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1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女性婚恋观 变化原因

改革开放的标志是1978年的召开,随即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西方文化在向我国渗透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们的婚恋价值观。

一、改革开放背景综述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科学技术的落后使我们在发展经济道路上可谓举步维艰。

而闭关政策的实施使中国丰厚且博大精深的文化,处于“孤芳自赏”的境遇。因此,我们的文化思想以固有的传统为主,中西碰撞的部分及其稀少。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尤其是女性对恪守妇道比较重视,观在其思想领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二)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由以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向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市场经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伴随着西方各个因素的渗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呈现出一个新面貌。价值观上体现比较明显的是人们在婚恋观上的变化,尤其是择偶标准的转变。

二、婚恋观的变化

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一)关注点的转移

自古以来,中国有以“志同道合”为准的择偶观,女性在选择恋爱乃至结婚对象时,可能更多地结合自己的学历、价值观来选择。

而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的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推到重要的地位,有的甚至将其看做是择偶的唯一标准,于是裸的物质女、拜金女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也会把经济一项列入备考选项之中,但表达的方式更多的是委婉。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当今诸多女性不仅以直白的方式将自己的物质至上表露出来,而且以此为荣。

(二)性观念的转变

性观念,是对性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观念和认知。

在中国传统道德论中,极其强调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把性看做是“万恶之源”,是肮脏、丑陋的,在婚姻中的意义仅仅是传宗接代。而时至如今,人们性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

1.价值观念趋于主体化

主体化,是指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把性话题看做是十分肮脏、卑劣的话题,可谓“谈性色变”,认为在公众场合讨论性话题是恶劣的。

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性的认识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更加倾向于关注个人的感受和尊重其隐私,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私人隐私的重要。这可谓是一种质的飞跃。

2.追求目标日益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传统的包办婚姻,主要是家长制在婚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人们婚恋的途径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和认识的加深,更多的年轻男女开始追逐自由的恋爱方式(如相亲节目的平台,网络媒介、联谊活动,等等),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意愿来选择理想的伴侣。因此,从追求途径、目标方面来讲,是越来越多元化。

3.年代认知差异显著化

经济的步伐在加快,社会的变化也从未止步,因而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代人与一代人问题的认知及态度是不完全一样的,在性话题上,“70后”和“80后”乃至“90后”肯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三)择偶观的差异

择偶观,主要包括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直接体现在婚姻价值观中。

有学者对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南京五个城市的4000多对夫妻调查发现,早前的包办婚姻已经在现如今社会不再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更追求自由恋爱的方式。其中,在对农村的调查中发现,长辈做主从1966年的67.2%降低到1996年的43.2%,而自主追求恋爱由1966年以前的32.8%提高到1996年得56.8%[2]。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青年的择偶方式已经由封闭式逐渐向开放式转变,择偶日益多样化、自主化。

(四)结婚目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女性几乎是家庭主妇,相夫教子,经济不够独立,结婚的目的就是找个伴侣来依靠,并为此传宗接代。

伴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创新,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职场,拥有自己的经济地位,于是诸多的女强人出现。这时候,更多的女性认为结婚不仅是为了生儿育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并且,现代女性的婚育观更趋向于晚婚、晚育。根据学者对北京、上海等十省市的数据显示,“70后”女性结婚的平均年龄是22.8岁,“80后”的平均年龄是27岁,由此可看出女性观念的变化,这也是当今大量剩女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婚恋观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2

[论文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其根本在于课程教材改革。课改的基础是加强师生的互动,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突破口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核心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教师应当以历史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努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学。

一、 新课程改革,呼唤创新课堂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它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社会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孩子们以启迪、哺育和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教师的生命活动场所,是师生生命涌动和生存发展的重要时空。正如有关教育学家所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能有真正的生活。"

二、 把探究引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一种热烈、沸腾、多姿多彩的而又温馨和谐的气氛,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体会思索的快乐和享受收获的喜悦,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1.学生自主学习,是探究引进课堂的前提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把探究引进课堂,有利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而前提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超前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同样也具有巨大的自学潜能。

2.开放性课堂是把探究引进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是一个封闭系统,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师围绕教案转,期望达到预定的答案。

