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年小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年小镇范文1
关键词 吗啡 纳洛酮 老年 静脉,自控镇痛
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因镇痛作用强而持久,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公认为临床PCA一线镇痛药物。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常用来桔抗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的各种毒副作用。有研究表明,小剂量纳洛酮不仅能预防或减轻吗啡的各种毒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老年患者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全麻下行各类大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ASA I~Ⅲ级,年龄60―75岁,其中子宫癌手术lO例,,乳腺癌手术13例,直肠癌手术11例,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n=25)和纳洛酮+吗啡组(NM组,n=25)。 全部患者术后接受PCIA治疗,并获得患者或其家属书面知情同意。
1.2麻醉方法两组均不给术前用药。人室后于全麻诱导前lO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开始静注芬太尼37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1.5mg/kg行快诱导气管插管,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前10min停止TCI,同时静注芬太尼0.5一Zs/ks。手术过程顺利。术毕不使用任何拮抗药或催醒药,自然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回病房后鼻导管吸氧,并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1.3镇痛方法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时启动PCA泵(江西奥格兰),镇痛液配方如下:M组为吗啡40mg,NM组为纳洛酮4ug/kg+吗啡40mg,辅助用药均为格拉司琼3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ad。采取LCP模式给药:负荷量2.5ml+持续量1.5ml+单次按压注入量lml,锁定时间15分钟。
1.4观察指标动态监测MAP、HR、RR、SP02。观察术毕、术后2、4、8、12、24h患者疼痛情况及镇痛效果,并记录第一个24h PC&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疼痛程度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z检验。
2 结果
2.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手术种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NM组总体镇痛效应优于M组,各时点VAS评分见表2。24h内NM组吗啡用量(15.74--0.48)nag较M组吗啡用量(18.42~0.77)mg明显减少(P
2.3不良反应NM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M组(P
3 讨论
吗啡因具有镇痛作用确切、作用时间持久且价格低廉等特点,一直被公认为临床PCA一线镇痛药物,并作为晚期癌症性疼痛及中重度非癌症性疼痛的首选镇痛药物。然而,由于吗啡主要兴奋受体,在产生较强镇痛作用的同时也能产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且发生率与剂量呈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作用于老年患者有较多顾虑。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减退,其对镇痛药物的耐受性较青壮年明显下降,而敏感性显著增加,若按常规方式给药必然带来一定风险。
纳洛酮作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常用来拮抗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的各种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成瘾、耐受等。有研究表明,小剂量纳洛酮不仅能预防或减轻吗啡的各种毒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应。然而有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小剂量纳洛酮(6ug/ml)并不能减少吗啡(1mg/ml)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反而较单用吗啡增加了镇痛失败率。究其原因,可能与给药方式、受试对象及所用的纳洛酮的剂量不同有关。有研究显示吗啡的镇痛效应与纳洛酮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性:纳洛酮为0.05ug.kg-1.h-1时,可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为0.1ug.kg-1.h-1时,对吗啡镇痛作用无影响;为0.2ug.kg-1.h-1时,则降低吗啡镇痛效应。
本研究将4ug/kg纳洛酮加入到40mg吗啡镇痛液中与单用吗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M组整体镇痛效应优于M组,吗啡用量相对减少,副作用明显降低,提高了老年患者术后吗啡PCIA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4ug/kg纳洛酮+40mg吗啡的混合镇痛液,采取LCP给药模式(负荷量2.5ml+持续量1.5ml+单次按压注入量1ml,锁定时间15分钟),相当于纳洛酮0.06ug.kg-1.h-1,与文献报道的增强吗啡镇痛效应所需剂量接近。
童年小镇范文2
关键词 高血压 年龄 门诊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2-0081-03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会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防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门诊高血压病人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率和疾病控制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门诊干预对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促进以及最终对血压控制方面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的132例高血压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根据年龄分组:A组(35~54岁)、B组(55~64岁)和C组(≥65岁)。其中A组32例,B组40例,C组60例。
1.2 方法和调查内容
1.2.1 方法
对入选的132例病人建立病情档案,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制定用药方案,同时进行第一次基线调查。此后在病人每次就诊配药时进行积极干预,并在每次就诊开始及结束后以标定过的水银血压计标准方法测量两次血压,求其平均值作为病人的血压值。干预6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基线调查,并对两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门诊干预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人中的效果。
