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乱针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乱针绣范文1
乱针绣范文2
旗袍礼服定制的现状证明,融入了精美的手工刺绣装饰的旗袍礼服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刺绣的装饰作用在旗袍礼服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刺绣的纹样和材质等方面体现。人们的审美变化使旗袍礼服的款式得到不断创新,但是刺绣永远是旗袍礼服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刺绣的运用使旗袍的风格得到了充分张扬。旗袍礼服中的刺绣纹样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龙凤、牡丹、梅兰竹菊,青花瓷等,不同纹样的旗袍凸显着不同的风格,也决定着其消费对象的不同。旗袍礼服设计中的刺绣工艺在保持了传统纹样为主的设计思路基础上,逐渐融入时尚性的设计元素,使现代旗袍礼服的风格和内涵更加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
“青花瓷”礼服设计中乱针绣元素的应用
1“青花瓷”礼服简介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颁奖礼仪小姐身着“青花瓷”颁奖礼服,惊艳全场,成为竞技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尤珈教授将“青花瓷”的典雅与中国传统服装的神韵巧妙结合,设计出了独特的“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并通过2008年奥运盛典将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瑰宝呈现在世人面前(图1)。
2设计理念
服装的民族性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因此礼服民族元素的彰显是设计者所关注的,旗袍领和小包袖正是中国传统服装中民族元素的体现。在制作工艺上,充分运用了传统刺绣苏绣及乱针绣,对镶边、挡条、滚边、嵌离线等工艺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在色彩的设计上,借鉴了“青花瓷”的蓝白对比,营造出一种淡雅、清丽中散发着华贵之气的美妙效果。鱼尾裙摆是颁奖礼服设计中西方经典造型的引用。鱼尾裙的廓形设计凸显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使中国女性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特质得到体现,产生一种仙裾飘动的美妙动感,独具时尚感。为了提升中式旗袍礼服的气势,营造传统旗袍中所缺少的体积感,“青花瓷”礼服在剪裁方面采用了西方礼服常用的立体剪裁,公主线与破缝线的完美融合使“青花瓷”礼服线条更优美,也使其更加贴身。
3乱针绣艺术元素的应用
“青花瓷”礼服整个的装饰设计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光芒璀璨、花开俏丽,服装上的卷草型、花型和叶子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工的,以追求一种灵活运用的效果;每件礼服上都精心镶嵌了施华洛世奇的水钻,镶钻的礼服肩部、领部在灯光下达到了一种璀璨夺目、光芒四射的效果。而作为“青花瓷”装饰中的重要部分,礼服上的花朵则是以乱针绣呈现出来的(图2)。乱针绣色彩丰富、层次感十足,将礼服图案层层渲染,把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青花”图案看似简洁却层次丰富,而乱针绣将这些纹样表现得极尽优美,完全看不出任何针脚,含蓄的针法使”青花”与垂坠光滑的丝绸面料融为一体,且使两者相得益彰。乱针绣工艺为主的“青花”图案的刺绣中,融入了革针绣和盘金绣这两种古老神秘的刺绣手法。革针绣技艺超群,那种渐变的丝线、发散性的间隔绣法让机械绣望尘莫及;盘金绣美如其名,各色金丝从内至外一圈圈盘旋而绣,贵在看不出何处是绣点、何处是针眼。这两种手法传说在宫廷服装中才得以一见,它们与乱针绣的结合使“青花瓷”礼服上的刺绣图案在逼真生动之余更具神秘的东方韵味和典雅高贵的气质。
乱针绣工艺在现代旗袍礼服设计中的装饰运用
对西方礼服元素的借鉴和对旗袍传统元素的创新应用,使现代旗袍礼服设计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旗袍礼服的面料选择更为自由,风格丰富多变,装饰元素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甚至是国外女性青睐于旗袍礼服,在出席重要场合时开始穿着风格各异的旗袍礼服,旗袍礼服的高级定制之路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此阶段强化对旗袍礼服的设计创新成为传承旗袍艺术和发展旗袍高级定制事业的重要途径。乱针绣作为一种新的刺绣种类兼具传统风格和现代美感,这一特点与现代旗袍礼服的设计需要相得益彰,强化乱针绣工艺在现代旗袍礼服设计中的装饰运用是发展乱针绣艺术和创新现代旗袍礼服设计的双重需要。
1乱针绣工艺在不同面料中的运用
人是服装穿着者,面料是服装的基础[4]。丝绸是旗袍礼服的首选材料,其质地、图案色彩,影响着一件旗袍整体风格和穿着效果。在旗袍的质地上,近年来新科技面料不断涌现,这些面料设计的共性在于追求旗袍穿着的舒适感、体积感、时尚感。比如马毛与真丝的交织产品,光泽柔和、手感温润柔软,挺括性良好,因其华贵典雅的外观,以及穿着时的舒适感,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另外,旗袍礼服还有一大流行趋势,即丝绸面料与其他面料的搭配,在旗袍礼服局部采用皮革、羊毛、棉麻等面料,提升了旗袍礼服的视觉层次感和时尚感,而同时以丝绸面料为主的旗袍礼服,仍旧保留了其典雅的气质。在面料质地改变的同时,乱针绣作为现代旗袍礼服的重要装饰元素,也在改革创新之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杨守玉教授就以棉线、毛线为材料进行创作,表现乱针绣作品的肌理时运用了刮、梳、贴、撕、堆等诸多技法。随着旗袍礼服面料种类的不断增加,乱针绣由此得以与更多材料相结合,对乱针绣在不同面料上的刺绣技法研究,强化乱针绣与不同丝线材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乱针绣在旗袍礼服设计中应用空间的重要对策。在图案色彩方面,现代旗袍礼服多倾向于从传统装饰图案中提取元素,演变运用,或者将原有的图案简洁化[5]。现代旗袍礼服设计中,整件铺满的图案形式极为少见,面料上的图案多被用作装饰,这种情况下,面料本身的图案往往决定了整件旗袍礼服的风格。而乱针绣作为既充满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装饰手段,应与礼服面料、图案很好结合,在对整件旗袍礼服风格、造型、色彩综合设计前提下,对其进一步装饰,成为整个礼服的亮点。如设计师劳伦斯•许为影星吴佩慈在第67届威尼斯红毯亮相,为她量身订制“敦煌写意”礼服,将敦煌的莫高窟色彩及唐代花卉纹样运用于礼服设计中,用樟绒做底料,薄如蝉翼的金纱上运用乱针绣等多种绣法,混合刺绣(图3),充分展示神奇的东方刺绣服饰神韵。
