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职业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1
关键词:会计 职业风险 防范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一)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产生会计职业风险的直接原因
1、错误或过失。错误是指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无意的错报或漏报。错误行为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技术错误);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判断错误);会计政策的误用。例如,据以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数据收集或处理错误;由于疏忽或误解造成计价不正确,或者在金额、分类、表达、披露方面错用了会计政策等,都是会计职业错误。过失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未能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不能发现错误和舞弊,或被假象所欺骗,给企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会计人员的过失按其过失程度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
2、舞弊。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贪污)企业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错误(过失)与舞弊行为的区别在于错误(过失)是无意的,是会计人员的无心之失;舞弊是故意的,是一种欺诈、故意违规违法甚至蓄意犯罪行为。不论是错误、过失或舞弊,只要其给企业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包括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会计人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后果,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过失或舞弊行为付出代价,这就是会计职业风险的特点。
(二)会计职业风险的分类
按责任、风险后果来划分包括职业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会计职业行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行为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从而失信于社会,个人的职业信用面临破产的压力,内心经受道德良心的折磨等后果。法律风险是指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及后果违反了相关法规,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可能被判负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风险。
(三)企业会计人员风险职业行为表现
1、未能认真执行会计法规。未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科目选用不当,核算程序极不规范,甚至很随意地无凭无据地处理会计业务,前后矛盾,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错漏百出,错报风险极大。
2、未严格妨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资产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会计监督岗位和功能缺失,导致“缺位风险”。这类企业经常发生财产缺失、被盗,职务侵占,挪用、贪污、冒领等事故,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也常常出错从而面临经济处罚和税务检查风险。该风险称为会计监控缺位风险。
3、未经授权,或越权处置会计事项,导致“越权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资产报废,存货盘亏、盘盈,坏帐核销等重大会计事项时,不经董事会批准,或企业主管审批,自作主张地直接销帐;一些会计人员编制的重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未经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审核签名,就对外报送等。超越权限的作为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导致财产损失风险或纳税风险极大,该风险称为会计人员越权风险。
4、会计人员越俎代庖,导致“越位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越位处理本应由业务人员、生产人员、仓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处置的事项,将其他岗位其他人的工作责任风险转移到自己的岗位上和自己身上。如会计人员代生产人员填制领料单,代仓管填制入仓单、出仓单、送货单等,甚至代签名确认,都存在极大的越位风险。
5、做两套账,存在“欺诈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老板或企业主管的要求,做两套账,甚至三套账。其目的是利用假账瞒报收入、虚列成本,达到偷、漏国家税收的目的;虚计收入、虚增资产和利润达到骗取银行贷款的目的;隐瞒利润、转移资产,达到逃债和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目的。做两套账、做假账,都将面临被指控欺诈或偷税犯罪的风险。
6、会计人员参与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从非法渠道取得进货发票或支出凭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被动地参与、有的是盲目地参与、也有的是主动参与,全然不顾法律后果。
(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风险的成因分析
1、法制观念淡薄,会计责任和风险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对自己职业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昏然不知;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职业风险认识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一部分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风险,但抱侥幸心理,缺乏责任心。
2、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差。一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的无证上岗者,没有经过会计专业学习和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极差,随意地填编报表,应付税务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缺乏基本的会计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自己的行为也不感到害怕。
3、职业道德素养低,诚信意识差,自律能力弱。一部分企业会计人员不能自觉地运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一己之利,被动或主动地参与企业会计造假。政府对造假者,特别是利益既得者打击力度不大,造假成本低、收益大、风险小,使一些人对造假乐此不疲。政府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管理弱化,会计队伍中存在着少数甘愿冒险造假者。
二、会计职业风险的防范与建议
(一)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构成风险防线
政府应加强有关维护和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建设,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建和谐会计、诚信会计的法制框架和道德框架。同时由会计行为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配合,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度,促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清楚违法乱纪的法律后果和风险,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会计诚信、会计职业道德观的认知度,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习惯,加强自律。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
企业会计人员应认真、积极、终身地学习财务、会计、法律及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炼就火眼金睛,能识别真伪,能评估风险,切实提高个人抗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
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包括:适当授权,正确的信息记录,可靠的资产安全,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性检验等。完善的内控制度并有效地执行,能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会计差错与舞弊,防范和减低会计风险。
(四)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打击力度,净化会计职业环境
一是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市场欺诈,会计造假,特别是造假受益人的打击力度,增大造假的成本;二是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供用人单位和会计监管机构查询,对会计人员违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在媒体或网络上曝光;三是提高会计从业准入门槛,将道德不良,文化水平低下者拒在会计行业之外,同时严厉打击无证上岗行为,对聘用无证从业人员的单位和无证上岗者个人都要从严处罚,驱逐劣币。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2
1.校企深入合作较难开展
校企合作可以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就走出去来说,无论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还是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实行一人一岗或是一人多岗,职员要对处理的业务负责,一般不会轻易让别人接触其所经办的业务。学校安排教师或学生到企业实践时间较短,且企业很少安排真正的顶岗,一般都是让学生以跟岗的形式学习,但并没有使其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请进来更不容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希望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和部分理论教学工作,但是企业专家本身的工作就很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学校投入经费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2.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尚未有效对接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针对企业的出纳、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专业均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也只是把章节换成项目和任务,教学内容还是原来的知识体系框架。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理论、学生做练习。学生到工作单位,接到一堆单据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做账。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对接。但考试大纲不能等同于职业标准,职业标准除了对从业人员有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的要求外,还应该包括对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3.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及行业要求不相适应
