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社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社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范文1

为进一步深化以“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畅通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根据青四办发〔**〕47号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倡导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维护群众权益、开展便民服务为主线,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机制建设,改善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步骤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5月下旬,召开街道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动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各社区根据全区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创建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起,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年底有六个社区参加。以后逐步推开所有社区。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至12月,迎接对创建工作进行的验收。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方面配合。各社区、市场要履行各自职责,落实好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各创建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的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创建载体借力造势,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权利保障、服务测评、便民服务、激励约束等工作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抓好队伍建设,在社区建立高素质的创建工作队伍,包括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社会监督员队伍等,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四)抓重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加强市场建设,改善优化社区消费环境;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维护居民合法消费权益。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年内街道开展创建活动的社区达到6个,创建集绿色消费、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等为一体的精品社区3个,各社区要成立创绿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绿色消费工作,及时上报绿色消费工作信息,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加强绿色消费工作的硬件建设。以兴电社区创建典型,各社区加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办事处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创建中的好经验,进行推广。按照**区“绿色消费社区”建设考核表的要求,每月进行检查,落实考核指标。真正使“三绿”工程建设深入社区、深入千家万户。

(五)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星光老年之家”、文化活动室等社区资源开办“绿色消费课堂”,并以社区黑板报、宣传栏、社区报等为载体,开设“绿色消费橱窗”,同时要发挥好“绿色消费e线通”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食品消费信息资源,为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根据社区目前的状况,需要区发改委在财力、培训、宣传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绿色社区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和各级环保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围绕落实区长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小康环保幸福指数和生态市建设等环保中心工作,全面推进“科学雨花、生态雨花、和谐雨花”建设,结合小区新建、出新,大力开展“环保四进”活动,发动各街道、社区全员支持创绿、参与创绿,形成区、街道共创工作格局,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环保理念,突出人居环境的改善、美化,突出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协调发展,为使我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人居生态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标任务

㈠20*年绿色社区创建目标:应始终采用“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环保指导、街道主抓、社区运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严格贯彻落实区长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确保完成省、市级绿色社区创建任务,做好相关省、市级绿色社区复查考核,做好“绿色社区先进街道”创建工作,开展省级绿色社区“南星苑杯”环保宣传栏评比活动,巩固提升已创绿色社区成果。

各街道都应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列入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当作民心工程、造福工程去抓,融入地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总体建设之中,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制定工作方案与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幅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注重老、差社区的硬件治理与面貌出新,注重新、好社区文化环境与软件建设,注重对已创社区提档升级,强化打造精品社区意识,加强开展创绿工作与建设节约节能型社会相结合。社区作为绿色社区创建主体,应严格对照目标责任书,消化落实考评指标条款内容,完善台帐资料,注重创建过程、质量;加强平时资料图片信息积累工作,做到指标分解、台帐资料与汇报材料等文字数据吻合一致。

㈡具体任务:

⒈争创省级绿色社区

⑴*街道:梅清苑绿色人居环境社区

⑵*桥街道:景明佳园第一绿色人居环境社区

⑶*街道:上怡新村绿色人居环境社区

⒉争创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

⑴*村街道:*社区

⑵*村街道:青龙山社区

⑶*桥街道:龙福社区

⒊做好复查考核工作

⑴做好“三年一度”20*年首批省级绿色社区复查工作(见附件1)

⑵做好“两年一度”20*年、20*年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复查工作(见附件1)

⒋争创绿色社区先进街道

*街道积极做好争创“创建绿色社区先进街道”各项工作,并积极做好召开全市绿色社区街道相关人员现场交流会各项筹备工作。

⒌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

各街道、社区应积极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所有省级绿色社区积极开展“南星苑杯”环保宣传栏评比活动,所有绿色社区做好回顾总结工作与制作图片宣传册工作。

⒍扎实做好长效管理,巩固提高已创成果

三、具体要求

㈠创建省级绿色社区方面

⒈社区重点对照考评指标分解表逐条落实到位,街道、社区着重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活动,体现特色,提高品位,提高软件质量,发挥主导作用(强调社区是创建主体),强调绿色社区内涵——环境文化、基础管理(注重打造节能型小区),提高考评指标分解表含金量。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建单位职能作用,调动业主主观积极性(发动“一老一少”认养绿地等)。下年省级创绿的社区应当介入当年培训。

