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管理论文范文1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控制的辅助管理系统,它以完成会计核算为主要任务,对企业经营的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存储、传递与报告,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信息技术化的洪流中产生的广泛应用于我国金融系统的企业管理子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会计流程结合的产物。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处理系统,它有着自身典型的特征。首先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资料方面能够实现高度共享,能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等会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其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有着严格的内部控制,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设置即能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具有客观强制性;最后,它实现了有效的人机结合,这体现在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取代人工完成会计工作从而有效实现数据处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避免了盲目探索,而且结合了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已经产生了商业化进程,会计信息系统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会计核算效率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来自系统本身硬件软件因素、运行环境、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以及会计制度等内外部环境风险。不仅如此,其在信息方面存在严重失真问题,会计信息造假现象随处可见,这样造成了客户利益的损失,使得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3.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3.1培养专业会计人才,重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的各种造假现象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低下。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其对有关事务的判断力以及会计业务的完成,必须重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一方面会计人员本身要有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与专业水平的意识,能够做到工作上严于律己,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并严格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提高自己的事物的认知,这方面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以及对员工道德意识的强化。另外一方面,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技能与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与考核。要求员工定期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定期的技能考核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弥补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提升自身能力。
3.2从价值链角度优化业务流程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依赖于对业务流程的优化改进,企业需从价值链角度出发,通过对价值的分析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中的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并对不必要的非增值环节进行消除,优化其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增值。这样通过对不必要业务流程的削减,降低了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发生风险的概率,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对风险的有力控制,有效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3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严格的会计内部控制。只有控制好内部信息,强化内部管理,才能由内而外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为此,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管理,并成立专门会计内部控制小组独立负责企业内部的所有会计信息工作,有效加强内部控制。在处理财务的过程中,要公正客观地处理所有的会计信息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小组的严格监控并认真审核其工作内容,做到奖罚分明,刺激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提高工作绩效。