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经典语段;习作起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3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习作经验,常常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这一现状迫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陷入沉思: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写作文,会写作文甚至爱写作文呢?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认真研读教材后,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文质兼美,意境隽永,尤其是其中的经典语段更是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的最佳范例。于是我做了《跟着课文经典语段学习书面表达》的小课题研究。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发现跟着课文经典语段学习书面表达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那么怎样跟着课文经典语段学习书面表达呢?
1.跟着课文经典语段学习丰富语言
处于三年级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动、好玩,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爱说、想说,喜爱表达,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闻和表达心中的感悟。这些合适的语言从哪儿习得呢?当然应该在阅读中习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跟着作家学习遣词造句。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作者用一就话来表达对自己母校的赞美和怀念。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像作者一样赞美我们我们的学校。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 )小学。"学生们就会说:"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农民工子女)小学。""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干净整洁的)小学。"接着我又叫学生夸赞我们的家乡重庆,学生们就说出了这样的句子:"这就是我的家乡重庆,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这就是我的家乡重庆,一座美丽山城。"最后又叫他们夸赞自己想夸赞什么就夸赞什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中像这样的经典语言很多,如第二课《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中的"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第四自然段中的"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只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模仿,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悟了。
学生不但要学会表达心中的感悟,还要学会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的第二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物。我在教学这一段时,不仅让学生背下这些语句,而且让学生练习像作者一样描写校园里的景物。
2.跟着课文经典语段学习观察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习作要求中段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就是将习作表达的视野引向生活,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发现与探索自然。三年级的学生在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无话可说,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是他们不知道怎样仔细观察,在他们的心中观察就是看一眼,当然就很少有新奇的发现,更没有想表达的冲动。要想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老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老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学生观察方法呢?当让步是习作指导时的空洞说教,而是在阅读教学利用可课文经典语段,引导学生揣摩,感悟作家观察事物时所用的方法,并拿来用在自己的观察中。
3.跟着课文经典语段学习构段方法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2
一、适当引领,明确方向。
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看着题目的要求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出现这一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在开始习作时,可以给学生一个例文,或者领学生一起作文。引导学生该如何去表达。教会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进行描述。例如:在指导家乡的景物这一习作时,教师可以事先选好一处家乡的有代表性的景物,可以带学生实际观察,也可以看图片,边观察边引导学生把你看到的用优美的句子写出来,适当地用些修辞手法,也可以加些想象。
二、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
1、小学作文启蒙从模仿入手,抓住了小学儿童模仿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必然。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2、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首先,在连词造句的基础上,应该着重对小学生进行由段到构篇的作文启蒙训练,让学生认识段的书面表达与模仿构段书面表达,这种训练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表现影响着内容,对内容起反作用。因而属于形式的结构因素,与内容能否得到有力的显现也有极大的关系。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构段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从段的构成方法入手,不综合、归纳出段的构成规律,那么,学生是无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根据主题的要求进行艺术构思,无法把经过集中、提炼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剪裁,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组织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而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规律,致使三年级作文训练往往不过关,恐怕这也就是小学作文普遍上不去的原因所在。
3、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从模仿入手必然体现"文道结合",是学习对作文这一"经验支柱"从感性知识到理性认识的合理过程。总之,模仿是儿童的明显心理特征,因而,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特征,从模仿入手,教给学生模仿理性认识生活内容与模仿灵活运用文章形式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石应是写真事,抒真情。现在,由于学生见多识广,对写作目的认识不够,被动应付,写文章往往东拼西凑、东挪西借,这样的文章自然无真情实感,使人读后如隔岸观火。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只要是真事,哪怕再小,内容再短,描述条理、明白都可以。
四、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课本中的多数内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以语文课本上某些一成不变的写作内容要求生性好动的孩子写瞬息万变的社会、事物,也未免有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之嫌。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作文教学中,我们对教材中某些与学生现实脱节的内容,就该毫不吝惜地舍弃,依据实际,有机地加入一些学生耳闻目睹的人、事、物,作为写作素材,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了注意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五、重视修改。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3
[关键词]作文起步;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52-03
[作者简介]易军(1972―),男,专科,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一个层次,这个阶段的学生习作,一般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
1.对作文产生畏惧感,一提写作文就茫然不知所措。
2.对作文感觉无从下手,面对作文题目想不出几个句子,不知道写什么,往往能写出的字数很少。
3.错别字多,还有一些不会写的字。
4.不懂得将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
5.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对表达的内容写不明白,写不清楚。
