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鸿雁传书的故事

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1

浙江省绍兴市秀水小学 五(4)班 赵飞雁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小孩子的名字有的出自偶然,有的则是父母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孩子的名字,都带着父母的希望与祝福。我有许多个名字,比如:赵飞雁、赵老头、大雁、飞飞、雁雁等。

赵飞雁是写在我出生证上的名字,可以说这个名字将伴我终生。听说早在我出生之前,爸爸就给起好了。这个名字是爸爸根据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赵飞燕”的谐音而来,但为什么又要把“燕”改作“雁”呢?这就关系到了我家书房中的书了,我爸爸自己的名字叫做赵新鸿,以爸爸名字的最后一个 “鸿”字和我最后一个“雁”字连起来是“鸿雁”,爸爸说过,等我长大了,他要把书房中的所有书都传给我,这就是所说的“鸿雁传书”。

听说过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吗?古代有人有用箭,只用弓弦就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有的同学之所以叫我大雁,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既“胆小怕事”,又容易上当,我就象是惊弓之鸟故事中的那只大雁,听了这个解释,我的鼻子都气歪了,但也没什么办法。

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探究;农村留守学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61-01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进城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绝大数子女无法就近入学。于是,他们就把子女托付给祖辈或亲戚照顾或把小孩单独留在家里,从而诞生了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学生。我发现农村留守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亲情缺乏,性格叛逆。留守学生由于经常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抚慰和关怀,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焦虑紧张,暴躁叛逆,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其次,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有些父母长期在外,临时监护人又重养轻教,多采取给孩子物质和金钱的方式来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这样让他们极易形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懒散、任性、怕困难等不良品行。再加上,留守学生缺失亲情,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在寻求亲情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空当,他们行为自由,行事懵懂,容易产生早恋。最后,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孩子的安全监管,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性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学生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促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

1、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生活困难是留守学生家庭的普遍特征。其主要表现为生活节俭、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搭配不均衡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要更加留意、更加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2011年我班有位学生叫杨超华的留守学生,从小缺少父母的爱,性格内向,营养不良,生性多疑。有一次,在晚修时,他突然肚子疼,疼得在地上直打滚。我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一晚守着他打点滴。当他醒来发现我一直在旁边时,他流泪了,“老师,谢谢您!”我知道这是发自他内心的声音,接着第一次向我敞开了心扉。病好后我主动给他加营养,让他到我房间洗热水澡,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交流、沟通,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能主动跟别人交流,对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2、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和监督很少,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这就滋长了留守学生懒于学习的思想;还有大多数留守学生跟祖辈一起生活,这些监护人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是留守学生想好好学习,他们也没有能力辅导,这势必会造成留守学生学习的困难和吃力。

例如,去年我班有个留守男孩陈明,他是全校中有名的淘气包,上课时总是随便接老师话茬,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们都对他很反感。为此我没少常批评他,每一回他都诚恳接受,但就坚决不改。后来,我通过细致观察,发现陈明数学成绩还可以。于是我就在班上宣布让他担任科代表。课后,他找到我,说他担心不能把工作做好,不愿意接受。我用信任的眼神望着他说:“我信任你会干得很出色的!”我的这句话,让他增添了勇气。课外,我经常找他谈心,检查他的作业,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感觉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他。从此,陈明不但工作尽职尽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3、在心理上引导他们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学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这种亲情的缺乏,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010年我班上有个张凡的留守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沉默不语,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课后也独来独往。自我担任他的班主任后,我经常找他谈话,关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现状和体谅父母的艰辛。在课堂上,我多给他发言机会,鼓励他发言,多让他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感受集体的快乐;同时协同各科任老师对他的学习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我的这些“偏爱”,使他的情绪很快调整了过来,凡张同学变得活泼起来,校园内随处可见他快乐的身影 。

