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1
灰姑娘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
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小姐,并将老鼠变成马夫,南瓜变成马车,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玻璃)鞋给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
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2
〔关键词〕心理分析;童话故事;儿童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30-03
一、心理分析理论对童话的理解
童话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飞上枝头做凤凰的灰姑娘,昏死在玻璃棺材中的白雪公主,从大灰狼肚皮中钻出来的小红帽……这些伴随着儿童成长的故事,在孩子面前“闪现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种生活里,有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在跃动着,幻现着更美好的生活”,它们对孩子“智慧的增长,起十分肯定的影响”。我们对童话的需求亦是有目共睹的。当人类的高尚感、神圣感、想象力不断被损失、被放弃,当社会的悠久规范和价值观持续被颠覆、被解构,当今天的孩子们或被沉重的书包压迫得透不过气,或被感官化、平面化、碎片化的文化消费导入莫名其妙的精神亢奋状态……挽留童话的渴望便一次又一次执着地涌现在我们心头。
为什么人类,尤其是儿童,对童话故事如此痴迷?它能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想法?心理分析理论有助于思索这些基本问题。该理论把童话故事和人类的心灵紧密联系起来,认为童话反映了人类心理最原始的部分。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成人将其无意识的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表现出来,儿童则可以依靠犹如梦一样的童话,宣泄自己的不安、恐惧、仇恨等消极情感。弗罗姆(Erich Fromm)则把童话称作“被成人遗忘的语言”,但这仅仅是被意识所遗忘,因为童话所包含的民间智慧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儿童的无意识之中。他认为童话通常以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习俗,尽管儿童必须等到长大以后才能完全理解这些习俗,但这却使儿童在无意识层面上深刻地习得了人类的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出版了《童话的作用》(The Uses of Enchantment: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一书,这本用心理分析理论来思考童话的论著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国外的研究表明,利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童话是一种趋势,审视国内的类似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将立足于心理分析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童话的意义,以探讨童话研究中人们经常遇到又容易被忽视的一些基本问题:儿童为什么喜欢童话,其背后的心理机制何在;童话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有何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的童话教学中发挥这种作用。
二、童话的心理蕴涵
(一)主题内容――儿童喜欢童话的原因
现有的心理水平与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发展的动力。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儿童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为自我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冲突。这些冲突是由个体目前的心理水平和新的需求之间的偏差带来的,自我的力量将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得到增强。童话故事能够博得儿童的青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童话故事提供了反映儿童心理发展冲突的主题内容。
1.内容之一:母子关系
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童话中体现的母子关系有“母子一体”和“母子分离”两类。母子一体指两岁之前的儿童自我意识尚未完善,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将自己与母亲视为一体,这时的儿童整个生命都寄托在母亲身上。心理学家玛格丽特・(Margaret Mahler)称此阶段为“共生(symbiosis)”。童话中的母子一体不仅包括母子之间的血脉相联,如《白雪公主》中王后扎破手指的鲜血滴在白雪上,然后生下白雪公主;《牧鹅姑娘》的母亲把含着自己三滴血的白色手帕交给远行前的公主,希望能陪伴女儿度过危难。也包括童话中善意的援助者,如《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不仅给白雪公主提供安全的堡垒,而且以母亲的形象来关心着白雪公主,告诉她“要当心那狠毒的王后,千万不要让外人进来”;《野天鹅》中给艾丽莎提供帮助的老婆婆以及艾丽莎梦中的仙女。这向小读者暗示:心灵中的好母亲会在危难之机出现,无论主人公身在何方,母亲总会时刻关注她的行踪,这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安全感。
母子分离指在发展独立自我的过程中,儿童所经历的与母亲分开的痛苦和挣扎。这是“使人痛苦、迷惑的阶段,如果儿童能够成功地把自己从父母身边分开,他将更加相信自己的力量”。母子分离的内容在童话中比比皆是:诸多童话中主人公的生母早早去世,如《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或者主角离开了家庭――实为离开了母亲,如《牧鹅姑娘》;或者甚至根本没有提到主人公生母,如《野天鹅》。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主人公必须历经母子分离的过程。因为只有在经过了这种分离之后,儿童才能够找到独立的自我。
童话故事中如此截然相反的母子关系恰恰迎合了儿童对母亲形象的初步理解。处于共生阶段的婴儿希望母亲时刻陪伴自己,但实际生活中却感到母亲时而出现满足自己,时而隐藏不能给以照顾。这种母子互动导致了年幼儿童最初的“分裂(splitting)”,他们“将母亲分裂为两个精神实体:一个令他满足的‘好母亲’,以及另一个使他遭受挫折的‘坏母亲’。”儿童如此处理两个形象,仿佛面对两个完全分裂明确的实体,这给他们眼中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一些秩序。
