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1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95-01
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需要利用现代经济学进行分析。在经济学当中,作为新兴分支的新经济地理来说,将与辽宁沿海地区的人口以及其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产生紧密的联系,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开发新资源,并且合理使用在其经济发展中,从而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发展。
一、经济学在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分支是在传统经济地理的基础上将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以及报酬递增等因素完美融入其中,并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干预的新经济学领域。
新经济地理概念在形成以后,将传统的辽宁沿海区域概念进行新型理念的重建后,对城市理论、区域理论、增长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理论共同划分为同一个框架当中,并对这个框架进行深入的刻画与分析。
新经济地理在形成的初期,其目的是为了对辽宁沿海人口以及经济活动在城市当中的集聚现象进行诠释,而其形成标志则被人们认为是在1991年的《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当中,由克鲁格曼首次提出。[1]文章当中提到了中心-模型从非均衡区域的层面为企业以及劳动力在城市当中的集聚现象进行充分解释,虽然在1988年由Fujita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为垄断竞争模型对非单极城市当中的内生性进行解释,而概念当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则是由于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化之后,由产品的销售现象而产生的资金外部性,因此非单极城市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称为是新经济地理的前身。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单极城市内生模型的来源进行解释,而新经济地理的研究出发点就是城市集聚问题。
二、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辽宁沿海经济现状
辽宁沿海地区要想有效加快经济的发展,就应与现代科技发展性融合,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危机。辽宁沿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且及时可使用资源环境,从而有效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发展速度。[2]首先辽宁沿海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出海通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此项优点,有效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其次应合理使用沿海地区的港口资源,航运过程中物流是主要的服务企业,因此相关物流公司用重视本企业的服务质量,在工作过程中应提高工作能力及服务水平,从而加强港口航运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港口服务科有效推进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城乡发展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营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而农村经济体系在运行之初也需要有固定的交易成本与运行资金,而农村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仅能够有效增长农民收入,还可以有效增加辽宁沿海区域经济效益。
沿海地区经济主要从两方面产生影响。首先,消费需求影响辽宁沿海经济结构,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需求弹性高的行业能够快速增长,从而对经济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3]其次,辽宁沿海经济提升应从本土生产企业着手,本土生产企业可有效推进沿海经济发展,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同,进步速度快,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从而行业规模的扩张速度就快,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度提升就快,从而有效提升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
(二)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首先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增进人民福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它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推动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是由消费引领的集约式发展,是改善当前辽宁沿海济粗放式扩张发展的有效途径。[4]最后,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推进收入合理分配,资源均衡配置,能够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不仅带动辽宁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且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建立“劳动偏向型”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发展的转变。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此资源上进行开发与使用,从而使我国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召龙,张涵.浅议我国辽宁沿海地区经济需求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消费经济,2009-10(4):12-16.
[2] 武芳梅.刍议消费率及投资率与我国辽宁沿海的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2010-11(9):10-13.
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制度环境
1 制度及制度安排的内涵
制度,在一般意义上被人理解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和相互关系。新制度经济学主张看待和分析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就经济论经济、而必须结合制度环境。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制度的研究成果,制度内涵至少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制度的最基本内涵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惯例(或是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和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的规则,前者同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过程密切相关,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法律规则、组织安排和政策;②交易是对制度进行分析的基本单位,这既是由于习惯和规则只能体现于人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中,同时又因为交易的各种具体形式描述不同的制度创造条件:③财产权与制度密不可分,因为它既与交易关系密切,又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的主要手段;④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规则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了竞争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
