古岩石、孑遗树种,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记录,虽然无字但却最可靠,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曾消失的时代,对于研究天体、地球、各种生物进化以及人类的起源极为重要,具有全球共识的普遍科学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史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这些伟大的学者就是依靠大自然原始遗址风景推断出古环境变迁的过程,从而把我们的追溯带到亿万年前:猛犸时代、恐龙时代、冰河时代等难以想象的情景。让人们知道地球起源于46亿年前,演变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一系列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

掌握自然历史是推动现代人前进的背景和动力,而绝不是简单的知识和记录,原始自然风景是人类开创未来的极有价值的资源财富。自然历史演变形成的原始风景,含有大自然运动真实痕迹和信息;人类将来历史发展应该与大自然保护协调进行,而这必须以自然原始风景作为认识的基础蓝本。

人类社会发展资源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没有经历人类改造和驯化,蕴藏有自然演化的生物多样性遗传特性。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存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极其重要,而且对于全球生态、物种遗传、社会文明、经济发展、文化娱乐和艺术审美都很重要,是人类重要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就地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维持其物种群体生存的特定自然环境。

全球生态体系变化现代地理学已经探明全球生态体系变化的来自地球内部和表层的驱动力有5个方面:气候变化、生物消亡变迁、土壤侵蚀过程、海洋升降、地质岩层运动。然而现代人类对自然界原有体系影响作用极大。这5个方面的运动演化都需要保存有相当大面积的原始风貌地域,使得全球变化保持自然协调、自然平衡。

3.2原始风景的艺术价值

大自然的高山江河、树木花朵历来具有无比深远的美学艺术价值,从而培养了世代精神文明。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对该民族的文化特性形成和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把原始风景地域设为国家公园,是人类获得灵感和美感的重要源泉。

现代园林审美农业生产时代里,人们为摆脱原始大自然的恐惧威慑,向往着建设美妙和谐的人造环境。中国文人写意山水庭园、法国皇家宫苑、英国贵族庄园、巴比伦空中花园,都是这个时代这种意识指导下的人造艺术环境,是人们当时向往的理想自然景观。

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审美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曾使人感到畏惧的原始大自然风景得到了极高珍视。人们在数千年以来,一直探索着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设计建造陶冶身心、娱乐情趣的美妙花园。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演化运动给我们在自然界创建了最美的花园。原始的大自然风景面貌是最为珍贵的,山峦、河流、森林、草原,这一切哺育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勃勃生机,是任何人造花园无法比拟的。地壳内部岩溶运动形成了火山景观,水流冲刷运动形成了峡谷景观,自然界争斗保存下的动植物群落,森林、草原、花香、鸟鸣,万物都在极具奥妙地运动着、存在着。

在传统的动物园,人观赏笼子里的动物,现在人被自己关在笼子里,即汽车里,观赏追逐于森林草原上的狮子和野鹿,不仅能观赏到动物园不曾见的动物活生生野性,还能看到动物种群之间依赖、争斗而生存的相互关系。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园林,国家公园在审美空间界限以及景观多样性方面都是本质的飞跃。

现代文明社会的“返朴归真”和“寻根”原始自然风貌景观的保存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意义重大。现代社会文明集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完全是人工化建设的环境,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仅仅接触城市内的公园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时常有机会接触自然界的景观。美国的城市发展规模最大,楼房密度最高,他们是世界上最早体会到必须在城市中建立公园,也是最早体会到必须建立保护原始自然风貌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哲学指出:由于科技高度发达,人们日益受到自己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奴役,人的本性被“异化”,而原始的人性是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狩猎为生的生活中形成的,人们要挣脱“异化”,去重新寻找自我,就应该回归原始的自然,重返人类初期的原始社会。具有原生自然意蕴的返朴归真风格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顶峰,现代哲学思潮也已经浸透在国家公园的游览之中。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之滨的平原上,由此被称为“大河文明”。黄河、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的起源都与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景观相联系。保护这些河流,让它们波涛永远奔涌,其意义已不只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人类为追忆初创原始文明的地理环境,而将来创造更灿烂文明“寻根”的需要。

今天有识之士一再呼吁保护森林,这不仅是因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更有现代人感情上离不开苍茫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在大森林里茹毛饮血地生活了几百万年,那里是人类起源生长的故乡。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单位使其名声大增,对于拥有遗产的国家来说,进一步明确本国优秀遗产的分类和整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得以有发现和珍惜这个遗产的机会,世界自然遗产的确定,促进了全球范围的科学旅游。

国家形象的景观标志典型的自然地貌被看做是区域“地标”,是某些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的象征。日本的富士山,其白雪长年覆盖着沉寂的火山口,景观庄严、肃穆,是神圣的国家象征。而美国第20届总统罗斯福在巡察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公园(GrandCanyonNationalPark)时,庄严地宣称:“不要去破坏她的壮观,留下来给你们的儿子,给你们的孙子,给所有的后人;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有机会看到这雄伟的奇景”。山川长存寓意着国家永在,这对于历史短暂的美国很重要。