6.不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明白作文的一些格式。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觉得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激发写作兴趣,明白基本格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三年级习作的阶段性目标是:要让学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面对刚刚才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消除恐惧感,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习,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就跟他们说:“我们每天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如果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本子上,不管写多写少,让老师也知道,怎么样?”结果学生兴趣很浓厚,每天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写的本子从书包里掏出来交给笔者。教师如果硬要求学生写多少字以上,他们也许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作文题目的确定,应让多数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选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比如“我的妈妈”“一件让我高兴的事”等。刚开始写作,学生从简单的程序性的事情写起,比如:洗碗、洗衣服、煎荷包蛋、大扫除等,让学生先体验,整理完成这些工作的顺序和步骤,再动手写。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以欣赏的口吻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每一点成绩,使学生在愉快祥和的气氛中感悟写作的乐趣,主动写作,比如教师可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念给大家听或抄写在“学习园地”上。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固然重要,让他们明白作文的一些基本格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上第一节作文课时,就先让学生自由谈谈他们对作文的认识,然后使他们明白哪些属于作文内容。第二节作文课,笔者让学生用作文纸抄写简短的范文,同时讲一些作文的有关格式以及使用标点符号应注意的问题。比如:题目应占一行,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每一段开头应空两格开始写;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紧靠在文字的右边偏下,这七种符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紧跟着一句话末尾的字;引号、括号都写在文字的前后,也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引号的前半边用在文字的左边偏上,后半边用在文字的右边偏上,括号的前后半边也应紧靠注释的文字。引号和括号的前半边,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末尾,后半边不能放在开头,引号或括号的前后半边,可以和其他符号合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这两种符号都写在行次中间,可以放在每行的开头或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书名号的书写格式和括号相同。
二、加强语言训练,推动条理写话
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要写好作文,必须先学好说话。因此,要学生把话写连贯,写得有条理,就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加强说话的训练。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说话的顺序,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先概括后具体,从色彩到形状,由外貌到语言到动作再到心理等。还可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按“有的……有的……还有的……”的顺序等。话说得有条理了,习作时自然就写得有条理,就能把事情写清楚。
其次,教师要重视上好口语交际课。语文课本中一般每个单元都是先安排口语交际内容,才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口语交际课上,除了让学生认真听,可以提问、补充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说时,要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要讲清楚、完整,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当学生知道了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或一个物说清楚、具体时,学生的思维也最活跃,学生最有写作欲望。这时,教师就可顺势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再者,教师要开展各种活动,诱导学生说话,同时加强诵读能力的训练。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把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吸收、积累,形成连贯、准确的表达习惯。
三、用好规范汉字,规范习作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还不强,因此经常写错别字,影响了意思的表达。还有的学生是提笔忘字,只好用拼音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习作时,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完后,自己读读,也可请老师、同学帮自己纠错,找出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自己修改。对于不会写的字,学生自己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然后去掉拼音写上汉字。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写错的字收集起来,搞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养成不写错别字的好习惯。例如,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写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把错别字领回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看自己有没有写错,如果有,就要改正过来。这样反复练习,直到学生会写为止。
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嘴上很会说,但写起来就很困难,用词贫乏、语无伦次,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能力很差。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通过大量的背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除了背诵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布置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书中摘抄好的词句进行背诵训练,教师定期检查。教师平时可以组织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教师让学生收集相关内容,以人物、季节、景物、事物等为主题进行背诵比赛等。除了加强背诵课文及课外书上摘抄的好句子的训练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口头语言,有助于他们写好书面语言。这样,学生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话,就都会逐步文从字顺了。
四、引导学生观察,教给观察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去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小组等;在家里,有生活、做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有繁荣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热闹景象,假日和同学、家人一同游玩的亲身经历,还有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可利用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训练学生的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难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的写作语言资料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三写秋天的景物”,笔者在进行这次习作前,让学生去看看田野的稻田、果园的果树、校园的桂花树和柏树等,去捡一捡落叶,看一看天空……让他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他们的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就写出了比较真实的文章。
如何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呢?1.按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的要求选择观察一定的景、物、人、事。2.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进行观察。3.注意对比,采用对比的方法区别相同和不同之处,抓住事物的特点。如观察动物时,要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生活习性等方面。观察水果时,抓住颜色、外形、吃法等进行对比,观察的印象就会深刻。4.要注意细节,如观察石榴树时,石榴树的花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5.学会想象和联想。比如观察茶花树时,发现茶花树有的枝叶开始枯黄,就引导学生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联想:“这茶花树根是不是被地老鼠咬了?”“是不是有虫子了?再不治理虫害,可能整棵茶花树就要枯死。”通过观察,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事物的深刻印象,再进行想象和联想,就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
