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1
最近我们在审查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的发行上市过程中,遇到一些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现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根据中国证监会1993年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第九条的规定,发行人在股票上市前应编制上市公告书,上市公告书中披露的财务资料的有效期为180日;根据上述实施细则第十条,如股票发行结束日到挂牌交易首日之间的间隔不超过90日或招股说明书尚未失效,发行人可以只编制简要上市公告书,简要上市公告书的内容应包括《股票条例》第三十四条的部分内容,即第(一)、(二)、(三)条的内容。
根据上述规定,在B股发行上市过程中,如B股发行人的财务会计资料已超过6个月或180天的有效期,但发行结束日距离上市首日不超过90日,发行人因编制简要上市公告书而省略的事项在该期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则B股发行人只须编制简要上市公告书,该简要上市公告书应该说明发行B股的招股说明书刊登的时间、报刊、版面等信息,不要求包括有效期内的财务审计资料。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2
一、加大、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的教学资源
吃透教材、教辅,积累教学资源,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知识点、和考点罗列做来。通过多次复习,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头脑中尽快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深度开发。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弄清每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前后文章的联系。一些疑难问题,研读教学参考翻阅教学资料,先做好教学前的热身准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材,忽视了对文本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殊不知教材是最好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视频、声频、图片等有用的教学资源
历史的不可重复性需要历史教师用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去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现在用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多媒体素材就能使历史得以再现。如教学《开元盛世》时运用了一段网络视频,再现了唐朝繁盛的场面,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唐朝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如果觉得获取的资源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那么就自己制作。可制作一些简单的小课件,用数码相机摄录一些图片、图像和场景,用录音机录一些自己需要的音频等。还可以利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间来收集积累教学资源。
三、阅读历史书籍
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专业书籍,或者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都很不错。通过阅读书籍,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人物,还知道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还有外文书籍可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如《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四、从听课活动中和教研活动中积累教学资源
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听课16节,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在听课和教研活动中,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回来及时进行整理,把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知识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便更好、更准确并且更有趣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卡片式
卡片式是最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式。其方法是将有关内容摘要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积累资料,使用起来简便灵活。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卡片上记录的内容最好是短小精练的;其次,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再次,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查阅。
六、笔记式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有关内容。做笔记和做卡片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有关内容的摘录,不同的是笔记的容量较大,可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下看到的内容,保管也很方便。用笔记积累资料,最好编个目录,以减少翻阅的麻烦。
七、注重与同事相互充实和整合教学资源
一是相互吸取同行的教学资源,虚心向同行学习,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二是相互讨论、交流和研究,取长补短,从方法、角度、技巧上完善自我,充实和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库。
八、积累和开发自身的教学资源
一是通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认识教学中的失误,汲取教训,不断加以改进。二是把自己的解题和学生回题、作业时的情况当作资源,通过不断自觉地积累课程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的一些概念解释、案例分析、时事介绍材料,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举行历史故事会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讲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成语、典故利用“投笔从戎”的成语引出班超出使西域,展示班超图片等,这些都有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资源。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3
但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教学内容较多,历史跨度较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在课堂中渗透课改理念,又要使学生能扎实地获取知识,成为了历史老师设计教学时需要思考的重点。比如《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教学时恰恰存在以上问题,不仅如此,本课内容课容量极大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还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创新教法,把这节课设计成了活动课的形式,居然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历史知识大擂台”的形式,使学生完成从“了解历史事件到认识历史人物,掌握历史知识到讲述历史故事,感悟历史教训到拔高历史认知”的学习过程。具体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取“活动引领学习”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提出预习要求,进行课前说明。
