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1
顾客喜好是你的出发点
顾客一般都喜欢和别人谈他的得意之处,推销员一定要找好出发点,从顾客的喜好入手。
顾客见到推销员时一般都有紧张和戒备心理,如果直奔主题将很难成功,只有从顾客的喜好出发,调动顾客的积极性才是制胜之道。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过这样一项经典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或在一份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内,在院中竖立一块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立在院中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上称之为“登门槛效应”。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并且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别人的第一个小要求之后,再面对第二个要求时,就此较难以拒绝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一只脚都进去了,又何必在乎整个身子都要进去呢?所以,当顾客选购衣服时,精明的售货员为打消顾客的顾虑,“慷慨”地让顾客试一试,当顾客将衣服穿在身上时,他称赞该衣服很合适,并周到地为你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劝你买下时,很多顾客难于拒绝。
做父母的望子成龙,但人才的培养只能循序渐进而不能拔苗助长。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她)按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渐实现他的人生目标。
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英国的十大推销高手之一约翰・凡顿的名片与众不同,每一张上面都印着一个大大的25%,下面写的是约翰・凡顿,英国××公司。当他把名片递给客户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相同的:“25%,什么意思?”约翰・凡顿就告诉他们:“如果使用我们的机器设备,您的成本就将会降低25%。”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客户的兴趣。约翰・凡顿还在名片的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您有兴趣,请拨打电话××××××”然后将这名片装在信封里,寄给全国各地的客户。结果把许多人的好奇心都激发出来了,客户纷纷打电话过来咨询。
人人都有好奇心,推销员如果能够巧妙地激发客户的好奇心,就迈出了成功推销第一步。
推销中引起顾客的好奇心,让他愿意和你交往下去是第一步,找到顾客最软弱的地方给予致命一击,则是你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这是一个发生在巴黎一家夜总会的真实故事:为招徕顾客,这家夜总会找了一位身壮如牛的大汉,顾客可随便击打他的肚子。不少人都一试身手,可那个身壮如牛的家伙竟然毫发无损。一天晚上,夜总会来了一位美国人,他一句法语也不懂。人们怂恿他去试试,主持人最终用打手势的办法让那个美国人明白了他该做什么,美国人走了过去,脱下外套,挽起袖子。挨打的大个子挺起胸脯深吸一口气,准备接受那一拳。可那个美国人并没往他肚子上打,而是照着他下巴狠揍了一拳,挨打的大汉当时就倒在了地上。显然那个美国人是由于误解而打倒了对手,但他的举动恰好符合推销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找到对手最软弱的地方给予致命一击。
几年前在美国匹兹堡举行过一个全国性的推销员大会,会议期间,雪佛莱汽车公司的公关经理威廉先生讲了一个故事。威廉说,一次他想买幢房子,找了一位房地产商。这个地产商可谓聪明绝顶,他先和威廉闲聊,不久他就摸清了威廉想付的佣金,还知道了威廉想买一幢带树林的房子。然后,他开车带着威廉来到一所房子的后院。这幢房子很漂亮,紧挨着一片树林。他对威廉说:“看看院子里这些树吧,一共有18棵呢!”威廉夸了几句那些树,开始问房子的价格,地产商回答道:“价格是个未知数。”威廉一再问价格,可那个商人总是含糊其辞。威廉先生一问到价格,那个商人就开始数那些树“一棵、两棵、三棵……”最后威廉和那个房地产商成交了,价格自然不菲,因为有那18棵树。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2
【关键词】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创新
我主要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增加新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课《致同学们》非常重要,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双重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除了做好教材上的实验外,我还特意准备了几个电学实验,一个是调频无线话筒,另一个是模拟激光无线通信。当我对着无线话筒讲话时,学生无论是在座位上还是在较远的教室外,都可以用事先准备的调频收音机收听到,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此时再向学生讲解一些电学基本知识,消除学生对电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通过进一步的鼓励,促使学生将对物理的好奇感转化为学习兴趣。
二、创新与改进实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1.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鲜明、生动、真实,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初中物理教材上的部分演示实验,有的变量不好控制,有的实验效果不易展示,有的安全性不足。通过改进之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更加充分的将实验效果展示给学生。在八年物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如果直接将激光照射到空气中,无法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为了能清楚地展示实验效果,我采用了向空气中喷水雾的方法,但水雾持续时间短,无法满足实验要求。进一步思考后,我利用了一个较大的透明容器,在容器口点燃蚊香或香烟,待瓶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照射,光的传播路径就可清晰展示;演示光在液体中传播时,给水中滴入少量牛奶,使水浑浊,再用激光照射时,光的路径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最后演示光在固体中传播时,我选的是学生喜爱的果冻,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
