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课件

生物课件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94-01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一、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教学目标、课件演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2.一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创设情境动态演示直观体现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3.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4.DNA数目变化曲线5.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诱导迁移探索规律对比记忆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6.动物的形成过程动态图解 重点突出动态观察直观体现 理解有丝分裂的实质 7.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8.DNA数目变化曲线观察思考诱导迁移探索规律 正确区别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比较综合对比突破难点能力提高 巩固练习 10.几道习题解析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促进同化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二、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1、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2、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生物课件范文2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我摸索出了一整套简单易操作的生物课教学方法.现将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妙趣课堂,从“第一堂课”开始起步

“走近细胞”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一章,其中包括了“从生物圈到细胞”以及“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两个部分的知识内容.纵观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内容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因此要想学好生物课,势必需要重视第一节课,它是开展生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良好的开端.

在开展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内容从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充分运用联想、对比、比较、合并同类项的方法,额外列举和本堂课学习内容相关联的事例,从而让学生对生物课学习感到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家积极思考、探索求知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例如,在讲“从生物圈到细胞”时,我从学生都很熟知的社会现象开始讲起.我板书:2003・非典・SARS――2003年春夏时节,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肆虐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工厂停产、商场停业、学校停课、病患隔离的现象.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因此SARS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繁殖;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学生听着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全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家都很乐于知道接下来生物课会有哪些更有趣的下文,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入趣味话题,营造妙趣课堂

1.生动形象类比,将知识难点化繁为简,趣味横生

一提到“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这些知识点,很多学生就深感头疼,需要记忆的内容既枯燥又多,而且很不容易记住.

例如,在讲“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我提早充分做好课件预设.堂课上,我通过多媒体将PPT课件通过投影展示,提问:你们听说过“切糕”吗?学生非常自信地回答:“新疆切糕”,非常有名的新闻事件.一块切糕,值万金!我介绍:切糕,又叫新疆玛仁糖,其主要由玉米和小麦粉,混合核桃仁、葡萄干、芝麻、巴丹杏等坚果仁制成,以糖浆粘合、压缩而成.由于实量远大于看起来的重量,加上强卖,所以买切糕的人多有被宰的感觉.学生爆发出会心的笑声,此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继续指着PPT投影图片介绍:咱们今天所要了解的“细胞膜的结构”,其实就是一块大切糕!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家的视线都聚焦在投影图片上.大家仔细看,果仁就像蛋白质分子,小麦玉米粉就像磷脂分子,各种坚果仁以不同的深度对其进行镶嵌、覆盖、或者穿插纵贯在其内.ATP和糖类就像卖切糕小贩藏在口袋里的钞票和存储在他们家里制作大量切糕的“余粮”.而低温和高温对酶所产生的影响,就好比水凝结成了冰和水蒸发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的区别.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对原本枯燥难理解的生物学知识有了非常深刻和持久的印象和记忆.

2.悬念故事引趣,让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充满欢乐

例如,在讲“基因的本质”时,我没有按照常规直接就“DNA”相关知识点进行按部就班的介绍,而是在开始授课前三分钟讲了一个有悬念的趣闻故事:我国古代四大美男之首就是潘安!于是,当时的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的聪慧女子,拒绝了很多王孙贵族的求婚,托媒婆向潘安传话:如果我跟你拜天地入洞房,那么咱们的子子孙孙一定会像你一样美貌,像我一样聪明.请问:如果这女子和潘安真的结婚,她能如愿以偿吗?学生都对这个悬念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而后引出“基因和染色体”课程内容,接下来展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些原本知识难点的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兴趣浓厚.