2乱针绣工艺在不同风格中的运用
服装走在时尚前沿,而礼服又是一种最能体现时尚潮流的服装。近年来中国服装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服装设计师,他们大胆地将西方设计理念和装饰元素应用到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中,使中国传统服装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款式和风格。此外,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繁荣使旗袍礼服走出了国门,范冰冰、李冰冰、巩俐、章子怡等知名影星,在出席各大国际电影节时纷纷选择穿着旗袍礼服亮相。旗袍礼服除了一直在延续神秘的东方美感,更是被赋予了性感、高贵、典雅、奢华等各种个性。旗袍礼服设计风格的变化万千决定了其装饰元素的多元化,因而要将乱针绣工艺灵活运用于各种风格的旗袍礼服设计中,也必须使乱针绣的装饰风格、装饰效果更加丰富。而乱针绣的针法是决定其装饰效果和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可见拓展和创新乱针绣针法是使乱针绣工艺在不同风格旗袍礼服中得以灵活运用的重要途径。刺绣针法千变万化,对线的松紧、疏密进行调节后能够产生新的针法,而将不同针法进行重叠和结合又能得到新的刺绣效果。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教授将乱针绣的绣法总结为“长短纵横交织,因景施针敷色”。就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乱针绣在旗袍礼服中的运用还是独立的乱针绣艺术作品,其刺绣针法大多还处在含蓄均匀的阶段,尤其是服装装饰中的乱针绣也大多采用平滑的处理方式。这样的针法较适用于复古、典雅风格的旗袍礼服。然而现代女性出席不同场合需要穿着不同风格的礼服,对旗袍礼服来说,要想使其脱颖而出、璀璨夺目,应在再设计上倾向于时尚、奢华、性感的风格。对此要增强服装的空间感,强化装饰图案的立体感,以提升整件礼服的气势和韵味,有必要对乱针绣针法进行创新,增强装饰图案的节奏感。虽然乱针绣相对传统刺绣已经有了较强的视觉立体感,色彩层次也更加丰富,但是要追求乱针绣在旗袍礼服中所体现出的层次感、质感,仅在视觉乱针绣肌理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如此看来,应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对乱针绣针法进一步的创新。例如乱针绣中经常用到的打籽针就可以参考这样的创新对策(图4):以往打籽针多用于表现花心,其针法是在针上绕几个圈打成一个小结,从而起到局部的装饰作用。不妨将缠绕的圈数增多,这样可以打出更具立体感的结,并将这种结作成片,绣出来作为旗袍的重要装饰,就会使简单的针法展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乱针绣工艺与不同装饰元素的结合运用
不论是旗袍礼服还是西方礼服,其设计目的都是为了体现女性的形体美,展现女性的端庄、典雅之美。现代旗袍礼服设计中为了增加体积感和突出整体造型,常常借鉴西方礼服设计元素,例如鱼尾裙、长拖尾裙的采用等。而旗袍礼服作为典型的中式礼服,在借鉴西方设计元素之余还要充分体现出旗袍的意蕴和精髓,切不可使旗袍埋没于西方礼服设计元素中,因而旗袍传统元素的运用仍然十分重要。然而,将旗袍的传统元素进行堆积只会使旗袍文化表象化,非但体现不出旗袍应有的东方神韵,反而使旗袍流于俗套。因此,要在融入了西方设计观念的旗袍礼服上,体现中国传统美必须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如立领、偏襟、开衩、盘扣、侧缝、包边、镶嵌、刺绣等。乱针绣作为刺绣的一种,应作为传统工艺特征而在旗袍礼服设计中被保留下来,而另一方面,乱针绣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装饰功能及时尚感是其他刺绣种类所无法比拟的。旗袍礼服设计中,偏襟、开衩、盘扣、包边、镶嵌、刺绣等工艺的保留并不能依照传统旗袍照搬照用,而应根据旗袍礼服的穿着场合、款式需要等对传统工艺元素进行改良和演变,只有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才能使其适应现代旗袍礼服设计的发展。如今旗袍礼服的设计中,已经渐渐开始强调对传统工艺元素的创新应用,并更多地将西方设计理念与旗袍传统工艺进行整合运用。例如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再以乱针绣的方式呈现在旗袍礼服上(图5),既突出了旗袍的传统特征,又使其更具空间感、现代感。与此同时,如今立体剪裁、肌理再造的工艺已经逐渐开始被应用到现代旗袍礼服的设计中,结合旗袍造型及肌理设计意图选择合适刺绣图案,对旗袍直接进行装饰不失为一种画龙点睛的理想选择。
乱针绣范文3
一首小诗充满着苏绣的历史与沧桑,处处散发着苏绣话不尽的惆怅与过往,纤纤素手在细细绢帛上静静游走,流露出的是姑苏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花针、蚕丝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娇嫩如花的姑苏女孩,任伊老了,也依旧眷恋。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姑苏女孩对苏绣的喜爱更是一种刻骨铭心地老天荒般的爱情,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2012年9月,高级工艺美术师陈红英的绣品《双鹿图》被国家航天局选中,搭载“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中翱翔。这份荣誉将女孩们对苏绣的爱推向了痴狂。苏州女子似乎因苏绣而生,因其性情柔和,因其心灵手巧,因其擅长慢针细活。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乌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成女子生活中的主色调。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孙权曾命名士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尖上舞动的生命
