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明成祖朱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明成祖朱棣范文1
永乐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位期间的年号是永乐,所以后世也称他为永乐帝。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本来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可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从朱允炆手里篡夺皇位,然后就有了家喻户晓的永乐大帝。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并且派他两次北征,正因如此才加强了朱棣在军事方面的势力,也是当时地位和实力最强的藩王,可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实行削藩政策,还命人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
(来源:文章屋网 )
明成祖朱棣范文2
朱棣为何要建天坛?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
消息传到元遗都北平府,平素厉兵秣马的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发“靖难之役”,耗时四年攻陷明都城应天府南京,抢夺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的皇位。然而,朱棣的篡位受到了旧臣的非议。此时的朱棣怀念起自己作为燕王时的蕃都北平府,并决定将大明王朝的都城迁至于此。
朱棣暗地里召见了一位名叫曾从政的风水师,并令其速回北平府,替皇室堪舆地形,着手建造一座寓意非凡的建筑。数月之后,曾从政将这座非凡建筑的基址定于北平府丽正门外东南的位置。按照阴阳五行之说,南方有着独特的意味。它属性为阳,是天的位置。
1406年,这座承载了明成祖朱棣神秘使命的建筑,在北平府的南郊破土动工,由木匠出身的工部侍郎蒯祥负责督建。人类文明踏入新千年之后,在风水师曾从政堪舆的基址上,世人看到了一脉相承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总面积273公顷,环境庄严肃穆,其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经过历代的修复和改建,相较于明朝初年工部侍郎蒯祥用工十四年建成的“天地坛”,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公元1421年春正月“甲戌”日,朱棣“大祀天地于南郊”。这是在刚落成的“大祀殿”举行了第一次祭祀活动。
据史料记载,中国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历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认为自己能够统治国家是上天赋予的权利,因而登基时必须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只有这样,才能坐稳江山。
这一观念导致了明成祖朱棣夜不能眠,同时也揭示了他一意孤行,修建“天地坛”的初衷。朱棣并非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他要通过祭天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上天的儿子。朱棣亲自组织了最隆重的祭天仪式。在祭告天地之后,就像得到了皇天上帝的恩准一般,朱棣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皇位,他的谕旨也师出有名。此时再论迁都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公元1421年,朱棣终于达成了他的心愿,正式迁都北京。
嘉靖年间:
“天地坛”更名为“天坛”
斗转星移,“天地坛”迎来了另一位皇帝的加冕仪式。
公元1521年,年仅15岁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熄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谁也未曾料到,嘉靖皇帝对登基大典时所使用的方型的大祀殿感到不满,并多次在朝堂上钦令大臣们予以改建。
公元1530年,嘉靖命夏言为督造者,在大祀殿的南方建起了祭天用的圆型祭台,并将“天地坛”正式更名为“天坛”。
夏言接着向嘉靖皇帝上奏:早在西周初年,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就规定“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圜(huan)丘”。
“圜丘”的称谓便是由此得来,一直沿用至今。夏言旁征博引,声称“圜丘”的形制规模必须符合那部上古奇书《周易》的规范,使整个建筑暗含有宇宙的奥秘。圜丘顶层坛面直径九丈,从坛面中心的圆石往,墁嵌以九圈扇形石,并以九的倍数发散开去。圆型石台分作三层,以汉白玉中最高级的品种艾叶青砌成。
这种露天的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它与欧洲的神殿建筑都有巨大的差异,它不追求神灵的神秘与压抑,而是显示大自然的博大与广阔;它没有高大威严的神像,而是以祭祀仪式来表达人与天地的和谐。
圜丘建成了,祭天的仪式从大祀殿中挪了出来。1540年,嘉靖皇帝下令拆大祀殿,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圆型的大享殿,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嘉靖皇帝给大享殿定下的建筑理念,亦是体现“天圆地方”学说中的天之圆。
大享殿是一座圆型木结构三重檐攒尖建筑,也就是今天世人所见的祈年殿的前身。传说在大享殿落成之际,有一位道士向嘉靖进言,称大享殿东南方空虚无物,不利于江山巩固,需要放山石以镇风水。
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不敢忽视这个建议,于是便有了天坛公园内的名胜古迹――七星石。但是现在的“七星石”遗址,却有着八块石头,而这最小的一块假山石,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加上去的。以儒家学说治国的乾隆皇帝,希望来自北地的满清政权更好地融入中华大家庭之中,故而特意在七星石旁加了一块假山石。
光绪年间:
天坛建筑群基本成形
公元1751年,天坛迎来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改建。工匠们涌入大享殿,将原先三檐的上青、中黄、下绿统统改为青色琉璃瓦,修缮一新的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这座大殿在公元1889年因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内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
明成祖朱棣范文3
1、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2、朱标,安徽凤阳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一个儿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称孝康皇帝,清修《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
3、明惠宗: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4、明成祖:朱棣,即明成祖,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