另外对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并改善的过程,在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加强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3.4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安全性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必须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在硬件系统方面,要根据企业真实情况选择运行状况良好并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产品;根据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创设良好运行环境确保系统运行的正常稳定;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防治数据的丢失。在软件系统方面,则要对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合规测试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定期更新和升级软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安全防护工作提高软件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4.结束语
系统管理论文范文2
数据的分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连续多个周期的数据才能使分析出来的结果更准确,更有利用价值。针对医院空调系统的数据信息有:静态信息、动态信息。静态信息主要指空调系统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采购日期等。动态信息主要指空调系统的巡检信息、保养信息、维修信息以及监测信息。监控点位的设计选择是否合理是决定后勤智能化平台对空调系统能否达到高效控制和实现节能目的的关键因素,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还要考虑执行级的控制模式特点。合理地选择监控点不仅方便管理,还使得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处于最优状态,减少设备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1.1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
由于较多医院是在后期改造时增加后勤智能化平台,现有机房内管线交错,造成计量装置难以安装,建议在新建项目时就考虑到未来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其中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计量装置尽可能安装在平稳直线管道上并避开弯头,才能确保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2点位的监控功能
监控点位实时地对冷水机组、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进行监测,包括冷水机组的运行状态、冷却塔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风机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新风机过滤网两侧压力和新风阀的开启状态等。
1.3点位的告警功能
对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实时告警,如过滤器两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对其两端压力进行检测然后分析两侧压力状况来判断过滤器是否阻塞,如发生阻塞,则发出告警信号提醒更换。
1.4点位的集中管理功能
通过现场的传感装置和计量装置对各机组运行状态和参数的监测,可以对各设备系统进行能效分析、集中管理。
二、后勤智能化平台在空调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2.1完善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
后勤智能化平台提供了空调系统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参数、巡检信息、保养信息、维修信息以及设备图纸。当空调设备发生故障时,可及时调阅关于设备的各种资料及图纸,便于开展维修工作。通过前期在后勤智能化平台录入的保养和巡检周期,平台可自动在每类设备需进行保养和巡检前两周进行提醒,技术人员在完成保养巡检后在平台上进行登记,使得各项工作更规范化。同时考虑到医院合同审批部门较多、流转周期较长,也可以通过平台对空调设备维保合同到期进行提醒,使得后勤保障部门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各有关维保单位进行遴选比对,做好预算控制,防止出现维保服务断档、空期等情况。后勤管理与技术人员通过平台可以获得空调设备运行的第一手数据,实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及时采取调度措施,定期进行维保巡检,使系统尽可能在最佳状态运行,并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
2.2实现设备运行的精细化
2.2.1促进冷水机组组合的合理配置。
空调系统的特点是负荷随季节变化大,而各种不同的冷水机组也是各有特点和优势。综合以上因素,较多大型医院采用不同类型冷水机组的组合应用,后勤智能化平台对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测收集、数据信息的积累分析将有利于更好地匹配实际运行负荷,提高系统的节能和可靠性。如离心式冷水机组与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组合应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优势是容量大,效率高,其优势可以在高负荷时得到充分发挥;螺杆式机组的特点是适应中小负荷,灵活性强,适应工况能力强,部分负荷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两者组合起来运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整体的节能效果。在满足总负荷的前提下,通过后勤智能化平台的能耗分析、负荷计算,将合理配置离心式机组和螺杆式机组开启的台数,既满足不同区域和时段的负荷要求,又使机组在高效率下运行。高负荷时运行离心式机组,发挥效率优势;低负荷时运行螺杆式机组,充分发挥灵活调节优势,同时螺杆式机组对压缩比相对不敏感,有利于提高在过渡季节的机组效率,有效降低能耗。定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与变频冷水机组的组合应用:变频启动可实现真正的软启动,启动电流小于额定运行电流,自动功率因数修正,可以帮助医院减少因低功率因数造成的经济损失。变频离心式机组的优势在于部分负荷性能,特别适合过渡季节冷却水温度降低的情况,可在过渡季节、部分负荷时运行;定频离心式机组的优势是容量大、效率高。后勤智能化平台优化了这两者的组合应用,使其根据系统负荷变化情况调节机组运行台数及变频的运行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全天候高效运行。