苏绣因沈云芝而一举成名,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大利朝野;她的《那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傅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其《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盛况空前。沈寿用平针技法开创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每一种艺术的传承,都是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苏绣平针绣技艺发展到这一时期,在沈寿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刺绣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期间大批著名艺人出自她的门下,譬如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
20世纪30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的杨守玉先生在吕凤子先生的帮助下,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这一改革为苏绣艺人创作开拓了又一片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刺绣研究机构或工厂,使刺绣艺人安心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这一针法传承人中同样涌现出了大批的杰出人物,如丹阳周巽先和苏州任娴等。
平针绣发展了几千年,乱针绣发展了80年。平针绣是中国传统的绣法,做工精细;乱针绣像油画,由各种色彩不断的堆积起来。现在的女孩子更多的喜欢学习乱针绣,因为乱针绣很快就能绣出一副作品。平针绣法下一幅画要绣几个月,针距小到2~3毫米,刺绣速度相对很慢,同时还要注意虚实关系,这样绣出的写意花鸟才能很传神,最关键还是绣娘对画稿的理解程度。
姑苏女孩的丝线情缘
“一股蚕丝线分20小股,一小股线有24根,一根线由两绒构成,一绒又可以拆出8丝,一丝由16毛组成,普通的绣娘往往采用一两丝进行刺绣,而精良的绣品却成于3毛甚至更细的丝线。”陈红英一边劈着丝线一边为我们讲述着刺绣的玄机,和每一个出生在苏州湖镇的女孩一样,陈红英从小沉浸在传统苏绣氛围中,30余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份事业。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江南民间刺绣基本都是母女相传、姐妹相传,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互相学会刺绣方法。8岁左右,陈红英在姐姐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刺绣,“姐姐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是非常严厉的,甚至让人害怕,她对我的绣品挑剔得极为苛刻。”陈红英回忆着自己学习刺绣的经历,“每次被骂之后,我都会加倍的去练习针法,直到别人再无法找到不足。”这也许正是她在日后能够吸取到乱针绣权威大师任娴先生和全能型大师王祖识先生绣法精髓的主要原因吧。
苏州绣娘当前有10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陈红英说:“镇湖女孩子的长处是好学,能吃苦。休息时间很少,多做多练就是学习,绣多了就会精通绣艺。所以,苏州的绣娘以镇湖最多。”
学习刺绣是个苦闷的过程,往往一位资质平庸的初学者在练习基础针法上就要花掉三五年时间,没有十年的苦功很难有上得了台面的作品出来。陈红英的一副作品《》被纪念堂永久收藏,这幅与本人一同被众人瞻仰的绣品成为一大批年轻女孩慕名前来学艺的动力。陈红英记得老师常说绣人物像最关键的是眼睛,多一针少一针都不行,多一针则“爆”,少一针则“空”,这一“爆”一“空”间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到绣娘背后付出的艰辛。
不要让苏绣成为“记忆”
“苏绣的绣功讲究的是平、整、匀、和、顺、滑、齐、润,一幅绣品整体讲究精细雅洁。”在一幅副齐白石的《虾》前,陈红英向记者介绍着苏绣的核心要素。精、细是苏绣艺人高超技艺的表现,雅、洁则是苏绣的美学特色。这些是她从各位老师和各种书籍中总结出来的,凝结着苏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她向学生们和同行们反复强调的,希望每一件苏绣作品都能显现出的精髓。
近年来,基于国家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加,政府统一规划的绣品街为刺绣艺人提供了宝贵的落脚点。苏绣现在正处于全盛时期,各种题材、针法技艺从未像如今这样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苏绣既能用作装饰、美化家居,许多精品又能成为收藏家索求的对象。产业群聚有效的推进了艺人间的广泛交流以及商业活动,为苏绣的发展给予了经济动力。
然而,商业同时又是一把矗立在绣娘们背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陈红英有些无奈,她说:“周围很多人跟我说,你都开了两个工作室自己当老板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绣东西?每逢这种情况我就要进行反击,艺术不只是为了赚钱,我对钱财已经知足,更高的艺术境界才是我的追求。”过度的商业追求依然对苏绣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苏州绣品街上许多工作室甚至沦落成为批量复制绣品的“工厂”。陈红英告诉记者,“我的部分作品不敢留电子版,图片一旦流失出去,很快市面上就会出现大批的粗糙手工仿制品,且屡禁不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绣娘们的“武器”绣花针也正在成为其创作的困扰之一。市面上的绣花针,如果像原先那么细的,都没有韧劲,很容易折断,没法用,只能买粗一点的。针的粗细对乱针绣等技法的作品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特别精细的双面绣等效果就有明显差别。