1.2.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高血压并发症危害的认知程度;体育锻炼情况;吸烟情况;服药依从情况;低盐饮食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职业工作情况。
1.2.3 干预内容
1)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包括血压的正常范围值、高血压的危害、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等。2)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建议戒烟限酒、每日参加半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3)饮食指导,包括限制钠盐的摄入,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6g;劝导病人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4)心理健康指导,如帮助病人认识心理和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紧张情绪。
1.2.4 判定标准
服药依从性的判定:采用MORISKY等雅荐的标准,用4个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见表1)。
本次调查采用此服药依从性评价标准,4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即为服药依从性好;4个问题中只要有1个及以上的回答为“是”,即为服药依从性差。
血压控制标准: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18.62/1 1.97 kPa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17.29/10.64 kPa以下。
1.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表2显示,比较干预前后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知晓方面,3组病人都有明显提高(P<0.01)。
表3显示,比较干预前后在高血压相关行为方面,A组病人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变化;B组病人除了在吸烟以及低盐饮食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外,其它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4显示,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A组和C组无显著变化(P>0.05),B组干预前后有显著变化(P<0.05)。
3 讨论
国内外的许多经验表明,采用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防治高血压病已不适应现状,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社区防治,而社区防治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积极、有效的社区干预。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帮助高血压病人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
本次研究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在门诊经过教育和干预后对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对于高血压危害的认知率方面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但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以及血压控制方面,3组病人显示出不同的结果:A组病人在高血压病相关行为方面以及血压控制方面均没有显著变化;B组病人除了在吸烟以及低盐饮食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外,其它各方面都有提高;C组病人在相关知识以及相关行为方面都有提高,但血压控制方面无显著变化。
调查中发现,A组这一人群大多事业、家庭负担重,压力大,工作繁忙。虽然他们了解了高血压的知识,认识其危害,但以上的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他们复诊率低、遵医行为差。B组这一人群大多事业有成且接近退休年龄,时间较充裕,能较多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增加复诊率,在遵医行为方面也比A组人群好,但是这一人群社会交际和应酬较多,所以在吸烟以及饮食方面,干预前后并没有显著变化。C组这一人群因大多赋闲在家,时间充裕,生活有规律,能坚持锻炼、按时服药和定期复诊,且老年人对健康的危机感较强烈,对自己的疾病重视程度较高,所以这一人群的知、信、行改变得最好,但是这一人群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并无显著变化。这可能和多数老年病人合并有多种疾病或高血压并发症,进而导致血压不易控制有关。
童年小镇范文3
[主题词] 疱疹,带状/并发症;神经痛/穴位疗法;水针;穴,夹脊
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JiajiPoint Injection Plus Acupuncture on Residual Neuralgia of Senile Herpes Zoster
Wei Ling,Yuan Guibi(Bijie District Hospital,Guizhou 551700)
[Abstract] Purpose To approach to therapeutic methods of residual neuralgia of senile herpes zoster.Methods Eighty cases of residual neuralgia of senile herpes zoster were treated with injection of medicines into Jiaji points and surounding needling of the pathological lesion with filiform neddles,2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3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s,and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ured rate was 81.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in the former,and the cured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32.1%,78.6% and 33.3%,80.0% in the two latters,respectively,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the former compared with the two latters(P
[Key words] Herpes Zoster/compl;Neuralgia/acupoint ther;HydroAcupuncture;Point EXB2(Jiaji)