这样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本身作为一种科学探究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学习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
讲解摩擦力时,如何让学生认识摩擦力?我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用手分别在课桌的光滑面和粗糙面滑动,之后再用牙刷在桌子上滑动。随后提出问题:①手在课桌两面滑动时,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②刷子滑动时,刷毛向哪边弯?原因是什么?针对问题学生兴趣高涨,讨论激烈。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培养了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身边器材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利用身边物品设计实验
新课程标准物理教材每一节课都有实验内容,很多实验器材就是生活中的小物体。例如:讲解《惯性》时,我用一个纸条,上面放一个笔盖,快速拉动纸条,笔盖仍留在原地。像这样的实验,学生随时可以做,也可以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自制教具,模拟实验,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液体压强应用,介绍三门峡船闸原理时,我自制了三门峡船闸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三门峡船闸原理。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汽车落入水中,怎样才能打开车门逃生?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如需学生自主思考类型的实验,教师只需把实验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索。在《浮力的应用》实验中,当讨论“如何让下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鸡蛋的实验是比较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所以可不必实际操作。
2.小实验小制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我指导他们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针孔摄像机;根据钢板磁化后可永久保持磁性制作指南针及“纸锅烧水”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这些小制作小发明对天真、活泼的中学生,既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他们的素质及能力,同时组织相互评价和交流,正确引导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正视压力,在竞争的氛围下发挥更大的潜能。
总之,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革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通过实验创新研究,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九年级物理教材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3
【摘 要】在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知识日益更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已愈来愈被国人重视,对人的创新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以科学的知识、精神、态度与方法为主要内容,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它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科学活动;幼儿园;多元能力
一、培养幼儿探索能力。
1.以兴趣为核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让幼儿研究什么是老师必须关注的。
孩子的好奇、好问,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的开展思维活动,我总喜欢和孩子一起谈天说地:“天上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太阳白天出来,月亮晚上出来?”等等。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和气氛中慢慢的养成了敢说、敢问的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我们在活动室内设计了“小实验区”张贴直观的科技挂图各种塑料用具,如:剪刀,刨刀等等。让幼儿动手尝试用各种工具进行实验。时时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
2.以支持为手段,保持幼儿的探索欲望。
(1)深入了解幼儿的想法,避免伤害幼儿。
我们班的自然角养了一只小乌龟,有一天,我看到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趴在乌龟的周围,小声的议论着什么,我原想上前批评一下,可当我走进听到他们的谈话时,才知道孩子们发现小乌龟很久没有吃东西了,并且产生了争议“小乌龟是不是生病了?”“小乌龟是不是在绝食啊?”等等。听到他们的议论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孩子有的回去询问爸妈,有的去图书上找答案,很快孩子们就知道原来小乌龟正在冬眠呢!所以在日常活动中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不应急于批评和制止,而要真诚的询问,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世界。
(2)允许幼儿出错,多给幼儿激发性的评价。
许多成人总喜欢以自己的标准判断幼儿的对与错,对符合自己的思想的幼儿常以“真棒”“真能干”等语言进行鼓励,而对于比较“调皮好动,随意胡来”的孩子则会用“不能那样,应该那样”的话一票否决,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作为教师,要善于接纳和尊重幼儿的不同观点,才能更好的接触到幼儿的真实水平。对于孩子千奇百怪的想法不应立刻进行评价,而是表扬他们有想法、有创意。