2.2.2优化系统控制。
后勤智能化系统在多周期数据分析后,可以得到空调系统的主机制冷效率、各供冷供热区域冷量热量的消耗情况以及冷却塔的冷却效率等数据,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各种冷水机组组合应用的相互协调控制,实现平滑加卸载,平衡机组的运行时间,还可以对设备如水泵、冷却塔等进行最佳的优化控制。后勤保障部门可以选择性地调整各个设备的开关情况,例如调整冷却塔和冷却泵的开启台数,从而使中央空调的供冷更加合理、节能,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
2.2.3可提高冷水机组性能。
冷冻水温度越高,COP值越大,即所耗的电能越少,经济性越好。提高冷冻水温度,可以提高冷水机组性能。不同负荷率时采用变水温调节方法的节能效果显著。在空调系统里,采用变冷水温度调节的方法可以在部分冷负荷时满足室内温湿度的要求,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性。例如当负荷率为70%时,采用10℃的冷水供水温度,与设计工况相比,离心式机组耗电量下降了5.5%,螺杆式机组耗电量下降9.2%,节能效果明显。从技术上来看,变水温运行是针对过渡季节部分负荷条件下空调制冷系统节能运行调节而提出的,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只需考虑室外气象条件、室内温度、负荷分布规律等影响因素,可以根据后勤智能化平台采集到的室内外温度和运行监测情况确定冷水供水温度,制定出更为细致的运行方案,使节能达到最优化。
2.2.4可对新风机组进行精细化管理。
过去都是根据后勤工作人员的经验判断来进行新风机组的开启和新风量的调节,这样就会造成以下两种情况:新风量过大,使得部分患者和医护人员有吹风感,造成不适,同时耗能较大;新风量过小,大量的回风使得不佳的室内空气在系统中不断循环,少量的新风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混合室内已污染的空气,空气质量也逐步下降。医院不同区域的室内温度由于人员密度或建筑隔热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后勤智能化平台可以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新风机组的开启和出水温度的确定,避免以往的经验型操作,绘制随温度变化的出水温度曲线,实现精细化管理。
2.2.5使净化机组的管理更为科学。
平台的净化空调机组滤网压差报警转变了原有对净化空调机组滤网经验型、周期性的更换和清洗,使管理更为科学化。通过对滤网压差点位的实时监测,如洁净度超过设定值即会发出告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更换或清洗,从而保证了净化用房的空气环境质量。
2.3加快系统故障和异常的处理
后勤智能化平台避免了后勤人员巡检的盲区,实时发出告警信号,并对故障原因做出提醒。
2.4优化管理流程,节省人力
通过后勤智能化平台可以实时形成能耗情况的报表,避免以往手工统计的繁琐,以各项数据为依据建立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医院空调系统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传统的现场管理、运行值班和检修的工作量大、成本高,平台的建设将节省管理和操作人力,提高空调系统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系统管理论文范文3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变化,逐步实现计量供热势在必行,而实现计量供热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目前我国供热界对新建住宅适合计量供热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形成了共识,即新建住宅宜采用新双管系统,以适应计量供热的需要。然而,有关新双管系统尚缺乏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内容涉及:1.最佳的主立管形式;2.在不额外设置水力平衡元件时,主立管可以负担的合理最多层数;3.重力水头、户内系统的总阻力及主立管比摩阻的合理取值。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结论和数据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被地方相关设计规程采用。
一、主立管形式:
可能采用的主立管系统形式如图(一)所示,其中(a)、(b)、(c)、(c)依次为上行下给异程式、上行上给异程式、下行下给异程式及下行下给同程式。
在这种系统形式中我们判断其优劣的标准是:在不额外设置阻力平衡元件的情况下,系统易于克服重力水头的影响而实现较好的水力平衡。理论分析不在此赘述,下面仅就三种形式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对每一种形式首层并联环路与顶层并联环路进行不平衡度计算,
*直流三通对应管径下的当量长度
计算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下行下给的立管形式在水力平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减少了工程设计中水力平衡计算的工作量。
1|2
二、在不额外设置水力平衡元件时,主立管可以负担的合理最多层数:
主立管的形式确定后,另一个工程实践中关心的问题是一对立管究竟可以负担多少层水平分环系统,换句话说,一对主立管负担多少层水平分环系统是合理的?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在满足系统水力平衡要求,不设置额外水力平衡元件(如分层平衡阀),保证底层散热器不超压以及避免户内采用塑料管材时,因压力过高而产生选型困难、寿命缩短等问题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立管可以负担的层数,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宝贵的建筑空间,简化管道系统。
以下从三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主立管的水力平衡
这里所讨论水力平衡是在水平分环不额外加设平衡手段(如静态平衡阀)时的水力平衡,基本判断标准,在合理的管径匹配下,首层与顶层水平分环系统的资用压差不平衡率≤15%。
①分析简图见图(二)。