自1989年以来,笔者采用夹脊穴注射药物加毫针围刺病损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并与针刺治疗28例、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随机分为3组。夹脊穴注射加针刺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51~82岁,平均64.9岁;后遗神经痛1~5天28例,6~10天52例。受损神经:肋间神经痛45例,腰部神经痛24例,骶部神经痛8例,上肢神经痛3例。针刺组(对照组Ⅰ)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0~79岁,平均61.7岁;后遗神经痛1~5天9例,6~10天19例。受损神经:肋间神经痛13例,腰部神经痛9例,骶部神经痛5例,上肢神经痛1例。西药组(对照组Ⅱ)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平均63.1岁;后遗神经痛1~5天9例,6~10天21例。受损神经:肋间神经痛16例,腰部神经痛8例,骶部神经痛5例,上肢神经痛1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并经物理、X线和B超检查均未发现恶性肿瘤。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穴位注射:①药物:醋酸强的松龙1.5 ml(37.5 mg)、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 0.5 mg、2%利多卡因2 ml。②取穴:均取患侧,胸背部神经痛取T1~T8夹脊穴;腰腹部神经痛取T6~L5夹脊穴;骶部神经痛取L1~L5夹脊穴;上肢神经痛取T1~T3夹脊穴。③操作:用10 ml空针套5号半针头抽取上述药物充分混匀,让患者伏于桌上,充分暴露背部,将所注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1.3~2.5 cm,有得气感后抽无回血再把药物缓慢注于穴中,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和渗药。每次注入相应病损的上下两穴,或上中下三穴。每穴注药1.8~2.6 ml,隔日1次。
毫针围刺:视病损疼痛部位大小,选用30号1.5~3.0寸毫针4~8根,在病灶周围向中央呈十字状或环状以15度角沿皮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术,平补平泻,不提插,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2 对照组Ⅰ
针刺夹脊穴(取穴同治疗组)和毫针围刺病灶(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每日1次。所取夹脊穴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直刺进针1.3~2.5 cm,用提插捻转中强刺激手法,每隔10分钟行针1次,30分钟后出针。
2.3 对照组Ⅱ
口服消炎痛25 mg,维生素B1 30 mg,维生素E 50 mg,每日3次。
3组治疗16天后进行疗效判定,均不合用其它疗法。治疗期间嘱患者忌吃辛辣食物,禁饮酒,保持局部的卫生和心情舒畅。患有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不用此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疼痛消失,睡眠正常,停治2月内无复发;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时偶有疼痛;有效为疼痛较前减轻,睡眠有所改善;无效为明显疼痛,影响睡眠。
3.2 治疗结果见表1。
4 典型病例
王×,男,70岁,离休干部。就诊日期:1993年10月26日。主诉:左胸背部出现带状疱疹20天。在皮肤科经常规治疗半月后,水疱消失,遗留有明显刀割样疼痛,昼夜不止,入夜更甚,胃纳不佳。虽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痛苦,语声低微,胸左侧第4~6肋间皮肤呈带状分布的点状色素减退斑处明显触痛,余无特殊发现。经本法治疗2次后疼痛减轻,夜晚能入睡,治疗6次后痊愈。随访2月病损处未再出现疼痛。
5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带状疱疹的致病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后索和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原因,带状疱疹愈后易遗留神经痛,尤其在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后者在治疗上相当棘手。
童年小镇范文4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训练;吞咽障碍;深刺法;针灸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076-04
stroke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Sixty cases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cupuncture with long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ach group with 30 cases. After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 scores, drinking water tes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0.0%),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test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FS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for the aspiration and nod swallow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long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has safe acupuncture operation, and it is suitable for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ysphagia; Acupuncture with long needle; Acupuncture
老年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很多是多次脑卒中患者,其认知、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吞咽障碍极大地影响老年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如何解决老年中风患者的吃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大量临床实践数据显示,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可以较好地改善其吞咽困难症状,促进早日康复[3-4]。本研究旨在评价传统针刺法与深刺法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65~85岁;④病程2周~6个月;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处于平稳期;⑥意识清楚,无感觉性失语,能配合治疗;⑦无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排除或剔除标准:①合并食道疾患,或既往有其他原因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②有发热、肺部感染及慢性肺部疾病者;③严重传染性疾病;④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的患者;⑤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⑥有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者;⑦不能理解治疗含义。终止标准:①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违背试验方案者;③观察过程中发生意外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80.90±2.41)岁;平均病程(1.02±0.51)个月。对照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83.12±3.26)岁;平均病程(1.00±0.4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穴位处方:穴2组:第1组为廉泉、上廉泉、风池、颊车透地仓、承浆、下关、人迎,第2组为旁廉泉、完骨、颊车透地仓、夹承浆、下关、扶突。两组轮回交替,每次1组。