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烟日小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烟日小报范文1
2022精选关于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学校控烟工作计划。
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实际,根据《不吸第一支烟》等教材内容,大力开展控制吸烟活动,并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让师生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控制吸烟的历史与现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中国历史上吸烟对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而进一步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提高广大师生控烟的自觉性,保证我校控烟活动通过各级的达标验收,师生的吸烟人数降到零。
二、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负责人为组员的控制吸烟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各处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每年制订控烟计划和措施,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布置控制吸烟活动的检查和落实工作,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控制吸烟的教育宣传。
1、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控烟氛围。为了提高师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不吸第一支烟》、《保护不吸烟者免受烟害》、《深圳市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等有关内容,对学生利用班会或少先队活动时间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师生对控烟的认识,人人参与控烟活动,自觉抵制烟害,创造良好的控烟氛围。
2、坚持开设健康教育课、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办健康教育专栏、健康小报、展板等,利用黑板报、“小白灵”广播宣传禁烟法规,通报吸烟状况,介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3、加强培训工作。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对控烟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是教育学生最直接的实施者,提高班主任对控烟工作的认识是搞好控烟工作的`有力保证,为此,学校对班主任每学期培训一次,一是明确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控烟活动,二是提高班主任对控烟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控烟网络,学校要在净化学校环境的同时,将控烟活动逐步延伸到家庭、社会。
(1)学生抄写吸烟有害健康的文章,读给家长听,监督家长不吸烟,并让家长签字、写保证。
(2)父母要以身作则,学生在班会上汇报家长的戒烟情况。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控烟的进展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吸烟的危害,并与家长签订控烟协议书,要求家长不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及早戒烟,教育学生不吸烟,卡住学生买烟经济来源。
(4)呼唤社会监督。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是控烟学校。商店不能将香烟买给学生。共同为学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5)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影片。
四、控制吸烟警示性规定。
1、严禁学生在校内外任何场所吸烟。
2、严禁教师在校园内吸烟。
3、要求吸烟的教师尽早戒烟。
4、不给客人敬烟,不劝烟,客人递烟蜿蜒谢绝。
5、摆放禁烟标志,不设烟具。
五、控制吸烟奖罚措施。
1、严禁学生在校内任何地方吸烟,若发现学生吸烟一次者,在班上记性严肃批评教育,吸烟两次者,在全校进行通报批评,吸烟三次以上者,学校要给纪律处分,并扣班级量化分。
2、教师在校园内吸烟一次者罚款20元,吸烟两次以上者,除了罚款以外,还要在教职工大会上通报批评。
3、学生是否吸烟与评选优秀班级和三好学生综合起来,把控烟活动与班级考核和班主任考核结合起来,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4、积极开展控烟工作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无烟办公室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来校客人要忠告学校的控烟规定,并要求客人不准在校园内吸烟。
2022精选关于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一、创建无烟企业目的
1、为全体职工和来访者创造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
2、提高员工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员工的吸烟率,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3、完善企业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企业控烟模式,推动企业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为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做准备;
5、总结企业控烟经验,为国家推广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创建无烟企业目标
1、企业职工率先戒烟,创造企业无烟环境,并积极参与社会控烟工作; 2、20xx年6月份达到《“无烟企业”评估标准》。
三、目标人群
1、重点干预对象: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目前吸烟的员工。
2、一般干预对象:来访者
3、宣传覆盖对象:员工、员工家属及来访者
四、实施步骤及办法
(一)准备阶段(2xxx年3月)
1、企业成立创建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创建无烟企业实施方案;
3、召开创建“无烟企业”控烟工作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2xxx年3月—12月)
1、建立各部门工作小组。划分各部门责任企业,指定部门负责人为控烟主力人员;
2、企业设立控烟宣传员、控烟督导员和巡视员;
3、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
4、建立检查考核系统,将控烟工作纳入员工考核体系中;
5、企业控烟措施
1) 企业内工作场所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2) 企业内不出售烟草制品;
3) 企业内所有的室内不摆放烟具、烟灰缸;
4) 企业职工、及家属和来访者不得在办公室、会议室及户内吸烟;
5) 结合“世界无烟日”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6) 利用企业内局域网、宣传栏、期刊、展板、等载体进行控烟宣传教育;
7) 向员工发放《控烟知识宣传材料》、《控烟指导手册》;
8) 对员工进行控烟知识、控烟方法和技巧培训;
9) 企业设立户外吸烟区;
五、评估与总结
按照实施方案与无烟企业标准进行评估与总结,并将执行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六、评审与验收(2xxx年6月)
向长沙市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组织对企业进行评审和验收,并获得证书和牌匾。
2022精选关于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给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无污染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我校在巩固以前控烟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控烟工作的力度,确保学校控烟工作顺利开展,把创建无烟学校作为我校的近期目标,明确工作责任,特制定控烟工作计划。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力争无烟率达到80%以上。控烟领导小组加强检查和督导,形成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化控烟活动。
1、在办公室、会议室、醒目位置设立“请勿吸烟”“无烟办公室”等标志,随时提醒干部职工和外来客人禁止吸烟。
2、利用政治学习、健康教育课、橱窗、板报等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创建无烟单位、无烟办公室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3、加强控烟的宣传,使干部职工遵守国家对控烟工作的有关规定,自觉参与单位及社会的控烟活动。利用“5·31”世界无烟日,组织职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有效降低吸烟率。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力所能及地规劝吸烟者戒烟、禁烟。
学校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担负起全局控烟的组织、检查、督促与整改等工作,加强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能力建设,在原来控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使全局的控烟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控烟健康教育,进一步使教师认识到吸烟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努力实现从“要我戒”向“我要戒”的转变,积极营造健康、清洁、禁烟的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5、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发挥表率示范作用,要带头不吸烟,劝阻吸烟,积极控烟,切实将控烟工作落到实处,设明显的禁烟标志,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查看现场、地面有无烟蒂、烟缸、烟灰,并督促整改。
三、开展控烟活动。
1、学校利用每周二教职工大会时间加强控烟知识的学习。组织教职工学习《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无烟单位标准》。让广大师生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控制吸烟的历史、现状以及对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而进一步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增强广大师生控烟的自觉性。
无烟日小报范文2
外活动;环保法规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38—0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一、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用于环境教育的素材。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现状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又要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了“空气”一节后介绍“大气污染”;学习了“水”的知识后介绍“水污染”;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后介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学习了“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后介绍“酸雨”;学习了“化学肥料”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二、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
1. 增加药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的实验探究。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可以回收利用,如“用硝酸银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中所生成含银废液。每次实验完毕,教师应启示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2. 在化学实验课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操作。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平台,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完成有毒、有害的化学实验。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节约和环保。
