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展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展经济发展

会展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会展业;互动效应;城市经济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会展业也兴起了会展经济与其自身的产业,如今会展业被誉为“城市面包”,随着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贸易投资额,物流与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发展、并且促进城市产业的联动效益,增加城市的就业力度,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与增加城市的美誉度。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对会展业的发展具有保障作用,从而促进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重庆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加快招商引资、促进贸易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结构粗放式发展一直制约着重庆贸易发展。这种贸易增长方式严重违反了客观规律的,但是随着重庆市内的会议、节事与展会的举办不仅能有利于企业加大对城市招商引资等项目的投入,且能够为重庆城市的整体贸易结构改善作出强有力的推动。随着重庆会展行业的崛起为重庆多数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城市招商引资项目搭建了稳健的平台。会展业通过低成本来促进出口金额的增加。在会展活动的举办同时,有助于加深城市与国内外商界断交流与合作,在展会举办的过程中,也不断为城市带来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而加快重庆城市经济建设,进而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投资贸易项目,推动举办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二)加快产业发展、增强联动经济效益

在重庆举办展览、会议、节事的同时,除了对展览组织者、参与者的效益之外也在拉动整个城市的相关产业不断随之发展。会展行业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集聚起各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并且在会展活动举办的同时,为会展活动举办地的交通住宿、旅游经济、零售贸易、外贸投资等现代服务行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强力的促进与拉动作用。此外,会展业通过关联与扩散城市产业效应,一并推动城市会展产业结构的发展向资源、技术型相关产业方向发展,使城市会展的相关产业结构合理且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推动整个城市经济建设。例如,在重庆举行的“渝洽会”,每年都会吸引近万人次集聚重庆,给整个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服务、旅游经现代服务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增加了会展城市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稳定发展

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兴起,会展业在不断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对相关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为城市增加了就业机会并且缓解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就业方面压力的问题。由于会展行业带来的综合效应,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增加大量的相关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城市在就业方面的压力,稳定社会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作职位。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同时也提供了近万个就业机会,以重庆为例,据统计,在重庆会展展览面积最大、相关设施最具完善的展览场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与在渝北区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每年就提供的就业机会就有1万多个,重庆的就业压力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缓解。

(四)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美誉度

会展行业作为一个关联性与综合性极强的朝阳产业,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旅游广告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因此,会展行业是一个城市展示其品牌形象与塑造城市美誉度的重要手段。另外,会展行业素有“都市名片”的美誉,代表了会展行业是城市展示其形象、塑造品牌的途径段,同时也为城市的信息技术与经济合作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举办地通过各种规模、层次的展览会议及节事等会展活动的同时,国内外参与会展活动的人可以通过参与主题鲜明创新独特的会展活动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和认识,他们都可以对会展活动举办地的城市形象,向其他人做一次免费的宣传与推广,增强城市自身的特色和吸引力。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该城市在国内外的声誉与其自身的地位,促进该城市城市品牌化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会展业提供发展基础和动力

城市的经济也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城市的经济为会展行业的星期提供了产业制成的基础,同时,城市的现代服务行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崛起会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周边的相关产业依赖性极强,它必须以相关产业发展为基础,并对产业进行集中的展示。

(一)城市经济发展提业基础

一座城市特有的标志与功能性的产业的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同时,会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依托城市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完备与兴起。随着重庆城市的规模不断加大、城市功能与城市角色的不断演变,重庆的会展行业在重庆市的地位与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已经完成了从第二产业的工业、轻工业、制造业等产业向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相结合发展的走向,与此同时,这一走向也为会展行业的发展在一座城市中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展行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也为企业之间、政府组织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贸易投资的先进而便捷的平台。

(二)现代服务业催生会展业发展

现代城市的相关服务功能的完善与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催生了现代的会展经济产业,同时,现代城市的经济发展业逐渐提高会展经济的整体运行标准与质量。城市的稳步发展会让会展行业较为容易的获得优质的相关资源。要想把会展经济发展好,对城市相关厚实的经济基础与势力要求较高,另外还需具备完善的相关设施,现代化的会展设施建设,精美的城市品牌形象与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发达的服务业,高效的部门管理水平等。具备与晚上了上述的条件后,会展业与会展市场才能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体系并稳步的发展。会展行业在同时聚集了巨大的信息技术、商品和人流等相关资源,各行各业也会在会展活动中取得相关优势,以促成会展行业优化配置资源,会展城市综合竞争力也会提高。

