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景观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体现出现代企业的整体形象与文化内涵,对社会与行业内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景观作用与地位卓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护作用、休憩作用、形象塑造、创新启迪、生态作用等,园区规划建设发展方向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内心诉求。防护作用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园绿地系统的引入,有效的扩展了产业园区的绿化面积,景观建设带给人们舒适空间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突发灾害的临时避难场所,具有重要的防护功能;休憩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能够为工作忙碌的人们提供景观游憩的空间,给予人们心情舒畅的生态空间,同时对外积极开展工业旅游,为产业园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有部分企业入驻,园区的造型与功能代表着企业的外在形象与文化内涵,对企业内部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为企业创造了重要的商机与经济效益的空间。创新启迪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新产业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激发产业园区科研生产人员的创新能力,为工作人员营造了较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灵感,促进技术的研发。

2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建设规划设计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多从原工业区转换而来,主要存在功能布局单一、空间结构不合理、开发强度大、绿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理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该融合工业、教育、科研、休闲、娱乐、社区、交流等为一体,而现阶段部分高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还缺乏部分功能,没有满足人们的内心诉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多建筑较多,而绿化面积与公共景观面积匮乏,容积率相对较少,没有满足建筑的规范要求。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时间较短,园区内各建筑物建设风格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各个建筑的色调也不尽一致,园区景观设计整体性不强,缺乏一定的人性化考虑。

2.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建设景观环境问题

伴随国内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的流动人口不仅仅局限于园区内部人员,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员到园区休闲娱乐、工作交流。在现代产业园区人群构成的多样化的背景下,产业园区的服务工作却还局限于服务园区内部人员,造成资源严重紧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功能一直是社会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一直致力于功能多层次化,复合化,但在实际建设中因为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造成景观建设功能仍然不尽人意,园区内部功能还未能齐全,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是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优美、独特的景观环境建设是激发人们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景观规划建设在独特设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景观设计技术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对接,景观设计技术相对滞后,导致景观环境不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的精神需求。

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3.1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园设计,强调现代高新产业园区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功能复合化,重视整体性。营建多功能,复合化的产业园区是原始工业园区建设的进步与创新。复合化、多功能的景观设计格局能够有效增加高新产业园区的知名度,提升室外空间的吸引力,有效解决高新产业园区活力不足的关键问题。第二,增加各环境因素的联系性与可达性。联系性与可达性的提升是决定高新产业园区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是重塑园区活力的必要条件。实践工作中通过联系性来建立园区空间秩序的综合结构,可达性是衡量景观环境共鸣性的重要标准。第三,激发创新,提升可辨识度。创新性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灵魂,专业的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超越了传统工业园区设计的自由度,同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了高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景观设计的可辨识度,从需求者自身的情感去体验,设计环境形象应便于需求者进行很好的记忆与辨识。

3.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设计的防灾减灾特性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园区公园与绿地系统是防灾减灾体系的核心。绿地系统在灾害发生的非常时期是城市重要的避难空间,是高新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净化空气、城市环境、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其减灾作用也是其他类型的城市空间所无法替代的,在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实践证明,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的较大面积的绿化场所均担负了救灾防灾、救援物资保管与发放、医疗急救基地等重要责任;规模较小的绿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临时避难空间,供人民在特殊情况下应对自然灾害使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防灾公园的建设是城市整体规划与防灾规划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其是灾害发生后产业园区内部及相邻社区居民重要的避难场所。

3.3高新产业园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人文关怀

科学、系统、合理的景观设计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能够有力的宣传园区自身固有的相关特色,是对高新产业园区自身的一个重要宣传,能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重要标志与象征,代表着整个高新产业园区风格特色与内部企业的文化内涵,故高新技术产业园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创新性是产业园区设计的重中之重。高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不仅需要高度的整体性,还要求“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当下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整体性的规划建设与人文关怀主义精神的引入,为园区内部人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多层次、舒适度较高、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

4总结与建议

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2

关键词:旧厂房;文化创意产业园;导视系统

当我们从一个地方来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是从城市当中的地铁口出来,或是乘电梯来到一个不熟悉的楼层,片刻间让我们感觉茫然,失去方向感和安全感。这时我们会本能地四处张望,寻找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导视牌,我们会努力地辨认自己身在何处,找寻一切可以引导的线索。就像我们需要在网上收集素材一样,要找到某个关键词,而这时的“关键词”就是我们的导视设计。

