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数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游戏中的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游戏中的数学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1

一、印章迁移到棋类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展不协调,在数数时往往嘴里念的和手里指不一致,往往嘴里念着1、2、3,可手里已经指到4或5上去了,不能很好地进行手口一致数数。新《纲要》指出要使幼儿园的数学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因此,我尝试着在棋类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理解数的概念。

1.根据棋类游戏的性质充分挖掘骰子与棋谱的潜伏的数学因素,培养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和按数取物的能力。我提供了“蜗牛棋”,把棋谱塑封,用印章代替棋子要求幼儿每走一步就相应的棋格里敲上印章,一副棋下完蜗牛就穿上了美丽的衣服。一经投放,幼儿非常感兴趣,当幼儿下完一副棋看见一只美丽的蜗牛,情感上得到了满足,经常反复进行这一游戏,使幼儿巩固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能有序地进行手口一致的数数了;同时为了提高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我又提供了“种豆豆棋”,让幼儿根据骰子所示的点数在自己所在的棋盘上放上相应数的“豆豆”,谁的棋盘先放满为胜。幼儿在摆放的过程中巩固了对数和量关系的理解。

2.骰子数字的层次,适合幼儿个体差异。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棋类游戏材料。就拿骰子来说吧,由于骰子的六个面是1~6的数字,而小班幼儿局限在1~4的数字的理解,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就难以掌握了,常常骰的数字与走的步数不一样,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能力强的幼儿觉得他们不遵守规则而发生争执。于是我在设计骰子时,抓住幼儿的思维特点把其中的三个面改为图案形式,如:一个苹果、两个香蕉……把另外的三个面改为1~3的圆点,这种形式比较适合能力弱的幼儿;针对中等水平的幼儿,除了1~3的圆点外,把图案改为1~3的数字;而能力强的幼儿我提供了三面为1~3的数字,三面为4~6的圆点。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棋类游戏,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了发展。

二、图形的变化,引导幼儿感知。

幼儿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对规则的图形掌握比较快,如等腰三角形,对角三角形这类不规则的三角形掌握比较慢,还容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图形飞行棋》,把图形贴在瓶盖上作棋子,在游戏中走到与棋子同类图形的地方,可跳至下一个同类图形上。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我发现一个幼儿把红颜色的三角形的棋子跳到了黄颜色的三角形上,其他小朋友马上说:“不对,不对!”那位小朋友说:“对的。”对于孩子们的争论,我提出了问题:“黄颜色的图形是三角形吗·”通过讨论,幼儿认识到图形是不受颜色影响的。随后我又提供了“图形宝宝奇遇棋”,并增添了新的规则,在棋谱上添加了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图形,让幼儿探索学习图形也不受大小的影响,以此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多维度的发展。

三、方位进退,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

刚开始幼儿在下棋时都处于同一起朝一个方向前进,随着幼儿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尝试把前进、后退等方位渗透到棋类游戏规则中。先根据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开展户外的运动棋——“交通棋”,让幼儿根据骰子所示点数向前跳相应步数,遇到路面故障的标记向后退一步。由于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幼儿特别喜欢玩这副棋。在初步掌握向前、向后的方法后,我们及时提供了室内“好宝宝棋”,当棋子走至正确行为时向前进一步,当棋子走至错误行为时向后退一步,先到终点的幼儿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了前、后的方位。

四、鼓励合作,培养数学探索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所“加工厂”。他们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对事物往往有自己新颖独到的看法。在棋类游戏中亦是如此。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在棋类游戏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并敢于把它提出来。如:飞行棋规则中要求:骰子投到6飞机方能起飞,但幼儿有时一直投不到6,如果规则一成不变,幼儿很容易丧失对游戏的兴趣。这时候他们往往喜欢自己改变规则继续玩下去。我们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他们会在协商中决定扔单数或者扔双数飞机也可以飞。这样,幼儿在自己探索棋类游戏新玩法的过程中也会渗透数学因素。幼儿也玩得更加自信了。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运用探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何将有趣的游戏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让数学老师很头疼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活泼好动的个性,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游戏环节中实现数学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数学游戏的能力,同时为课堂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