操作方法、步骤:常规碘伏消毒后,采用直径0.30 mm、长40~60 mm环球牌毫针,廉泉、上廉泉、旁廉泉刺向舌根方向,以上每穴均进针得气后,行针1 min,再将针推至深部留针,深度40~55 mm,承浆、夹承浆向患侧方向斜刺,人迎避开颈总动脉搏动处,其余穴位均进针得气后,行针1 min,进针深度25~30 mm,连接电针治疗仪应用脉冲电流,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由针灸医师专门负责患者的针灸治疗,每次治疗3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然后进行评估,未完全康复者休息1周后继续开始第2个疗程,并以此类推至第5个疗程。康复训练方法包括:①冷刺激法与空吞咽: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②舌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③口、唇、下颌的被动、助力主动和抗阻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u-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④屏气-发声运动: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 s,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⑤咳嗽训练:治疗者在患者的后方两腋下将双手向前交叉于患者胸腹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猛然向外呼气,此时置于患者胸腹前的双手用力向内上方挤压,帮助患者增加胸腹部压力,完成咳嗽动作。⑥摄食训练:直接训练患者的进食吞咽功能,又称直接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时、食物入口位置、食物性质(大小、结构、温度和味道等)和进食环境等。
1.2.2 对照组 针灸取穴同治疗组,针刺深度25~30 mm。康复训练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1.3 评价方法及疗效标准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以及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者视为痊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或未达到2级,但较治疗前提高1级或1级以上者视为有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以上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lcoxon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比较
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误咽、点头吞咽除外)(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下少量出血,后未见明显不适,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 > 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归属于“中风-喉痹”范畴,病症在咽喉,病根在大脑,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因风阳上扰,气血逆乱,痰浊瘀阻窍闭,咽喉开闭失司,致舌咽气机闭塞不通而为病[6-8]。
吞咽是复杂的神经肌肉控制过程,涉及上消化呼吸道的25对肌肉,吞咽时肌肉收缩的顺序依次为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腭咽肌、舌后部、咽上缩肌、甲状舌骨肌、甲杓肌、咽中缩肌、食管上段括约肌、颈段食管、胸段食管、食管下括约肌[9]。而廉泉穴的解剖位置浅层位于舌骨体上缘,穿两侧颏舌骨肌之间,有颈前浅静脉及颈横神经的分支分布;深层穿入舌根,外下方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及甲状腺上动静脉分布。旁廉泉位于廉泉旁开1寸。上廉泉解剖位置浅层位于舌骨体与下颌缘之间,穿两侧颏舌骨肌之间,深层穿入舌体舌肌中,布有舌下神经和舌神经及舌动、静脉,所以从廉泉、上廉泉、旁廉泉的解剖位置来看,是既安全又主治吞咽障碍的关键穴位。本研究以深刺以上4个穴位为主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尤以治疗组为佳(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深刺法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
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相应的腧穴,调理脏腑,运行气血,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皮肤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达到提高身体功能的作用,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体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也有一定临床的研究基础[10-14]。其中也有专门研究以深刺某些穴位为主,分析其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例如韩文功[15]深刺风池、翳风等穴,杨迎民等[16]以深刺廉泉为主,张智龙等[17]以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均取得较好效果。
但有关专门研究治疗老年患者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报道不多,多属于个人的临床观察总结,而且临床疗效判定指标报道不统一,绝大部分只用洼田饮水试验来评定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只是用于筛选吞咽障碍患者的简单试验,其结果误差很大[18-21]。VFSS作为检验吞咽障碍疗效的金标准,在这类研究中鲜有报道。VFSS能够准确地反映每一位患者摄食-吞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规行VFSS,已得到国际认可,但做该检查时对患者的有较多的要求,需要采用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造影剂食物,同时在检查时难免要吸收一定量的辐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且该检查在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参考标准[22-24]。另外,大部分研究的疗程为1个月左右,但中风后各项功能恢复达到最好程度需要一定时间,治疗半年,随访半年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总之,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的。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比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好。深刺法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刺操作安全,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 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pulmonary complications [J]. Stroke,2005,36(12):2756-2763.
[2] 李小兰.针刺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梗塞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2):27-28.
[3] Murray CJ,Lopez AD. Mortality by cause for eight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J]. Lancet,1997,349(1):1269.
[4] Smithard DG,Smeeton NC,Wolfe CD. Long-term outcome after stroke:does dysphagia matter? [J]. Age Ageing,2007,36(1):90-94.