戴维斯和诺思(1994)区分了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环境被定义为“一系列用来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与法律规则”,如支配选举、产权与合约权的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这个区分是为了研究的便利,即把制度环境作为外生变量,只把制度安排作为内生变量。相类似的,林毅夫(1994)定义了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制度安排的定义是“管束特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可以是正式的,亦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制度包括家庭、企业、工会、医院、大学、政府、货币、期货市场等等,而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等则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一个社会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则被称为制度结构。显然,制度结构包含了戴维斯和诺斯所定义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作为规则的组织就是一种制度安排。可见,诺斯和林毅夫等人的制度定义,都内含着这样一个假定,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并非铁板一块,它具有近可分解性,既有纵向的近可分解性,又有横向的近可分解性。
制度是一个大的系统,它包含政治(法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研究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问题,鉴于整个社会制度结构的近可分解性,本文不可能涉及社会中所有的制度安排,而只涉及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安排,包括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制度概念可作如下界定:①制度是人或组织的行为规则。如果我们把人或组织看作一个系统的话,经济学对其输出功能进行描述所使用的语言即是“效率”概念。确切地说,制度本身不会产生任何效率,它只有同人或组织相结合时,才可能促进该系统的效率增长或“非效率”增长。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制度能否促进系统的效率增长的关键,取决于它同人或组织的适应程度以及由此引致的“制度化”了的人或组织同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如何。②制度是组织构造的结构模式。一些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等同于社会组织,无疑看到了制度与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任何组织都是按照某种制度框架构造而成的,因而也具有类似制度约束功能的组织约束功能,如企业制度和宏观布局制度。但是,制度和组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制度是社会游戏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组织是为一定目标所组成的,用以解决一定问题的人群。如果说制度是规则,则组织就是游戏的角色。制度不仅为人和组织提供了社会游戏规则,而且还为组织的存在提供了构造模式和结构框架。而组织则是由特殊的群体为了一定的目标并按照某种制度结构组成的社会集合体。因此,组织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功能,还取决于它的制度结构模式的构造以及对制度框架的适应程度如何,即组织构造以及对制度框架的适应程度如何,即组织构造的制度模式是否能为该组织提供“适应性效率”。③制度是人类主体内在的文化结构模式。制度不仅包括行为规则和组织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包括文化结构所形成的特定模式。制度离不开文化。根据以上界定,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制、体制、政策等含义。
2 制度因素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从传统经济学理论到新增长理论再到制度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重要的变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传统经济学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技术变量在生产中的内在性,提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但该研究的不足是将制度结构与制度变迁作为假设条件予以忽略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虽然也认为制度创新可能是重要的,但在实证研究的假定中却假定这些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无关。因此,“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实质也是制度创新外生论。很明显,“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有意无意忽略了技术创新导致的经济增长可能对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客观需求。制度经济学则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视为一种客观的“创新过程”,并提出经济制度的变迁或创新是人们为降低生产成本或费用所作的努力的重要课题,这实质上已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特别是技术创新紧密联系起来了。在其基础上,制度经济学提出,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而不是相反。这是对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全新认识。
制度环境的优劣是决定一个产业成长快慢的首要因素。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需要适宜的制度作为支撑,制度重于技术,制度重于资金。任何技术创新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化结构体系和相应的制度背景下进行的活动。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技术创新的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一个专制的政治制度和一个民主的政治制度、一个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经济制度和一个否定个人物质利益的经济制度、一个保护私有产权的法律制度和一个否定私有产权的法律制度、一个崇尚创新的文化制度和一个贬斥创新的文化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因素可以通过创造技术创新需求来推动创新,技术因素可以加强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制度因素则为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制度框架,可有效地激励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制度激励是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永久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不竭之源。新制度经济学的
分析表明,制度是继天赋要素、技术、偏好之后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短缺或制度供给的滞后等制度缺陷同样会制约经济发展。而且,制度具有“资产专用性”,制度短缺不能由其他要素替代。一种体制比另一种体制效率高的原因就在于制度的不同,同样的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效率的差异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制度的差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新制度经济学更具有实用价值,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差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是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能以发挥功能。诺思(1990)在分析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贫困时认为:“由于缺少进入有法律约束和其它制度化社会的机会,造成了现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制度是通过传统、习惯或法律的约束作用力来创造出持久的、规范化行为的,因而为人们决策提供了预期,一种保护经济主体从其创造行为得到收益保障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了能对技术创新主体带来预期收益,从而可以尽量减少技术变迁的外部性,避免创新利润溢出,从而造就了引导和确定技术活动的激励机制。技术进步依赖于知识存量的积累、基础知识的累进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因素,其预先的准备时间长,投资巨大、风险高且成功收益难以估计,单个的市场主体是无法承受如此巨额的创新成本的,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它包括能产生创新的制度(如农业国际研究系统)、确立产权和契约的制度(如公司法、合同法等)以及分担外部化风险制度(如环保法、保险制度等)。
