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家和牧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家和牧童范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不同语气。
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重难点:抓住言行,通过朗读、想象,自行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发。
主要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三主”教学(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大语文;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人性化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个性化多元解读。
主要教学方法: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流程预设: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画家和牧童,今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跟他们成为朋友。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个儿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比较喜欢课文中的谁?
A:牧童为什么?(勇敢)
B:戴嵩为什么?(谦虚、画艺好)板书
A:哪个句子让你看出他很勇敢?读句子。读出喊的语气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他这样喊为什么让你觉得很勇敢呢?指生读。
听了小牧童的话,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看插图体会围观的心态。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牧童真的是随便喊喊的吗?哪里画错了?读句子。扮演牧童读
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看来牧童还有哪点让你喜欢?(细心观察)
B:还喜欢谁?为什么?戴嵩
1、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写戴嵩画艺好的?用横线划出。
预设: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怎么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画受欢迎?指名读
用上“一…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就。。。。”说话
(2)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读出画得快的语气.
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你们知道什么样子是浓墨涂抹,什么样是轻笔细描?
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引导读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语气)男女生对读
(想象商人在称赞时的表情动作)当你夸奖别人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呢?(竖起大拇指)表演读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引导理解“纷纷夸赞”)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谦虚呢?用波浪线划出。
(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拉?”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和蔼)
是啊,这么著名的画家被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错误,居然还能和蔼地对牧童说话,这位画家多虚心哪!谁能用和蔼地语气读出来。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连连拱手)体会读好句子。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生活中的谁也来说一说?
画家和牧童范文2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兵团农业局积极推进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督导各师团积极宣传补助政策,确保惠民工程惠及团场职工和专业合作社。
1.培训业务骨干和师团业务负责人
掌握政策,扩大影响,惠及职工和合作社。一是培训业务骨干。为全面落实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5月,兵团农业局组织各师、团场和兵团农科院12人,参加农业部在北京举办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各省实施补助政策两年来取得的经验。二是培训项目师团管理负责人、项目职工和专业合作社。为了顺利完成2014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兵团农业局于9月举办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务培训班,主要学习贯彻农财两部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分专题培训补助设施的建造、使用、维护和管理等内容,部署2014年补助政策实施工作。
2.联合兵团财务局,共同组织实施工作
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做好补助项目的管理工作。一是制定项目指南。为做好2014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保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的要求,与财务局共同印发了《2014年申报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指南》,对项目的建设区域、申报流程、公示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农财两部《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兵团农业局和财务局共同拟定《2014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业务流程、建设管理、验收补助的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全程管理。针对项目组织实施和补助资金的规范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兵团农业局下发《关于加强2014年兵团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兵团补助项目的建设、验收、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规范了项目管理。四是做好项目检查、验收工作。2014年8~11月,兵团农业局、财务局组织专家到各项目实施团场开展实地检查,召开职工群众座谈会,查看项目设计方案、建设进度和质量、新建设施挂牌及相关资料和存档情况,对项目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项目验收合格后完成网上填报,并督促兑付奖补资金。
3.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严格按计划实施
各项目团场对补助项目非常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设定专人负责。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研究制定了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实施原则,确定奖补范围、对象和标准,明确了农业、财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在程序进度、部门分工、监督考核、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项目建设。宣传、动员阶段(3月上旬~4月上旬)。传达学习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团场召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工作布置会,全面动员布置补助项目相关工作,做好补助项目宣传工作。项目申报、审批、建设阶段(4月中旬~9月下旬)。由各项目建设团场根据补助项目指南,项目实施的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自愿提出奖补设施申请,经团场审核同意,公示7天,报师农业局、财务局审批,确定名单第二次公示7天,报兵团农业局和财务局,经兵团和部农产品加工局审核批准后下达奖补项目计划。项目检查验收阶段(9~11月底)。在补助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组织监督检查,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图纸设计,保质保量的完成主体施工工程,并定期上报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检测报告,对于不符合项目要求做法立即提出整改要求,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完成后,师农业局、财务局共同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做好网上填报和资金拨付工作。三是强化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在项目管理方面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坚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通过项目的形式,以团场职工和专业合作社为主,国家奖补资金为辅,出资出劳、自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计划,结合兵团实际,确立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使项目进展有序,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沲工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二、项目成效及作用
2014年兵团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由4个团场职工阳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其中,果蔬冷藏库50座,库容5000吨;烘干窑125座,日处理能力达到375吨;通风库59座,库容2950吨。拨付奖补资金1000万元,其中农民合作社及社员获奖补资金655万元,团场职工获345万元,自筹资金2600余万元。项目开工率达100%以上,实现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并完成了项目验收。