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并进行加工整合,以备课堂之用。
其次,老师创设情景,随机引入。
课堂中可从老师的姓入手,或随机应变,创设情景进行引入。
再次,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自学。
要求学生按照课件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让活动引领学生学习。
教法:老师设计“历史知识大擂台”的活动,按照“抢答题”、“我来描述你来答”、“风险题”的顺序,依据从易到难、从认识到理解、从运用到提高的原则,将所学知识细化到不同类型的题目中,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分组,规定每个小组基础分100分。
每一个活动结束后,老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课件进行补充、强调、说明和小结。
学法: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活动,遵照活动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小组为团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第一环节:抢答题。
要求:当老师读出抢答题目后,学生可结合自学获得的知识得出答案,也可结合教材寻找答案。知道答案的同学立即举手,等得到老师允许后快速做出回答。回答错误,允许其他同学继续作答,但该题作为无效题不加分。抢答题每题十分,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加分并不断鼓励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你来描述我来答。
要求:每小组派两名同学参加,其中一个同学描述,另一个同学回答,强调作答的同学不能和其他同学商议,只能独自作答,但可以结合课本,限时一分钟。答对加十分,打错不扣分。同样,该环节结束后,对各小组及时总分,及时鼓励继续争做擂主。
第三环节:风险题。
风险题,学生没有选择分值的机会,只有抽题的权利,这也是本环节的风险之一,题目有20分和10分两种类型,抽到哪个分值的题目就做那个分值的题目。抽到题目后,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派一位组员回答,回答错误,其他同学可以修改补充。讨论时间5分钟,答题时间1分钟。要求小组尽量派出在本节课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进行答题。
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因为要作答的答案,是经过集体讨论后的答案,作答的学生仅仅是表述已有的答案,所以老师要求让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作答,其实是给予他们一次表现的机会。也许,通过一次精彩的回答,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性。
至此,“历史知识大擂台”的比赛全部结束,师生共同评出课堂擂主,并表示衷心的祝贺。
之后,进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来给你讲故事”的环节,给全班同学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积累的相关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4
摘要:教师只有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的心理反应,找到能启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学历史;主体意识;主导作用;课堂高效
“历史是人类知识的百科全书”,她“上穷王道,下人伦,包吞千有,总括万殊”。历史宝库中充满了人类优秀代表者生活和事业的光辉范例,充满关于是非、正邪、荣辱、忠奸的褒贬,蕴含着巨大的理性和道德力量,激励学生去爱或恨、崇敬或鄙视。因此,历史从其内容上看,有丰富多彩的人物事件,波澜壮阔的过程发展,可开阔视野;从其作用上看,学生获得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体验,可启迪智慧,沥炼情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历史无用、历史不考的影响,使学生虽喜欢但不重视历史,由于教师缺乏教学技能,照本宣科,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又使学生丧失兴趣,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如何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
一、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心理活动特点
历史学科讲述的是已逝去的人类社会活动,这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具体如下:
1.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历史人物、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为此,许多学生喜欢学历史。
2.学生从课外阅读和电影、电视中获得了很多历史知识,历史故事,有想用在历史课上学得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见闻是否正确的求知欲望。但是,往往把艺术虚构混同历史真实,需要指导他们区分。
3.学生看不到直观的历史和历史现象,很难领会远离自己很久以前的历史内容,虽然喜欢听历史故事,却不知历史有什么用处,因而不重视历史,对历史缺乏持久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由于历史反映的是已逝去的社会现象,过程曲折,关系复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难正确的领会。大量的历史年代、地名、人名难以记忆,对抽象的历史问题,如:典章制度、阶级关系、本质、原因、意义等兴趣不高,并有畏难情绪。
这些心理特征反映在对待历史课的态度上是“有趣”、“愿学”、“难懂”、“难记”。
二、历史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历史教学
1.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巩固并发展他们比较喜欢历史这个积极因素,使其对历史课形成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从而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历史故事则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历史学骨子里就是讲故事,许多人不喜欢历史教科书,但却喜欢看历史小说、历史电视剧,就是因为故事更吸引人,故事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除故事外,还有成语、典故、历史之谜,如卧薪尝胆、金屋藏娇、退避三舍、破釜沉舟,北京人头盖骨之谜等等,本身也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所以,历史故事学生最易接受,也易于保持记忆,通过讲故事,让历史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联系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识别其中的错误和不实部分。许多学生了解历史的途径大多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其中有虚有实,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肩负起辨别真伪的责任,使学生理解历史典籍和文艺作品的区别。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区别,《还珠格格》中的香妃、五阿哥等人物同历史上记载不同,《铁齿铜牙纪晓岚》与历史上的纪晓岚的有别。