一、合理运用数学游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要知道,这里所说的数学游戏教学是指在立足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具体来讲,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或者是从平时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可以亲自体验。这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有重大的意义,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学生想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在脑海里建立完善的数学体系,具备系统的数学思想。这样的话,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游戏的环节中去,在游戏教学环节中要不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思路,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因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游戏的内容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环节中获得数学的自信,在数学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改变之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使数学思想能够在教学中得到真正地渗透。

3.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我们知道游戏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和思维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对改善学生学习心态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就要通过游戏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探讨数学游戏中的奥秘,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关于游戏教育对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作用的延伸

数学游戏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没有很大的限定和要求,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比如,老师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玩“明8暗8”的游戏,也就是让班里全体学生轮流报数,当遇到“8、18、28”等有8的,就要说“过”;当遇到8的倍数时,就要说这个数的下一个数,比如当轮到“16”时,就要说“17”。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呆板、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活,从而在小游戏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数学游戏的具体途径

1.利用数学游戏讲解数学知识

这个方法要求老师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和准备,设计这方面的游戏。具体来说,教师要在每章节的知识讲解之前做好游戏的设计工作,通过游戏来引出数学新知识,将数学重点融入游戏教学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先简单讲解勾股定理的基本知识和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通过自己做的直角三角形来验证勾股定理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哪些是直角三角形?通过这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争当“小老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在进行概念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讲解数学概念。要知道,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基础部分,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掌握好,对于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争当小老师”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上台讲解时自己也加深了理解。比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讲解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就会从线的概念、外观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对于数学的教学知识架构也更为清楚直观,让学生能够直接领悟到数学的奥秘,其他学生也会对这种“争当小老师”的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争着上台讲课。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教学的课堂气氛还会变得活跃,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适当地使用游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讲课时切不可采取过去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要将有趣的游戏结合到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学氛围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白瑞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牟晓琳.数学游戏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1.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3

一、在游戏中构建幼儿数学经验的认识和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古往今来的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以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自然建构数学经验。来看一个扑克牌游戏的实践案例:

扑克牌上的数字、图案、颜色是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作为一种游戏材料,扑克牌还具有易获取、易操作、多用途等特点。我们设计了系列“牌牌乐”游戏:将两副扑克牌(1~10)放到益智区中,巧妙设计游戏情景和规则,让幼儿在多种玩牌游戏中,充分地观察、交流、比较、统计等,自主建构不同的数学经验。

游戏一:我的朋友在哪里(中班:找相同)

小朋友们将两副牌打乱,按照参与游戏的人数分成相等的份数。然后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随意出牌,如方块5,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手中迅速找出另一张方块5,将找出的“方块5”放一起,做“好朋友”,第二个小朋友继续随意出牌……以此类推,看哪个小朋友手里的牌最先全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游戏二:谁比谁大?(中班:比大小)

将一副牌随意打乱平均分成两份。两个小朋友同时各出一张牌,比较两张牌面的数字大小,并记录在记录板上,最后统计哪个小朋友赢的次数多。

游戏三:大家来排队(大班:数的递增)

这个游戏越多人玩越好,按照参与游戏的人数决定用一副牌还是两副牌。如5个人游戏只需用一副牌,将整副牌分成均匀的5份,每人一份,石头剪刀布决定第一个出牌的小朋友。第一个出牌的小朋友出手中数字最小的牌,下一个小朋友只能出比前一张牌数字大1的牌,以此类推。直到出到数字10。再由下一个小朋友出自己手里数字最小的牌,以此类推,将手里的牌先出完者胜。

二、在游戏中构建幼儿数学经验的策略和思考

教师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目的地创设游戏环境、丰富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建立游戏规则,让幼儿置身富有游戏乐趣和学习意义的情境中,自觉地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描述一些游戏现象,将有利于幼儿建构“自己的数的概念”及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意识”。基于以上实践和认识,试提出以下策略和思考:

1 游戏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引导性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是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载体。游戏材料也是数学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物化。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教师要对本班幼儿的近期培养目标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能据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能引发幼儿操作兴趣,有适度的难度挑战,能引导幼儿递进性操作、深入思考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应突出“低结构”“趣味性”“可变性”“创新性”与“适宜性”。材料投放要注意分类投放、难度递增、适量投放与融通开放。