在我国西部,绵延雪山化成了滚滚流水,奔腾东去撞击穿越层层山岩,形成地理上气势无比磅礴的“长江三峡奇观”大切割。这一处壮丽的大自然景象,公元前300年战国时代,宋玉在他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里,把长江三峡的峰峦云雾幻想为兴华耀目、美貌横生的巫山神女,使后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神往不已。此外,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都在这里留下了风流千古的绝唱,更有许多无名作家留下大量神话和传说。这里不仅有险峰、激流,还有古栈道、石刻,三峡激浪中搏击而进的竹筏和沿岸奋力拉纤的船夫形象,历来为画家、诗人所讴歌,并寓意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勇敢精神化身。长江三峡风景,给我们祖祖辈辈以无限激情和启迪,其山川地貌景观也已是中国国家象征物。

艺术灵感的源泉创写人类一代又一代新文明,不是从唐诗宋词和古希腊艺术中推导演绎,而是依靠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这其中不断演变的人类社会。

在远古时代,人与自然生存斗争中,面对山川河流,奇花异草,无限幻想。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画面有日月星辰,五谷丰登,记载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西方也有山洞考古发现表示力量强壮的野牛岩画。

奔腾不息的河水给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启迪,孔子在大河岸畔触景生情曰:逝者如斯夫。孙子把军事斗争手法比喻自然景观:“兵者,诡道也。……不竭如日月,浩瀚如江河”。“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

自然环境变迁,产生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传说与长期的大暴雨洪水有关,“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神话则与长期的干旱有关,“女娲补天”可能与大地震有关。

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年轻国家,其文化特色是北美洲自然风光和欧洲文化结合的产物。在美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吐温小说和霍默风景画,都是扎根以粗犷辽阔的北美风光为其艺术展示场景。

4原始风景的保护和游览规划原则

4.1现代中国自然风景“旅游开发”中的严重问题

现代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往往希望使景区面貌“现代化”,其理由是“仅仅看山看水,没有什么好玩的”。在这种浅薄的认识指导下,风景区规划出现一些严重问题。大型现代化游览设施,各种餐厅宾馆和五花八门的游乐场纷纷建设在风景区里,独特的天然地貌和珍稀的历史真迹被毁坏,有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旅游开发”搞得面目全非。

在美国,迪斯尼乐园与国家公园完全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所具有的美学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景观规划中这两种形式是完全区别开的。中国近年出现的许多“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西游记宫”、“三国城”、“唐城”、“宋城”、“海底世界”等人造群体建筑应该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能列入风景范围。度假村和游乐场也只是为了游览风景而建的辅助设施,其建设位置与规模都有严格的控制。

4.2景观保护

什么是真正的现代自然风景区规划?风景区最为珍贵的是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原始景观,把真正的、本色的、完整的大自然遗产展示给游人,绝不是建筑景观或游乐设施规划。自然保护是首要的事,只有原始风景的存在才有源远流长的利用可能。原始风景区域的景观游览规划,应该将保护作为规划认识的观念尺度,进行规划的手段方法以及规划目标,最终要达到历史、自然、生态、美学等综合效果。

在美国国家公园采取绝对的保护政策:森林、野草、溪流都任其自生自灭,不得采伐和利用,病虫不加防治,因为病虫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员,甚至森林失火也不扑救,这也是大自然从一个平衡演替至另一个平衡(特大火灾例外),枯树任其倒伏腐朽,野生动物间天敌任其争斗,任何外来的动植物都不能引入园内;这里的自然地貌,地质土壤,动植物群落都按原始状态保护下来。

4.3资源利用

但保护也不必是小心翼翼的,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类的利用;只有当利用和保护联合推进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所以保护范围内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保护措施,而保护的概念应该是含有合理管理利用的动态保护。保护与利用产生冲突时,保护是第一,利用是第二。

原始风景的保护和游览一般分四个区:

一级保护区:指含有珍贵自然遗迹(如冰川遗迹、火山遗迹、断层遗迹、古树名木)或典型风景特色的地域,这是整个景区核心,这里不应该有任何庸俗的人工附加物。

二级保护区:只允许有与这一带景观直接有关的,体量适当的建筑物,如纪念碑等。

三级保护区:可以有些与旅游相关的建筑物,如纪念馆、小卖部等;建筑不尚华丽而崇素雅,形式多采用地方风格,力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风俗民情相协调。

控制区:指对风景区景观范围之外边缘地带各种建设的控制,如不得建规模大、层数高的楼房,不得建污染水土的工厂等。

在我国境域内辽阔的土地上,名山大川,急湍回流,雪山野草、地形地貌变化万状,具有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洋到内陆,从沙漠到高原的各种不同气候环境的天然风景。东部人口众多,商贸产业发达,交通网络密集,人迹罕至的原始风貌已经很难寻找。西部四川卧龙、湖北神农架、青藏高原等地至今依然有保持原始风貌的地区,它们是现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自然保护与游览规划正在同时进行,制定科学的政策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FreemanTilden,NationalParks,KnopfInc.1985:12-86

[2]CharlesE.BeveridgeandPaulRocheleau,FrederickLawOlmsted,RizzoliInternationalPublication,Inc.1995:16-57

[3]L.F.Mclelland,BuildingtheNantionalParks,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98:17-61