除此之外,最令陈红英担忧的,始终是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能力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即将成为现代镇湖绣娘的短板。希望从事刺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且大多急功近利,每年近七成的人才不是被淘汰就是因无法坚持而流失掉了,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代绣娘你们在哪里?
陈红英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刺绣之乡苏州镇湖,师从“顾氏”和平奖获得者,苏州著名刺绣艺术家王祖识,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娴、蒋雪英、王文瑛等大师的教诲和指点。
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深圳等大型展览会上屡获殊荣。2008年8月,《捣练图》等作品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观众如潮,盛况空前,九月赴台北举办个展,取得极大成功。2010年作品《壶口瀑布》、《赤壁图》、《郎世宁・花鸟》由中国邮政集团收藏。
品味苏绣的几个好去处
中国苏绣博物馆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景德路274号王鏊祠内
简介:全馆陈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古代刺绣品室”;二是“明清刺绣品室”;三是“近代刺绣品室”。共展出几百件珍贵展品,系统地展示苏绣发展的历史。
开放时间:8:30―16:00
票价:5元/人
电话:0512-65225756
中国刺绣艺术馆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近太湖湿地公园)
简介: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全馆分为绣史馆、镇湖馆、江苏馆、全国馆等几个展区,除展出历代精美刺绣作品外,更能现场观看振湖绣女刺绣过程。
开放时间:8:00―16:00
票价:30元/人
电话:0512-66800528
镇湖绣品街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近太湖湿地公园)
简介:建成于1998年,全长1.7千米。街道两侧有从事刺绣研发、展览、制作、销售的绣庄四百余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0万人次,刺绣销售额超10亿元人民币。绣品街已成为集旅游、展览、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美术旅游景区。
乱针绣范文4
《北京时尚》:您是如何开始做潮绣的?
蔡民强:上世纪的1975年,我当时23岁,从度过五年知青时光的海南岛回到家乡潮州,我当时获得了那个年代难得的知青返城机会,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进入广东陶瓷学校就读彩绘艺术专业;1977年毕业,分配到国营潮州市刺绣厂工作。和我一同进厂的,是一起到海南下乡、一起进陶瓷学校读书的知青战友、老乡、同学李春亮。那时候,我们俩还不知道,彼此的命运已从此因为刺绣事业绑定在一起。
1977年进入潮绣厂时,我从事高精绣品的研制工作,花了几年功夫,潜心搜集整理出潮绣技艺200多种针法,并一一记载和论述形成详实文稿,李春亮则专心从事刺绣研究和设计。那个时候,我一天到晚在绣架旁边蹲着,认真地看绣工们飞针走线,有时候看得入神,竟不知天色已经昏暗。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我记录了厚厚的一沓手稿,对一百多种刺绣针法,早已烂熟于胸。当时参与制作的潮绣“九龙屏风”还有幸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从技术员起步,到业务骨干、再到管理层,我和李春亮的步伐一直交织相随:1984年起我担任刺绣分厂厂长,李春亮担任剧服分厂厂长,1989年又分别担任潮绣厂厂长、副厂长,随后的1992年改制为广东潮绣集团、1993年更名广东名瑞集团,时至今天,李春亮一直担当我的左臂右膀。
《北京时尚》:从“潮州刺绣”到“中国刺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蔡民强:我当时一心扑在刺绣研究上,同时也亲眼见证了刺绣艺术的发展变化。我发现,随着现代经济繁荣发展,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交通条件日趋便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动全国各大绣种逐渐“去派别化”,实现交织融合。比如说,蜀绣融入苏绣技艺、粤绣进入湖南绣制、苏绣也学习潮绣的立体垫高、乱针不再是一幅作品的全部,垫金绣也不再是潮绣专利,名瑞中国刺绣研究中心正演绎“去派别化”,各种技法和针法已不是中国各地方的绣种固有;乱针不再是一幅作品的全部,乱平相结合,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新的刺绣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各种技法和针法,已经不是哪个绣种所固有,而是全国各地刺绣行业共同的财富。
2012年初,放下企业,我们决心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从各绣区数百个手工刺绣坊中,挑选出几十位有想法、悟性高的巧手绣匠,亲力亲为出题材、制画稿、组材料、定绣色、提针法,指导他们研究创作刺绣精品,经逐渐淘汰形成十来个固定研究点。在这期间,我心中的信念日益坚定:要博采各大绣种之特长,把中国刺绣的最高技艺用一批艺术精品记录下来,为刺绣艺术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要打破传统粤绣、苏绣等“门户”“派别”局限,提出“中国刺绣”的概念。我们希望留存下来,走向世界的,不是某一方面的绣种,而是中国刺绣的集大成者。
《北京时尚》:此次展览中,为何选用名家大师的经典画作作为底稿?可以和我们特别介绍一两副作品吗?