幼儿正是通过不断地探索活动,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今后,我们将力求探索活动成为幼儿的自身所必须的,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在活动中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每个幼儿都成为探索者。
二、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幼儿亲自操作、体验,解决问题。
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材料,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在活动中应明确、简洁、恰当地进行提问,或让幼儿就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提问,以使幼儿有的放矢地活动。只有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了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真正的准备阶段。通过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使他们专注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做他们认为开心的事。例如在探究“摩擦起电”时,幼儿提出了不同的五种方法,教师对幼儿的设计思路及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引导,幼儿在亲身实验中发现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的用途,通过小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探究的方法越来越多。如果不亲身参与探究,幼儿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无法知道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
2.在活动中积极鼓励,支持幼儿主动探究。
积极的行为总是由于动力的驱使而产生。若教师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他们的活动起到支持作用,幼儿就会很有兴趣地探索下去。教师在幼儿探索的情况下给幼儿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幼儿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教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幼儿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例如:“春风中的玩具”,幼儿从初次玩风中的玩具——自己能做的玩具——哪种纸做风车最好,他们学会了自己动脑,去思考、去筛选材料,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为幼儿独立做提供时间和空间,要相信幼儿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发现、研究和动手能力。虽然幼儿从成人那里直接获得的东西不多,但通过做,孩子内心可以不断地“悟”出更多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正是让幼儿学习知识的连接点。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4
尽管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设计:为了爱犬”展吸引了大量犬迷的关注,但是原研哉表示,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动物”的建筑,它不是为了建造一个狗的房子或者狗舍。“狗”代表的是一种广义的平台,“因为大家都对狗非常熟悉,而且很多人喜欢狗。”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环境是根据狗的尺寸而形成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一“新奇而独特”的创意项目意在为宠物狗建造一个新家的同时,“可以借由重新观察狗而重新观察自身及周边环境。”
因为“爱”而设计
在本次的“设计:为了爱犬”展览中,所有13个为狗打造的建筑作品一览无遗。在每一个实体的设计作品之外,还配有设计师和爱犬的摄影集。狗狗们与设计师们长年相伴,萌态百般,而所有的设计作品也都是设计师与爱犬长期亲密接触之后,有感而发所做的作品。考虑到腊肠犬腿比较短,平时很难和主人进行近距离的眼神交流,于是犬吠工作室就为短毛腊肠犬设计一款类似于折叠斜坡的设计,将其长度设计成狗狗与人类同样能够倚靠的尺寸,这样主人就可以和狗狗“促膝长谈”,共度美好时光。由Torafu建筑事务所为杰克拉瑟尔梗犬设计的住宅建筑,特别关注到小狗喜欢穿主人衣服的特点,据说是由于纯棉衣服的质感和散发出的味道会使小狗感到放松,因此激发出设计师利用主人衣服来创作的灵感。将旧衣服方便地套在木质框架上,就成了一张舒适的狗狗吊床,这款设计还可以根据季节和温度来替换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衣服。
“我小时候养过一只狐狸犬,那时候住在没有后院的公寓里,所以狗屋放在一个像一条狭窄胡同的空间,一只狗狗大部分时候都在屋顶上度过。”原研哉在描绘他与狗狗一起生活的真实情形时说道。狗狗喜欢爬高这一点已经成为了保留在他脑海中的童年记忆。他所做的作品“狗隧道”的目的就是想要平衡人与狗的体量,以促进人、狗交流。建筑外观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留声机的喇叭。喇叭逆行的时候,就到达狗的世界;喇叭出来的时候又回到了人类世界。通过在犬屋空间内增加台阶,人坐在椅子上之后,自然地与停留在台阶上的狗狗视线相遇。
这一切要归因于项目中蕴藏着“爱”,关键是参与者将“爱”浇灌到自发参与这个行动中来。“狗的建筑”将“狗”和“建筑”这两个深“爱”的领域,以巧妙的方式贯穿到一起,发展成为许多人参与和关注的一个广阔平台。
事实上,本次展览不仅做到了展现“爱”,更传递了“爱”。原研哉对此解释说“为爱犬建筑与其说是一个建筑课题,更准确地讲应该是一个传讯项目,是借助网络和展览进行的一项综合的传讯实验,这个项目中隐含了设计多重性。” 整个展会期间,项目团队会向参观者征集创意。真心期待能收到可以激发进一步实施建造欲望的创意方案。同时,“为犬建筑”这个项目中,所有的作品方案都可供免费下载,以此鼓励人们制作他们自己的“为犬建筑”,并通过互联网共享建造过程。人们自愿参与,意外地丰富了项目的多样性,并推动整个项目像有生命的动物一样发展、变化。“爱”就是以这样多种的方式传递开来,有意地创造出将狗和人类联系起来以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事物是很有意义的。