通过这一比较,辨别,分清作品中哪些人物情节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哪些是虚构的,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反映史实本质的情节上去。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还可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3.揭示史实和现实的联系,把历史知识同当今现状,甚至是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无处不在,历史知识对于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历史,往往总是在教过去是怎样的,让学生记住过去,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生成的态度与价值观很容易是被动的和脆弱的。其实,历史并不仅是讲述过去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解释过去发展变化。因此,教历史应该是教我们所知道的就关于过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重要性,如何对这些变化进行解释,这些变化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就是历史意识,要做到这样,就要运用联系、比较、分析等方法,这就是历史思维。所以,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学生学会辩证、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人类的社会活动,包括过去和今天的活动。这就需要用联系今天讲述昨天的方式,将历史课上得前卫而具有时代气息。适时地将一些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这一点在初中三年级的教学中运用相当必要,效果也尤其明显。如:美国是如何从英国的殖民地成长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可结合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内容。利用一战、二战和科索沃战争等,可引导学生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战争赚钱的。还有,朝鲜半岛分裂,中东和平等内容都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述,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并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历史的实用价值,真正达到了“彰往而察来”的目的。
4.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不仅教给他们一些记忆方法,减少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一些结论,甚至是一些规律。
我们衡量一节历史课教学成功与否,不应在于学生听到,接受知识的多少,而应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我们历史教学的亲身体验,逐步地树立起其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促进者、发现者、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才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如:初一年级第一课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记忆起来内容枯燥,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北京人、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基础上,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想象力。初三年级在交待清楚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具体原因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一般规律。通过上述方法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加深了自我认识。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时的心理反应,找到能启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才能充分发作用主导作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书目: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语文;读读背背;成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84-01
苏教版语文非常重视语言积累,多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很多老师单纯地按题目要求进行教学,先读后背。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厌学,遗忘就快,达不到大量积累的目的。教好读读背背这一内容,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挂钩课文,触类旁通
读读背背的很多成语不是突兀地出现于教材里,其中一类成语与单元课文有关。以三下练习三成语为例,这组成语为: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文思如泉、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是对单元课文《少年王勃》中王勃的赞美……教学此类成语,可以联系课文。教学时,让学生说说成语与课文的联系,如“笔下生花”是指王勃所写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轮美奂,意境深远;“才思敏捷”是指王勃写文章时“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风华正茂”指谁也不敢答应都督的要求时,年少的王勃却胸有成竹地应承下来,很快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学生把成语与课文挂钩,由课文想到相应成语,对成语了解得更透彻,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趣味。
二、联系生活,一举两得
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尽量兼顾课文,但不可能每一个练习都如此。如三下练习七成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谈笑风生、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这组成语描绘了海边景色,但该单元中与海有关的只有《海底世界》一文。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1.提问激趣:学习了《海底世界》,我们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那么海面和海边呢?你又能从海面和海边想到哪些成语?学生由“浩瀚的南海,浪头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地涌向海边”想到“烟波浩渺”;从“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片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想到“一碧万顷”;“人们都到海边来游玩,有的戏水,有的踏浪,有的玩沙,有的晒太阳,有的捡贝壳”想到“游人如织”;“ 洁白的海鸥在蓝色的大海上自由地飞翔,给大海增添了无穷生机”想到“鸥水相依”。2.用这些成语写海边景色。有学生写道:辽阔的大海一望无边,洁白的浪花轻轻吻着沙滩,真是(烟波浩渺)。远望,海是蓝色的,天也是蓝色的,视线内(一碧万顷)。金色的沙滩上,(游人如织),人们(谈笑风生),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傍晚,海面上一丝风也没有,(风平浪静)、(海波不惊),海鸥贴着海面飞行,(鸥水相依),真是人间仙境啊!
