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民间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大民间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1

故事是我一个阿姨说的。

此阿姨是我一个叔叔再婚的老婆。家是四川农村的,人倒是朴实善良,对我叔叔的女儿也很是照顾,我觉得做后妈,像她这样,已是不易。

这个故事倒是我无意中听来的。

阿姨姓谢,我就叫她谢阿姨吧。有一次我妈让我去叔叔家拿个什么东西,我去的时候,叔叔不在家,谢阿姨的姐姐正好从农村来看她,便给谢阿姨说了一件发生在村里的奇事。

那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四面环山,交通不是很方便,村里几十户人家关系都不错,相互之间都粘亲带故的。村里有一个谢大仙,此人自称是蛇仙符体,经常给村里人看看病啥的。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农村都有这样的人,不过一般都是一些江湖医生,会看一些小病,常常借用什么仙符体,来增加村民对他的信任。谢大仙估计也是这样。不过,这个谢大仙还真有些本事,但凡村民们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病,他都是药到病除,最关键的是,他不收钱!所以村民们对这位谢大仙很是尊敬。

三个月前的一天早晨,谢大仙突然把全家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一件事情。谢大仙说:我在人间阳寿已尽,七日后就是我离世之日,你们听好了,等我死了以后,切记,什么衣服也不能给我穿,不能火化,不能埋葬,直接把棺材放在村子东边的山里去。越深越好!

家里人一听,不免一阵伤心,但也并没有将他的话怎么样放在心里,必竟一个好端端的人,哪能说死就死了呢?

七天很快就过去了。谢大仙的一早就起了床,仔细的洗了脸,还到村口的理发店去理了个发。回到家中,便躺在床上。这一躺,就真的再也没起来。家里人伤心过后,想起了谢大仙的吩咐,于是便按照他的吩咐将装着谢大仙尸体的棺材趁天黑悄悄的抬到了东山里。只有一条,没有按照谢大仙的意思办,那就是不能穿衣服这一条。儿女们心想,不穿衣服必竟不雅啊,于是便在尸体上套上了一条红色的内裤。

谢大仙去世以后,村民们也不免难过,必竟他也曾经帮助过很多村民。大约一个多月以后,有村民上东山砍柴,竟然发现了一条大蟒。吓得这个村民病了三天。后来带人上山,大伙一看,果然是一条绿油油的大蟒!长约两米!不过,是一条死去了大蟒。大伙仔细一看,这条大蟒仿佛是想换皮,因为在它的身上,有一大块红色的皮卡在身体的中间部位没有褪下去。这时候,谢大仙的家人,发现这个地方就是他们放谢大仙的棺材的地方,可是棺材却不见了踪影。再看看这只大蟒,谢家人像是明白了些什么,后悔不已。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2

评估实施效果 夯实服务体系

《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总体情况共包括,“评估的目的意义”、“评估依据”、“评估方式”、“评估结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等五个部分。

该实施效果评估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全面总结《计划》中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评估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探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和措施,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和建设体育强国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计划》实施效果评估以国务院颁布的《计划》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实施计划》,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为评估依据。

通过各省、各地市、各区县逐级开展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效果评估,评估各级“政府主导”实施《计划》的效果;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委、总局系统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的《计划》专项评估,评估“部门协同”实施《计划》的效果;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手段,评估“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计划》的效果和社会对《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效果;同时利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第四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等全国性调查所获得的公共数据,作为评估《计划》中重点目标任务的数据来源,为评估方式。

效果实施明显 公众期待提高

根据“《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总体情况显示:《计划》实施效果明显。其中主要体现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升、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全民健身“三纳入”基本实现、全民健身宣传教育不断加强、配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等五个方面。

同时,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较大幅度增加,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在全民健身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的同时,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而且,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惠及城乡居民。

再有,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经过过去五年的努力,“大群体”工作格局已经具备雏形,正在扎实推进。

此外,公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还有新期待。体育总局委托第三方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了公众满意度抽样调查。全民健身公众满意度指数为68.7分,超过中性值(60分)8.7分,表明公众对全民健身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为满意。公众对体育场地、体育组织、体育活动的满意度指数依次为70.0分、69.8分和66.4分。