2.内容之二:嫉妒心理
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我力量的弱小,因而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儿童会出现心理发展的偏差,嫉妒心正是偏差的具体表现。《灰姑娘》童话中的嫉妒就是非常明显的心理动力:开始是灰姑娘的姐姐们强迫她干活、穿破衣服、睡在厨房里;后来则是灰姑娘的继母嫉妒她将成为王子的妻子,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女儿代替灰姑娘的身份。要解决故事主角的困境,就必须处理、消灭,或者至少要谴责嫉妒的情绪。如果放任嫉妒心的泛滥,后果将非常严重,灰姑娘的继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当王子凭借灰姑娘舞会之后留下的一只金舞鞋来寻找神秘的公主时,她的嫉妒天性更是一览无余。她对灰姑娘的嫉妒如此强烈,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女儿自残肢体,以求登上王位。还有一些童话故事也以嫉妒为主题:白雪公主一直受到皇后的追杀,是因为皇后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牧鹅姑娘》中的女仆嫉妒的则是主人的身份和将要拥有的地位。
以上几篇童话中的嫉妒都已渗入灵魂深处,这使她们的行为像可恶的女巫。如此严重的嫉妒将给她们带来严峻的后果,童话故事对她们的嫉妒给予了严厉的惩罚:在王子和灰姑娘的婚礼上,小白鸽啄瞎了两个姐姐的眼睛;皇后被迫穿着烧红的鞋子跳舞至死;女仆则被装在订满钉子与尖刀的木桶里,拖过街道受人唾骂,痛苦地死掉。这也给小读者们一种无形的提示和警告:过分地嫉妒将给自己带来伤害。
(二)结构情节――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的作用
心理分析学家荣格曾经用原型来解释人类的心理模式和精神本能,他认为童话是“围绕着原型的主题而展开的,它显示了在世界各地和不同时代普遍相似的母题”。而童话的结构情节正类似于“受难原型”,是一个“平衡失去平衡平衡”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儿童的自性逐渐呈现的过程,借助于故事的发展,自性原型被激活、慢慢呈现,人格自我整合的功用逐渐展开,儿童人格中各个冲突的方面相互融合、不断协调,体现了儿童自我矛盾的逐步解决。
受难原型在神话和悲剧中广泛存在,具体表现为英雄人物受难――死亡――再生的母题。“它包含了人类最深刻的希冀和恐惧,具有非凡的震撼力,直至今天仍然是人类心灵中一股强有力的潜流。”在童话中,由于主要读者是儿童,因而受难的情境不如神话和悲剧中的那样严峻酷烈。与其他文学种类相比,童话的结构相对简单,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这种态势与受难原型不谋而合:童话的开始通常是主角的母亲去世,或者主角被迫离家出走等,如《灰姑娘》、《野天鹅》、《白雪公主》,她们原本稳定的家庭关系遭到侵害,暗合了主人公的受难;随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完全改变,他们将历经一系列的波折,甚至遭遇女巫:灰姑娘被继母强迫做饭、洗衣服,如果她想去参加舞会就要把扁豆从灰烬中挑出来。《美丽的凡西丽莎》中,女主角被迫清理玉米仓、整理麦穗。小主角所忍受的痛苦和折磨意味着主人公面临一次死亡的危机。童话的终点是再生,主人公在此或者利用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善意的援救者与女巫展开生死搏斗,最终女巫不可避免地死亡,这是童话故事中最重要的一段。消灭女巫是故事的情绪核心,正义获得伸张,邪恶得到惩罚。所以《白雪公主》中邪恶的皇后就要被迫穿着烧红的鞋子跳舞至死;《牧鹅姑娘》中可恶的女仆要被装在订满钉子与尖刀的木桶里,拖过街道受人唾骂……战胜女巫之后,便出现了盛大的婚礼或者家庭团聚,让欢庆的气氛围绕着故事而宣告结束,从此每个人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象征着主人公获得了新生。
(三)幻想性表现手法――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作用的机制
幻想是童话最大的特点,也是童话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之一。童话中的幻想世界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具有超现实性和不可实现性。为了使主人公登上王位、成为王后或者过上幸福的生活,童话几乎动用了一切超自然的手段,这种幻想是童话奇幻美的表现。为什么幻想能够吸引儿童?儿童如何能够体会、理解童话中离奇的幻想?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来看,幻想实际表现为童话中的象征,它借助于象征帮助儿童实现了心理能量的疏解和转换。通过童话的象征,儿童将自己的心理能量投射出来,进而,故事情境与儿童读者的个人经历相互作用,使得潜伏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抒发与表达。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读者加深了对自己心理冲突的理解和认识,甚至伴随故事的发展,心理冲突自行得到解决。
三、童话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运用
分析童话故事在心理层面的意义目的在于打开新的视角,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童话的功能,进一步丰富童话教育实践。根据上文分析中童话的心理蕴涵,在儿童教育领域内对童话的运用集中体现在三个部分:基础教育中的童话教学、儿童的人格评估和心理治疗。
(一)学校里的教育活动
纵然童话在儿童(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低龄儿童)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目前基础教育中的童话教育活动较少,也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本文对如何发挥童话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意义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1.分析童话的主题
童话活动之前教师分析童话的内容有两方面的意义:教师只有先分析童话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才能够预计儿童会对哪些情节感兴趣,童话中的主题有利于儿童解决哪类心理冲突,在哪些方面促进个体的人格成长,这样在讲述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所侧重、重点突出;再者分析童话的主题还可以帮助教师设想在活动时哪些儿童可能会产生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某些儿童对部分童话痴迷留恋,这种偏差与儿童个人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气质类型都不无关联。教师如果预先考虑到特殊家庭类型、特殊生活经验或者相对敏感、相对脆弱的儿童,就能够对他们可能出现的状况有所准备。同时这种准备也为活动后的重点心理扶植埋下伏笔,给予铺垫。