[4]J.O.Simonds,LandscapeArchitecture,McGraw-HillBookCompany,1983:13-85

[5]潘江.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自然风景范文3

关键词:原始风景 科学和文化价值 保护和游览规划 旅游开发

自然地理环境受人类社会作用或干扰程度不同,分为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没有受人类影响或间接轻微干扰的,原有A的自然面貌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的自然景观,如极地、深山、荒漠、沼泽、热带雨林。次生自然环境,即指受人类长期作用和影响之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但仍保持一定的自然面貌,如牧场、农田、乡村。人造环境,即完全人工建设的环境,例如大城市。

这三种环境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本篇则是论述原生自然环境的意义。

1 原始风景定义和特征

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按其规律演变形成的,其中没有遭到人类改造利用的景观。人类今天拥有的科学技术可以染指世界任何地区,所以能够存留下来的原始风景就显得极为难得。

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人迹罕至的原始自然景观并不是由于人类没有去开发,因而成为人类文明中的空白一块,而是含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它对于人类独特的价值正是它的“原始本色”。

人类起源以及后来几千年的进化过程都是在原始自然环境中的,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仍然需要原始自然环境作为重要资源。全面科学的认识原始自然的价值是在近百年逐渐成熟的。

2 历史实践以及主要事件

19世纪是世界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地球上原始风貌地域大量被开发的时代。大城市的迅速扩展使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19世纪初叶德国自然地理学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就提出:必须建立自然纪念物保护地,以标志自然历史演变的沧桑过程。

19世纪中期,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被后人称为“哈得逊河风景画派”的艺术家,在落基山一带用激情的笔调表现了美国西部广袤壮丽又极其原始的风光,对印第安游牧生活进行了如诗般而又略带感伤情调的描绘。他们的绘画作品带回东部,震撼了参众两院的议员。1872年3月,美国蒙大拿州与怀俄明州交界处黄石公园(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自然风景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国家公园之初,也只是为了人们欣赏到它的自然原始风景,从中吸取精神的艺术享受。

美国是在一块新大陆上建起的国家,短暂的二百年国家历史和广袤无垠的土地使得它有条件建立具有原始风景的国家公园;与美国情况类似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964年美国颁布了世界第一部“原始地保护法”(Wilderness Act),鲜明地指出原始地对于人类生活质量有愈来愈重要的影响。美国新设的国家公园不仅是具有传统形式优美的山川,还有沙漠、沼泽、海滩、盆地等环境恶劣而有独特生态系统的地域。

美国国家公园内所保护的大自然原始景观,不同于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中的自然风光。国家公园内的森林、河流、峡谷的“原始性”使人感到自己异常渺小和短暂。例如大峡谷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峡谷底部激流奔腾,峡谷两侧峭壁由各种颜色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叠成,显示着20亿年来的地层演变。还有塞廓亚公园(Sequoia National Park),保存着第四纪冰川灾难后遗留下来的北美红杉,树高都在百米之上,直径都在3m之上。这些苍茫的原始大森林,险恶的峡谷,以至荒凉的河滩,恐怖的沼泽、残存的土著村落,都有其保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是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整体中的不可缺少一景。它们一旦消失同样会使人感到大自然整体不平衡和不协调。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纪念黄石公园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制定《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同年还宣布:将南极建成为国际公园(International Park),在这里不得采矿、狩猎、办工业,世界各国共同协力保护地球上最后这片没有被人改造的原始风景。

遗产名录选择完全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全球代表性价值。自然遗产主要是地质、古生物、自然地理等方面特殊的遗址。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是:(1)地球进化史中主要阶段的著名代表者;(2)地质年代中,各阶段生物进化和人类及其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著名代表者;(3)某些独特稀有或绝无仅有的自然环境,具有异常自然美地区。(4)濒危生物种类栖息所在地区。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游览自然风景的雅趣,也早有保护自然风水的习俗,但是只是以“山岳崇拜”形式,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个认识保持稳定状态;真正开始以科学意识思想设立“风景名胜区”,还是在现代西方自然保护思想的影响下出现的。

3 原始风景的价值认识

3.1 原始风景的科学价值

自然历史考古价值 自然界的浩瀚土地和江河,还有千姿百态的天然风景都是地球亿万年演变的结果,然而人类社会文明有文字记载只有5000年。大自然所跨越的时光远比人类历史悠长,它演变过程丝毫没有文字记载。斗转星移,沧海化为桑田,大自然原始遗址风景就是惟一可使人回忆其历史运动过程的见证,是全人类的科学档案。断层、化石、古岩石、孑遗树种,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记录,虽然无字但却最可靠,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曾消失的时代,对于研究天体、地球、各种生物进化以及人类的起源极为重要,具有全球共识的普遍科学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史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这些伟大的学者就是依靠大自然原始遗址风景推断出古环境变迁的过程,从而把我们的追溯带到亿万年前:猛犸时代、恐龙时代、冰河时代等难以想象的情景。让人们知道地球起源于46亿年前,演变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一系列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

掌握自然历史是推动现代人前进的背景和动力,而绝不是简单的知识和记录,原始自然风景是人类开创未来的极有价值的资源财富。自然历史演变形成的原始风景,含有大自然运动真实痕迹和信息;人类将来历史发展应该与大自然保护协调进行,而这必须以自然原始风景作为认识的基础蓝本。