(三)城市产业专业丰富会展内容

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的产业体系发展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城市的经济是在发展会过程中自身不断形成了一套体系。在城市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其经济的容量也逐渐充实起来,产业的发展与竞争也就促使着各个产业向着“高端、专业”方向的趋势发展。同时,这一趋势促使着城市经济产业开始形成分工化与专业化,从而涌现出了现代城市的各类的专业且具有特色的会展活动。随着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出现,不仅不断的丰富了会展活动的内容,而且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产业格局的发展与转型。重庆的会展活动就有着这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举办的最具特色的会展活动大多是依托重庆地区及其城市周边的特色资源发展起来的,如重庆一年一届的中国火锅产业博览会暨万人火锅节、重庆草莓音乐节、渝恰会、渝交会等,这些会展活动都是依据重庆当地的特色以及城市的产业专业化与分工化发展壮大起来的。

(四)城市产业国际化提升知名度

会展行业是一个城市的“都市名片”,是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度和国内外知名程度。同时,会展活动的知名度与城市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的同步前近。一个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对提升会展活动的国内外影响力以及知名化程度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反言之,在如今社会,不断随之开放的经济发展体系建设之下,经济建设发展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潮流趋势,通过会展行业特别是专业化及国际化的会展活动,将各个地区人流集聚到一个城市中来,不仅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也会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与传播,也有助于举办地城市不断努力来打造举办自己的城市形象,使自身国际影响力和当地会展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三、结语

总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会展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会展业的发展为城市拉动贸易投资额,增加就业,完善产业基础,而城市经济为会展业提供了产业支撑基础,现代服务业催生了会展行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为会展活动的知名度做出了贡献。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进军.经济转型背景下会展业关联城市发展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2):30-31.

[2]赵驹.会展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原理与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2):53-55

[3]陈仲球.关于会展业发展与城市产业的互动效用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6):27-29.

会展经济发展范文2

一、大连会展经济的兴起

会展业即指会议业和展览业。所谓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创造商机,提供服务,传递信息,并利用其产业连带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直接和间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其直接经济效益是指会议和展览期间所成交的金额;间接的经济效益是指会展所带来的门票收入、广告收入、餐饮、交通、旅馆收入等;社会效益指会展双方以及汇展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发展示范效应。

1996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正式确立了展览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地位,同年7月投资数亿元的大连星海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会展业在推动大连市吸引外资,扩大贸易,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大连市各行各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按照国际上产业带动系数的测算方法,大连的产业带动系数达到了1:7,略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1:9的水平。大连会展业带动相关产业实际收入40.6亿(不含贸易成交带来的直接效益)。在第69届世界展览联盟大会上,亚、澳、中东地区主席麦高德先生多次称大连不仅是中国的展览名城,更是亚洲的展览;大连在亚洲展览名城中位居第11位,在中国继北京、上海、广州位居第4位。

2005年随着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世博广场正式投入使用,大连市已拥有了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大大改善了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加之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将大连市建成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定位,大连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契机。

二、大连会展经济发展新思路

然而,大连市会展业在经历快速起步发展阶段之后,面临着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尽快建立和形成会展市场运行机制,尽快进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发展阶段。要使大连成为东北亚的会展名城,大连市的会展业也面临着政府职能、政策环境、对外开放及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升级”挑战。

(一)会展各方重新进行定位

政府:政府是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但不能“大包大揽”、“细致入微”。政府要在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导向等方面创造条件,尤其是在会展业的起步阶段,没有政府的引导是寸步难行的。大连的会展业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快速推进是密不可分的。大连市会展业要进一步“升级”,政府需转变职能,减少行政介入,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展馆这一展览会所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来统一投资规划和经营管理,借此可以对展览会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控。为了扶持会展业,政府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实行补贴、再投资的资助措施。同时,政府还应积极鼓励并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此外,政府还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专业研讨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参展帮助、设立信息咨询中心等措施全力支持本地会展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从具体的组展活动中退出来,实现“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分离。

展览企业:我国会展企业起步较晚,展览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大连会展企业有80多家,虽然发展得很快,但大多各自为战,缺乏联合,因此出现了价格混乱和重复办展的现象,也使一些专业展会质量有所下降。在政府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展览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通过股份合作、兼并、收购等形式,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集团,参与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因为展览规模直接与展览效果和效益挂钩,展会大型化已成为国际展览业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不断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扩大各自的展会规模,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了展览公司集团化的趋势。全球著名的展览公司――英国励展集团,1999年以3.6亿英镑收购了博闻集团欧洲公司。2000年又投资伦敦Excel展览中心,成为股东之一,并收购了新加坡亚洲宇航设备展示中心50%的股权。

(二)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会展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营运环境,即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软环境”服务。硬件建设上要下大力气解决会展场地、会展设备、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