蔡民强:以针为笔,以线代色,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借助刺绣艺术独有的韵味魅力,填补原作笔触反映不到、色彩变化不足的空白,我们想赋予原作新的艺术价值。
如清朝著名宫廷画家袁江的《阿房宫》及徐里的《四壁观音》、陈克永的《大壑腾云》等,都是我们本次展览上的代表之作。对这些艺术作品,首先要认真揣摩画理画意,然后根据不同的物象、质感、层次、虚实等,严密地思考、认真地布置丝路针法、线条粗细、色彩过渡,绣工们则根据要求分工协作。
在材料上,我们选择的是细逾发丝的绣线,绣品远观栩栩如生,近看纤毫毕现,感染力扑面而来。如绣品《恬静的世界》,让观众仿佛置身山涧幽谷,泉水涓涓,流淌不息,走近端详,溪边岩石纹理细腻,倒影清晰,几乎跟高清照片一模一样。《维摩演教图》,我视它为珍宝,来之不易,材料采用的是一丝、1/16丝甚至1/32丝的丝绒线相结合绣制而成,绣工用最轻软的绣花针,小心翼翼在绣架上飞针,绣出线描都不能完成的图案,参观者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绣工的运针走势。
《大壑腾云》则开创了用大山水画于刺绣的先河,创作这幅绣品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由于原画是1995年创作的,当时画家没有留下底稿或照片,画册受当时印刷条件限制,颜色并不真实。为了校正颜色,我把画家的色碟搬到绣架前,通过沾色逐一确定绣线颜色。画册图稿缩小,有的模糊不清,我们便分段研究,定出刺绣方法,力求重现原作天高地阔的恢弘境界。《大壑腾云》是家喻户晓的佳作,该如何运用刺绣形式,在重现原画精髓的同时,为观众带来新的感受?经过深入思考,我在绣制过程中彻底改变了原画的笔法,使用乱针左右斜绣的方式,使漫山红遍的景象层叠有方、明暗错乱,为原画添光增辉,这让画家陈克永都赞叹:“你们让画作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京时尚》:在展览中,还有近来国内新人热捧的褂裙,可以简单和我们讲一讲褂裙的故事吗?
蔡民强:褂裙过去传统的称呼为金银线褂裙,是刺绣产品中一个独特的品种,源于清末,是婚庆中的高档礼服。清末民初大户人家的闺女出嫁,“满地花密地绣”银地是新娘妆,“散花疏丝绣”红地为伴娘妆。“后来又有龙凤图案,意从吹箫引凤,龙凤呈祥而来,逐渐地大多用龙凤图案了。褂裙的绣法分好多种类,有平绣、卜心绣、疏丝绣、密云绣四种绣法,而且穿戴也很有讲究。比如,红色的平绣、卜心、疏丝、密云褂裙是新娘穿的。
解放前,国内没有刺绣工厂,只有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绣坊,绣庄。结婚的褂裙基本是按需定制的,没有统一的尺寸、款式和图案标准。1955年国内公私合营,凡有绣坊、绣庄的城市都将它们合并为集体所有制的刺绣厂,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苏为多。由于解放后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褂裙这种中国特色是婚庆礼服在婚礼上已经踪影全无了。
1958年,香港专门做礼服的经销商带着一些褂裙的绣片和资料到汕头丝绸进出口公司,指定要潮州市潮绣厂(现在的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理设计稿件和进行批量生产。经过几个月的商讨和审稿,最后总结历史资料,定下平绣、卜心、疏丝、密云这四个种类的一批稿件,一直生产至今。
乱针绣范文5
木渎虹饮山房的荷花已经满塘残梗,但沈寿故居的那些苏绣墨荷却风采依旧,一如民国时的那位苏绣大师。
隔着近百年的时光,这位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刺绣大师面容平静而安详。刺绣本为那个时代里女子的雕虫小技,她却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毕生心血和所有情思,将这末技发挥到极致。她推陈出新,开创“仿真绣”,其刺绣作为贡品,震撼过清宫皇族;作为国礼漂洋过海,震撼欧洲,享誉世界。
要怎样的蕙质兰心,才能绣出这样的人间锦绣?
