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范文1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专业特色。
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用性差,并且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时安排等方面都没有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不一样,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程度也不同,学校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的问题。
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地域和城乡的差异,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贫穷地区学生好,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农村学生好,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家境贫困的学生好。由于专业的差异,理工科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管理、经法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好。
3) 教材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
教学内容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在社会得到应用。实际上,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中许多内容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课本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内容可能不是现实中最实用的知识。
4) 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创新意识差。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授课理念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很被动,没有学习兴趣,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1]。
2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学生不得不考虑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技能,为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技能之外,还要设计符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2]。我们可以根据毕业就业方向的需要,让学生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一些最新技术,建立起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一个“接口”,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例如,针对不同专业的高年级,可以开设一些网络实用技术、计算机绘图和网页设计等课程。总之,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既有基础课的性质,又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2.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我们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体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新型教学模式[2]。按网络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将这门课的教学分为4个环节:一是自学教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自学,对教材归纳和总结,形成理解和认识;二是重点讲解,教师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辅导,教师利用这个环节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网上复习,将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CAI课件和程序例题代码放在校园网上,学生通过上网浏览,进行复习提高;四是网上自测,学生调出题库中的习题自行测试,系统自动进行评分,以此来测验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及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学习活动是真实的,因而学生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进行批判型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学习风格[3]。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4]。例如,在指导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幻灯片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有专业特点的制作要求,对于艺术和动画专业的学生,则可在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高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3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3.1培养自学和创新能力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全校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短期竞赛和长期研究两种形式,短期竞赛就是在学生完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开展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竞赛,例如微机组装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长期研究就是选拔一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加计算机协会、足球机器人协会等社团组织,参加科研训练项目等科研活动。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长期的研究小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3.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协作完成,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3方面来进行:
1)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搭配。
2) 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3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人生合理规划的资料,应用Word制作一份人生规划的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制作《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人主页。
3) 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然后进行集体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积极关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动向,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重视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旭生,郭颂. 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教改纵横,2009(2):55-57.
[2] 冯博琴,张龙.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J]. 中国大学教学,2009(4):8-11.
[3] 樊明智. 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140-141.
[4] 袁驷. 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0(1):41-43.
Exploration ab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Cultural Base for Non-Computer Major
ZHAO Ji, WANG Jie, YANG Kai, ZHANG Yuan-yuan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China)
计算机基础范文2
受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不同高校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大不相同。第一,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限性,教育部规定的在中学阶段就必须要完成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虽然很多大城市很早就已经普及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育,但在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所致,很多学生只会用计算机上网查资料等等,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操作并不熟悉,更有的学生由于学校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对计算机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第二,计算机技术所需要学习的知识量相对较大,知识点又相对松散和繁杂,很难进行统一的、系统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对知识点模糊不清且容易遗忘的状况;第三,很多学校只重视对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对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也与学校采取的态度一致,学校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认真,失去了开始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变成了应付考试和响应国家政策需要的傀儡项目课程。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2计算思维概述
有关专家提到,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人类的行为和设计相关系统上,通常把这种行为称作“计算思维”。它实际上是通过简化、嵌入和转化等方式,把看似困难问题进行重新的处理,使其成为我们能够用常见的解决方式解决的问题。计算思维有很多明显的特征: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编程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同日而语。所以以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不仅仅是编写代码,还要具有相当能力的抽象思维,如此以来才能够对于各个方面达到统筹兼顾的目的。计算思维没有固定统一的思维模式,也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作业,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所具备的基础技能,也是在现代社会建设中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去处理问题,并不是要求人类要以计算机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等动物,是极具想象力的一个群体,具有思维模式多样、丰富的特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做到把不同问题进行统一化的处理,也能够把同一个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来解决。但是计算机则是以单一的模式运行的机器,依靠人的设定来完成每一个流程,对不同的问题不能灵活的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方式去处理,这是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的思维模式的重要区别。计算机科学虽然是以工程和数学思维为基础,但不能用固定的数学性思维模式去理解,而是应该以实际状况为前提进行互动,才能够使工程和数学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互补和相容,从而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思维和文类创造出来的其他硬件和软件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它不属于人类创造,只是一个计算概念,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和理解事物的重要工具;第二,它可以应用的范围很广,不是只能够应用在计算机专业之中,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第三,它也不是谁独自拥有的能力,而是对人类整个的思维活动都能够有所帮助的思维方式。它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础技能。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将计算思维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想要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思维应用到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是一个能够促进其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但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盲目的进行教学,否则既达不到教学效果又浪费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在计算思维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充分了解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向学生传递计算思维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最终培养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运用计算思维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4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计算机基础范文3