通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农产品原料的烘干、贮藏和保鲜问题,提高了农产品价值,解决了农产品集中成熟带来的问题,改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带动并巩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保证职工增产增收,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产业支撑,直接和间接的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对促进新疆稳定,职工增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提高农产品价值
项目实施后,专业合作、农户有了专用的果蔬贮藏保鲜设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障,能有效缓解果蔬的收贮问题,从而促进了果蔬产业的发展。农户对库中果蔬进行简单的定级分类包装,产品经过初级加工后,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2.职工得到实惠
二师辣椒烘干窑项目的实施,带动1300名职工增收750万元,直接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五师枸杞烘干窑项目建成,全年加工枸杞500吨,除去加工成本费用,枸杞价格每公斤增加收入3.50元,增加收入175万元,农工户均增加收入1.1万元;五师保鲜库项目实施后,当年共预冷周转葡萄1300吨,长储葡萄200吨,产生预冷收入30.08万元,长储增值30.2万元;十师北屯丰庆绿色果蔬基地通风库新增贮藏的1000余吨白菜、洋葱、辣椒,通过延长销售时间,预计可增值60万元,通过保鲜贮藏可减少损失300吨,职工可得收入90万元。
3.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项目实施后,职工可以按期将果蔬采摘下来,贮藏在新建的果蔬通风库、保鲜库中,及时放在烘干窑中烘干,成就的农产品得到很好的利用,减少了经销商压级压价,从而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4.提高了职工科技素质
项目的实施,培训职工200多人次,职工学习通风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的使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果蔬的种植栽培、科学合理采摘以及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了职工的科技素质。
画家和牧童范文3
[摘 要]单元整合进行备课,是新课改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教师应聚焦文本核心内容,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让语文教学走出“轻负高效”之路。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画家和牧童范文4
一、创设对话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悉心创设情境,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相互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教师悉心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引发学生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体验的前奏,是创新的需求。教师要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指模拟情境,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方式来创设。在《触摸春天》一课中,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了一组春天的图片,学生看了后纷纷抒发感受:有的说:看到了春天到了,鲜花盛开,听到了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觉得春天真是太美了。有的说:仿佛闻到了花香四溢,置身于美丽的花园……这一情景的创设,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春天的怀抱,共同探讨“春天”的话题,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美好。同时,也为后面理解盲女孩安静对生命的渴望与对美好的追求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二、搭建对话的平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1、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月光曲》中描写盲姑娘想象的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怎样,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结合文本想象月光曲的旋律与节奏的变化。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把文本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练习题: “当我读着‘ ’时,仿佛听到了‘ ’的音乐。”这一练习把语言文字与音乐紧密结合,安排充实的时间让学习自读自悟。于是,学生说:当我读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时,仿佛听到了轻柔舒缓的音乐;当我读着“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时,我仿佛听到了“高昂激荡”的音乐。学生通过这一感悟,间接体验了贝多芬琴声的旋律变化。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这一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2、共读共悟,尊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如《匆匆》一文,文字优美、流畅,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珍惜时间的情感体验不是老师可以分析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品读文字,感受文字带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果注重分析,必将破坏文章的美,淡化情感,因此,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读中体会,感悟,悟出作者的情感,获得自己的体会。如:文中开头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排比句,学生在朗读时,有的越读越慢,因为他们希望时间能慢一点。有的把每一个分句的后半句加强,是为了强调万物更迭,时间轮回。也有的读得热烈,是为了与后面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伤感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的体验在交流中不怕碰撞,不仅展现了阅读的个性化理解,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宽对话的空间,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1、补白,引导学生想象
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空白之处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和联想。教师要善于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如《月光曲》中用省略号省略了皮鞋匠的联想,我抓住这一省略号引导学生补白。我想:《月光曲》真是太美了,它使皮鞋匠陶醉,也使我们陶醉,课文中用省略号省略了皮鞋匠的联想,然而,贝多芬还在忘情地弹奏(媒体播放音乐),音乐还在继续,画面还在继续,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呢?学生情趣高涨,想象丰富。有的说,看到浪花在奔跑;有的说,看到了跳舞的小鱼;有的说,看到月光和浪花在追逐……这一补白,使学生的情、音乐的情融为一体,不断产生碰撞,产生灵感,在美的欣赏中感悟文本,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2、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想象
《画家和牧童》是二年级下册的教材,课文通过描写牧童向戴嵩指出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表现了牧童天真质朴,敢于挑战权威,戴嵩谦虚谨慎,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编者编写这一课的意图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懂得其中的道理。我想: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活动,让学生扮演或者担当教材中的角色,教学会变得生动、形象、真切。学生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于是我设计了三个假设,引导学生想象:1、“假如你是牧童,看出了这幅画有错误,却又听到大家的赞叹声,你会怎么想?2、“假如你是戴嵩,当你听到牧童说画错了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3、“假如你是画中的那头牛,当戴嵩把你的尾巴画错了,你有什么感受?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如有的站在牧童的角度说,“戴嵩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而我只是小牧童,我说出的话大家会相信吗?算了,还是少管闲事吧!”还有的说:虽然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但他不一定真正了解牛,我天天与牛做伴,对牛的习性了如指掌,所以他的画不一定就是完美无缺的,我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学生的这些回答不是空想,而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升华。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画家和牧童范文5
关键词:朗读训练;创设情境;思想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76-01