⒉省环保宣教中心考评组计划在6月中旬前后组织验收,省环委会指标:原则上淘汰20%。

今年考评验收程序:⑴参评人员:由环保部门、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共建单位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⑵汇报:有条件的尽可能采用PPD幻灯片,进行量的汇报,解释得分、说明理由(按考评指标分解表逐条汇报)。⑶答疑:由考评组提出,社区现场答疑。⑷现场查看:考评组随机抽取部分考评指标分解表条款,到现场查看。⑸问卷调查:在考评指标分解表抽查。⑹对照标准,检查台帐。

㈡创建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方面

⒈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创建势头,始终强调质量是创绿的生命力、长效管理是生命线,注重幸福指数与满意率的提升。大力并体现特色开展“八个一”社区宣传教育活动:⑴竖立一块环保公约牌,⑵建立一个环保宣传专用橱窗,⑶组织一次环境教育基地的参观活动,⑷举办一次环保主题的交流活动或知识竞赛,⑸建立一批经济实用、造型美观的环保宣传牌,⑹组织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⑺开展并形成一批绿色家庭、绿色单元和绿色楼幢,⑻结合“6.5”世界环境日等有关纪念日开展一次大型环保主题活动。

⒉市级创绿考核验收约在9月份进行,台帐资料中要有该社区平面图,严格标准,材料丰富,但要看到内容、过程。用心工作细节上,做足亮点。下年创建社区必须提前介入培训。

⒊强调培训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注重“三抓”:一抓环保宣传,提高意识,形式多样,互动有主题;二抓创建特点,提高创建质量,严格执行标准,台帐资料力求完善丰富,做到简明、清晰、规范;三抓制度建设,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做好交流发言、环保总结等工作。

㈢复查考核方面

⒈省级绿色社区复查为三年一次,做好20*年首批省级绿色社区复查考核工作,对照考评指标分解表,将原有台帐归类组装,着重体现三年来巩固提升方面内容。

⒉市级绿色人居人居环境社区复查为两年一次,做好20*年、20*年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复查考核工作,市环委会对提档升级(正在创建省级)的社区、已是省级绿色社区将免去复查。区环委会先组织自查,书面上报。市环委会突击抽查。代表性差的社区,书面警告。

㈣开展环保宣教方面

⒈积极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节日环保宣传活动,加大环保宣教力度,在创省级绿色社区、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尤其要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在组织考核验收时,应积极开展各项环保宣传活动。统一采用绿色社区创建口号:“绿色社区共建共享”,要求绿底横幅、黄色正楷字体。

⒉积极开展省级绿色社区“南星苑杯”环保宣传栏评比活动,参评社区为20*年~20*年四年度省级绿色社区,一个省级绿色社区为一个推荐指标,于9月15日前将推荐材料报区环保局(具体标准内容见附件2)。

⒊自2002年~20*年创建以来,所有绿色社区做好回顾总结工作,并以每个绿色社区为单位,挑选5~10张具有代表性图片,配以适当文字说明,力求体现本社区特色,A4纸张大小(彩纸彩印均可)、竖排,制作图片宣传册,于11月15日前将总结材料、20份图片宣传册报区环保局,汇总装订成册。

绿色社区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实现低碳生活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创建“绿色社区(小区)活动,加强社区(小区)环境文化建设,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推广全民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发展。

二、创建目标

各镇街各创建绿色社区(小区)2个,年。全区共创建1-2个市级绿色社区。

三、组织领导

宣传部、市政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环保分局。各街道指定一名具体工作人员,管委会成立新区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推进小组)由环保分局为组长单位。负责指导社区开展创建活动。

四、创建申报及审批

填写《新区区级绿色社区(小区)申报表》见附件2于年4月30日前报环保分局。一)申报(年4月底前)各创建街镇按照《新区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见附件1筛选符合条件的社区(小区)指导社区(小区)进行自查自评。

深刻理解绿色社区创建内涵,二)创建(年5月-10月)各创建社区(小区)按照《新区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见附件2积极组织参加绿色社区创建培训。结合申报创建方案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并建立完善创建档案。