江南风景如诗画。然而,又有哪一首诗、哪一幅画,比得上这以针,以线代色,寄意密思,含蓄蕴藉的绝品苏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完美的艺术看不出一个线头。一代大师的心事深藏着,针线绣制的波澜里蕴含着如诗的往事。
沈寿纪念馆,却不在苏州。她的名字,她的艺术,她的生命,都和南通紧密相连。
“状元实业家”张謇,这位民国的实业总长在当时就有世界眼光,生前倾尽心力造福一方,死后南通万人空巷为他送葬。我在历史书里读到的都是他做的种种大事,却在这一方小小的苏绣中,读到他晚年的人间至情。
常为张謇对沈寿的深情厚谊感动。大约沈寿婚后的生活并不如起初那样幸福,不然就不会在丈夫余觉连娶两名姨太太后远走天津。张謇辞去总长回南通办实业,把邀沈寿回南通任职比作“文姬归汉”。沈寿在南通担任女工传习所所长兼教习,“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
很难想象,在各界都叱咤风云的这位江南名士张謇,竟在沈寿和她的刺绣艺术上如此用心,不仅延医请药为她尽心诊治,义让她迁到环境清幽的“谦亭”养病。这位状元还收沈寿为学生,自选古诗,亲笔抄注,亲手装帧,亲授诗词。张謇创办过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和他平生所做大事相比,这些事情太过细微,然而,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欣赏,敬佩,关爱,怜惜,和难以言表的深情啊。
张謇日记里曾写道:“雪君病,雪君又病,复义病,病加剧”,寥寥数语,可以想见沈寿晚年作品,几乎针针艰难,没有深情难以为继;又可以想见张謇的痛惜之情。那本沈寿口述、张謇笔录的《雪宦绣谱》,“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
张謇的情意,沈寿必然是能感应到的。遥想当年病中的沈寿以落发为丝,细针密线地绣出张謇手书的“谦亭”二字,那是怎样一种含蓄的深隋。她在一首诗里写道:“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这位民国刺绣艺术家深感张謇知遇之恩,厚爱之隋,却又深惧流言,只能将难言心事埋在心底,写在诗里,绣在字里。“谦亭”两字中那丝丝缕缕的深情,至今读来都觉得蕴藉深厚,又荡气回肠。
沈寿48岁病逝了,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门沈女士之墓阙”。一个江南绣女,要成为饮誉中外的“世界美术家”,除了惊人的才艺,还需倾注不懈的追求,灿烂的精神,深深的情意,才能够绣出这样的境界吧。
听说为她办过葬礼后,张謇把“谦亭”更名为“味雪斋”。在人生的黄昏,回味着雪君的人生,与雪君交往的点滴,并写成《惜忆四十八截句》,其中有一首写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砝词辈萆星唷!
我查过张謇的相关史料,一般都没有写上“谦亭”这一笔。历史总是喜欢记录丰功伟绩,我们读史也总是停留在大事年表、分类考点,就算知人论世,又有多少触及真实的思想和情怀?
我去常州老家时,也听过另一个被誉为“神针”的刺绣艺术家的故事。
她,便是常州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少年时与表哥刘海粟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于是改名守玉,移情绘绣,将毕生心血交付千针万线,也成为饮誉世界的艺术大家。
这位江南最后的古典才女,虽然不曾为自己绣过嫁衣,却独创“乱针绣”的艺术,将平面的苏绣立体化,在刺绣的三维世界里清贫自守。刘海粟后来成为一代美术大师,人生历经多少风雨,但始终不曾放下江南那方刺绣艺术,并盛赞她“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使画与绣法融为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
刺绣,可谓微细到极致,最细密的地方要将一根绣线分成48份,乃至70份,令人叹为观止。沈寿、杨守玉这些大师们的精湛技艺,也就在这纤毫之间登峰造极。
乱针绣范文6
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湘绣源流的基础
长沙和江陵都为昔日楚国故地,而我国古代先秦诸国中,楚国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政治强大,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从出土的绣品看楚文化,我们便知楚绣题材与楚文化特质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屈原《楚辞》中的《九歌――云中君》中有“浴兰汤兮沐芳,华彩衣兮若英”的佳句,抒写了云神的华美;《招魂》中有“虎豹九关”表现了天界有守九关的虎豹等。诗文与楚绣均统一在楚文化艺术的意识与形象里。我们从两地楚绣绣片和马王堆汉绣的丝织品的取材发现,均以图腾、巫术、祈福等为题材,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2000多年前湘楚地区刺绣显示出了浓烈的楚汉文化及浪漫色彩的艺术特征。