朗读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更应该把朗读放在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思考。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主旨,明白话中之话,言外之音。可以丰富材料,锻炼语言能力,规范语言技巧。从更高层次来说,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显现。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朗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提问占据大量时间。读书时间不够,读书次数和阅读量都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这必然影响到学生的表达。少读,简直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是致命的一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他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但是,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容易厌倦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读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结合自己本班的学情,融入多种形式,学生就不容易感到疲惫了
一、范读
低段的学生,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这也是培养朗读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带他们进入想象的天空,使他们边听边想象,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形象。创设情境也有多种方式,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教师生动有趣的,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儿童语言的引导等等。如《找春天》这一课,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听。我放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他们带到生机盎然的春色中。刚读完,响起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小手一个个举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听后的感受,“听了老师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小柳树摇摆着嫩绿的长发”,“我就好象小草芽,探出头来,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等等。老师有水平的范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个示范指导的作用。此外,也并不是老师读的才称之为标准的范读,教师可以加大优生的合理资源利用,让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范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比赛读
低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老师先以激励性语言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老师想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朗读小天才?”即使是平时不爱表现的孩子都积极举手了。尤其对于后进生,他们往往反应较慢,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期待的眼光面对他们,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耐心的等待和热心的指导,多请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多给予鼓励。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价,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我先指名一个不爱发言但这次举手的同学读,刚读完,就有同学给他评价说:“我认为他今天能大胆读书,我为他的勇气要鼓掌,但还要提点小意见,读到“安静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是个盲童,她看不见,所以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慢,希望他以后读书的时候注意,我也想读读这部分。“这样的评价,这样的比赛,既鼓励了后进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又有正确的指导,易于接受,还调动其他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越比读的越好
三、表演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为了表现文中人物的不同个性,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戴上头饰表演读孩子们在细心揣摩人物个性后,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读。表演小牧童的把牧童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大人物提出批评的样子表演得淋漓尽致,从座位直冲到讲台上,好象力拨众人,大声嚷嚷:‘画错了,画错了!“而表演画家的同学也把画家那种谦虚的样子表现出来,拱着手对着“小牧童”说:“多谢你的指教。”其他的表演者也都形象的表现出了商人的摇头晃脑和教书先生的文质彬彬。学生把对课文的感受融入到表演读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朗读,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参与热情也很高,这也是低段孩子最喜欢的方式。
画家和牧童范文6
关键词:知识拓展;实践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感受
知识的拓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恢复语文阅读鲜活的面目。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力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下面我结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内容,谈谈如何注重知识拓展,培养实践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课内学习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蓝本,注重让学生阅读品味,提倡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以阅读带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画家和牧童》这课时,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得非常生动,还配了一幅非常形象的插图,学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来感悟课文,品味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会,说说你想对谁说什么?学生有的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你是个谦虚的人!”……有的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真是爱观察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在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从课本内走向课外,促成了教材内容向课外知识延伸,实现了知识拓展,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把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课内阅读为引子,把孩子们带进广袤无垠的课外阅读中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知识拓展提供前提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合理引导,拓展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让学习兴趣真正成为一种学习需要。比如,教学《恐龙的灭绝》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恐龙的世界里。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恐龙,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是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孩子们的好奇,兴趣都上来了,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积极探索,追本溯源,“走出”课文,“走出”课堂,搜索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探索恐龙灭绝的秘密。
2.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实现知识拓展
要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阅读材料。如,学完《丑小鸭》,向学生推荐《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从课内阅读导向课外阅读,拓展知识容量,让孩子在童话故事里受到熏陶感化,从而实现阅读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如,学习《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后,让学生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等寓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让学生在情感和经历上都得到愉快的成功体验。
3.提供学生交流课内外阅读感受,成果展示的机会,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的展示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体现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开展形式不一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朗诵会、猜谜语,演讲课本剧等。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就可以让学生开个有关的故事会,或是有关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介绍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成果,并能够与同学交流,得到展示。不但能促进学生不断地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拓展知识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