例如大班“美食街”中的各类材料:首先提供“美食分类盒”“美食价目表”“1元~10元的货币”,引导幼儿将美食街中的食物根据价格、品种分类摆放:其次,提供“点菜单”,引导幼儿数一数、算一算、记一记有几个客人,点了几种食物,再根据“点菜单”有顺序地为顾客服务;再次,提供“美食制作流程图”“美食制作工艺图”,引导幼儿看图制作,如三角形的三明治、圆形的汉堡、圆锥形的蛋筒冰激凌、长短不一的面条等;最后,提供“结账单”,在用餐完毕后能计算、并收付“钱币”,埋单结账。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经历了“点数”“分类”“运算”“统计”等过程,调动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前期活动中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了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的迁移。

2 游戏规则要有秩序性和情境性

幼儿只有在有规则的游戏中才能将游戏主题延伸,同时也能发现和领悟到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活动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利于幼儿数学经验建构的规则应该包含:游戏方式的规则、使用材料的规则、语言表述的规则等。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应该引导幼儿理解规则、认同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例如大班“小医院”游戏,规则中渗透了“规律排列”:将小医院分为挂号室、诊断室、注射室、药房(药品根据颜色、图形、色彩三个维度分类,并贴好价格标签)、结算处五个科室。看病的流程设计,既保障了游戏的有序性、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让孩子问接体验了生活。感受到了规则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3 游戏主题要有问题性和互动性

利于幼儿数学经验建构的游戏主题。应该充满挑战和无限想象,并能刺激和引发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使幼儿与游戏伙伴交流分享,与游戏材料对话互动。因此,选择富有问题性、互动性并呈现阶梯状发展的游戏主题,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并保持幼儿的游戏热情。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引导幼儿深入游戏,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并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

例如中班益智区的拼图游戏:新的拼图经过一次一次的游戏,东一块西一块弄乱了,教师提出问题:怎么办?幼儿讨论提出,用印章、彩笔、纸盒等为不同的拼图做“分类标记”“分类盒”。教师鼓励幼儿用各自喜爱的方式,先为拼图分类、再制作有趣的标记,激发了幼儿新的探究欲望,也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4 游戏的空间要有开放性和暗示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应善于把教学目的隐藏在游戏中,同时顺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及时且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4

一、创设情境——体现游戏的生活化 

《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的游戏环境,让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游戏活动。例如“过小桥”游戏,教师创设建桥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在竞赛过桥游戏时发现桥有宽窄不同,影响比赛的公平性,要想公平,幼儿就要搭建同样宽度的桥,这就必须会测量、选择同样宽度的砖进行搭建,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的有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暗示幼儿“数学来自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 

二、增加变式——体现游戏的递进性 

教师根据游戏和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当地改变游戏的材料、方法与规则,这就是游戏的变式。游戏的材料、方法与规则直接影响游戏环节上的递进性、层次性。教师可及时地对材料进行添加、更换,让幼儿反复操作,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发现的机会,不断地给予幼儿新的刺激,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发现,同时也是游戏前一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例如在序数游戏“占房间”中,教师先从一层开始,让幼儿辨别从不同方向找房间,然后通过楼层的增加、任务标志的更换和干扰,对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准确性提出挑战。 

三、丰富形式——体现游戏的多元化 

数学游戏中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采取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例如“闯关探宝”游戏就是融情境游戏、操作游戏、竞赛游戏、运动游戏的多种形式的一种游戏。游戏中通过设置小组队员通过三座不同难度的城堡闯关探宝的情境,以及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过平衡桥去选择、操作、镶嵌正确的图形,看哪一队用最快的速度过三关得到宝藏这一多元化的游戏形式,更好地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给予幼儿多方位的刺激,又能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四、适时指导——体现游戏的自主性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数学游戏中,教师应丢弃自己预设和认为的完美,应追随幼儿的游戏节奏和思维,给予幼儿适时灵活的指导,以促进师幼、幼幼之间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按照“最少的干预、最大的激励”的原则把握指导策略,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也要尝试和幼儿一起玩游戏,从教学中抽身出来,在游戏中主要起服务、引导与协调的作用,或以参与者、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引导。 