表-2的计算结果及图(三)、图(四)的直观图示说明影响N值的主要因素包括:①采暖热水参数,对系统的水力平衡有影响,因为它决定了立管各层重力水头的大小,重力水头的大小对N值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重力水头的大小,重力水头的大小对N值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重力水头系数B值宜选取下限值,因为在实际上过程中,重力水头是变量,且多数情况下,低于理论计算值(即:低于设计工况下的重力水头值),如果B值选取过高,将会使在大部分运行时间内,重力水头对系统水力平衡实际影响严重偏离设计工况,从而恶化非设计工况时的水力平衡,结果是可能导致多数运行时间内出现"下热上冷"现象,所以我们在《规程》中规定B的取值范围为1/2~2/3。②立管平均比摩阻R的取值对N值影响较大,且当R≤50Pa/m时,其影响更明显,理论的推导的结果表明一般室内系统管道比摩阻取值60~80Pa/m的作法,不适合下行下给的新双管系统,对新双管系统R值的合理取值范围应为30~40Pa/m,且当采用上限值时,ΔPuser的取值也应是上限值,这一点非常关键。③各层分环系统的水力损失ΔPuser,在其他条件确定时,对N值的影响非常明显,如表-3所示,当R=35Pa/m时,对应于ΔPuser=15KPa和ΔPuser=30KPa的N值分别为14和29,相差达50%。可见欲使一对立管负担的层数较多时,ΔPuser应取的较大一些,工程计算的实践证明一般宜取ΔPuser=25~30kPa,这一结论不难理解,因为较大的分环阻力不仅对改善水力平衡、加强水力稳定性有利,也对消费重力水头的影响有得。传统的双管系统显然很难满足分环系统高阻力的要求,而共用立管的水平分环系统较易实现较高的ΔPuser值,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ΔPuser值的确定与户内系统的管径选择有直接关系,以住户内系统管径确定是以平均比摩阻60~80Pa/m为依据的,但以此为依据确定的系统管径规格,无法保证理想ΔPuser值,除非附加阻力装置,否则ΔPuser过小,而且过小的比摩阻取值也给室内管道系统的安装带来困难,建议户内系统平均比摩阻取值为100~150Pa/m。
本节分析证明,单纯从立管系统水力平衡角度,一对立面管所负担的水平分环系统层数宜≤16层。此时对应的各参数值范围为B=1/2~1/3,ΔPuser=20~30kPa,R=30~60Pa/m,且各参数的确切取值应通过计算确定。
(二)、关于散热器承压:
由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制造工艺的进步,我国生产的铸铁散热器承压能力从以往的不超过0.4MPa,提高到≥0.6MPa,而其它类型的散热器,如钢制散热器、铝制散热器、铜铝复合散热器的平均承压能力均可实现≥0.8MPa。
由采暖系统的水压分布规律可知,系统底层散热器承受的水压通常最高,其数值接近系统的定压值,而系统的定压值由系统最大压差加2~3m水柱安全量确定(对于从水温度≤95℃的系统。)如果我们假定某个采暖系统底层散热器承受的水压小于0.6MPa,则根据前述的系统定压值确定原则,该系统的最高点距底层散热器的垂直高度h≤0.6x100-(2~3)=58~57m。一般住宅建筑的层高为2.8~3.0m,则h/2.8~3.0=19~21层,即:即便散热器承压只有0.6MPa,理论上它所在采暖系统的总层数亦可达19~21层,考虑25%的承压值安全余量,对于承压能力分别为0.6MPa和0.8MPa的散热器,其所在采暖系统的层数分别为N≤15和N≤24。
(三)关于塑料管材与采暖系统层数的关系:
由常规金属管材与金属管件组成的户内管道系统的承压能力高于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因此当户内采暖系统采用常规金属管材时,一般不会对采暖系统的定压值提出限制性要求,即,不会因采暖系统层数的增加而对管材壁厚提出特殊要求,导致投资加大,然而在计量供热系统中,由于多种原因,户内系统采用塑料管材的情况日渐增多,塑料管材的特性与金属管材有较大区别,其管材规格的确定与采暖热水温度、管材承受的工作压力有密切关系,有关塑料管材具体特性的分析将有专门论述,这里仅做一简单说明。对于塑料管材当热水温度确定后,在保证管材使用寿命的前提下,管材承受的工作压力越高,所要求的管材壁厚就愈厚,如对于PP-R管材,当工作压力为0.6MPa和0.8MPa时,所选管材的最小壁厚分另为1.9m和2.8mm,而且当工作压力超过0.8MPa时将很难选择到适合计量供热系统使用的塑料管村。因此当户内系统采用塑料管材时,不希望其管内热水工作压力超过0.6MPa。对应于住宅建筑的采暖系统,这一数值代表着一个立管所负担的水平分环层数N≤19~20。
系统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冰浆动态特性蓄冷空调
1前言
冰浆是由微小的冰晶和溶液组成,而溶液通常是由水和冰点调节剂(如乙二醇、乙醇或氯化钠等)构成。由于冰晶的融解潜热大,使得冰浆具有较高的蓄冷密度;同时由于冰晶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使其具有较快的供冷速率和较好的温度调解特性。它不象传统的盘管式(内融冰、外融冰)和封装式(冰球、冰板)蓄冷系统的冰凝结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增加了冰层的传热热阻,使其传热效率较低。
冰浆蓄冷系统现已被用于空调系统中,夜间低谷时蓄冷,白天高峰时供冷,冰浆蓄冷空调系统的容量一般只有高峰冷负荷的20%—50%,使其整个系统小巧、紧凑。由于冰浆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低温送风特性,使得整个空调系统的风管、水管尺寸减小,冷量输送的功耗也大为降低,运行成本减小。
2冰浆发生装置
常用的产生冰浆的方法有如下几种:过冷法、刮削法、喷射法和真空法等。
2.1过冷法
如图1所示为过冷法冰浆发生系统。在过冷换热器中,水被过冷到-2℃,当其离开过冷器时,大约2.5%的过冷水变成冰晶,其余大部分仍是液相,产生的冰晶落入蓄冷槽,在蓄
冷槽内由于冰、水的密度差,冰晶聚集在蓄冷槽的上部,而水储存在蓄冷槽的下部,其水温仍保持约0℃。夜间低谷时,蓄冷系统产生冰晶,使蓄冷槽内的冰晶浓度达到20%—30%;白天高峰时,蓄冷槽底部的冷水被送到空调末端换热器中向房间供冷。
图1过冷法冰浆发生系统[1]
1—制冷机组2—载冷剂(乙二醇溶液)泵3—冰浆发生器4—-2℃过冷态水5—过冷态释放装置
6—喷嘴7—水层8—冰层9—0℃水10—水泵11—预热器12、13—调节阀
2.2刮削法
如图2所示为刮削法冰浆发生系统,它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壳管式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在壳侧蒸发吸热,乙二醇溶液(6%—10%)在管内被冷却,当温度降到其凝固点以下时,溶液中产生微小的冰晶(约100μm),为了防止冰晶粘附在管内壁上,安装了一个旋转刮削板,将内壁上粘附的冰晶刮下随溶液一起送出蒸发器、进入蓄冷槽,冰浆的浓度可以根据其运行条件进行调节,一般为0%—35%。
图2刮削法冰浆发生系统[2]
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吸气储液器6—载冷剂
7—冰浆8—制冷剂液体9—制冷剂气体10—搅拌器