4、开展多样的活动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温暖

我经常组织和开展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感受父母的亲情,生活的幸福。

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3

如今快了,邮政航空专机、专线,基本建成了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立体、快速、高效的现代化邮运网络。而那风里雨里,风尘仆仆,一身沧桑,自行车的铃声清脆响起,邮递员送信来了——一个箭步冲出去,那份场景却宛如前世,可我却曾亲历——那样的等待才叫作滋味……

我的父亲出生于随县环潭镇,1977年因上山下乡去了枣阳清潭。1979年底,父亲从清潭寄了一封挂号信给远在老家的亲人,但迟迟未收到回信,让父亲疑惑不已。1979年春节,回老家探亲的父亲才得知,由于门牌号错误,信并未寄到家人手中,而是错寄到了离家不远的母亲家,就这样,因为一封信,我的父母见面了。“那时候,通讯方式很单一,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能经常写信已经算是好的了。”母亲总是笑着给我讲当年他们的通信故事。没有定情信物,没有海誓山盟,虽然见面不多,但两个年轻人鸿雁传书,甚为投缘。婚后,由于父亲长期跑长途运输,两人依然聚少离多,而信件变成了他们之间维系爱情的“鹊桥”。说起那段经历,母亲总是喜欢拿出箱子里一沓沓花花绿绿的信封来。“饭在桌上,热一下就能吃了,我走了,照顾好女儿”“最近天气冷了,多注意身体,勿念,过几日到家”一封封信件署名都是父亲,上面清秀的字迹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字迹折射的温暖仿佛仍未减退。2015年11月,一纸“病危通知书”让相濡以沫三十余载的两人从此天各一方。从1985年到2016年,从枣阳清潭到随县环潭,从花季少年到为人父母,父母从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全都融入在了无数封信件中。

独立运营的二十年,是中国邮政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二十年,是网络实力不断增强的二十年,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运行效益逐步提升的二十年,是向现代化邮政快速迈进的二十年。今天的我们,因为有了手机、网络、QQ、微信,人们都喜欢往键盘上敲打,在看不见的信息通道里行走。许多真话,也都淹没在电子信息里,飞快地阅读之后,被更多的信息冲击、淹没、替换——随后,就杳无踪迹了。

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4

钱三强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他同时入校的还有一名美丽的江苏姑娘何泽慧。

钱三强与何泽慧同在一个班。按照学校餐厅男女分座搭配用餐的规定,他们与另外6名男生编在一桌用餐。钱三强每逢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这引起了何泽慧的注意;钱三强学习刻苦拔尖,兴趣广泛,思想活跃,这更加赢得了姑娘的好感与爱慕。

何泽慧的聪颖、水灵与温柔也同样博得了钱三强的好感。每当碰到姑娘那热情而含蓄的眼神时,他总是满脸绯红,心怦怦直跳却又充满甜蜜。钱三强虽心存爱慕却很少主动与何泽慧说话。只有同窗常戏称他们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毕业临近,马上要天各一方,可两人仍没有向对方表达爱意。美丽的姑娘决定敲打一下这个木讷的心上人。一天,何泽慧落落大方地走到钱三强的书桌前,默默地坐在他对面,对着伏案的钱三强轻声问:“三强,你毕业后干什么?”四目相对,柔情似水,姑娘的眼中充满鼓励与期待。可钱三强心如兔跳,满脸通红,支吾半晌仍没有勇气向心上人表白。姑娘失望起身,不情愿地向门口走去,边走边回头,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若有所思地回身望了望钱三强,良久,才转身离去。

几天后,何泽慧给钱三强送毕业照。当钱三强注视着照片上何泽慧优雅的倩影时,眼中流露着兴奋,可面庞又不争气地红了。美丽的姑娘仍满怀期待地等着钱三强说话,可羞赧的小伙子只是低头看照片。何泽慧欲言又止,只好哼起钱三强最爱的《满江红》。当钱三强抬起头时,歌声停了,人也走了。