楚国时期虽是一个艺术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但自然界中有许多人类不能解释的“神秘”事物,那时,人们以混沌的思维方式,将龙、凤、舞人、神兽、瑞鸟、花鸟、太阳、回字纹、几何纹等多种动植物特征综合创造成“神灵”化的形象加以崇拜。如“瑞兽”虎,当时人们把虎当作神来看待(先秦“四神”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选取其威武勇猛的特征,再与龙、凤、莲花纹交织在一起,达到去灾避邪、降福迎祥的目的。龙、凤、虎、莲花纹等图腾是人们对自然界动植物形象加工再造而来的,一直成为人们驱邪除魔,祈求生活希冀、平安的护身符。
楚、汉在文化等方面的源流关系是很深的,楚绣对汉绣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汉承秦制,刺绣亦有所继承。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刺绣品中最具代表性的“T”形帛画正是汉绣沿袭了楚绣的真实反映。汉人融天、地、冥三界于一体,以自然崇拜的题材,用刺绣描绘了阴间、天国、地下世界和升天情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物上“祥瑞”观念极为强烈,它们成为多种题材因素的组合。如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茱萸纹绣、云纹绣、方棋纹绣等,均为图腾崇拜的题材。图案除主要的“祥瑞”形象外,还有较多抽象的卷枝花草纹样缠绕组合,充满着美好的吉祥寓意。比如在“茱萸纹绣”的花纹图案中,内容为枝叶、花蕾、花瓣、花蒂,并分别用四色丝线绣成。在古代人们认为饮茱萸酒能够避邪长寿,佩戴茱萸可以祛灾辟邪。因此这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祥和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寄托。
在艺术形式上,绣品大都以龙纹、凤纹为主。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椁楚墓出土的龙凤纹绣绢图案以龙云缭绕飞腾、凤纹卷尾跷足飞舞的形象为主,湖北江陵马山楚墓中出土的丝绣品,图案是以龙凤为主、其他动植物装饰纹饰为辅的格局。我们从对龙对凤纹绣绢、蟠龙飞凤绣纹绢中发现,龙凤图案盘缠穿插为一个整体。既是龙凤躯体――身、翅、爪、尾,又是卷草式图案。这时龙凤纹往往与虎、鸟、花草、几何纹相互掺揉结合使用。这种所谓“花即凤”的图案形式,具有如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特征。
我们再从龙凤虎纹绣罗衣可以清楚地看到,蟠龙飞舞,莲凤交织,猛虎吼啸;画面中的龙、凤、虎纹样再增添花草纹饰修饰,根据物体的不同形态用直线与弧线表现,使人感觉到一种美的张力。在马王堆出土文物中我们同样感受到“凤纹的变异”,我们都知道凤尾是最美的部分,古人舍弃了凤头、凤翅,又将凤尾向云形转化,原始凤的形态就看不见了,变成一种抽象的运动形态,却保持了一种凤形内涵的美。这种添加置换的装饰手法如今是值得我们在图形设计艺术中沿用的。
二、针法、材质、色彩形成了湘绣独特的个性
我们从出土的楚丝绣品看,不论是针法,还是材质、色彩运用都非常的巧妙。其材质织造精美,品种较多,它包括绢、锦、罗、纱、组、绦等。丝绣品的色泽艳丽,如龙凤纹绣绢、神兽纹绢锦、龙虎纹绣罗、蝉翼轻纱、花鸟细绦、锦面麻鞋、帛画、绣衣等绣品,主要用朱砂红、茄紫、深赭、浅绿、茶褐、金黄、棕黄、绛红、粉红等色搭配组合,古朴而华丽。绣艺上,多以锁绣(辫绣)为主,股子针、平绣为辅;刺绣针法疏密得当,幅幅绣艺精湛,为汉绣奠定了基础。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品颜色绚丽,材质结构有平纹、斜纹和罗纹,品种有绢、纱、罗、缣、绮、绣、布等。在染色工艺上尤为突出,有浸染色象29种,涂染色象7种,共36种,其中以绛紫、烟色、香色、墨绿、蓝黑和朱红等色染得最为深透、均匀,是通过多次套染与媒染相结合染成的。这与《山海经》和《淮南子》中“以涅染紫,则黑于栽”、“用矾媒染”的说法吻合。反映出2000多年前我国的染色技术,在运用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方面,已取得很高成就。
针法上,主要有辫绣和铺绒绣两种,还有接针和打子针等,但以辫绣最多。辫绣针法虽然简单,但对绣作技术条件要求很高。绣品中的黄菱纹罗地“信期绣”丝棉袍,缃黄缣地“长寿绣”和黑菱纹罗地“信期绣”残片最为精工。在缃黄缣地“长寿绣”残片上,除用辫绣之外,在最尖端使用了类似接针的绣法。这种接针在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的刺绣品上,可以看到已经成熟的例子。另一个是在拓黄缣地绣方棋纹残片,绣者使用了单针的辫子股绣法,其中部分单针辫子股的针线运用,与后来的打子绣针法非常相似,这可以说它们是接针和打子针的前身。
清朝末年,湖南民间湘绣成为具有独立风格的普遍性工艺。其针法则在楚、汉绣针法的源流中呈现出自身的艺术特色。如蝴蝶牡丹纹刺绣烟荷包,黑色布底上绣蝴蝶牡丹花纹,可见明显的辫绣和平针针纹,玫瑰红花花瓣在黑地绿边的映衬下,别有几分娇艳。近代李仪徽首创了掺针针法,即将丝线分得比头发还细,再行刺绣。在需要交换颜色和色级的地方,留出空隙,用长短不齐的针脚,将不同颜色和色级的丝线搭配,一针一线掺进去,以至将画绣完。李仪徽的掺针针法,为湘绣成为四大名绣之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掺针针法通过胡莲仙传授徒弟而得以推广,并改苏绣的齐掺针为乱掺针,后来湘绣的针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有隐针、游针、盖针、花针、打子针、钩针、扎针等数十种,以掺针为主。后来不断完善的乱掺针以及湘绣独有的毛针等,使得近代湘绣画面色彩转换自然,不留痕迹,线条简练,层次分明,形象生动逼真,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赞誉(中国民族报,2001年11月02日,第004版)。