三、幽默语言,让课堂教学妙趣多

生物课件范文3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 课件设计 生动性 高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软件也以其鲜明生动的图象、悦耳动听的音乐、精确优美的动画和科学优良的效果等诸多优势,迅速进入了中学生物学课堂。这不仅改变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方法、模式,也给生物课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根据自己在多媒体生物课件设计与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谈一下多媒体生物学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生物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内容都可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在进行课件设计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强化目标性原则。任何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生物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强化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排泄》一章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用传统的挂图或投影片演示,效果都不理想,若先将肾小体的剖面结构扫描到计算机中,再以不同颜色的颗粒分别代表葡萄糖、水、无机盐和尿素,并将这些颗粒从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的过程和从肾小囊到肾小管,以及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再配以轻柔优美的音乐和文字说明,就会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掌握目标的效果。

科学准确性原则。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生物课件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和概念,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一般的生物挂图和图片中,为了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往往用红色表示动脉血,用蓝色表示静脉血,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不利于学生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生物学多媒体课件中,动脉血应用鲜红的颜色表示,静脉血用暗红色表示,使教学设计与实际相符合,让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就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

直观生动性原则。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图、形、色、声、动、画”等形式,变静为动,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生动而直观地完成新知识的教学。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教学中,对于“受精过程”的课件设计,若将花粉从萌发到生出花粉管,以及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再从珠孔伸进去和顶端破裂、两个移动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和过程通过动画技术呈现出来,就会达到直观生动的效果,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省时高效性原则。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如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这个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名词概念较多,又很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传统的方法结合挂图讲述,教师需要指着挂图,讲述一步,板书一步,很是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明显。如将“蒸腾作用”的全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文字以动画的技术展现出来,不仅省时、省力,且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设计与制作生物多媒体课件,目的就是要将其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之中,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今就笔者自制的《两栖纲》一章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成效,谈谈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巧设情景,以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印象深刻,感知鲜明。本章首先设计了一组动画画面,用于展示春天蝌蚪在绿树环绕的池塘中游动,以及夏天,成蛙在潮湿的池塘边、田野里捕食的情景。同时巧妙地配以悦耳的蛙鸣和文字说明,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声画并茂、形象逼真的情景,使学生如在其中,如临其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地进入本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恰当演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青蛙的血液循环是本章知识的难点,对于心脏的结构,学生可以通过解剖活蛙,来认识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这一事实,并通过辩认左右心房和心室来观察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的情况。但是对于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活动,却不易认识清楚,加上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单靠静态的挂图,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用一组动画画面来展示青蛙的血液循环过程。配以闪光的、流动的血液,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血液从心室开始,沿着向上的路线进行肺循环,和沿着向下的路线进行体循环的过程。

快速展示,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速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密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本章中其它两栖动物,虽是了解的内容,但由于许多学生从未见过大鲵,如利用挂图逐一讲述,既浪费时间又不易讲述清楚。为了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设计上采用了录象展示的方式,同时给以配音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地通过视觉、听觉来快速地接受知识。

生物课件范文4

一、CAI课件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无形与有形、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相互转化。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AI课件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虚拟的实验空间 。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很多的实验因为受到设备、场地、实验材料和实验隐藏的危险性等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很多的理论知识因为缺乏实验基础而显得苍白。网络环境为我们的生物实验提供了一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

2.CAI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生物科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很多的内容单靠详实的描述、几副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学生反映生物内容抽象枯燥而难懂,学习兴趣低。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这就需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素材来展示这些内容,创造内容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易于掌握。

3.CAI课件有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和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CAI课件还能辅助组织教学、调控教学进程、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的类型 。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既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们制作课件的热情与日俱增。可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它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在听课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机关重重”型

在制作课件时,若盲目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使用多种高科技的软件杂交,中间设置大量的超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往往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记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按钮,该闪烁的进行了滚动,该切换却操作成了旋转,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或文字“牛头不对马嘴”,洋相百出,学生听起来满头雾水,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哗众取宠”型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跟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相比,丰富多了。但若片面追求华丽、花俏,画面精美,颜色丰富,背景音乐婉转动听,语言极富煽动性,导致文字术语不符合生物学要求,生物的实物图往往模糊不清,比例也不当,与教材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课件上起课来可能是热闹无比,学生们听得也是兴高采烈,但上完后问学生今天学了些什么却答不上来,反馈的教学效果并不佳。

3.“简单粗糙”型

有的课件制作简单粗糙,总共三四张幻灯片,而且图片、文字都是书上有的,文字没有经过太多的归纳、综合,模式图也不做任何的动画设置,纯粹以多媒体代替小黑板与挂图。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而言,它只是摆设,价值不大,学生当然会很失望。