正在实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实现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部分学校虽然实施了账证表进课堂的措施,但由于缺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备课要比之前花费更多的精力,但如果学生在经济业务的处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习指导的话,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得到提高,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能由于职业意识观念淡薄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4.实践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认知、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主要是在手工做账,通过实训教学平台进行会计仿真实训的学校比较少。
二、信息化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国家已经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必将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1.进行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移动互联网正在与教师争抢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就很难避免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手机观看教学案例的视频或动画,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本次的教学内容;学生观看某个动画或视频,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智能终端完成实训或者作业等方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很多学校为了学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证书,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并没有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将其作为考证课程。这门课程的案例仅停留在文字上,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不好理解,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资源建设为契机,将案例拍摄成情境剧或者制作成动画,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等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养成。
3.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数字校园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网上学习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下一步实施翻转课堂做准备,学生课余时间到网上看教学视频,在课上做作业并由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可能实现比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由来自企业的专业与教师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录制成微课或视频课,实现课岗对接。特别是实践课程,企业专家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但可以将其工作的过程录成视频或者在其指导下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在实训时反复观看以掌握实践技能,也能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在校企共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来自学校的教师提高了实践技能,来自企业的专家理论水平也得到提高。另外,建设的教学资源应向社会开放,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和社会人员学习会计技能提供便利。
4.建设虚拟实训平台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3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行业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本功,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开展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客观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仍然过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培养等。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行会计专业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进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内涵分析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文化状况或者文化类型,这些文化状况或者文化类型对人的思想能起到引导、促进、升华的作用,并提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审美水平,进而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素质与修养。常见的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都是人文学科。人文素质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中的人文气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通常将人文素质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的精神境界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个人后天的学习获得,而人的精神境界则需要个人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和感悟获得,主要体现为个人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人文素质是现代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此外,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也是现代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人文素质教育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推动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力量。
2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专业看似属于一个理科专业,但理论和实践均充分证明,推进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第一,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让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人文素质的会计专业学生,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将会更加有主见、有远见,其也将更能胜任会计工作。第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存在一定难度,且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就是因为抵触学习专业课程,导致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最终在社会竞争中落败。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明白自己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拥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将不会在难度颇高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迷失自我。第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可以让人心灵澄澈、思想丰满,而缺乏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往往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空虚,甚至会崩溃。人文素质在丰富学生思想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现代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个人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
3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在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紧密对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3.1设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有目标,行动才能有方向,行动才能有力量。高职会计专业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在设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以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为教育导向,确保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获得的人文素质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帮助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基础上,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第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培养企业会计主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目标,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从事相关工作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在取得相关会计专业职业证书的同时,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3.2加强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缺乏的是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获得“双师型”教师,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内具有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专家作为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以其精湛的会计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从事会计专业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在院校中任职的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对其会计专业教学能力、会计专业道德品质、会计专业实践水平进行全面考量,并为其提供深入企业观察、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会计专业任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3.3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会计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模拟实训、企业实习等方式,重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其综合人文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完善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在不轻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企业实训时间,帮助学生在吃透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将书本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使其具备完善、扎实且熟练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会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其将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企业形势。