Q&A 对话原研哉
“有些‘小东西’一直默默地守在我们身边,当我们重新将目光投向他们,去探索建筑新的可能性时,也许能获得诸多启示,指引我们继续向前。试想,假如以狗狗的视角去构筑环境,那一切将会变为怎样?”―原研哉
作为“设计:为了爱犬”展的策展人,原研哉不仅邀请了他的设计师好友加入到从犬而不是从人的角度出来,探索建筑新的可能性的行列,而且他自己更是花费大量精力去思考这一问题。此次展览他提供了近二十个作品,在人和犬的尺寸之间建立连接的通道。从初始之时,原研哉就将这个项目的目标定位―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项目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所用。整个项目的实验性与实用性还体现在网络形式中,人们通过网络不停地试验与交流,项目也会随着持续的变化和无限的设想而进行下去。
Q:类似的同题作文的展览过去有过一些,比如“桌上的建筑”等等,“设计:为了爱犬”展与这些同题展的差异在哪里?最初你为什么选择“狗”而不是别的动物比如猫?
A:在“Architecture For……”的后面可以填入任何词语,比如Swimming,或者Sleeping。而说到“游泳的建筑”或是“睡眠的建筑”,我想我们的脑海中浮现的绝不会仅局限于泳圈和床,一定会产生更有趣的想象。此次以“狗”为题只是个巧合。“狗”是在地球上被广泛认知的存在。在此意义上,“狗”也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平台。因此我们想,这个项目应该会得到地球上几乎所有人的认同。从各地进行巡展中,听取不同人的反馈汲取创意源泉,并且密切关注这个项目是如何发展的。
Q:既然“设计:为了爱犬”展是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个实验型的项目要持续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实践程度才算成功地完成?
A:我没有更多的或者更深层次地对将来没有发生的事做一些考虑,它只是具有实践性的项目,我们就尽最大可能地拓展。中村勇吾为我们建了网站,他建议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系统,以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公司,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大量制作建筑设备,并将这些设备提供给想要购买的人。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让项目自由发展,静观其变。作为本次策展人的我来说,这个项目的目标不是举办展览,而是通过网络来发展“犬”这个全新的在线主题,这才是我的重心所在。
Q:作为策展人来说,你怎样挑选参展的设计作品?
A:如果说有一个标准的话,建筑师在接受项目后对给定的主题会非常认真地去思考,这是我看重的建筑师的特质,而且作为狗来说有各种各样的大小,有各种各样的动作,对于这些建筑师都会认真地对待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整个的过程如果打一个比方来说就像打网球一样,我作为总体的策划人,我先发一个“球”过去,这个“球”对方要把它返回来,如果返回来的“球”很重,这边就返递不回去了。所以大家都是在相互地传接“球”的过程中不断地磨合把这个项目做到完美。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5
创设愉快课堂,建设物理有效课堂离不开相关要素的构建。本文拟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愉快物理课堂构建与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愉快教学”的前提——情感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我们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我们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我们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为此,我们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我们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受我们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的满足,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变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我们必须首先“愉快”,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愉快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及识别能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信任和关爱会唤起每一位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和勇气。
2 “愉快教育”的主体——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将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教会学生就算完事,应对课本知识重新建构。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在学习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的内容时,我先放映了电影《英雄》中秦军的箭阵场景片段,很有视觉冲击力秦军射箭的场面,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启发学生思考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诸如此类创设的情境,都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促进学生积极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把学生引人积极的探究学习状态之中。也可采用讲故事、介绍物理学史、趣味实验等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学中有趣、苦中有乐的教学活动环节,产生出超乎学生预期的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由“知之”到“好之”,由“好之”到“乐之”。