人类社会发展资源 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没有经历人类改造和驯化,蕴藏有自然演化的生物多样性遗传特性。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保存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极其重要,而且对于全球生态、物种遗传、社会文明、经济发展、文化娱乐和艺术审美都很重要,是人类重要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就地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维持其物种群体生存的特定自然环境。

全球生态体系变化 现代地理学已经探明全球生态体系变化的来自地球内部和表层的驱动力有5个方面:气候变化、生物消亡变迁、土壤侵蚀过程、海洋升降、地质岩层运动。然而现代人类对自然界原有体系影响作用极大。这5个方面的运动演化都需要保存有相当大面积的原始风貌地域,使得全球变化保持自然协调、自然平衡。

3.2 原始风景的艺术价值

大自然的高山江河、树木花朵历来具有无比深远的美学艺术价值,从而培养了世代精神文明。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对该民族的文化特性形成和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把原始风景地域设为国家公园,是人类获得灵感和美感的重要源泉。

现代园林审美 农业生产时代里,人们为摆脱原始大自然的恐惧威慑,向往着建设美妙和谐的人造环境。中国文人写意山水庭园、法国皇家宫苑、英国贵族庄园、巴比伦空中花园,都是这个时代这种意识指导下的人造艺术环境,是人们当时向往的理想自然景观。

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审美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曾使人感到畏惧的原始大自然风景得到了极高珍视。人们在数千年以来,一直探索着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设计建造陶冶身心、娱乐情趣的美妙花园。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演化运动给我们在自然界创建了最美的花园。原始的大自然风景面貌是最为珍贵的,山峦、河流、森林、草原,这一切哺育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勃勃生机,是任何人造花园无法比拟的。地壳内部岩溶运动形成了火山景观,水流冲刷运动形成了峡谷景观,自然界争斗保存下的动植物群落,森林、草原、花香、鸟鸣,万物都在极具奥妙地运动着、存在着。

在传统的动物园,人观赏笼子里的动物,现在人被自己关在笼子里,即汽车里,观赏追逐于森林草原上的狮子和野鹿,不仅能观赏到动物园不曾见的动物活生生野性,还能看到动物种群之间依赖、争斗而生存的相互关系。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园林,国家公园在审美空间界限以及景观多样性方面都是本质的飞跃。

现代文明社会的“返朴归真”和“寻根” 原始自然风貌景观的保存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意义重大。现代社会文明集中在大城市,而大城市完全是人工化建设的环境,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仅仅接触城市内的公园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时常有机会接触自然界的景观。美国的城市发展规模最大,楼房密度最高,他们是世界上最早体会到必须在城市中建立公园,也是最早体会到必须建立保护原始自然风貌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哲学指出:由于科技高度发达,人们日益受到自己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奴役,人的本性被“异化”,而原始的人性是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狩猎为生的生活中形成的,人们要挣脱“异化”,去重新寻找自我,就应该回归原始的自然,重返人类初期的原始社会。具有原生自然意蕴的返朴归真风格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顶峰,现代哲学思潮也已经浸透在国家公园的游览之中。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之滨的平原上,由此被称为“大河文明”。黄河、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的起源都与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景观相联系。保护这些河流,让它们波涛永远奔涌,其意义已不只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人类为追忆初创原始文明的地理环境,而将来创造更灿烂文明“寻根”的需要。

今天有识之士一再呼吁保护森林,这不仅是因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更有现代人感情上离不开苍茫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在大森林里茹毛饮血地生活了几百万年,那里是人类起源生长的故乡。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单位使其名声大增,对于拥有遗产的国家来说,进一步明确本国优秀遗产的分类和整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得以有发现和珍惜这个遗产的机会,世界自然遗产的确定,促进了全球范围的科学旅游。

国家形象的景观标志 典型的自然地貌被看做是区域“地标”,是某些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的象征。日本的富士山,其白雪长年覆盖着沉寂的火山口,景观庄严、肃穆,是神圣的国家象征。而美国第20届总统罗斯福在巡察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时,庄严地宣称:“不要去破坏她的壮观,留下来给你们的儿子,给你们的孙子,给所有的后人;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有机会看到这雄伟的奇景”。山川长存寓意着国家永在,这对于历史短暂的美国很重要。

在我国西部,绵延雪山化成了滚滚流水,奔腾东去撞击穿越层层山岩,形成地理上气势无比磅礴的“长江三峡奇观”大切割。这一处壮丽的大自然景象,公元前300年战国时代,宋玉在他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里,把长江三峡的峰峦云雾幻想为兴华耀目、美貌横生的巫山神女,使后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神往不已。此外,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都在这里留下了风流千古的绝唱,更有许多无名作家留下大量神话和传说。这里不仅有险峰、激流,还有古栈道、石刻,三峡激浪中搏击而进的竹筏和沿岸奋力拉纤的船夫形象,历来为画家、诗人所讴歌,并寓意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勇敢精神化身。长江三峡风景,给我们祖祖辈辈以无限激情和启迪,其山川地貌景观也已是中国国家象征物。

艺术灵感的源泉 创写人类一代又一代新文明,不是从唐诗宋词和古希腊艺术中推导演绎,而是依靠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这其中不断演变的人类社会。