加强法规建设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会展业的法规建设。大连曾在1999年《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由市展览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管理全市会展业,并对会展市场的准入、办展主体的资质条件、展会的质量等提出规范化要求,这些规定对当时的会展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暂行办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要求,今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出台一些更具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特点的规定。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暂行办法,指导会展业健康发展。使大连的会展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依托城市魅力与优势,打造品牌效应。一般而言,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必须具备几方面的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交通便捷;二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在全国或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三是具有较高对外开放度;四是有发达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的会展服务业。大连市发展会展业有很多优势。大连是中国北方最具开放色彩、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在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的排序上,大连在竞争能力方面位居前列,在发展环境方面,大连更是走在前面,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美化方面,几乎成了国内其他城市的榜样,在城市“真实发展能力”方面,大连也特别有竞争力。作为我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称号的城市,大连在国际和国内有着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日益提高的知名度。

会展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会展经济;区域经济;带动作用

会展活动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会展行业却成立的比较晚,会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媒介方式,用于交流传播思想文化,非常的正式,通过举办会展活动吸引大量的人前来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传播当地的思想文化。然而,通过对我国会展经济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会展理论落后于实践,在实践方面有着很大的误区。本文章的目的就是将我国的会展理论进行丰富,促进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会展经济的客观条件

从根本上来说利益是经济人的根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出发点,参展商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组织人、当地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为会展服务的人都想从中获得高利润,但是仅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还需要发展会展经济的各种客观条件。将这些客观条件和会展经济的参与者最大化原则相联系,更好地推动会展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1.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

发展会展经济的前提就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生活环境,你能想象出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展会展经济是什么样子,答案很明显这是很难实现的,在充满着不安定因素的社会环境中,会展经济会很快夭折。会展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衡量器,他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就我们所知道的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远比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会展经济困难。当今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较好的是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而且我国的会展经济也是最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快速崛起,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与会展经济有正相关,对区域经济有着反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2.交通对内对外快捷方便

会展经济是一种流量经济形式,大量的人流来往、大型货物短期停转都在会展城市聚集,这便对当地的交通运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水、陆、空都要具备,因此,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运输设备作支撑,会展经济根本就无法发展起来,而为了发展会展经济修建交通运输,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带动服务业发展等。

3.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资源开发程度

旅游与会展活动有着相辅相成、互为彼此的关系,如果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城市,举办会展活动,就会有着很大的优势,就我们所知道的会展城市新加坡、米兰等,最开始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凭借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增加城市知名度,具备特色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会展活动的必要条件。

4.会展城市是否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开放性是发展会展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外开放性越高,当地区域接受外界新鲜事物越快,任何一个封闭、守旧的经济体系,不管是内部城市人员闭关自守不参与贸易经济、还是贸易壁垒对进出口货物的抵制,都会制约经济要素的流动,反而开放程度高的地区,通过贸易往来密切,国际友人参观会展把文化进行传播,将区域经济特产进行买卖。

二、影响带动作用发挥的因素

1.盲从主义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特点,不同城市发展会展经济客观条件不同,所以,一定要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思考本地区是否适合发展会展经济,如果有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要好好的加以利用,带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对于不适合发展会展经济的城市,也应寻找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盲目跟从其他城市发展会展业是不可取的,要坚决杜绝这种行为。

2.内部不经济形式

内部不经济包括内部规模和内部范围不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却一直在不断下降。举办会展活动,会展规模与会展企业有着正相关关系,例如,会展企业规模度越大,他举办大型会展活动也会越成功,相比较而言,我国会展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举办会展数量比较多,但是,我国举办的会展和其他国家相比,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有着一定的距离。

三、发展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有利之处

1.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培育和完善本区域的中心功能

通过发展会展业,利用会展业强大的带动作用,带动本地区的建筑业、餐饮服务业、金融投资业、旅游文化业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并加速本区域中心服务的建设速度,突出其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的功能,并通过这些内容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控制不同企业的经济来往,这样,不仅中心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区域内的其他地区同本中心地区、以及和其他区域地区相互沟通的条件建设也会相对完善,中心地区城市的地位得到巩固,最终整个区域经济都会得到长远发展。我们知道,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带动经济发展,而会展的作用就是建立联系,若想要建立联系就要合理利用区域间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正确的组合,会展业为生产要素在社会流动创建一条快速通道,这条通道便捷快速,利用这条通道,将拥有资金、生产技术、精英人才等优势的地区和拥有自然资源、新型能源的优势地区进行高效组合,更好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1+1≠2的效应,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快速运行。