爱情犹如美丽的花木,在不成熟的时候,只会生叶发芽,而不会开放出美丽的花朵。钱三强与何泽慧就这样怀着对彼此的爱慕,带着各自的理想离别了。

毕业后,钱三强赴法国居里实验室深造,何泽慧则到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两人鸿雁传书以述衷肠。1943年,钱三强30岁。他担任了法国科学中心研究员。事业上已小有成就的他更渴望爱情的丰收。此时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思念那个梳着两个辫子的俊美姑娘何泽慧,并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表达心意。每当姑娘的倩影浮现在钱三强脑海时,他总是摸出那张毕业照,照片中的何泽慧正向他含情微笑。

钱三强觉得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羞于启齿了。1945年,年满32岁的他终于向何泽慧发出了平生第一封求爱信。但由于当时德、法是交战国,两国之间的信件不仅不能封口,而且被限制在25个法文单词之内。钱三强像拍电报那样写道:

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祖国。

很快,他收到何泽慧从德国发回的一封同样犹如电报的信件:

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5

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漫是馥郁。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月使得世界变的精致,也使世界变的朦胧。河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这月,这花,这水,构成了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江,这花,这夜。

有多久了?我在这儿看夜?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想不起了,太久了。这亘古未变的夜!人生匆匆,几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可还记得是谁第一次望月兴叹?是谁第一次赞叹这江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谁第一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记得了,太久啦

人生代代,几经更迭。我以为一直是自己在这儿陪着夜呢,却听见心中的声音说:不,早不是你了!我争辩到:不,我一直在这,夜没变,我也没变。夜微笑着,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轻轻笼住我。我猛醒,曾几何时,也有过这么熟悉的感觉?大概是前世吧。我无语,是啊,夜已经经历过我的无数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恒赠给我的礼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摆摆头,想从思绪中挣脱,却又陷入更深的忧郁中。

那是谁家的一叶小舟孤零零的漂在月色中?舟中的人儿是否正在牵挂徘徊在月光下同样无眠的她?月将似水的光挥洒在楼台上,更添了些许的离愁,些许的无奈,些许的落寞。愁绪如同偷偷溜进窗棱的月光般挥之不去。门上垂下的珠帘遮住了屋里垂泪的人儿,却遮盖不了弥漫四周的相思。放眼看去,似乎到处都有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甜蜜。转眼间,却已是时过境迁,天涯海角。人生便是如此的美好而又无奈。坡说:“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沐浴在共同的月光下,心中彼此挂念着,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鸿雁传书的故事毕竟只是传说,鸟儿怎能传递这神圣的相思之情呢?

舟中的游子啊,你是否也想到了久已未曾归去的故乡呢?梦里回乡千百次,蓦然惊起,依旧身在关山外。问那默默流去的江水,是否能为人们传递相思之情呢?脉脉江水默默无言。

江水亘古不变的坚决逝去,带走了许多,也留下了许多。春将尽,落花纷纷,赴诸流水。斜月向西沉去,仿佛要回归般坚决。有些伤感,这江,这花,这月,都要逝去了。这夜,也会消逝的。“不,不会的!”有个坚决的声音说:“他们是永恒的,你忘了吗?”是啊,永恒的。我默念到。

鸿雁传书的故事范文6

这是赵瑜《小闲事》一书的开头。我不知道他会从《两地书》中重塑出一个怎样生气腾腾的鲁迅,疑问刚起,一不留神,就被他话家常般的快意文字,带到鲁迅的恋爱世界中去了。感谢赵瑜,他让我看到了鲁迅有趣的一面,

之前,断断续续,也曾接触过鲁迅的文字,喜欢他的干净、简练,耐人寻味。1976年版的上下两册《鲁迅书信集》,更是我时常翻看的枕边书。

读《小闲事》的时候,我想起E・B・怀特的一句话。在1929年写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中,怀特这么说:“我久已发现,在创作方面,我能真正达到一些优美成就的,只不过是写些内心所感的日常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琐事……”毫无疑问,赵瑜兄的兴致正在于此。他以一种职业的精神,把他的感动挪到了日常生活的琐事背后,他从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点滴中,勾勒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