在远古时代,人与自然生存斗争中,面对山川河流,奇花异草,无限幻想。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画面有日月星辰,五谷丰登,记载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西方也有山洞考古发现表示力量强壮的野牛岩画。

奔腾不息的河水给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启迪,孔子在大河岸畔触景生情曰:逝者如斯夫。孙子把军事斗争手法比喻自然景观:“兵者,诡道也。……不竭如日月,浩瀚如江河”。“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

自然环境变迁,产生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传说与长期的大暴雨洪水有关,“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神话则与长期的干旱有关,“女娲补天”可能与大地震有关。

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年轻国家,其文化特色是北美洲自然风光和欧洲文化结合的产物。在美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吐温小说和霍默风景画,都是扎根以粗犷辽阔的北美风光为其艺术展示场景。 4 原始风景的保护和游览规划原则

4.1 现代中国自然风景“旅游开发”中的严重问题

现代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往往希望使景区面貌“现代化”,其理由是“仅仅看山看水,没有什么好玩的”。在这种浅薄的认识指导下,风景区规划出现一些严重问题。大型现代化游览设施,各种餐厅宾馆和五花八门的游乐场纷纷建设在风景区里,独特的天然地貌和珍稀的历史真迹被毁坏,有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旅游开发”搞得面目全非。

在美国,迪斯尼乐园与国家公园完全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所具有的美学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景观规划中这两种形式是完全区别开的。中国近年出现的许多“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西游记宫”、“三国城”、“唐城”、“宋城”、“海底世界”等人造群体建筑应该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能列入风景范围。度假村和游乐场也只是为了游览风景而建的辅助设施,其建设位置与规模都有严格的控制。

4.2 景观保护

什么是真正的现代自然风景区规划?风景区最为珍贵的是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原始景观,把真正的、本色的、完整的大自然遗产展示给游人,绝不是建筑景观或游乐设施规划。自然保护是首要的事,只有原始风景的存在才有源远流长的利用可能。原始风景区域的景观游览规划,应该将保护作为规划认识的观念尺度,进行规划的手段方法以及规划目标,最终要达到历史、自然、生态、美学等综合效果。

在美国国家公园采取绝对的保护政策:森林、野草、溪流都任其自生自灭,不得采伐和利用,病虫不加防治,因为病虫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员,甚至森林失火也不扑救,这也是大自然从一个平衡演替至另一个平衡(特大火灾例外),枯树任其倒伏腐朽,野生动物间天敌任其争斗,任何外来的动植物都不能引入园内;这里的自然地貌,地质土壤,动植物群落都按原始状态保护下来。

4.3 资源利用

但保护也不必是小心翼翼的,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类的利用;只有当利用和保护联合推进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所以保护范围内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保护措施,而保护的概念应该是含有合理管理利用的动态保护。保护与利用产生冲突时,保护是第一,利用是第二。

原始风景的保护和游览一般分四个区:

一级保护区:指含有珍贵自然遗迹(如冰川遗迹、火山遗迹、断层遗迹、古树名木)或典型风景特色的地域,这是整个景区核心,这里不应该有任何庸俗的人工附加物。

二级保护区:只允许有与这一带景观直接有关的,体量适当的建筑物,如纪念碑等。

三级保护区:可以有些与旅游相关的建筑物,如纪念馆、小卖部等;建筑不尚华丽而崇素雅,形式多采用地方风格,力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风俗民情相协调。

控制区:指对风景区景观范围之外边缘地带各种建设的控制,如不得建规模大、层数高的楼房,不得建污染水土的工厂等。

在我国境域内辽阔的土地上,名山大川,急湍回流,雪山野草、地形地貌变化万状,具有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洋到内陆,从沙漠到高原的各种不同气候环境的天然风景。东部人口众多,商贸产业发达,交通网络密集,人迹罕至的原始风貌已经很难寻找。西部四川卧龙、湖北神农架、青藏高原等地至今依然有保持原始风貌的地区,它们是现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自然保护与游览规划正在同时进行,制定科学的政策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Freeman Tilden,National Parks,Knopf Inc.1985:12-86

[2] Charles E.Beveridge and Paul Rocheleau,Frederick Law Olmsted,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Inc.1995:16-57

[3] L.F.Mclelland,Building the Nantional Parks,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8:17-61

[4] J.O.Simonds,Landscape Architecture,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3:13-85

[5] 潘江.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自然风景范文4

关键词:风景区;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基金: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hzghy003)(湖州南郊风景区历史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风景区是经过漫长的演变、筛选和兴建而最终形成的,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开发和建设,从而在自然环境资源长期演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定功能的区域。风景区一个显著特征是代表着人类历史的人文要素和代表自然历史的自然要素,在风景区地域范围内得到融合,展现出一种“风景”和“名胜”并举、交融的状态。