3. 教师要加大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应用。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尽量小的实验仪器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常规分析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微型化改造,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一系列微型化滴定实验探索。当试剂用量降低到原用量的1/5时,仍能得到符合常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的实验结果,从而节约了实验试剂、实验经费和时间,同时大大减少了化学污染物的排放。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生态环境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公共场所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倡导环保、绿色、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垃圾分类处理。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学习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意识
无烟日小报范文3
【关键词】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总书记对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而可持续发展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实现的途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对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从而肩负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使命。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类的物质和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危及到了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从以上看出,使人类建立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既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情的需要。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和建设者,培养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刻不容缓,所以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九年制义务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序言部分就提出了“尊重自然规律”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总体要求,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又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总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所坚持的“着眼于全球,从区域着手”这样一条重要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初中地理中没有专门的论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散见于区域人地关系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远意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2.1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人口的规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分布,归根结底取决于资源的承载力及其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因而在三者中,资源是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可再生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可持续的资源观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教育学生对于资源,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首先要树立资源的危机意识,资源是短缺的。从主要资源储量来看,某些稀缺资源已没有多少留给后代去利用,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利用方式,保证可再生资源不致于退化或枯竭,能让未来人类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要综合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其次,资源是不断拓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并将会寻找到更多的替代资源。有关资源教育的内容,在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中东地区的区域地理中都有涉及。中国地理第三章专门就我国的自然资源作了阐述,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例说明: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合理地使用等原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当紧张,由此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保护意识。
2.2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核心。自然界的能量是有限的,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不合理的乱砍乱伐等活动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使自然界失去了生态平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例证。再如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第六章第二节活动2);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短缺。所以,人类应控制自身的增长,把人口限制在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以保护环境和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我国因此而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并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减轻 生存环境的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提高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的素质和人们生活的质量。
2.3 可持续发展的平等观。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包含一个重要的理念――平等。一是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享受资源上的平等,我们不能只顾当代的利益而剥夺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即需要一种关注人类未来的意识;二是代内公平,世界上不同的人们应享受同样的发展权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
2.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时,同时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稳定性,使人与自然整个系统的和谐发展,否则迟早会受到环境的惩罚和反击。人类社会在进程中对自然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肆意攫取自然资源,恣意破坏生态环境,任意牺牲其他的生物,其结果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引发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巴西热带雨林的毁坏,土地沙漠化等,我国曾经山清水秀、林木茂盛的黄土高原终因植被遭受破坏而变成了荒山秃岭,草木不生,水土大量流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很难恢复。还可通过身边家乡出现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应辩证看待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一代又一代人对生态环境的呵护,才能使文明成果世代相承。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求得人类与自然相互间的和谐共容。
3.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途径
3.1 优化课堂教学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教育不再是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的一门学科,也不是一般的培养能力和渗透德育的学科,其作用同时表现在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持续发展。当地理教育被赋予可持续发展等意识教育的职责时,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更新,还迫切需要方式方法的更新。课堂教学中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传授外,要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收集来的有关图片和信息资料(如水污染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不协调造成的可怕后果。其次,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可结合实际事例和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对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防止长江水污染有哪些措施”等等,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3.2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知识变为意识需要有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实践才能使主客观达到统一。学生若从没有接触过与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真实的实践活动,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要让学生在认识体验中获得生动、具体的理解和收获,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升华一种意识和能力。教师可组织调查研究,如“海门自来水厂参观调查”、“青龙化工园区排放废气状况调查”、“学校附近厂洪村耕地状况调查”等,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可开展演讲比赛、编制环境小报比赛,结合各种环境节日(如: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3 日常行为中内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是抽象的,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更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生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行为习惯。所以,地理教师可以以地理课堂作为平台,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把可持续发展意识内化为日常行为。比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全班,甚至全校开展内容:为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及过度包装、不吃食野生动物等的“倡导绿色消费”签字活动。也可以开展回收废旧电池比赛,节水小巧门知识介绍,科技小发明,为家庭制定节水计划等活动。节约资源,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人人有为。2007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题为“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节目,旨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共同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我们组织学生收看并讨论。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