1 导视系统设计

导视设计最早是受1851年万国博览会的影响,当时参展的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广,于是都在自己的标牌上做文章。再后来,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的繁荣带动城市的大发展,导视设计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导视设计就发挥着它的重要功能。“导视”来自英文中的“Sign”,Sign在英文中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痕迹、预示等。目前国际上把“Sign”的含义开拓成了一个学科,延展成了一个完整的导视系统。导视系统(Way finding System)是指在一个公共空间支撑人们且人们在其中有效行动需要的综合空间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整合了标识以及标识系统作为一个媒介去传达信息,如图形、符号、标识牌和地图元素,这些元素是在一个基础空间信息架构中发挥作用的。

2 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般通俗的解释和说法是: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从西方发展和引进来的,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讨论和研究也比较多。而根据我国国情,人们对它的说法是: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3 旧厂房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导视系统设计

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既保留了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风貌,又实现了工业园区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成功转型,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而导视系统设计是传统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中间学科。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对人与环境的信息关系要求越来越高,小到一幢写字楼,大到一个区域甚至城市都要求有科学和人性化的导视设计。作为城市的一个较小构成元素的旧厂房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更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过的导视,不露痕迹地起到指引和告知的作用。而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导视系统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一切以人为基本的设计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要从对环境的行为应激来说,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引起人的反应,如对噪音、拥挤作出反应。要是拥堵,人们会产生急躁和不安的情绪反应。再如,狭长和过多的弯道会给人带来心理的不安全和不稳定感。所以就更要求导视设计应该是以人为基本的人性化设计。要注意到人始终是设计的主体,要考虑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直觉等因素。还有安装和设置导视牌的位置高度,视觉信息量的多少和完善以及辨识度都应考虑在内。导视牌距离位置远近的放置,怎样做到导视方面的连贯性和科学性也是一个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在复杂的环境和空间中,除了考虑视觉、身高正常的人以外,还要考虑身体不便或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士,在关键的位置和信息点嵌入发声装置和触摸装置,来提醒一些弱势群体,从而提高公共空间的可介入性。导视信息的布局设置都应该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在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力学的原理,控制导视牌的高度、规矩、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一般认为25m~30m为远视距,4m~5m为中视距,1m~2m为近视距;悬挂高度为2m~2.5m;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一般为3∶1;字体以标准中文的黑体为主,连续设置距离为50m。在国内,有时候英文导视信息的不规范、拼写错误、用词不当都会给阅读者造成误解和疑惑。导视信息的接收和识别还应该充分考虑它所处的环境位置,如在夜间和环境昏暗处需要增加照明设施,在雨季多发地区增加雨水保护措施,以保证在雨中的可识别性和可读性。

3.2 导视系统设计和环境相融

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人类和自然和谐一致的“天人合一”,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所以导视的设计也不例外。要求其融入环境,不显突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是优秀导视设计评判的一大标准。传递出“自然本位,人性回归”的哲学思想。

3.3 设计时要注意尊重历史和原味传承原则

在进行以旧厂房为延续项目的导视设计时,要注意尊重历史和原味传承。通过对历史的尊重、文化的传承,保留旧厂房结构的形式,保留原真性,低调地塑造一种语境“这里有故事,也有未来”,要找到当时的工业记忆和建筑肌理,让文化创意园再次焕发生命力和活力。在导视系统的设计时,要尽量让新的设计和材料同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利用以前精密、耐用、淘汰的机器来做景观雕塑,既能体现精神,又能唤回记忆。工业园区一般都保留修建时的最有代表性的标语和宣传画以及大喇叭,不仅采用了视觉还利用了人们的听觉。

以旧厂房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它不仅肩负着工业时代的文化特征,而且还希望把这种文化传承下来,做到经济与保护的均衡发展。还要求系统的、完善的导视设计。不仅体现出文化创意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还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来这里休闲娱乐的人们感觉舒适、愉快和安逸。笔者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却发现景观规划里讲的导视设计和视觉传达里面的企业形象设计有很多的交叉点,这种交叉上的重叠就导致了设计上的混乱和迷茫。然而想把这种混在一起的概念和观点理清又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将各个导视系统整合起来,强化导视系统之间的连接,充分反映空间的概况。关键问题还要探索导视系统与环境的结合程度以及传达的信息是否明确有效,是否通俗易懂。但目前仍然没有既可以解决视觉形象设计又可以符合景观导视设计的一个统一的理论标准和规范。这里说的系统的、完整的导视设计也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可能并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完整,达到某种深度。但却希望在此得到更多专业人士和学者的关注和研讨。

参考文献:

[1] 肖勇.看!导视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朱锷.消解设计的界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韦恩・亨特(美).环境景观识别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3

2016年,旅游干线公路实现全线通车,建成泥坞西大门和__南大门,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大营销,创新节会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园镇融合;实现园区各项经济指标翻番,完成旅游门票收入5000万元。

(一)狠抓园区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园镇规划,争取示范区总规年内出台,强化示范区的规划管理职能;做好土地调规工作,强化土地保障;全力推进示范区立法工作,争取早日出台条例;整合优化一园四镇招商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项目落地。加快产业培育,推进__旅游产业园开发建设工作,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以__文化研究会为契机,加大文化产业产品开发力度。

(二)主攻项目建设。全力加速推进旅游干线公路进度,确保7月份建成通车;完成茶林、竹塅、中塘安置区建设。加快西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楼建设,完善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5月份泥坞西大门投入使用。努力建成__南大门,完成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加快南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公交车队,建成8大节点公交场站,完善游客休息亭、休息桌椅等配套设施建设,购置车辆,招聘培训专职人员,探索公司车队管理模式,出台车队管理制度。建成地质博物馆,完成布展工作,成功通过验收,并向游客开放。继续深化景区提质改造,完成龙须槽、船底窝景区提质改造,推进红莲寺景区改造,完善七星岭停车场等建设。

(三)突出节会营销。创新方式举办杜鹃花节、避暑节、登山节、滑雪节,打响“春赏花,夏避暑,秋登高,冬滑雪”四季品牌。加强宣传,开拓旅游市场,持续深挖长株潭市场,积极开拓江西、湖北市场,形成新的客源增长点;携手媒体,加强宣传推介,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完善官网,官方微信,完善网上订票系统,建设智慧信息化景区。

(四)打造景观亮点。狠抓森林防火不动摇,实现全年零火警零火灾目标,完成森林防火系统规划,加快推进直升飞机场建设。打造园林景观新亮点,科学编制生态景观规划,继续进行林相改造,扩大杜鹃花海清理培育面积;建设春秋坳竹园及游步道;建设国家登山步道二期工程;建成特色兰花园;建设好特殊苗木基地,完成草花培育摆放;开展中、微型盆景制作,培植繁育__独有的云锦杜鹃、山矾等品种,进一步彰显生态优势。

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棕地景观;更新与再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16-03

1 引言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衰落,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也正在向城市外迁移,于是在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棕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使得棕地及与其相关的棕地更新活动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对棕地进行有效的开发治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实现棕地的土地价值,还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对城市空间格局予以优化,促进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因而,采用何种模式对棕地进行再次利用和开发,关系棕地的发展前途,也决定了棕地项目在利用过程的成败。

2 城市棕地的概述

2.1 “棕地”的定义

“棕地”意译自英文单词“Brownfield”,该词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官方用语中。“棕地”(Brownfields)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这一类型的城市土地开始了系统的探讨,以期找到最佳方法对其加以改造利用[1]。 至今为止,“棕地”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各国在其法律和政策中均对“棕地”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阐释。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环保署对“棕地”的定义:“指废弃的、闲置的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及设施,在这类土地的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因存在着客观上的或意想中的环境污染而比其他开发过程更为复杂”[2]。不管各国对棕地的定义如何,均反映了棕地的以下几个特征:①已经被开发过的土地,而不是完全没有开发的处女地;②部分或全部遭废弃、闲置或无人使用;③可能遭受(工业)污染,存在或潜在着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社会环境的危害;④其重新开发与再次利用可能存在各种障碍。

2.2 城市棕地景观更新及再利用的优势分析

2.2.1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棕地往往被形容为长期遭受工业污染而环境恶劣的地区,它使得棕地带给人一种焦虑的情绪,也影响了棕地及其周边用地未来的可用性。在快速城市化的地区,棕地更新项目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改造用地的机会,使目前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变化或者环境污染问题而被废弃的土地得以重新使用,从而平衡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过程,减少被掠夺的原始绿地的数量,也为充实城市核心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为城市未来的肌理的形成和新项目建设提供了可用之地,有利于城市的紧凑式开发和建设,从而在城市化“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中寻求了一条新的出路。

2.2.2 造福社区居民和社会

棕地的存在,使得周边的居民长期饱受污染的影响。重新利用这些土地,会为周边居民和社区带来诸多益处,如修复和治理工业中遗留下的污染,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发展;创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尤其是棕地上诞生的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有助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改造城市中肮脏、灰暗的角落,有利于减少犯罪,保障社会安全和秩序等。结合到更大的战略层面,棕地再利用可以应对更为广泛的社会挑战。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保障更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地以及从整体上减少碳足迹等[3]。