湖州南郊风景区的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南部有水网平原分布,整体上就是湖州全市的地形地貌的缩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七山一水二分田”。整个地区以东苕溪基本为界,西部为低山丘陵,间有零星平地,东部为典型平原河网区,河流纵横交错,多湖漾。区内主要山体有岘山、苏台山、道场山、横山、金盖山、锅子山、九里山等。最高峰为金盖山主峰,海拔292.6米,主要河流为东苕溪及其支流、頔塘,主要湖漾为碧浪湖、横山漾、钱山漾。东部平原河网区有桑基鱼塘、农田湿地等典型的地区自然地貌。水库有西乌山水库和矿坑水塘。风景区内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风景北北侧靠近主城区的104国道东侧,用地性质百分比高的依次为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等。其中,苏台山、道场山的周围分布着不少市政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仓储用地及特殊用地,这其中包括苏台山油库、南门储气场、湖州殡仪馆、桂花山公墓等设施的用地。这些设施的存在,对南郊风景区的整体景观风貌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殡仪馆和公墓位于景区道路的沿线,给普通民众和游客带来潜在的心理干扰。

此外,由于东苕溪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南郊风景区内原有的石矿开采点关停在近期虽明显减少(如地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下菰城遗址地块的下菰村,就有11个石矿),但劈山开矿造成的山石及山体残缺,尚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众多的石矿山体植被恢复工程由于大量的资金需求还刚启动。长期的开山采石,使得苏台山、九里山等山体严重破环,整体景观效果较差。七十年代的围湖造田,使得1500亩的碧浪湖被基本填埋,浮玉塔这一历史价值资源遭遇毁灭性的破环;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湖州地区先民文化的3000亩的钱山漾遭到填埋。水乡平原特有的“桑基鱼塘”、“农田湿地”的乡土自然景观保护不力、退化严重。经济利益驱动着无序的开采,既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东苕溪沿线的景观效果。另外,风景区内北部的滨水(东苕溪)地块内,还有多处码头、船厂等曾经服务于产业的交通运输用地,目前多处码头已经闲置。

南郊风景区的景观资源贵在山水。从东苕溪、碧浪湖沿线方向,从横山漾、钱山漾方向,看道场山、金盖山,视域、视距、层次等游赏因素俱佳。前为尺度多样的水体(自然水体东苕溪、横山漾、碧浪湖等水面开阔、诸多人工开挖疏浚的鱼塘规整有序),背景为连绵起伏、层次丰富的群山,这就是湖州这座江南水乡城市“清丽山水”品质的最佳展示。群山、水漾、绿树、红寺,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沿着东苕溪游览,这是感知南郊风景区山水景观格局的最佳路径。同时,这也是感知湖州籍画家赵孟頫“开阔的平远构图,画面意境悠远山水画”的最佳载体。

相对而言,道场山的植被较为单一,以松为主。金盖山山体的规模和容量更大,植物资源也更为丰富多样。依托原有的国有林场,金盖山的西麓分布着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主要有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树和栗树、枸树等阔叶树种,人工栽培毛竹、茶树、桑树、果树等经济树木的面积也较广。

通过以上南郊风景区内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针对各自积极的、消极的因素,提出以下专项自然资源的规划策略:

(1)山体

保护南郊风景区大、中、小山体的组合特征,整个地区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注意风景区内重要陆路和水路的视觉控制。陆路是指从岘山进入风景区北部开始,经过苏湾、苏台山、道场山、金盖山、下菰城。水路是指沿碧浪湖、九里山、道场浜、横山、横山漾、吴沈门、苏家湾的串线。道场山、金盖山控制为山地生态敏感区,整体进行生态保育,局部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重点将梁希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的生态休闲区。

突出山体重要山峰、山谷的保护与利用。山顶包括岘山顶部、道场山顶部、金盖山顶部、苏台山顶部、九里山顶部、锅子山顶部、横山顶部等,设置观景台、休息亭、标志物等,并配套安排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成为人们观景、游憩的场所和景观视觉的焦点。“道场山顶何山麓”,道场山景观胜在“山巅”,而金盖山景色特点在于“山谷”。清光绪年间李宗莲所撰《金盖山志》,曾列有“金盖出云“、“菰城晚烟”等“金盖二十八景”。青山坞、桐凤坞等金盖山东南侧多处山谷,要形成梅、桂花、竹、松、潭等不同特色的主题山谷,保证景观视线的开敞性以及从河漾景观向山地自然景观的内部渗透、有序过渡,创造高品质的片区边界区域。

(2)矿坑

禁止开山采矿对南郊风景区的破环,逐步停止现有矿坑的开山采石,并根据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的需要,进行生态化的修复或积极利用。对的岩石面进行加固,避免断裂、塌方等地质风险,通过种植攀爬植物或草本植物进行适度复绿,优先选用本地的乡土品种。局部坡度较缓的地带可改造城绿化台地。汇水面积较大的矿坑,建议改造成小水库。

开发利用矿坑。如已在湖州的潜山公园、仁皇山公园、垄山等多处实践工程。九里山矿坑利用现状地形,可以进行蓄水造景,辅以适度的人工造景。苏台山矿坑,历史上是苏湾、苏堤的发生地,利用现有的崖壁可以进行摩崖石刻,打造景点。梁希森林公园内的矿坑,可以改造成矿坑主题公园、植物园、户外运动攀岩场地等。山地项目鼓励结合矿坑布置,减少场地平整对自然环境的破环。