5、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6、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即位。
7、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天顺八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
8、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至1457年,年号景泰。
9、明宪宗:朱见深,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
10、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弘治十八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11.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12.明睿宗:朱祐杬,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世宗追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13.明世宗:朱厚熜,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14.明穆宗: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
15.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史称“红丸案”,终年38岁,庙号光宗。
明成祖朱棣范文4
故宫始建于公元一四零六年,一四二零年基本竣工,历时十四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主持设计者是蔡信和阮安,主持施工者是蒯祥和陆祥;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明成祖朱棣范文5
1、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2、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3、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
4、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
5、明宣宗朱詹基,年号宣德;
6、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
7、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8、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天顺;
9、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10、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11.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12.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13.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14.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15.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16.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成祖朱棣范文6
在383年前的1623年3月,春意盎然,36岁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一路风尘,朝觐武当。从净乐宫、迎恩宫、遇真宫、回龙观、太子坡、紫霄宫、南天门、太和宫、金顶、南岩宫、雷公洞、五龙宫,回到玉虚宫,游历八百里武当,他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有感而发,写下《游太和山日记》,惊叹武当山“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海拔高度仅1612米的武当山,为何能散发出如此奇绝的诱惑,让他留连而往返?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今天,我们重走霞客路,攀越武当山,感知山的智慧,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武当,不仅是一处历史胜境,而且是一处文化风景。沧桑古迹与清新自然的叠化,宗教时空与心理时空的交错,成为驰骋千载的思绪风帆,成为每个朝圣者心中重重神秘的风景。在人们心目中,她始终是一座“圣灵之山”。
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1403年,中国历史上惟一以地方藩王的身份夺取帝位的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用四年的时间,打下南京。之后,朱棣做出即位后的最重大决策:迁都北京。崇奉道教的明成祖在“北建故宫”的同时,计议“南修武当”。距今584年前的1412年7月11日,刚刚完成第一次亲征漠北战役、正在全力兴建北京京城的朱棣听隆平侯张信上奏说武当山大顶上出现了“五色彩云”,大喜过望。他在群臣的致贺声中,发出了一道特殊的“黄榜”,告谕官员军民工匠:武当是天下名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的去处。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我令军民去那里创建宫观,报答神惠。在朱棣一道道圣旨的精心安排、策划下,派遣被朱棣亲切地称为“恩张”的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和工部侍郎郭等,督率近30万军民,浩浩荡荡地开进武当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大规模宗教建筑工程。方圆八百里武当,车水马龙,群山沸腾,72峰、36岩、24涧失却了往时的静谧,宏大的工程一干就是13年。
1424年7月19日,武当山举行大规模的打醮仪式,庆祝工程完工,可惜一代枭雄朱棣却于当月18日死于内蒙古的榆木川,未能亲眼目睹其盛况。朱棣首开中国历史的先河兴建了一个宗教的皇城――武当。要知道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神权大于皇权的时代,中国人的神自古都在“心”中,西方建筑以宗教建筑而著称,中国建筑则以皇宫称雄,朱棣却在武当山建了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
人间仙境,云外清都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净乐宫。有故宫“模本”之称的净乐宫,位列武当山古建筑群八宫之首。据史料记载,净乐宫占地12万多平方米,有殿庑、亭阁、道房520间。重重宫阙,巍峨高耸;层层院落,曲径通幽。除规模略小,它的建制与故宫几乎一模一样。1968年,因丹江口水库建设,真武诞生地净乐宫变为龙宫,“水帝”真武回归水底,一个历经五百年的谶纬预言变成现实。新的净乐宫又将在丹江口市金岗山风姿重现,远眺即将竣工的净乐宫和浩淼汉江,感慨万千,水下净乐宫与地上净乐宫交映生辉,未来净乐宫不知是否会再成一片乐土?