并提供工作情况、评价依据等材料。推进小组根据《新区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见附件2进行评估。三)评估验收(年11月-12月)申报社区(小区)向推进办提出验收申请。

得分在90分以上通过验收的社区(小区)由推进小组审批并命名授牌。四)命名(年12月底)经评估验收小组考评。

于4月30日前将社区(小区)申报表、自查报告和创建规划方案上报区推进办,五)市级绿色社区推荐。已命名1年以上的区级绿色社区(小区)对照《市绿色社区(小区)评审办法(试行)市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试行)附件3自评各项相加之和达到85分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推进小组推荐参加市级绿色社区(小区)评选。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要把绿色社区(小区)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落实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二)抓好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积极组织创建工作相关人员参加系统培训,区推进办要定期举办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培训班。学习理解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并参观考察先进地区的创建工作经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管理者和社区(小区)工作骨干的理论素养,丰富创建经验,更好地管理和指导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绿色社区(小区)创建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三)开展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小区)活动,重点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力提高公众对“创模”知晓度和对环境的满意率。申报创建社区(小区)须开展“创建国模、倡导低碳生活”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传递低碳生活理念。组织策划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唱读讲传”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环境文化活动,为“创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大社区(小区)污染源、环境卫生、违章搭建、乱停乱放等死角的清理整治力度,围绕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绿色社区(小区)创建与市容整洁小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设置创建宣传栏和标语牌,建立健全保洁制度,打造优美洁净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绿色社区范文4

【关键词】绿色社区;现代户型;规划

引言

绿色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指的是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环境景观等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景观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以下就笔者在天顺家园11期商业及居住项目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例作详细的阐述。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处在 “天子脚下”的固安,是固安南部发展核心区,地处天安门正南50公里。本项目由三部分地块组成,地块东边邻近106国道,道路红线宽60米,建筑退红线5米,南部邻近农兴路,道路宽50米;南部邻近尚品阳光小区,地形较为平整,无地形高差,但地块内存大范围平房需要拆迁。

2 小区规划设计原则及整体框架

2.1 规划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幽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花园式生活居住空间。

2.2 规划整体框架

本规划总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立足环境、突出特色、求精求美”。依据用地条件和设计要求形成“一个中心、两条水轴绿带”的整体结构框架。以中间景观和水轴为中心,向周边延伸渗透景观。

2.3 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以自然为依托、以人性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设计结合原地形,利用现场资源,因地制宜,很好地融合了建筑和周边环境。通过小区景观环境的营造,让建筑回归大自然,让人性回归本元,让绿色进驻生命,为业主展示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小区景观规划通过采用现代的构图手法,以“两轴一带”为中心辐射进行开展,两轴为东人行入口轴线和西面的车行入口轴线;一线则为贯穿小区的水系。通过这两轴、一带串联起小区的各个节点,形成一个统一的面,再通过各种园路、景观道路的连接分割,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

2.4 本次规划设计的重难点

该项目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考虑该项目位置重要,如何从固安城市尺度考虑该项目,与城市发展接轨。

(2)如何在满足容积率的前提下,实现户型最 优配比,提升居住档次。

(3)如何打破原有设计模式,引入新思路。在布局上做到前瞻性思维,让人眼前一亮。

3 建筑立面设计理念

3.1 户型的设计

户型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的设计思想,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1)保证房间尺寸的合理,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

(2)严格从功能流线上划分空间,保证交通路线的流畅,不交叉。

(3)减少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使毎户具有相应的私密性。

(4)力求保证毎个房间有良好自然采光、通风、尽量消除黑房间。

(5)突出客厅与主卧室的地位,采用大厅、大主卧的设计,并给予最好的景观和朝向。

(6)控制厨卫面积,使其空间的利用充分体现出高效与实用。

(7)户型都尽量体现通透性,以落地窗、外漂窗、挑台等方式争取景观和采光通风。

住宅造型设计中结合住宅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以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时代感和艺术美感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单体建筑的个性,用简洁的造型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态的活泼并具有现代特征的轮廓。结合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沉稳、大气的色彩为主色调,将建筑色彩根据其独特形式加以变化,并在变化中求统一。

