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朗诵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朗诵技巧范文1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二、确定好重音。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

还有感情重音,这是对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

三、掌握好语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三类。

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四、教师带读,以情感人

朗诵技巧范文2

>> 巧借小工具,玩转新浪微博 类别玩转微博,初识新浪微博网络应用 新浪微博控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急了 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痒 新浪微博推广 微博:“平台化”新浪 名汇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新策 新浪微博互动话题 微博:新浪的陷阱 新浪微博被融资 新浪微博的瓶颈 新浪微博:压力不小 教你玩转微博 玩转微博 互动语文 企业如何玩转微博 微博工具,玩转互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它是一款轻便易用的新浪微博桌面客户端, 支持在任何语言和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支持微博同步到豆瓣、新浪,支持新浪微博的所有功能,界面美观,非常好用。支持拍照上传和表情,不受新浪微博140字的限制,能把多余的字转换为图片发出去,让你随时随地轻松分享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Step 1 “一段微博”是款基于AlR的新浪微博客户端,在安装之前先安装AdobeAlR程序(下载地址:http:///soft/64637.htm),不然系统无法识别AIR应用程序,安装完AdobeAIR程序后再安装一段微博客户端。输入新浪微博帐号和密码登录。

Step 2 登录成功后点击顶部的左起第二个图标按钮,即可自动显示我的微博,在我的微博中你将看到关注及粉丝数量。点击“@”按钮,在下方勾选“新浪微博”项。再在下方输入需要上传到微博上的文字内容,点击“发送”按钮即可发送成功。

朗诵技巧范文3

【关键词】幼儿 诗歌朗诵 情感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诗歌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一种,利用诗歌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丰富知识,发展语言,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砥砺品质。诗歌诵读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以朗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实现内心情感的流露,增强幼儿对诗文理解能力,感受、领悟诗文中语言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

一、教师美语示范,熏陶幼儿心灵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师恰当、准确的诠释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是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诗歌以及朗诵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1.恰当、准确的诠释。让幼儿能朗诵出诗歌的情感的前提是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对作品的诠释,通过句子解释,丰富儿童语句,让儿童感受作品中的用词之美。解释是为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因而务必做到准确、恰当、浅显、易懂。诠释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画面、视频、亲身体验等。

2.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美文”需要用“美语”来表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孩子对诗歌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孩子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二、多种手段运用,发展幼儿情感认知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指南》指出“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所以诗歌朗诵的教学中通过表情、动作等朗诵技巧、信息技术和亲身体验法的运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在朗读中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发展孩子的情感认知。

1.表情动作等朗诵技巧运用。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表现、表达各不相同的,存在个体差异性,是多元的、可变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视、听相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巧妙重组,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使幼儿入境、入情,主动学习朗诵诗歌。让孩子们宛如身临其境,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诗中优美的意境,提升幼儿的情感,通过想象,朗读过程中很有感情。

3.亲身体验法的运用。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亲身体验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教学时为孩子提供诗歌中的情境,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寻找风。在与风的亲密接触中,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最后根据形容词去寻找生活中相类似的东西,调动幼儿学习的渴望,将“要求幼儿朗读”变成“幼儿自己要求朗读”。

三、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幼儿情感认知

《指南》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通过创造班级、园部的平台,给孩子们展示自己,在提高朗诵的技巧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信。

1.班级组织的诵读平台。为了让幼儿有朗诵的场所,为了给幼儿模仿与练习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会,创设区域“小舞台”很有必要。孩子能在区域活动“小舞台”里自由进行表演朗诵,在宽松的环境下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让孩子敢说敢表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有时我们还会让孩子进其他班级,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幼儿在欣赏、感受、参与活动的同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朗诵的技巧。

朗诵技巧范文4

关键词:口语能力培养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五种口语能力:朗诵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主持能力和交谈能力。

朗诵能力的培养

朗诵可以克服文字语言的局限性,使文学作品更富感染力。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就有着不同的朗诵技巧。教学时,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朗诵技巧进行分类培养。

――诗歌朗诵。 采用以下四种方式:直抒胸臆,如:郭沫若的《天狗》;借景抒怀,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托物言志,如戴望舒的《雨巷》;因事缘情,如艾青的《光的赞歌》。让学生的朗诵成为诗的再次创造,再次燃烧,再次升华。