落实国家战略 开展重点工作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3

1、木马计

如果在爱情和战争中讲究公平至上的话,那么下文这个故事可能就是十大谎言中最不能被原谅的了。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跟随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去了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希腊人撤军。特洛伊人以为他们打败了希腊人,却不知他们已经中了希腊人的圈套。

依靠天才的建筑才能,希腊人造了一个巨大的木马,马腹中空,士兵可以藏在里面。特洛伊人以为这个木马是希腊人为谋求和平而制造的贡品,所以兴高采烈地把木马拉回了城内。当晚,趁特洛伊人坠入梦乡之时,潜藏在木马内的希腊人偷偷打开了城门。希腊大军冲进城内,将特洛伊人杀得落花流水。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它将是史上最成功和最出名的骗局。荷马在《伊里亚特》中提到了这个故事,维吉尔在他的《埃涅阿斯纪》中也详细记录了它。有证据表明特洛伊城曾经存在,同时证明了荷马史诗上的这个故事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很多学者一直在研究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细节。不过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认为,所谓的特洛伊木马不过是一件木马形状的攻城武器。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4

一、什么是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是民间文化、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总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劳、勇敢、乐观、聪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在数千年的农耕时期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精神财富。民间文艺来自民间,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情趣,从古至今,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民间文化艺术,是一代代人创造的,又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与特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它形态姿彩各有殊异,价值作用各有所别,但无论怎样,按其不同的特征与属性,可用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予以概括。动态艺术也就是表演艺术,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以及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和传统节日中的庆典活动,民间游艺活动等。静态艺术也就是造型艺术,包括民间绘画、雕塑、瓷艺、纸艺、刺绣、染织、编织、灯彩以及反映民族民间生产、生产习俗和历史发展的服饰、器物、用具等。在这些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中,由于分布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风俗习惯、流传时间的长短等因素,而表现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地方动态艺术尤为突出,有的地方静态艺术相对集中。

二、民间文艺的品类和特征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民间文艺,具有地域性,但又不绝对受到地域所限制,有着广泛的流传性。民间文艺除了产地不同,风格不同和上述所说的基本特征、属性外,其共同的特征就是具有不计名利的群体性,充满自尊的豪情性,自我表演的娱乐性。尤其是表演艺术,其热闹的场面、涌动的人气,更能吸引人。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的,人们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驰。生产中不可无节日,节目里不可无活动。民间文艺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内容有庆丰收,有庆祝历史上本民族战胜自然灾害或抵御外强的胜利,也有庆祝历史上某一事件的圆满解决,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等。由于节日是喜庆节日,其形式无不带有民族民间自娱自乐气息。通过传统节日活动,以示新年大吉大利,百业兴旺等美好祝愿。民间文艺活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活动的民办性,节日活动大多都是非官办的,而是群众集资、群众操办、自我表演、自我欣赏、自得其乐;二是活动的重复性,节日活动的内容,也如活动本身一样,一年四季、年复一年沿袭数十年以至数百年。尽管如此,表演者积久成习,上传下承,群众年年观看,年年百看不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艺尽管会不断充实许多新内容,创造许多新的品类,但它总是沿着自己的根脉向前延伸的。直至今天,乃至未来,特别是与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距离较远的某些民间文化形态,其传承性表现更加强固、更为久远。这其中,民族民间语言和艺术,民族民间习俗、礼仪、节庆,共同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传递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民间文化习俗、民间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等,是民族特征与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它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之所在,也是维系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中华民族来说,它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的根基,也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三、民间文艺的载体和受众

民间文艺不靠文字记载,也不靠文字来传播,它是一种活动着的文化现象。它的载体是人的自身。它依赖人的信仰、追求、生活环境与人的语言、行为、思维心理活动广为传播、世代相承。人的一生,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礼仪民俗。诸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相往来、婚葬习俗等等。这些民间礼俗、迁延了数千年,至今依然还在广大人民众的实际生活中实行着。议程的内容与形式虽随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有所增减或变化,但它的基本因子还是随着民众生活的延续而得以传播与保存。所以我们说,民间文艺的根须,一直延伸到当代各种层次的现实生活里,依然存活在当代各种人物的千差万别的情态与心态之中。