住宅外立面的形式有一定节奏感与韵律感,整体相融,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表现出独有的建筑主题。住宅的排列依附于总体布局的骨架之中,除了满足基本的日照间距要求外,更满足了视野景观的良好性,使住户完全没有视野的狭隘,如下图1所示:

3.2 造型设计意向

造型设计意向最基本的要求是:简洁、现代、清新、实用。立面符合内部的空间要求,同时又要体现现代,简约,精致,典雅的建筑形象,设计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架和体块的穿插组合,上下前后的凹凸变化,楼宇层次的高低错落,营造出一个温馨儒雅富有东方特色现代人居环境,使整个小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充满情趣与人性。

沿城市道路沿街做2-3层商业用房。立面统一处理成现代简洁风格,使界面连续加深人们的记忆,同时与小区整体风格统一,协调一致。如下图2所示:

3.3 绿化景观规划

3.3.1 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原则

住宅小区规划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营造小区人文环境入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注重各功能分区的协调,能够满足安全防卫的要求和配套服务设的完善。要打造绿色低碳生态住宅小区,就要在小区规划方面进行生态规划。联合与生物圈计划第57 集报告中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原则

生态小区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着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的宗旨,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工艺、材料、建筑以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全过程,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不仅仅是美化、绿化环境问题,还应包含环境、能源、健康、舒适、效率等概念,追求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力求在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装修阶段、使用阶段成本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要开发绿色低碳生态住宅小区,就要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绿化设计、选址选材等方面体现超前的建筑理念和人性化管理方式。

3.3.2 景观规划

(1)景观的设计

景观不止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与人融合在一起,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具有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最终把人和自然结合在一起,让人理解自然。植物以灌木、草坪、小乔木为主,多采用乡土树种,利用植物的观赏性进行色彩与形态的组合搭配。如图3所示

建筑在地块内均匀分布,形成大大小小的绿色景观,并且配置活动广场采用中西造园相结合的手法,着重刻画了出了广场的亲和性、趣味性,既有西方园林的图案美,又突出了中式园林的“曲径通幽”的意境。

(2)草坪景观区的设计

以整个小区中心为界,西侧为草坪景观区。开阔的疏林草地是本小区的中心景观,条石凳布置在草坪上,居民能自由行走其中,或游玩或休息或静思,这样一片开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可能。弧形的园路,平坦的草地,配以明月剪影景墙、草坪中心的旱石小景、木平台等。

(3)景观设计

植物设计在总体环境景观构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以及传统文化意韵的信息传递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严谨而虚实有致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日、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魅力;而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孕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独特的文化意境和空间情调。

4 结语

在利益的驱动下,并不是每个开发商都愿意修建绿色低碳生态住宅小区,因此,为确保绿色低碳生态小区的顺利推进, 鼓励并引导房地产商做责任房企,建立房地产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的利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

参考文献

绿色社区范文5

关键词:中小型社区;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前言

这是一个科技化信息化的产业领域都在涌现的时代。各种节能创新理念都在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中小型社区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中小型社区绿色建筑建筑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

1.中小型社区公建绿色建筑造型设计研究的意义

从上世纪末开始类文明开始向生态文明发展。绿色建筑以生态学为特征,其造型设计有别于传统,属于生态美学的生态建筑范畴。它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对它的研究在建筑学和美学中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绿色建筑造型设计有相当难度和挑战性。在绿色建筑中首先实施的是被动式节能措施,即通过建筑自身的结构、材料等设计来实现节能。其造型设计须科学地利用气、风、水、光、土地、植物等自然因子,使设计超出传统建筑学意义上的功能和视觉感受,上升到健康、舒适、长久、妥善利用资源等生态美学观念。回顾绿色建筑发展简况,以生态建筑、生态美学、开放建筑理论、绿色人文、造型设计原理等作为理论基础,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中,绿色建筑造型设计已成为造型艺术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认识对自然因子的处理和利用在绿色建筑造型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设计师必须掌握其特性,科学而充分地运用于设计之中;绿色建筑的造型设计所使用的元素已超出视觉艺术造型基本要素,不限于制造视觉美感和塑造空间;,绿色建筑之美建立在生态哲学、伦理学基础上,取决于人类智慧利用自然的认识,因此它是堪与自然之美相提并论的人造之美。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对建筑的认识更加完整了。