成语学习既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三、展开想象,朗读感悟
读读背背中另有一类成语很有特征:美感、押韵,如三上练习六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教学这类成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教学X风X雨,出示相关画面,让学生体会、想象在此风雨中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也许学生还不能很准确地用语言描述成语意思,但能用声音、情感表达出来,也是理解、记忆成语的方法。
大致了解成语意思后,来个成语串联:春天来了,春姑娘用(和风细雨)唤醒了万物,人间充满生机;老师的话语犹如(春风化雨),滋润我的心田;《西游记》里的龙王能够(呼风唤雨),过去人们求雨都到龙王庙;爸爸在外地(栉风沐雨)、不辞劳苦地工作着,我要给爸爸一个满意的成绩;小蒲公英暗暗地想:在这黑黑的泥土里难免要承受(凄风苦雨),不如到金光闪闪的沙漠,做个大富翁。
四、阅读故事,了解来源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很多成语包含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学生最爱读故事,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读故事学成语,学生会乐在其中。如三下练习八成语: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这组成语出现在课文《寓言两则》之后,寓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寓言隐含的道理,对寓言有浓厚的兴趣。练习八中成语都来自寓言,学生查查相关故事,比比谁讲得最生动。想要讲好故事,学生先得做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成语就这样深入了学生的心田。此举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还阅读了更多经典,了解了成语来源,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
成语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种,教师要善于发现成语中的联系,挖掘出学习成语的乐趣,采用多种策略教学,就会使学生爱上成语,爱上“读读背背”这一教学内容,爱上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语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恰好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广义的习语包含比喻性词组、俚语、格言、俗语、谚语、典故等,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语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语言增色不少。
二、英语习语中隐含的历史背景
1、罗马帝国时期产生的习语。
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庞贝和元老院共谋进攻恺撒。当时恺撒的领地和意大利本部交界处有条小河Rubicon。恺撒不顾一切,悍然率领军队渡过此河与庞贝决战。在渡河时他说“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下,表明义无反顾。过了河,他还烧毁了渡船,(bum the boats)逼得士兵毫无退路,只好勇往直前,打败了敌人。
就是这样一段历史故事,在英语中留下了几个常见的习语:cross the Rubicon(渡过鲁比肯河)喻意决定冒重大危险,采取断然行动;burn one's boats(烧掉自己的船)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下)预示着事情已经决定,再也不能改变。
2、a baker's dozen:面包师的一打
典故:15世纪,英格兰出售面包是论“打”(一打十二个)的。那时面包师的名声很坏,面包常不够份量。因此,官方立下法规:凡出售不够份量面包的面包师要受重罚。手工造的面包很难每个重量一样都合标准,面包师为了避免受罚,每打面包再增加一个,故有a baker's dozen=13之说。又有人说,面包小贩以一打(12个)的价钱购进13个面包,其中一个作为赢利。
3、a bed of roses:安逸的生活;舒适的生活;玫瑰花坛
典故:玫瑰花是英格兰的国花。自古以来,玫瑰花被西方人看得特别高贵,它不仅被当作欢乐、安逸、荣誉、幸福的象征,而且被誉为尽善尽美的典型。相传古罗马人炫耀其生活的极度豪华舒适和无比欢乐安逸时,常把玫瑰花撒在床上。本语a bed of roses便来源于此。本语常用于否定句中,多含有贬义。
三、英语习语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四、与有关的习语
与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语语言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现代英语中大量习语,源于宗教活动、仪式和《圣经》故事。《圣经》已然成为英美每一个家庭必备的读物。随着基督教义的传播,《圣经》中的许多句子和短语被人们广为传颂,久而久之就成了习语。
如:Drop in the bucket/ocean沧海一粟。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枣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语音和语法规则,还应包括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获取。因此,如果不清楚习语的文化背景,或单从字面上进行解释、翻译,难免误入歧途。
我们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习语不仅有助于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民族习惯和民族心理,所以学习语言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