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 诗歌《一夜好风》 欢乐 劳动美
如果说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表达了对春天细雨的渴望和喜悦之情,那么曹宇翔的诗歌《一夜好风》则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自在劳动的向往。诗人生于乡村,童年乡村留给他的记忆是清晰的,感受也是深刻的,所以诗人常用那些美丽的诗句装点着纯朴的劳动人民,这首诗也是如此。诗歌以风为引子,说的却是这“静阔丰盈平原”上一片喜气洋洋的丰收场面。金黄的背景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丰收,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这片欢乐的海洋里,承载着诗人的理想和思乡的精神家园。诗人常常对其他地方不以为然,但是对于山东老家却有着独特的印记。诸多的诗歌都涉及故乡,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以一种期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童年,审视自己的家乡。故乡留给诗人的不仅是童年的记忆,还有诗人执著追求的希望。
以丰收的田野为背景的诗歌有很多,如海子的《五月的麦地》,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等等。如果说《五月的麦地》表达了个体的孤独感,《金黄的稻束》里是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那么读这首《一夜好风》,迎面扑来的却是“一夜金黄”“喜鹊喳喳”“栖满阳光”的轻松喜悦之感。令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真实,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的美,“拖拉机突突”“草帽”“水罐”“麦捆上的瓢”“健壮的兄长”“黑黑的大嫂”等形象,都蕴涵着欣欣向荣的希望,让人心里洒满阳光。
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美。”尽管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对美的定义层出不穷,但是,劳动过程中的美却一直是文学作品所讴歌的主题。因此,这里“健壮的兄长,黑黑的大嫂”都是美的,满目的金黄,闪光的果实是美的,层层的麦浪,喷涌的麦粒也是美的。再配上那不知“掺进多少颜料”的好风,那望丰收年景的老爷爷,那些可爱的小兄弟,一幅令人羡慕的丰收图景立刻显现在我们面前。诗歌的开始,诗人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风”在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但大都配着特定的词语来表现,比如寒风,比如暖风,很少人使用“好风”。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风”还被赋予了极大的“任务”:是它把大地变成了这样的金黄,“让劳动变成大地美景”,“命果实闪光”、“压手”。我们是乘着它来俯瞰这满地的喜悦与欢快,“纯粹,源泉,根本啊,幸福”,“这些词汇”在它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亲爱的家乡”。接着又让我们听到了麦浪拍打门槛的声音,布谷鸟喜鹊的叫喳声,麦粒喷涌的流淌声。听觉和视觉的结合给诗句以张力,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象、体味、感觉。“草帽,水罐,麦捆上的瓢”,这一组极具劳动生活气息的意象似乎缓解了劳动的疲劳,而给人以美感,劳动过程的快乐也伴随着它们而静静流淌。诗的结尾,诗人的感情已经抑制不住地随“风”飘扬,因为“风的间歇伫立一棵平原大树”,这是“精神之树,岁月之树”,以至于诗人迫不及待地想把这幸福的“前胜村”“挪到世界的中央”。至此,诗人对乡村的感情,对美好劳动的讴歌已经透过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的诗行显现出来,融合在乡情、丰收和劳动的美之中。
诗人把自己对故乡的依恋融入朴实、清新的诗中,用一颗赤子的心把金黄的背景下的前胜村全景图展示给读者。这里的“前胜村”,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与作者的童年、命运连接了起来,构成了他所有艺术的创作基础,“老爷爷”“小兄弟”“平原大树”等都成了赤子回忆的对象,清晰地印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为“岁月之树”,成为“愿望之树”而地久天长。一个远在他乡的赤子,用自己的书写奏出了精神家园的留恋之歌。诗人说:“诗是我一生的事业,我得好好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诗人依然把守着诗歌淳朴的阵地,坚守着对诗歌的不懈追求,毫无怨言,默默无闻,这才是诗歌的真谛,这才是诗歌中前胜村真正的内涵。
全诗自然、和谐,字里行间积淀了诗人多年生活中的感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家北乔说:“我们无需说曹宇翔有着浓烈的平民意识和人道主义,因为任何的命名和形而上的词语总会销蚀他的至纯至真至性,玷污他对艺术性灵的守护和对生活之真诚与承诺。”的确,诗人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注视着这美好的家园,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审视这世间的伟大,像一个友好的使者在每个人的心里播下希望和阳光。这些希望和阳光,洒满了整个前胜村,在一片金黄的背景下,劳动美这个永恒歌颂的主体显得更加的贴切与自然。欢乐不仅仅是前胜村的景象,也是诗人精神家园的阳光。
参考文献:
[1]杨守森.精美诗歌读本[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2]杨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术作品中丰收主题的历史语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5.