3.4改革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是重要方向。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素质教育仍存在较多不足。高职会计专业应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将《会计法》以及公民职业道德素质中所倡导的会计职业精神有效传达给学生,包括会计行业从业的道德品质、会计行业从业的专业要求等,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社会运行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兼顾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的会计岗位从业理念,进而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后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树立职业道德风范,更好地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3.5对接相关企业实现顺利就业
在当前校企合作广泛开展的情况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推动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积极合作,学生在相关企业中实训之后,可以在毕业后选择留在企业,实现顺利就业。一般来说,基于会计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灵活性,企业也更加愿意选择“科班出身”的和在企业内部进行过实训的学生,这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4结语
在众多高职院校专业中,会计专业对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人文素质要求都很高。在现阶段的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人文素质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所不可或缺的。在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努力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通过校企合作、师资建设、课程完善等方式,着力构建一个人文素质培养效果显著、学生乐于接受、企业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以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赢得企业的青睐,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并在无形中有效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晓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3(7).
[2]刘建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黄元媛.探析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新经济,2014(Z2).
[4]林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6).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4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89-0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校企共育、三环相扣、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人才。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中小型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广泛进行的会计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小型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这些单位的特点是企业规模不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全面。为此,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全面协调发展为标准,初步确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初步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论证,最终确立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本专业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会计与税务中介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具备较强的从事出纳、基本核算、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财务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能“就业即上岗,上岗能顶岗”,而且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1.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教育“职业技术课程”体系,即在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教育中,强调学习领域中的学习与企业工作领域中的工作的对应,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知识、技能的迁移,学会工作方法的交流与沟通,培养职业情感与职业意识,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近年来,我院成立了由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市场调研进行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技能要求分析论证,以会计人员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提炼出会计岗位群,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会计拓展岗位。同时对会计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八个典型工作任务,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行动领域,最终确定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形成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下页表1)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
2.实行“五步递进式”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为了实现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岗位职业技能的转变,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统筹规划,实行“五步递进式”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将会计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360度贯穿于高职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递进式”全面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第一步:会计认知实训,主要通过《会计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实施,即在第一学期组织本专业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参观、校外会计专家讲座以及会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安排,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岗位的认知,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步:随堂实务演练,主要通过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贯穿于高职三年。按照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对接,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操作的要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第三步:分岗模拟综合实训,主要通过《成本核算实训》、《税收实务实训》、《审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等实训课程实施,即在第二学年开始,在校内实训室利用专业教学软件,模拟专业岗位工作情境,分岗位分角色进行专业分岗模拟实训,全方位模拟企业一个月的实际业务操作,涵盖会计实务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各会计岗位工作职能,系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的同时,增强学生岗位专业技能的应用。
第四步: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主要通过安排学生进入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分阶段分步骤安排学生进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习,让学生熟悉企业实际业务会计核算流程,熟悉企业纳税申报流程等,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增强会计岗位工作的信心。