4.“流水作业”型

生物课件范文5

1 新课程下生物课件制作的要求

1.1 课件制作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为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生物多媒体课件制作,如何与新课标结合,体现其本质要求成为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具体要求,笔者试图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结合。

1.1.1设计整体课件思路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教师将每节课件主要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内容结构五部分。其中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结构这两个部分是本课件制作的亮点,前者体现教学思路,后者可以作为复习纲要。

1.1.2逐个充实,添加新理念,新教法

以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先确定教学目标。在深刻理解本节的基础上,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目标要求,将本节的知识目标定为:(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其原因;(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及其重要意义。能力目标定为:分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其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1.1.3引入问题探讨,从学生主体人手

在新课程标准下,本课件制作中引入了问题探讨一块,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具体的事物入手,引导讨论,进入章节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如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的素材是从正面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引导学生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同样,教师也可以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从而引出“生物圈2号”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阐释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2 在课件中体现人性化,互动性

所谓课件的人性化主要是课件制作者本人的个性化的展示。课件是知识的载体,又是制作者思想的传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同样,不同的课件就要有不同的风格,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就是内容和美的完美结合。课件本身的设计,颜色的搭配,界面的布局等等都体现着课件的人性化。在本部分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考虑到其知识性、严肃性、简洁性等,版面运用了PowerPoint的样式,尽量减少学生视觉疲劳,极少加进动画、Flash等元素。

课件的互动性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课件的互动以及学生与课件的互动。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课件与学生的互动性,应采用色彩的变化,各种链接的互换来与学生交流。以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教师在充分引导的基础上,通过课件中设置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出课题,并由教师提出其他问题,如:人类能否自制一个“生物圈”呢?学生通过课件展示了解“生物圈2号”计划的整个过程后思考讨论,体现互动性。

2 实现课件制作与新教法结合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活动。其主要倡导组间同志,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发挥成员优势,共同进步。其主要原则有:(1)要把讨论合作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3)合作气氛要民主,各抒己见,诚心参与,积极主动;(4)合作学习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探索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这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符合的。教师在运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探究方法,以同样的探究速度找到标准统一的答案,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

3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件制作的几点体会

3.1 吃透教材内容,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由于其众多优点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作为一线的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可避免,而且是极为可贵的教学资源。通过生态系统版块的课件制作,教师深刻认识到吃透教材的重要性,体会到课件设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有内容有深度的课件。

3.2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切勿将课本知识完整搬运到课件上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学中有些数据的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切忌对课本的生搬,力图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

3.3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多媒体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生物课件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多媒体导入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觉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量使用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动画等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复杂的结构,绚丽多彩的生态环境,多姿多彩的生物,难见难描述的形态等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等。让学生在情趣中接受新知,陶冶情感,明辨是非。如:“生物的特征”一课,一开始就播放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等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请学生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激起学生思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是什么?自然导入“生物的特征”探讨之中。

二、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导入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知的主要途径,是人们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或某一事物的一种感知过程。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观察贯穿于整个生物学知识体系,贯穿于每一个探究实验。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不同,我们所在的环境生物种类有限,加之学科地位和办学经费等因素我们不可能让学生都通过观察实物来获取感性认识,因此常利用模型、标本、图片(挂图、书上查图、简笔画等)等形式来突出直观性,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观,同时协调运用,学习效率定会提高。

三、实验探究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理论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实验,观察自然现象或事物,探究自然规律或验证自然规律,都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实验也是学生很感兴趣,很想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课导入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如:“体内的气体交换”由“吹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导入,“种子的结构”由观察种子外形和剖开种子观察内部结构导入等。利用实验导入要巧妙设计、短小的演示实验或小实验,运用语言魅力,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揭示新矛盾,巧设悬念,使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状态。

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想到吧 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诗歌导入

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对它们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导入:用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呢?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又如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为背景,让学生解释这句诗所描写的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道理,由此联想到桃园――桃花――桃,接着围绕桃花从开花到结果这一连续的过程,鼓励学生踊跃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花和结果。

六、数学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