2.3喷射法
如图3所示为喷射法冰浆发生系统,它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流体间的换热来产生冰晶的,由制冷系统将不溶于水且比水重的流体冷却到水的冰点以下,然后由泵将流体送入喷射器产生高压并从溶液罐的上部抽吸水,由于在喷射器中产生了足够的扰动和冷却效果,使得普通的水产生冰晶。一旦冰浆混合物到达溶液罐内,较轻的冰晶漂浮在中、上部,而较重的传热流体则沉降在底部,并用于系统再循环。
图3喷射法冰浆发生系统
1—制冷剂进2—制冷剂出3—换热器4—喷射器5—冰浆发生器6—溶液进7—冰浆出8—循环泵
2.4真空法
水的饱和温度是随压力变化的,水在压力为0.0061bar、温度为0.01℃时达到其三相点。如果在真空室内喷入水,并将由水滴表面产生的水蒸气连续地抽出,被抽出的水蒸气由于吸收了液滴的热量,结果使液滴温度下降直至变成冰粒子,由液滴表面产生的水蒸气由机械压缩装置抽走,被压缩的水蒸气再由凝结器冷凝成水。
如图4所示为真空法冰浆发生系统,它由水供应系统、真空室、蒸气压缩机、蒸气凝结器和真空泵构成。水供应系统是由水罐、水泵和喷嘴组成,水泵将水加压至0.7MPa后供给喷嘴,真空室实际上是一个蒸发器,在真空室的上部空间布置有中空锥形的喷嘴,压缩系统是由两级压缩机组成,水凝结器采用壳管式换热器,用自来水作冷却水,真空泵用来抽出系统中的不凝气体。
图4真空法冰浆发生系统[3]
1—真空泵2—排气3—冷凝器4—冷凝罐5—冷却水进6—冷却水出7—第二级压缩装置
8—第一级压缩装置9—真空喷射室10—冰晶11—水泵12—水罐13—水
3动态冰浆蓄冷空调系统
如图5所示为自然循环式冰浆蓄冷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供热、供冷两个循环回路,每个循环回路都由冷凝器、蒸发器和调节阀组成,供冷回路的蒸发器和供热回路的冷凝器安装在空气处理箱内,用于调节向室内供应空气的温、湿度。
由冰浆发生器产生的冰浆储存在蓄冷罐中,然后由泵输送到供冷回路的冷凝器中,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在该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并利用重力流回到蒸发器中,蒸发冷却通过空气处理箱的空气。
在供热回路中,由冰浆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供给制热回路中的蒸发器,来自空气处理箱中冷凝器的制冷剂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以较高的蒸发温度气化吸收来自冰浆发生器产生的热量,气化后的制冷剂蒸气然后进入空气处理箱中的冷凝器放热加热流入的空气。
如图6所示为热回收式冰浆蓄冷空调系统。在蓄冷运行模式时,制冷循环中的风冷冷凝器工作,二元溶液从蓄冷罐被泵送到冰晶发生器,产生的冰晶再输送到蓄冷罐的底部,在蓄冷罐内冰晶聚集在其上部。供冷运行时,二元的冰浆溶液被送到中间换热器,将冷量传递给来自末端机组的冷媒水;从中间换热器返回的温度较高的溶液被喷洒在罐内上部的冰晶上,
图6热回收式冰浆蓄冷空调系统[2]
1—冰浆发生器2—蓄冷罐3—循环泵4—换热器5、6—空调末端机组
7—水冷冷凝器8—风冷冷凝器9—压缩机10—循环泵11—供冷12—供热
冰晶溶化后,溶液温度再下降。在热回收运行模式时,风冷冷凝器不工作、水冷冷凝器开始工作,水冷冷凝器释放的热量传递给末端机组,适用于既需要制冷、又需要制热的多功能建筑。在供热运行模式时,制冷剂流动换向,原来的风冷冷凝器现在作为蒸发器使用,制冷循环向水冷冷凝器提供热量,再由水冷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末端机组。
4冰浆动态特性
在常规的空调系统中,6℃/12℃的供/回水温度所产生的冷量约为25kJ/kg,这主要是由于水的显热容量较小,而采用冰浆作载冷剂可以减小所需要的循环量。
如图7所示为冰浆与冷水的供冷量比较。冰浆的供冷量是随着冰晶的浓度而变化的,如当冰晶的浓度为20%、冰晶的供/回水温度为0℃/13℃时,其冷量比为4.8,则其提供的冷量为120kJ/kg。
如图8所示为冰浆的压力降随速度和冰晶浓度的变化。冰浆的压力降与其摩擦系数、冰晶流动速度和冰晶浓度有关。在低速流动时,冰浆溶液出现了相分离,冰晶漂浮在通道的上部,这将增加不同浓度冰浆溶液间的压力降变化。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低速流动时,不同浓度的冰浆溶液间的压力降差别变化较大,这是由于低速流动时冰晶漂浮在通道上部,引起冰浆有效流通截面积减小,从而使其流速增加,阻力变化较大;同时通道上部聚集的冰晶也使其摩擦阻力增大。在高速流动时,不同冰浆浓度溶液与冷水之间压力降差值变化较小,这是由于高速流动使得冰浆溶液成为均匀流动。
图7冰浆与冷水的供冷量比较图8冰浆的压力降随速度和冰晶浓度的变化
如图9所示为冰浆溶液的传热系数随其流量和浓度的变化。从图中可知:传热系数是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冰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冰浆浓度的增加减小了溶液的扰动,通过换热器的流动是层流而不是紊流。尽管在较高冰浆浓度下,其传热系数下降,但由于微小的冰晶增加了其传热表面积,以及具有较大的传热温差,仍然使其具有较高的传热量。
图9冰浆溶液的传热系数随其流量和浓度的变化
5冰浆的其他潜在应用
冰浆溶液除了用于舒适性空调、工业生产过程、食品处理与保存外,还可用于以下方面:
5.1用于管道和换热器清洗
传统的清除管道和换热器污垢脏物的方法常采用机械方法,但对于形状复杂的换热器,该方法很难完成去污。采用10%的冰浆溶液能够完成复杂几何形状管道和换热器的清污工作[4]。
5.2用作冷藏汽车的蓄冷剂
在冷藏汽车的四周保温夹层空间内充入冰浆溶液,使车厢内保持所要求的温度,它与普通运输车辆相比,能保证冷藏食品的新鲜。冰浆的充入和更换可在专门的充冷站进行。
5.3用作灭火剂
现有的灭火装置和喷嘴仍然可以输送浓度为30%的冰浆溶液,采用冰浆溶液灭火可以使灭火时间减少一半,同时使室内温度急剧降低。与水相比,采用冰浆灭火所需的量较少[5]。
6结论
动态冰浆由于具有蓄冷密度大、流动性和传热性能好等优点,现已被用于蓄冷空调系统中用于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还有用于工业处理过程和食品工程领域中。随着对动态冰浆技术的深入研究,其设备成本将降低、运行效率将提高,潜在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动态冰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I.Bellas,S.A.Tassou.Presentandfutureapplicationsoficeslurr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2005,28(1):115-121
[2]M.J.Wang,N.Kusumoto.Iceslurrybasedthermalstorageinmultifunctionalbuildings.HeatandMassTransfer,2001,37:597-604