――散文朗诵。要朗诵好散文,必须做到:开掘深刻的“意”,穿缀散落的“珠”。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深刻理解作者心中的着眼点,不论画面有多跳宕,题材有多广泛,只要找到那根起着统摄作用的主线,脉络分明,语势流畅,就一定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表达作品深远的意境。高尔基的《海燕》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就是极佳的示范材料。

――其他文体朗诵。论文参考网。寓言语言简练,幽默诙谐。指导学生朗诵寓言《嘴的抗议》,让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嘴”的嘲笑和讽刺。如要读出幽默,那么老舍的《又是一年芳草绿》则堪称典范。话剧在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当然也是朗诵的佳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的《雷雨》就可以让学生在排演中受到诵白的训练。

在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由学生主持,学生当评委,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教师还要进行引导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演讲能力的培养

演讲能力就是面对公众的讲话能力。演讲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讲什么”和“怎么讲”。具体说来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前两个是“讲什么”的问题,后两个是“怎么讲”的问题。下面就学生竞选演讲为例谈两点方法

――撰写演说材料。①自我介绍:或借名人之言,强调相关的特点,或用双关法,引起听众关注。②主体内容:包括竞选动机、竞选目标、工作计划、施政纲领等。③结束语要注意煽情,博取信赖,获得选票。

――组织演讲比赛。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掌握竞选演讲的安排后,请学工处领导和指导老师担任评委,开展院系学生会相关职务的竞选大会。既选拔了人才,学生的演说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辩论能力的培养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培养学生辩论能力中,本人采用了以下步骤:

――播放录像。 结合议论文的教学和利用学院广播站多次播放全国大学生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模仿中受到启迪。事实证明,学生看完录像后,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 布置辩题。如《刚走上新岗位要不要夹着尾巴做人?》

――撰写辩词。由于辩题的内容与学生走向社会、如何做人息息相关,学生通过认真查阅资料,写出了有板有眼的辩词。

――进行辩论。正方:①人都有欺生的毛病,而“先来者”有时“出格”的表现只是因为他们自卑,怕新来者瞧不起自己,怕既得利益被新来者所瓜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不一定真的想欺侮你。“夹着尾巴”不是痛苦的事情。论文参考网。②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协调力,适当妥协是一种美德。③韩信,如果当初不忍气吞声,受胯下之辱,后来;后来就不可能成为大将军。隐忍是为了更好地出击。④先拥抱,后扼杀,像拳击比赛那样。反方:①“夹着尾巴”,是可怜的,也是虚伪的。②“夹着尾巴”只会体现奴性,不能彰显人性。

――总结提高。通过这场班级辩论赛后,学生既学到了辩论知识,培养了辩论能力,更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主持能力的培养

说到主持,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名嘴”和他们主持的节目。学生在报出这些主持人的大名时,也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为了让他们的梦想成真,在教学中有意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了解主持人的必备素养。首先有非凡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以错纠错法、自圆其说法、顺水推舟法、反诘法、反答法。并举出实例让学生体会其中奥妙。如讲自圆其说法的妙用时,本人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杨澜主持节目,不小心摔了一跤。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她,全场鸦雀无声,她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观众太热情了,我为你们而倾倒了……” 全场掌声雷动。其次要有优美的语言。主持人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一种亲切、纯正、感人的声音语言,表达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有个性、有特色,要追求声音美、言辞美、表达美和情境美。

――注意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主持人的一个手势,一脸微笑,一种动态,都能给人以感染力。

――主持校园的各种节目。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得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印证。因此设计了“以校园实话实说为主题”等节目,选出两名表现突出的学生过一把“主持” 瘾。论文参考网。从学生敏感的话题“早恋是枚青苹果吗?”入手,两位主持人设计了幽默、诙谐的开场白,将羞涩、沉闷的局面打开了。男生、女生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场气氛也一下子活跃了。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继续进行着。通过这一次节目主持,两位主持人充满自信,还打算参加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呢。其他同学也发现主持节目其实并不难,都想各展风采。