2.2.3 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棕地的再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机遇,对于其周边的土地用途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棕地一旦通过更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服务设施和活动项目,洗去了作为被废弃的前工业用地或者垃圾堆这个污点,能够使得场地本身的潜力和其便利的交通和空间优势被充分发挥,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商业和经济的投资,带动周边经济的繁荣。例如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New Bedford)和新泽西州的特伦顿市(Trenton)因为推进棕地再开发而享有国际声誉,城市因此出名并吸引和一批新型企业和经济活动到社区中[3]。

3 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的发展模式

棕地更新与再利用是一个放大的系统,其再利用的思路要依据其场地状况、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因素而选择[4]。以下主要介绍城市公共空间、创意产业园区、新型居住区以及工业遗产观光旅游四种棕地再利用的模式。

3.1 城市公共空g模式

3.1.1 可能性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模式是指在通过景观生态修复手段对棕地污染进行降解,通过对地面上遗留的工业元素设施的重组、改造、更新,形成具有新含义的公共空间的一种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原来的扩张型向紧缩性转变,而城市中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城市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就变得弥足珍贵。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城市棕地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中解决土地紧张和公共空间不足的有效手段[4]。现如今,这种棕地土地利用模式变得越来越多,尤其在城市的中心区,包括在老码头、港口、已封闭的垃圾填埋场等棕地上建设的城市绿道、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户外娱乐和体育场地等,将场地上独特的地表痕迹保留下来,成为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景观[5]。

3.1.2 典型案例

中山市岐江公园是一个典型的棕地改造成为城市公园的案例,岐江公园在废弃的粤中船厂的遗迹上兴建而成,主要采用了保留、再生和再利用的理念,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工业遗留下来的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同时,基本不改变场地原有的水体形式,保留古树名木,将自然元素和工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的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3.2 创意产业园模式

3.2.1 可能性分析

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是棕地中用艺术装饰手法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改造,使其空间利用满足艺术作坊、商店、餐馆等需求的模式。此发展模式是保留场所记忆、带动区域复兴的有效手段。对于一些地处城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人口密集、文化气息浓厚的棕地,创意产业园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类棕地一般厂房众多,建筑面积大,环境污染较轻,且员工人数多,场地与周边居民生活关系大,场地精神较多的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之中,而且场地遗留的建筑有着大跨度、空间广阔、采光良好的特点,租金相对低廉,可以吸引大量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成为艺术展示和经营文化创意的场所。将这些废弃建筑类的棕地改造成为艺术街区或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历史工业建筑的原貌,使得场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并与当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城市中具有活力的新的区域,增加城市文化品位。

3.2.2 典型案例

获得2011年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的美国普罗维登斯的钢铁工厂院落项目,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社区观念,不是简单的被动“再利用”,而是通过土地修复,雨水管理,空间改造实现积极的“再利用”改造的钢铁厂将被作为创业园引入艺术工作室和孵化小企业,激发当地的创意工业振兴。在项目的设计中,保留了三个遗留建筑,一个是以前的办公室和制造车间,被改建成为艺术家工作区和一间咖啡厅;第二个建筑是以前的办公大楼,这里将用来存储和停车;还有一栋是废弃的生产空间,将被改造成为艺术家创作车间。对遗留建筑的改造使得该产业园满足了其产业发展的功能。同时,原工厂的吊装机依然被保留,形成院落的一个明显的框架,加以传递身份识别,成为这里历史的地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建筑、遗迹改造措施,原先废弃的钢铁工厂成功转变成了一个社区组织的,拥有丰富公共空间和活动功能的工业艺术创意产业园。既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提供了艺术生产和展示的平台,延续了区域文化。

3.3 新型居住区模式

3.3.1 可能性分析

有些棕地处于城市较为核心的位置,周边的医疗设施、购物设施、交通等较为便利,有著相当完善的城市生活环境,而且一些工业设施、建筑只是被简单地废弃,场地污染情况较轻,在如今城市用地紧张,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类棕地可以被改造成为居住区,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将这类棕地开发整治为居住区功能的建筑,既可以提供居住空间,又可经济有效的保护棕地中的历史建筑,使社区恢复活力[6]。同时,将城市中的结构合理的安全废置工业建筑改造为城市经济适用房,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棕地中的历史建筑,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政府财政支出,减轻土地利用压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资源,减少因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力消耗等问题。