第五步:顶岗实习,即在第六学期,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组织本专业学生进入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全面检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3.教考结合,实现“课证融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会计行业形成了一套自身完整的会计职业资格认定体系,由财政部制定的由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构成的标准化会计职业资格认定体系。高职毕业生所服务的中小企业需要具有一定学历、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拥有相关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因此根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将高职会计专业典型的职业性特点融入日常专业教学,将国家已经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整合课程体系,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标准相衔接,使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见表2)。保证90%以上的学生毕业时获得多种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并在毕业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达到中级会计师水平。
4.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校内仿真实训场所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但脱离实际工作环境,学生缺乏感性认知。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仿真实训的不足,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还可以参观企业工作流程,近距离接触各类真实的会计资料,了解会计工作。因此,建立数量较多且符合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会计实践指导老师,承担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任务,会计专任教师定期巡回治疗,随时掌握顶岗实习的情况。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拓宽了学生实践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除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职业体验外,积极参加各类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也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参加各类大赛,特别是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国家级比赛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我院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经济类专业教指委举办的涉外会计岗位技能大赛、会计基本技能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使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必备的职业操作技能,从而实现“以赛促训,以训强技”的目的。
6.双师引领,强化实践师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技能高的专业教师队伍。我院通过引进、培养、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比例为6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人,比例为80%;“双师”教师10人,比例为100%;兼职教师8人,比例为44%。此外,校内专任教师在教学之余,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同时,承担企业财税咨询、记账等社会服务工作,为企业员工开展各类会计培训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外贸会计考试培训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
三、结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大众,“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社会功能。多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创造了诸如“订单式”、“任务驱动式”等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在多年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毕业生也深受来自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训基地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路上,还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扶持,使我院培养的会计毕业生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蒋漱清.“4444 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43-45.
[2] 袁雪飞.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财会教育,2013,(6):128-129.
[3] 沈艾林,张卫平.高职“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09,(12):76-78.
[4] 龚云峰,周玉鸿.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9):55-58.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Accounting Personnel
DU Jia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Business School,Nantong 226007,China)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5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市场经济的冲击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文章阐述了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 诚信 建议
一、研究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
首先,在这个充满竞争、信息密集的网络经济环境中,中国会计行业不仅要接受来自国内社会的监督,还必须接受来自国际各行各业的监督。在这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只有具有会计职业道德约束、讲诚信的企业才能逃脱被淘汰的危机,没有职业道德自律的会计人员将被剥夺参与竞争的资格。
其次,会计这个行业以其职业特点,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的道德风险。会计行为是对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过程,是提供信息的一个重要领域,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内,还必须具备与其能够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最后,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会计道德的精髓。诚信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种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见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二、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诚信缺失
目前大量的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几乎都与会计人员的诚信分不开。由于会计诚信的缺失,导致假账林立、造假成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交易失真。即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小团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串通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失真。即会计核算过程中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费用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手段,不客观、不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甚至通过做假账、假报表的方法,虚增或隐藏收入、虚增或隐藏成本费用,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4)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即管理层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误导利益相关方。
(二)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少数会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或在利益驱使下,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利已主义意识严重,无视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和制度,故意伪造、编造会计资料,执法犯法;部分会计人员不学无术,对业务及法规不熟悉,不明确会计核算的真正含义所在,这种违法犯罪行为反映出新形势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三、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会计人员诚信缺乏的原因很多,有很多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但总起来说是“利”的驱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会计职业所受到的利益驱动,既包括单位利益,又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单位的利益。为了提高自身经营业绩或者逃避税务,企业选择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骗取各方面的信任,来达到投资、贷款或者增加利润、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2)制度缺陷。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通常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各种外部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
(3)自律组织缺乏。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自律组织,这对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鉴于以上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1)为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环境。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顶住压力不做假账,还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倡导一种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恪尽职守、杜绝假账的良好氛围。
(2)强化会计监督。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会计监督水平,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在内部监督上,要细分各个会计职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加强日常监督。在外部监督上,要加强财务、税务、审计等各个方面的监督,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构建强有力的监督网络。