3 “愉快教育”的切入点——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赏识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人人内心都有被别人认可,得到别人赏识的心理,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赏识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分层教学,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并适时的予以表扬,就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我们好好去深思与体味。
4 “愉快教育”的关键——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尝到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就会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巨大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电功率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我先让学生猜想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在学生思维阻塞的时我用一个小实验予以启发:将一小灯泡分别接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上,观察灯泡的亮暗,学生很快就能猜想电功率大小可能与用电器两端电压和其中的电流有关;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流和电压可能都影响电功率的大小,那么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学生自然想到必须要控制变量,紧接着必然要思考怎样控制变量呢?实验用的两个灯泡的规格要一样还是不一样?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电路,在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利用设计的实验方案完成探究过程并得出结论。适时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掌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变成科学探索的过程,他们就能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不会减退,课堂教学的效益必然得到提高。
5 “愉快教育”的载体——体验实验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学科必然离不开实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及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观察物理过程,激发其思维,实现从感性向理性的阶段的飞跃,让学生经过一次次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过程,得出结论,认识规律,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愉快的掌握各种知识的技能。
如:在学习七年级物理(苏科版)《声音是什么》一节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想并交流、描述生活中的声音,并把这样的机会可尽量留给平时不善说话的学生,因为这样的问题他们有生活体验,有话可说,同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模仿,增添课堂学习的情趣,然后我们引导学生:想不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样自然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纸、皮筋,笔套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造声,还可以进行徒手实验,如打响指、吹口哨、拍掌、用手感受喉部发声等,使高深的探究活动变得简单、易行、可见,人人可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如果进一步在全班交流同一物体的不同造声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
新精神,此时让学生发现并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水到渠成。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在家里观察水的沸腾、利用运动会研究拔河比赛取胜技巧等。这样,将物理学习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实验,不仅兴趣盎然,同时也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6 “愉快教育”的升华——启思激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思维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可供探索的素材,应用多媒体技术、语音描绘、演示实验等手段再现某种物理现象,设置具有开放性、实际性、富有挑战性的创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欲答而不能,诱导学生产生质疑,如:《光的折射》一节教学中,设置插入水中筷子在水面处“弯折”的现象,向水面弯折还是向水下弯折?为什么呢?在学生最困惑的认识焦点上、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设问。再如学《大气压强》一节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将小试管套在装满水的大试管中,上转下倒过来,小试管上升现象。设疑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和科学的假设,给出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相互解疑讨论、设计、探究方案,训练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好问的习惯、善于质疑的品质。
7 “愉快教育”的巩固——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实施“愉快教育”,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6
[关键词]铁内磁分子资源转化;能源开发设想;试验成果