3.3.2 典型案例

国外较多的是将工业建筑改造之后直接转化为居住建筑,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将一座旧羊毛仓库改造成提供给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在保持建筑外立面形式的情况下,改造了内部结构和功能,并且设计了庭院的景观,使得居住环境得以大大的改善[7]。

而中国的主要是在原有场地上新建住宅的同时保留部分工业元素和文化,使之成为居住区景观的一部分。我国的天津万科水晶城就是如此,在设计中将工业遗产作为景观元素,在保留场地记忆的同时又使得小区景观具有独创性,增加楼盘卖点。对于那些天津工业化进程标志性建筑,比如铁轨、老厂房、烟囱等,在场地的开发过程中被利用和保留了起来,最终能和谐地融入到居住区中。600多棵大树在新的规划中得以保留,在旧厂区形成花园和林荫道;扒掉大跨度钢结构吊装车间、水塔和货运铁轨的围护墙,使其成为标志性建筑,震撼着人们的内心,勾起对历史的回忆。同时设计师就地取材,利用工厂自己生产的耐火砖把广场上的高大山墙改造成了矮小的耐火砖墙;大门入口处用来填充半面围墙的材料是遗留下来的玻璃结晶体,作为景观材料,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原有建筑也通过合理恰当的改造变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其中吊装车间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成为了高档的社区会所[8]。

3.4 工业遗产观光旅游模式

3.4.1 可能性分析

工业遗产观光旅游模式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9]。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有着大量的厂房、庞大的机器设备、工业气息浓厚的棕地,工业时代所特有的老式建筑、历史痕迹浓厚的机器,最能够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主要是以大型机器、厂房为中心的棕地改造,在对这类构筑物进行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安全,做好安全检查,加固厂房、机器的结构,在排除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对建筑及构筑物的外立面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保持场地原有的基调和风格;同时可以改造内部景观,引导人们进入建筑内部观赏游览,或者将其改造成主题餐厅、音乐厅或者茶室,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文化和设施,建立工业博物馆,向游客诠释场地的精神和工业回忆[10]。

3.4.2 典型案例

德国的鲁尔区就是这种模式开发的典范。对于衰败的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四种开发方式:①博物馆开发模式,通过对原有棕地进行完善保存来向世人展示鲁尔区辉煌的过去,主要以亨利钢铁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工厂为代表;②对棕地进行休闲旅游观光开发,如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和活动功能,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而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也已经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别具生面的演出活动;③传统工业区转化为现代科学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等;④将工业设施改建为购物娱乐中心,典型代表为奥博豪森的中心购物区[11]。

4 总结

随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结构的转型,城市经济以及城市面貌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是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依然严重,在城市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城市棕地。在对城市棕地进行再次利用的过程中,必需要慎重对待场地再利用模式的选择,结合该地所在的产业政策,了解城市的总体规划,考察场地的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环境,选择合理的未来场地用途,赋予这些被废弃场地新的价值和功能,这是棕地景观更新与再利用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邓 位.城市更新概念下的棕地转变为绿地[J].风景园林,2010(1):93~97.

[2]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Brownfield Economic Redevelopment Initiative[M].Washington DC: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1997.

[3]Z斯汀・霍兰德,尼尔・柯克伍德,茱莉亚・高德.棕地再生原则:废弃地的清理・设计・再利用[M].郑晓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3.

[4]马 琳.国内外城市棕地景观规划设计比较研究[C]//佚名.第九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436~447.

[5]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8.

[6]朱明丽.关于城市棕地景观的恢复和思考[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1.

[7]朱福勇,张馨韵.生命记忆的再生:城市棕地不同改造思路的探讨[C]//佚名.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430~435.

[8]马 琳.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9]王 莹,刘雪美.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J].城市可持续发展,2010(11):90~94.