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是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综合运用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在于:在诸种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在该产业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而要激发起拥有人力资本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设计出一种适当的制度安排,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足够的激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一种好的制度安排,即使有了高新技术也是束之高阁,几十年不用;即使引进了高精尖的进口设备,也可能放在露天日晒雨淋直到报废。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了一个能激励人们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并不断激励人们进行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新技术就会不断产生,技术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而在一种压抑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只鼓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而不鼓励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制度安排下,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创新的速度必然是缓慢的。制度安排是否为高新技术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没有建立有效的、刺激人们创新的并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产权制度体系,其中包括私有产权、专利制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一个地区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是否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的作用,摒弃传统的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注重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必须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充分发挥技术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管理所有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安排,创建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表明,制度创新往往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才是一条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佳路径。
美国学者A・萨克森尼安的《地区优势:128公路地区与硅谷》对造成美国这两个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差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这本书在1994年出版,就引起了各地区发展政策制定者和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原因是尽管128公路地区与硅谷开发相近的技术在同一市场上活动,结果却是后者蒸蒸日上,前者逐渐走向衰落。需要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作者令人信服地证明,发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这本书的作者写道:人们,包括硅谷人,往往都没有意识到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寻常组合连同其它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成就。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不是决定于政府给了多少钱,调了多少人,研制出了多少技术,而是决定于是否有一套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制度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资金、技术、人才、制度四大要素中制度是第一重要的:作为激励功能的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作为市场配置功能的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包括资本金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并实现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度具有整合功能。可以实现资金、技术、人才三大高科技要素的互动与集成。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充分调动诸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并使其形成集成和互动,关键在于提供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只有通过制度改革才能为要素所有者提供一种持续的动力机制。事实证明,凡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政府没有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则市场机制也不能自动地实现高新技术活动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高制度条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匹配性和耦合性,通过制度创新条件的供给优化,创造出能释放企业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氛围,是解决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之道。
3 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制度安排
从广义上讲,高新技术产业的制度就是指适合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或初始条件和制度安排。高新技术产业的制度初始条件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度产生的政治、法律和伦理的基本原则、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社会风俗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通常是指约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为规则总和。从狭义上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包括由国家规定的正式制度安排(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和社会认可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也称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设计和供给的一系列规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到具体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力。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由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组成,而意识形态是核心,并完全可(甚至就是)成为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理论准则。意识形态是节约认识世界费用的有效工具,也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当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得与社会制度变迁的方向协调一致时,它可以节约制度运行成本并减少变迁的阻力。诺斯把这种制度形式的功能总结为“在于告诉人们关于行为约束的信息”。新制度学派将文化作为制度的载体,社会学中的新制度