交谈能力的培养

交谈是人际间最直接、最简便、最广泛的言语交往形式。根据交谈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教学重点放在交谈的技巧这一环节上,并进行模拟求职交谈。

――培养交谈技巧。主要有委婉含蓄法、转移话题法、激将法、借题发挥法、反意正说法和步步引导法。以上六种交谈方法中,委婉含蓄法是交谈艺术的一个基本方法,要进行重点指导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含蓄的话不论是正确的还是有偏见的,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向对方劝说都比较适应对方,容易使对方承认、赞同、接受你的说法。在交谈中还可以训练其他技巧:用试探的口吻。当你和对方谈论一件事情,你已有了一定的看法,不妨先以试探的语言说出,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用赞颂的口吻。恰到好处的称赞可以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觉得你很懂礼貌。先说点客气话:“您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这件事还得多听听您的高见……”然后,再谈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往往使对方在接受你的意见时不致感到被动和有失尊严,同时还会为你的谦虚、礼貌的人格所折服。

――模拟求职交谈。根据高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训练重点定为模拟求职交谈。求职交谈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形象仪表、品质素养、业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直观性检测。对求职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交谈,因此要求学生先作如下准备:先要准备一份打印好的个人简历,还要调查了解该单位的情况,这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生在模拟求职交谈时还应注意:听清主试者的提问,从容不迫的作答;答语真诚而客观,不故作谦虚,也不故意卖弄;适度赞美对方,表达求职的诚意。通过模拟求职交谈活动的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说话的语气也文雅、谦虚多了,交谈的能力也提高了。

朗诵技巧范文5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钥匙。大纲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学生须借助诵读,才能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对写作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

同时,朗诵还能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此种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无须多加赘述,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课文,并读出感情呢?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提高范读水平,使教师的范读具有示范性

教者如果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具备一定的朗诵技巧,就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色的范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能营造出一种令学生沉迷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更快地进入相关语文情境,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于漪在《往事依依》中提到“国文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由此可见,真情的朗诵必能开启学生的心扉。

二、灵活变换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传统朗诵方式单一,其中齐读就是大部分老师都喜爱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像《海燕》《破阵子》等或悲壮或慷慨激昂的文章,齐读可以很快进入情境。但齐读太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教者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多变地选择朗读方式。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文章,文中人物个性十足,对话中人物特征也极其鲜明。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采用角色朗读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表现欲望,又能让他们更深刻地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不受拘束,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读。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最喜欢、最想读的句子,相信此刻他们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分层布置朗读的要求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要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需要循序渐进、有层次地设计朗诵目标。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初读全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适当,做到“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注意语气舒缓、快慢,读出节奏,尤其注重最后一节,感悟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操。三读课文,进入课文营造的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到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种逐层推进的朗诵教学实现了学生与作者心灵的交流,读出来的声音不空洞,不矫揉造作。

四、传授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点拨学生朗读的技巧,如怎样合理安排停顿,这在文言文中尤为重要。教学文言文时,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时,把一些最明显的停顿关系,如主谓之间、发语词后的停顿标注出来。朗读时多加注意,不能读破句子;还有重音、语调的把握都是朗诵时的关键。教学时除了教授语法知识外,我还从文章的情感线索入手,“批文入情”,根据情感的不同,归纳了几点规律:“爱”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后,方能“拨开云雾见太阳”,朗读时做到“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才成为可能。

五、开展多种活动,提供朗诵平台

朗诵技巧范文6

关键词:朗诵 技巧 节奏

节奏是整个宇宙的密码,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艺术反观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陪衬,在诗、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1]节奏是有声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朗诵的生命,朗诵艺术的至高境界就是达到与文学作品意蕴内涵和谐统一的节奏美,以唤起听者的共鸣。

在朗诵中,节奏是指朗诵者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形成的、在有声语言表达上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恰当的把握朗诵作品的节奏,可使朗诵呈现出舒徐有度,缤彩纷呈,灵动多姿的美感。节奏往往与速度和音量联系在一起,外在表现即语速的快慢和声音的强弱,总的来看在朗诵过程中,节奏主要由以下两大因素决定。