2.会展的举办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会展具有互动性、集中性、直接可观性、方便快捷性等特点,举办会展活动,不仅可以减少现有的交易费用,即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费用,如交通运输费、电话费、谈判费等,也可以降低潜在费用,即未来发生的交易费,如减少了搜寻成本。参加会展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获得大量潜在顾客,参加会展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较而言费用要高得过,但是所获得的收益也是非常高的,会展具有展示先进产品、宣传企业、提高声誉、了解其他竞争对手及本行业产品发展趋势,因此参加会展所获得的价值,一般的营销手段根本是比不上的,企业选择会展的这种方式,更多的是看到了它潜在的商业价值。

四、会展经济会促进产业融合和文化交流

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是利大于弊的,融合和交流是会展经济的出发点,促进产业的融合就要扩大产业范围、增加产业融合程度,会展经济将多种产业相互融合,进行融合的产业越多,其产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越强,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明显。

总之,会展经济的发展是比较艰辛的,我国的会展理论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认真探索研究,寻找一条适合我国经济的会展方式,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完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虽然本文章对会展业作了一些研究,但不是很深入,如何协调会展业与经济的关系,发挥群体竞争优势,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急需我们进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鸣,赵晓雷.中国区域发展报告[J].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水清,李慎亭.会展经济特性与都市功能的提升[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

[3]甄明霞,欧阳斌.会展经济--城市经济的助推器[J].上海经济研究,2001.

会展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会展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50―02

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都在研究如何将人才培养与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紧密的结合,因为切准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武汉地区会展经济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人才优势,应该在高铁经济时代来临和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充分发展会展经济走向国际化,因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1武汉会展经济现状

2013年9月,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开幕时,第十四届机博会正在武汉举行。两场盛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华商大会是“世界级”,机博会是“国字号”,这或许巧合地显示出两个城市在会展业上的差距。(湖北日报2013年9月26日第013版)

从题为“江城会展盛宴难见大腕”的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虽然武汉所举办的会展数量非常之多,但是这个数字只是表面现象。大部分在武汉举行的展会或者展览性活动的规格并不高,特别是国际级知名的展会凤毛麟角。有数据显示,去年武汉会展业直接收入29.89亿元,拉动消费226.5亿元。而在同为中部省会城市的成都会展业直接收入50.2亿元,拉动消费超过420亿元。举办的展会数量多然而产值并不高这个事实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型会展占了主要部分。这说明,武汉的会展业并不是缺乏活力,与同为中部城市的成都相比较,缺乏高级别、高规格、高知名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展会。深圳会展网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5月31日,我国取得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展会共有58个,武汉并未位列其中,这说明武汉的会展业也缺乏国际认证的相关资质,与国际大都市的展会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些年来,因为城市核心地带中央商务区会展场地不足,使得武汉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客观影响,从今年7月份起,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计最先进的会展展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将开始投入营运,使得武汉举办大型会展的条件得到了全面地提升。虽然会展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其优势也很明显突出:

第一,制造业基础雄厚。众所周知,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得到政府支持的物流产业也已经成就武汉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从建国以来就保持活跃的商业贸易,使得武汉的商品零售总额和资金流通总额一直处于同级城市的前列,还辐射影响周边城市。最近十年,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武汉市对“汉货精品”的培育收效良好。同时,还通过与武汉本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在光电子信息、汽车、钢铁、能源环保等支柱性产业中发挥了“中部崛起”的领头作用。特别是随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入武汉,法国的标志雪铁龙集团,日本的日产、本田这样三大世界汽车巨头齐聚武汉,已经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武汉板块。作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光谷的研发实力应该说已达到我国最高水平。在未来的五年规划中,武汉还将以“武汉光谷”著称的光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武钢”为代表的钢铁、化工及装备制造业、汽车及机电产业、食品共四大产业作为政府工业发展的主要对象,这些相关产业的兴盛繁荣,必将为武汉会展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物流交通发展迅猛。由于靠近长江枢纽,又居于便利的铁路网线,在建国前武汉就是战略要地。建国后,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又使之成为华中地区水陆空交通枢纽。从中国的版图上来看,武汉距离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距离经济金融中心上海,都是一千公里左右。南往广州、西进成都、北往西安,武汉也可以承接东西,连贯南北。在有了高速铁路这一突破性的交通方式之后,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也在发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四小时经济城市圈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城市间距离的理解,也成为武汉会展能够不断扩大其展会影响力、渗透力的重要条件。

第三,人才资源丰富。背靠有着优良教育传统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的教育大市,人才济济,密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使武汉在科教综合实力方面在全国领先。武汉现有两院院士59人、政府科研机构100所、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8个,普通高校79所、在校大学生一百多万人。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群,为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的同时,也为武汉会展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武汉会展经济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GDP已经挤入全国前十强。武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一季度全市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新引进4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市5亿元以上再谈工业项目共130项,协议投资659.7亿元。