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3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建筑企业 发展方向 着力点 PPP发展模式
经济新常态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词语,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不同以往,相对稳定的态势,这是一种趋势性和不可逆的发展状态,也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不同的新经济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期。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必然有阵痛,建筑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建筑行业要审时度势,科学认识新常态,并积极应对、学会适应新常态,重新研判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如何成功升级转型、如何快速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来确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的着力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辉煌做出贡献。
一、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常态发展特点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过去的建筑企业过于依赖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而新常态下要求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企业经济放缓,相应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会造成企业供求矛盾问题更加严峻。建筑行业正在回归理性,扭转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建筑企业必须受到诚信和严管的考验、使得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转型,建筑企业也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商业发展模式和服务理念都发生变化,这对已经各项稳定的建筑行业,势必造成混乱,经济迅速下滑,容易造成市场混乱。
(二)推进产业现代化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遇到的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居多,建造成本和消费需求成为推进过程中的主要瓶颈问题。一是消费需求问题。政府决策和调控都是暂时的,最终还得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决定建筑体需求量,企业应注重消费需求的分析和研判,逐渐以市场为主导,形成新的消费吸引。二是市场主体问题。建筑企业要找准方向,看准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转型升级,走建筑设计、加工、装配施工一体化的道路,从企业实际出发,依据效率与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好工厂部品生产量与现场施工的比例。
(三)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
建筑行业信用一直不高,信用缺失问题从市场上滥收保证金问题就能看出。诚信体系建设就是要扭转建筑市场信用缺失问题,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现象。要提高诚信,一方面要靠政府。从政府层面实施新的招标办法,应还招标权给建设单位,让招标过程公开透明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形象。一方面要靠建筑企业本身。要加强自身诚信体系建设,树立企业形象,诚信经营,加大企业人才的竞争,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扩大企业服务内涵,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劳动队伍建设的问题
建筑企业在新常态下要注意劳动队伍建设问题,建筑人力成本增高,建筑高素质人才资源紧张,逐渐成为建筑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常态下劳动力需要高技术、高素质、高稳定的劳动队伍,不追求劳动队伍素质,一味寻找低价劳动力必然会给企业发展造成阻力。建筑企业要认清发展形势,加大劳动力队伍建设,要从资源配置的战略高度看待劳动队伍建设的问题,要认识到当前人才和素质是主要竞争力,谁拥有了人才和素质,谁就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全面认清发展形势,提出发展新要求,从新常态的角度下确定企业发展方向,找准着力点,实现建筑企业成功升级转型。一是向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国家重点的建设项目,建筑企业要抓住机遇,将注意力转向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不要都想着向外看、往外走。要立足于现实,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自主创新,跟踪消费新动向,在建设中寻找新模式,PPP模式就是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下文重点分析),来促进建筑企业发展。二是向建筑产品寿命周期延伸的方向发展。建筑企业要放眼长远发展,建筑企业并不一定非要搞建筑开发、建筑施工,要把经营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建筑设计、建筑使用维护、维修,建筑运营、建筑物改造等多个环节,提供建筑物管理的增值服务,扩大经营范围,获取增值利润。三是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一个方向,绿色施工将考验建筑企业的新的施工技术水平,节能环保也将提升建筑企业的同行竞争能力,开发和使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企业重点的研究着力点,需要建筑企业加大研究力度,突破发展瓶颈,增强自身竞争力。四是向高品质服务方向发展。要注意诚信体系的建设,要从全部产品的品质、所有工程细部的品质做起,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优价赢得社会最终认可。
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一是趋于企业经营范围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建筑企业已经和世界实现了无缝对接,市场竞争呈现全球化格局,建筑企业要适应发展要求,就要不断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国际信贷、设备贸易的综合能力,把企业经营范围向国际发展。二是趋于企业建设模式一体化。向国际学习,建立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以此,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质量,推动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三是趋于施工理念低碳化。低碳发展,是国家提出的要求,也是世界的潮流,低碳建筑施工是实现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然追求。四是趋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设“建筑设计规范化,建筑构件生产工厂化、建造施工装配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四化一体”模式,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五是趋于行业结构专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化是建筑企业立足现实、谋发展的必然道路,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六是趋向劳动组织人本化。建筑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发展团队,团结企业内部力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七是趋于质量安全标准化。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要着力发展企业质量和安全教育,确保工程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