总之,指导小学阶段作文起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体现直观性和趣味性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想特点,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从而不断增强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4
一、降低要求,让学生对习作有信心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期望过高,要求过多。急于求成,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耐心,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即使他们的习作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二、自由空间,让学生畅所欲官
学生写作文,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舞台上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的家乡景物》时,我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家乡景物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有关媒体介绍都可以。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边展示,边口头介绍。这样,学生可以向同学们大胆介绍家乡的景物,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我还让其他学生在恰当的时候给他提意见,让他把话说得更完整。同学们也可以一起帮他修改不当的词语,从而在快乐的气氛中,让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再指导他们写下来。
三、点滴进步,对学生适时表扬
在习作教学中,班上都会存在一种情况,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如何令这部分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学生,他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不会动笔写,字数不够,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就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今天的班干部做什么事,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写。尽管他们所写的文章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够,我都不会批评他。但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会对他的表现做出肯定和赞赏。
四、点评有效,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我常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师批改后再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我不只是会对那些优秀习作进行点评,几乎全班学生的作文我都会点评。比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就消除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栏上,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互相促进。
五、拓展阅读,以读促写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5
本人担任“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年级是三年级。 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 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波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一)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二)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
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三)积累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于过程中体验情趣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模式
每每谈起习作教学我总是感觉有喜有忧、苦乐参半。喜的是看学生习作,读到的是一颗颗充满灵动的纯真心灵,稚嫩的语句表达的是最真最美的情感,有时虽只有两三句,或语句不通、错字不断,或通篇没有一个标点,那份清纯却甘若清泉。忧的是班额的庞大,人数的众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辅导,评阅和个性的展示,那份劳动青涩而又无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爱上作文。
一、兴趣,作文的催化剂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写,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要激发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降低习作难度和要求,开始习作时继续用看图写话的方法。如三年级上册《基础训练》有一幅图,图上有小猴子、小猪和小熊在运木头,小猪把木头放在地上推,小熊用肩膀扛,小猴则用一根绳系着木头放在小溪中拉,习作要求是比比谁的办法好。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的内容,然后问他们为什么要运木头,他们用各自的办法过一会儿会怎样,最后他们会怎样运……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依据各自不同的回答逐步完善习作。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二次习作,大部分学生都写的有情境,有一个孩子竟编成了500多字的童话故事。从那以后一部分同学开始喜欢习作了,认为写作不难,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二、想像,作文的生成点
小学生富于幻想,他们每时每刻都有奇特而美妙的想像,如能在习作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像思维也是激发习作兴趣的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像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像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鼓励引导他们大胆写童话故事、想像习作。例如选几种小动物编写童话,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小鹿的玫瑰》《骆驼与羊》《陶罐和铁罐》等童话故事的回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角色,然后编故事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如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怎样发生的,有什么样的结果,使想像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
三、观察,作文的方法论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对小学生习作来说十分必要。认识周围事物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认识和感受,习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习作也比较真实生动。小学生虽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好奇心,但要他们把看到的写下来,还需要方法的引导,借助课本范文引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习《燕子》《翠鸟》《松鼠》时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仿写习作;学习《爬山虎的脚》等课文时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学习《桂林山水》等课文时指导学会观察景物特点,并按顺序写下来。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习作时就不会觉得难了。
四、自信,作文的动力源
在小学生习作中自信心很重要。中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要帮助他们树立习作信心,习作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还有让学生读范文时讲解写作方法,通过仿写来学会写作。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美景。我们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习作形式,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可写内容,使他们觉得习作并不太难,逐步树立习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我们在批改习作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每当他们得到这些鼓励和认可后,在下一次习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更加努力,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