民间文艺,无论大小,无论动态、静态,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段歌舞、一片刺绣、一幅剪纸、一个故事,都是民风、民俗的再现,历史的浓缩,它永具魅力,对我们后人来说,都弥足珍贵。民间文艺中的有些形式,也许已经不是我们今天群文工作一定要开展的活动。但是,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性质、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我们却不能不研究。因为群众文化工作主要参加者(或称对象)依然离不开广大民众,广大民众本身既是民间文艺的载体,又是民间文艺的受众。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5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各地每年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举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评选并公布其新内容信息和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新认识。

2010年,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认为该遗址“不仅仅是土司制度的见证”,他在该遗址评选的专家意见中这样写道:“一种制度得以延续数百年,就必然会有其积极的因素。土司制度在保持区域稳定,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湖南永顺老司城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使我们对于土司制度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个考古学实证的案例,可以走出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境遇,宏观上能够把溪州土司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相连,微观上得以深入到当地社会的诸多细节。老司城建立在一个地势陡峭的山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城址主要功能区的分布情况比较清楚,砖石构造的城墙、道路、排水设施等建筑遗迹丰富。城内出生的瓷器题款明确,表明许多瓷器都是土司在景德镇专门订制的;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等也为研究当地居民的食物构成、生态环境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对于溪州土司治下三州六洞的调查,显示了在历史时期的考古研究中,越来越注意到区域调查的重要性。”

2012年,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龙囤位于遵义老城西北约15公里的龙岩山巅,又称龙岩囤,是一处宋明时期的羁縻,土司城堡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在该遗址评选的专家意见中表示:“海龙囤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方式,明代后期开始对土司改土归流。对于这段历史,史书上只有淡淡的几笔。近年对湖南、湖北、贵州的几处土司遗址的考古发掘,使这段历史从尘封中苏醒鲜活起来。‘新王宫’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建筑等级相当高,出土的大量建筑构件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两处土司遗址成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土司”、“土地遗址”、“土司制度”,并成为媒体报道、学术会议探讨与研究的对象,随之而来的“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列入“世遗”预备名单

申遗大幕正式拉开

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3月9日,湖南、贵州、湖北三省省文物局,遗址所在地市州、县区党政主要领导齐聚长沙,召开了“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次联席会议”,专门就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囤土司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建立联合申遗工作机制,确定了“牵头单位、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成员、申遗办主要职责、议事规则”等重要内容。同时邀请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到会,就“申遗”专业知识进行辅导。

2013年7月16日至1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考察湖南永顺老司城和湖北咸丰唐崖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究部署三处土司遗址下一步考古和保护工作,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13年8月12日,三处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遵义举行。

2013年12月4日,国家文物局在长沙举行土司遗址申遗工作会议暨《关于保护土司遗产的联合协定》签字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三处土司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正式申报文本,同年6至8月在国际专家现场考察前完成所有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等项目,2015年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验收……

整体保护任重道远

申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是令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申遗之后的保护问题。三省联合申报后要进行联合保护,这才是“申遗”的最终目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土司遗址申遗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传播申遗的‘正能量’”。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在申遗工作中也特别注重加强遗址本体保护、注重周围环境综合整治、注重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加强宣传等内容。”

对于土司遗址的保护,除了对遗址本身进行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对 “文化”的挖掘。土司文化的载体形式多样,包括官署建筑、墓葬、印章、文献、谱牒、日常用品、兵器、军事遗址、衣着服饰、宗教场所、文学作品、节日等丰富内容。如果说遗址中那些建筑、墓葬见证了历史的步履和身影,那么,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民间习俗、服饰等,则为这段历史添加了动人的颜色。

目前在遗址所在地,正在积极探索保护方式,学界也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如:建立土司遗址公园、土司博物馆,既有效地将珍贵的遗存进行保护,又能吸引八方来客领略土司文化带来的神秘气息。

整体性保护不是僵化地将遗产禁锢住,还要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如:整理有关土司文化的传说、民间故事,编辑成书出版、制作影视作品等。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6