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5

    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所秉承的创作理念和路线。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对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治理,并且能发挥其价值的多元性和最大化。

    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解决环保与生态化问题。二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要解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四要解决不可在生与可再生资源问题。在“南湖”案例中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景观设计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景观设计理论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唐山南湖生态城”(包括南湖)是中国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的典范,景观设计在这一案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项目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原有煤矿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景观设计的理念正与这一目标相吻合。

    1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

    “南湖”沉陷区的水体面积广大,通过实施水体还清工程,大小沉陷坑的整合,使“南湖”水体景观优势逐步显现。通过对水体的整体景观规划,以岛、滩、湾、泊、淀、池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此来丰富水体景观的观赏性。整体格局上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节奏感,一步一景也让人流连忘返。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地形变化,实施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措施,引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达到了20余科40余种,累计植树138万株,栽植草坪20×104m2,各类植物60多种,动物50余种。形成以林地、灌木丛、草地、湿地为主的生境结构,并使得每个区域都保持其特定的自然风貌,以对应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同时,在景区培育优势种群,强调本地物种。注重保留场地上原有植物,充分发挥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自2009年5月开园以来,唐山市的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4℃,极端最高温度降低3℃~4℃;森林覆盖率由41.57%上升到44%,野生鸟类已多达100种,而且有30多种是以前自西伯利亚经唐山飞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候鸟,现在这些候鸟开始在公园过冬。其生态价值逐步显现。

    在南湖建设过程中,针对场地内存在的垃圾山、粉煤灰、软弱地基、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低干扰、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措施。采用废物再利用的思路,用粉煤灰生产出粉煤灰砖、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并将它们用作公园内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堆叠公园内的地形(覆种植土)。“凤凰台”和“市民广场”正式这一思路的成功体现。受“南湖”地质条件影响,公园内的建筑则以抗震的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减少建设污染排放、实现建筑废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把资源消耗降到了最低。在南湖公园的湖泊岸边,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国内罕见的生态护岸。制造这种生态护岸的材料,不是传统的水泥和砖石,而是干枯废弃的树枝、树杈和树干。“整个南湖的护岸上面,没有一点水泥、没有一块砖。对整个水面的污染很小,甚至几乎没有,且因其是多孔构造,还可以为小型水生生物创造栖息环境。这项专利技术可谓绿色技术,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提升经济价值

    唐山曾经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瓷”、“第一袋水泥”……均诞生在这里,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唐山又是一个震后崛起的新城,地震文化是一大优势。在“南湖”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了工业文化、矿业文化、地震文化、凤凰图腾所承载的价值,将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准确、如实的传给后人;保护和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又是景观设计的责任。由开滦投资建设复原的“老唐山风情小镇”正是挖掘工业文化的案例之一。位于南湖公园核心地带,以清末民初老唐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是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也是中国北方工业文化休闲游的绝佳选择。其中“洋房子和员司俱乐部”与开滦煤矿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唐山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特有的历史痕迹,记录和反映了老唐山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历史变革。“广东街和广东会馆”与唐山的外来文化有关。唐山近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大量涌入的广东技师密切相关,出现了第一条城市街道———广东街。由广东人经营一大批老字号商铺,是老唐山南北文化融合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后于1909年建成广东会馆,成为广东人聚居唐山的历史标记。“小山大世界和永盛茶楼”是1934年,裕丰饭店经理白月亭在小山最高点兴建的联营商场,名曰“大世界”。它标志着小山成为当时唐山的商业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小山商业繁荣,久负盛名。和当时天津的劝业场、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大世界并称四大繁华街,盛极一时。“永盛茶园”是唐山风土人情的历史财富,也是中国评剧溯源地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1912年,唐山开明绅士王永富修建了“永盛茶园”,为评剧的第一个剧场。此后,以此为源头,出现了众多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经典剧目。“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南北文化的相融、本土文化浓郁的唐山,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正是以西风东入的包容诠释着多边文化底蕴,用混搭的手法展示唐山新的城市文化品味。

    为更好地保护地震遗址,传播地震文化,为唐山市民提供一个祭奠地震罹难者的场所,在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处,辟建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该方案利用固有的铁轨和新引入的纪念大道,将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四个区,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设计宗旨。凤凰图腾的代表,“南湖之门”和“丹凤朝阳”尤为突出。以凤凰展翅腾飞为主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南湖之门”开启了生态南湖的大门。景区的主题雕塑“丹凤朝阳”也是凤凰图腾的又一体现。是唐山标志性建筑之一。雕塑总高度70m,分为基座和铜雕两部分,基座净高9.23m,铜雕净高60.77m,重447t。中间为球形,寓意“太阳”,上下两部分为两组“凤凰”。在八尊狮子的拱卫下,铜雕高耸入云,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它是吉祥和谐的象征,预示着新时代的唐山如同五彩锦绣的凤凰翱翔于盛世中华的天空。在南湖景区景观的命名中也是融入了凤凰文化因素,把南湖最高的观景台称为凤凰台,把水中的五座洲渚,以凤凰台为核心,皆以鸟类命名,取“百鸟朝凤”之意。从历史中挖掘特色,以文化带动经济,这是景观设计理念的一个深层内涵。