2.大型公建和中小型社区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型公建和政府投资公益性中小型建筑所获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少且星级低。截止2012年9月,全国已评出55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在已经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中,从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公共建筑的数量为250,所占的比例为45%;居住建筑的数量为306,所占的比例为55%。公共建筑中,大型公建的数量为23,所占的比例为4%;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的数量为36,所占的比例为6%;其它公建的数量为191,所占的比例为34%。住宅建筑中,保障性住房的数量为3,所占的比例为1%;其它居建的数量为303,所占的比例为55%。为进一步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建设的管理,建设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和审计署等五部委于 1 月 5 日联合《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进行公共建筑工程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遵循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弘扬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鼓励自主创新。要确保建筑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可靠与安全,注重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项目决策依据。总结国内外公共建筑建设经验,按照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公共建筑工程要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指标方面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并适时修订完善标准。新建公共中小型社区建筑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把能耗标准作为建设中小型社区公共建筑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建筑的建设。新建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3.加强中小型社区公建绿色建筑造型设计手段

3.1政府加大对中小型社区共建绿色建筑的资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公共服务以及社区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推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的扩张与发展,此类建筑的资源消耗量势必增加。通过引导保障性住房和政府办公建筑、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建设等公益性行业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为公众创造方便、舒适和安逸的生活环境,也能使绿色建筑平民化,因此,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在节能减排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方面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推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的示范带动作用,不仅是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同时由于其所具有的巨大社会效益,吸引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普遍关注,将切实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对于大型公建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因其使用功能、性质单一,责任主体、考核对象明确,因此便于从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到设计、施工指导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由于其建设管理方式与项目运行程序有着直接的关系,便于对责任主体进行考核。

3.2做好中小型建筑的能源规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生活热水能耗在大城市中也逐渐加大。推广节能灯和节能家电对降低住宅电耗有重要作用;改进建筑设计、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也可以使住宅电耗减少3 度/(年#m2)~ 8 度/(年#m2),及时开发和推广高效的生活用水装置,可避免由于生活热水需要量的不断增长所导致的住宅能耗的增加。从普通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性质综合分析来看,其照明和电器消耗能源更大。改善建筑设计可降低空调和照明能耗,推广节能灯具及其他用电设备可减少电耗,这两项措施应能使此类建筑能耗降低30% ~ 40%。大型公共建筑中,空调用电占50% ~60%,照明用电占25%~ 35%,其余为电梯和办公电器设备用电。在当前建筑、空调、照明等方面采用先进技术,产生创新性突破,也可以使这部分的电耗降到目前的50%以上建筑物能源规划是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影响,从物理环境(能效比、能源利用效率等)、工程环境(可靠性、环境影响等)、经济环境(初投资、运行费用)三个方面对建筑物供能方式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分析,从而得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现在建筑物能源供应方式很多,选取最适合的建筑物能源供应方式就成为一个很重要,也亟需早日解决的问题。当前常规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是可以重复利用、可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2000 年,我国建筑用能源消耗共计3.56 亿t 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7.8%。除了照明、电器外,可再生能源应逐渐成为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建筑用能的首选。用太阳能产生热水也是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用能的重要体现,这方面产业我国已初具规模。到2000 年年底,全国从事太阳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有1 000 多家,年生产量达610 万m2,产值超过60 亿元;全国太阳热水器拥有量达2 600 万m2,居世界第一位。当前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是开发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结束语

近几年,我们的自然资源已经受到了很多损害,所以加强中小型社区的绿色节能建筑很有必要。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以及绿色发展,更好地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袁永东,亢燕铭.不同布局建筑周围的气流场及附加节能率[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02)

绿色社区范文6

【关键词】绿色交通城市社区控制单元换乘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交通规划理念与方法

绿色交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规划领域的具体表达和落实,是通达与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与低污染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在绿色交通规划中,应当从交通布局、交通建设、交通出行三个方面着眼,将绿色交通的要求全局把握、逐步分解,渗透到规划中的各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构成了绿色交通规划的主要设计原则。