从商务厅获取的资料显示,一季度,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其中包括3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新日铁投资和武钢集团合资生产镀锡板,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在信息领域和武汉宝特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以及美国辉瑞公司投资在东湖开发区设立的新药研发机构。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办厂,武汉对外资强大的吸引能力还在不断的向外扩大范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通过武汉举办的各种展会了解武汉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武汉的会展业也急需通过高级别、高层次的对外交流介绍推荐武汉的投资优势,在此过程中,对于熟练掌握外语(不仅英语)、熟悉对外交往、有一定的商务沟通能力的人才,是武汉会展经济非常有利的强心针。

3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向

200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既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商贸,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专门知识,又通晓这些专业的英语专门知识的复合型涉外人才。这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更规范,更清晰的发展空间。之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几乎在我国所有开设英语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和外语专业院校进行,在此方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外语专业院校积极创新,在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和革新,为商务英语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的现实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商务英语的人才仍然无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很多人才资源的浪费。如商务英语专业在区域内未能具备较强的专业适应性,专业性、技能型较低等问题的突出揭示出同质性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问题实质。

4适应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我国学者认为,会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会议学、展览学、经济学、管理学、策划学、设计学、营销学、物流学、广告学、旅游学、接待学、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学等众多学科,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会展业也在不断加深其国际化进程。这必定对我国对外信息交流、贸易往来、文化沟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窗口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语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媒介,承担了多个学科和专业综合知识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在语言的辅助下,会展业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也只有通过恰当的语言,才能实现展会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按照以上的目标,为了更好的促进武汉地区会展经济发展,本地区的高校应该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方式上有着更加明确的侧重点,并且反映在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中。

4.1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

随着会展业务的蓬勃发展,武汉所举办的展会在精通对外沟通技能的商务口译和笔译翻译人才方面缺口很大,而人才市场上此类人才本身量少,其中有很多又流向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所以在武汉地区就业能够提供给会展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数量很少。

4.2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第二外语技能

从前文的数据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武汉地区吸引外资比较突出的有日本、法国、德国等大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说明武汉地区经济往来比较频繁密切的国家除了传统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大国美国之外,其他经济体与我国内地交往越来越多。在熟练掌握了一门英语作为外语进行对外沟通交流之外,虽然大部分的非英语国家人员都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如果能够使用对方国家语言进行沟通显然能够更快更好的拉近双方距离,提高沟通的效率,降低之间误解出现的几率。

4.3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专业方向性

商务英语作为派生于专门用途英语分支的一个专业,毕竟语言能力、语言技能、语言基础是其一直以来最为看重的基础,也是在培养过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但是商务英语人才在社会工作中除了基本的商务往来之外,在会展整个程序中,经常需要与参展的相关行业产生联系,如国际性的机电博览会,肯定将接触大量的国际知名机电大企业,如医疗设备博览会,也会云集众多的医疗设备业内的专业人士,在这样的场合,完全不具备任何相关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会使得商务英语人才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无法在专业环境里得到完全的释放和施展,就像被捆住了手脚一样。

5结语

语言既然能够间接的促进经济的发展,间接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对于语言的教育就更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教育和经济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艳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之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2]陈晓华,王红超.地方经济发展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以邯郸市为例[J].科教文汇,2011,(11).

[3]李东亮.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专业人才――关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新余高新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11).

[4]符昕昕.浅谈赣州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之关联[J].经济发展研究,2013,(3).

会展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胶州市;节会经济;会展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经济

一、引言

节会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和预定时间内,通过物品、技术、服务或形象展示,进行信息、物品、技术等交流、交易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节会经济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节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为“经济唱戏”而“搭台”的节会也越来越多,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节会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发展节会经济的意义

据专家测算,节会经济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如果节会收入为1,那么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节会经济具有十大拉动效应,即形象拉动、开放拉动、会展拉动、旅游拉动、投资拉动、房产拉动、城建拉动、文化拉动、品牌拉动、综合拉动等,长远效益更加值得关注。可以说举办节会是城市应具备的重要功能,节会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一)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节会经济的坚实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主体在选择会展场馆时重要的区位决策因素。从另一方面说,会展产业的发展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节会活动往往又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严格考核的活动。节会的发展必将推动城市的展览场馆、宾馆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必须与节会的规模、档次和频率相协调。

(二)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

为了办好节会,节会的组织者、参展商必然要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这种宣传广告活动在宣传节会的同时也起到了宣传城市的作用,因为节会的宣传往往是与城市的交通、经济、人文环境捆绑在一起进行的,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又将对举办节会的城市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弘扬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也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三)有利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节会活动前后,为交通、通信、宾馆、餐饮、旅游、商业,以及展览工程设计、制作、广告、媒体等相关服务业产业带来大量的机会,有人做过比较,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三、胶州市节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优势条件