2.活动中的分析讨论
在进行童话活动时,教师和儿童共同对童话加以分析讨论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讨论的范围包括童话的主题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场景等。讨论目的在于使童话的心理教育意义更加清晰、明朗。依据心理分析理论,童话能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产生影响,能够帮助儿童顺利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或冲突。然而儿童的自我意识能力相当软弱,心理成长中面临的许多压力事件或冲突被排挤在意识之外。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事件、讨论人物所代表的角色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能够使儿童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被压抑的成长事件或冲突,从潜意识的状态中浮现至意识层面,进而达到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流、协作及融合。
童话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分析讨论”所发挥的作用。童话和游戏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某种程度上童话讲述的正是一个游戏。教师可以把童话和游戏表演结合起来,设计场景请儿童进行童话表演,这与角色游戏类似。儿童在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情绪宣泄,或者在表演童话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性随着童话情节的发展逐渐呈现,进而实现一种自我整合,无形中对儿童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意义。
3.合理引导与重点心理扶植
一些特殊类型的儿童会对某类童话痴迷留恋,甚至把自己的形象完全投射在童话中而浑然不觉。当童话激活了儿童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使其意识化,又由于自我力量的弱小,儿童不能对其很好整合时,他们会体验到更严重的心理不安和更大的危险,这时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关键性的步骤。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家庭动力系统对儿童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寻导致其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帮助儿童化解浮现到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对儿童的发展给以提示和指导。
(二)童话故事测验和心理治疗
分析童话的心理意义有利于儿童的人格评估和心理治疗的发展。人格测评和心理治疗的许多测验、方法不太适用于低龄儿童,而对童话的心理分析有助于这些应用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童话活动中发现的特殊儿童,可运用童话测验对其进行人格评估,为诊断提供统计分析方面的证明。对于数据分析中显示确实有问题的儿童,还可深入进行童话治疗,这都意味着童话蕴涵了丰富的心理教育意义而且能够得以运用。
童话故事是人类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完整深刻地理解童话需要借助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开展综合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来讲,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童话产生的效果可以较直接地应用在儿童教育的实践中。审视这样一个相对生疏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为童话的心理学研究铺垫基础,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高尔基.谈故事.转引自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3.
[2]高尔基.一千零一夜俄文版序言.转引自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4.
[3][美]雪登・凯许登(Sheldon Cashdan)著.李淑译.巫婆一定得死[M].台北: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
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3
《格林童话》中,我最喜欢《灰姑娘》。灰姑娘是一个命运十分坎坷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娶了妻子,也就是她的继母。继母有两个女儿,她们都比灰姑娘要难看,她们非常嫉妒灰姑娘的美貌。于是,继母就让灰姑娘不停的干活,一刻也不让她休息。有一天,王子邀请所有的姑娘去参加舞会,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也包括在内,灰姑娘很想去但是继母就是不让她去。
晚上,灰姑娘的两个姐姐和继母都去参加舞会了,家里就只剩下灰姑娘一个人了,突然一位手拿星形棒的女人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我是就是仙女,是来帮助你的。”马上变出了一辆马车和一个马夫还有许多仆人,并告诉灰姑娘,必须在零晨12点前回来,说完,仙女就不见了。灰姑娘乘着马车就去了,零晨12点到了,灰姑娘走时太匆忙了就掉了一只鞋,最后经过好多人试穿,确定了就是灰姑娘掉的,王子把灰姑娘接进了王宫,并封她为皇后。
灰姑娘不但不惩罚两个姐姐,而且还把两个姐姐接到王宫,嫁给另外两位王宫贵族。从此,灰姑娘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4
——读《格林童话》有感
水南小学 三(4)班 朱思施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 名字叫《格林童话》。书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做人的道理。