在绿色交通规划中,交通的整体布局受到城市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在OD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城市整体的轨道或快速路主干网,实现城市内部集约式、大运量的客运系统。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现有的铁路、高等级公路、港口、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交通资源的引力作用,强化区域通道的辐射作用,强化枢纽组织的引导作用,减少重复建设。最后,为了保障慢速交通与公共交通的优先行驶,应当做好关键通道的公交化,部署好停车场、换乘枢纽,实现城市TOD的发展模式。

二、合肥市交通现状分析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圈西翼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

(一)城市道路网现状

合肥市现状路网结构形式为“二环九射”形式,其中一环为快速路,平面交叉口的数量还较多,不规则交叉口同时存在,只有少量路口渠化和拓宽。

到目前为止,建成区内现有和建设中的道路总长1554公里,道路总面积3094万平方米。其中主干路693.95公里,次干路430.71公里。道路功能层次不明确,主、次、支各级路网密度呈现明显的“倒三角”型。

(二)城市机动化水平

到2006年,合肥市区范围内机动车保有量上升为16.79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达到11.1万辆,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2倍和2.4倍。截止到2006年底,市区范围内千人机动车拥有量为86.3辆/千人,千人汽车拥有量为57.2辆/千人,处于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表 1市区历年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统计表(单位:辆)

车型\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客车 16921 18734 20712 20228 28517 39853 50363 64915 83462

货车 8299 10412 11632 16460 16128 19432 22287 24596 27790

汽车合计 25220 29146 32344 36688 44645 59285 72650 89511 111252

摩托车 19709 27914 45793 45839 48588 58970 61346 58959 56646

机动车合计 44929 57060 78137 82527 93233 118255 133996 148470 167898

数据来源:根据合肥市公安局车管所提供资料整理

在各类机动车中,摩托车和客车增长速度最为迅速,成为城市机动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与此同时,客、货车辆的构成比例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由1998年的56:44变为目前的69:31,客车所占比例有明显提高。

小客车增长中有相当部分为私人小汽车,目前合肥市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呈加速状态。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每天机动车上牌200多辆,其中60%以上为私人小客车,增长速度惊人。

(三)公共交通

2006年合肥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409台,公交年客运量5.36亿人次,平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4.6标台,每标台年客运量22.2万人次/标台,与同等省会级城市对比,属中上等水平;公交线路10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为1596公里,公交线路平均长度为15.8公里,公交线网密度2.17公里/平方公里,平均发车间隔为6分12秒。从2003年至今,公交年客运量年均增长17.8%,公共交通分担率由1997年的16.7%增加到19.98%。

表 2近年合肥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

年份 线路

条数 线路总长度(公里) 总客运量

(万人次/年) 比上年

增长 历年公交车

保有量(台) 比上年

增长

2003 102 1446.1 32764.4 -- 2097 --

2004 106 1530.8 40604.1 24% 2294 9%

2005 105 1575.3 46894.4 15% 2343 2%

2006 101 1596 53586.8 14% 2409 3%

三、城市社区与控制单元解读

(一)城市社区解读

城市社区与城市控制单元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城市规划管理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社区是城市社会组织的重要方式,控制单元是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建设管理从总体控制到局部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对社区和单元的理解,并引入交通引导控制的理念,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环节。

(二)合肥市单元规划解读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建设市场要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国内许多城市开始编制单元规划,用以承上启下,上承全市总体规划、对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单元的主导性用地功能结构;建设用地总体容量控制范围;三大公共设施规划布点;地下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城市设计整体引导性建议。

四、社区交通换乘系统规划

利用绿色交通出行的理念,实施社区交通换乘规划。绿色交通三大方面,慢行、公交、轨道,结合社区居民出行特点,实施综合换乘系统。

(一)交通综合换乘模式

1.换乘服务效率

换乘效率主要体现于平均换乘距离、平均换乘时间、单位时间换乘量、设施能力利用率等一系列指标。换乘服务水平从乘客的角度出发,主要关注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感受。总体来看,换乘效率与换乘服务水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常用公共交通类型和特征

表1常见城市公共交通类型的特征和范围

类型 客运能力(N) /万人次• h―1 平均运行速度(v) / km • h―1 适用范围 运营城市

城市

道路

公共

交通 常规公交

上一篇滑雪作文

下一篇阳光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