开放性课堂是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有爱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美好创造活动,是老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的课程,这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体现。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辨论会、故事会、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卡片、举办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考查历史遗址等等,让学生去参与实践,去感悟历史,去体验历史。

三、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3

60、70年代:

先结婚后恋爱与“5毛到1块的份子钱”

在20世纪60年代,通常人们结婚之前的恋爱时间很短。虽不见得是遵父母之命,但很多也是媒妁之言,所以先结婚后恋爱的也大有人在。而对于婚礼形式来说,结婚就意味着“住一起”,基本上不用准备什么形式,两个铺盖卷到一块儿就行了,手头宽裕的再简单地摆一桌酒席就算完事了,所以普通老百姓办个婚礼基本谈不上啥账目开销。到了70年代举行婚礼时,新郎官骑着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子接回家就算很有面子了。要是两家离得远,就骑上毛驴儿;要是条件再好点儿的,租来一辆大马车做婚车已是极好了。1977年结婚的叶永生先生说:“我们结婚那会儿,我家最时髦的家具就数托人从北京城里买的那个玻璃有5毫米厚的大衣柜了。那时大家都讲究‘凑份子’送礼,一般每人出5毛钱或1块钱,买来的也都是暖瓶、脸盆、毛巾这样的日常用品。结婚证基本上就是一张红纸对折起来的,不用贴照片。”

80年代:

2块钱的礼金与“三转一响”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喝喜酒的礼钱才2块钱,最多都超不过5块。结婚时能炖上几斤肉、弄上几盘菜,摆上两桌就很奢侈了,要再弄辆212或者130型的吉普车当婚车可算是大排场了。那会儿流行穿中山装,呢子大衣是当时最时髦的衣服。我那件结婚时买的人字呢大衣现在还压箱底呢,都没舍得穿几次!当时手头宽裕的新人可能会拍张结婚照,是黑白的,也有那种手工上色的彩照,但很少有人照。”1982年结婚的孟庆润先生颇为感慨地回忆着。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转一响” 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才逐渐成为怀柔区新人流行的彩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逐步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不过,那时即便有钱也有可能买不齐这四大件,因为在当时还必须凭票购物,单说买辆自行车就得用到现金、自行车票和工业券,三者缺一不可。

90年代:

几十块的礼金与电器“三大件”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迈进了活力焕发的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0年结婚的李久如说:“我们结婚时的婚宴菜式和现在比差了很多,但在当时算是非常丰富了,婚宴需有‘二八席带四个腿儿’,也就是八个碟、八个碗,外加四个小碗的精致小炒菜。从过去的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和80年代比最大的差别则是礼钱了,基本上得10块至50块不等了。当时的老照相馆也给照婚纱照,我们嫌贵,没照。虽然拍照时礼服只有一套可用,而且款式陈旧、质地粗糙,那在当时也是非常时髦的了。”此时,结婚需准备的“三转一响”开始向电器“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过渡了。

新世纪:

百元礼金与特色婚礼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4

传统财政政策目标本来应该是逆风向行事,熨平经济周期。高培勇、钟春平(2015)研究认为,从我国宏观政策实施历史经验看,偏好行政干预,但是传统财政政策没有实现逆周期调节,可能加剧了宏观的波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债转股,均暂时避免了因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和大面积企业因债务违约而引发的量化紧缩,在短期内提供了大规模流动性,但是隐藏巨额债务后如何处置货币超发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和债转股企业的道德风险,引发再次负债冲动,极其不利于金融深化改革。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将急剧扩张,结构和规模将发生大幅调整。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5.4万亿元。2015年有3.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到期,2016年到期2.8万亿元,2017年到期2.4万亿元,2018年及以后年度到期6.2万亿元,以前年度逾期债务0.9万亿。2015年总共出台三批共计3.2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额度,实现了对当年到期债务的全覆盖,存量债务成本从平均约10%降至3.5%左右,地方政府每年节省利息2000亿元。2016年地方政府置换债限额比去年增加较多。债转股同样将使商业银行资产和中央银行负债表规模和结构发生调整。目前在我国总体债务问题中,最令人担忧的则是企业债务的高速增长,2016年一季度我国债务总额占GDP比重已经高达237%,非金融企业债务与GDP比例高达160%之上,债转股估计将达到万亿规模。徐长生、马克(2015)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M2/GDP比率持续上升并且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路径强化了市场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但是将增加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和大宗商品等结构性泡沫化。