比如像《渔夫和他的妻子》这篇童话故事。里面讲了妻子一次又一次让丈夫去找比目鱼,给她想要的东西。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这让我知道了人不能很贪,因为贪的人就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再如《灰姑娘》这篇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因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病死了,一年后他爸爸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带着她那两个漂亮的女儿和灰姑娘住在一起。这个继母和她的两个女儿心地很恶毒,老是虐待灰姑娘。但是灰姑娘勇敢、坚强地面对她们制造的一切难题,最后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读了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一个人的美,重要的不是外表的美,而是心灵的美。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因为它使我学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以后在面对困难与诱惑时更加沉着冷静的应对。
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5
【关键词】 童话剧;幼儿个性发展;作用
童话故事是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在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德以及精神成为每个幼儿模仿的对象,像白雪公主、丑小鸭、唐老鸭以及拇指姑娘是每一个幼儿都想成为的形象,与他们进行零距离的基础是他们的梦想。幼儿能够通过童话故事感受真善美,懂得辨别是非,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作为幼儿教师,将童话故事中的寓意深刻的童话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物想象通过张扬的手段编排起来就是童话剧。一部好的童话剧不仅能够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够渲染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真实的感受他们的形象,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选择适应的童话剧本
近几年来,一些著名的童话相继改编成童话剧,着这无疑成为广大教育者的最佳教育方式,这些童话剧本不仅能够反映幼儿的心理想法,而且还能够扩大幼儿视野,学习更多的为人知识。但是我们在选择这些童话剧本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童话剧本。例如《丑小鸭》比较受幼儿小朋友的欢迎,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与自己很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其他的动物也相继嘲笑它,鄙视它,可怜的丑小鸭只有离开家四处漂泊,在外面受尽困难,发现自己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尽管这个童话带有强烈的夸张手法,但是并不影响幼儿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这个童话来作为剧本,编排新的童话剧,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互演,适合全班的小朋友共同参与,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编排童话剧时应该坚持的原则
在幼儿院进行编排童话剧时,离不开幼儿、教师以及家长三个重要的角色,这三者缺一不可,缺少哪一方都不能够将童话剧完整的编排下去,因此,在编排童话剧时应该坚持一些几个原则:
1.及时调整教师心态,尊重每一个小朋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小朋友的选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一定有自己的道理,不是无理取闹的。例如:在我们班级中有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灰姑娘》中灰姑娘这个角色,她希望演灰姑娘,作为教师,应该询问其原因,为什么想演灰姑娘呢,她得理由是:灰姑娘是善良的,日常很平常,但是总会有贵人相助,希望自己也有白马王子。还有的小朋友喜欢跳兔子舞,她不想演任何的主角,就喜欢演其中的一只小兔子,结果表明,每一个小朋友自己选得角色都会尽心的演好,给大家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小朋友的选择。
2.及时帮助每一个小朋友调整心态。当前,随着孩子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比较无忧无虑,但是如何让他们子啊遇到困难以及挫折时能够坦然面对,这是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在童话剧的编排中,我们应该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观察幼儿的心态,及时的调整。例如:在征选童话剧的角色时,肯定会出现几个人征一个角色,最终出现落选得现象,这时候,幼儿会感到失落以及不高兴。因此,我们应该与部分幼儿进行谈话,帮助她们调整心态,及时的走出失落心态。我们可以这样对他们说:虽然你没有演到主角,但是配角也很重要,如果没有配角,只有主角的话,童话剧也演不成,老师相信你不管演什么角色都是最好的。当孩子听到你这样的称赞时,就会消除抵触情绪,心情也会有所改变,欣然接受现任的角色。
3.幼儿教师应公平的征选童话剧角色。在征选童话剧角色时应该坚持公平的原则,特别是童话剧中有很多孩子想演主角,这时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征选PK,通过公平的竞争,主动争取角色。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将童话剧本放到班级空间中,让家长一起参加到剧本中,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角色,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台词的练习。随后在班级中开展比赛,通过家长以及孩子的举手表决,谁来出演主角,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角色纠纷,同时也能够调动孩子参加排练的积极性。
三、童话剧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
童话故事灰姑娘范文6
有的人一定是想过的,因为他有目标,他对未来有过渴望,他们认为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所以他充满着憧憬去看待未来,去走向未来。
可是也有的人想过,可是他们想过的未来并不是美好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他们觉得未来病毒是美好的,并不是那么简单,并不是你经历了一些困难便会得到更好的。因为有的人他的一生都是永远都是困难的,他没有美好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困难的。
因为没有开头,更没有结尾,他从刚开始你根本就不记得刚开始是什么时候,或许有开头有结尾,但是你不知道那就当做没有开头,没有结尾吧。
从刚开始你便没头没脑的去做,你糊里糊涂,但是你从来都没有去想象过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你要会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