三、PPP模式发展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即公私合作关系,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通过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合作模式。PPP模式,就是国家设立项目,给予政策支持,而私人机构投资,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各取所长,各取所需。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获得超额利润,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PPP模式是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推广试运行的一种融资模式,并成立了相关的PPP工作领导小组,在能源、交通、水利等13各领域推广PPP模式。
国家PPP发展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建筑企业参与国家PPP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合作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政府来说,不仅有利于缓解公共部门的支出不足和地方债务问题,还有利于优化配置项目资源,提高吸引利用效率,减轻政府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能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承担的投资风险较小,获得长远稳定的效益,优先获得政策扶持。
运作PPP模式的必要条件: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专业化机构和人才的支持。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需要做到。一是PPP项目需建筑对口项目。有足够能力承担PPP项目建设,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技术保障支撑。二是具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建筑企业必须具有此方面的人才,懂得法律、金融和财务方面知识,熟悉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PPP交易流程。三是具有相应的项目组织机构,作为专项组织、管理、实施。四是具备足够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是由建筑企业投资,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必须有足够资金作基础。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要在经济新常态下确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着力点,不仅要正确认识到经济新常态化的发展要求,审时度势地研判发展形势,更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寻找解决发展瓶颈的方法,立足于现实,立足于长远发展,立足于新常态发展特点,推进产业现代化建设,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劳动力规范建设,成功实现企业升级转型,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泽,任阳军,袁紫金.经济新常态下安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期。
[2]张奕.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新趋势[J].建筑,2015年7期。
[3]韦搏.经济形势下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J].房地产导刊,2015年12期。
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计了如何推动我国“新经济”的建立,以及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究竟什么样的经济才是“新经济”?“新经济”对这十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地区、经济群体意味着什幺?新的经济理论叉将对产业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究竟“新经济”的特征有哪些?信息产业是最先体现“新经济特征的产业,信息产业的特征也是“新经济”最典型的特征,而在“新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信.技术也将发挥极大的经济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经济的信息化结构改造上。工业、农业、商业、全融业和服务业等传统经济中的桂·0产业,在采用信息植术进行改造后,将健得产业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经济”结构下的“新产业模式。
’l新经济”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学界、rr业界以至整个社会热衷于议论的焦点话题。究竟什么样的经济才是“新经济‑?“新经济”对这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地区、经济群体意味着什么?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间题,不仅仅为经济学家们所关心。同时也被各国政府和企业所重视:人们在从网络、电子商务的兴旺发展中看到“新经济,“美好前景的同时‘也从美国LYASDA}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中感受到其强大的威力。有关“泡沫”的议论沸沸扬扬,更使得人们对“新经济”产生种种的疑问与担优。
应该承认、这些疑问与担优在现实情况下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经济学家在教导他人如何认识“新经济”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未必看得很清楚,因为毕竟这个崭新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而经济发展的速度又非常快,新的方式方法和新的理念不断涌现,令人几乎目不暇接。l,新经济,l因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兴起而出。两者具有不容割裂的紧密关系:正因如此仃业界对.l新经济”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一rf将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持续健康地发展?新的经济理论又将对产业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是全球rr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间题。
1.新经济一理论的建立
“新经济”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1996年12月3t7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新经济”这个词汇。一年以后,《商业周刊》再次发表文章,重申在美国确实存在着“新经济’。此后,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发表讲话时多次引用这一概念,“新经济,‘的说法传遍了世界。
究竟什么是,.新经济‘’?一般说来、它指的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也就是说,它实际上跟我们在此之前听说过的多种经济概念,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有着许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故此也有人认为,上述这些概念的总和就是所谓的“新经济”。
“新经济”的特征有哪些?简单说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经济全球化;b,高强度的市场竞争;:.由信息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它导致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表现为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三低一高)的特点,这也是它与传统经济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应当指出,上述新经济的特征主要来自对20世纪9D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总结。1}J1年4月到x(100年3月.美国经济连续保持了108个月的增长,年度GD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3ek--4%a。而从1992年以来。美国的通胀率已经由4%降至不到?.0k、失业率则从7%一8}’}降至40k