1. 繁荣的商贸业奠定节会经济发展基础。胶州市商贸业较为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青岛10区市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商贸业的发展为各种大型集市贸易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现实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九十年代的“胶州物资交流会”,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兴起的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文化节会也趁势发展起来,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特色人文及自然资源提供节会经济发展素材。胶州市历史文化悠久,艺术积淀深厚,以胶州大秧歌、胶州茂腔、胶州八角鼓、胶州剪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举办各类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主题展会提供了素材。2008年,胶州市举办“首届中国秧歌节”,取得巨大成功。此外,依托胶州大白菜等特产资源发展起来的“胶州大白菜节”等节会活动也蕴含了浓厚的本土特色。

3. 日益完善的会展场馆搭建节会经济发展平台。会展场馆是节会经济的主要载体,是显示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完善会展业硬件设施,胶州市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在少海新城和新城区规划建设以中国秧歌城和会展、体育、文化、金融四大中心为龙头的会展业场馆,积极引进并加快建设少海国际省级旅游度假区、喜来登大酒店等节会经济配套项目,为发展旅游会展、商务会展、及其他高端会展提供载体支撑。

(二)发展特点

1. 活动数量逐渐增多。2014年,胶州市会展数量约11场,比2013年增加2场,到2015年会展数量增加到16场,比2013年增加7场。2013年以前全市会展活动总数在8场次上下浮动,2014年以来,全市会展活动数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 层次规模不断提高。“城隍庙糖球会”、“房产展”等活动均由专业会展公司运作,“采摘节”、“生态游”、等活动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会模式,与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度逐渐提高,节会活动的整体形象、质量档次、活动规模较以往均有大幅提高。2015年全市累计使用展览面积4万余平方米、节会活动客流量近千万人次,是2014年的2倍多。

3. 会展秩序逐步规范。为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培育管理,胶州市出台《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使会展业发展有章可循。为规范会展市场发展,胶州市下发《关于对节会活动实行报备管理的通知》,对节会活动实行报备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管理各类节会活动,有效提高了会展资源利用率。

(三)存在不足

1. 缺少长远规划。胶州市会展业规划尚未列入全市统筹规划范畴,与旅游、商务等相关产业结合度不高,产业链低端化发展,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化运作存在局限,制约节会活动的长足发展。

2. 专业性不强。胶州市的节会活动多以节庆类和展销类为主,受当前经济形势相对低迷等客观因素制约,展销类会展市场越来越窄,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会展人才、营销策略的指导以及专业化的展会服务配套,会展业发展尚处于会展市场的中低端,与大型专业展会相比,在活动内容、特色创新、规模档次及招商层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 缺乏政策衔接。承办节会活动所需的行政资源、宣传资源、人力资源等相对分散,缺少相关的鼓励、扶持、协调政策,导致在知名会展公司的引进、各参与部门的协调、节会环境的优化、节会活动的宣传推介等方面力度不够,影响节会的拉动效应。

四、发展节会经济的建议措施

(一)规划先行,长远化发展会展业

坚持功能完善、统筹兼顾,将会展业发展纳入科学长远规划,加强会展业与文化、商务、旅游及航空服务等行业的融合度,延伸会展业产业链条,注重品牌会展的培育,不断提高会展市场化运作水平。

(二)调整结构,高端化发展会展业

明确会展定位,调整办展结构,控制规模小、档次低的会展活动数量,整合资源引导室外展向室内展转变,引导展销类会展向博览会、大型论坛、赛事、商务会展等高端会展转变,提高会展档次。

(三)优化环境,专业化发展会展业

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行政资源,做好节会活动的配套服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知名会展企业的引进,提高办会水平;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会展业服务队伍,提升会展业服务水平。

五、结语

纵观我国许多城市服务业发展概况,节庆会展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增长快、潜力大、前景好的行业之一。胶州市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城隍庙糖球会”等一系列特色节会活动也实现了过亿元的销售收入,还给本市的交通、通信、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业产业带来了千余万元的收入,节会经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胶州市节会经济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今后应以会展项目为基础,发展环境为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节会的产出带动效应,形成“节会―旅游―商贸―餐饮―住宿―交通―通信等”完整配套的节会产业链,同时,加强包装推广,让节会活动走出胶州,走向山东,乃至全国,使节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张恒龙,王方华.会展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陈忆戎.节庆产业与城市发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龚平,赵慰平.会展概论(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会展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经济危机;会展产业;会展行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4-0093-04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并进一步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主要出口地区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区都是此次经济危机的重灾区,因此,出口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出口总额为10 741亿美元,增长22.3%,较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2008年12月2日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会上表示,中国前10月出口实际增长率大幅回落,导致在沿海省份,出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半停工、停工,半歇业、歇业。出口困难、生产萎缩和销售下降,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凸显。