(二)流转支出模型的货币需求曲线弹性分析

在传统的货币流转支出模型里,货币持有量决策由自主性支出和引致支出决定。阿克洛夫(1977)在对托宾-鲍莫尔模型,以及米勒-奥尔模型的扩展研究中,提供了在行为宏观经济学框架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微观经济基础。银行账户监管和支出流模型就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有限的马尔科夫链过程。米勒和奥尔给出了确切解释,即接受不同监管标准部门之间支出流的变化会改变对货币的需求。

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U表示企业,H表示家庭,U增加额度相对应为H减少额度,反之亦然。企业和家庭单位数规模不同,家庭数量远大于企业数量即HXH>UXH,因此从企业到家庭的一个流转,即从大规模监管较紧账户流向小规模监管较松账户,会增加货币需求。2016年2月货币供应量M0异常波动,可以由货币支出流转模型的利率弹性和收入弹性得到解释,货币需求利率弹性不明显,而收入弹性明显,越来越多流通中的现金“逃逸”而进入了活期存款项目,小规模滞后调价,引发了货币量变化,从而可能改变宏观经济均衡。2016年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暴涨,食品价格现“蒜你狠”、“猪坚强”,期货市场黑色金属系“人来疯”等,显示寻求高预期回报的资金面对的是资产荒和新盈利项目较为缺乏局面,对实体经济(投资与消费)暂时低需求意味着对金融资产的高需求,(储蓄转化为金融窖藏)需求上升,因此结构性泡沫和结构性量化紧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时隐时现。

(三)构建宏观逆周期的跨期货币冲击吸收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迫切需要构建宏观政策逆周期的跨期货币冲击吸收机制。一个简单的宏观逆周期的跨期货币冲击吸收机制可以用函数表示:

R=Ef(Mry,M0,FMc,H,U,G…t,t+1…)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资源、直观的呈现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在思品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1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思品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可以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们在动情的音乐、感人的视频资料中激发自身的情感,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并从中受到教育。例如,教学《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失聪小作家张悉妮的成长之路。张悉妮虽3岁因药物致聋却在16岁之前创作了200多篇文章并将其发表,她的《假如我是海伦》曾一度十分畅销。在初中3年中,她拥有了自己的3家网站,并完成了2项科技发明。并从视频中受到震撼,张悉妮以一个残疾人之身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而自己身为一个健全的人却碌碌无为,在这时教师提问学生:“这个短片中张悉妮遇到了什么挫折?回想一下你们自己在生活学习又遇到了哪些挫折?”通过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悟到自己遇到的困难与张悉妮相比实在不值一提。然后,教师再播放现实中的一些通过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的实例,让学生真正明白遇到挫折不算什么,只要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最后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曲,让学生一起在歌唱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在生活中,我能行!

2 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它将学生从单一获取课本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搜索相关知识,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相关内容,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教学《腾飞的东方巨龙》时,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风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联系实际,初步感受中国的变化。同时,播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变化,在城市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上,根据时间的变化依次出示图片,展示中国的变化。让学生在前后的对比中,感受到中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范文6

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作为改革的方向,而且是课程设置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创设多种情景,解决热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时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对此视而不见,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从而适应时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下面就多媒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qo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如教《战胜挫折》一节;可以给学生播放《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片段,让学生认识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怎样与命运抗争;残疾人面队挫折如何自强不息。这些媒体的播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比课本内容更丰富的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设多种情景,解决热点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景,其材料往往是来自学生熟知的社会生活,来自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甚至来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用这些材料创设的情景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为了说明改革开放的作用,就用多媒体播放了三组有关材料:党的召开的实况录像;一组反映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的柱状图;一幅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百姓生活十大变迁图。通过这三组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和城镇面貌的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富裕景象。为了说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又用多媒体播放了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的场景,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谈出来的”,参与谈判的人“由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以此来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坚强决心和经历的艰难曲折。接着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要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为什么能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有什么好处?加人世贸组织有没有坏处?在这样的情景下提问,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问题提出后,学生议论纷纷,有的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作回答,有的则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前景和困难展开了猜想。既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解决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第三,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