[5] 贾子善,吕佩源,闫彦宁.脑卒中康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7-1529.
[6] 魏海棠,彭涛,杨丹,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08-1810.
[7] 陈澈,院立新,张根明,等.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1(5):9-12.
[8] 王娟,李志伟,余雨.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31-1134.
[9] 陈利芳,方剑桥,陈露妮,等.基于神经解剖学的现代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成果与启示[J].针刺研究,2014,39(2):164-167.
[10] 白晶,李宝栋.不同刺法调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35-37.
[11] 彭华容.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99.
[12] 陈幸生,曹奕.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50例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2):14-15.
[13] 粟漩,赖新生.通督调神法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4] 于秀,罗立欣.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31.
[15] 韩文功.深刺风池、翳风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4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4):28.
[16] 杨迎民,宋丰军.深刺廉泉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27.
[17] 张智龙,赵淑华,陈国华,等.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5):385-390.
[18] 窦祖林,兰月,于帆,等.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799-805.
[19] 王巧灵,陈捷,陈麟,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7):153-156.
[20] 张开容,谭贵基,区健刚,等.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5):13-15.
[21] 毕小丽,胡建芳,周伍,等.益气活血、化痰开窍中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03-105,113.
[22] 颜碧飞,汤鸿鹰,金海燕,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及康复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28-131.
童年小镇范文5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全髋置换术
老年手术患者因身体机制下降,多合并肺功能障碍、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在实施全髋置换术时,因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大,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比较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以及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接受全髋置换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21例, 女17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为(74±1.1)岁,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为(75±1.2)岁。术前常规检查患者的状态正常,其中 心电图异常10例,合并肺气肿15例,合并高血压12例,心肌缺血或冠心病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分析研究。
1.2选取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全部接受手术治疗,且同意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患者均无本次研究所使用物应用禁忌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精神障碍、高血压、脊柱外伤史以及神经系统疾病。
1.3方法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先常规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情况进行监测,取侧卧,于L2~3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患者3mL 2%利多卡因实施硬膜外阻滞,并维持麻醉平面T10左右,待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到麻醉复苏室,待感觉平面降到T10连接好硬膜外镇痛泵。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0.2%罗哌卡因实施镇痛,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0.2%罗哌卡因与20μg舒芬太尼实施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设置背景剂量(BI)为4ml,负荷剂量(LD)为4ml,PCA剂量为2ml, 锁定时间(LT)为30min。
1.4指标观察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在术后4、8、16h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并根据Ramsay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价,记录评分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药物用量情况。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s)检验,P
2结果
2.1比较术后VAS评分情况对照组术后4h、8h、16h的VAS评分为(4.13±1.01)分、(2.98±0.75)分、(1.42±0.37)分,观察组患者术后4h、8h、16h的VAS评分为(3.53±0.89)分、(2.52±0.52)分、(1.20±0.27)分,两组患者评分有明显差异,P
2.2两组患者术后24h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总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总量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的Ramsay评分、不良反应、药物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由人工股骨头以及人工髋臼组成,该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大于50岁的患者,病变稳定,但膝关节功能活动性良好。但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置换术时,因老年患者身体免疫机制以及身体各项机制功能下降,手术耐受性不良,极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减少术后带来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小剂量的罗哌卡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治疗。罗哌卡因为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有效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起到阻断神经传导与兴奋作用[3]。罗哌卡因不会对正常的运动神经产生强烈的阻滞作用,持续较短时间,且脂溶性效果良好,麻醉强度显著。同时罗哌卡因有较好的兴奋以及抑制双相作用,应用实施该物的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较小[4]。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可通过作用于μ阿片受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律,其镇痛效果良好,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该药物与局麻药物联合用于术后镇痛治疗,可有效延缓疼痛,减少药物用量,安全可靠[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罗哌卡因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舒芬太尼符合小剂量的罗哌卡因,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h、8h、16h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总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符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中,可起到较好的镇痛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张华峰,陈骏萍.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白控镇痛的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51-152.
[2]郭洪庆.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78-279.
[3]宋成凤.老年全髋置换术后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4):148-149.