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中国会展业势必将受到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不仅中国会展业的行业结构、市场结构、行业管理规范等将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得到重新洗牌和提升的机会,而且对于会展企业来说,项目规模扩张、展会品牌、机会和风险将并存。

一、经济危机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

(一)对中国会展行业结构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生产经销企业选择展会更加谨慎和更加注重实效上。在经济危机冲击下,企业销售下降,资金链紧张,生产随之萎缩,参展意愿大幅下降,展览市场外部环境也随之变得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大、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型展览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强,会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会。相反,许多中小会展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展览项目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将面临更大的招商招展困难,企业展览项目的运作不容乐观。数据统计表明,2009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1 800多项,但目前实施参展的只有1 000项,实施率约50%,与去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1]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将是大浪淘沙和自然淘汰,部分中小会展企业将被迫退出展览市场,会展业的行业结构将向高度集中、大型化等方向发展。

(二)对会展市场结构的影响

在经济危机的市场环境中,不仅会展业的企业结构和层次将发生改变,展览项目也将面临调整。市场运作良好、管理水平高、企业参展效益明显的品牌展会和大型展会将受到市场的更多青睐。相反,那些还没有形成品牌、没有稳定市场基础、还处于培育发展期的小型展览会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而管理混乱、企业参展效益低的展会将面临生存危机。此次经济危机的产生,将更有利于大型品牌展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为大型品牌展会向国际化、规模化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经济危机呼唤规范会展行业管理体制

中国会展业发展至今,还面临多头领导、管理混乱的问题。既没有的统一、明确的管理结构,也没有规范权威的管理办法。根据现行展销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外贸公司、省级和市级政府各厅局、行业协会甚至媒体机构等诸多机构都能举办展览,从而造成了多头办展、重复办展、低层次办展、各地区为争夺会展市场和会展资源而相互恶性竞争的局面。

经济危机将使中国整个会展业面临寒冬期,不同地区和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剧烈,整合优化会展资源势在必行。建立统一的会展业管理机构、出台全国性的会展业管理法规、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会展业发展战略和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职能等非常必要。

(四)经济危机对会展相关产业的影响

会展相关产业是指给展览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设计、展台搭建、会展物流、会展营销以及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经济的衰退首先将使得这些产业自身面临恶化的市场环境。同时,由于会展业是综合性非常高的产业,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会展业发展停滞或衰退将波及到这些相关产业,使它们也同样面临经营困难、收入减少、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那些依靠会展业生存、从事专业的会展设计(场馆设计、展台设计

等)、展台搭建、展览项目策划及咨询等行业企业,将会受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的检验。

二、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将促使中国会展产业加速走向产业结构优化、管理统一规范化、人才供给均衡化、办展主体市场化等方向转变。

(一)经济危机将加速中国会展产业结构的优化

当前中国的会展产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会展行业集中度在未来的5~10年中会有大幅度提高,展览市场将操控在一些大型的展览集团手中。而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将促使这一转变加速进行。具体体现在:(1)会展人才加速向大型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集中;(2)会展客户资源加速向高质量、高效益的展会汇集;(3)一些中小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难以为继,甚至破产倒闭;(4)会展企业间的跨行业、跨产业链的联合和合并;(5)中外会展企业间的合资经营和联合办展等。

会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虽然短时间内会对大量的中小会展企业和项目造成冲击,甚至会导致整个会展行业增长速度的减缓,但是从长期看则有利于中国会展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行业水平的提高,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二)经济危机使高质量的品牌展会和品牌会展企业成为会展行业的排头兵

品牌是所有行业发展的灵魂,会展行业也不例外。会展第一强国――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会展业的领军人物,其所拥有的众多世界知名品牌展会是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例如,在德国慕尼黑每年要举办40多个重要的展览会,其中一半以上是本行业领导性展会,高档次的展览会为慕尼黑吸引了全球大批的参展商。[2]

会展产业的品牌化包括展览项目的品牌化、展览企业的品牌化和展览城市品牌化三个层次。经济危机的产生将导致:(1)由于竞争的加剧,未来几年内同题材的展览会将在不同企业和地区间优化组合和优胜劣汰,同题材展览的数量将会减少,品牌展会将会脱颖而出;(2)同一市场内竞争的展览企业将会大鱼吃小鱼,实力强、办展经验丰富、市场渠道广阔的大中型展览企业将更具强势,形成品牌展览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展览资源;(3)会展名称效应将愈发明显,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会展业将愈发困难。在中国国内,上海、北京、广州等会展中心城市的会展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并且开始迈向国际展览市场,将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呼唤政府实施会展业统一规范管理