高达12米的玄岳门点醒了巍峨的武当山,使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1521年早春3月,荒无度的明武宗朱厚照死了,因为武宗没有儿子,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兄终弟及”规矩,他们立了武宗堂弟、兴献王长子为帝,这人就是朱厚。朱厚的老子朱被封为兴献王,就藩于湖广安陆州(湖北钟祥)。15岁的朱厚从湖北钟祥进京登基成为历史上的明世宗嘉靖帝。崇信道教的明世宗朱厚效法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举,在湖北“东建显陵,西修武当”。朱厚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拨银重修武当,令工部右侍郎会同湖广布政司官员,统领60多个府、州、县军民工匠开赴武当,经一年半努力,维修扩建庙房,兴建石桥。并立下中国历史上惟一一座皇帝为自己建立的牌坊,亲书“治世玄岳”。这个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成了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说白了就是阴阳交界处。“进了玄岳门,把命交给神”,玄岳门完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而是阴与阳、生与死的界碑,非同小可。
五行八卦。武当家拳讲究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
在春雾夏霭中,在淡淡的斜阳里,重重叠叠的神道、鳞鳞有序的瓦阵、翼然翘展的飞檐、依峰就岩的宫观、雕饰精美的照壁以及那缭绕的香火,一切都漫不经心,但一切都自然天成。在岁月的打磨下,斑驳而不失从容,淡然而不减妙趣,时时弥漫着古雅肃穆的气息,使你目光所及便意到神会。一种灵性的风景,挟带着特有的历史气息,随着对她的深入扑面而来。
武当山周遭八百里,北秦岭南巴山,汉江源远流长,自古就是朝秦暮楚、风云际会之地,也是南船北马兵戈纷争东西文化碰撞的大舞台。圣母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始祖炎帝曾在此采药识草。古楚国曾于此灭庸称霸,屈原也曾在此赋骚写山鬼野人。南临巴人深山曾是巫祖彭咸的故乡,房陵、郧、丹曾是十八代王孙逆臣的流放之地,汉民族创世神话《黑暗传》也以民族与世界的双重骄傲,出现在秦巴民间文化生态当中。似乎历史一直在冥冥之中等待,等待一座集大成、有世界意义的文化景观在这里出现。不想就在六百年前,就在隐侠张三丰“武当异日必大兴”的预言不久,就在明朝决定迁都北京、复建皇宫的第四年,也就是在永乐皇帝朱棣为建文帝下落不明辗转不眠的一个深夜,历史终于把一个恢宏铺展、光华不朽的文明机遇给了武当。
武当武术在欧、美及东地亚各国产生深远影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海外武术爱好者到武当山领教琥当太极拳。
按照皇权与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代表“至高”神权的武当建筑群,整体布局根据真武大帝修仙得道的神话故事来安排,以净乐宫为起点,至天柱峰金顶,在全长140余华里的神道线上,分布着8宫、2观、36庵堂、72岩庙。总计33组建筑群,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其规模超过故宫一倍以上。从山脚象征“人间”的建筑到山腰的“仙境”,再到山巅天柱峰代表神权、皇权的“天国”――金殿,整体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用一色青石铺成连绵的“神道”贯通,并通过幽长而深邃的古神道向四周辐射开来,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南至盐池河佑圣观,西至白浪黑龙庙,东至界山寺。每一建筑单元都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道法自然”,建在峰、峦、坡、崖、涧的合适位置上。高大雄伟的峰峦、奇峭幽邃的崖洞、巧夺天工的宫观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了仙山琼阁的意境。中国特色的“大屋顶” 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单檐、重檐、丁字脊、十字脊,就代表着中国的等级和身份。
一道道围墙分明是中国“围城”文化的写真;斗拱成为中国古代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数不清的“门”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的进程,使人漫游在一个被复杂多样的“门”连接的历史纵深中。复真观的“一柱十二梁”堪称建筑奇特杰作;“九曲十八折”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钟声袅袅,清音激越百里。“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曲回环画镜中。”武当古建筑群既体现出皇权的威武庄严,又折射出神权的玄妙神奇,创造出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文化景观,其地位居五岳之上,被封为大岳,一跃成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中国土生土长道教的大本营。
我们没有乘用现代交通工具――索道,而是沿着祭神古道,漫步在这个堪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画境里,顺着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九连蹬,攀上金殿,伴随着袅袅钟声和娓娓道乐,走近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金殿,这个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之巅屹立的铜铸古殿,出自明代永乐14年间,由20吨精铜、300公斤黄金,在北京铸造,皇帝命工部大臣从运河督运至南京,溯长江、汉江而上,至山顶组装而成,整体铜铸镏金,璀璨夺目,重檐庑殿,九踩斗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等级建筑形式,它创下了中国仅存四大铜亭中最早、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多项记录。