[3]子张.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知性抒情原则的确立[J].诗探索,1998,(04).
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2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的厚爱,也感谢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联、日报社和市作协搭建这个平台,举办了这次诗歌盛会,让我有机会能在这里交流诗歌创作的点滴体会,汇报自己写作的一些情况。
我喜爱读诗,诗歌的神奇力量常常让我心动,甚至震撼。李白坡的大气磅礴、艾青的深沉旷远,泰戈尔的低吟浅唱、里尔克的意味深长、常常让我沉醉。从大学开始,我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散文和诗歌,我觉得诗歌是一种很好的抒感、交流思想的载体,诗歌让我的内心始终保留着一份对生活的新鲜认同和柔情。
大学毕业后,我从家乡来到张家港工作,那是1997年,正是张家港以“文明城市”名满天下,全国兴起“学习张家港”热潮的时期,从那时起,我就目睹了港城带给我的一个又一个惊喜。1997年到2010年,这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港城变化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住在城西新区,走出家门,有时不能相信,眼前马路纵横、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花园式新城,曾经是我十年前眺望过的一片田野和村落,有好多次,我想写篇散文,把内心的深切感触记录下来,但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
看到“文明港城·青春风采”青年诗歌征集活动的通知后,我想,巨变中的港城不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诗篇吗,它的文明和谐、现代优美、城乡一体,就像一幅动人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作为港城一名青年,我为能在这幅美丽画卷上增一点光,添一抹色,感到由衷的自豪。于是,我一气呵成,写就了这首《港城大写意》。
这首诗写完后,因为工作比较忙,并没有加以更多的润色,就仓促交稿了,后来我又读了几遍,发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诗歌征集主题的把握上,比如思想内涵的挖掘上,比如意象的开拓上,还有音韵的推敲上,也许要留待以后进一步改进,也请各位前辈和老师多指点。:
我知道,港城人杰地灵,诗家辈出,像北岸、中海、徐小华、阿西等老师,他们的诗歌,风格虽然各异,但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让我敬慕不已,常常品读再三,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会牢记青年的职责和使命,以“五四”精神为指引,以这次活动为起点,继续向经典学习。向各位老师、各位诗友学习,继续讴歌青春的中国,青春的港城,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赞美勤劳智慧的港城人民,努力创作出展现港城现代、文明、和谐的诗歌作品。
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3
奶奶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桃花江畔的那片竹海吗?”是啊,家乡不是有片广阔的竹林吗?放眼望去,不管是山上还是溪边,不管是河岸还是田边,不管是庭院里还是房屋边,处处长满了绿得令人心醉的竹子。阳光透过竹叶,斜照在清凉的地面,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洒落在地上的碎银。微风吹来,家乡便成了竹的海洋。听着奶奶的讲述,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欢乐的时光,仿佛又看到了农民劳动的情景。爷爷自豪地对我说:“美丽的竹子,和桃花江一样有名啊,你可不能忘了它!”
妈妈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洞庭湖里的那片荷花吗?”是啊,家乡不是有片美丽的湖泊吗?那次,在妈妈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来到了洞庭湖,也是第一次看到了荷花。小船在洞庭湖里穿行,大片大片的荷花不时撞入我的眼帘。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像一个个翠绿的大圆盘,又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小雨伞,把清澈的湖水映得绿绿的。那些花儿,有白色的,有淡红的,有浅红的,也有粉红的,特别好看。有的全开了,长出了嫩黄的小莲蓬;有的刚绽开几片花瓣,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看着这美丽的荷花,我也不由得跟妈妈一起,吟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爸爸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会龙山上的那座古寺吗?”是啊,我怎么能忘记那个童年的乐园呢?在那里,我不仅坐上过山车,还第一次见到了金碧辉煌的栖霞阁;我不仅坐上了观光椅,还第一次见到了充满神话色彩的白鹿寺;我不仅坐上了飞天轮。还第一次见到了令人神往的立波亭……我还清楚地记得栖霞阁上那副古迹斑斑的对联,“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当时,爸爸一边吟诵,一边与我说起了那些千年前的故事。我顿时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原来是那么美丽而神奇。也是从那时起,我对栖霞阁充满了神往,对白鹿寺充满着想象,对立波亭充满着崇敬……
我明白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原来都是如此的美丽!此时,我真想大声地对您说:如果我是诗人,一定要用最美的诗歌去赞美它;如果我是音乐家,一定要用最美的旋律去歌颂它――我美丽的家乡――益阳!