这样的情形,在传统经济中的确是i反难见到的。而人们在称羡‘卜新经济’奇迹之余。也不禁要问:到目前为止.为何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实现了“新经济“,其他国家包括与美国社会制度、经济政策极为相似的西欧国家和日本.为何不但没有呈现同徉的经济面貌。反而受到衰退的威胁。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球经济学家的注意。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美国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过去10多年来,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对美国金融市场、政府和企业进行持续不断地改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加了经济的灵活性。此外.美国国民乐于在革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规模风险投资。对rf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与之相比较。西欧和日本不但在经济运行环境,风险资金市场、TT研发投入等环节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网络普及程度、电子商务等方面也远远地落在了美国的后面。为此。它们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新经济‘’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来。
2000年4月5日.克林顿总统邀请格林斯播、比尔·盖茨等人参加在白宫举行的’卜新经济会议“,此举表明了美国政府对“新经济”理论的正式承认和支持。有趣的是,会议举行的前后。正值美国股市出现大幅震荡、以科技股为主的NABDAQ综合指数全面下跌.1T公司损失惨重。这只是时间上的一种巧合.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它却让人们更加关注’卜新经济”-
2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墓石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新经济’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不容割裂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
a.信息技术领域是最先体现“新经济”特征的产业,信息产业的特征也是“新经济.,最典型的特征。
B信息技术是“新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新经济”的出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而在“新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将发挥极大的经济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新经济”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传统经济的信息化结构改造上。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传统经济中的核心产业.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后,将使得产业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经济.,结构下的“新产业’模式。信息技术向整个经济领域的渗透。造就了一种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信息极其广泛而快捷的流动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企业通过lntemet和lnhanex掌握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实时动态。迅速做出反应,可以极大地避免经营风险。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效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的增长。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9D年代初以来,美国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投资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投资总额是其他产业投资的十几倍。相应的。自1993年以来。由信息所带动的美国工业增长的比例高达4}1%以上、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信息产业造就了一大批快速成长的企业。它们对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年均增长不低于2I)%的公司在美国有23万家,而到1997年就达到了36万家。他们为美国经济繁荣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信息产业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相对减少。对经济运行中间环节的依赖程度较低,不易引发通货膨胀。我们知道,中间环节是影响经济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又是传统经济难以克服的间题。中间环节越多,供求之间的距离就越远,资源的消耗也就越大。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能够让生产更直接,更快捷、更个性化地贴近最终消费者,完善总供应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3‘新经济”对信息产业的改造
信息产业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迅速崛起,进而成为‘.新经济”的表率,并非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是出于该行业创新能力强,技术更新快、竟争激烈等特点,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然现象。也正是在高度开放、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产业发展难免出现一些(至少在传统经济看来)不够规范的现象:当“新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出现,走向成熟与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信息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与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1975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组建了徽软公司.2i年后,这家资产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国际软件巨头企业,因涉嫌垄断,阻碍市场竟争,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被美国政府推上了法院的被告席。围绕微软一案、在美国国内以至全球经济学界和fT业界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关这些争议的报道很多。这里不再引建。我们注意到,争议的焦点其实不在于徽软是否从事了行业垄断一这个问题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一而在于拆分微软对美国经济是否有益,以及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好是坏。我们认为,这场争论本身也是对“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行为与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的辩论。拆分微软,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利大还是弊大。传统经济学认为、打击垄断能够促进市场竞争,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活力。在“新经济’环境下.这样的认识是否还是正确的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从19世纪开始。美国经济政策对垄断行为的限制和打击一直是全球最为严厉的.其市场开放程度也是全球最高的。‘’新经济”最早在这片国土上出现,不仅仅与它的科技水平全球领先有关.市场开放与高度竞争同样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创新与竞争、是信息产业的特色与传统。而在“新经济’定义中,全球化竞争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垄断应该被认为是利大于弊。
目前在国内的信息产业中,垄断行为还不是很多见,唯一突出的实例就是电信部门对网络线路资源的独占。在政府有意识地扶持新的企业参与竞争之后,垄断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_L得到了改善;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国内信息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新的垄断行为出现的可能。国内至今还没有反垄断的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情况也跟我们相似,原因或许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关。反垄断或许不是当务之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产业是最有可能也最容易出现垄断行为的产业,需要及早予以防范。