(3)水体

保护东苕溪、钱山漾、横山漾等重要的自然水系。东苕溪的堤岸设计,应综合考虑防洪和景观要求,采用生态性驳岸,以地域性的自然元素——芦苇为主要的植物配置和造景,塑造特色景观。保持钱山漾、横山漾、道场浜、施家桥南片(施家湾)等的水乡格局,保持东苕溪滨水湿地的景观格局。保持钱山漾周边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保持密集鱼塘的有机肌理,避免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耕地化改造。恢复自然水系。退耕还湖,将碧浪湖农场恢复建设成碧浪湖面,恢复历史上的八景之一“南湖雨意”。

(4)植被和生物

在保护原生态自然植被的基础上,促进优良品种植被的演替。适度进行林相改造,逐步在部分区域内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叶混交林。结合植物苗圃、观光农业、茶场等的建设,将造林、育林工作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通过分区块的林相改造,增加观赏性植栽,塑造不同片区、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营造南郊风景区丰富的植被景观和多彩的季相变化,从而提高风景区整体的景观价值。

(5)建设用地与村庄用地

南郊风景区内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岘山周边,主要以工业、仓储、市政用地为主,与基地环境气质严重不符。另外,整个风景区内分布着大量零散的村庄用地,涉及道场乡8个行政村。居民点都沿河、沿山布置,相对集中于风景区的南部、东部。

依据对南郊风景区规划建设的影响程度及自身的价值,对场地内的现状建筑采用差异化的整治方式,分别采用保护、保留、置换、拆除等不同的方式。岘山周边的工厂,包括天峰制药厂、明峰钢结构制造厂、奥利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天旺食品厂、南埠船厂等,大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具备搬迁和置换的基本条件。而武警支队教导队营区、湖州军分区教导队、苏台山油库、交通工程处仓库等事业单位,将统一实现功能置换和整体改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岘山周边目前还处于一种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出区域内土地的评估价值。

按照整个南郊风景区规划设计的不同空间功能分区,依照适度集中、区别对待、强化特色的原则,整治规划整个南郊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结合新农村的建设,适当减少南郊风景区内村庄居民点的数量。撤并苏湾村、南墩村、道场浜村,人口向风景区北部的塘南大社区和南部的施家桥集镇集中。积极利用撤并的村庄民居,改造成为旅游服务点和主题性的休闲建筑,如地处景区核心的道场浜的南浜、西康坞、东康坞等自然村建议改造成旅游观光的服务点,其余小的、零散的居民点建议撤并。风景区南部的施家桥片区,建议保留湾里、高岭、陈家庄、项家圩、施家湾等村庄。钱山漾、横山漾片区建议保留钱山下等村庄。这类村庄现有的土地肌理保持较好,在尊重现有的自然环境品质外,将民居的规划建设用地与村庄周边的田野、河漾及休闲用地整合利用,分享南郊风景区的开发综合价值。

(6)陵园墓地

南郊风景区内因为湖州殡仪馆、大量公墓的存在,导致占据游客的第一印象是消极的、负面的,长时间的影响着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地方习俗由来已久,作为难以回避的现状,公墓、火葬场难以在短期内搬迁出风景区,从规划设计角度而言,应通过旅游休闲功能活动和交通线路的合理组织加以避让。原则上采用遮挡、避让等手法进行景观处理,最大限度的弱化墓区对于风景区的影响。建议为殡仪馆提供独立的新的对外交通道路。新建的风景区道路,应避开公墓的位置。现有墓区的边界、靠近风景区道路的一侧进行景观处理,包括地形、植物等设计手段,最大程度地弱化游客的消极心理。公墓区占据山体空间巨大,强化规整公墓区与周边自然山体绿化的衔接过渡,弱化墓区的视觉冲击力,消弱视觉的关注度。

南郊风景区内历史名人的墓地数量众多,对于区域内现状存在的陈英士墓、胡瑗墓、顾叔蘋墓、朱祖谋墓、陈氏祖先墓、陈氏家族墓、杨信之墓、闵珪墓等,建议结合项目适度开发,将其建设成为寻访故里、凭吊纪念的场所,周边可设置纪念馆等附属设施。

(7)寺观

道场山以万寿禅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风水塔等历史景观要素,就其寺院的整体布局、建筑单体而言,同样也具有文化景观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南宋时期的道场山,除了主体护圣万寿禅寺外,尚有笑月亭、爱山亭、伏虎亭、宜晚亭等风景建筑,而明代时期的道场山,由于地形关系,从山麓的万寿禅寺到山顶的多宝塔,依山顺势,一路设置啸月亭、金刚殿、万佛阁、钟鼓楼、华光楼、仰高亭、息肩亭、望湖亭、云峰阁等建筑,其间有天然的山丘、泉流、异石、树林穿插交错,富有自然之趣,而望湖亭、云峰阁、多宝塔则利用地势之优越,作为登高旷望的风景点。金盖山以古梅花观为代表的道教寺观,与其它道观规划布局区别在于,梅花观整个建筑群顺依山势,由低到高分别安置在三条横轴线上,每一条横轴线都由主体建筑和若干辅助建筑构成,再配以曲廊、过道,构成整体。而整个建筑群,座西北、面东南,位于金盖山南麓的一个半围合坡地上(即桐凤坞),道观之选址既深藏而又非完全闭塞,乃是奥中有旷。而南向谷口,可远观,与风水中“气口”一说相合。