“1925年3月,他收到一个小鬼的第一封信,便于当天晚上回复。1926年9月,他携许广平同时离开北京赴上海,并在上海分开。1927年1月,他从厦门大学乘船至广州,终于可以牵许广平的手。”

终于可以牵许广平的手。简约的笔触。一下子就勾出了两个热恋中人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赵瑜复原了当时的生活情形,包括用怎样的技巧把尿滋进罐子。这样的事。与鲁迅在两地的鸿雁传书中又有不同。鲁迅是向情人说着日常的快乐,而赵瑜的转述,却是向读者分享,原来那个被神化的人是这么有趣。请看这样的文字吧:“公共厕所在遥远的地方,需要旅游很久,才能抵达。于是,每每在半夜的时候,跑到楼下,找一棵树,草草倾泻,了事。后来,终于找了一个替代的办法,用一个瓷的罐子,半夜里尿急了,便滋进去,可以想象,那是一个需要技巧的事情,罐子的口小,若是准确度欠了,准会尿在地上。还好,这事情没有其他的人看到,只写在信里,告诉许广平一个人。”

一个“还好”,一个倏忽不经意的转折,让我们领略了迅哥儿的小小欣喜,也见到了赵瑜的聪明。别人处心积虑,追寻的是宏观,是精神,而他却见微知著,从最为经见的事物中搜集到了意想不到的欢乐。

就是这样,概念中矜持的鲁迅,在赵瑜简约的笔触下,终于显出了童真来。不,这不是童真,而是一个陷入了恋爱的男人的可爱。

恋爱总是美好的,鲁迅也不例外。

其实,除了文字的有意思,我感佩的,还是赵瑜兄的考证功夫。他对信件的分析,旁征博引,不下苦功,肯定做不到。就是在条分缕析的比较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氛围,岁月的风气。《小闲事》从头至尾,机锋深藏,既不靠华丽的铺排取胜,也不靠倒卖小道消息八卦新闻勾人眼球。赵瑜天生懂得,怎么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我喜欢的地方,这种喜欢最终越过了对鲁迅许广平恋情的注意,开始了对赵瑜行文布局的迷恋。我在想,他是用什么方式做到这一点的呢?看不出有什么故意的地方,但文字就是好看了,有了味道了。

《小闲事》是本有趣的书。有趣,应该是赵瑜写作中的一种追求,显然,他做到了。在这本书里。这个曾经人人仰视的鲁迅,这个被概念化的许广平,都被赵瑜解读得情趣十足,他们不再只是空泛地谈论理想和精神,“终于成了饮食男女,开始关心对方的身体及健康,开始担心对方的咳嗽声及疾病”。在赵瑜的笔下,这一老一少,烧开了人间烟火,没大没小地打情骂俏,把乏味的日常过得有声有色,情趣十足。“两个人在倒茶喝水之间,在问寒嘘暖之间。在鸡毛蒜皮之间,在两瓜皮和捣乱小鬼之间,就开始了‘眉来目去’,脉脉含情。”这对男女间的情事,显得自然而然,鲁迅的常八之性、之情,一段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故事,举重若轻,一对男女怎样相知相爱两情相悦都得到了恰当的描摹。按照我的理解,也正因此,才凸显出了这部书的难能可贵,使它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用“意义”之类的词来形容爱情总是显得暮气沉沉。或许还可以说,以过往的个案折射当下的喧嚣和情趣的失落可能才是赵瑜的真正目的。这样的胡思乱想,已经是题外话了。感谢赵瑜,他用他美好的文字带给了我一个愉悦的夜晚,让我在失恋多年后,重又迷上了那种相爱的热情。

书名:《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

作者:赵瑜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