教师点评
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校本课程;承德传统文化;承德文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和内涵,特别是到了清朝乾隆盛世时期,作为清帝国的陪都,人文历史资源非常雄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文人俊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另外,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歌谣和故事在老百姓中流传,成为承德宝贵的文化财富。
“承德文学”作为《承德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以传承家乡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为育人目标。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途径实施。
一、通过课堂主渠道实施
承德市实验小学正式把《承德传统文化》这门校本课程列入课表,由专职教师任课,每周一节,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主渠道,每学期初组织课题组教师与专职教师研讨,制订出本学期的实施计划与策略。
现以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优秀文学作品这三种比较成型的实施策略谈一谈。
(一)民间歌谣
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实施方法。
民间歌谣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我们选入的歌谣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且短小精悍,很容易被儿童接受和传唱。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教育生活化、健康化、特色化。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跑马城”、“踢毽儿”等童谣我们就在室内先交给孩子们吟诵这两首歌谣,然后再到操场上去玩,孩子们边吟诵边玩,身心都是愉悦的,幸福的。
(二)民间故事
采用先读后讲,再演或创作的方法。
承德历史悠久,一道牌楼,一条街道,一处景点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学生们对此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教师主要采用读一读、讲一讲故事、说一说感想,有的再演一演的方法,把每一个故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每一位主人公走进学生的心坎里去。有的班级在课题结束时在班里开展了“承德人讲家乡的故事”的比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有的学生受到传说故事的启发,自己又创编了新民间传说故事,想象大胆、合理,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对家乡的一片热爱之情。
(三)优秀诗文
采用先读一读,背一背,再写一写的方法。
承德有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在避暑山庄这一文化背景下,有许多诗歌、散文诞生并流传下来,尤其是诗歌,在省里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如刘章、何里、袁志山的歌颂家乡大好河山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好记易读。在教学中我们采取读一读,诵一诵,然后再选取优秀诗文背下来,或把一些佳句积累在小本本上的方法。通过学习诵读,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名胜更加了解,从而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和表达的愿望,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挥洒下自己对家乡优美景色和名胜古迹的赞美、热爱之情。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要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与掌握承德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学习鲜活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次与本单元内容密切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并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完《康乾七十二景诗》后,我们带领学生去避暑山庄做一名义务小导游,学生在活动中,有的为游客讲传说故事,有的随即说上两句谚语,还有的吟诵名人来此留下的诗文。通过此活动,不但让学生感到学有用武之地,而且还深深地以自己是一名承德人而感到自豪。
三、巧妙地将承德文学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承德文学的内容丰富,这正好为语文教学又开辟了一块沃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把它作为连接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冀教版第11册第一单元是以写祖国壮丽的山河为文化主题的一组课文,有《山海关》、《七月的天山》、《草原》、《五彩池》等美文。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就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的家乡承德的自然风光在全国都可谓是独具特色,你看过哪些描写家乡优美风景的诗歌和散文呢?让学生回去搜集,再拿到班上品读,欣赏完别人的作品之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家乡的美景。在此过程中,学生既为自己是一名承德人而自豪,又会有一种创作的成就感,这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这就使承德文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起到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
四、成立芳草文学社和春蕾剧社,为校本课程实践进一步深化搭建平台,每周二下午为芳草文学社和春蕾剧社的活动时间
学生自由报名,一个班五名学生。芳草文学社以歌谣、故事、诗歌、散文的创作为主,其中创作歌颂家乡的文学作品是每个学期必完成的一项重要内容。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组织作文竞赛。春蕾剧社以排课本剧和流传在承德的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期末每个年级都要至少有一个成型的作品,好的还能被推荐到学校“六一”节目汇演中展示。这就为喜欢文学、喜欢表演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使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并在活动中学会了共处,增强了自信心,才能得到了发挥。同时也让承德文学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
五、创建“承德文学”长廊,让承德文学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地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三楼为“承德文学”文化长廊。我们的长廊包括前言、文学作品卷、民间歌谣卷、民间故事卷、民间谚语卷五大版块。每一版块又分为文学鉴赏墙和学生创作墙两部分。既展示了历代名人的佳作,使学生受到了文化的滋养,又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校园文化熏染下,对家乡文学的热爱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吟诵;诗情;素养;运用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我国丰富多彩的诗歌,这些讴歌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勤劳的人民,抒发爱国、爱家乡的丰富情感的古代诗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民族的素养。下面我结合苏教版的教材第三册的古诗《春雨》谈一谈古诗词课堂教学建构的做法。
一,故事式的人物介绍,诱发对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春雨》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提纲挈领的介绍诗人,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
二、吟诵诗文,创设意境
《春雨》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读诗、唱诗、吟诗。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怎样唱、怎样吟,特别是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对诗句语言的理解,学生读得有板有眼,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
1.范读领读,扫清阅读障碍。
2.初读古诗,画出节奏,体味韵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吟诵古诗,激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吟唱录音或视频,按照平短仄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吟诵。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代替的。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三、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开始品味诗意,可谓水到渠成。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师:在朗诵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找到表达主题的诗眼?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雨才能称得上“好雨”?生:久旱之后降落的雨,称得上好雨。生:在人们劳碌口渴的雨水,称得上好雨。生:在播种庄稼的时候的雨水,也可以称得上好雨。
在诗人的笔下,春雨富有灵性,深悟人意,难怪人们习惯上把春天叫做“春姑娘”。在春天一到的时候,春雨就悄然而下,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关注,内心的愉悦心情,其喜“雨”之情溢于言表。
师:这场春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你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吗?生:这场雨是跟随着春风一起来的。师:说得真好,不行春风,哪得春雨?生:这场雨是“潜入夜”的。
让学生先用“潜”组词,引领学生理解“潜”,学生会组出“潜伏”、“潜艇”等词,
师:大家说“潜伏”的地下工作者能让别人知道吗?潜艇在海下航行,能让别人知道吗?生:我知道了,“潜”就是悄悄地,一点声音都没有。生:我知道了“潜”就是偷偷地,春雨有点调皮呢!