五、重视分享——体现游戏的延续性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5

一、 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皮亚杰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年龄阶段为0~2岁左右,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年龄阶段为2~6、7岁,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年龄阶段为6、7~11、12岁,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年龄阶段为11、12岁以上,而小学生的基本的特点是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建立符号功能,思维方式相比感知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此时的儿童以自我中心论为特点,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难以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不能换位思考,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年龄在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摆脱了自我中心,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来支持,对于这样的小学生这时的数学教育应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适应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而且,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强化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也能促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促进人际交往。因此,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实施策略

1.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差,好玩好动等,收集或设计了一些短小而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的小游戏,再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且持久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课中:由于学生遗忘快,所以强化所学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提出反复练习的要求,同时为了克服枯燥性设计了各类配合教学的动手游戏,以此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注重根据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动手类游戏。例如在教“2减1”时,准备了一些水果,每种2个,并分给每个学生两个一元钱,设定每个水果一元。要求学生上来买水果,并设计如下问题:你手里有几块钱?桌子上有几个苹果?买了一个后还剩多少等,最终引导学生说出“2-1=1”。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并受到表扬,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此外,针对特殊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可以设计“逛商场”、“开火车报数”等游戏,训练其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数学知识在小学的各个年级中时逐渐上升的,也是一个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高年级的数学学习需要低年级数学的基础,而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又不同于低年级,除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一般的传统式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游戏的探索,能对数学的学习内容有新的认识和见解,试图从各个角度来解析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要更加的细心和耐心,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实际应用的问题,突破常规思维,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游戏中的数学范文6

论文摘要: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启发思维的功能,也是获得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及在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几个方面,并结合若干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将对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数学游戏的这一界定,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一本很好的数学游戏选集能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从自己最佳的观察点面对每一个题材。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的内容,而且还体验到了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今后一生对待各种数学问题的整个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不容置疑。

一、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第一,数学游戏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方法。因为游戏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具体的经验去为今后必须学习的内容作准备。例如折纸游戏: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纸片上留下折痕会揭示大量的几何知识:全等、对称、四边形的性质、相似……如果纸片能够一直折下去,当对折30次后,它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高度的10倍还多。通过计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算不知道,数学真奇妙”。还可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具有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的作用。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先在桌上放一个茶壶,各小组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试着去解释。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笔画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第二,数学游戏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数学游戏作为智力游戏的一种,在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许多游戏看似复杂,用常规方法也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若能放开思路,打破常规,灵机一动,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就可能事半功倍,得到一种简洁而优美的解法。这种思维方式是解决数学游戏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数学游戏也锻炼了人的这种思维能力。

第三,数学游戏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就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满了乐趣。许多数学家开始对某一问题作研究时,总是带着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的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另一方面,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转贴于

二、数学游戏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在引言、绪论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对于教科书的第一节课,每个学期的开始,每一章的开始,一般都可以安排一节绪论课。例如七巧板游戏:它是我们祖先运用面积的分割和拼补的方法,以及有相同组成成分的平面图形等积的原理研究并创造出来的。七巧板作为一种平面拼图游戏,它还可用于儿童启蒙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别图形的能力,因此它可作为平面图形一课的引例。再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的数字1与字母x对话的游戏可作为求代数式的值一课的引例。

2.在新概念的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比如在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可以通过将一个正方形沿着它的几条棱剪开后,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多剪几个,然后观察一共可以剪出几个不同形式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得出平面展开图的有关概念。

3中考题中融入数学游戏。在近两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以游戏为背景材料的题目,这类题目将数学问题置于常见的游戏中,使问题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扑克牌游戏

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2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2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1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这时,小明准确地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多少?简析:此题把列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化简等知识融入扑克牌的游戏之中,让考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第一步后每堆牌的张数是x,则第四步后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x+2+1-(x-2)=5。

当然,课堂数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旨在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为纯粹的娱乐而在数学课内做游戏。在游戏中或游戏后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原理或方法。游戏结果要评比,要总结,可以实行一定的鼓励措施,或与平时成绩或小组荣誉挂钩,让学生产生成功感、愉,并增强竞争意识。数学游戏教学要注重“有趣”和“实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游戏的表面。只是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游戏的精神,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贸易专业

下一篇五一节日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