自然风景范文5

关键词: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经济增长;资源诅咒;影响

1前言

针对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前期大多数人都认为丰裕的自然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能迅速转为资本进而对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Habakkuk(1962)认为,丰裕的自然资源让美国的生产率快速提升,从而在十九世纪形成了一股繁荣昌盛的经济局面。而在Wright(1990)在分析了美国二十世纪初制造业能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原因是他本人在对制成品的要素构成进行精密测算之后,发现美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有很多是属于非再生自然资源,同时在大衰退前的半个世纪内一直呈现上升状态。在接下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就有许多经济事件被用来分析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抑制关系,学术界逐渐形成了“资源诅咒”这一概念,其核心内容描述的是资本投入的转移使得经济受到阻滞,密集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制造业衰退和制度弱化这才是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2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针对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方面的具体影响并没有一个统一口径。一方面,丰裕的自然资源抑制了经济的增长,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丰裕的自然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下文将对其正负影响分别进行阐释:

2.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首先,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拥有被开发和利用过的物质资料来维持生活。加上自然资源作为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生产或再生产前提,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自然资源,社会的经济增长就会变为空谈。而美国工业化的成功要归功于国家充分发挥较大范围内对矿产资源的密集开采。其次,自然资源会严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取决于自然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自然资源条件相异的情况下,即使人们花费了相同的劳动,其劳动生产率也是不尽相同的。很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普遍较高,能很大程度提升经济的增长。再次,自然资源能促进技术的发展。由于近些年对市场信心的增加,使得人们在未来对解决自然资源稀缺该问题过于乐观,人们对劳动对象的利用也由以往的初加工步入深加工,使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让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得到了改观。针对不可再生资源,技术的发展能让自然资源系统都获得大幅度提升;而针对可再生资源,技术能提升自然资源的潜在利用率和产出率等。最后,自然资源影响产业布局。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依赖于其自身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丰裕的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那么采掘业和林业势必无法得到发展,让国家或地区无法利用该自然资源,必须依赖进口该资源。尤其是生产力越没有优势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更加大。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的产业布局都将依赖于自然资源状况,尤其是当自然资源的运输成本较高时,使得自然资源的物质效用成为了新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

2.2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

首先,资本和劳动要素转移导致“荷兰病”。由于采掘业的大力投入让其他产业的投入大幅度缩减,资本和劳动要素被转移让制造业和相关的技术服务得不到有力的提升,加上制造业是工业化时期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其衰落势必会打压经济,让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落后水平。其次,外部环境恶化加快资本外流。通常矿产资源的开采都会因技术原因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较大的伤亡事故,而且矿产资源的开采位置都在偏僻的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差,人们为了追寻舒适的生活空间和消费场所,一些富裕的人就将资金转移到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镇中。政府部门一方面花费巨大的成本引进资金,另一方面却出现当地人将所持有的资金转移出去的怪象。最后,自然资源主导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人力资源和科技的提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和科技,只有现代化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中,人力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确保科技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大多是以采掘业、林业和低级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人们对工资的要求普遍较低,毫无技术含量,相反,科技人才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人力资源也难以得到累积。

3结语

在政府部门对经济的调控过程中,务必要增加人力资源的累积,提升竞争力,完善相关政策,提出较多的优惠政策,同时调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新的制度确保经济增长能保质保量。同时对自然资源要适度开发,避免出现“资源诅咒”的现象,让自然资源产业和其他产业能相互促进,确保自然资源和经济高效增长良性循环,共同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大超,司明.自然资源丰裕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诅咒”假说的质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1):84-89.

[2]张景华.自然资源是“福音”还是“诅咒”:基于制度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1):9-17.

[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89.

[4]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4(4):63-66.

自然风景范文6

作者认为,如果想让自然通风被更有效的利用来积极地影响环境,本书的新观点需要被广泛的传播。作者写作本书的目标是想把最新的现代建筑天然通风设计和控制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建筑和工程专业人员。作者希望本书能让读者更好地处理自然通风,成为机械通风和空调的有效辅助与替代方案。

本书包括5个章节:1.概述,介绍了自然通风环境浮力效应的基础知识;2.导论,介绍了流体力学中常用的物理定律,包括重要的守恒定律与伯努利方程等;3.独立源,介绍了影响浮力效应的各种独立源,包括一些常见的局部源与分布源;4.相互作用源,介绍了影响浮力效应的相互作用源,分析了常见热源与冷源相互作用的环境;5.复杂几何形状产生的气流,介绍了各种多开口空间与互连组合空间中的气流运动。

本书作者Chenvidyakarn博士是剑桥大学的讲师,也是剑桥大学莫德林建筑学院的研究员。作者在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剑桥大学英国石油公司研究院与工程建筑系进行讲授和研究,主要面向建筑物可持续设计领域。作者经常在领域内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例如《建筑与环境》、《能源和建筑》、《CIBSE屋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及《国际通风期刊》等,他还是两个国际期刊《城市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与技术》与《建筑学研究与学习》的编委。

宁圃奇,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上一篇感恩老师

下一篇关于爱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