师:你还从哪些字眼看出了春雨的特点?生:春雨滋润万物,让春天充满生机。生:春雨细小,不会冲坏庄稼。生:春雨一点声音都没有。
齐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现在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春雨吧。
生:我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原野漫步。生:我仿佛看到带雨的花花草草,羞涩地低着头。生:我仿佛看到春花带雨,鲜艳灿烂。生:我似乎听到小草在拔节生长的声音。
师: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言春雨的“发生”,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四、学会运用,提升素养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下练习:
1.《春雨》中体现好雨的诗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诗人喜悦心情的词是“好”。写出春雨特点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在久旱的原野,下了一场雨,我们引用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来赞美。我们把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送来的关爱称为“及时雨”;老师耐心地教育我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我们运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总结方法,延伸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雨》,谁能根据板书,说说今后我们如何学习古代诗词?1.了解诗人,熟悉背景;2. 划分节奏,学会吟诵;3.理解诗意,领悟情感;4.展开想象,学会运用。
《春雨》是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给四句划分节奏,再读给大家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出示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赞美家乡的诗歌范文6
如果说扬名天下的本溪水洞好似一位清秀迷人的少女,那么气势恢宏的官马溶洞便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如果说奇幻莫测的江北大峡谷好似一个琢磨不透的谜题,那么姿态万千的官马溶洞便是一处令人遐想万千的神迹;如果说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好似一幅广阔壮美的图,那么浑然天成的官马溶洞便是一本意境深远的书……
带着对官马溶洞的无限向往之情,我和父母在这个暑假里游览了官马溶洞。
官马溶洞整个景区由三部分组成:碑林、奇石馆、溶洞。
碑林里大约有七八十块石碑,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每块石碑上都是我国历代诗人的诗词佳作。漫步碑林之中,听着或激昂或舒缓的音乐,我不禁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不好意思的是,有几块石碑上的诗词我竟然认不准确,因为书法家是用草书书写的。
带着对碑林的眷恋,我们进入了“奇石馆”。这个馆的面积不是很大,大约有200多平方米。馆内摆放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天然风景石、盆景石、鸡血石……真是琳琅满目。我驻足在每一块石头前,细致地观看奇石介绍,一睹奇石的风采。
出了奇石馆,迎面就是官马溶洞的洞口。站在洞口前,只觉得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
刚进洞时,洞内十分宽敞,可走着走着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只允许一个人单独通过。此时的我心情越来越压抑,甚至有些想原路返回了。爸爸妈妈注意到我的情绪有些糟糕,笑着说:“怎么了,才走了一小段路,就想放弃了?”我当然不甘示弱,反驳道:“才不是呢,我只是有些累了。”爸爸笑着点点头。
借助洞内微弱的灯光,我们大约走了五分钟,道路又宽敞起来。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挂石瀑前,石瀑大约十五米高,七米宽。看着水花飞溅的石瀑,我不禁想起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眼前的石瀑在规模上也许不及庐山瀑布壮观,但气势上却一点不输于后者,让我的心倍感震撼。它虽矮身于洞中,却不减倾泻之力和磅礴之气。
石瀑下面就是地下河。我们必须坐着小船到对岸。下了船,就是溶洞的中心地带了,这里很宽敞,像是一座地下宫殿。四周是一座座的钟乳石,奇形怪状,都是天然形成的。我们在这里逗留了一会,又拾级而上,沿着一座转梯慢慢攀上去,再走了二十多米,就是溶洞的出口了。官马溶洞之旅也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官马溶洞之行真让我大开眼界,领略了我国的书法艺术、文化奇石、自然风光……希望你也有机会来官马溶洞一游!
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