线料与色彩是湘绣的筋脉,湘绣所用绣线有花线、绒线、丝线、织花线、挑花线等。湘绣绣工的劈线,是一种特殊技能。以手指把丝、绒等线劈开,可劈至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等。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从反光中便分外显目了。湘绣绣线色彩的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为正色)、绿、赭、紫、交、葱(以上为间色)共9类,88种原色,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沈寿述,《雪宦绣谱》[A],丛书集成续篇(卷1)[C],上海:上海书店,明刻本影印)。所以,湘绣用色基本上可称为“有色皆备”。湘绣“以针为笔,以纤素为纸,以丝绒为颜色”,巧妙地以各种原色花线创造了各种绚烂和谐悦目的湘绣佳作。
三、湘绣保存着楚绣、汉绣的特点
无论古今,任何民族必然身处多种文化同时并存的现实环境之中,对自体文化的源流,以及与异族、异地文化的交流是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命脉;交流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更显丰厚多彩,更有生机和活力。湘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绣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异族、异地文化,经历了由浪漫、神秘的楚汉文化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为题材和早期的民间题材到现代以国画为蓝本的人物、花鸟(竹石)、动物等题材及西方油画作品题材的转变。
从湖南民间刺绣,不管是宗教巫术寓意的题材,还是吉祥祈福寓意的题材,我们仍旧可以看出刺绣保留着楚汉刺绣神奇浪漫的色彩。湖南有苗、土家、瑶、侗、白等少数民族居住,从她们自绣的民间刺绣的绣品中发现,有不少的绣品源于多神崇拜、图腾崇拜等宗教观念。湘西地区的苗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题材上仍以楚汉刺绣中常见的龙、凤、枫树、蝴蝶、鸟等多种不同的纹样为主。湘西苗族的蝴蝶云肩,采用绮丽的蝴蝶纹图案,真实地反映了“蝴蝶图腾崇拜”的观念。而瑶族则对瓠的图腾十分崇拜。在传说中,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他们崇奉瓠图腾,相信狗是氏族的保护物。瑶族服饰无论男女,都要在领边、袖口、裤沿和胸襟两侧绣上花纹图案。瑶族绣品,色彩斑斓、艳丽,体现瑶族人民对大自然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朦胧美的追求。侗族有多图腾崇拜的观念,童帽有露头荷花绣帽,银八仙童帽,二龙抢宝童帽,狮头、猫头、狗头、兔头、鱼尾等绣花童帽。侗族妇女把多图腾绣于孩童的服饰上,祈求它们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由此,湖南少数民族刺绣延续湘绣文化特色,融入了劳动人民创新的意识,具有民族民间风味。
四、湘绣的艺术价值
随着湘绣产品的多元化,湘绣绣品既有实用的日常用品,也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主要品种有条屏、画片、被面、床单、枕套、桌布、靠垫、手帕、绣衣及各种小饰品等。这些众多的产品要永葆生命与活力,必须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把“古为今用”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作品中去,才能给设计的作品带来了无限商机。
我国许多服饰品牌正是看中了这点,让传统元素重回服装舞台,如“渔”服饰源于我国湘绣艺术,服饰图案大量沿用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龙纹、凤纹、虎纹、鱼纹、葫芦、莲花、石榴、葡萄、桃等,所有这些也都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蔓楼兰”、“昊腾”、“凤禧”等服饰中的旗袍巧妙地将湘绣艺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将我国的传统绘画、书法与现代美学完美统一,使古典浪漫的设计风格在服装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服装上用刺绣装饰,上衣装饰的部位一般是袖口、领口、前胸和下摆边饰,裤子主饰在裤腿下部。款式简洁,手工花纹以花鸟、鱼蝶、花果为主,还是带有吉祥祈福寓意的刺绣题材。针法主要以平针为主,兼施掺、捆、点、挑等针法。刺绣细节处理精致,使服装达到局部的繁复和整体的简洁,加上柔和的配色效果,优雅、高贵而不艳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时光交错的感觉,体会一种深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