近年来,Internet高速发展,对网络资源的争夺己经成为信息产业和“新经济“的焦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较为突出的域名抢注问题为例,首先是美国通过把持着全球顶级域名(,.oig}的注册权和管理权,攫取了巨大的域名资源。其次则有一些民间的公司或个人,专门抢注著名商品和有特殊含义的域名,转手倒卖谋取暴利。我国的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对域名价值的宣传与认识也不够,大量品牌域名早已被别人抢注,最后只好出大价钱购买,经济上必然要遭受损失:而直至目前,国际上对域名抢注始终没有相应的惩治性法律,对域名倒卖只能听之任之二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也需要借助、“新经济”规则予以校正。
4创新是“新经济”的发展动力
美国财长萨莫斯日前曾经说,在新经济体系中,拥有暂时的“垄断”能力是唯一的激励机制,若没有这种能力,将不能补偿产品最初开发的投资成本。因此,对这种暂时“垄断’能力的不断追求,便是新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这也是美国特别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专利权‘复制权和商标权)的原因。
不难理解,萨莫斯所说的“暂时垄断I,指的是由技术领先造成的短时间市场独占,其发生的根源则来自于创新。
创新对信息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照此推论,没有创新也不会有“新经济,.的出现,而创新能力的薄弱或减弱都将对’’新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没有人说得清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多大的经济价值,这不仅是因为受到当时的各种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因为其数额极其宠大,令人难以佑汁一1981年,微软公司以500()美元买下5CP一I)OS}即后来的R15一〕l5)后,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惊人的340(〕万美元,迅速成为软件业第一大公司。扮世纪?0年代,一批美国军方的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出ARPA-NET,90年代转为民用,这就是今天的lnlemet。它的价值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止千万亿美元,放眼其未来,其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算。
就创新能力而言,美国1’I’企业无疑是最强的。与之相比较,中国企业则普遍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在发展“新经济”中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创新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所造成。而首先要解决研发(R&D投人、风险资金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高额的研发投人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国际大公司(如IHM,htel,HP,Nli-cxoraa}ft等)都把1030以上的年收人投人研发,美‘日等国政府也以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自助的方式鼓励企业注重研发。
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医院制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在我国, 基本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剂室。以前, 制剂室由于具有用药灵活、批量少等诸多优势, 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如科研、教学等的需要, 为患者的用药提供了便利, 也为医院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但现在由于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 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便显得越来越突出, 在制药工业的冲击下, 制剂室的减少, 制剂所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的减少, 对于医院制剂来说, 要想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中继续生存, 转变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1 医院制剂的现状
1. 1 制剂改造投资大 由于医院的工作重点是临床医疗, 对于医院制剂的投资并不高, 因此对于不同的医院来说, 制剂室的规模和硬件条件等都不尽相同, 可能刚刚满足要求。近年来, 国家要求对医院制剂室进行改造或新建, 基本要求是3000 m2, 估计投资可能需要1000万, 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因此,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来说, 这样的要求难以承受[1]。
1. 2 生产设备利用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医疗制剂标准中明确规定, 注射用水等的制备需要经过多效蒸馏水器制备, 且要符合临床规定。国外在40年前就开始配备了这些设备, 但国内医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使得这些设备的生产效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如大型的多效蒸馏水器的使用, 由于一次生产就可满足长时期的要求, 因此, 这些设备多为闲置, 利用效率不高。
1. 3 制剂实验室不完善 许多医院由于投资的问题, 并未配备制剂实验室或所配备的实验室并不符合临床需求, 因此, 对于临床上制剂所用的原料等不能进行相关的检验, 也无法保障其安全。
1. 4 制剂的有效期短, 合格率低 对于医院制剂的质量问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对国内多地多家医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医院制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大容量注射剂占了整个药品批次的一半以上。按照规定, 大输液的有效期应为半年, 小针剂的有效期应为1年, 但实际上, 多数的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有的有效期甚至只有3个月[2]。
1. 5 品种单调, 缺乏特色 对于医院的制剂, 多数生产的都是利润较高、需求量较大的品种, 与大规模的制药厂的品种相似, 因此, 医院制剂由单纯的产品供应到技术开发的转型较为困难。
1. 6 包装材料重复使用, 安全性难以保障 最近颁布的验收标准明确规定, 对于大容量注射用制剂的包装等不可重复使用, 不可使用外购的软包装袋, 而目前医院制剂仅仅在医院内部使用, 并不能保证做到彻底的消毒和灭菌, 并有严重的回收再利用的现象, 严重地影响到了注射制剂的安全性, 且多数供给医院的外包装袋生产厂商也并不能提供可证明其安全性的有效证明。
1. 7 管理体制未达到要求 目前, 多数的医院由于并没有配备与药厂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在制剂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方面也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从而不能保证制剂的质量安全。
2 医院制剂的发展前景
2. 1 逐步转向工业化生产 目前针对国内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 国家也多次颁发了制剂许可证, 并严格规定了制剂的要求, 同时也对一些生产规模或生产效率难以达到要求的制剂室进行了撤消, 这就意味着不满足相关要求的制剂室可能将逐步被取代。最近实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 医院制剂的生产范围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并不供给的药品, 并要通过省级卫生部门的审核,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药厂生产的药品重复的现象。因此, 医院的制剂室只能是药品生产制剂的补充形式, 并转向对于市场缺乏的药品的生产或制备临床需要的完全肠外营养液[3]。
2. 2 将生产方式由供应保障型转为技术开发型 对于医院制剂来说, 现在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的药剂制备, 应从满足当前法律法规所提出的要求方面出发, 整顿资源,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开发临床新剂型。由于医院的制剂来自于临床, 应用于临床, 因此, 其安全性、有效性更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这是医院制剂生产模式转型成功的关键。同时由于医院制剂与临床的关系更近, 并且更加灵活, 因此, 可以考虑用于临床新药剂的研发, 国内使用的许多临床新剂型就是以前的医院制剂。