[3]H.T.Shin,Y.P.Lee,J.Jurng.Spherical-shapediceparticleproductionbysprayingwaterinavacuumchamber.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2000,20:439-454
系统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CPS数字化航道监控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以及遥测遥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航海等各个领域中。出海口及内陆河道作为航海航运重要的一部分,其管理维护方法及管理质量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发展至今,电子通信产品的可靠性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这使得航道管理维护自动化、数字化的实现成为可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开始研制的卫星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主要为其海陆空三军服务。近几年来已逐步应用于民用设施及测绘技术中,同时美国军方逐步放松对民用GPS设备的限制,使得民用GPS达到了比较高的定位精度。利用GPS对航道航标等设备进行位置遥测与监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以航标监控的具体要求为标准,把整个航道管理区域内需监控的目标物组成一个GPS遥测网,并利用各种滤波方法消除相应的误差,提高了遥测数据的准确性。
1GPSOEM板与航道GPS遥测网
1.1GPSOEM板
GPSOEM板是GPS接收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产品种类多、性价比高等很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定位及导航领域中。它的定位精度已经能达到几十米,甚至可以达到10米以内的精度。本课题所用到的Thales集团导航定位公司的GPSOEMB12就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1.2航道监测
航道是交通网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以前航道部门专门在航道的堤岸、桥头、故障物旁边安装各种航标灯作为警戒导航装置,各种船只可以根据航标灯光及其闪动频率来确定自己的航向。至于航标的维护,则是航道部门每隔一定时间派巡航船只对各航标灯进行目测和实测。因为航道中航标灯比较多,这就使得这种巡航航道的维护方式操作繁琐,运作维护成本高,安全质量低。
1.3航道GPS遥测网
航道中航标遥测网主要是对水标(抛锚在水中的航标)进行遥测以便对其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而岸标(固定在堤岸上的航标)由于其位置不变所以无需GPS遥测。GPS在航标遥测网中的实际任务就是实时测量航标灯所在位置,并与预先划定的位置范围进行比较,如果漂离出所标定的范围,即通过GSM网发送警报信息给监控中心,以便于监控中心采取相应措施。这将就可以排除航标灯因船只碰撞、水流冲击等原因而漂离引起事故。而每个航道管理区域内有成百个水标,因此在提高安全质量的同时也需考虑成本投入。根据航道的具体要求,其精度并不需要精确到米级以下,因此不需要价格昂贵的高精度GPS接收机及测量仪。同时将GPSOEM板与水标进行捆绑,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取得高质量的管理效果。本系统使用的是法国Thales公司生产的B12GPSOEM板模块,它具有并行的12个接收通道(即同时可以接收12颗定位卫星传送的星历信息)。
2误差分析、数值处理及控制流程
2.1误差分析
GPS测量的误差主要包括卫星部分、信号传播、信号接收等各个方面带来的误差,但从性质上来讲可以归纳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其中系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的星历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折射的误差等。随机误差主要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等。虽然系统误差比随机误差要大些,其消除主要靠接收机本身[1],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所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水面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所以使用精密相位中心、具厄流圈的测量天线是消除由于水面环境所引起误差的一个重要方法。
2.2数值处理
针对各种误差,测量技术中已应用了各种滤波方法来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的影响,例如中值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进退递推滤波法等。通过大量的测量试验与观察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不同、卫星分布状态的改变以及天气的变化,GPS所读数据都有不同曲线方向的飘移,但是其分布状态接近于正态分布,所以采用一些滤波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整个测量系统精度的提高至关重要。以下是系统中所用到的几种滤波方法。
中值滤波法:即对所测三个数据进行排序,去掉最大和最小的一个,取中间值作为测量值。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在终端控制器上电初始化的时候连续测量n(可调)次经纬度数据并将它们从小到大进行排队,去掉最大的m次数据和最小的m次数据,以中间的n-2m次数据作为基准,并存于一个存储单元。由于航道遥测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并不高,所以把n尽量取得大些。设n次所读数据和为Xn,经排序后最小m次数据和为XmMIN,最大m次数据和为XmMAX,则:
Xsum=Xn-XmMIN-XmMAX
把Xsum存于存储单元作为后续处理方法的和基准。算术平均滤波法:即采样一定量的数据,然后对其求平均值作为测量估计值,这样可以使得偏离真值的正负误差相消,从而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本课题将前面所取得的n-2m次测量数据作算术平均,且存于固定的算术平均值存储单元,并根据以后所读数据进行实时修正。这样有:
X=(Xswn)/(n-2m);Xi=(Xsumi)/(n-2m).