(3)加大会计职业的奖罚力度。对于、违法乱纪、知情不报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从快从重处罚,严格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要对领导者、授意者、造假者追究其经济和刑事责任,使造假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要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不断扩大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同时应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以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假信息侵害时,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讼,取得民事赔偿。
参考文献:
[1]刘时红.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财政监督.2006.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6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高职教育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会计专业,作为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和上海市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的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课证融合、岗位技能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学生因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下面主要介绍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期望能对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理清思路,重构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院组成了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且会计专业建设课题组成员每年通过专业市场调研进行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技能要求分析论证,优化专业教学的建设思路和内涵,以岗位技能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重构了新型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参考图1),将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职业素质教育、职业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实践教育这四个模块,重点突出职业实践教育模块,并大幅度提高每个模块中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使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
二、工学结合,实行“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高职会计学生培养的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会计岗位技能为主的方向转变,东海学院会计专业根据会计各岗位技能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安排,通过工学结合实行“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岗位技能培养贯穿在高职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递进”式全面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生的综合岗位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具体做法为:
第一阶段:岗位认知实习。即在第一学年组织本专业学生去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现场参观调研,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岗位技能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基础技能实训。即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至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开设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技能实训等实训课,掌握会计类各岗位的基本技能,如点钞、书写、中英文输入、传票录入、会计电算化等。
第三阶段:专业轮岗实训。即在第二学年,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开设会计岗位实训、纳税申报及实训等实训课程,利用专业教学软件,模拟专业岗位工作情境进行专业轮岗实训,让学生加深对各工作岗位工作职能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的应用。
第四阶段:会计综合实训,即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开设会计综合实训、会计虚拟实习等课程,全方位模拟企业一个月的实际业务操作,涵盖会计实务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第五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即在第三学年,我们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在第三学年组织本专业学生集中到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全面检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三、教考结合,实现“课证融合”
在会计行业,财政部制定了由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构成的标准化会计职业资格认定体系。中小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学历、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拥有相关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具有典型的职业性特点。为此,东海学院会计专业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我院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外贸会计资格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职业考证体系,把相关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按序融入课程体系,并将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与日常专业教学相结合,做到将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与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具体内容请参考表1),使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即能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现工学结合,课证融合,使专业教学与职业考证标准“零距离”。这种“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且学生毕业时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至少取得一种岗位技能资格证书,历届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超过90%,有效地增强了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工学结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会计教学的重点是实践性教学,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奠定了会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东海学院会计专业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了校内会计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首先,学校建立了完备的会计实训中心,包括会计基础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等,集“教、学、做”于一体,服务于学生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其次,学校与某咨询公司合作,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外承接企业实际记账业务功能,对内承担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任务,接收学生、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践,创造将“会计业务引进校园”的全新顶岗模式。再有,学校与上海市多家知名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并进行产学“深度融合”的合作,包括:共同研究、确定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方案等;共同研究、开发实训系列教材;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企业选派业务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开设课程或讲座,指导学生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等。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拓展了学生的实训实践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会计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以师为本,强化实践师资培养
会计专业教学的实施有赖于综合素质高、特别是业务水平精的教师。近年来,我院会计专业不断致力于打造一批师德高尚、业务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在新教师的引进方面,着重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会计专业新进教师必须要有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经历;与此同时,还聘用了一批企业能工巧匠来学校兼职任教。其次,在师资培训方面,一方面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必须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名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内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业定向培训,争取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成长为“双师”素质教师。第三,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开展各类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财务咨询、记账等社会服务工作,为企业员工开展会计职前、职后培训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培训服务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峰,王蓬.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1,(27).
2.王家清.高职会计专业“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