2. 3 发展特色制剂 医院制剂应该以目前的验收标准为准, 进行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的升级, 如建造必要的制剂室, 以符合现行的规定, 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争取能通过相应的验收,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发展自己的新药剂。
对于临床上反复使用的, 已成为非标准制剂的传统制剂, 可以利用现在的新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 以符合现今的临床需要。据调查, 许多临床使用的儿童制剂, 虽然使用频率较高, 但有的不易买到, 因此, 医院制剂室可以将其制成适宜于小儿服用的药物, 必要时可调整浓度以达到安全的效果。
综上所述, 医院制剂在现在的新形势下, 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 不断地更新自己, 发现不利自身发展的因素, 并加以改造, 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剂, 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新形势下应有的价值, 才能在改革中继续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杨丽萍.浅谈医院制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5):92.
[2] 苏石旺.医院制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169-170.
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6
关键词:信息咨询业;经济发展;作用分析;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06-01
近年来信息咨询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产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相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咨询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支柱产业,而我国的信息咨询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其总体的发展态势却极为明显,推动GDP的增长速度。很显然信息咨询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性趋势以及客观性要求,直接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一、信息咨询业的作用解析
信息咨询业是一种特殊型产业类型,其主要的组成资本为智力、基础资源为信息、采取的手段为现代科学技术,行使着为我国现代政府、社会组织单位以及企业咨询的服务性行业,其具备的主要特点包含:知识性、技术性、环保型、高效益型以及综合性等等,具体剖析信息咨询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情况,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化结构优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形式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状态:首先,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信息咨询业所占的比重变得越发明显,随着其发展中势头上来进行分析,其发展趋势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支柱产业,远远超过化工、制造、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其次,信息咨询业在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传统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使之向自动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方向转变,也直接
提升了产业的竞争能力进行了更高层次上的运行效果。
(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
随着实践工作的展开情况来看,信息咨询业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出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信息咨询业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咨询市场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其市场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商品化以及产业化的基础保证和动力,而市场的不断培育以及发展必然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的关键性因素;其次,促进市场范围的扩大化状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打破了国际上、地域上的限制性情况,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势头,全球一体化发展势头变得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竞争优势;最后,为现代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防范,信息咨询业在开展的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技术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学处理,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及时有效性,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
(三)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传统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资源性的严重浪费情况,而这一问题显然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能力,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信息咨询业作为一种以智力为主要发展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控制了资源性的浪费情况,并促进了产品质量的发展寿命。最为明显的是信息咨询业具备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开发作用,所以直接降低了物质上的大量投资以及消耗情况。同时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信息咨询业是一种无公害的特殊型产业,所以减少了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破坏情况,在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上升状态。
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咨询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展开情况来看,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涉及到几个方面:世界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俨然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支持手段,直接促进了跨国性产业的发展;专业化:很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保证自身单位服务的个性化状态,例如个别信息咨询单位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单一的为客户进行商标鉴别的咨询服务,所以促进了其专业化趋势的形成;现代化:作为信息咨询业务公司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严格遵循科学的理论、程序以及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据库等技术手段。
三、结语
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政治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价值作用也得到了体现和关注,所以本文所阐述的信息咨询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仍旧存在着不全面情况,其具体的作用还会随着不断的发展状态而逐渐体现,所以不难发现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 楼天阳.加入WTO对我国信息咨询业影响的SWOT分析[J].情报科学,2002,20(8):86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