在家庭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家长通常会选择为学生配备电脑,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往往会对计算机有着明显较高的兴趣,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没有配备电脑的家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相对较差,并且计算机的基础也相对较弱,这就形成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最后,计算机基础的差异还收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上有着较为活跃的表现,并且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而那么对计算机技术兴趣缺失的学生自然会处于劣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会收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学中的资源,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的阶段教学,以更好的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主导向,增加实际应用较多的学科(如Excel、AutoCAD等)的设置,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对于不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要进行分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以更好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最终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只有理论的教学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的,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计算机实践过程中也相应的问题。例如存在学生只是简单的了解理论知识,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和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相比会挫伤她们的自尊心效果反而不好。还有一些同学在上机时出于好奇心或者自控力比较弱就开始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多费心多下力,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理论观念需要不断的更新,实践动手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技工院校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大部分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因此,这些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对技工院校基础教育的要求及目的不是特别明确。在处理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内容的区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而也处理不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是将计算机专业课内容经过简单的压缩或简化,然后讲授给学生。所以,还需要计算机基础课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研究学生、总结经验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现在教学环境的总的一个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的广泛接触,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师对于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及时跟进,有利于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能够加强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综合实力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克服都依赖于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际情况的把握,要加深教师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以及教学的根本目的的理解,并且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加强技工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王潇涵单位:山东省禹城市职教中心
计算机基础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教学 反思 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觉得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面向应用、注意实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要简化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反思,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的反思准备
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的反思策略
1、科学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先根据实际给自己定好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再调整好心态,朝着目标去学习。例如:对信心不足的同学讲:既然其他同学能学好它,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水平是能学好的。对比较自信的同学也则是要多敲警钟,告诫计算机知识内容丰富,就是能把word里包含所有的工具学会,也需要多下功夫。
2、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把完整的教材体系,分割出条条框框抽出一个个知识点,不顾学生的实际,硬塞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是学生想要的,所以,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上自己的课,学生睡自己的觉"这一尴尬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学生,若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以及实用性并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潜能,能够大胆求真和创新。
三、教学后的总结反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总结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计算机基础范文5
【关键词】中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取决于我们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达到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需求。而当今社会要求各层次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的应用能力。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如何呢?下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中职学校生源
由于高校和普通高中的逐年扩招,使得中职学校对于生源的要求的入门坎也很低了。通常能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有很多是基础很差,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普遍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并且计算机基础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在加上近年生源减少,进入学校的门槛还在不断的放低,更加剧了该问题的突出性。学生们对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文字录入、办公自动化)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用计算机上网聊天和玩游戏。
二、课程内容
在教材和大纲上,有的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有的教材紧跟流行软硬件步伐,更新很快,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另外,目前小学、初中阶段已经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中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实际操作少,而导致学生计算机总体知识水平不高,甚至有的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也仅限于玩游戏、上网聊天。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其他问题。
三、教学方法
中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城里的学生几乎都接触过电脑,且这些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相当快。这一对矛盾如果在教学中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农村的学生听不懂而城里的学生不愿听的情况,极大的影响到教学效果。针对城市学生大多具备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有些农村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学习的积极性上,农村学生强于城市学生。使用模拟教师法进行教学应该有不错的效果。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我们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较抽向难理解再加之计算机语言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有很多的应用术语,所以造成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千方百计地想让学生明白,而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专业化的知识确实让学生难以接受,到上机操作时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劲,学生学习吃力,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尴尬现象。学习计算机靠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操作,靠的是如何做出来、怎样才能做出来。所以在教学中一味地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来教学是行不通的。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强调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例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完成了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这种教学方法,把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将操作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验一查漏一再实验,循环往复,螺旋式深化,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基础范文6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本书满足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实用性强。
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两部分:笔试和上机。笔试就是平时自考的时间,1、4、7、10月都可以报考。 上机是由主考院校另外时间定。
1、仍采用上机考试方式,可从微软Office2000和金山WPS2002软件中任选一套试题作答。
2、考试内容及题型为汉字录入、单选
(来源:文章屋网 )