童年小镇范文6
关键词: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病的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老年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2]。随着患者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TKA手术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然而术后急性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理状态及关节功能康复[3]。术后良好的镇痛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还有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并可降低血栓等相关并发症风险[4]。因此TKA围手术期的镇痛始终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不断探索着更优的镇痛方法。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是一种含丁丙诺啡的经皮给药制剂,可通过限速膜以稳定的速率使药物持续释放并经皮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可提供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而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没有创伤性,目前主要用于癌痛治疗,在骨科围术期镇痛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5]。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于2005年12月在德国获准上市,2013年7月在中国上市。我科于2014年3月起,对于部分接受TKA手术患者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的方案,以缓解早期术后疼痛,旨在探讨这一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等问题,为骨科无痛化病房的管理提供新的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拟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 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例。年龄60~7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排除有重度心肺及脑血管疾病史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胃肠道出血的患者、阿片类药物过敏患者、长期服用阿片或非阿片类镇痛药患者。
1.2试验分组 本试验为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将入选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预先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组(试验组)和术后镇痛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将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贴在上臂外侧中上1/3处。
1.3用药方案 试验组镇痛方案为:术前2d开始将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贴在上臂外侧中上1/3处(左右侧没有影响),如若双侧上臂处具有皮肤缺损或者较大瘢痕,改贴在前胸上部。该贴剂持续用至术后24h,手术时不必取下。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 静脉推注 bid;对照组镇痛方案为:术前停用任何镇痛药物,给予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相似的空白贴剂,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ICA)及帕瑞昔布钠(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40mg 静脉推注 bid;
1.4 PICA中镇痛液的配置 地佐辛0.3mg/kg+舒芬太尼1.5ug/kg加生理盐水到100ml。参数设置:背景量2ml/L,单次给药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当两组患者仍有疼痛症状,如VAS≥4 分,则予盐酸曲马多100mg 口服;如VAS≥7分,予盐酸哌替啶100mg 肌注。
1.5观察指标 记录每例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的疼痛情况,疼痛的评估方法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同时分别记录盐酸曲马多和盐酸哌替啶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术后72h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情况。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4.0统计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见V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平均VAS评分虽然略低于试验组,但毫无统计数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物量的比较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追加使用盐酸曲马多与盐酸哌替啶的总用量,并计算出其平均值。对照组患者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平均用量虽均低于试验组,但两组统计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性溃疡及呼吸抑制。个别患者用药过程中同时或先后出现2种或2种以上症状,按照1例统计,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总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术后72h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情况 术前两组患者的KS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的K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后的疼痛往往诱发严重不悦感受,导致患者的排斥情绪和痛苦的记忆。对TKA术后疼痛的畏惧,成为患者拒绝TKA手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来控制TKA术后早期疼痛。通过与经典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联合帕瑞昔布钠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发现:两组镇痛方案的术后镇痛效果相似,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且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多模式的镇痛方案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组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组。既往研究发现,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术前1d应用,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相比,术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镇痛效果明显,术后VAS评分普遍低于静脉自控镇痛泵[6]。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还发现:无论试验组还是对照组,术后72h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KS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但是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膝关节的活动度及KS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两种不同模式的镇痛方式均可以在TKA术后提供充分的镇痛效果,有效减轻了术后患者活动时的疼痛,使患者不因惧怕疼痛而减少锻炼,从而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恢复。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本试验总体样本数量限,不能大规模的分析反应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视觉模拟评分(VAS)虽是临床医学领域以疼痛为结局指标的研究中测量疼痛最敏感可靠的方法,但仍受到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对于治疗的期望值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乏存在有误差的结果。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将扩大样本量,采用更有效、确切的镇痛评估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试验结果。
总之,老年TKA手术患者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oeser, R.F.Aging proc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arthritis[J].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2013,25(1):108-113.
[2]Cheng, T.C.Zhu,Y.Guo,et al.Patellar denervation with electrocautery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out patellar resurfacing: a meta-analysis[J].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SSKA,2014,22(11):2648-2654.
[3]Baratta, J.L.,K.Gandhi,and E.R.Viscusi.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ournal of surgical orthopaedic advances, 2014,23(1):22-36.
[4]Barrington,J.W.,T.M.Halaszynski, R.S.Sinatra,et al.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4,43(4 Suppl):S1-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