会展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作为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展业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设有单一的国家级的展览管理机构,例如德、法、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国。虽然这些展览管理机构的名称有所差异,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唯一性、全国性、权威性和服务性。他们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制订全国性的会展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设立、使用会展发展基金,组织展览代表政府出席国际会展界的各种活动,规划、投资和管理会展基础设施。围绕这些主要职能,政府管理机构制定了一整套扶持、服务、规范、协调和发展计划,保护名牌展,增强市场的透明度,使用会展基金大力扶植出国展览,建设大型会展中心,调控会展市场等。[3]

经济危机使得会展产业发展面临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困境,也使得会展产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会展业资源亟待优化重组,会展市场竞争要求规范化和秩序化,会展行业管理亟待统一。这就要求国家成立专门的会展业管理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会展政策法规,制定会展业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等。

(四)会展产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逐步向二三产业为主的格局转变和中国经济外向发展趋势的强化,中国的会展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各地会展场馆规划和建设、会展项目运作以及节事活动的开展蓬勃兴起,会展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快速扩大,已经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会展产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却未真正完全建立起来。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会展项目很大一部分是操控在政府手里,并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制在运行,而是服从于政府的政治或利益集团的需要。虽然全球性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危机还不能改变中国会展产业“政府展”和“商业展”分天下的格局,但促进中国会展经济加速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原因在于:第一,外部经济的恶化将促使政府意识到会展经济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形成产业规模,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并经过市场洗礼的会展经济才具有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才可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第二,政府办展由于服从于政府的需要,而政府的目的并不能和市场的要求相符合,因此,政府展会在服务质量、效益水平以及参展商利益保障等方面竞争不过由市场主体独立运行的展会。政府展会的空间将会逐渐被商业展会所压缩,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第三,会展产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相辅相成。经济增长放缓过后会展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会展经济的产业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促使会展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当前的全球性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对中国的会展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也必将促使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链的延长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

(五)会展人才教育和培养面临更大挑战

当前中国会展教育和培训与会展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是高校培养的会展相关专业毕业生与企业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第一,会展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滞后,行业认证和考核混乱;第二,会展教育和培训方式还在走应试化的老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第三,会展企业没有参与到会展教育和培训中来,导致会展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4]

经济的全球性危机将迫使会展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会展项目经理、项目策划人员、高级市场开发人员和专业的设计人员等会展核心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对会展人才的要求也将更高。因此,会展人才教育和培养将从目前的“理论型”培养模式加速向“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发展,会展教育和培训机构及会展企业间的合作将是培养会展人才的关键。

三、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会展业发展对策

1. 实行全国统一管理,规范行业秩序,提升产业竞争力。会展产业的全国统一管理是指会展项目的审批、监督、考核、评比以及奖惩等权力由政府单一部门来组织实施,并由该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涉及中国会展行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以避免由政府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割据和争夺所导致的会展行业秩序混乱,从而提高中国会展产业的竞争力。

2. 培养企业集团,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大型的企业集团,不仅企业管理水平要求高,而且是运作大型会展项目的主力军,所以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缺乏大型行业龙头企业一直是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经济震荡和衰退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市场和维护产业发展水平,要求中国会展产业尽快形成会展项目运作、会展物流、会展设计和搭建和会展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使中国的会展产业发展在经济恢复高速增长态势时具有良好的基础。

3. 调整会展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会展人才培养水平。会展人才的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会展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之一。经济环境的恶化要求会展企业更加重视会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组展办展难度的增大。而当前会展教育和培养遍地开花,师资来源五花八门以及教学质量低层次徘徊的现象,折射出会展教育管理的失位。当前在面临经济危机情况下,缓解会展产业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急需调整会展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会展人才培养的水平。这包括: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对会展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设置会展教育行业的门槛和行业认证资质设限等。

4. 优化会展资源配置,建立会展经济发展梯次格局。会展产业具有高度的带动性和综合效益,是满足政府宣传地区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有力平台,从而促使各个地区竞相发展会展业,造成中国不同地区相互争夺会展资源,低层次重复办展的现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种全国办展的格局势必限制中国会展产业水平的提高和会展资源的浪费。因此,中国应建立会展经济发展的梯次格局,在经济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和地区优先发展会展产业,并且在这些地区实施财政和政策倾斜,加速推进中国会展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提升中国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会展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佳贵.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2008,(12).

[2]王世成.竞合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会展,2007,(17).

[3]韩霁.中国会展业发展前景广阔[N].西部时报,2007-01-27.

Effect on China's MI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Crisis

Wang Zhoushe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Hefei 230022, China)

上一篇江城子苏轼

下一篇带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