河南省上蔡县是重阳节的发祥地,这里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饮酒、佩香囊、插茱萸的习俗。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曰:“汝南(即今之河南省上蔡县。当时历属汝南郡治所在上蔡)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云,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洒,此祸可除。’归如言,齐家登山。(昔名冈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今天,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桓景登高躲灾避祸是重阳节登高风俗的源头。现在的上蔡县,还保持这样的传统,每年的重阳节,就会有大批的人来到登高处祈福。 所以有“天下重阳源上蔡” 的说法。

自2005年12月1日,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成为全国文化之乡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节日文化为主题被命名的文化之乡后,为传承和保护好重阳文化遗产,上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阳文化之乡的建设工作,把重阳文化之乡建设纳入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布局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超前规划,加大投入,突出特色,科学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海内外叫响了重阳文化品牌。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上蔡人梦想成真,一个千年古县演绎的重阳文化再度照耀盛世中华!

保护资源下“真”功

一是修缮重阳景点。2003年,县里斥资数百万元修缮了重阳登高处,打通硬化了重阳登高处周围的道路,加强重阳登高处景点的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重阳文化氛围,让重阳节的发祥地有看头、看不够。2006年县里又投资300余万元,在蔡明园“亚洲第一门”下建设了高标准的重阳文化广场,该广场可同时容纳3万人观看演出。

二是保护文化遗产。按照“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完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的收集、编纂,“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推荐,“河南十大民俗经典”的推荐评选,河南“老字号”的普查和河南民居民间建筑的普查等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项工作。经过抢救,上蔡县的重阳茱萸绛囊和核桃雕花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阳登高处、伏羲画卦亭两处遗址同时入选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名录。

三是建设专题网站。2007年3月份,申请保护“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中文域名,并建设开通了“中国重阳文化之乡”网站,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重阳文化。四是加强文化研究。申请成立了中国上蔡重阳文化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举办了以“天下蔡氏源上蔡”、“天下重阳源上蔡”、“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和“金秋重阳”诗歌朗诵大赛,“金秋重阳”书画大展等活动。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上蔡》、《蔡国蔡氏溯源》、《蔡国纪事本末》三部论文集,编纂出版了反映上蔡历史文化资源的《古蔡风物》、《天下重阳源上蔡》等书籍。

合理开发树“精”品

一是选准一个载体。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办“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以文化节为载体,与外界进行文化、经济交流合作。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重阳文化节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性和知名度。二是建好一支队伍。致力于重阳文化的研究,选拔和培育一批民间文化专业队伍。目前,已经培养出一批以重阳茱萸绛囊工艺杰出传承人张社、桃核雕花工艺杰出传承人刘海龙、白云翁毛笔制作杰出传承人白山林等为代表的重阳文化人才。三是兴起一批产业。研制生产了酒、茶、重阳系列糕点,制作重阳登高点景物宣传册,旅游纪念册、纪念章等工艺品、培育生产、茱萸盆景等;扶持创办了上蔡县重阳茱萸绛囊祈福用品有限公司、上蔡县秀梅重阳茱萸绛囊制品有限公司、东岸雕花桃核扣等重阳文化生产企业。紧紧围绕尊老敬老这一主题开发老年人用品,如“九九”牌保健鞋、拐杖、健身器材等。重阳文化品牌效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现出来,重阳茱萸绛囊以其祈福吉祥的文化内涵,走出国门,倍受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及东南亚侨民的喜爱。东岸桃核雕花成为出口创汇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6个国家,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重创“新”

上蔡县提出了争创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县、全国尊老敬老模范县的工作目标,制定出台了《上蔡县老龄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上蔡县老龄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90岁以上的老人和百岁老人生活补助制度。县委、县政府把2007年定为“敬老院建设年”,把敬老院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列入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的十五件实事,掀起了敬老院建设的。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县共新建敬老院房屋2368间,修缮房屋301间,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3043万元,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达到4672人,集中供养率为60.4%,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省市确定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60%的工作目标。同时,结合重阳文化节活动,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评选尊老敬老“好家庭”、“好儿女”、“好儿媳”,进行隆重表彰,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该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上蔡县是海内外蔡氏祖居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和发挥古蔡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作用,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变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