站在神道的任何一级台阶上,或站在宫观的任何一段雕栏旁,应该说那就是历史的一个交汇点,我们无穷的思绪便会从时光幽深的甬道中潮水般涌过来。“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用道家鼻祖老子那深邃的“有、无”思辨观,我们还无法完全解读武当的建筑意象和全部文化密码。紫金城环绕天柱峰,城墙周长344.43米,全城占地面积34443平方米,为什么周长与面积数字惊人地吻合?武当山72峰,玉虚宫72个道院,五龙宫后殿台72个石阶中的数字符号又有何玄妙?“一柱十二梁”真是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的象征吗?北以汉水为“蛇”,南以天柱峰金龟、太和宫玄龟图和数不清的龟驮碑之“龟”所组成的神秘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意象,究竟隐藏着什么古代之谜?眺望北方,故宫太和殿坐北朝南,而武当山金殿却坐西朝东偏南8度,据学者们研究,金殿的中轴线指向南京城。南京是明朝的初都、陪都和留都,难道朱棣是要通过三地精心构建一个皇权的意念铁三角?“祖师出汗”、“海马吐雾”、“雷火炼殿”三大奇观已成武当千古之谜。在地球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有玛雅古建筑,有埃及金字塔等许多消失了或遗迹尚存的文明奇迹。武当道教圣地也就正好在这个纬度上出现,这仅仅又是一个巧合?历史的神秘浸含在空间维度中,这一切都在无言述说。
顺琼台而下,见到深受徐霞客喜爱的榔梅树。相传,玄武大帝修炼时,曾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树上,说:“吾若道成,开花结果。”据说,明永乐初年,武当榔梅开花结果,武当道士李素希将榔梅果贡献朝廷,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赏赐。朱棣认为,榔梅结果是个“瑞兆”,是玄武大帝对他登基即位的赞美。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徐霞客也曾带着几枚太和榔梅为老母祝寿。
回转到南岩。在南岩危崖上,有一个叫“天乙真庆宫”的石殿,它绝对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绝世之作。西方人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天乙真庆宫是东方人用石头书写的历史。仿木结构,大如梁、柱、枋、门窗,小如斗拱、吻饰等等,全部是用青石雕凿成构件,然后榫卯拼装而成。整个石殿设计精确,刻工精细,又建于悬崖之上,其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超乎人们的想象。南岩和琼台是武当山建筑系统里在地理空间上整体呼应最精彩的华章。真武大帝在飞身之地,乘御神龙,飞往金顶,无数的高道、侠客、隐士也纷纷效法真武,在武当危崖间,修身羽化,形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寄死窑,以求永生。南岩临万丈深渊,处千仞绝壁,长2.7米的龙头香,从岩壁上伸展而出。龙头香的龙头正对着太和宫金殿,形成严密的空间逻辑对应。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们就是这样,用智慧诠释中国古老的文化信息:天与地以金殿为交流的平台,阴与阳以玄岳门为界牌,生与死以龙头香为底线,自然山水与人文辉映,达到天人合一的化境。
在被后人比做“秦阿房”的玉虚宫废墟上,我们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武当山最大的宫观被无情的水火损,今天我们只能透过仅存的残碑旧基,解读玉虚宫那磅礴的残缺美,感悟它那诱人的沧桑。想想永乐时代,故宫、武当并建,三十万众,半国之力,大兴道教的盛况;看看历经岁月风雨、战乱烽火幸存的这些建筑与废墟;你会备感历史规律的残酷,也会顿悟到善待历史就是善待现实,呵护文化就是呵护民族的未来。多少金戈铁马的辉煌,多少市井喧嚷的繁荣,多少亭台楼阁的壮丽,大多都沉寂在岁月的尘土之下,不朽有时只是一个梦。
道家梵音,天神之音
紫霄宫坐落在群山奇峰之中,负阴抱阳,在这个“云外清都”,我们终于有机会欣赏一场道教斋醮法事。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这就是令我们仰慕已久的道教斋醮科仪,俗称“道场”,或谓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事。梵音天成的武当道教音乐,就诞生在这种场合。
巫风道脉,自老庄以来代代延续传承不息,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不朽。生命靠种群的细胞延续,文化靠思想符号传承,而宗教靠灵魂住所承载。在武当道教圣地,丹鼎派、符派、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三丰派、全真龙门派、玄武派、榔梅派、郝祖岔派、老华山派以及静一派、三茅派、大茅派、吕祖蓬莱派、遇山派、华山派、神霄派,教派林立,教义有别,共尊真武。武当道乐就是在这种道教氛围中产生的别具魅力的一种艺术样式。集“歌舞乐”三位一体,道乐分为“韵腔”和“曲牌”两大类,韵腔又分为阳调和阴调,曲牌分为正曲和耍曲。它承袭远古巫觋舞乐传统,融会先秦民俗祭神音乐、明清宫廷音乐、秦巴民间音乐精华,以其苍劲古朴、婉转清新和肃穆典雅的美妙韵律自成一格,以其混融一体的宗教韵味、庄严古典气质、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道佛融合的宗教风格,使欣赏者进入超凡脱俗的特殊氛围。武当道乐,感天地,通神灵,安万民,乃是“天神”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