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1 初步设想利用电磁铁做功开发能源
1.1 铁磁资源非常丰富
普通铁中的分子都是磁分子,都有两极。“在不通电时,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全都杂乱无章地排列着,这样它们的磁性就相互抵消了,从外面看,整个铁就显示不出磁性来。当激磁线圈通电以后,电流使这些磁分子有规则地排列起来,这样它们的磁性就不会抵消,因此这块铁就变成了电磁铁,具有吸引铁物质的本领”。
用同等功率的柴油机拉动两种1百千瓦的发电机时:一种是永久磁铁的磁场,每小时发出80度电,另一种是电磁铁的磁场每小时可发出100度电,而电磁铁的功率只有100瓦。
1.2 电磁铁内“磁分子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
已在发电机的磁场中比较出来,据我测试,普通铁中的磁分子被通电线圈激磁后,通过机械能发电机发出1:10倍以上的电能。
1.3 电磁铁中的巨大能量来源于磁分子。
法国科学家安培(1775―1836)曾提出过分子电流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在当时物质结构的知识甚少的情况下无法证实,它带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在今天已经了解到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绕核运动的电子,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说,我从“微观”上认为每个“磁分子”就是一个“能量单位”,受外界磁场作用后,铁内的“磁分子能量转化”出磁场而吸铁做功,吸铁做功是“宏观”的结果显示。
奥斯特是丹麦物理学家,他在1820年4月发现了电磁现象。实验表明,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即生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我认为,“通电螺线管的小磁场”磁效应“铁内磁分子能量转化出大磁场”,这是两个“重叠”的大磁场,其做功是两种“重叠磁场”的显示。
1.4 “铁磁资源”是可以转化的
普通铁中的磁分子具有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生不息的。可以说是一种简单、高效、清洁的宝贵资源。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利用远远不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声、光、电、磁任何能量都是可以转化的,只是需要一定的转化条件。普通铁中的磁分子,加上激磁线圈就能实现这种转化。
2 实验结果
为了实现磁分子的能量转化,六年来我进行了几百次的实验。
2.1 样机实验
2013年7月,我根据自己的设想制作了实验样机。实验目的: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效应使铁内“磁分子的能量”释放磁感线,在铁周围的空间形成强大的磁场而拉动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检验理论是否耗电1度,发出10度以上的电能。
2.2 实验步骤
在齿轮半径时,用85公斤重物水平下压试验,测算发电机每分钟535.5转。
2.2.1按装电磁铁:用转化了的磁场做功
样机用功率250瓦的电磁铁,25毫秒做功一次,通过杠杆原理,在大齿轮半径,拉转前进5毫米时吸力90公斤,拉力900N;1毫米时吸力200公斤,拉力2000N;零距离时吸力240公斤,拉力2400N;每小时拉动71366次,发电机达到每分钟560转以上,每小时用电1784秒,每小时耗电0.125度。发电机3000瓦转速只要达到每分钟1500转以上可发3度电,(发电机内电磁铁的功率8瓦)。
经试验发电机达不到想要的转速,是因为拉力小的原因,按理论应提高拉力。在水平线时重物下压实验,加大齿轮半径,重物175公斤下压,转速提高,发电机每分钟达到960转以上。由此推算拉力要达到实验的3倍以上,发电机转速才能达到1500转以上。经样机实验数据为今后改进奠定了基础,实验也证明了磁分子的能量转化成磁场做功是可行的。这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效应铁内磁分子能量转化出的磁场重叠在一起的做功显示。
2.2.2 由此重新设计、改进样机
重新设计的样机,大齿轮半径再加大,增加杠杆力,安装功率400瓦的电磁铁,吸力在10毫米时是300公斤,拉力3000N,零距离吸力500公斤以上,拉力5000N,每小时拉动12万次,每次用电时间25毫秒,发电机每分钟1600转以上,每次用时25毫秒×120000=3000秒,每小时耗电0.33度,可发出3-3.5度电。
2.2.3 样机实验表明
(1)两个磁场的理论能够成立,它们是重叠在一起的宏观的做功磁场。(2)电磁铁中有巨大的磁分子能量,这种能量通过发电机发电展示输出大于输入。每消耗一度电,可发出10倍以上的电能。
2.3 企业实验
从理论实践上验证“两个磁场是重叠”在一起的。
在样机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认我的设想的科学性、可行性,联系北京电磁铁生产厂,请他们为我做了3种型号的电磁铁,1种是250瓦的电磁铁,零距离吸力240公斤,另两种用于测试。
要求厂家用分解的方法检测两个磁场。(1)测试通电螺线管磁场高斯值。(2)再测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效应现象,使铁内磁分子转化产生的磁场。将铁柱插入螺线管,给线圈通电,测铁内磁分子的能量被磁效应后转化在铁周围的空间形成的磁场高斯值。
测试结果如下:(1)功率16瓦线圈测试“电流的磁场”是6.2高斯,放入铁柱Φ28毫米,放入铁柱后测铁柱磁场是400高斯。(2)功率16瓦线圈测试“电流的磁场”是8高斯,放入铁柱Φ34.4毫米,放入铁柱后测铁柱磁场是350高斯。由于线圈密度、结构、铁柱精度等原因,两个磁场高斯值很不稳定,但不妨碍两个磁场真实存在的定论。实验证明,“通电螺线管”是小磁场。“铁内磁分子能量”被“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激磁后,转化出增大了60倍的强磁场,而这时做功的强磁场,是两个重叠在一起的宏观强磁场用它做功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输出必然大于输入。
3 推广价值
人类用煤炭、油、气再过几十年将枯竭,水能资源有限,风能、太阳能很不稳定,电网只能有限度应用,人类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当务之急,长远之需。
铁磁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生不息,清洁环保。在这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不可限量。本文作者只是出于初步的实验,选择了发电机验证磁分子能量,如果在各种动力机械上都应用电磁铁技术,带来的功效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