    3整体设计,长期完善———提升社会价值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是一个多种元素的复合体,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南湖”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自然精神的展现,生活品质的提高,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四大理念是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的始终。1996年开始,对市区南部采沉区(南湖)实施综合整治,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口号。

    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南湖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建成以一城;三场;四国;六区为内容的都市生态园林。有效地改善了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2008年初,唐山市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以“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为核心价值。整合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建设了规划面积91km2的南湖生态城。由63km2的起步区和28km2的核心景观区组成,其开发建设将以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湖面拓展和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为先导,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进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6

一、创造区域开发建设的基础条

(一)完成新一轮规划修编,有效控制现状,指导城市建设。点军分区规划范围66.17平方公里,与区域总面积相比仅占12.1%,建成区面积仅4.28平方公里,不足全市水平的9%,城市区域面积小。新一轮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点军一定要围绕“滨江生态主城区”目标,结合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来统筹规划区域空间格局,增大建设用地面积,合理安排建设内容和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创造规划和用地条件,把点军建成宜昌政治文化中心,旅游休闲与接待中心,宜昌生态景观高尚住宅中心,努力构建滨江岸线城市带、艾家船舶工业区域,五龙联棚城市中心区域、巴王店城市文化发展区域,火车南站仓储物流与现代工业区域,使城市规划范围占到区域总面积的25%,把区域景区作为点军城市公园来规划建设,使点军建成区面积在未来五年达到40平方公里,加快点军新型城镇化步伐。

(二)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拓宽城市区域空间。城市大发展必须要有路网支撑。点军现有城市道路等级低,里程短,没有形成网络。要按空间布局统筹建设,尽快取消夷陵长江大桥收费,及时完成江南大道改造工程,迅速启动庙咀长江大桥建设,形成“夷陵长江大桥―江南大道―庙咀长江大桥”的过江内环线;延伸五龙大道,修建南站路,新建东岳二路,形成“夷陵长江大桥―五龙大道―火车南站―东岳二路―庙咀长江大桥”过江二环线;加快推进三峡翻坝高速公路联接线建设,形成“夷陵长江大桥―三峡翻坝联接线―三峡翻坝高速公路―323省道―东岳二路―庙咀长江大桥”的城市外环线,使江南与江北形成有机整体,构筑大的交通格局。要突破区域路网限制,近期加快江南一路、江南二路、江南三路、将军路、牌坊坡路、青岭一路等中心城市区域道路建设,使五龙路、江南路、将军路等联网互通,拉伸城市骨架,构建点军城市中心区域,为点军大开发创造路网基础。

(三)配套完善市政设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的基础功能条件。点军市政规划和建设滞后,供电、通讯、有线等布线混乱,城区现有供配电站、有线传输等选址不合理。点军大开发前,在与路网同步建设排水、地埋管线等市政设施和加快垃圾填埋场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的同时,要优先考虑区域供水和城市污水管网的科学布局,选址迁建配电站等市政项目建设,统筹整治城市发展区域的河堤、护坡等市政工程建设,为城市项目建设提供市政设施基础保证。

(四)抓好规划控制,增值土地,保护生态。规划控制是点军城市发展的有效资本,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要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有效控制区域用地,优选最佳项目、控制小项目建设,杜绝违法违章建设,留下净地应对大开发的到来。尤其当前一些在建工程和项目一定要做好景观规划控制,力求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

二、保护优化区域生态环境

(一)注重长江岸线的植被建设和保护。长江岸线点军段全长近40公里,蜿蜒起伏,生态环境优美,但有些地段和山体因过度开采和工程建设,生态植被破坏,严重。临江建筑低矮陈旧,缺乏风格特色。建设点军滨江生态主城区,沿江生态景观建设十分必要,要按照“高山树林,裸岩艺术,平地建筑”思路和发展格局,以大范围、高品位的手笔进行沿江绿化规划与建设,保护性开发三峡观、孝子岩、磨基山、艾家沿江高山,力求高山建筑,树木层次分明,绿树掩映,山水合一,景观特色明显。

(二)注重城市区域水域和岸堤绿化建设。点军城市水域较多,河堤岸堤线长,当前和今后要考虑水域的保留,要创新规划,发挥水域的功能作用,要加大河堤、岸堤的加固与修复及同步的绿化建设,使区域水域和河堤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要加大区域因工程建设遭受破坏山体、道路等地段的绿化种植修复工作,以及区域道路景观绿化与建设工作,使全区生态均衡统一,不留一点败笔。