其中,X是初始化时所求平均值,作为一个平均基准存于存储单元。Xi是每读一次数据所求平均值,作为位置评估值应用于位置飘移判断控制中。
进退递推滤波法:前面两者都是读取一定数据以后再作后处理,而测量过程中必须对所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所以,所测量经纬度的变化趋势必须反应出来,以便航标因为意外而漂出所给定范围时能实时向监控中心发送警报信息,从而进行修正。本文根据实验与观察的结果,采取进一新数退一平均数的进退递推滤波方法,即:
Xswni=Xsum_i-1+Xi-1+xi
限幅滤波法: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偏离中值较远的粗大误差。这对经过前面几种滤波法处理后的数据基准会产生较大的冲击,限幅滤波法就是针对这一思想的。设定一个阈值,当所测数据与基准数据比较后,差值超过阈值就认为是粗大误差并舍掉。但是本课题中如果航标灯因意外而漂出很远,就必须能识别出来,而不能当粗大误差全部舍掉。所以在控制程序中专门设计了一计数器对舍掉比率进行计数,如果舍掉比率大于某一值则重新初始化,即重新读取n-2m次的和基准及其算术平均基准。
图2、图3、图4分别是对利用VisualBasic6.0开发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采集的10小时GPS数据进行几种数据处理后的坐标示意图(其中,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经、纬度)。从这三个图中可以看出,从图2到图4,数据收敛性依次增强,可见综合几种滤波法于数据处理中,将大大减少误差,提高系统精度。
2.3控制流程
系统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GPS接收机直扩MDOEM网型通信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为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实现陆海空的导航和定位,可以提供两种服务,其一为精密定位服务(PPS),使用P码;其二为标准定位(SPS),使用C/A码。同时,GPS还可以提供精确的秒脉冲信号,结合GPS数据中的时钟信息,实现所需的系统时隙同步。
本文提出的系统正是根据GPS的这一特性,利用直扩MODEM和通信控制器,为DTE终端提供无线数据通信功能。系统为每个工作站设置不同的工作时隙,在GPS定时信息的协调下,完成系统内各工作站之间数据的收/发。该系统作为网络无线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商业等领域。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由若干工作站组成。根据工作站的多少,划分周期的长短;在一个周期内,又分为若干个时隙,每个工作站分配一个发送时隙。在本系统中,周期为1s,每个时隙50ms,每个工作站利用GPS秒脉冲和数据信息,根据系统设置的发磅时隙完成数据的发送。当一个工作站发送时,其余工作站都处于接收状态,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每个工作站包括:直扩MODEM、通信控制器、GPS接收机和DTE终端。直扩MODEM采用半双工方式工作,通俗控制器控制它的收/发转换,最高工作速率可达76.8kbps,本系统采用9.6kbps,数据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通信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工作,它完成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接收GPS的秒脉冲信号和GPS的时间信息,为系统提供时隙定时;其二是与DTE终端进行数据交换;最后实现与直扩MODEM的数据交换。GPS接收机为通信控制提供秒脉冲信号和GPS的时间信息。DTE终端形成欲发送的信息并接收通信控制器送来的其它工作站的信息。无线直扩MODEM为工作站的收发信机,它的收发状态由通信控制器管理。工作站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本系统每个工作站发送一次的数据量为40字节,MODEM速率9.6kbps。考虑到MODEM的收发转换时间和每个时隙的保护时间,每个时隙大小定为50ms,定义一个周期为1s,系统容量为20个工作站。系统内每个工作站采用相同的PN码,并且每个工作站预先设置一个发送时隙。当系统的工作时隙与工作站的预置时隙相同时,该工作站处于发送状态;而在其他时隙,该工作站一直处于接收状态,接收其它工作站发来的信息。
2工作站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工作站由直扩MODEM、通信控制器、GPS接收机和DTE终端等四部分组成,图3是其电路连接图。
GPS接收机和DTE数据终端与通信控制器采用RS-232接口,通信控制器使用2片8251。其中,8251(I)将收到的GPS信息送至MCU89C51(I),89C51(I)通过自身串口将DTE终端的数据发往直扩MODEM,8251(II)接收直扩MDOEM收到的其它工作站的数据,并将其送往本工作站的DTE终端。通信控制器中的工作时隙设置规定了该工作站的发送时隙。两片MAX238实现RS-232与TTL电平转换,其中,秒脉冲为89C51(I)提供时隙定时中断,在系统时间为该工作站发送时隙时,89C51(I)产生中断INT给89C51(II),89C51(II)输出/PTT有效信号,使射频模块完成收/发转换。