一、作品的内容决定朗诵节奏

朗诵的文本形式――文学作品,其写作者并没有标注哪里读的快,哪里读的慢,哪里用高音,哪里用低音,这就需要朗诵者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根据作品的表现需要确定合理的节奏。

1、作品叙述的内容不同节奏不同。

当作品叙述的是激烈碰撞的、紧张、跳跃的内容,朗诵就要快些;而叙述宁静、严肃、庄重的内容,尤其是描写的、烘托气氛的、发人深省的句子,朗诵起来就要慢一些。例如:

一阵清风从我脸上拂过。我睁开眼睛:天空已经破晓。还没有一个地方泛出朝霞的红晕,但是东方已经发白了。四周的一切都看得见了,虽然很模糊。灰白色的天空亮起来,蓝起来,寒气也加重了;星星有时闪着微光,有时消失了;地上潮湿起来,树叶出汗了,有的地方传来活动的声音,微弱的晨风已经在地面上游移。

――[俄国]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白净草原》

俄罗斯美丽、壮阔的大草原,在一阵晨风、一缕晨辉将我唤醒后呈现在我的眼前,朗诵的节奏要徐缓、悠长而充满感情,尽量展示大草原之苏醒的画面。

2、作品包含的情感不同节奏不同

不论是古诗文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情感内心的变化过程,语言速度受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的影响,表达兴奋的、愤怒的、激动的感情便时语速加快,而悲痛的、回忆的、苦闷的感情常则语速变慢,朗诵前一定要根据作品情感确定节奏,以“节奏”显情,以“节奏”悟情。例如: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之间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知识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宗璞《紫藤萝瀑布》

朗诵这段文字,开篇因为由衷的赞美,朗诵起来要慢,但是接下来的排比句式的连读却要加快节奏,以表达见到紫藤萝花的惊喜之情和赞美之情。

二、作品的形式决定朗诵节奏

1、诗歌、散文

诗歌,不论是自由诗还是格律诗、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是朗诵的宠儿,尤其是古诗词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古诗词押韵、讲究平仄和句调的抑扬顿挫。例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杜牧《泊秦淮》

这首古诗词韵脚齐整,但由于太短,朗读时不必着力点过多。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千疮百孔的唐王朝的忧虑,第一句声音要柔和、低缓,体现出夜幕中秦淮如梦如烟的感觉;第二句仍然用平缓的语调,节奏上要前快后慢;第三句在“亡国恨”三个字上声音要高亢,这是全诗的着力点,抒发出国家兴亡、满腔愤恨的感情;最后一句“花”处语速渐慢,表达出诗人由愤而悲的感情。又如: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匈牙利]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这是全诗的第一节,开始时要缓起,但很快就要加快节奏,表现急流的跳荡和小鱼的快乐;节末又要放慢速度,要体现“游来游去”的悠闲、陶然。

散文可以像诗歌那样有灵动的铺陈,通过多彩的风格展现意境美和韵律美,也非常适合朗诵。散文朗诵重在细腻的表达,要作到语缓气舒,气长字连,用声不可太强、太高、太实,应似清泉流出、小溪流畅、好友谈心、自感自悟。例如: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弥漫着淡淡的愁绪。这一段里,作者着力点染夜的宁静,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不能安睡,又反衬他的的“颇不宁静”。朗诵时应以自如舒缓绵长的声音来突出意境。

2、记叙文、小说和戏剧

这三种文体通常都有情节、人物、各种描写,朗诵时是需要多种技巧才能把握好的文体,就节奏而言,因为篇幅较长,故朗诵时节奏不是一贯的,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做到明确整体基调,注意细节处理。例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

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

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

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雷雨》

这是《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因人物心情的变化影响了朗诵时的语速,不是一直使用一个节奏。

3、说明文、议论文

这类文章无须注入太多感彩的成分,要把握论清楚、说明白的原则,节奏基本平缓、沉稳,语气肯定、朴实,很少使用加快的语速。

一次成功的朗诵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律动欣赏。[2]朗诵者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形式需要,把握好文学作品节奏的快慢强弱,做到快慢有节、舒徐有度、灵动多姿,同时还要与重音、停连、语气等技巧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呈现出流光溢彩的声音形象,使听众如置身于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更好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