(三)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点军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就是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城市垃圾的流入和建筑渣土的随处倾倒填埋,在点军大建设开发前,要推行垃圾减量化收集处理,实现区域垃圾集中清运处置,禁止宜昌主城区散装垃圾的进入,影响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建立建筑渣土准入制度,规划渣土填埋区域。实行源头上控制,整治上彻底,制度上规范,使点军的生态环境更加幽静秀美。

三、培育和发展区域生态产业

(一)考虑耕地的减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宜昌新一轮城市规划已把艾家全镇、联棚桥边集镇范围及桥艾路沿线、点军街办区域都纳入规划范围。点军未来几年城区面积要扩增到40平方公里,点军农业产业将受到耕地锐减的局限。农业种植地域会逐渐向高山地区推移。通过引导使过去的产业化农业向生态旅游农业转变。整合区域茶叶资源,以楠木溪水库、王家坝水库为中心,建立生态茶叶园,打造点军茶叶旅游文化,利用高山气候和环境,依托文佛山、石门洞、车溪、青龙峡、平善坝、牛扎坪等景区,发展四季水果,培育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满足宜昌特大城市发展所必需的农业产品。调优农业种植品种,按景区发展方向规划农业种植区域,使农业依托景区,景区助推旅游商品农业,是点军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考虑区域人口的增长,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很多城市为扩大城市规模建设工业新区,延伸城市道路,拓宽城市骨架,实现了土地的城市化,却忽视人口的增长。点军建设滨江生态主城区即扩大城市范围,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城市人口的城市规模化。房地产业是城市人口增长最有效的途径,是城市建筑景观最有效的凸显,也是地方非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点军城市快速发展,要优先发展房地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高中低档兼顾。重点发展中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搬迁安置房和部分廉租房。未来五年,点军的房屋需求量约12000套左右,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宜昌大区域人口、外籍人员、本区农民逐步向点军新城集聚。

(三)考虑城市基本功能,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产业和旅游服务业。未来五年点军城市建设将加快步伐,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市项目开发的同时,考虑培育城市服务产业,包括城市文化产业、金融保险、商贸物流、通讯网络、卫生医疗等。满足城市居民、社团机构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对服务业的发展首先在规划上要合理布局,在培育发展中要规范、引导,在战略上要科学统筹;对区域旅游业要注重整合,加快开发与提档升级,推介多日游线路,在时空范围上满足宜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接待高峰时的分散与聚合功能需要。

(四)考虑区域经济提升,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点军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工业强区战略,要按照依托国有,壮大现有,引进发展私有原则和思路,推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抓磁电子高科技千亿产业园建设,领跑宜昌四大千亿产业园。力争点军进入全国百强县。

四、建立有利于发展的对接机制

(一)建立城市用地有序供应机制。完成点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减耕地面积,增大城市建设用地和预留用地面积和范围。把艾家沿江区域,联棚乡联棚村、双溪、福安村,桥边集镇周边等基本农田保护区域,纳入修编范围,变更土地用地类型和性质,解决点军滨江生态主城区建设急需用地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提前对规划建设项目的储备申报,争取批次用地计划,又要争取优惠的用地政策,保证点军城市建设用地依法有序供应。

(二)建立项目批后的规划管理机制。建设点军生态主城区不是旧城改造,而是按规划蓝图新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项目建设等按规划审批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是否按规划审批执行的问题;存在供水、通讯等是否按规范要求选线搭接协调问题;存在各单位建筑景观,绿化景观与区域整体效果是否和谐统一的问题;城市控制范围地面地下构筑物及城市建筑渣土审批管理等,要求点军大发展之前制定出台《点军区城市项目建设批后管理暂行规定》,把规范要求都纳入《规定》之列,保证项目严格按规划审批建设,配套设施和景观一步到位。

(三)建立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点军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既履行管理服务职能、承担区域经济发展职责,又面临城市建设任务,压力前所未有。据估算实现十二五点军城市发展目标需建设资金三百亿元,融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首先,以地融资,做大土地资产运营,提早开展区域土地调查评估,建立区域存量土地基本信息,对比五年规划建设项目,测算城市开发成本,通过市场运营,实现土地有效增值,使之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其次,推行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市场运营和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经营,将城市供水、供气、垃圾处理及城市道路、广场等冠名权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人或经营者,降低城市初期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的经营成本。同时要与金融信托投资部门建立友好信贷投资关系,争取区域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全额返还。保证点军城市建设和维护的基本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