直扩MODEM主要由扩频芯片W9310、射频模块W9360、MCU89C51(II)和直扩MODEM的参数预置等电路组成。该扩频芯片的码长32位,PN由MCU设定,可以全双工或半双工方式工作。它的发射功率分为高低两档,如果达不到想要的传输距离,可外接功放;直扩MODEM可根据系统的作用距离、传输速率及工作方式等灵活设置,89C51(II)除设置直扩MODEM的工作状态外,还接收通信控制器中89C51(I)送来的收发中断INT信号,使射频模块完成收/发转换,建立通信链路。
系统中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均由DTE终端提供。
GPS的数据中除时间信息外,还包括经度、纠度及速度等其它信息。这里,仅读取它时间信息,结合GPS秒脉冲,实现系统的时隙定时。GPS的数据格式如下:
STXiddddditidddddit……iddddditETX
其中,STX:ASCII中的STX字符
id:数据项标识(单个字符)
dddd:数据项内容
it:数据项结构((CR)或(CR)(LF))
ETX:ASCII中的ETX字符
3工作站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每个工作站在发送时隙要完成链路建立、RTS请求发送和数据发送三部分,在其它时隙接收其它工作站发送的信息。系统时序如图4所示。
秒脉冲重复周期1秒钟,每个工作站的发送时间50ms。在每个工作站的发送时隙,该工作站首先让建链/拆链信号产生一个负脉冲,使直扩MODEM由接收状态转为发送状态,并与其它工作站开始建立链路。在链路建立后,通信控制器送/RTS信号,告知直扩MODEM,通信控制器随后将发送DTE的数据,这些数据发往其它工作站。在发送时隙结束时,该工作站要完成二个任务,其一是/RTS由低变高,通信控制器停止该工作站的DTE向外发送数据,第二是建链/拆链信号产生一个负脉冲,使直扩MODEM拆链,该工作站的发送任务结束,直扩MODEM由发送状态转为接收状态,最后留有一点保护时间。至此该工作站的发送工作全部结束,其它工作站开始重复该工作站的发送时序,直到系统内20个工作站在1秒内完全发送一次。下一个秒脉冲到来时,系统重复上一秒内的发送顺序,各工作站根据设置的时隙编号轮流发送。
由图4系统工作时序可见,各工作站的程序分为两部分:通信控制器的软件流程和直扩MODEM的软件流程,它们实现的任务不同。
通信控制器实现的功能有:
·接收GPS秒脉冲中断和时间信息;
·接收直扩MODEM收到的其它工作站的信息;
·向DTE发送直扩MODEM收到的其它工作站的信息;
·向直扩MODEM发送该工作站要发往其它工作站的信息;
·向直扩MODEM请求建链、拆链和传数的控制信息,即建链/拆链信号、/RTS信号;
·利用GPS秒脉冲中断实现系统定时;
·利用89C51(I)片内定时器,由89C51(I)输出/RTS、建链/拆链控制信号。
直扩MODEM除完成序列加解扩、射频信号的发送/接收等功能外,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写出通信控制器要求它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
·根据通信控制器发送的建链信号,控制射频模块W9360完成由接收到发送的状态转换,与其它工作站建立半双工链路。
·根据通信控制器发送的/RTS信号,将通信控制器送来的数据辐射出去。
根据以上的功能描述,通信控制器和直扩MODEM的程序流程图分别如图5、图6所示。
通信控制器的程序流程图中,秒脉冲定时中断子程序生产系统时间基准的起始点,由它启动系统定时。定时器中断子程序根据该工作站的发送时隙,产生中断信号,89C51(I)向直扩MODEM发送/发送/RTS和建链、拆链信号,控制直扩MODEM完成收、发状态转换,主程序首先初始化89C51(I)、8251,开放秒脉冲中断和定时器中断,然后采用查询方法,控制数据的接收与发送,包括接收GPS秒脉冲中断和时间信息、接收直扩MODEM收到的其它工作站的信息、向DTE发送直扩MODEM收到的其它工作站的信息以及向直扩MODEM发送该工作站要发往其它工作站的信息。
直扩MODEM的程序流程图中,直扩MODEM根据通信控制器送来的建链、拆链信号,建立与其它工作站的半双工链路,实现扩频模块的收、发工作状态转换,完成数据传输。
4系统的一种典型应用
伞兵救援是该系统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伞兵从飞机上跳伞时,由于跳伞的时间不同,风速、风向的变化,所以,他们落地时会在一起的范围内。每人佩带这样一个工作站,在飞机起飞前,将伞兵降落地区的地形图存在工作站的DTE终端中,并且为每个伞兵分配一个工作时隙。这样,在他们落地后,工作站就会自动将每个伞兵的位置和他们收集到的信息传送给其它伞兵,为他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基于GPS的网型无线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性能稳定可靠,较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